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海闻版)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习笔记笔记为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考研同学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知识点是参考老师笔记和教材自己总结的。

国际贸易知识点归纳(章节顺序以海闻版为主)第一章导论考点:1、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商品结构)(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2、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思路:供给方面:A.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B.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C.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规模经济贸易模型);D.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方面:A.偏好差异的需求模型;B.收入差异的林德模型3、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4、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思路:区别:局部均衡分析(供求曲线)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

总体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5、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即斜率)。

6、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平均消费效用的或反映大多数人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考点:1、简述重商主义的理论思想。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5篇范文]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5篇范文]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5篇范文]第一篇:国际贸易复习资料总结如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一、贸易术语的作用1、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

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

2、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

3、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二、班轮运输的特点班轮运输是在不定期船运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所谓班轮运输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在一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上港口间运输的船舶。

1、船舶按照固定的船期表、沿着固定的航线和港口来往运输,并按相对固定的运费费率收到运费,因此,它具有四固定的基本特点2、由船方负责配载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货方不再另付装卸费,船货双方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3、船货双方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4、班轮承运货物的品种、数量比较灵活,货运质量较有保证三、提单的性质和用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据,证实其以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四、国际多式联运单据的条件1、必须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2、必须使用一份包括全程的多式全程的多式联运单据3、必须至少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4、必须是国际间货物运输,并且必须由一个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5、必须是全程单一的运费费率五、合同中的保险条款1、规定投保人2、投保险别的选择3、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计算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2、运输距离;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5、成交数量;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费者的爱好。

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1、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2、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劫走);3、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使用价值;4、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海闻著《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海闻著《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3.专门贸易体系:是国际货物贸易的一种统计方法,指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即以货物通过海关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4.对外贸易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进出口贸易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量,所以称对外贸易量。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数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

7.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8.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经由第三国商人之手进行贸易的行为。

9.转口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从第三国或地区来看,即为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10.传递: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国经济发生影响。

11.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2.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

13.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14.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5.世界市场: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_p[].林德特_王新奎)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_p[].林德特_王新奎)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海闻国际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

“自愿”出口限制之所以成为较流行的 贸易保护措施,究其原因
1、逃避WTO管制 2、模糊的法律地位 3、出口国采取这种办法比反倾销、反 补贴经济上有利,且不伤和气
4、对进口国来说,有选择性
Welfare effects of quotas
Welfare effects of quotas
(1).配额的分配方式和福利的变化
盖的进口商品在所有进口商品中占的比 重有多大。
i为某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号, i=1→n; t表示进口国对来自j出口国的 商品采用NTMs的那一年; j为某一出口 国; 是一个哑变量, 其值在有NTMs时 为1, 没有NTMs时为零; 则指i税号进 口商品价值在该进口国所有进口商品价 值中占的权重即百分比,则NTMs覆盖面 指数公式为
(ⅰ).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进口商所得 的利润正好等于政府的税收部分C,进口国的社会总 利益变动与关税一样 ;
(ⅱ).政府根据申请颁发许可证。进口商为得到许可证 必然付出一定代价(即“寻租”)。所以最后收益小 于C,社会的利益少于关税的情况 ;
(ⅲ).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拍卖一般会将使许可证的 价值等于C。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与关税一样。社会 利益变动与关税一样;
(四)进口许可证制
进口许可证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些 商品的进口必须申领许可证,否则一律 不准进口的制度。
进口许可证按照其与进口配额的
关系,可分为两种:
1、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例如,德国对纺织品的进口便是通过有 定额的许可证进行管理的。德国有关当 局每年分三期公布配额数量,然后据此 配额数量发放许可证,直到进口配额用 完为止。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各种国内税 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 进口押金制 海关程序 技术性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圣才出品】

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12.1 复习笔记一、区域经济合作理论1.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之分,最初级的合作层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多边协商,最高层次是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主要有四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又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及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然维持贸易壁垒,但保护政策不求一致,由成员国自行订立。

(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一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由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各成员国之间不设海关。

关税同盟的典型代表是欧洲共同体。

(3)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间可以完全自由移动。

(4)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是指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在这个经济实体内部,各成员国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2.区域性自由贸易的经济分析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它对国际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贸易上的影响可进一步区分为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概念题1.古典贸易模型答: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其关键假设都为: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2.贸易顺差答:贸易顺差又称对外贸易出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内,出口商品的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出超”。

贸易顺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3.贸易逆差答: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

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4.重商主义答: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

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

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5.贸易所得答:贸易所得是指在开放的自由贸易下,各国通过贸易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范围的交换,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各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达到了在自己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国际贸易海闻

国际贸易海闻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 相对成本的不同,一国欲从出口获利,只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 不一定要有绝对优势。一国可能会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一 定会在某些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能够出口的产品, 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
9
6
8
8
大米相对成本
aLR/ aLW
4.0 2.5 1.5 1.0
大米相对价格 PR/PW
相对供给
4
2.5
2.0
1.5
相对需求
1.0
大米相对产量
图2.4 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比较优势的确定
在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一国的比较优势由该国产 品生产的相对成本 与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 相比来确 定.
大米/小麦 2 0.8
小麦/大米 0.5 1.25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表2.6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
中国
大米 0.5
a LR / a小L麦W
2.0
美国
1.25
0.8
a LW / a LR
(3)用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
小麦的机会成本 = 减少的大米产量(ΔQ R ) 增加的小麦产量(ΔQW )
性越大,当今的贸易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 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 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 问。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2)
(3)李嘉图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一个均衡的世界。李嘉图把他的比较利 益论建立在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提出上,把多边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 止的均衡世界。因而所揭示各国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暂的利益,这种 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则不得而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海闻版教材》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就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得交换活动,就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得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得相互共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world trade)。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得对外贸易额对该国得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得比率称为对外贸易依存度。

进口依存度就是进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率;出口依存度就是出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率。

该比率可以反映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得依赖程度。

3、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得原因及基础就是各国间存在得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得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得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就就是绝对劣势.绝对优势也可以间接得由生产成本来衡量。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绝对优势"得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得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4、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得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得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得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得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得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根据李嘉图得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得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得产品。

5、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劳动力相对充裕得国家,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得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充裕得国家,则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得比较优势。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得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得产品。

贸易得基础就是生产要素得禀赋与使用比例上得相对差别。

6、贸易条件——在经济学中,把一国出口商品得国际市场价格(P X)与该国进口商品得国际市场价格(P M)得比率称为该国得“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简称TOT),表示为:贸易条件(TOT)= P X /P M7、行业内贸易——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得工业产品,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得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8、不完全竞争—-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得。

但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得现实离完全竞争得假设越来越远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结构.初级产业中得产品,如矿产品,农产品基本就是同质得,所以,初级产品之间得贸易通常就是行业间贸易。

但制造产业中得大多数产品呈现同类不同质,经济学家称之为差异产品。

差异产品之间得贸易就就是行业内贸易。

(2)生产规模与对市场得影响力。

因此,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在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与垄断)得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

9、外国直接投资--基本方式为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与并购东道国得企业、新企业得创立可以就是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得独资企业;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得投资者共同创立一个国际合资企业。

并购得一般做法就是从证券市场取得企业得股权证券,或者就是在企业增资时以适当得价格取得企业增发得股权证券,或者就是同企业直接谈判购买条件以取得企业得所有权。

10、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她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得企业.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得3要素:1、跨国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工商企业2、跨国公司得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3、跨国公司得经营范围很广11、关税——就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得海关根据国家制定得关税政策及进出口税则,向进出口商人征收得一种流转税。

12、从价税——就是根据进口商品价值征收一定比例得关税。

从价计征得关税税额=进出口货物得完税价格⨯关税税率13、非关税壁垒—-就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得一切限制进口得措施.14、技术性贸易壁垒得含义--一国或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动植物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理由,制定一些复杂、苛刻且经常变化得技术标准、卫生检疫以及商品包装与标签规定等措施,从而提高产品得技术要求,增加进口得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市场得目得。

15、经济特区-—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出口,在其领土上得部分经济区域内实行特殊政策。

通过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与外汇管制等各种优惠方法,从而达到开拓出口货物,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得目得。

16、保税区—-就是海关所设置得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得特定地区与仓库.外国商品存入这些保税区内,可以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如在出口,不缴纳出口税。

运入区内得商品可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与制造等。

17、保护幼稚工业论—-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新生或幼稚阶段,就像初生婴儿一样,而同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却就是实力雄厚。

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得话,发展中国家得幼稚工业肯定被扼杀,永远没有成长起来得希望。

如果政府对其新建工业实行一段时间得保护,等“新生儿”长大后,再取消保护,那么它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以与先进国家得同类工业匹敌了。

18、不公平竞争——就是指凡就是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得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国外同类企业得伤害,即被瞧成就是不公平竞争。

具体来说,出口补贴、低价倾销、将监狱中犯人或其她奴工制作得产品,或使用童工生产得产品出口到国外、通过不同得汇率制度人为地降低出口成本、对国外知识产权不加保护等等都包括在不公平贸易得范围之内。

19、经济全球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主要就是指生产要素及产品得全球化,生产得全球化与经济体制得一体化。

20、世界贸易组织——就是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得《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正式成立得,就是以市场经济机制与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以乌拉圭回合达成得各项协定为法律框架,并具有国际法人地位得正式国际经济组织.其总部设在日内瓦。

二、简答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得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得因素以外,您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得主要原因有(1)战后与平稳定得政治环境就是贸易发展得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与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3)经济增长带来得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得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得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得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2、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得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得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得话,A国得人均产量就是2吨,B国也就是2吨;要就是生产大米得话,A国得人均产量就是10吨,B国则就是16吨。

画出两国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得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得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得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瞧出A国生产大米得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得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棉花4、“贸易中得‘双赢理论'本就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得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得“双赢理论”说得就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就是个可证实得经济理论,决不就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5、“一种产品得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得自由贸易所带来得收益越大”。

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得国内供给与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得收益会越大。

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1000(2)由于衣服得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得衣服与50单位得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得衣服与40单位得食品.(4)根据H-O模型得结论,服装就是劳动密集型得产品应由劳动充裕得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得产品应由资本充裕得国家即B国出口。

7、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得就是外部规模经济还就是内部规模经济?(1)云南省昆明市郊斗南镇得鲜花市场;(2)天津得食街;(3)微软公司;(4)香港作为亚洲得金融中心;(5)美国得大型家庭农场思路: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得扩大,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得增加所引起得产业规模得扩大,所以(1)中得批发市场与(2)中得食街都就是同类型得企业组成得交易场所,显然就是利用外部规模经济。

(3)(4)(5)显然就是经济体自身扩大规模得结果:(3)中得企业集团就是企业横向与纵向发展得结果;(4)中得香港就是一个地区利用自身得优势发展成亚洲得无可替代得金融中心;(5)中得大型家庭农场也就是私人经营体对自身规模得扩大。

8、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得主要就是比较优势还就是规模经济?(1)加拿大就是主要得新闻纸出口国;(2)Intel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得CPU;(3)美国与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4)中国就是主要得电视机出口国;(5)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与鞋。

思路:(1)比较优势(2)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4)比较优势(5)比较优势9、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有哪些?思路: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分为经济方面与心理方面。

(1)经济方面。

a.丧失某些已经积累起来得社会福利,如政府养老金与社会保险;b.放弃国内得各种工作机会;c.可能要上缴得“移民税”及与办移民手续有关得其它费用;d.在本币不可兑换得情况下,移民还会遇到换汇问题甚至一时无法使用在国内得资金;e.在国外安顿得各种花费。

(2)心理方面。

a.语言得障碍b.文化得差异c.种族得歧视d.离乡得痛苦e.生活方式得适应10、假设墨西哥就是劳动力充裕得国家,美国就是资本充裕得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