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运动
西方设计史(波普运动)
波普运动60年代,伦敦现代艺术学院,汉密尔顿,班汉等的“波普”组织发源于英国,形式主义的设计思潮,它的形成与西方丰裕社会和青少年反叛立场有关,设计思想来自于美国大众文化,是对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反动,与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背道而驰,主要表现在产品、服装、平面三个方面,以服装最为突出。
由于这种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的宗旨缺少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60年代中期,波普运动开始从历史中寻找借鉴,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观念,维克多*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的设计》,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1)设计应该为广大民众服务,而不是少数富裕国家服务,特别强调为第三世界国家服务。
2)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应该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国际主义风格米斯——西格莱姆大厦,庞帝——佩莱利大厦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约翰逊称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设计形式简单,饭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到少则多的原则影响,50年代发展为减少主义。
是包豪斯体系迁往美国后形成的风格,与现代主义同源,但是其意识形态有本质不同,现代主义具有强烈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色彩,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是将设计为上层权贵服务转化为为民众服务的一种手段,其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第一位的。
而国际主义风格这是现代主义风格的继续发展,形式成为第一性,为了形式而牺牲功能,变成一种商业风格。
80年代,其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为青年人所不满。
分支1)米斯主义:SOM设计事务所,减少主义,简单的几何图形,黑白颜色,玻璃幕墙西格莱姆大厦2)粗野主义:柯布西耶,水泥作为表现,暴露结构和建造痕迹,马赛公寓,昌德加尔3)有机功能主义:芬南,沙里宁,曲线,有机图形,郁金香椅子,环球航空公司纽约停机终端,华盛顿国际机场,美国拱门4)形式主义:山崎石世贸中心,日本传统风格与现代主义结合5)高技派:突出构架,英国,理查罗杰斯,蓬皮杜文化中心(高技派+pop),福斯特,汇丰银行大楼人机工学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宗旨是为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各种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波普艺术发展历史
理
White Album封面。
查
德
汉 密 尔 顿
·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他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 响最大的艺术家。
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 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 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 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 明星式艺术家。
波
普
.
波普艺术发展历史
1 波普艺术的起源、定义 2 波普艺术的特点 3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4 波普艺术的消失
.
波普 艺术的起源与定义
.
起源
波普这个词来自英语的Popular(大众化),最早起源 于英国。二战以后出生的新生一代对于风格单调、冷 漠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十分反感, 认为它们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的体现,他们希望有 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 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 现了波普设计运动。
.
我的玛丽莲
理查德·汉密尔顿
1965年汉密尔顿就以玛丽莲•梦 露为元素进行拼贴创作, 收藏于Ludwig, Ludwig Forum für Internationale Kunst, Aachen ©The estate of Richard Hamilton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汉密尔顿为The beatles 设计了著名的
.
消逝
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 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昙 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特 别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计领域吹进了一股 新鲜空气,由此剌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波普运动名词解释
波普运动名词解释波普运动(theBopshop,简称BUP)是当今西方文化界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广泛流行于欧美和日本。
这种风格对中国现代设计也有很大影响,受到年轻一代的推崇。
:波普艺术( PopArt)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从工艺美术运动中借鉴而来,是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反叛。
其主要特点为追求新奇、怪异、前卫,摒弃历史传统、放弃装饰手法,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和单纯、鲜亮的色彩来表达内容,在商业和消费社会中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艺术风格。
2。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西方艺术派别。
3。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特征:突破现实与再现自然界的统一;模糊艺术与技术的边界,对大量现代科技成果进行综合加工,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精神需求的视觉效果;强调理性而非感性,追求秩序而非混乱;抛弃民族传统文化的束缚,进入多元、多变、无中心、非共识的非传统状态。
4。
波普艺术运动是对以德库宁为首的“国际风格” (InternationalStyle)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和“国际风格”并驾齐驱,各领风骚。
5。
波普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波普设计虽然也注重设计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但更关注设计的外观效果,即一种更多地带有装饰意味的设计倾向。
( 2)波普设计的名目繁多,有流行音乐、电视节目、书籍插图、服装等。
它所采用的材料通常比较粗糙,色彩不够稳定,一般没有标志。
( 3)波普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一样,都重视理性和秩序,但波普设计把理性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现代主义设计是在理性设计的原则下寻找各种不同的设计原则。
波普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二者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具有某些共同点。
在60年代中期掀起了反对抽象艺术的运动, 60年代末、 70年代初,又相继产生了“少数几个的反叛”(counter culture)、“有毒的符号”(poison symbols)、“偶然的抽象”(chance abstract)等设计流派。
波普设计运动
• 波普设计运动的评价:(形式主义的运动)
• ①波普是一场自发的运动,没有系统的理论 指导来指导设计,这场运动只是在形式主义 中进行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的意识形态依 据。所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 ②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 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和人机工程学等原理。 但它的影响也是广泛的,特别在利用色彩和 表现形式方面开启了这方面的探索。
• 实际上,安迪· 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 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 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 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 沃霍尔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他描 绘了简单清楚而反复出现的东西,这些都是 现代社会中最令我们记得的形象符号。
• • • •
波普设计运动发展概况 时间:opular)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 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 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王广义把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浓 厚政治色彩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 直接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商业流行 意味的可口可乐符号相并置,从 而向人们直陈出我们这个消费时 代的真实存在
波普设计作品
谢谢观赏
• • • • • •
b.波普设计运动特点:(重点) ①形式主义设计运动 色彩:单纯、鲜艳 形态:夸张、奇异、有想象力 材料:塑料等廉价的材料 手段:拼贴、放大、组合、模仿
• ②商业主义设计运动 • 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常世 界,是商业主义的。 • 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产品的寿命是 短暂的,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由于波普 设计主要是面对青年市场,产品必须廉价。
《康贝尔汤罐》 安迪 沃霍尔
《玛丽莲.梦露》
安迪· 沃霍尔
波普设计运动的发展过程
波普设计运动的发展过程1. 引言波普设计运动(Pop Art)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在美国和英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以大众文化为主题,强调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波普设计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其起源、主要特点、代表艺术家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影响等方面。
2. 起源与背景波普设计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繁荣和大众消费的时期。
电视、广告、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兴起,使得大众文化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并借鉴大众文化中的图像和符号,试图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3. 主要特点波普设计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大众文化的主题波普设计运动的艺术作品通常以大众文化为主题,包括广告、商品、明星、电影等。
艺术家们通过挑选和改造这些大众文化中的图像和符号,以一种夸张、鲜艳的方式呈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
3.2 多媒体的运用波普设计运动的艺术家们广泛运用了不同的媒体和技术,包括绘画、雕塑、丝网印刷等。
与传统艺术追求纯粹性和独特性不同,波普设计运动强调大众文化的大规模复制和传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得作品能够更广泛地传达和影响观众。
3.3 色彩的运用波普设计运动的艺术作品通常使用鲜艳的色彩,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艺术家们以明亮的色彩和大胆的对比来突出作品中的图像和符号,使得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4. 代表艺术家波普设计运动有许多代表艺术家,以下是其中几位:4.1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设计运动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著名的马克杯和汤罐头系列作品而闻名,通过大规模复制和丝网印刷的技术,将大众文化中的图像和符号转化为艺术作品。
4.2 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罗伊·利希滕斯坦是另一位重要的波普设计艺术家。
波普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波普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波普艺术是一种流行于1960年代的艺术运动,它的特点是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流行文化和消费品,运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和平面化的形式呈现。
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波普艺术家们喜欢选取大众文化中的元素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电影明星、流行歌曲、广告等。
他们认为,这些普通的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2. 平面化的形式:波普艺术家们运用了平面化的手法,将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状,使得作品更加醒目、易于识别。
同时,他们也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3. 反映消费文化:波普艺术强调的是当时消费文化的繁荣。
艺术家们将商业广告、商品细节等元素引入到艺术创作中,借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消费文化的追求和推崇。
4. 对当代社会的批判:虽然波普艺术家们借用了大众文化和商业元素进行创作,但他们并不是为了纯粹的艺术享受而创作,而是试图从当代社会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批判。
他们抨击社会中的虚假和浮华,提出了对商业文化的反思和质疑。
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1. 绘画:波普艺术的绘画作品通常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将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状。
艺术家们喜欢使用大量的鲜艳明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2. 雕塑:波普艺术的雕塑作品通常也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将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状。
艺术家们喜欢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例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3. 影像:波普艺术的影像作品主要是指电影和电视节目。
波普艺术家们借用了电影明星、流行歌曲等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流行文化。
4. 装置:波普艺术的装置作品通常是一种三维的艺术形式,它们常常是由一些日常物品组合而成,以此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消费文化和物质文化。
波普艺术是一种强调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艺术形式,它借用了广泛的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简述波普设计运动的评价
简述波普设计运动的评价波普设计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艺术和设计风格。
它以鲜明的色彩、夸张的形式和大胆的图案设计为特点,强调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符号和符号化。
波普设计运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波普设计运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传统艺术注重对现实的再现和对主观情感的表达,而波普设计运动则更加关注大众文化和大众消费主义的符号和符号化。
它通过使用大胆鲜明的色彩、夸张的形式和大胆的图案设计,将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和符号化呈现出来,从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
波普设计运动在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波普设计运动的作品常常使用大众文化的符号和符号化,这些符号和符号化往往是人们熟悉和共享的,能够迅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
这种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使得波普设计运动在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波普设计运动在推动消费主义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波普设计运动的作品常常以大众文化和消费品为主题,它们通过夸张的形式和大胆的图案设计,使得消费品更加吸引人、引人注目。
这种宣传和推广的效果有助于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
波普设计运动还对当代设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设计运动的作品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明了、色彩鲜艳,这种设计理念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代设计注重简洁明了、色彩鲜艳的表达方式,这与波普设计运动的理念不谋而合。
可以说,波普设计运动为当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思路。
总的来说,波普设计运动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它通过使用鲜明的色彩、夸张的形式和大胆的图案设计,展现了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符号和符号化,传达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
波普设计运动在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对推动消费主义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波普设计运动还对当代设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设计运动的本质
波普设计运动的本质
波普设计运动的本质是将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呈现出充满活力、有趣、吸引人的视觉效果。
这一运动的诞生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在美国和英国等地流行的音乐、电影、广告、电视节目、漫画等流行文化成为了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并被用于各种设计领域,如海报、杂志、产品包装、家具等。
波普设计运动的设计风格具有明确的特征,比如鲜艳的色彩、大胆的图案、简洁的构成、幽默的元素等等。
这一风格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设计界,也一直影响着后来的设计风格,并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
波普设计运动的本质在于它的强调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设计理念,它推崇的是反传统、反权威的设计精神,强调人们的品味与审美观念的多元化。
波普运动名词解释
波普运动名词解释什么是波普运动“波普”是英语的音译,本意是“流通图书”,用来描述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继而席卷全球的一股反文化思潮。
自从1970年代,波普艺术形式与符号大量涌入时尚设计界以后,艺术家们便把这种流行文化中的主导思想运用到了服装上,这样的“波普服饰”随着“波普时代”的来临也进入到了中国。
在最近几年的各大时装发布会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模特们穿着极具有波普风格的服装走台。
对于“波普风”服饰你了解多少呢?波普风格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波普风格,探寻其中奥秘吧!波普服饰其实就是波普文化艺术中最核心的部分——流行服饰。
因为波普艺术的风格就是艺术家以最简单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诉求,而且这种手法还必须是大众易懂的,于是波普服饰便应运而生了。
可以说波普服饰不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一种致敬,同时它还象征着反权威、反体制、追求个性的精神。
波普风格在时尚界引领一场强劲的流行风暴。
随着90后的出现,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厌倦过于老气的服饰,他们希望更新、更时尚、更多变化的服装可以呈现在自己身上。
所以这些对服装具有敏感度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便成为了波普风格服装的主要消费者。
波普服饰其实就是对经典文化的一种致敬,因此它将复古情怀和新潮魅力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现代人崇尚自然、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心理,打破了传统服饰给人们带来的约束感,并通过色彩、线条等元素完美诠释了时尚女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波普”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反体制、反权威,任何艺术家都不再墨守成规,强调自我观点,艺术创作方法也摆脱了写实传统,无视常规的表现方式。
不受传统规则的约束和束缚,使得当代艺术创作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80后已经开始逐渐接触并喜欢上波普文化,波普服饰已经成为了时尚达人衣橱里必备的潮流元素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波普服饰已经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除了波普服饰外,波普文化也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波普艺术名词解释
波普艺术名词解释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英国和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以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为素材,将这些素材转化为艺术作品,同时挑战和批判传统艺术的价值观。
波普艺术的特色之一是对于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关注。
艺术家们将商品、广告、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图像和符号纳入艺术创作中,并通过对它们的重新组合和再造,探索大众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作品常常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和生动活泼的形象。
艺术家们运用平面设计的技巧,将图像简化、扭曲或放大,以突出作品中的主题和意象。
同时,他们也采用了大胆的排版和色彩对比,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拼贴和混合媒介的使用。
艺术家们常常将不同的图像和材料进行拼贴,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视觉效果。
他们使用丰富的材料,如丙烯颜料、丝网印刷、黄豆油墨等,以表达自己对于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思考和想法。
波普艺术的主题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娱乐产业、名人、商品、广告等。
艺术家们通过对这些主题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
他们对于名人和明星的崇拜和嘲笑,对于商品和广告的批判和怀疑,以及对于大众娱乐文化的态度,都可以在波普艺术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波普艺术的影响可谓深远。
它挑战了传统艺术的标准和价值观,将艺术从精英文化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的形式。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艺术运动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如当代艺术、概念艺术等。
总而言之,波普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为素材的艺术运动。
它通过对商品、广告、娱乐等大众媒体的图像和符号的重新组合和再造,探索和批判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
其鲜艳明快的色彩、拼贴和混合媒介的使用,以及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使其成为二十世纪艺术的重要篇章之一。
波普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波普设计运动概况:波普一词源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于1954年起源于英国,这话“大众化”艺术的思想根源来自于英国的,代表新达达、等流派艺术家所创造的完全生活化、大众化、甚至垃圾化的艺术。
它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它受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波普美术的影响,认为艺术不应仅供少数人享用,而应走向普通大众,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
因此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打破一切传统的。
特点:波普设计打破了后工业设计局限于主义风格的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富于人性和多元化的设计,它是对风格的具有戏谑性的挑战。
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材料多选用塑料或廉价的纤维板、陶瓷等。
其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市场目标是青少年群体,迎合了现代青年的桀骜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及其标新求异、用毕即弃的消费心态。
波普设计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
它的鼎盛时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
它代表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倾向。
的设计师在现实社会寻求发展,他们把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搬进艺术——以大众为基本特色的应运而生。
的手法是利用现成的工业、商业产品。
从饮料、化妆品的广告、商标、电影宣传画,到汽车灯、车窗、家用电器,等等,把它们加以改造、加工,然后重新组合和拼贴,赋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有此构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
由于波普设计主要是面对青年市场,产品必须廉价,因而质量无法表证。
波普设计反对现代运动的“少即是多”的主旨,这也导致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激进设计。
波普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波普设计运动概况:波普一词源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于1954年起源于英国,这话“大众化”艺术的思想根源来自于英国的大众文化,代表新达达、新写实主义等流派艺术家所创造的完全生活化、大众化、甚至垃圾化的艺术。
它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它受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大众文化和20世纪60年代波普美术的影响,认为艺术不应仅供少数人享用,而应走向普通大众,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
因此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打破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
特点:波普设计打破了二战后工业设计局限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的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富于人性和多元化的设计,它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具有戏谑性的挑战。
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材料多选用塑料或廉价的纤维板、陶瓷等。
其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市场目标是青少年群体,迎合了现代青年的桀骜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及其标新求异、用毕即弃的消费心态。
波普设计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
它的鼎盛时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
它代表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波普艺术的设计师在现实社会寻求发展,他们把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搬进艺术——以大众商业文化为基本特色的波普艺术应运而生。
波普艺术的手法是利用现成的工业、商业产品。
从饮料、化妆品的广告、商标、电影宣传画,到汽车灯、车窗、家用电器,等等,把它们加以改造、加工,然后重新组合和拼贴,赋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有此构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
波普运动名词解释
波普运动名词解释“波普”波普艺术又称流行艺术, 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于英国。
一词原指英国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杂志的名字,后来转意为大众文化的总称。
其中最有影响的要算美国的“波普艺术”,它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吸取了波普文化中反叛、娱乐和时髦的内容,广泛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一、历史背景,二、三、流派分类1、波普艺术:“波普”一词源于美国的一种文化。
20世纪50年代,美国杂志大量介绍工业设计、室内装饰、时装、电影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刊登最新的建筑及家具样式,运用最新的技术制作最新的产品,如今被译为“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家反对传统,喜欢标新立异,推崇新奇和与众不同,故意打破美学常规,宣扬大众文化。
在艺术界波普运动指的是一种艺术思潮。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青年艺术家针对当时艺术的衰退状况,试图通过大胆革新的艺术形式重振美国艺术。
“波普”一词就来自这些艺术家反对一切权威的态度。
2、图像文化:“图像文化”在西方有两层含义。
一是把图像当做现实,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是指这种图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西方对图像文化的阐述也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指运用图像符号表达观念、感情、愿望、幻想和理想的社会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指按照图像进行思维的活动。
6、粉画派:粉画是一种在平涂的底色上以多种彩料覆盖而成的装饰性绘画形式,主要用作美术教学。
它可以在素描课或结构课上使用,是粉笔画技法的一种变体。
这种画在一般教科书中,一般都说它是素描技法,但从素描技法的角度看,它只能归属于粉画范畴。
7、透明体派: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日本来到欧洲的一股新的艺术运动,这个运动发源于日本的大坂和东京。
代表人物:横山大观、长友善雄、铃木大拙。
代表作品:《Strada》、《阿拉伯男孩》等。
二、艺术特征1、使用油画颜料2、模糊、概念化和抽象主义3、强调视觉表现和视觉快感4、创造出一种新鲜的文化,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对波普艺术的理解
对波普艺术的理解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大众文化和大众消费为主题,通过运用明亮鲜艳的颜色、简化的形状和平面化的表现手法,将广告、商品、电影明星等大众文化符号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元素。
波普艺术强调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联系,突出了流行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对波普艺术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大众文化符号:波普艺术家常常使用广告、商品、媒体图像等大众文化中的符号作为创作素材,例如著名的坎贝尔汤罐画作品。
他们将这些符号进行再加工和重新组合,以表达对大众文化的审视和评论。
2. 平面化的表现手法:波普艺术追求简化和平面化的表现方式,使用鲜艳的颜色和简洁的线条来突出形象的轮廓和构图,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 反映消费社会:波普艺术关注消费社会的现象和特征,将商品与艺术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物质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思考。
它表达了当时社会对于大众媒体和商品广告的普遍关注。
4. 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融合:波普艺术拒绝传统艺术的高雅和优越性,强调艺术与大众生活的紧密联系。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使艺术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总的来说,波普艺术是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反传统艺术运动,通过对大众文化符号的运用和再创造,以及平面化的
表现手法,表达对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思考和评论,强调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融合。
波普艺术名称解释
波普艺术(Pop Art)是20世纪中期的一种现代艺术运动,起源于英国,后在美国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一艺术形式的名称“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指流行或通俗的艺术。
波普艺术家们认为,都市文化中由公众创造的各种元素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极佳素材,他们主张艺术家应该直面并融入商业文明和消费社会的潮流中,成为通俗文化的传播者。
波普艺术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是由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创作的《是什么让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这幅作品通过结合都市生活中的不同元素,展示了波普艺术的特点,如对消费文化的描绘和对大众媒体图像的引用。
波普艺术家们还常常从广告、电影、电视和其他大众传媒中汲取灵感,使用鲜艳的色彩和清晰的图像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人物,以此反映出战后社会的乐观主义、物质主义以及消费理念。
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包括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中展出,对现代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波普设计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波普设计艺术的概念和特征波普设计艺术(Pop Art)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美国和英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使用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元素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看法。
波普设计艺术以其鲜艳的色彩、简化的形式、明确的图像和大胆的对比而闻名。
它对广告、商业图像、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现象进行了独特的艺术解读。
波普设计艺术的特征之一是对大众文化的广泛采用。
艺术家们从大众媒体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核心元素。
比如,他们使用流行的商标、商品包装、漫画书、电影海报等作为他们作品的主题。
通过使用这些大众文化的象征,波普艺术家试图突破高尚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边界,从而赋予大众文化以艺术的地位。
另一个波普设计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其鲜艳的色彩。
艺术家们运用明亮的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以及大块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这种色彩的使用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还强调了作品所描绘的主题的重要性。
波普设计艺术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其简化的形式。
艺术家们常常使用扁平、简洁、几何化的图像,以及明确的轮廓线,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视觉特点。
这种简化的形式语言能够将艺术作品的核心内容传达给观众,使其易于理解和欣赏。
此外,波普设计艺术还经常采用重复和变奏的手法。
通过将同一图像进行多次重复或略有变化,艺术家们试图强调大众文化中的恒久价值观念和符号。
这种手法使观众产生熟悉感,并引发对文化符号的思考。
最后,波普设计艺术的特征之一是艺术家对消费文化的思考。
艺术家们将商品、广告和社会标志等视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批判或反思。
他们试图揭示消费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并提出对社会进行反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波普设计艺术是一种通俗、鲜明和大胆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大众文化的运用和对消费文化的思考,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观点。
其颠覆传统的风格和对社会的批判性态度,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主义的历史背景
波普主义的历史背景
波普(pop)也是棒棒糖的一个简化口语词,可追溯到十八世纪。
表示可口可乐之类的汽水(soda pop)一词,大致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这里的pop指瓶子开启的声音。
我们可以看到轻松愉快的享乐和渴求欲念的转化。
“波普主义”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战后20世纪50年代初保守的英国艺术界,60年代鼎盛于具有浓烈商业色彩的美国,那时的美国处于一个工业化商业色彩浓烈的时代。
波普主义即“大众艺术”“流行艺术”又称新写实主义。
波普主义的艺术背景
战后在美国兴起的“波普艺术”在艺术背景下它是对“抽象表现主义”这种精英式现代主义的一种逆反。
它以风格上挪用平面化去意义去价值这类的语言策略解构和消除现代主义的启蒙神话,成为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同构的文化思潮。
波普时期的美国艺术家直接面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在探索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时,比起英国的艺术家更大胆、更热情。
波普艺术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将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及报刊图片等各种大众物象及生活用品引入艺术的殿堂,运用复制、挪用、戏拟等艺术创作手段作拼贴组合,用以表述当时生活在这样一个消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文化心理现象,达到揭露、讽喻或批判的效果。
波普艺术家不断尝试反映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特征的新材料、新主题和新形式,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而获得了大众普遍接受。
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方式,通过借助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确保强打的生产力和高效的传播速度。
波普主义
Richard Hamilton(1922-2011)
汉密尔顿的代表作
《Self-portrait》
《The Citizen》
《Interior II》
《怀特里湾》中,汉密尔顿显示出新一代艺术家对 这一类原形主题眼光的变化。他没有试图创造一个 独特的人物,他的想象力来自实际的观察,逼真是 他的目的。他以绘制明信片的方式表现了人们在怀 特里湾的沙滩上嬉戏的场景,用类似于蜡笔的笔触 表现平静的海面和沙滩,使人感觉像是一幅照片。 但是艺术家缩小了人物的比例,将之画在画布上之 后又在整个画面绘制了一些没有着色的人物,使观 众感到眩目和纷乱的效果。在一系列的作品中,汉 密尔顿试图寻找出大脑可以接受的变形,他研究把 照片缩小到什么程度还能使观众可以辨认出来的符 号化方法。
《玛丽莲·梦露》
《金宝汤罐头》使他开了第一次作为美术家的个人美术馆 展览。这次展览标志着普普艺术的种子开始在美国西岸萌 芽。作品的半机器化制作过程、非画性的风格,以至浓郁 的商业主题起初曾经在美术界引起冒犯,那是由于现世的 商业主义正好跟抽象表现主义的哲理观和表现手法对着干 。二次大战以后,抽象表现主义横行其道,并积极提倡美 术与美学以外的神秘倾向。这个冲突引起一大堆对这幅作 品的价值与道德问题的争论,安迪· 沃霍尔作为一个艺术家 的动机亦因此备受质疑,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 。舆论令到沃霍尔从一位熟练的五十年代商业插画家转型 为显著的美术家,并使他从其他普普艺术的后起之秀明显 地分野出来。尽管对于其作品的商业需求并不是突如其来 ,这幅作品令他的名字跟金宝汤罐头绘图划上等号。
· 汉密尔顿
1922年生于英国皮姆利科,曾在皇家学院和 Slade艺术学校,随现代艺术之父杜尚学习。汉密 尔顿奠定了波普艺术的创作方法,即通过直接挪 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 汉密尔顿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他是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被称作“波普艺术 之父”
波普运动和后现代主义
波普运动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设计运动是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它产生的背景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反叛立场,特别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
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英国的波普运动是为了其改变设计落后的地位,而又避开现代主义阶段的一条捷径,它的思想根源还是从美国大众文化中来的。
设计家为了适应这种心理需求而设计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设计特征背道而驰的新产品。
主要在产品、服装、平面三个方面开始突破,以服装最突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家具设计也出现了波普风格,代表有穆多什和特伦斯•科兰的“哈比塔特”。
波普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60年代中期以来波普运动寻求新奇的设计动机已力不从心,开始在历史风格中找寻借鉴(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风格)。
一个以反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成了历史的大杂烩。
这场运动只在形式主义中进行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的意识形态依据。
所以本身形式的不断改变使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最早的起点是对现代主义原则和价值的批判性立场。
战后新的一代感到现代主义方式太严格刻板,现代主义排斥状装饰、大众化口味以及人类俗望的癖好。
后现代主义打开了一系列的设计方式:复兴的观念,材料和意象,这些都是过去被现代主义者否决的。
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波普”文化和“波普”设计的发展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60 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 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 , 但是,当它与60 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它就不仅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在西方国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这里必须搞清楚的是“波普”和“大众化”两个词的含义区别。
不少人认为“波普”源起大众化,因此,“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就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
其实,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波普”文化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不过借用了大众文化的某些形式而已。
“波普”运动,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运动,它的某些内容,比如艺术形式、设计形式受到青年大众的欢迎,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知识分子反文化的精英立场。
英国“波普”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里查·汉密尔顿(Richard Haoilton)在与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的电视采访中就反复强调过这个区别。
英国的“波普”设计在这场运动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虽然英国在现代设计运动中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它在“波普”设计运动中显示出来的前卫性特点,却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与重视,并且,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
英国虽然在50 年代由于政策失误,造成设计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准,几乎完全失去19 世纪中期发起“工艺美术”运动时的那种先驱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60 年代的“波普”运动中,英国设计却急起直追,有很大的成就。
特别是在针对国内市场的消费产品的设计,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突破,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英国曾经一度希望能够通过全国的努力,追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运动,因为,在德国、荷兰、俄国以及美国高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英国基本是置之度外的,完全没有进人真正的现代阶段。
从心理来看,这是非常自然的,希望能够不至于落后于先进国家,而方法就是通过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这个阶段,虽然比别人迟了10 年,但是,看来还来得及迎头赶上。
英国人提倡“好的设计”( good design) ,这个口号是德国人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来的,英国人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提出来,因此,从西方各国的设计界观点来看,英国设计整整晚了30 年,的确是太落伍了。
对于英国人本身来讲,要重新赶上德国、美国、意大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这些国家的现代主义设计水准,也非常困难。
而以反正统文化为中心的“波普”运动,则正好给英国设计家一个可以避开现代主义阶段的捷径。
60 年代英国在设计上的一个最显著的转变就在于不再苦苦追求重新开始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自己通过当时的国家与国际的特殊情况、根据市场的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当时的文化界出现的新气氛,来开辟一个新的设计路径。
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具有讲究功能良好、强调理性和注意服务对象的特点,但是风格单调、冷漠而缺乏人情味道,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对于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来说,这种风格已经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的体现。
新一代的消费者希望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代表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
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非人格化、高度理性的特点,显然与他们的要求是违背的。
战争期间设计的朴实无华,是因为战争期间物质匾乏,色彩的单调也是因为战争前后的总体气氛影响。
现在,新的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职业妇女等等,他们要求的是代表自己喜爱的、新的、时代的风范,色彩必须大胆和强烈,设计造型应该突破旧有的造型框框,只有这样,设计才能为新的社会、新的市场服务。
也只有这样,英国的、乃至欧洲的设计,才有可能与横行霸道的美国推崇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分庭抗礼,自立门户,形成自己的民族的当代设计风格,而不是在美国人推崇的国际主义设计后面亦步亦趋,否则,英国设计不可能有自己真正发展的前途和未来。
这种认识,在当时的英国设计界中,特别是在青年设计家中非常普遍。
英国设计也因此开始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波普”设计阶段。
如果从本质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从1920 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这场运动思想的根源,其实还是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来的。
当时的英国青少年代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得到启发,这些影响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等。
他们认为美国消费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符合自己的胃口,大众文化是对抗美国主流设计界推崇的国际主义风格最好的方式。
因此,英国的设计界顺应英国青年的这种心理需求,而发起这场运动。
美国大众文化对干物质的崇拜,各种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对干当时处在战后物质匾乏时期的英国人来说是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的。
英国青年更加喜爱美国的流行音乐,他们自称为鸡蛋壳脑袋(egg-heads) ,英国设计家们注意到这种需求,而为适应他们的这种需求而设计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设计特征背道而驰的新产品、新平面设计,从而产生了“波普”设计运动。
英国的“波普”运动是受到艺术创作上的“波普”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波普”艺术运动最早出现在一些独立的组织中,这些组织的成员包括艺术家、评论家、建筑家和设计师。
最早具有“波普”色彩的英国组织大约形成于50 年代中期,成员包括里察·汉密尔顿、爱德华多·包罗兹、雷奈·班汉(Reyner Ranham , 1917-)、约翰·麦卡尔、劳伦斯·阿劳威(Lawrence Alloway)、阿利逊·史密森(Alison Smithson)和彼得·史密森( Peter Smithson)等人。
他们在伦敦的现代艺术学院开会研究美国大众文化现象,重点在于美国广告、美国电影、美国汽车式样对于大众文化面貌形成的关键作用。
班汉提出美国大众文化背后的金钱内涵问题,提出美国汽车式样内包含的是性与权力的象征性。
汉密尔顿则在1956 年利用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别内容,比如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肖像、电视机、录音机、通俗海报、美国家具、起居室、健美先生、网球拍等等的照片,拼合成作品,称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通过这张照片拼贴作品,把美国大众文化的内涵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对于英国年轻一代艺术家和设计家影响很大。
“波普”运动开始时,英国的这个“波普”艺术组织的工作基本是集中在艺术创作上的,到60 年代之后,英国的“波普”艺术蔚然成风,出现了新的一批“波普”艺术家,包括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阿兰·琼斯、德里克·波舍尔和朗·基塔依(Ron KitaJ)等人。
他们组成了第二个独立组织,他们也是集中于“波普”艺术的创作,其动机来源有所不同,主要是从美国大众文化的另外一些方面,比如连环画、科学幻想小说、广告和其他一些更加具有视觉影响力的内容,以这些内容进行组合,反映出大众文化的面貌,也就是“波普”面貌来英国的“波普”艺术很快就在设计上出现反应。
英国可以说是“波普”设计的发源地,从英国开始发展,然后影响到其他国家。
一批青年设计家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垄断局面非常不满,借用“波普”风格来进行积极的反抗,从而发起了这场设计运动。
他们针对的市场是富裕的青少年市场,也就是战后婴儿潮一代消费者。
英国企业界也看准了这个市场的潜力,接受了他们的设计,通过生产和销售来促进这个新的设计风格,取得很好的市场效果。
英国“波普”设计的主要设计家大部分是刚刚从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于传统,包括现代主义的传统没有多少依赖和感情,更加重视自己这一代人的习惯与喜爱。
因此,他们最具有打破传统束缚的动机。
他们是从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开始突破,从而创造了这三个基本领域内的“波普”设计风格,英国的“波普”产品设计、“波普”服装设计和“波普”平面设计都非常有特色。
这些设计家们的努力方向,是要找到代表自己的视觉符号特征、自己的风格,代表自己这一代,而明确表明自己所站的是非父母那代人的立场。
因此,各种各样奇怪的产品造型、各种各样特殊的表面装饰、非常特殊的图案设计、反常规的设计观念都涌现出来,一时的确热闹异常,旗帜鲜明。
但是,由于主要是一种青年期的宣泄,因此,虽然热闹,但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正如班汉讲的:来势汹汹,但持续力量却非常微弱。
英国“波普”设计主要强调图案装饰。
不少图案是直接从一些当时的“波普”艺术中借鉴过来的,比如从贾斯柏·詹斯( Jasper Johns)、维克多·瓦沙里利(victor vasarely)、布里吉特·莱利(Bridget Riley)的绘画中提炼出的图案,来做设计的表面装饰。
产品设计动机中主要的来源则以宇航技术、儿童的天真两个方面作为设计动机的参考根源,比如把厨房设计成一个宇航器的室内空间,女性时装设计则模仿宇航员的服装(安德列·科列吉斯Andre courreges 的银箔装the silver Foi1Suits) ,或者把女性时装设计成小女孩的服装式样(玛丽·宽特Mary Quant 的小女孩装)。
其实,这些英国“波普”设计家们,自己就是那个丰裕时代的积极的、乐观的代言人,通过他们的设计作品,来反映这个令他们感到兴奋的物质丰裕的新时代,这个年轻的时代。
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几个方面。
其中以时装设计显得最为突出。
时装设计也是英国“波普”设计第一个出现的运动。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集中表现了为青少年代的时装,而不再是为中年一代的墨守成规的服装了,并且针对的市场也不仅仅是少数权贵的高层部分,更加兼顾到比较广泛的大众市场。
比较重要的设计师包括玛丽·宽特、玛里安·佛利(Marion Foale)、沙里·图芬(Sally Turrin)、奥西·克拉克(ossie clack)等人。
时装设计是“波普”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以上这些设计师通过他们的设计,赋予服装以新的含义,无论从材料上、图案上,都强烈地表现了他们希望强调的特征,他们的服装是这个时代的这批青少年的一个新的宣言,非常具有时代特征。
本书主要不是介绍时装设计,因此就不进行有关的详细讨论了。
英国“波普”设计的家具也非常具有特色。
家具设计界与时装设计界相比,较难完全地摆脱传统家具式样的影响或束缚,因为家具兼有比较耐用的特点和比较多的与传统风格相关联,因而,完全的改革显得比较不容易。
长期以来,除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家具设计是全面的革命、对传统的完全突破之外,其他家具设计都依然具有很重的传统的影响,50 年代的家具,或者是现代主义的,或者是传统折衷的,似乎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