乳品工艺学绪论1
《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21102H英文名称:Dairy 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必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H)3. 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乳源、乳的理化性质以及鲜乳的加工处理等乳的基本知识。
(2)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乳制品加工工艺和方法,掌握巴氏杀菌乳及灭菌乳的生产、酸乳生产、乳粉生产、干酪生产、冰淇淋生产、奶油生产、炼乳生产、其他乳制品生产的相关知识。
(3)使学生了解乳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乳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乳品厂设备的清洗消毒等基本知识。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包装学、食品工程原理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乳品科学与技术(第一版).孔保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1)乳与乳制品工艺学(第一版).骆承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2)乳与乳制品工艺学(第一版).张兰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乳品工艺学(第一版).张和平、张佳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4)液态奶(第一版).郭本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乳粉(第一版).郭本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6)干酪(第一版).郭本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授课方式紧密结合,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教师课堂提出问题,学生当场回答、小组讨论或课后查阅文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使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制作的教学软件,精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并渗透学科前沿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建立多渠道学习资源的获取式教学方式。
(3)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操作技能、实验技巧、科研能力。
乳品工艺整理资料
乳品工艺整理资料绪论:☆乳的定义:是乳蓄产犊(羔)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具有乳胶特性的生物学液体,其色泽呈白色或略带黄色,不透明,味微甜,具特有香味。
☆《乳品工艺学》定义:讲述乳的理化性质、各种乳制品加工工艺,属于应用科学。
乳与乳制品分类:液态乳liquid milk:(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乳、配方乳等乳粉类milk powder:全脂、脱脂、婴儿配方、其他配方炼乳类condensed milk:全脂无糖、全脂加糖、调味、配方乳脂类milk fat: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干酪类cheese:原干酪(天然干酪)、再制干酪、干酪食品乳冰淇淋类ice cream:乳冰激淋、雪糕其他:干酪素、乳糖、浓缩乳清蛋白等乳用型黑白花牛:一般年平均产乳量为6 500-7 500kg,乳脂率为3.6-3.7%标准3.8%;☆中国黑白花乳牛平均产乳量一般为6000-7000kg,平均乳脂率为3.3%-3.4%,脂肪球小,宜作鲜乳或干酪。
影响乳牛产乳性能的因素很多,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因素:品种、个体、年龄(胎次)、泌乳期、挤乳技术以及饲养与营养、季节、疾病等。
第一章1.世界著名的乳用牛及兼用牛品种有哪些?黑白花奶牛黑白花乳牛(Black and White)原产荷兰北部地区的北荷兰省(North Holland)和西弗里斯兰省(West Friesian),称荷兰牛(Holland Friesian)。
由于德国北部荷尔斯坦省也有分布,故也称为荷尔斯坦弗里斯牛(Holstein Friesian),简称荷斯坦牛。
因其毛色为黑白花片,故通称黑白花牛。
黑白花牛是目前世界上产乳量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乳用品种。
分乳用型黑白花牛和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
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以原产地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所饲养的黑白花牛多属此型。
毛色与乳用型黑白花牛相同。
其特点是体格偏小,头宽颈粗,乳房发育良好,全身肌肉较乳用型丰满,有较好的产肉性能,但体格较矮,体重较乳用型小,故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小荷兰牛。
乳制品工艺学
乳制品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是研究乳制品生产的科学,主要包括牛奶、乳制品加工工艺等内容。
乳制品是指采用牛奶、乳油、乳清等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包括奶粉、奶酪、黄油、酸奶等。
乳制品工艺学的研究对于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推动乳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乳制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1. 牛奶生产工艺。
包括牛奶的采集、运输、贮存等方面。
如何确保牛奶的新鲜、卫生和营养,防止牛奶被污染或者氧化变质等现象。
2. 奶制品生产工艺。
奶制品可以分为鲜奶制品和乳制品两大类。
鲜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稀奶油等。
乳制品包括奶粉、奶酪、黄油等。
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控制加热、反应、搅拌、塑形、杀菌等工艺参数,确保产品味道、营养、安全等指标。
3. 奶制品包装与储运。
这一环节也是奶制品生产的关键之一,包括货物储存条件、包装容器材料、包装工艺、运输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与优化,确保奶制品在长途运输或者长时间贮存期间,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二、乳制品工艺学的研究方法乳制品生产中往往需要满足工艺参数精细,工艺流程复杂的要求,因而乳制品工艺学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生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1.实验室试验。
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掌握原料的组份、质量和性状等信息,以及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所受加工处理后的效果。
实验室还可以模拟制定乳制品加工工艺,确定工艺参数的范围,诸如时间、温度、压力、酸碱度、酵素种类、添加剂的种类和量等。
2.现场生产试验。
在实验室试验得到乳制品加工工艺先驱后,可以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之中,根据实时调整控制各种工艺参数,确保生产出稳定的、高品质的乳制品产品。
三、乳制品工艺学的应用前景乳制品是一类兼具滋味可口、营养均衡和保健功效的食品,具有广泛的食用群体和市场。
随着社会生活和饮食文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牛奶、奶制品和酸奶等可口健康的乳制品,乳制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
乳制品工艺学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工艺学的研究成果为乳制品企业锐化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展示大有裨益。
一篇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2019/11/14
18
(二)营养学价值
(4)乳盐类
主要以无机磷酸盐和 有机柠檬酸盐的状态 存在。
Ca、P含量丰富,当 Ca∶P=1∶1.5时符 合人体需要,是最好 补充Ca、P的食品。
2019/11/14
19
结论
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含有以蛋 白质、乳脂肪、乳糖为主的混合体系,乳 中的化学成分是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 的,其消化率和吸收率都很高。
人为混入:加水、中和剂、防腐剂。 经牛体污染:激素、抗生素、农药等。
2019/11/14
25
(3)病理异常乳
①乳房炎乳 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微球菌、芽孢球菌、 放线菌、大肠杆菌等。 ②其它病牛乳
布氏杆菌、炭疽菌、结 核菌、口蹄疫病毒等。
2019/11/14
26
结论
乳的常规加工用的原料为常乳,初乳 的加工需采用特殊手段,成分异常乳和病 理异常乳是不适宜用作加工用的原料乳。
(2)末乳
停止泌乳前一周内所分泌的乳,苦而微咸,脂 酶多,有油脂氧化味。
2019/11/14
22
1、生理异常乳
(2)成分异常乳
①酒精阳性乳:原料乳检验时,一般用68%、70%或 72%的酒精与等量原料乳混合,凡混合后出现絮状 凝片的乳均称为酒精阳性乳。
②低成分乳: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 乳的成分发生异常变化而产生干物质含量过低的乳。 加水和撇油也可能造成低成分乳。
2019/11/14
8
三、乳的营养学意义
(一) 经济学价值
• 奶牛的饲料转化率高,生产成本最低。 • 1kg饲料所能获得的动物蛋白,牛奶140g,肉
鸡110g,鱼90g,蛋59g,猪肉24g。
乳品工艺学
乳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是一门研究乳制品加工和生产的学科。
它涵盖了乳制品的原料、加工过程、生产工艺以及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乳品工艺学的研究对于提高乳制品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乳品工艺学研究的重点是乳制品的原料。
乳制品的原料主要是乳汁,要保证乳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从而保证乳制品的品质。
乳品工艺学研究着重分析和评估乳汁的理化性质,如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含量等,以确定适宜的加工工艺。
其次,乳制品的加工过程是乳品工艺学的核心。
乳制品经历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如均质、杀菌、降温、搅拌、加热、分离、发酵、糖化等。
每个加工步骤都会影响乳制品的品质和口感。
因此,乳品工艺学研究如何控制这些加工步骤的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乳品工艺学还研究如何进行品质控制。
乳制品的品质不仅仅是指口感和味道,还包括营养成分的保存和增加。
乳品工艺学研究如何控制乳制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以防止腐败和细菌感染。
同时,乳品工艺学还致力于研究如何增加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最后,乳品工艺学还关注乳制品的包装和储存。
乳制品的包装和储存方式对保持其品质和延长保质期至关重要。
乳品工艺学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以确保乳制品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变质。
总之,乳品工艺学为乳制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原料、加工过程、品质控制以及包装储存等方面的知识,乳品工艺学不断促进乳制品工业的发展,推动乳品行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产量和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乳品工艺学在乳制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口感而备受欢迎。
乳品工艺学的研究和应用旨在提高乳制品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乳品工艺学的研究首先关注乳制品的原料。
牛奶是最常见的乳汁来源,而乳制品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牛奶的质量。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第一章乳的成分和特性概况:乳是哺乳动物为哺育幼儿从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略带黄色的不透明腺体。
含有幼小动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出生后最适于消化吸收的全价食物。
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酶、多种微量成分等。
乳的生产:乳用家畜种类:奶牛(中国荷斯坦牛,原称黑白花牛)中国黑白花牛,1992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是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分布全国各地。
中国荷斯坦牛是从国外引进的荷兰牛在我国不断驯化和培育,或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充而逐渐形成。
平均年产乳量6000-7000kg。
一个泌乳期305(产犊期365天,其中305天为泌乳期,60天为干乳期)天产乳量达10000公斤以上的奶牛很多。
水牛:主要分布在亚洲,印度。
适合于水田作业。
脂肪、非脂固形物、干物质和总能量均高于奶牛。
摩拉水牛:原产印度。
我国1957年引进。
在多个省份分布较广。
西藏高山牦牛: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奶山羊:泌乳期为300天,一个泌乳期产乳量600-1200kg,个别可达3000kg,脂肪在3.5-4%,影响产乳性能的因素:影响乳牛产乳性能的因素很多,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因素:品种、个体、年龄(胎次)、泌乳期、挤乳技术以及饲养与营养、季节、疾病等。
1、种类(奶牛、水牛牦牛等不同)2、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选择培育而形成,在产乳性能方面品种之间3、个体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产乳量及其乳的成分、性质也有很大差异,甚至高于品种间差异。
例如,乳脂率变动范围,黑白花奶牛为2.6%~6%,娟栅牛为3.3%~8.4%;而产乳量变动则更大,由2 000kg~12 000kg。
4、年龄与胎次产乳量随有机体生长发育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以后随有机体的逐渐衰老而下降。
一般第7胎次时达到高峰,而含脂率和非脂乳固体在初产期最高。
年龄对产乳性能的影响不是遗传因素,而是生理因素。
《乳品工艺学》课件
06
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乳制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乳制品消费需求
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多样化、个性化乳制品的需求增加
02
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口感、风味、营养价
值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乳制品生产技术创新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制品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以提高
加工设备和环境的卫生状 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非常 大,应定期清洁和维护。
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标准
感官检测
通过观察、闻、品尝等方式对 产品进行感官检测,判断产品 的外观、色泽、滋味和口感是
否符合要求。
理化检测
对产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 水分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符 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微生物检测
对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确保产品中无有害微生物存在 。
提高乳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措施
加强奶源管理
建立严格的奶源管理制度,确保 奶源的质量和安全,从源头上保
障乳制品的质和安全。
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 乳制品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 规定。
提高检测能力
加强乳制品的检测能力建设,完善 检测手段和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
《乳品工艺学》ppt课件
• 乳品工艺学概述 • 乳制品的种类与特性 • 乳品加工工艺流程 • 乳品质量控制与检测 • 乳品加工设备与技术 • 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乳品工艺学概述
乳品工艺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乳品工艺学的定义、特点
乳品工艺学概况
乳制品工艺学Dairy Technology—— 完美食品的加工学第一章 绪 论(一)本课程简介(二)几个重要概念(三)乳制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四)世界乳品工业的发展概况(五)国内乳品工业的发展概况(六)我国乳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本课程简介¥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讲授内容:乳的理论基础知识较成熟的乳制品加工技术本课程简介¥ 考核方式:闭卷、论文¥ 成绩评定标准: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 平时成绩30%(其中课堂纪律15%,课堂作业15%)¥ 期末考试成绩70%。
教材及参考书¥ 张兰威.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孔保华. 乳品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骆承庠.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中国乳品工业》黑龙江乳品研究所主办配套课程¥ 畜产品加工实验u◆ 总学分:2学分(乳品部分:1学分) u◆ 总学时:64(乳品部分:32)u◆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u◆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畜产品加工实验——乳品部分¥ 生鲜乳品质及异常乳的检验¥ 巴氏奶的加工¥ 发酵剂制备及酸乳的加工¥ 奶粉的加工¥ 奶油及冰淇淋的加工¥ 奶酪的加工乳制品酸奶 yoghurt 奶粉 milk powder 冰淇淋ice cream乳饮料milky beverage奶酪 cheese 牛奶干吃片奶油 butter纯牛奶pure milk(二)几个重要概念¥ 乳(milk):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稍带黄色的不透明液体。
¥ 乳制品(dairy products):指乳经过一定加工处理而得到的产品。
乳品工艺学1绪论课件
❖ ③盐类及离子对酪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乳中的酪蛋白酸钙-磷酸钙胶粒容易在氯化钠 或硫酸铵等盐类饱和溶液或半饱和溶液中形 成沉淀,这种沉淀是由于电荷的抵消与胶粒 脱水而产生。
❖ 钙或镁离子能与酪蛋白结合,而使粒子形成 凝集作用。
❖ ④酪蛋白与糖的反应 ❖ 具有还原性羰基的糖可
❖ 在机械搅拌或化学物质作用下,脂肪球膜被破坏后, 脂肪球才会互相聚结在一起。(生产奶油)
(二)、乳蛋白质(Milk Protein)
❖ 牛乳的含氮化合物中95%为乳蛋白质,含量 为3.0%~3.5%。
❖ 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另外还有 少量脂肪球膜蛋白质。
❖ 乳清蛋白质中有对热不稳定的各种乳白蛋白 和乳球蛋白,及对热稳定的眎及胨。
其它奶粉 20%
全脂奶粉 20%
婴儿配方奶粉 20%
图14 2000年乳制品中奶粉总量的组成结构
2000年液态奶总产量的组成结构
酸奶 12%
其它乳 8%
巴氏杀菌奶 55%
UHT奶 25%
二、我国乳品加工技术创新趋势
❖ 1、奶牛单产方面 ❖ 目前我国奶源基地的良种
及改良种奶牛一个泌乳期 单产在3000~5000kg左右, 但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仅为 1700kg。
1、酪蛋白
❖ 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值至4.6时沉 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Casein)。
❖ 占乳蛋白总量的80%~82%。 ❖ 酪蛋白不是单一的蛋白质,而是由αs-,κ-,β-和
γ-酪蛋白组成,是典型的磷蛋白(含磷量)。
❖ α-酪蛋白含磷多,故又称磷蛋白。含磷量对 皱胃酶的凝乳作用影响很大。
5、中国草原红牛
第一篇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第一篇乳与乳制品工艺学第三章常见乳制品加工一、学时分配:6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乳制品生产中的标准化、杀菌、浓缩、干燥等加工技术的处理方法、工作原理处理效果及应用。
(二)掌握消毒牛奶的概念、分类、熟悉加工工艺及要求。
(三)了解奶粉的种类及其质量特征,熟悉奶粉加工的一般工艺,掌握奶粉质量的控制方法。
(四)掌握乳制品发酵剂的概念、种类和制备方法,熟悉凝固性和搅拌性酸奶的加工工艺。
(五)熟悉冰淇淋制作的工艺流程、配方及操作技术要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乳的杀菌技术2、乳的浓缩技术3、乳的干燥技术4、乳制品发酵剂的选择5、消毒牛奶的概念及分类6、奶粉的种类7、酸奶、奶粉的质量控制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消毒乳的加工一、概念及分类(一)概念指以新鲜牛乳、稀奶油等为原料,经净化、均质、杀菌、冷却、包装后,分装出售的饮用乳。
(二)分类1.按原料成分:普通全脂消毒乳、脱脂消毒乳、高脂消毒乳、复原消毒乳、强化消毒乳、花色牛乳、含乳饮料2.按杀菌强度分类:低温长时间消毒乳(LTHT)62~65℃30`高温短时间杀菌乳(HTST)75~90℃2~30s超高温杀菌(UHT)乳一般采用120~150℃,0.5~8s二、加工工艺流程典型巴氏消毒乳(部分均质)生产线三、加工工艺要点比重d:≥1.028;酸度:≤20个吉尔涅尔度;脂肪含量:≥3.1%;非脂乳固体:≥ 8.5%;细菌指数:≤100万/毫升;甲基兰实验:≥6小时不腿色。
刃天青实验:≥40分钟;1. 原料乳的验收(川渝地区标准情况)验收标准具体内容:(1)组织感官的鉴定;(2)滴定酸度:常用酒精酸度法(小厂用);(3)乳密度或乳比重的测定;(4)乳脂肪含量的测定;(5)蛋白质含量的测定;(6)乳糖含量的测定;(7)微生物指标的测定;(8)牛乳中体细胞含量的测定;(9)抗生素含量的测定;(10)农药污染度的测定。
2. 标准化(Standardizing)按照产品规格或生产企业产品标准要求对乳制品的成分进行的成分含量的调整即是标准化。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 2、经济上合理 • 经济分析 • 企业管理
• 二、研究对象 • 从原材料到制成品 •
成分和物性 食品分析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 三、研究内容
• 加工或制造过程---工艺流程 食品工程原理
• 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技术条件
• 所有过程和方法的确定是否有科学依据, 就表明了该制品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油脂熔点和消化率的关系
熔点(melting point) 乳脂肪 28~38℃ 猪油 36~50℃ 牛油 42~50℃ 羊油 44~55℃ 大豆油 -8~18℃ 花生油 0~3℃
消化率(digestibility%) 98 94 89 81 97.5 98.3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四)乳蛋白质 牛乳中最有价值的成分,3.0~3.5%,平均 3.4%。包括酪蛋白(casein)和乳清蛋白 (skim protein)。 1、酪蛋白(casein) :20 ℃ 时,生脱脂乳 用酸调节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 占总乳蛋白的83%。
3、结晶水(crystalline water): 存在于结晶性化
合物中,如奶粉、炼乳中的乳糖结晶 ( C12H22O11•H2O)。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4、膨胀水:存在于胶粒结构内部; 如、酸奶、奶酪等产品的蛋白质内部, 因蛋白变性而结合水分。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二)干物质(solid) 将牛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渣。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1、乳脂肪球的结构及存在状态
乳品工艺课件1导论
Stokes公式
v = 2gr2(ρb—ρa) 9η
v: 脂肪球上浮速度 g: 重力加速度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1)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乳源1、荷兰牛的乳成分的特点?产乳量为各乳牛品种之冠。
一般年平均产乳量为6,500~7,500kg,乳脂率为3.6%~3.7%。
2、乳形成机理和乳腺组成?⑴、乳的生成包括一系列的选择性吸收和新的物质合成两个过程。
(一)选择性吸收:乳中的球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某些药物可由血液中原有物质进入乳中,是乳腺的分泌上皮细胞对血浆进行选择性吸收的结果,其中某些物质被乳腺吸收和浓缩,而另一些物质则完全或部分地被阻止。
(二)新的物质合成:1. 蛋白质的合成;2. 乳脂肪的合成;3. 乳糖的合成;4. 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与分泌;5. 无机成分的形成。
⑵、乳腺的组成:乳腺叶、乳腺小叶、乳腺池、小输乳管、大输乳管、结缔组织、乳池、乳头管。
(结合课本43页图看)3、乳主要成分、形成原因及途径?乳的主要成分:水分、气体(二氧化碳、氧及氮等)、乳干物质、乳脂肪、乳糖、乳蛋白、乳中的酶类、乳中维生素、乳中的无机物和盐类。
形成原因:在妊娠期间,腺垂体的催乳素被胎盘和暖巢分泌的大量的雌激素和孕酮抑制,因此不释放催乳素。
在分娩以后,孕酮水平突然下降,雌激素也明显下降并维持在一种较低的水平,从而解除了对腺垂体的抑制,使催乳素迅速释放,强烈促进乳的生成,使乳汁分泌,在启动泌乳中其主要作用。
同时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也在增高,与催乳素协同作用启动泌乳,低水平的雌激素也可刺激泌乳。
乳汁形成路线:腺泡产乳汁—细小乳导管—中等乳导管—粗大乳导管—乳池—乳头—小孔流出。
4、乳干物质:将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余物。
5、影响乳成分和泌乳量的因素?①品种:不同品种其泌乳量和成分有所不同;②泌乳期:产乳量在第1~2泌乳月期间呈上升趋势,3~4泌乳月开始平稳,以后一直保持平稳,直到干乳期前15d开始下降。
乳干物质含量在泌乳开始时含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至1~2个月后开始平稳。
③年龄: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量逐渐增加,一般第七胎次时达到高峰,而含脂率和无脂干物质在初产期最高,以后逐渐下降。
乳品工艺学
乳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第一章液态乳加工第一节消毒乳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乳的杀菌和灭菌第三节原料乳的验收第四节原料乳的预处理第五节消毒鲜乳的加工第六节灭菌乳及无菌包装南京农业大学食品院畜产组第一节消毒乳的概念和种类一、消毒乳的概念液态乳制品是指以新奇牛奶为原料,经净化、杀菌、均质、冷却、包装后直截了当供应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近年来,可得到的液态乳制品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除巴氏消毒乳和灭菌乳外,为促进乳品销售已开发出了多种含乳饮料。
这些产品包括从简单的风味奶到用作甜食的复杂产品。
二、消毒乳的种类一般全脂消毒乳:以合格鲜乳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加工成的消毒乳。
脱脂消毒乳:将鲜牛乳中的脂肪脱去或部分脱去而制成的消毒乳。
强化消毒乳:把加工过程中缺失的营养成分和日常食品中不易获得的成分如维生素,或钙、磷、铁等无机盐类,加以补充,使营养成分加以强化的消毒乳。
按组成分类花色牛乳:以牛乳为要紧原料,加入其他风味食品,如可可、咖啡、果汁(果料),再加以调色调香而制成的饮用乳。
复原乳:复原乳也称再制乳。
系以全脂奶粉、浓缩乳、脱脂奶粉和无水奶油等为原料,经混合溶解后制成与牛乳成分相同的饮用乳。
2.按杀菌强度分类低温长时(LTLT)杀菌乳牛乳经62~65℃、30min保温杀菌。
在这种温度下,乳中的病原菌,专门是耐热性较强的结核菌都被杀死。
高温短时(HTST)杀菌乳通常采纳72~75℃、15s杀菌,或采纳80~85℃、10~15s的加热杀菌的乳。
由于受热时刻短,热变性现象专门少,风味有浓厚感,无蒸煮味。
超高温灭菌(UHT)乳超高温灭菌法是将奶加热到135℃或135℃以上并连续至少1秒种。
不但可杀死细菌营养体,还可杀死芽孢。
第二节乳的杀菌和灭菌一、杀菌和灭菌的概念杀菌:是将乳中的致病菌和造成成品缺陷的有害菌全部杀死,但并非百分之百地杀灭非致病菌和芽孢。
杀菌条件应操纵到对乳的风味、色泽和营养缺失达最低限度。
灭菌:是要杀死乳中所有细菌,使其呈无菌状态。
食品工艺学第一章乳的基础知识ppt文档
(3) 乳脂肪的化学组成
CH2OH R1COOH
CHOH + R2COOH
CH2OH R3COOH
甘油
脂肪酸
(丙三醇)
CH2OCOR1 CHOCOR2 +3H2O CH2OCOR3
甘油三酸脂
乳中的脂肪酸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例如丁酸、乙 酸、辛酸和癸酸等; 第二类是非水溶性挥发性脂肪酸,例如十二碳 酸等; 第三类是非水溶性非挥发脂肪酸,例如十四碳 酸,二十碳酸,十八碳烯酸和十八碳二烯酸等。
食品工艺学第一章乳的基础知识
二、分类
1.初乳:产犊后一周的乳。 2.末乳:又老乳,干奶期(产奶10月末、11个月初,60-65天) 前两周的乳。
3.常乳:分娩后一周至干奶前两周的乳。加工原料乳。 4.异常乳(成分、性质与常乳不同)
初乳 一周
常乳
末乳 两周
干奶期
泌乳期305天
三、乳的来源
我国乳的来源 ➢ 主要是奶牛及改良种奶牛。(黑白花奶牛) ➢ 其次奶山羊、牦牛、杂交改良的黄牛和水牛。 ➢ 目前我国用于乳制品加工的原料乳绝大多数是
(二)乳中的气体
牛乳挤出时,100ml乳中大约有7ml气体,其 中主要是CO2,其次是O2和N2。
在贮存与处理过程中, CO2因逸散而减少 (酸度下降),而O2、N2增多。
O2导致脂肪氧化,所以牛乳应尽量在密闭容 器及管路内输送、贮存及处理,特别要避免 在敞口的容器内加热。
(三)总乳固体(乳干物质)
蛋白质的亲水基
H2O
氢键 乳糖 盐
2.游离水(free moisture):
占绝大部分(90%左右)。
第一篇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停止泌乳前一周内所分泌的乳,苦而微咸,脂 酶多,有油脂氧化味。
2019/11/3
22
1、生理异常乳
(2)成分异常乳
①酒精阳性乳:原料乳检验时,一般用68%、70%或 72%的酒精与等量原料乳混合,凡混合后出现絮状 凝片的乳均称为酒精阳性乳。
②低成分乳: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 乳的成分发生异常变化而产生干物质含量过低的乳。 加水和撇油也可能造成低成分乳。
均在1~500nm之间,故属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质:乳蛋白质+胶体磷酸钙盐 分散剂:水
2019/11/3
5
二、乳的分散体系
(二)乳浊液 由于乳脂肪球的平均直径为3000~5000nm,
在500~105nm 之间,故属乳浊液。 分散质:乳脂肪 分散剂:非脂乳成分
2019/11/3
乳糖 水
乳酸
发酵乳制品是有色人种的理想食品。
2019/11/3
17
(3)乳糖
(2)乳糖的发酵作用
改善了人体胃肠道的pH值环境,缓解或消除 一些肠道疾病。
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增加,抑制其它有害细菌的 繁殖,防止婴儿下痢。
发酵产物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发酵产物对治疗消化道疾病较有效。
2019/11/3
23
(2)成分异常乳
③细菌污染乳 被微生物严重污染产生异常变化的乳。
原因: 牛体卫生差,挤乳不规范; 未及时冷却,嗜温菌大量生长繁殖; 容器洗涤不彻底。
2019/11/3
24
(2)成分异常乳
④混入杂质乳 乳中混入了非乳成分的异常乳。
偶然混入:昆虫、饲料、皮肤、粪便、毛发、 纸屑等。
2019/11/3
第一章乳制品工艺学绪论
乳品工艺学
主讲:刘成梅 教授
乳制品工艺学概述
乳品工艺学是介绍乳的理化学性质及乳制品加工技术的学科
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了解乳及乳制品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乳及乳制品加工基本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 能够进行乳品加工技术工作的技术人才。
课外指导书:
《乳品工艺学》,骆承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乳品工艺及进展》,郭本恒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巴氏消毒牛乳 • 超高温灭菌乳
• 含乳饮料
二、乳粉
乳粉是鲜乳经消毒、浓缩、干燥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品。
按加工及原料处理的方法不同,乳粉分为以下几种: 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加 糖乳粉、强化乳粉、速溶 奶粉、麦乳精。
三、炼乳
炼乳是一类浓缩的乳制品,一 般以牛乳为原料。炼乳分甜炼乳和 淡炼乳两种。炼乳的质量可从色泽、 气味、滋味、组织状态、品尝等几 方面来鉴别。
第二节
国内外乳品工业现状
乳制品主要品种 乳品生产量 乳制品消费量 乳制品贸易情况 我国乳品产业政策 我国乳品工业的市场与企业发展
乳制品的主要品种
酸奶
奶茶
液态奶(纯牛奶和乳饮料)
乳制品
奶酪 奶粉
冷饮品
奶油
牛奶干吃片
炼乳
一 液态乳
液态乳是以牛乳为原料,经标准化均质、杀菌 工艺处理,基本保持了牛乳原有风味和营养物质的 一种乳饮料。主要品种:
2007年世界乳制品 贸易量折合鲜奶约 5000万吨,仍占总产 量的7%左右。欧盟、 新西兰、澳大利亚在 世界乳制品贸易中占 据了80%的出口市场 份额。
20%
34%
13% 33%
2007年世界乳制品贸易出口市场份额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5
34
2、生产装备及设备制造技术方面
发达国家原料奶的挤奶、冷却运输集中, 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槽车运奶在发 达国家占收奶总量的70%。
瑞典和法国生产的片式超高温杀菌机,启 动,运转,清洗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无菌 灌装技术和设备也有较高的水平。
2020/7/5
35
3、产品结构与技术开发方面
亿元
200
195.5
150 100 64.8 78.4
98.6
129.1 122.9
147.9
5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图8 中国乳品加工业年总产值变化情况
2020/7/5
10
(六)乳品国际贸易情况
我国成为乳品净进口国。 乳制品的数量是当前国内总产量
21
(十二)乳品对外贸易政策
目前中国执行的是比较开放的贸易政策。 除放开乳品进口外,还通过吸收世界粮 食计划署和欧盟等奶类项目援助,以及 吸引外资到中国创办乳制品企业。
2020/7/5
22
(十三)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
我国的乳制品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有 很大的差距,如:干物质含量、细菌总 数以及体细胞的数量等都与IDF的标准有 差距,所以要完善和建立新的质量标准。
2020/7/5
6
(三)乳品加工企业数量、 规 模和分布
1998年中国拥有加工厂1000多座,日 加工总量为2.5~3万吨,日加工能力 超过100吨的大型企业占总数的5%,
45%是加工能力在20吨以下的小型加 工厂。
2020/7/5
7
(四)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
由于企业集团的兼并和重组,从1998年 后所人员下降;但近两年有所上升,主 要是由于近两年乳品行业的投资较热, 发展的势头较好,吸引了一些外资和国 内的投资,所以从业人员有所上升,基 本维持在8~10万之间左右。
2020/7/5
24
二、我国乳品加工技术创新 趋势
(一)、产前 (二)、产中 (三)、产中
2020/7/5
25
(一)产前
1、奶牛单产方面
我国奶牛单产较低,目前我国奶源基地的良种 及改良种奶牛一个泌乳期单产在3000~5000 千克左右,但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仅为1700千克。
1944年,美国奶牛年平均单产为2126公斤; 1957年超过2790公斤;90年代达到7905公斤, 尤其是1997年至2001年,奶牛年平均单产从 7847公斤增到8430公斤。从1944年到2001年, 奶牛年平均单产增加了6304公斤。
图13 中国各种乳制品产量
2020/7/5
乳制品(不 含液态奶) 液态奶(巴 氏奶,超高 温奶,酸奶) 奶粉
乳酸饮料
17
全脂加糖奶粉 30%
其它奶粉 20%
全脂奶粉 20%
婴儿配方奶粉 20%
图14 2000年乳制品中奶粉总量的组成结构
2020/7/5
18
酸奶 12%
其它乳 8%
UHT奶 25%
年份
图16 中国城乡居民乳品年人均消费量
2020/7/5
20
(十一)乳业管理、经营体制
从全国范围来讲,原料奶生产归农业部 管理;乳制品加工归轻工食品部门管理; 国内乳品流通归商业部门管理,乳品国 际贸易归口外贸部门管理。这种从国家 到省、地、县、乡都按部门分割管理的 体制对乳业的发展很不利。
2020/7/5
巴氏杀菌奶 55%
图15 2000年液态奶总产量的组成结构
2020/7/5
19
(十)中国乳品消费
公斤/人
12
11.66
10
9.19
8 6
6.32
6.12
6.71
5.23
7.25 5.56 5.92
城镇4农村来自2 1.46 0.85 0.67 0.64 0.8 0.95 0.93 0.96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6
万吨
190 160
110
95
60
52.6 51.9
41.3 41.8 42.5 33.65 29.4 29.9
5325..42
50.4 35
56.5 68 58.9 60.0 39.1 42
69.1 50
82.9 58
10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产品品种结构
(1)、液体奶的开发。
– 国外液体乳主要以保鲜的巴氏杀菌奶为主, 这与其完善的冷链系统和经济基础有关。
– 而我国目前主要为UHT奶,应进一步开发液 体乳的品种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2020/7/5
36
(2)功能型乳粉。
针对健康情况、特殊的人群、不同年龄 阶段的人群研究开发的功能型乳粉将很 畅销。如:低乳糖乳粉、初乳粉、免疫 乳粉。
②以乳蛋白为原料的生物活性肽; ③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益生菌发酵
乳制品的开发,
2020/7/5
39
(5)发展学童奶
– 加工和包装手段落后,产品质量低下是困扰 中国学童奶的一大因素。
2020/7/5
29
2、奶牛饲养规模、经济效益及 奶价方面。
(2)我国传统奶牛饲养业,劳动生产 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奶价高,已接 近或达到国外价格水平。
–2002年4月份,乳品厂的收奶价格在1.5~ 2.0元/kg之间,最高的达到3.0元/kg以 上。
–而 主 要 乳 制 品 出 口 国 家 的 收 奶 价 格 : 美 国 2.76元人民币/kg,澳大利亚1.49元人民币 /kg,新西兰1.28元人民币/kg。
的25.4%。
2020/7/5
11
24000 万美元
22000 20000
21470.0 21610.5
18000
16000
15888.0
14000
12000
进口金额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6153.6 7685.5 5804.5 4900.1
6350.0 5345.8
2218.3
我国乳品设备同世界先进国家比大约有 20年的差距。目前进口机械占国内 50%的市场,现有的乳品生产企业中, 15%的企业拥有进口设备。
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的超高温灭菌奶 生产线、塑料袋软包装奶生产线、屋型 纸盒包装的杀菌奶灌装设备、杯装酸奶 灌装设备等。
2020/7/5
13
(八)乳品生产成本及市场价格
乳品工艺学
绪论
我国乳品加工业 生产现状、技术创新趋势
与 发展战略
一、国内外乳品加工业生产现状
(一)原料奶生产
1992年到2001年,中国原料奶产量由563.9 万吨增长到1029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6.9%。
从原料奶总产量来看,2000年中国原料奶总 量仅占全球总量的0.161%,这与占世界人口 1/4的农业大国很不相称。
2020/7/5
8
万人
10.00
9.16
9.93 8.78
10.18 8.18 8.49 8.96
8.00
6.00
4.0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图6 中国乳品加工业从业人员数量
2020/7/5
9
(五)乳品加工业年生产总值
2000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共实现销 售收入86.1亿元。
200千克左右。 发展中国家人均原料奶占有量为40.1千
克。
2020/7/5
5
公斤
10
9
7.3 8.01
8
7
5.56 6.01 6.27 5.97 6.37
6 4.81 4.76 5.08
5
4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图4 中国原料奶的年人均占有量(公斤/人/年) 年份
2020/7/5
23
(十三)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世界乳业广泛采用GMP、HACCP 和 ISO9000 族 等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 我 国 目 前 大 的 乳 业 集 团 多 以 实 行 了 ISO9000 族 体系的认证,但中小乳业还存在问题, 而HACCP体系的认证,我国自90年代 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食品行业引进 和推广以来,在乳业还未普及,目前我 们应积极推广该体系的普及,和国际接 轨,这有利于乳业走出国门。
200
100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年份
图1 中国原料奶及各种奶的生产总量
2020/7/5
原料奶 牛奶 山羊奶 水牛奶
4
(二)人均年占有奶量
2000年世界人均占有量达到95.1千克; 发达国家人均原料奶占有量最多,人均
2020/7/5
26
中国荷斯坦牛品质最佳,年均单产达 5000千克以上,但其在全国奶牛存栏 中所占比例不高。
全国成年母牛头均年产奶量为3516千 克,只相当于世界平均产量(5500千 克)的2/3。
2020/7/5
27
另外,国外已采用BST(即牛生 长激素),提高乳牛的产奶量是近 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生物 技术。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年份
图12 中国市场奶粉和液态奶的价格
2020/7/5
15
(九)乳制品总产量、品种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