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第10章农业用地规划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章基本概念1、土地(Land):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一般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3、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陆、领空、领海等的总称。

4、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5、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

合理利用的标志: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6、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失控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第三章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各类用地的规模、各类用地的布局。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性质:(1)整体性: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2)长期性: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期限一般在10年或10年以上。

(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

(4)控制性:纵向: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指导和控制(上下级规划)横向: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各部门用地)。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规划基础(2)土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3)土地需求量的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4)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6)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规划层次: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1条规划前提 (2)第2条指导思想 (2)第3条规划原则 (3)第4条规划依据 (3)第5条规划范围 (3)第6条规划期限 (4)第7条规划重点 (4)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35)第49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35)第50条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36)第51条强化土地规划监督执法力度 (36)第二节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37)第52条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37)第53条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37)第54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37)第55条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储备与管制制度 (38)第三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38)第56条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 (38)第57条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 (38)第58条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38)第59条加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论证 (39)第60条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39)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39)第61条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 (39)第62条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40)第63条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40)第九章附则 (41)第64条生效 (41)第65条组织实施和解释 (41)附表 (42)前言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土地法全文

土地法全文

2013 最新土地法全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四章耕地保护第五章建设用地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授权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附表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附表2:建设用地指标附表3:园地指标附表4:林地指标附表5:牧草地指标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地球表面的物理空间,包括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土地利用:人类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娱乐等。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1.2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

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旨在实现特定目标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3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但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农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土地开发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土地利用的需求和供给,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土地利用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调整优化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土地利用分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城镇用地规划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土地用途管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土地保护规划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地区土地利用规划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利用规划教案

土地利用规划教案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土地利用规划
任课教师
庞子营
计划学时
48
第一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地及土地的功能、土地利用的概念,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懂得我国土地资源概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首先讲解居民点的基本感念,然后简单讲述初始化问题,对城镇体系规划、居民点规模和布局详细讲述。
启发式讲授法。
重点、难点:
重点:居民点规模和居民点布局。
难点: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居民点布局的原则、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作业及阅后记事:
居民点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居民点用地?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48
第四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地供给量预测内容,理解土地供给量预测的各种方法的含义、懂得进行土地供给量预测的程序,掌握基础数据预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基础数据预测部分要注意预测方法也公式的讲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部分注意联系实例;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潜力估算部分要注意联系自然地理知识。
课程名称
土地利用规划
任课教师
庞子营
计划学时
48
第三章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懂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
从全课整体出发,讲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然后循序渐进的讲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内容、程序,最后阐述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的概况。

土地管理概论-第10讲---土地利用篇(一)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PPT课件

土地管理概论-第10讲---土地利用篇(一)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PPT课件

2020/3/24
26
3
土地用途转பைடு நூலகம்审批
二、其他土地用途转用的审批
未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按照土地征用的程序进 行; 征用地面积>70hm2,报国务院批准,其他报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2020/3/24
27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一、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一)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
2020/3/24
31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相关说明: ○经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满1年未使用而又可耕种并收获的,由原耕 种的单位或个人恢复耕种,也可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 ○ 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 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交由原集体经济 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由原发包单位 收回承包经营权。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 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本农田的规划、划定、保护、监督、管理,以及违反基本农田保 护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020/3/24
2
本章教学内容
31 土地用途管制 2 耕地保护管理 3 土地用途专用审批 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35 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管理
2020/3/24
3
31
土地用途管制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附表长春市重点建设项制分区
引 言
长春市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春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实施九年来,在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矛盾和新要求。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使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长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世纪前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新政策,使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实现“五个统筹”,对科学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上轮规划进行修编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上轮规划的编制实施基本保障了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在土地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与长春市的战略地位不相称
长春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全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年长春市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财政收入占全省的,而上轮规划建设用地的总量指标占全省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不足三分之一,用地总量配置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职能安排缺乏引导和控制,周边组团没有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作用,导致中心城建成区突破了规划用地规模。
.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上轮规划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安排,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规划实施以来,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规划期内基础设施用地增加公顷,占新增建设用地量的,满足了建设需要,为长春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系统法(2019修正版本)(2020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系统法(2019修正版本)(2020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版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以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在当今社会,土地
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土地利用计划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性和规划目标,
科学界划土地的分类和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适宜利用
方式,通过科学的分类和分区,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
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土地利用计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规划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
续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农村土
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土地利用计划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建设用地,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
调发展。

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力度,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管理
制度,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督和检查,保障土地利用计划的顺利实施。

总之,土地利用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
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加大投入,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内容
作者简介
王万茂,1937年生于南京,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哈尔科夫农业大学土地规划工程系。现为南京农业 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至今已 公开出版《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14部。
本书简介
在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历史演革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了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应用GIS技术编制规划 的技术程序和应用软件、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费用效益分析以及土地利用 规划实施。 本书可供土地科学、资源科学、地理二 前言 第一篇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第五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 第八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十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三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十一章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第十三章 土地整治规划 第十四章 旅游地规划 第十五章 居民点用规划 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第十七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第十八章 农业用地规划 第四篇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规划实施 第十九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第二十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的概念:1)土地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2)土地不等同与土壤;3)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科学概念;4)土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5)土地构成要素的不可替代性。

2、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生态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3、土地的特性: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自然与社会〉。

4、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5、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是对一定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征,在时空上进行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

6、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

7、土地利用规划实质上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

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责就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

8、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内容: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9、土地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1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0、我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体系1.按等级层次分为: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2.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3.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农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内容

农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内容

农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内容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之一,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制定合理的农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内容。

农业规划的重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学的农业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减少浪费和损失。

农业规划能够确保农产品的丰产稳产,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2. 实现粮食安全:粮食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础。

制定科学的农业规划可以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和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3. 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科学的农业规划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对水资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合理的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以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规划不仅仅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还关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业规划的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确保农业用地的稳定和适宜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产业结构,科学调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被大规模占用和破坏。

2. 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

通过推广高产且适应性强的耐旱、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的科学种植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2019年整理】10农业用地规划

【2019年整理】10农业用地规划

三、主要果树树种的适生条件
1、苹果树
适宜地区--一般冬季有1-3个月低于9℃的低 温地区均可种植,海拔高度的限制为800米;
坡度坡向--30度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终年 不见阳光的阴坡不适宜栽种果树; 土壤条件--苹果树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 但是,土层要深厚,对于过于粘重或砂砾很多的土 壤则需要进行挖坑换土。另外,苹果树的抗盐能力 弱,但轻盐碱土仍可栽值。地下水位应在地表2.5米 以下。造林密度株行距4×5米,495株/公顷,成熟 年产量18.8吨/公顷。
一、耕作田块配置
二、田间灌排渠系配置 三、田间道路配置
四、农田防护林配置
五、田间设施综合配置
一、耕作田块配置
(一)耕作田块的长度
(二)耕作田块的宽度 (三)耕作田块的规模 (四)耕作田块的外形 (五)耕作田块的方向 (六)耕作田块的质量
耕作田块的概念:
耕作田块是以田间 道路、护田林带、 末级固定沟渠所围 成的地段,是进行 田间耕作、生产管 理、轮作倒茬和平 整土地的基本单位.
(四)耕作田块的方向
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 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当耕作方向与等高线走向相一致时,可 以减少地面径流量和对土壤的冲刷量。 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
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田间灌来自渠系主林带一般要求与主害风垂直布设,最大偏角 不大于45度; 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配置,这样才能使防风距 离最大。
为了便于耕作管理,主林带一般要沿田块的长 边布置,副林带沿田块的短边布置。
在平原农区由于田块基本是方田,林带沿田块 四周布置,可以防来自任何方向的风,实际上已 没有必要划分主、副林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耕作田块的长度
适宜的田块长度有利于提高机枕作业效率、灌 溉效率和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 为了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要求耕作田块具 有一定的长度。田块愈长,则拖拉机在地头 空行转弯的次数相对地愈少,工作效率也愈 高,耗油量也随之减少,机件磨损也小。 机械作业效率随着田块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 不成正比例。当田块长度在400m以下时,作 业效率的变化非常明显,但超过400m以上, 其变化幅度就不太显著,而田块长度在500m 左右时,其行程利用率即可达到90%以上。 7
3
(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
为了落实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将耕地按照轮作周期 的年限划分成若干个面积基本相等、肥沃度近似的 轮作田区。所谓轮作田区是指作物轮换种植的基本 单元。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 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 实行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本地区科学的轮作制度; ②种植计划比较稳定,年际间作物种植面积变幅不超 过5%~10%; ③土地使用范围稳定和产权明晰,土地集中连片,农 田基本建设标准较高,以保证年际作物产量较为均 衡。 轮作田区利用组织形式的不足之处是对于作物种植按 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变动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差。 4
(五)耕作田块的方向
耕作田块的方向系指田块的长边方向。在选择 田块方向时应考虑下列要求: 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 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 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15
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 田块方向应保证作物从早到晚一天当中 能够尽量多吸收太阳的光热。根据日出与日 没的方位移动,太阳光线投射到作物东西行 向和南北行向的时间不同,如夏半年(春分 到秋分)太阳出没偏北,太阳照射到东西行 向的株间的时间比南北行向的株间长,温度 也较高,这对春播和喜温作物有利,所以夏 半年作物东西行种植为好。而冬半年(秋分 到春分)太阳出没偏南,投射到南北行的株 间时间比夏半年要长,这对越冬作物有利, 所以冬半年以南北行种植作物为好。至于某 些耐阴作物或有特殊要求的作物要具体分析, 16 恰当安排。
5
二、耕作田块配置
耕作田块是最基本的耕作和管理单位, 它的规模、长度、宽度、方向、形状等要素 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田间灌排渠系、 田间道路、护田林带等作用的发挥以及机耕 效率的提高。 (一)耕作田块的长度 (二)耕作田块的宽度 (三)耕作田块的规模 (四)耕作田块的外形 (五)耕作田块的方向 (六)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
25
2.田间临时渠系的布置形式
(1)纵向布置 灌溉水从毛渠通过输水沟进入灌水沟、畦。毛 渠布设方向与灌水沟、畦方向一致,为田间灌溉创 造良好条件。 (2)横向布置 灌溉水直接从毛渠输送到灌水沟、畦。毛渠布 设方向与灌水沟、畦方向垂直。这样布设使灌水沟、 畦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以利于灌溉。 毛渠的间距,当采用纵向布置时,输水垄沟的长 度一般在50~80m,若双向控制,则间距加倍。当 采用横向布置时,毛渠的间距即灌水沟的长度一般 在50~100m,若双向控制,为其两倍,毛渠的长度 即农渠的长度一般为200~400m。
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在坡地上,田块方向影响到地表径流的 大小和土壤的侵蚀量。在降雨量、降雨次数 和地面坡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由于耕作方 向不同,顺坡比横坡土壤侵蚀量大8.5倍。 其次影响机械作业效率,当拖拉机机组 顺坡耕作时,为了克服爬坡阻力,势必加大 拖拉机的功率消耗。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 爬坡时每上升l度。消耗功率16.5%;当田块 方向平行等高线时或沿等高线变化不大时, 每上升1度只消耗功率0.25%。可见田块的长 边应沿等高线方向配置。
10
2.在需要排水的地区,田块宽度要结合排水沟 的有效间距来确定,以保证将地下水位控制 在临界深度以下,这时排水沟间距与土壤质 地、作物对地下水位深度的要求、沟的深度 及机械作业要求等因素有关。一般在非盐碱 地区,沟深1.0~1.5m时,排水沟间距可采用 200m左右,在盐碱地区,沟距可适当缩短。
21
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
(一)一般要求 (二)平原地区 (三)山丘地区 (四)低洼排水地区 (五)井灌溉区 (六)喷灌区 田间灌排渠系系指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 以下及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毛渠、毛沟、灌水 沟、畦等)。由于地区和灌水方式的不同,田间灌 排渠道布置形式亦多种多样,以下主要介绍地面明 渠方式下田间灌排渠系的配置。
17
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在盐渍土地区,降低地下水位,排碱洗 盐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所以末级排水沟 (农沟),应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以利截 排地下水。所以应使田块的长边垂直于地下 水流向。
18
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
一般主林带沿田块长边方向配置,使主 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防风效果最好,因 此在设有护田林带地块上,耕作田块的长边 应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23
(二)平原地区
田间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如下: 1.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 2.田间临)的布置形式
(1)灌排相邻布置,即农渠与农沟相邻布置。这种形 式适用于一面坡地地形区。 (2)灌排相间布置。即农渠向两侧灌水、农沟承泄两 侧的排水。这种形式适用于小地形起伏地区。将农 渠布设在高处,农沟布设在低处。这种形式有利于 两面排水,减少渠道的渗漏损失,但修渠工程量大, 减少了田面宽度,对机耕效率有影响。 (3)上灌下排与灌排合一。上灌下排形式也叫竖向结 合形式,即排水沟为暗沟,暗沟上面为灌水渠。灌 排使用同一条渠道,为灌排合一形式。这两种形式 的优点是节约耕地,但投资较大,不便于控制地下 水位,影响作物产量和增加灌溉用水量。
19
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要使耕作田块的方向与居民点的位置保 持最短的距离和最便利的交通条件,避免由 于田块方向设计的不合理引起绕道而行。
20
(六)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
要求耕作田块内土壤、坡向和坡位一致, 这样才能使同一田块内土壤肥力和土壤耕性 一致,从而使作物生长发育一致,便于同时 进行作业、管理和获得稳定的产量。 综上所述,配置耕作田块时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它们之间既租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应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抓住主要矛盾,首先 应满足主要要求,综合考虑其他要求,使耕 作田块得到合理配置。
12
据湖南省岳阳县新开乡调查,该乡丘陵连绵起 伏、冲谷小垄遍布,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 有的村,助田平均0.063公顷。而陕西关中地 区,田块规模一般长300~400m,宽100~ 300m,面积为6.67公顷左右。新疆条田约长 600m,宽300m,面积为18公顷左右。黑龙 江 省 平 原 地 区 , 田 块 长 约 500 ~ 800m , 宽 200~400m,面积为15~32公顷。
27
(三)山丘地区
南方山丘地区的耕地根据地形特点和所处部位, 分为岗田、旁田、冲田三种类型,岗田为位于岗顶 上的耕地,冲田为介于山岗之间的低乎地,旁田是 冲岗之间坡地上的耕地。 岗田地势高,两边坡水,主要怕旱,一般沿岗 脊布置斗渠,在斗渠两侧开农渠,排灌结合。在岗 头部分按地块的宽窄可分为宽岗头和窄岗头两种形 式:①宽岗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毛渠则沿 等高线呈水平方向布置,格田(畦田)呈长方形。 ②窄岗头、斗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农渠也垂直于 等高线,毛渠沿等高线随弯就势布置,格田(畦田) 呈扇形。
9
风害地区要考虑护田林带的间距,主林带沿田 块长边配置,其间距即为田块的宽度,林带 的间距取决于有效防风距离,一般为树高的 25~30倍,若树高10~12m,护田林带间距 则为250~350m。 综 上 所 述 , 在 平 原 地 区 田 块 宽 度 可 在 200 ~ 400m左右。水稻地区可窄些,旱地水浇地可 宽些。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
耕作田块组织形式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时间先 后安排作物的轮换顺序,各田块之间不存在 作物的轮换关系,而且这种耕地组织形式对 田块大小没有特定的要求,很适合当前农户 经营的特点。 这种形式过去在我国长期存在并被普遍采用。 它的优点是比较灵活机动而且能随市场需求 改变种植计划。其不足之处在于易造成年际 间作物种植比例和作物产量不稳定,作物配 置较分散。
其次,田块的长度还要考虑灌溉的要求,在灌 溉区,耕作田块即灌水地段,因此要根据末 级固定渠道要求的适宜长度和控制面积来确 定田块的长度。根据有关试验,农渠长度为 400~600m是适宜的。 田块的长度一般在500~800m或更长一些。在 平原地区。田块长些,而丘陵地区要短些; 在旱作地区可长些,而在水稻区则短些。
11
(三)耕作田块的规模
根据上述耕作田块的适宜长度和宽度,其规模 大致为10~13.33公顷。反之,在一定的独立 地段上,由于面积已定,也限制了田块的长 和宽,所以田块的长宽与规侯是相互制约的。 在不同地区由于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种植不 同的作物种类田块规模差别很大。一般在平 原机械化旱作地区,要求田块具有较大的规 模,而在丘陵水田地区,规模就不可能太大。 水稻田内还要进一步划分格田,以便精细平 整士地,更好地控制稻田的灌排水和田间作 业,格田的规模一般在0.33~0.4公顷,长度 为50~150m,宽度为20~40m。
8
(二)耕作田块的宽度
1.在平原地区机械化较高的条件下,田块的宽度要便 于机械顺利作业,在划分作业小区进行耕作时,田 块宽度最好为作业小区整数倍。如康拜因采用回形 法收割时,其作业小区宽一般为200~300m,而拖 拉机带一台或两台犁进行耕翻时,作业小区宽约为 50~100m。在具体确定田块宽度时,可参照当地使 用量最大的机组的工作幅宽的整数倍来定。 灌溉区田块的宽度即末级固定渠道的间距,据试验以 200m左右为宜,最大不超过300m,以便于水稻田 的灌溉管理。田块过宽,往往使田块内小地形不一 致,增加平整土地的工作量。
28
冲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涝易渍,应以 排为主,结合灌溉。在小冲田,一般不开冲心沟, 在坡水大的一侧开排水沟,在坡水小的一面开排灌 两用渠。垂直冲田走向开排水腰沟多条,呈“月” 字形布置。在较宽大的冲内,一般增开冲心沟,呈 “用”字形布置。上小下大的冲田,排水布局在上 部呈“月”字形,下部呈“用”字形布置。 旁田地面倾斜,坡度较大,按等高线修成梯田。 旁田怕旱,应以灌为主结合排水。一般采用斗、农 两级渠道。斗渠平行等高线布置,农渠垂直等高线 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