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宾客诣陈太丘宿》比较阅读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下车引之▲2.翻译句子。
(3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3分)答案:1、(4分)(1)商定(2)同“否” (3)离开(4)拉2、(3分)(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
(“期”、“委”、“去”重点词要解释正确)3、(3分)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
要知错就改。
(其他有理的也可以)(写出一个启示得2分,两个得总分。
)陈太丘与友期中心思想陈太丘按照约会行事,当他的伴侣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表达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与成语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相委而去/虚与委蛇B、元方入门不顾/不屑一顾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D、孤法卿父?/不法常可2、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②已去()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2、翻译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句中标注两处)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陈元方是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请再写出一个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及其故事。
(要求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约定②离开③玩耍④不通否2、(父亲)等你很久,你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意对即可)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示例:曹冲称象。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2[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和””两点反驳。
(2分)
【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委:丢下、舍弃(2)顾:回头看(每空1分)
【小题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
(1分)
【小题3】无信无礼
【小题4】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
(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顾”“委”需要学生课下重点总结常考到的词的含义。
《陈太丘与友期》《颍川太守髡陈仲弓》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颍川太守髡陈仲弓》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文】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②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③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④为恭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⑤,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髡: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②府君:对太守之称。
③臭:气味。
④伛:驼背。
⑤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
后文“伯奇”“符起”也是人名。
11.【甲文】和【乙文】都选自《世说新语》,是朝(人名)组织编写的。
(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文中客人发怒是因为他觉得陈太丘没有遵守约定,丢下他自己离开了。
B.【乙】文中客人说元方“因伛为恭”,言外之意是说元方顺势敷衍,回答没有诚意。
C.【甲】文元方“入门不顾”,虽使场面显得尴尬,却也显示出他直率的性格。
D.【乙】文中客人对颖川太守和陈仲弓有偏见,元方对他严加斥责,怒不可遏。
14.【甲】【乙】两文均是元方与客人的对话,【甲】文被编入“方正”门,而【乙】文被编入“言语”门,编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4分)答案:(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南朝刘义庆(2分)12.(1)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他)而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共10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共10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一):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文章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也是志人小说.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此文《陈太丘与友期》为方正.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辑本段《陈太丘与友期》简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题目是编者(刘义庆和一批文人)加的.《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三十六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编辑本段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就离去了.”元方说:“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道歉,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友人.编辑本段注释陈太丘(104—187):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不通“否”意为否.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信用. 与:和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转折.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惭愧. 礼:礼貌. 引之:拉住. 不:不,“不”通“否”. 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则:就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两则编辑本段剖析课文1. 对于故事结尾的“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你如何看待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2.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①交代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背景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的朋友②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对话的地点是:门外编辑本段文章鉴赏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2]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道理: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编辑本段编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 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原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顾.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二):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这些文字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描写运用的表达方法是2.文中”君“”尊君“”家君“表达意思是什么3.找出文中点明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的句子4.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中看出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正面描写2记叙3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诚信5陈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三): 《陈太丘与友期》与《后汉书*郭及传》的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参考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四):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与“下车引之”用法相同的是()A.物外之趣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良愕然,欲殴之2.客人为何怒骂陈太丘可以看出客人是怎样的人3.短文表现了元方的那些品质B因为陈太丘丢下自己走了,看出客人无信无礼元方聪明,懂礼节,并且胆子很大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五):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答案!1:本文可以分几个层次,写出每层含义.2:你喜欢元方这个孩子么为什么取材自:2.喜欢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不喜欢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1.3个层次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六):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求速度!1.元方是如何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2.作者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1、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表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2、语言、神态描写.如,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的孩子,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七):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分别是什么含义你能写出下列文言文称谓的意思吗家父()家母()家君( ) 令尊()令堂()令郎()根据课文内容,请在括号内补出所省略的成分.()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家父(我父亲)家母(我母亲)家君(你父亲 ) 令尊(你父亲)令堂(你母亲)令郎(你儿子)根据课文内容,请在括号内补出所省略的成分.(你)日中不至,则是(你 )无信;对子骂(他的)父,则是(你)无礼.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八):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相关练习答案1.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人的回答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父亲的友人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4古代像陈元方这样的聪颖机智儿童有很多,请你举出几个实例5,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哪个更好为什么虽然没有悬赏财富,但我从心里感谢你!1、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2、无信无理3、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一王冕四岁作画;二曹植七岁作诗;三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四司马光砸缸.5、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希望这些能帮助你.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九):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说说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参考答案:元方:正直,机智,率真,明白事理,坚持原则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不善自省,责备他人,但知错能改愿对你有所帮助!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十): 有关《陈太丘与友期行》的题目及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20.(2分)略陈太丘与友期阅读训练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题第 11 页共 11 页。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通用15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通用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过中不至()(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去后乃至()(4)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友人下车引之,想表达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方为什么入门不顾?你认为他的做法合适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过了(2)丢下(3)才(4)回头看2.(1)(您)过了正午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
(意对即可)3.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4.这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友人无信无礼,尤其对子骂父的行为更是太失礼了,这样做合适。
(不合适。
友人有改过的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歉意;对长辈要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期日中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乃 __________(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小题1:期:约定乃:才不:通“否”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小题2:略小题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小题4:做人要重礼守信,围绕这一点谈小题1: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约”“时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于是就”“才”“却”“你”等含义,“不”通“否”,表疑问,“家君”,是自称其父,“令尊”是敬称别人父,要注意区别。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注】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东晋时人。
③诣:造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________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③九岁,甚聪惠。
甚: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停顿,每句一处。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②乃呼儿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根据两篇短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这两则小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机智。
【甲】文中的陈元方针对友人的怒骂针锋相对,直接指出友人的两点错误“________”和“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词语回答),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乙】文中的杨氏子顺着孔君平说话的思路,能迅速想到孔雀的“孔”和“夫子”的________相同,应答幽默风趣。
范文正公传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③有余而无穷。
屏④而家居俟代⑤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奠给。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⑥者二十年。
[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28.(4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1.(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①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④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约定;②才;③丢下;④拉2.语言〔对话〕描写3.对,对于不守信誉的人拒之门外也不为过。
不对,他是没有遵守约定,但是他已经悔过可以原谅。
〔言之有理即可〕《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以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3_陈太丘与友期行
专题03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2023·广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期.返而食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C.君与.家君期日中方与.之食D.宜其能服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欤三军2.下面是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甲】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陈太丘与友期》《宾客诣陈太丘宿》比较阅读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宾客诣陈太丘宿》比较阅读及答案《陈太丘与友期》《宾客诣陈太丘宿》比较阅读及答案【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偷听。
炊忘著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偷听,炊忘著,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拜见。
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烧火。
④(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放竹。
⑤馏:蒸饭。
⑥糜:粥。
⑦识:所收获的.知识。
⑧志:记得。
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9、解释下列几个加点的字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3)俱委而偷听( ) (4)言无遗失( )10、上面两段文言文中都有一个通假字,请找一个,并指出所通的字。
(1分)11、用现代汉语译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12、甲乙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表现;乙文则侧重于表现(4分)13.结合选文,简单分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2分)参考答案:9、约定离开偷偷地遗漏、忘记的地方10甲文中的“尊君在不”和乙文中的“尔颇有所识不”句中的“不”都是通假字,通“否”。
11、太丘说:即然这样,只吃稀粥也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12、元方善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应对思辩之才元方和兄弟季方两人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13、一是父亲陈太丘的言传身教,二是元方自己聪明好学。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和两点反驳。
(2分)【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1)委:丢下、舍弃(2)顾:回头看(每空1分)【小题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
(1分)【小题3】无信无礼【小题4】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
(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
②恣:任凭。
③孤:王侯自称。
④法:政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陈太丘与友期比较阅读三篇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
为并州守,素结恩德。
后行部①至西河。
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
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
既还,先期一日。
伋恐违信,遂止于野亭,候期乃入。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
乃以不肯失信于童儿,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
可谓信之至矣。
(选自《古文观止》)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素.结恩德(2)先期.一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B. 计日告之.观之.,性正浓C.遂止于.野亭又留蚊于.素帐中D. 候期乃.入乃.以不肯失信于童儿3、翻译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2)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
可谓信之至矣。
4、文段理解(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和议论。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两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两篇(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侯与虞人期猎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C.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D.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离开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C.饮酒乐,天雨雨水D.身自罢之停止,取消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 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分)(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分)(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课内外对比阅读一、2008年来宾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4分)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B 去后乃至乃:C 天又雨,公将焉之雨: D是日,饮酒乐是: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一.1.约定才下雨这2.(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3.(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分) 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答案:1.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2.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
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②下车引之。
(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
(2)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以供大家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怒看,暴走监。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赎了。
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
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
“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宾客诣陈太丘宿》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偷听。
炊忘著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偷听,炊忘著,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见。
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烧火。
④(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放竹。
⑤馏:蒸饭。
⑥糜:粥。
⑦识:所收获的知识。
⑧志:记得。
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9、解释下列几个加点的字词。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俱委而偷听( ) (4)言无遗失( )
10、上面两段文言文中都有一个通假字,请找一个,并指出所通的字。
(1分)
11、用现代汉语译画横线的意思。
(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2、甲乙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表现;乙文则侧重于表现(4分)
13.结合选文,简单分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2分)
参考答案:
9、约定离开偷偷地遗漏、忘记的地方
10甲文中的“尊君在不”和乙文中的“尔颇有所识不”句中的'“不”都是通假字,通“否”。
11、太丘说:即然这样,只吃稀粥也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2、元方善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应对思辩之才元方和兄弟季方两人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
13、一是父亲陈太丘的言传身教,二是元方自己聪明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