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

合集下载

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

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

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和团队竞赛,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资源一、教学内容1. 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和阐述。

2. 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组织小组合作和团队竞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资源1. 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

3. 实际案例和问题素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和阐述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和团队竞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10分钟2. 讲解和阐述:20分钟3. 分析案例:20分钟4. 小组合作和团队竞赛:20分钟5. 总结和复习: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和表现:30%2. 小组合作和团队竞赛:30%3. 课后作业和练习:40%二、反馈与改进1. 课堂提问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和练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知识点。

三备二磨

三备二磨
清水镇联合校
“三备二磨”校本教研培训
“三备二磨”是研究一节课例的途 径。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1、选取主题 制定计划 2 设计教案 3、教学观课 4、集体反思 5、总结分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例计划
一、三次备课
课例打磨的核心概括是“三次备课、 两轮打磨”。
“三次备课”指:第一次备课是基于个人的 经验备课;第二次备课基于群体的经验和必要 研究的备课;第三次备课是基于群体实践反思 和主要指的是“深度反思”。
“ 两轮打磨”指:通过同伴互助和必要的研究
完成第一轮打磨;通过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研 究完成第二轮打磨。

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

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

三备两磨教案陈艳莉第一章:教学准备一、教材分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理解单元主题,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资源整理教学所需的图书、多媒体资源、教具等,确保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四、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和学情,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授、练习、总结等环节。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章: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问题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呈现利用图书、多媒体资源、教具等,直观地展示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总结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章:教学反思与改进一、反思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三、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反思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持续改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进步。

二、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第五章:家校合作一、家长会议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二、家长联系方式保持与家长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3、思考:相同方向的接力跑接棒方式?
[学情预设]:上挑式、下压式
(二)揭示主题: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下压式传接棒,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并且运用在比赛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学情预设]: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立棒式迎面接力,思考如何进行相同方向接棒,启发学生思维,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动作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多看标准动作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帮助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运用集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分解、完整练习法:使学生更快、更简单的掌握动作技能。
分组练习法:根据个体差异,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并展示成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本次“磨课”活动即将结束,但我对教学的思考远没有结束,“磨课”将成为我日常教学中的常态活动,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课的内容】
1、传接棒技术练习2、传接棒后的快速跑练习
(1)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学习
【教师主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介绍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在接力跑比赛中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动作成象]
教师完整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张开朝后,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传入接棒人手中。
5、社会适应:通过教学,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会相信自己和同伴。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语文“三备二磨教研活动”流程

语文“三备二磨教研活动”流程

语文“三备二磨教研活动”流程第一步:预备会议。

确定讲课人、讲课课题并安排第一
次备课所需时间、第一次打磨时间、第二次备课所需时间、
第二次打磨时间、第三次备课所需时间、最后团队成员人人书写体会。

预备会议照片。

第二步:团队成员都要独立备课,书写教学设计。

这是第一次备课。

第三步:团队成员进行第二次集合,首先由讲课人自己将自己设计的教学设计向团队成员解说,然后团队其他成员也要将各自的备课设计进行解说,期间一定有不同的“火花”碰撞,此时将讲课人与团队其他成员的交流对话意见记录在团队其他成员的教学设计的最后(至少6次对话)。

这是第一次磨课。

第四步:讲课人根据团队成员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再设计。

这就是第二次备课。

(在这个环节,团队其他成员组织各自的观课量表,为第二次磨课做准备)
第五步:讲课人讲课,团队其他成员根据自己设计的观课量表进行听课、记录。

这是第二次磨课。

(讲课结束后,听课团队成员对照自己的量表进行评课,讲课人要做好记录)
第六步:讲课人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次进行备课。

这就是第三次备课。

备注:将以上资料装订:①封皮(题目为:xx小学语文“三备二磨”教研活动资料汇编)。

②封皮下的第二页就是:目录(内容、页码)。

三备两磨

三备两磨

“三备两磨”做实教研活动
近期,凉水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教研活动。

活动中教师深化知识理解,充分把握学科本质,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中增长了教育智慧,构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

笔者了解到“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第一步:“1备”。

由教研组选定一节课和一位主备老师,由主备老师基于个人的经验进行第一次备课,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步:“1磨2备”。

教研组开展第一次磨课和第二次备课。

由主备老师说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帮助这位主备老师完成这节课的打磨,集体讨论贡献智慧,由主备老师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同时,组内进行观课分工,为观课做好准备。

第三步:“1上”。

由主备老师按照修订后的教案正式上一次课,教研组同伴观课。

第四步:“2磨3备”。

教研组开展第二次磨课。

根据主备老师上课的情况,从不同的观课维度,教研组全体成员帮助这位主备老师完成这一节课的第二次打磨,聚焦问题进行第三次备课,集体讨论贡献智慧,最终由主备教师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该校陈校长介绍:“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教研活动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以此修炼老师内功。

目前已有五位年轻教师磨了课,集集体智慧打造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

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上课花架子,评课一片好的不良风气。

并表示此活动将继续在其他学科推广。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实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实践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看,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在河流这一节的前面,学习了有关河流的分类、分布、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一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学生比较喜欢大自然的事物,特别是山川河流的学习,喜欢自己探索自然的奥妙,所以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活动反思
活动
反思
1.“集体磨课,探索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通过政史地教研组磨课教研,老师们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了“试卷评讲“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让地理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采取“自查自纠”与“小组合作“的活动,学生学习效果均有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互相帮扶、团结合作的精神。要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磨课教研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上游和中游的分段点是?
中游和下游的分段点是?
很好,从源头唐古拉山到湖北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段,从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段,那长江的下游段呢?
很好。就是湖口到入海口——东海。这就是长江的分段情况。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得出,长江上游段整体上呈现什么形状?
中游和下游段共同构成什么形状?
不错,那我们是不是已经记住长江干流的形状并能够很轻松地描画出来了?请大家拿出手中的那张中国地形图和笔,跟着老师一起画长江。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我国哪一条大河吗?
对,就是长江。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长江
用歌曲引出讲课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备两磨教案设计模板

三备两磨教案设计模板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2)……
(3)……
2. 教学难点:
(1)……
(2)……
(3)……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用具;
(3)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
(1)预习相关内容;
(2)准备好学习用品;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技能;
(3)提高学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方法学习;
(2)培养学生……思维;
(3)锻炼学生……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情感;
(2)树立……价值观;
(3)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导入点;
(2)分析难点,突破难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
(1)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讨论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4. 课堂练习
(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反馈。
5.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总结重点、难点;
(3)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技能的培养情况;
(3)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
2. 教学不足:
(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教学设计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教学设计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重难点
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1
华师版§2.2 数轴 学 科 年 级 数学 七年级
教学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二、揭示内涵,得出定义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演示幻灯片 3,边说边画,学生边练习) 1.画直线,取原点。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 的位臵,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 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 0℃); 2.标出正方向。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 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 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 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为 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 依次表示为-1、-2、-3、…。 师: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4)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 的点在什么位臵?表示-1 的点在什么位臵? (4)原点向右 0.5 个单位长度的点 A 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 1.5 个单位长度的点 B 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 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直线上都画了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点 P 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的位臵, 而改选在另一位臵,那么点 P 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 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 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的三要素,教师出示投影,学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 5) 1.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题 2 原来是用幻灯片 2 直接演示,后改为先由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再用幻 灯片演示,进行对比。 2、把用幻灯片演示数轴的画法修改为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示范。

三备两磨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三备两磨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25日开展了“三备两磨”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磨课实践、反思总结等环节,让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通过磨课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

3. 通过反思总结,使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三、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共同研讨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教学设计。

(3)备课组长对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4)教师根据点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

2. 磨课实践(1)教师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磨课,备课组长、其他教师观摩。

(2)观摩教师对磨课过程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根据点评意见,再次修改教学设计。

(4)进行第二轮磨课,直至教学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3. 反思总结(1)教师对磨课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反思,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教师根据反思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教学做好准备。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高。

3. 教学设计更加完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环节,教师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集体备课提供有力支持。

2. 磨课实践环节,教师应认真对待,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3. 反思总结环节,教师应深入剖析自身教学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 教研活动应持续开展,形成长效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六、活动建议1. 加强对“三备两磨”教研活动的宣传,提高教师参与度。

国培计划三备两磨作业

国培计划三备两磨作业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课题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或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学习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理规律。

3.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

有条件可做学生分组实验。

教具学具学生(或教师):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或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可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观察一些常用电器的图片。

想一想:下列用电器电流大约多大?浴霸、电视机、洗衣机、电烤箱、笔记本电脑、灯泡。

讨论并给出答案:学生观察、思考。

生活中几个常用电器的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引入课题浴霸:约5 A;电视机:约1 A;洗衣机:约1 A;电烤箱:约2 A;笔记本电脑:约2 A;灯泡:约0.2 A。

提出问题:各种用电器的电流大小不同,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大小问题,引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关注。

引发学生的思考。

为引入新课教学进行铺垫。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理猜想设计实验一、猜想与假设【启发】各种用电器的电流大小不同: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手电筒中使用新电池或旧电池,灯泡的亮度不同,通过灯的电流与灯两端电压有关吗?在家庭电路中使用不同的灯泡,亮度不同,那么通过灯的电流与灯丝电阻有关吗?在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呢?猜想:若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存在什么关系?若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存在什么关系?【设计实验】若研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思考。

三备两磨教研活动方案(3篇)

三备两磨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三备两磨”教研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磨课研讨、课后反思等环节,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 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4.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共计三个月。

四、活动内容(一)第一阶段:集体备课(1周)1. 备课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领取备课材料,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教学大纲等。

-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初步制定教学计划。

2. 集体备课- 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每组由一位主备教师负责。

- 主备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 集体讨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3. 备课成果展示- 主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展示,其他教师进行点评。

- 教研组长总结本次集体备课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二)第二阶段:磨课研讨(2周)1. 磨课准备- 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素材的准备。

- 教师进行试讲,熟悉教学流程。

2. 磨课实施- 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

- 观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磨课总结- 教师根据观摩教师的点评,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 教研组对磨课进行总结,提出整体改进建议。

(三)第三阶段:课后反思(1周)1.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情况。

- 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 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思形式-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报告。

- 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教研小组- 学校成立教研小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统筹协调。

- 教研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估。

2. 教师参与- 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确保活动效果。

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

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

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第一篇: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10月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具体上交材料就是这次研修的三个环节材料。

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意义:教研员的抓手,教师走向研究者的道路,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三备二磨是有效地校本教研模式,这种校本教研模式下的课例研究是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主旨不是磨一节好课,而是研究和解决老师实现教学任务有困难的问题。

课例只是问题研究的一个载体。

只要能承载好问题研究,能有效地一以贯之研究问题,哪怕这个课例在研究问题之外的其它方面并不完美,也不失为好的课例研究。

相反,问题研究没有开展起来,研究过程无法共享,这节课再好,也不是好的课例研究。

三备指的是“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第二次备课是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第三次备课是基于群体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后的备课。

二磨指的是“两轮打磨”:通过同伴互助和必要研究完成第一轮打磨;通过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完成第二轮打磨。

具体实施一、三备二磨实施的准备组织人要组织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团队首先确定研究问题,问题是一个要解决的困惑,一个要克服的障碍,一个需要跨跃的、横亘在当前情景抵达期待结果之间的一个鸿沟。

这个困惑、障碍和鸿沟是任务承担者自身的,不是他人的。

是面临挑战性任务而没有现成办法完成时产生的。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面临课标对教学新要求没有现成办法实现时产生的。

问题要指向任务,与任务共存;要指向承担任务的人,与人适配。

其次确定授课人;授课课题。

二、第一次备课执教教师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

团队其他成员就授课课题备课、收集资料。

三、第一轮打磨团队成员第二次集合,按照执教教师的主备思路进行深层次的修改。

四、第二次备课执教教师按照团队成员的修改意见进行再加工。

团队成员进行观课分工,设计观课维度、量表。

五、上课、观课。

六、第二轮打磨。

根据观课维度表进行课例打磨。

七、第三次备课。

聚焦问题解决和新问题产生。

第二篇:三备二磨心得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备二磨心得体会于村小学郭明亚作为一个工作时间不是很长的年轻老师,我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小学语文2坊校本研修活动三备两磨

小学语文2坊校本研修活动三备两磨
活动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小学语文2坊校本研修活动”三备两磨”
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活动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及磨课小结。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陈艳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陈艳
(1)若a-8<>则a>b;(2)若x>7,则x-4<3;
(3)8与y的2倍的和是正数,即:8+2y≥0
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把不等式化为x>a或x<A< span>的形式:
(1) x+4>7 ; (2) 5x<4x+1; (3) 3x+5>2x-2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六)布置作业: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全班同学都一样高吗?你和同桌谁的个子高?
(2)教室里门和窗的面积哪个大?
(3)马路上正在行驶的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哪辆速度快?
(4)下午2点和凌晨2点的温度什么时候低?
(二)探究新知:
1、不等式的定义
用不等号(“>”或“<”,“≤” ,“≥”,“≠”)连接的式子叫作不等式.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
2、不等号的读法
讲解例题:
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x是正数;(2)、x是非负数;(3) x不大于y ;
巩固练习:
把下列数量关系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1)、x的3倍与2的差小于0;(2)、x的4倍不小于3
(1)借助软件、媒体,直观形象的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2)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的学习中蕴含了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后续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因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探索,更应是思想和方法的的渗透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4)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x?
(5)k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畅所欲言
完善自我
提出问题: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发言,互相补充,教师点评完善。
呼应复习引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磨课活动小结
通过三备两磨的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真正理解“磨”意义,反复打磨,才会练就出精品教案。总结如下几点:
教学方案设计终稿
课 题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学员姓名
陈艳莉
学 科
初中数学
学 校
邯郸市邱县实验中学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由一次函数图像观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学生理解 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并应用其解决问题。
3、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的应用,培养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
4.图像,判断k、b 的符号。
5.根据图像的信息,确定字母的取值。
教学生学会观察图形、分析图形、获得信息和应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下列一次函数y=kx+b(k ≠ 0)的草图回答出各图中k、b的符号:
5. 已知一次函数y=(3-k)x-2k+18.
(1)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原点?
(2)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点(0,-2)?
所有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的。
让学生学会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思想。
激情竞赛
提升能力
巩固新知
1、用抢答的形式选题解答。备选习题如下(视课上的时间决定做几道题)
1.下列函数中

② ③
④ ⑤
y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
y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
直线交 轴负半轴的有
2.(1)直线 和 的位置关系如何?
自主探究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提出探究问题:k、b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何影响?
自主探究三:k、b对函数y= kx+b的图像位置的影响。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行纠错,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冲突中,强化对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讨论交流试验方案。
1、学生说出解析式:y=100x和y=15x+900
2、师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以及一次函数的定义。
1、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列出函数解析式,从而复习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关系,用解析法表示函数,自然引出用图像法研究函数的必要性,为下面的探究作铺垫。
问:谁能赢??
3、教师适时指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函数图像来研究,从而自然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板书这堂课的课题内容.
2、学生自主探究和展示。
3、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配合演示的变化对直线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据k、b的符号,探究画图,互相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并用课件配合演示k、b对函数y= kx+b的图像位置的影响。
提问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参数k、b的作用,为探究性质埋下伏笔。教师不急于给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先讨论交流,教师再启发引导,在学生充分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体验问题的方法。
1创造了浓浓的教研气氛。大家有机会敞开心扉,反复认真的研讨教案,谈想法,教学活动,通过认真讨论的终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磨出创新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一起出点子,敢于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打开思路。
3实现共同进步,相互提高,在共性中体现个性,共同提升。
磨课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实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题目设计
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新龟兔赛跑》乌龟与兔子比赛,乌龟的速度是每分钟15米,兔子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乌龟在兔子前900米,写出兔子和乌龟距兔子出发点的距离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
2、这个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路程,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何时分类,如何分类,同时发挥图像形象和直观的优势。
自主探究
展现自我
自主探究一:
一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y=-x与y=-x+6。
学生活动:
1、讨论两图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画函数y=2x与y=2x-3的图像,验证结论。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而得到。
探究一次函数从正比例函数入手,渗透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环节一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参数K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改变不同的K值,画出图像进行探究作铺垫。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数学实验过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证明,从而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渗透实验探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图像与性质时,从两个方面思考,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直线 与 的位置关系如何?
(3)由直线 如何得直线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利用课件演示,适当补充,引导学生归纳。
设置由浅入深的系列分层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建构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1.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2.根据函数解析式,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3.根据位置关系,写函数解析式。
4、学生体会和学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学生情况分析:
函数式比较抽象的一个数学问题,对于学生都比较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具体题目的解题过程,而应不断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本质。以前我们曾多次提到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学知识的载体来体现的,而对于它们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既需要教材的渗透,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最后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恰恰我认为本节内容可以对数形结合的方法做到顺势自然地理解,并逐步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在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结合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了细致的安排设计,注意两者的互补作用,体现两者的联系,突出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从而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