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城《树王》有感1000字
树王阿城读后感
![树王阿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846f3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8.png)
树王阿城读后感《树王阿城》读后感。
《树王阿城》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树王这个普通农民的坚韧与智慧。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后令人深思。
小说以树王这个农民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树王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性格。
在小说中,他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困难,从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同时也为村里的人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树王的坚韧和智慧感染了周围的人,他成为了村里的一颗树王,成为了村里的精神领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树王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农村的发展和变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农民工问题等。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树王的一生,反映了这些问题,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除了对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的描写,小说还融入了一些人文关怀的元素。
比如,小说中描写了树王对家人的爱和对村里的人的关怀,展现了他的善良和宽容。
在小说中,树王不仅关心自己的家庭,还关心村里的人,他为村里的人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作者通过树王的一生,呼吁人们关爱家庭,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通过阅读《树王阿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作品。
通过树王的一生,作者呼吁人们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关爱家庭,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深情。
树王读后感
![树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215e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1.png)
树王读后感《树王》是一本世界名著,也是一本动人心扉的书。
读后,我为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为他的毅力和智慧而敬佩。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尊严。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鲁本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贫穷而艰苦的家庭中。
由于种种原因,他只上了几年学就辍学了。
然而,鲁本并没有因此沮丧,而是努力寻找机会,积极投身于各种劳动中。
他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但无论是工作辛苦还是生活艰苦,他都从不放弃。
相反,他总是积极面对困难,用尽全身心的力量去努力。
鲁本的坚韧和勇气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动植物,热爱生命。
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志向——种树。
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有了一个梦想,他要种下一片全新的森林,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人们应该爱护和保护自然。
鲁本开始了他的奋斗,一棵棵树苗慢慢破土而出,一棵棵参天大树在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他不怕艰难,不怕困苦,不怕失败。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总是能够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他的毅力和智慧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树王”。
在鲁本的努力和坚持下,他种下的树木渐渐成长为一片美丽的森林。
他的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社区的面貌。
树木为人们提供了遮阳、净化空气和美丽景色,同时也为鲁本带来了荣誉和尊重。
通过他的行动,人们也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
《树王》这本书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尊严。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无怨无悔的精神,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正如鲁本种下的每一颗树都是他对生命的献礼,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通过阅读《树王》,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与鲁本一样,我也有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却总是选择退缩和放弃。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奋斗和努力,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树王读后感
![树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1245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b.png)
树王读后感在这部小说中,树王不仅代表着一个农民的梦想,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苏白希望通过建立树王,让土地上的树木变得更加茂盛、更加高大。
而这也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苏白的眼中,树木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人类和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
他相信,只有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进步。
这部小说通过苏白的经历,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与大自然的联系。
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远离了自然,忽略了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是水泥森林和钢筋铁骨,而不再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和鸟语花香。
我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苏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通过建立树王,让土地上的树木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只有当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小说中,苏白面临了很多的困境和挑战。
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有人们对他理想的质疑和嘲笑。
然而,苏白从未放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去实现。
就像他说的:“只要我还活着,我就绝不放弃。
”在我看来,苏白身上所展现出的毅力和坚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往往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办。
然而,我们不能够放弃,我们要像苏白一样坚持下去,勇敢地面对困境和挑战。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树王》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思考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只有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进步。
通过阅读《树王》,我深深地被苏白的精神所打动。
他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更是一个具有着伟大理想的人。
树王阿城读后感
![树王阿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2b94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5.png)
树王阿城读后感《树王阿城》是一部以自然与人性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树王这一特殊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自然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树王这一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对树木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不仅懂得树木的生长规律,还能与树木进行交流,让树木在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树王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也让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小说中,树王与人类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他曾经因为保护树木而与人发生冲突,甚至被人误解和伤害。
这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和尊重,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是人性中的阴暗面。
小说通过树王与人类的冲突,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对自然的描写也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伟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树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树木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这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力量。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让我意识到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树王阿城》,我对自然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我也会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部小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受益匪浅。
读阿城《树王》有感1000字
![读阿城《树王》有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ec34ad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5.png)
读阿城《树王》有感1000字文革的年代,知青的岁月,对于零零后来说,看似离我们很遥远。
但只要是关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隐在的生长规律,还有当时的人们看不到,也没有理解的大自然赠与我们的无限价值,那好像又让我们触手可及,碰撞着我们的心灵。
当我看到阿城的《树王》这篇小说时,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以至于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当我慢慢地合上书,我才发觉再也止不住的泪水,从我的眼角悄悄滑落。
《树王》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这凄美的故事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群知青被下放到某山沟,奉命砍树垦田。
其中的李立是一个思想极为狭隘只会读书的人,而树王肖疙瘩却能读懂自然,理解自然,相信自然。
文章主要以两位人物的性格思想差异为主,形成鲜明的对比。
树王肖疙瘩非常爱护自然,从不砍山上的树木做家具,也爱护野生动物。
但时处文革时期,人都不能幸免于难,何况自然?李立那些知青们信仰着自认为正确的文革禁锢偏激的思想,要砍倒树林里那棵最大的树,也是肖疙瘩最深爱的那棵树。
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李立和肖疙瘩争树的那一段。
李立暴躁中的无知和肖疙瘩镇定的眼神中一丝顽固的对比,催人泪下。
要“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这句话震撼着人心!肖疙瘩虽以命相抗争,但最终“树王”仍被砍倒,山被焚烧。
那棵大树曾是肖疙瘩心灵的寄托,寄托没了,人变得异常脆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
人们听从了他的遗嘱,将他葬在巨树地下。
后来,他的墓旁,开出了象征他悲壮命运的白花。
这些树砍掉是正确的吗?种上这些“有用的东西”是对的吗?答案当然是:不!那些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森林的价值,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是比金子还宝贵的。
当时的知青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只有肖疙瘩执着地保护它。
因为他的生命已经深深地和那棵“树王”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人类已经从大自然中索取的太多。
但人们似乎至今还没觉醒。
如今,高速发展的建设步伐,大量土地被占用,森林资源被破坏。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很多都是因为树木植被的大量减少。
绘本树王读后感
![绘本树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1132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7.png)
绘本树王读后感我最近读了阿城写的【树王】。
这是一本记叙知青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送到乡下去做砍树工作的故事。
【树王】中讲述了一些不适应环境与新生活方式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描写了像砍树一样的平凡的场景,却从中体现出了人物心中深刻的感情。
我很欣赏【树王】中阿城所使用的写作风格和手法。
他运用了淳朴简练的语言,却能够给人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山上是彻底地沸腾了。
数万棵大树在火焰中离开大地,升向天空。
正以为它们要飞去,却又缓缓飘下来,在空中互相撞击着,断裂开,于是再升起来,升得更高,再飘下来,再升上去,升上去,升上去。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阿城没有运用华丽的语言,可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场面,特别的生动。
在刻画人物上,作者用了同样简练朴实的语言,结合了对话和侧面描写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像主人公肖疙瘩。
故事中注重的一点是知青在乡下的生活与之前的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
在城市中,糖果即普遍又便宜,可它到了乡下的树林中就变成了难得的宝物。
肖疙瘩,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一个名叫六爪的儿子。
每一次故事里的“我”去看望肖疙瘩的时候,六爪都会跑到“我”的跟前来要糖吃,还给了“我”磨刀石来和糖果做交换。
可是“我”根本没有什么糖,山区里想买也买不到,“我”只好无能地保证下次回到城市里再给六爪带糖吃。
过了几天,“我”打算用掉自己稀少的假日机会来回到城市,帮助六爪购买他那么心爱的糖果。
到了城市里,“我”如饥似渴得把所有的零食都尝了一遍,又像人生的第一次体验一样得到了电影院玩耍。
“我”简直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和终于回到熟悉的家园的快感。
回到山上后,“我”把一些糖果送给了无比感激的六爪。
为了不让老鼠偷吃诱人的糖果,六爪把它都装进了一个玻璃罐子,连睡觉的时候罐子都不失手。
这点明了在这个时代的知青们对于回归以前生活的向往和欲望。
对于如饥似渴的他们,就连一小块硬糖也能够变成一块闪耀的金子。
【树王】让我了解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知青们上山下乡活动中的生活方式。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f40eb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a.png)
《棋王》、《樹王》和《《孩子王》是中国著名作家阿城的三部短篇小说。
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读完这三部作品,我深感震撼,不禁让我对人生、自然和社会产生了许多的思考。
首先,《棋王》讲述了一个关于象棋的故事。
主人公阿城通过对象棋的热爱和执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在这个故事中,阿城通过对象棋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在逆境中坚持不懈。
其次,《樹王》讲述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
主人公阿城通过对树木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个故事中,阿城通过对树木的生命力的赞美,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和顽强。
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自然,要珍惜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最后,《孩子王》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主人公阿城通过对孩子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阿城通过对孩子的天真烂漫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怀念,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童年的时光,要保持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快乐,才能在成长中找到方向。
总的来说,《棋王》、《樹王》和《孩子王》这三部作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阿城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通过这三部作品,我对人生、自然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同时,这三部作品也让我对阿城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更加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压力所困扰,很容易迷失自己。
而阿城的这三部作品,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通过阅读这三部作品,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我们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要尊重自然,要珍惜生命,要保持一颗童心。
树王读后感
![树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9725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1.png)
树王读后感树王读后感(一)借了本阿城的精选集,专读《棋王》《树王》《孩子王》,以弥补采写课上未完成老师推荐好文的遗憾。
三篇篇篇精彩,语言生动活泼,细节描写丰富,最喜欢的要数《树王》。
凄美的故事总是让人怀念。
这篇《树王》讲述了农村里一个与大自然相依为命,试图千方百计保护树王的肖疙瘩,在无法营救即将被砍的“树王”时因病而死。
整篇中使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这些都是他下乡当知青时所见到的景象,生动有趣的阅历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文中的“我”并不是主角,而是一个和主角关系很好的观察者,同时这些主人公的经历表明叙述者“面对生活及其兴衰的态度”。
风格独具特色,满篇充满乡土气息却不庸俗,也反映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状态及蛮干劲儿。
一群知青被下放到某山沟,负责砍树。
听领导的命令将山上没用的树砍掉,种上有用的树。
大片大片生长茂盛的树被砍掉了,看着让人心痛,这可是生长了几十年的树,几天之间就被砍光烧光。
而所谓的种上有用的树,不知要过几年才能生长起来。
知青们只管听命令,使出一股蛮劲儿卖命地干。
烧山时,只见一只小鹿被火围住,无处可逃,最终消失在火海里,肯定有着许许多多的其他生物也丧身于火海之中。
那时人类整改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却不以为然。
另外,农村人迷信的愚昧也透露的一干二净。
“树王”成了树精,谁砍谁遭殃,连真正的树王都不砍,别人就更不敢砍了。
是知青们跃跃欲试,破了这个迷信,却“害死”了“树王”和真正的树王。
那棵树王是树王肖疙瘩心灵的寄托,寄托没了,人变得异常脆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他千方百计地阻止别人砍树王,(www.)甚至拿自己的生命作威胁,但最后没挽救住那棵大树。
用肖疙瘩的话说,要留住这棵树,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
可最后一切都泡汤了。
肖疙瘩经过几天变苍老了许多,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
人们听从他的遗嘱,将他葬在巨树地下,与他心爱的树长眠共栖。
虽然这篇《树王》构思简单,人物不多,简明扼要,但却饱满充实,让读者感动,沉思。
树王读后感(二)近连续不断的雾霾天,使我开始重视环境。
《树王》《棋王》《孩子王》读后感
![《树王》《棋王》《孩子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09632fad51f01dc381f163.png)
《树王》《棋王》《孩子王》读后感亲爱的奶奶国际实践中读到阿城是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他非常像之前咱们讨论过的一位美国作家斯蒂芬·金。
两个人虽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是有着本质上丰富而又相似的经历,给了他们对人生,对人性和对社会更加透彻的感悟,并且他们用一种更加优雅的文字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读到阿城:意外的惊喜读到阿城这个作家和他的小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说意外,因为原本不在读书计划中,但是前段日子,一位长者在深夜跟我分享了阿城对他父亲说的一段话。
我就顺藤摸瓜搜到阿城这位作家。
阿城非常像之前咱们讨论过的一位美国作家就是斯蒂芬金。
两个人虽然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是有着本质上丰富而又相似的经历给了他们对人生,对人性和对社会更加透彻的感悟,并且他们用一种更加优雅的文字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比如作家唐诺对阿诚的评价。
「阿城是個好讀書而且雜讀書之人,但和我們這一代人大不相同的是,即便近乎手不釋卷,但阿城通過文字的學習比例仍遠比我們低,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行遍天下的奇特人生際遇,但更重要是他由此而生的奇特本事和人生趣味,牢牢的讓他聯繫於具象事物的俗世之中。
」——唐诺阿城在《我的父亲》一文中的一段话让处于同一年龄的我印象深刻——“得知父亲要被平反的那天晚上,阿城以一个朋友的立场,说出一个儿子的看法:如果你今天欣喜若狂,那么这三十年就白过了,作为一个人,你已经肯定了你自己,无须别人再来判断。
要是判断的权力在别人手里,今天肯定你,明天还可以否定你,所以我认为平反只是在技术上产生便利,另外,我很感激你在政治上的变故,它使我依靠自己得到了许多对人生的定力,虽然这二十多年对你来说是残酷的。
"遇见惨淡荒原上的野花读了阿城的三本作品《棋王》《树王》《孩子王》,这三部中篇小说,算是阿城的代表作。
除了《孩子王》的情节相对复杂之外,其他两部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讲的是在文革和上山下乡过程中,阿城作为那段历史中间的一份子和一个个体,去记录,观察和看到的一些人和事。
阿城精选集读后感800字高分作文
![阿城精选集读后感800字高分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5a26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c.png)
阿城精选集读后感800字在这本《阿城精选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树王》。
这篇《树王》讲述了农村里一个与大自然相依为命,试图千方百计保护树王的肖疙瘩,在无法营救即将被砍的“树王”时因病而死。
整个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知识分子下乡,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宣扬着破四旧,而文中的这棵被误会成树王的树,同样被人们认为是封建迷信,不知有多少岁的老树就这么被毁于一旦。
这也不免让人思考,这“树王”真的应该砍掉吗?其实是不应该的,在文章的最后,其实也并没有写到知青们将树砍伐后究竟用来做了什么,但在最后知青们在山上放火将一只麂子活活烧死,依旧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知青们以为砍掉了大树就可以破除迷信,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干了件大好事,其实不然,他们最终破坏的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不仅仅是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还有文革带来的思想的禁锢,文革时期的人们一味的追捧着最高领导人,却不曾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善是恶,下乡的知青们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城里的红卫兵将古迹文物、知识分子的性命毫不留情的摧毁,甚至得意洋洋的去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光荣战绩”,这无不令人心寒。
文中的那棵树王是树王肖疙瘩心灵的寄托,在所有人喊着“毛主席万岁”时唯一的寄托。
他千方百计地阻止别人砍树王,甚至拿自己的生命作威胁,但最后没挽救住那棵大树。
用肖疙瘩的话说,要留住这棵树,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
可已经被洗脑了的知青们会听吗?不会的,倾尽全力只为救下树的肖疙瘩,最终也只能看着知青们在砍倒的树桩上写下“我们是未来”。
肖疙瘩经过几天变苍老了许多,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
可能只有文中在最后,人们听从他的遗嘱,将他葬在巨树地下,与他心爱的树长眠共栖,对于肖疙瘩来说,这可能是那时最好的结局。
虽然这篇《树王》没有过多的人物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句子,但对于肖疙瘩等不被现实的泥石流所淹没,坚持自我的人,值得敬佩。
文中所写的不仅仅是文革,更我们所处的现在,但如何改变结局,这值得我们深思。
看完树王联想到的事
![看完树王联想到的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1a44c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7.png)
看完树王联想到的事人性,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
我们时常感叹人心难测、世事无常,时常纠结人性复杂、世情薄凉,有时候甚至纠缠于其中无法自拔。
但当你读懂了《树王》,就不再纠结于人性的难以琢磨。
阿城和《树王》《树王》是作家阿城的代表作之一。
文化圈里的几个大佬把阿城抬的非常高。
莫言说,阿城是个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
王朔说,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成精的就是阿城。
活的明白,所以《树王》中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简单的把人划成“好人”和“坏人”。
成了人精,所以《树王》把砍树一件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事儿,写成令人读着欲罢不能、读后反复玩味的经典。
小说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上世纪上山下乡时期,一群心怀“建设祖国”志向的知青来到农场,任务是与当地村民们一起,把山上的树全部砍掉,再栽上“有用的树”。
“树王”肖疙瘩是当地最会砍树的村民,但对这种做法有意见。
他拒绝参加这项劳动,被罚去种菜。
村民和知青一起砍一座山上的林木,在剩下山顶最后一棵大树时,村民们都撤了下来。
“树王”肖疙瘩教会了知青磨刀和砍树,担心知青们安全,帮他们砍掉大树。
此后,知青们准备砍另一座山上百米高的擎天大树。
这棵大树被当地村民认为是树精,谁砍掉谁就会死。
知青李立认为砍掉这棵大树可以破除村民们心中的迷信。
“树王”肖疙瘩得知后前往阻止,结果失败,守在“树精”旁四天四夜,眼睁睁看着大树被砍倒,最后郁郁而死。
这篇小说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不论是小说主线人物:树王”肖疙瘩和激进知青代表李立,还是其他人物:“我”、村长、知青和村民,身上都凸显出人性的矛盾。
自私和无私、妥协和坚守、虚伪和真诚、丑陋和美丽,在大多数小说中,这些一般无法相容共存于同一个角色上特性,却出乎预料而又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树王》的大部分角色中。
小说主人公“树王”肖疙瘩,在“树精”被砍到后,身上的精神气儿泄了,仿佛“树精”就是肖疙瘩的形象。
树精矗立于山顶,吸纳天地灵气,接受树木和村民膜拜,俯视整个世界乃至宇宙,伟岸、高,。
树王阿城读后感
![树王阿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c4259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c.png)
树王阿城读后感
阿城的《树王》是一部让我深感触动的小说。
通过对主人公树王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写,阿城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无助和渴望的氛围。
小说的主角树王是一个身世复杂的孩子,他在庙宇长大,被寺庙和僧侣们看作是神灵的化身。
然而,尽管他具有高人一等的身份和地位,但树王的内心却是孤独的、焦虑的。
他渴望找到自己的真正家庭,并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树王发现了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神灵,他也渐渐明白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奈。
小说中的描写充满了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阿城通过描绘树王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探讨了人们对于生命起源和意义的思考。
他用树王的经历来表达了人类对于心灵寄托的追求和对于未知的恐惧。
同时,小说中的一些意象描写也让我很深入地体味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宇宙的浩瀚。
除了人性和宇宙意义的思考外,小说还着重描写了树王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渴望。
他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温暖的家。
然而,树王却永远无法完全属于一个真正的家庭,他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小说中无时无刻地被强调着。
这种描写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于归属感的渴求。
总的来说,阿城的《树王》是一部充满哲思和情感的小说。
通过对主人公树王的描写,他成功地传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归属感和亲情的思考和追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为树王的
孤独和无助感到心痛,同时也思考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立场和理解。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给我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树王》读后感
![《树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dfb4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4.png)
《树王》读后感
《树王》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追寻树王的过程中所经历
的种种挑战和成长,引发了我对人生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虚构,但却能触动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让人不禁沉思。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听说了一个传说中的树王,便决定踏上寻
找树王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前行。
这种坚持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选择。
在寻找树王的过程中,主人公经历了许多心灵的磨砺,他学会了宽容、学会了
坚强、学会了珍惜。
这些成长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自我认知。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和幸福。
小说中的树王象征着一种精神力量,它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是一种对
内心的坚守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找到自己心中的“树王”,并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只有不断追求内心的真理,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阅读《树王》,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
于追求内心真理的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树王”,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定不移地追求内心的真理,找到自己的“树王”,成为内心的王者。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7f96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e.png)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1《棋王树王孩子王》的作者是阿城,“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当代作家,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可直到读到他写的小说时,才真是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了。
棋王王一生家境贫苦,但天资聪颖,爱棋如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知青脚卵。
二人同样家境贫苦,却有着不同的.性格。
脚卵只求吃饱、睡好,朴实、知足常乐;而王一生精通棋艺,曾经向收破烂的老头请教棋艺,那次经历使他显得更加睿智、成熟。
然而,就是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却做了朋友,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最让我震惊的是脚卵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他说:“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
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不贪名誉,不求富贵,他视“钱财如粪土”,却认为“仁义值千金”。
他是一个俗人,却有闲云野鹤之美。
他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吃饱、喝足,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
这种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又有几人有呢?树王肖疙瘩呆呆笨笨,却又朴实能干。
支书曾经说过,他砍树的手艺,全场就数他最拿手,所以才落个“树王”的称号。
知青们要砍树,他以命相搏;树被砍倒了,他也病倒了。
那棵树仿佛是他的命一样,树死,人亡。
他热爱大自然,否则,他也不会在知青们要砍树的时候以命相搏了。
可是,没有人能理解他,最终他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孩子王老杆儿本来是在生产队干活,因为识得几个字,被调过来,担任教师。
他教学方法独特,要教就教有用的。
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王福是他的学生,也是唯一敢在课堂上顶撞他的人。
他与老师打了一个赌,他赌赢了,却说自己输了,没有接受老师送的字典,而是执意把字典抄下来。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a592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0.png)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三部中篇小说,虽然故事情节各异,但都展现了阿城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人生哲学。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使得每一个故事都深深打动了我。
《棋王》中描述的棋局世界引人入胜,让我感受到了阿城对围棋文化的深入理解。
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阿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棋手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智慧、坚韧和执着。
这部小说让我对围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在棋盘上展现智慧的棋手。
“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在棋王中,这句话象征着棋手们通过棋子在棋盘上的每一次落下,表达自己的策略和智慧。
每一个棋子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历史,而当它们落在棋盘上,就仿佛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深邃的故事。
而在《树王》中,阿城则以一棵老树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故事。
老树的命运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连,它的存亡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真正地去珍爱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老树的命运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连,它的存亡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树王中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自然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每一棵树、每一片森林的存亡,都与人类的活动和态度紧密相连。
当我们珍视和保护树木,其实也是在珍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自己的未来。
《孩子王》则是一部让我深思的作品。
故事中,一个老师到偏远地区教书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尽管那里的条件艰苦,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
阿城通过这部小说,提醒我们要珍惜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在惨淡的荒原上淡定而行,留意那些无名的小花。
”这句话是孩子王中的核心思想,它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仍要保持淡定和乐观。
即使在环境艰难的时候,也要珍惜那些微小但美好的事物,比如那些无名的小花。
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树大王的读后感想
![树大王的读后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e633ab2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3.png)
树大王的读后感想篇一树大王的读后感想最近读了一本超有意思的书,叫《树大王》。
读完之后,我这心里啊,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你说这树咋就能当大王呢?一开始我还真不信,觉得这作者是不是在瞎忽悠。
可随着故事的展开,我发现这树大王还真不简单!也许在我们人类眼里,树就是默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家伙。
但这本书里的树,有思想,有感情,还能跟其他生物交流,这可太神奇了!书里描绘的那个森林世界,美得不像话!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把天空都遮住了。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就像一道道金色的丝线。
我觉得自己仿佛也走进了那个森林,跟那些树木一起呼吸,一起感受风的抚摸。
可看着看着,我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咱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停地砍伐树木,破坏森林。
难道我们就不能和这些大树和平共处吗?这书里的树大王最后虽然守护了森林,可现实中的森林呢?它们还能一直安然无恙吗?想想咱们每天用的纸,是不是都来自那些被砍倒的树木?难道我们就不能节约一点,少砍几棵树吗?这书读完,我就在想,也许我们真该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别等到所有的树都没了,才知道后悔。
你们说,要是真有一天世界上没有树了,那会是啥样?反正我是不敢想!哎呀,不说了不说了,我得再去好好琢磨琢磨这书里的道理。
篇二树大王的读后感想《树大王》这本书,读完让我感触颇多,就像被人在脑袋上敲了一闷棍,一下子清醒了不少。
刚翻开书的时候,我还觉得这不过就是个哄小孩的故事,能有啥特别的。
可谁能想到,我居然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书里的树大王,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角色!它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守护着自己的领地。
它看着那些小动物们在它的庇护下快乐地生活,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我不禁想到了咱们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你说那些大片大片被砍伐的森林,它们难道不疼吗?它们可能也在哭泣,只是我们听不到罢了。
也许它们也想成为“树大王”,保护自己和周围的小伙伴,可无奈人类太强大了。
咱们总说要保护环境,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每次看到那些光秃秃的山坡,我心里就难受得要命。
测量树王的感悟
![测量树王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dd81b4d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c.png)
测量树王的感悟《树王》是阿城三篇中最早完结的一篇,却是在《棋王》发表之后才做发表,故事背景依旧是六七十年代的下乡潮,还是熟悉的第一人称方式,以“我”的视角揭示“树王”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个生命对生命呐喊和助的故事,天道?人欲?孰对孰错亦或孰轻孰重。
知青下乡老乡迎接,肖疙瘩这个矮汉子由此出场。
在支书的喊叫下欢迎来客。
不与女的握手,我伸出手说着“你好”并看着矮汉子,手却似被门狠狠挤了一下,差点失声。
被握过的男同志均不作声,只抽空甩一甩手。
知青李立是故事中一主角,扮演积极、正面、敢冲敢做的正面形象,最终也是矛盾冲突和升华中的导火索,重要但缺少价值。
下乡最初生活是充满好奇和美妙的,知青好奇农民,农民好奇知青。
门口围满了一群孩子,知青们少不了拿出城里的糖果来散给这群孩子,孩子们尖叫着跑回家,不一会儿又嘴里鼓鼓地吮着继续围来门口,眼里少了惊奇多了快乐。
晚饭在月光下的房前场进行,“我”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立刻像舌头上着了一鞭,胀得痛。
“以后菜都这么辣吗?”最后知青们只是吃饭,菜满满地剩着。
孩子们都跳脚说:“明早有得肉吃了!”原来这菜里有荤腥啊。
肖疙瘩在支书的安排下给知青们劈柴、生火,沉默寡言却尽心尽力。
生产队在大山缝脚下,从站的地方望上去,森森的林子似乎要压下来,月光下只觉得如同鬼魅。
砍树是知青们在生产队的任务和目标,为了接受再教育和建设祖国,但肖疙瘩似乎不理解。
在知青们第一次上山后,发现一颗被村民称为成精了的大树,后来被李立说是“树王”的大树,居然是百米高的一擎天伞,震撼又压抑。
据说砍了就要遭殃,谁砍谁遭殃。
就连树王都不敢砍,此刻“树王”作为令农民三缄其口、知青好奇的影子出现了。
肖六爪是肖疙瘩的儿子,交谈中无意说他爹肖疙瘩居然当过兵,侦察兵,去过外国。
在李立并不强壮但狠劲十足的带领下,知青们学会了砍山上的一切。
人有利器,易起杀心。
“我”因有父亲好厨的影响加之自己的研究琢磨,发挥磨刀的功力,用锋利的刀刃将砍树进行的英雄无比。
树王阿城读后感
![树王阿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9b171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5.png)
树王阿城读后感《树王阿城》是阿城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小说。
小说以一棵树为主角,讲述了树王的一生。
这棵树从种下开始,见证了人类的兴衰,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和变迁,最终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象征。
小说以树为载体,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弱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一棵树为主角,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社会。
树王从一棵小树开始,见证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见证了人类的种种罪恶和荒诞。
树王无法言语,但它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人类的忠诚和无私。
它承受了无数的磨难,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象征。
这种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们深受触动。
小说通过树王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弱点。
在树王的生长过程中,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然而,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却始终没有改变。
他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顾一切地破坏自然环境,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小说通过树王的眼睛,让人们看到了人类的无知和自私,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小说的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阿城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树王的一生,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部生动的画卷。
在小说中,树王和其他树木都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有着自己的命运。
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们对树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树王阿城》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树王的故事,让人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们如痴如醉。
阿城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树王的一生,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部生动的画卷。
读完这部小说,让人们对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珍惜自然环境,关爱我们的地球。
棋王树王孩子王阿城文集之一读后感1000字
![棋王树王孩子王阿城文集之一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464b2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a.png)
在阅读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这部作品集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通过对三个不同领域的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
在这部作品中,阿城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首先,《棋王》讲述了一个关于围棋的故事。
主人公陈平是一个普通的围棋爱好者,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一位神秘的围棋高手。
在这位高手的指导下,陈平逐渐领悟到了围棋的真谛,并在一次次的对局中,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这个过程中,陈平不仅学会了围棋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从容,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在成功中保持谦逊。
这种精神品质使得陈平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棋王。
其次,《树王》讲述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
主人公林风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年轻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一位植树的老人。
在这位老人的影响下,林风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投身于植树造林的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林风不仅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关爱生命,如何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如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努力。
这种精神品质使得林风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树王。
最后,《孩子王》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
主人公杨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
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下,杨洪开始接受教育,并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在这个过程中,杨洪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何在挫折中坚持梦想。
这种精神品质使得杨洪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孩子王。
在这三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城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
他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围棋的世界,还是在环保的事业,亦或是在教育的殿堂,我们都需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种永不言败的勇气。
这种精神品质是我们面对困境时的支柱,是我们在追求梦想时的动力。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e24156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9.png)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棋王树王孩子王》是作者阿城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中国象棋为线索,以家族传承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背景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冲突。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家族、传统文化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家族的描写让我对家族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小说中,家族是一个包容着爱与恨、传承着文化与精神的温暖港湾。
从祖辈的传统、父辈的坚守到子辈的追求,每个家族成员都在家族的传承中承载着责任和使命。
而在现代社会中,家族关系逐渐淡化,人们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由,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也渐渐被忽视。
通过阅读《棋王树王孩子王》,我深刻体会到了家族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家族的温暖和传承的文化。
其次,小说中对传统文化的呈现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象棋作为小说的主题,贯穿了整个故事,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象棋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困境,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更加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小说中,每个家族成员都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他们在家族的传承中承受着压力和磨砺。
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和命运安排,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利益所困扰,忽视了内心的情感和人性的真谛。
通过阅读《棋王树王孩子王》,我更加珍视人性的真善美,也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总之,阅读《棋王树王孩子王》让我对家族、传统文化和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家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阿城《树王》有感1000字
文革的年代,知青的岁月,对于零零后来说,看似离我们很遥远。
但只要是关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隐在的生长规律,还有当时的人们看不到,也没有理解的大自然赠与我们的无限价值,那好像又让我们触手可及,碰撞着我们的心灵。
当我看到阿城的《树王》这篇小说时,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以至于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当我慢慢地合上书,我才发觉再也止不住的泪水,从我的眼角悄悄滑落。
《树王》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这凄美的故事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群知青被下放到某山沟,奉命砍树垦田。
其中的李立是一个思想极为狭隘只会读书的人,而树王肖疙瘩却能读懂自然,理解自然,相信自然。
文章主要以两位人物的性格思想差异为主,形成鲜明的对比。
树王肖疙瘩非常爱护自然,从不砍山上的树木做家具,也爱护野生动物。
但时处文革时期,人都不能幸免于难,何况自然?李立那些知青们信仰着自认为正确的文革禁锢偏激的思想,要砍倒树林里那棵最大的树,也是肖疙瘩最深爱的那棵树。
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李立和肖疙瘩争树的那一段。
李立暴躁中的无知和肖疙瘩镇定的眼神中一丝顽固的对比,催人泪下。
要“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这句话震撼着人心!肖疙瘩虽以命相抗争,但最终“树王”仍被砍倒,山被焚烧。
那棵大树曾是肖疙瘩心灵的寄托,寄托没了,人变得异常脆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最后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