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大题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应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设美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等。
此原理一般会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一起考查。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其他表述: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块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原理应用:参考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应用,在人类社会领域,一般用于分析各类社会改革要结合实际的原因等。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原理应用:分析提出新方案、新观点、新理念的理由等。
本原理在主观题的应用较少。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学案--知识提纲篇(24页)
什么都不能说——-克拉底普
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典型: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我?
人生若只如初见飞夫不动——芝诺
飞乌之影(景),未尝动也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物质决定意识
【拓展升华】 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凡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一种或几种为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凡认为原子等为世界本原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3)区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这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
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要区分几种常见的说法: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错误);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正确);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正确)。
五、名言哲理
1.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典型: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日方中方說,物方生方死——惠 施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 我不是我了——欧布里德
1.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联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四考前知识导读基本框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与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得关系: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问。
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只有经过系统学习得人才能掌握。
(2)哲学与世界观得关系: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就是怎样得?(1)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就是哲学得基础,具体科学得进步推动哲学得发展。
(2)哲学研究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得一般规律,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得指导。
3、哲学与时代得关系:真正得哲学就是自己时代得精神得升华,就是社会变革得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
可以更新人得观念,解放人得思想。
可以预见与指明社会得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得未来,动员与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得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得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得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得不同回答,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二就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得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得问题。
对这个问题得不同回答,就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标准。
5、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物主义得基本观点:物质就是本原得,意识就是派生得,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得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与历史观上得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6、唯心主义及其状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得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得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得主观精神当作世界得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瞧作世界得主宰与本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和哲学》复习提纲.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V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I 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基本原理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C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和意识Y辩证唯物论]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 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 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 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V社会历史观【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提纲汇总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2010级1班学科学习资料之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BY 蒲柏林(以弥姐的总结为主,参考个人笔记补充)I辩证唯物论◆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原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的本质区别•生活对哲学的影响•哲学对生活的影响•生活中哲学问题的体现二、人生观与价值观1. 人生观•人生观的概念和分类•人生观与生活态度的关系•不同人生观的比较分析2. 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和种类•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不同价值观的比较分析三、思维方法与生活1. 逻辑思维方法•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关系•逻辑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2.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辩证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辩证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发展四、生活与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及其反思•人生的意义及其追求•生活与人生意义的联系和辩证关系五、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地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古代与现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六、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地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社会问题背后的哲学思考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思考•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原因与解决方法八、伦理问题与道德选择•伦理问题的本质和分类•道德选择的依据和困境•道德决策的思考和判断九、人的自由与责任•自由的内涵和限度•责任的内涵和层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与相互关系十、人的幸福与境界•幸福的定义和实现•境界的内涵和形成•幸福与境界的关联与互动以上提纲为《高二政治》课程中的《生活与哲学》主题复习提纲。
将以上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对生活和哲学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高二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政治的基本原理、定义一定要背熟,千万不要改词换句、模棱两可,建议以理解的方式背诵效果更佳。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二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二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第二单元】★★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21年新高考人教版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大题背诵提纲(实用!)
2021年新高考人教版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大题背诵提纲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首先要服从自然,务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4.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原理: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消灭、改变(完善)规律等提法都是错误的。
二、认识论:5.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中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总结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纲要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哲学:哲学家依照必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想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系统。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离开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离开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
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详细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双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二是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唯物主义以为,物质是根源,先有物质后存心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唯物主义以为,意识是根源,物质依靠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根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变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根源:德国古典哲学,主假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精华是脚踏实地,活的灵魂是脚踏实地、民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直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谛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看法(★★)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实一致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提纲】生活与哲学是政治必修四模块的内容,高二学生需要认真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提纲(一)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提纲(二)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與哲學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 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3.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英国休谟、德国康德;可知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4.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温习提纲
概论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含义: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彼此作用
普遍性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求咱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
意性;
特征
客观性 → ②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按照
-
联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成立新的具体联系。
群众线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事物对主体地踊跃意义。
价值
含义:对事物价值的总的观点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 价值观 作用:驱动、制约、导向 对人们熟悉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址和条件的转变而不同
-
观
人 生 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反复性
客观性(最大体的属性)
熟悉
无穷性 追求真理的一个进程 条件性
反作用
上升性
具体性
正确的熟悉,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庞大的指导作用 实
错误的熟悉,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邪路 践
物质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西主义哲学的大体观点,
福于人类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性能
物
熟悉
质和 意
识的
辩
证关
系
认 原理 识
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目的性&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作用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大题整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把握世界的本质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或将①②合并: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两者相结合。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又要坚持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⑥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考环境问题时用)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选择题)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反对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选择题)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
★4.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辩证唯物论)★1.意识的能动性原理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人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4题)★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认识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人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⑤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3.意识的相关知识①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第1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2题)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唯意志主义,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补充1: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1.实践的特点原理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各不相同。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又要坚持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3.真理的原理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知识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内容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与改正错误。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⑥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⑦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认识活动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补充1: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①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③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④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⑤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整体,又要注重部分。
★3.系统优化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系统具有整体性,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求我们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及方法论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4.发展的状态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促成质变。
5.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6.内外因(选择题)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矛盾的定义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