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合集下载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幼儿园托班,主题是《两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们学习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并学会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描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设计本次教学内容为“两个好朋友”这个数学课本故事,活动设计如下:1.导入:通过小游戏认识数字。

老师出示一系列数字,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比划出康康那个数字是大还是小,然后让孩子们按顺序排列数字。

2.探究:“两个好朋友”故事讲解。

老师讲述故事,并通过效果图、卡通人物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小鸟和小兔的大小关系,认识大、小的概念。

3.拓展:板书符号“大于”、“小于”。

经过前面的内容,老师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值的大小,随之板书比较符号“大于”、“小于”,让孩子们自己用手比划数字大小,再在黑板上打出符号,打出符号后,提醒孩子们注意使用符号的时候不要顺序颠倒。

4.练习:数值大小比较。

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值,让孩子们口头比一下数字的大小,称赞孩子们,那么就请孩子们在自己的本子上,选择合适的符号填在两个数值中间教学反思教师角色在这次教学中,我尽可能发挥了引导与指导的作用,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的特点。

在讲解故事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小兔和小鸟的特点,利用卡通形象和视觉效果,让幼儿们直观感受大小的概念。

在比较符号板书和练习环节中,我采用了手势、板书、图示等多种方法,方便幼儿理解,提高小朋友们对数值的敏感度和掌握比较符号的能力。

学生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幼儿们对数字的大小顺序、大小概念的理解较为深入,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用比较符号“大于”和“小于”来描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实验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听得很仔细,积极思考、用心合作。

每个孩子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更深入的角度理解了“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以及数字的大小概念。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教案《两个好朋友》一、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并书写数字1-5。

2.能够辨认并叫出数字1-5。

3.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加法操作。

4.能够用图形和手指模拟加法运算。

5.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敏感度。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数字卡片、计数板、薄纸、铅笔。

2.教学环境:整洁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教师放一首与数字有关的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2.引入新课:教师拿出数字卡片,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一份一份地把数字卡片发给每个人,学生们仔细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3.主体活动:(1)教师拿出计数板,将数字1-5分别写在计数板上,然后请学生上来按顺序将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教师用手指模拟加法运算,例如:“1个苹果+2个梨=?”,让学生用手指在计数板上模拟加法运算,正确的答案是3。

教师可以示范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模拟。

(3)教师拿出两张薄纸,分别写上“1个苹果”和“2个梨”,然后将两张薄纸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重叠部分的数字,正确的答案是3。

教师可以示范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

4.巩固活动:教师出示一些加法题,让学生用手指模拟加法运算并回答正确答案。

5.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数字1-5进行简单的加法操作。

通过手指模拟加法运算的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手指模拟加法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同时,让学生用薄纸重叠的方式来理解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困难点。

首先,有些学生对数字书写不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其次,有些学生对加法的概念理解不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和加法运算。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两个好朋友》的内容。

2. 能够准确地说出故事中的关键词和简单句子。

3. 能够通过绘画、讨论等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问答等活动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1. 故事《两个好朋友》的PPT或手绘故事图。

2. 画纸和彩色笔。

3. 小组讨论表格。

4. 学生的《两个好朋友》读后感。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鼓励学生谈论他们眼中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和行为。

Step 2:故事呈现(10分钟)展示故事《两个好朋友》的PPT或手绘图,并进行阅读引导。

教师逐段阅读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Step 3:理解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提问关于故事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学生小组讨论表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讨论并填写表格,讨论几个问题: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恰当?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怎样的?Step 4: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学生负责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娱自乐或扮演现实中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理解,提炼出故事带给他们的启示和思考。

教师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班语言教学,《两个好朋友》教案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参与故事的学习,使他们在参与故事中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还能够从中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价值。

此外,角色扮演活动和小组讨论的设计也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授课效果较好,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学案例反思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学案例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孩子能够理解同一个人的内容,可以用一对一的方法来判断相同,适合幼儿园教师上小班。

数学活动课,来看两个好朋友的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1.让孩子理解同一个人的内容。

2,可以用一对一的对应方法来判断。

3.培养幼儿进行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两到三双袜子,一张好朋友的照片,一张双胞胎的照片。

2,电脑,电视活动程序:首先,展示袜子,引起孩子的注意老师:孩子们,看看这是谁?多少?让我们一起来吧老师:他们是好朋友吗?他们是好朋友吗?第二,找到袜子配对老师:小孩,有几条袜子。

它找不到我的好朋友。

我想请孩子们帮忙找个好朋友。

老师:他们为什么是好朋友?三,展示好朋友的照片,孩子仔细观察老师:我们刚刚为袜子找到了一位好朋友。

现在我想请你帮助这些孩子找到他的好朋友。

老师:他们为什么是好朋友?(老师帮助幼儿找到这些朋友的特征)老师:然后在同一位好朋友的下面的方框中画红色。

四,展示双胞胎的照片,孩子仔细观察老师:孩子们真的很好。

他们帮助孩子们找到了他的好朋友。

现在我请你找一对双胞胎,然后用线连接它们。

(让孩子说一对双胞胎的一些特征)老师谈到操作要求,孩子开始操作。

要求:1.在操作中,你应该在同一个孩子下方的盒子里放红色,不要在不同的盒子里画画。

2.用红色蜡笔连接相同的双胞胎六,孩子开始操作,老师导游7.显示儿童的作品并进行评估老师:让我们看看孩子们是否正确。

活动反映: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展示袜子,首先让孩子们配对,并为后面的活动铺平了道路。

孩子们对袜子的搭配活动仍然很感兴趣,基本上可以说出袜子的一些明显特征。

可以找到相同的袜子,在操作活动中一样,孩子们仍然对寻找相同的角色非常感兴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游戏的构图要少一点,你应该添加更多的游戏,而且好玩,毕竟,它是一小类孩子,或者应该以游戏为基础,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两个好朋友小班数学教案

两个好朋友小班数学教案

两个好朋友小班数学教案一、引言在小班数学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两个好朋友小班数学教案,帮助教师在小班数学教学中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二、小班数学教案一:让数字成为好朋友1. 教学目标:a. 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数数和计数能力;c.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d. 培养学生的集合概念和分类能力。

2. 教学准备:a. 数字卡片;b. 计数棒。

3. 教学过程:a. 游戏1:“数数比大小”: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b. 游戏2:“数数比个数”:教师用计数棒教学生数数,让学生数出相应的个数;c. 游戏3:“分组分类”:教师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让学生将数字分为两类或更多类。

4. 教学反思: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字的大小关系、数数和计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集合概念和分类能力。

三、小班数学教案二:几何形状通通认识1. 教学目标:a. 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b. 培养学生观察和辨别几何形状的能力;c.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形状进行空间构建的能力。

2. 教学准备:a. 几何形状卡片;b. 绘图工具。

3. 教学过程:a. 游戏1:“形状叫什么”:教师分发几何形状卡片,让学生辨别并说出几何形状的名称;b. 游戏2:“画出形状”: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指定的几何形状;c. 游戏3:“找形状”:教师出示几何形状卡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形状。

4. 教学反思:通过游戏和绘画的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和辨别各种几何形状,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构建能力。

四、总结以上介绍了两个好朋友小班数学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小班数学教学中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第一个教案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数和计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集合概念和分类能力。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教案《两个好朋友》活动教学反思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喜爱的故事《两个好朋友》为载体,引入加法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将加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卡片、小动物手偶等。

学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卡片、画笔、画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两个好朋友》情境导入,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们之间的友情,引出加法概念。

2. 课堂互动(10分钟)(1)让孩子们观察课件,找出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邀请孩子们上台演示故事中的场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3)分组讨论: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的经历呢?请和小组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下。

3. 加法教学(10分钟)(1)向孩子们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

(2)通过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进行加法运算,巩固加法概念。

(3)邀请孩子们上台演示加法运算,增强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加法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游戏成果分享。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邀请孩子们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将加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法,如购物时计算价格、分配食物等。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以小熊和小鹿两个好朋友的故事为媒介,在幼儿的兴趣基础上,来引导幼儿学习认识数字1和2以及数字大小的比较。

具体目标如下:•能够正确说出数字1和2;•能够了解数字1和2的大小区别;•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达数字大小比较的词汇;•能够将学会的数字和数字大小比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提前做好了以下准备:1.教材准备:精心准备图片故事书《小熊和小鹿》;2.教具准备:数字棒、瓶盖、数字“大于”、“小于”、“等于”等卡片;3.活动环境准备:活动室悬挂数字、玩具、书籍等环境营造。

活动内容1. 故事时间我们首先为孩子们讲述了小熊和小鹿的故事。

通过故事,孩子们初步认识识了数字1和2,并了解到了两个朋友的互帮互助精神,加深了孩子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

2. 数字认识在讲完故事后,为了深入地帮助幼儿了解数字1和2的性质以及如何比较大小,我们利用数字棒和瓶盖来进行活动。

老师首先拿出数字棒1和2,并邀请幼儿自行选择相应的瓶盖,找到相应数量的物品与数字进行配对,再通过比较大小,让幼儿认识到数字大小的差别。

同时,学习如何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达数字大小比较的词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数字大小。

3. 活动实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选择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到活动中。

让孩子们通过选择不同大小的瓶盖,配对数字棒,来模拟不同大小物品的场景,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将之进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教学目标已经达成。

但是,我们发现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改进:•活动环节需要更严谨的安排,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支持,来让孩子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活动上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需要更为及时和合理,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才能让活动更为顺利和成功。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两个好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两个好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两个好朋友》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样东西,初步关注、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懂得好朋友要友好、合作。

活动准备1.茶壶和水杯实物。

2.挂图,故事磁带。

3.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两个好朋友。

――教师出示茶壶和水杯实物。

茶壶和水杯说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教师当场使用茶壶倒水,并以角色的口吻对话,表现亲密的朋友关系。

如,水杯说:“茶壶兄弟,来客人了,你得忙一阵子了。

”茶壶说:“水杯兄弟,请站好了,我来了!”――雨伞和雨鞋说他们也是一对好朋友,对吗?为什么?二、谁和谁是好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在故事里,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不是好朋友?为什么?――你们还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请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或“不对”来评判。

(如小朋友和幼儿园是好朋友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并把幼儿说的“好朋友”自然地融合进去,出自:屈;老.师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三、寻找好朋友。

――请幼儿说说: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在音乐声中,幼儿边念“金钩钩,银钩钩,两个好朋友”,边找到好朋友拉拉钩。

活动建议1.幼儿常常把周围事物拟人化,他们喜欢把相关的两件物品看成是一对好朋友。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尽快熟悉小伙伴。

2.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幼儿园看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以帮助幼儿与幼儿园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3.因仿编难度不大,可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并帮助他们记录。

对集体活动中没有机会表述的幼儿,可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交谈,并把讲述结果记录下来。

附:一对好朋友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锁说:“对!”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雨鞋说:“对!”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不对!”小鸟说:“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

幼教《两个好朋友》活动反思2

幼教《两个好朋友》活动反思2

幼教《两个好朋友》活动反思
能结合自己故事教学中的困惑开展课题研究,并且创编这个活动,充实课题资料、实践课题。

把故事设计成绘本来上,是一种创新。

课堂上多媒体课件、自编大图书、自制小图书的运用,以及故事表演用的情景创设、道具、头饰等,都说明“薰衣草”老师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这节课上的。

本堂课以小兔子和小红伞来贯穿,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观察、猜测、想象、讲述、情景、表演……,使幼儿对故事活动抱有浓厚的兴趣。

整堂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师幼互动较多,幼儿语言表达机会较多、参与性高。

不足之处:在让幼儿观察图片时,应该再发挥一下幼儿思维,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或者过渡到下一环节。

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图书时,教师手拿大图书,幼儿手拿自制小图书,到底让幼儿关注哪本书来看看说说呢?教师是否应该不用把书展示给幼儿看,而是放在自己腿上,和幼儿手中的小图书一起使用,大家一起翻阅自己手中的书,来看看说说。

幼儿园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四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四篇)
目录
幼儿园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分分教案反思二
幼儿园小班数学分点心教案反思三
幼儿园小班数学区分上下教案四
- 1 -
幼儿园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
思一
小班数学两个好朋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幼儿理解相同人物的内容,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相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两个好朋友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相同人物的内容。

2、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相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袜子两到三双、找好朋友的图片一张、找双胞胎的图片一张
2、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袜子,引起幼儿注意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有几只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那它们是不是好朋友呢?它们为什是好朋友呀?
二、找袜子配对
师:小朋友,有几只袜子它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下它的好朋友。

师: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呀?
三、出示好朋友的图片,幼儿仔细观察
2 / 2。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在与孩子讲《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

因为《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材料非常特殊,四副图之间既有相互的关联,又能打乱图序进展新的故事创编,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

《两个好朋友》的语言活动正是利用这一契合点,立足对故事中图片不同排列顺序的理解,来引发幼儿进展多角度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

活动沿用了小鸟和小乌龟这两个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外形特征的动物形象,使幼儿的热情得到延续,体验到了创编活动的快乐。

浅显的故事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多变的故事画面,为幼儿提供了反复阅读、主动创编的时机。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进展引导。

而这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经历上开展的,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语言教育方法中的想象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

(1)想象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

运用想象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特别是在第三环节“根据不同场景绘画创编故事”。

即请幼儿根据下雨、晴天、阴天、晚上的不同时候想象这对好朋友在哪里?做些什么事情?这时幼儿的思维是非常活泼的,画面内容精彩纷呈:有荡秋千;撑着雨伞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灯下玩跳跳棋;阴天的时候,这对好朋友会一起去买伞……。

幼儿沉浸在想象的喜悦中。

(2)操作法动手操作是幼儿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两个好朋友》虽然是语言活动,但是让幼儿动动手,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图片,并尝试讲述;画画自己的想法,使幼儿在画画讲讲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使部分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也有了表现的时机。

(3)观察法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效劳。

这四幅的画面内容生动,并且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即白天、阴天、下雨、晚上。

另外其中两幅图还有地点上的不同就是湖面和岸上,特点鲜明,形象逼真。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两个好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两个好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两个好朋友》含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学会感受故事中角色之间的情感,掌握基本的故事结构,并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语言表达和描述物品等。

2. 教学重点故事中的情感、角色的行为、故事的基本结构。

3. 教学难点孩子们通过故事课学会灵活运用已学的语言表达。

4. 教学时间本节课1课时,约为25分钟。

5. 教学资源《两个好朋友》绘本、图片PPT、课件。

二、教学流程1. 热身环节(5分钟)1.1 整齐排队,进入教室;1.2 唤起幼儿们对朋友这一话题的情感,提问:“大家都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你们喜欢和谁一起玩?”2. 学习环节(15分钟)2.1 教师播放图片PPT或展示绘本,让孩子们先通读整个故事;2.2 教师带领孩子们针对不同的情节,理解句子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诠释句子;2.3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及角色交流方式,引导幼儿们进行对话模拟练习,让孩子们尝试着说出道具名称、询问并回答问题,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3. 温馨体验(5分钟)3.1 在学习后,教师请幼儿们坐在地上,一起来唱一首与故事情境相关的歌曲。

3.2 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故事中所用到的道具并试着在图片上找出它们,随后再引导孩子们讲述其中的细节和情节,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结局。

4. 结束语4.1 教师引导幼儿们合理表达爱意与友谊,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递友情温暖。

4.2 教师强调孩子们回家后阅读绘本或重温图片,加深印象,发现新的内容和意义,并在朋友中找到更多快乐,更多的分享和所向往的生活。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我采用了以故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利用了多媒体展示、语音交互,引导孩子们情感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对绘本内角色的情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仍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教师需要更有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发言,让他们充分表达。

要求孩子们能简单清晰地表达想法,具有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互动课堂:幼儿园小班《两个好朋友》教案设计

互动课堂:幼儿园小班《两个好朋友》教案设计

在幼儿园中,互动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主流。

而在互动教学中,互动课堂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课堂教学方式。

互动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互动课堂来提升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将以幼儿园小班的《两个好朋友》教案设计为例,来探讨互动课堂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认识《两个好朋友》这篇小故事,并能够流畅地、正确地朗读小故事。

2.通过小故事的讲述,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

3.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

4.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会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两个好朋友》这篇小故事。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让幼儿通过虚拟场景的设置,亲身体验课堂教学角色。

2.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幼儿互相配合,学会团队合作。

四、教学流程设计1. 序言部分(1)课前活动教师向幼儿展示许多小熊玩具,让幼儿自由地选取一个小熊玩具作为自己的“好朋友”代表。

(2)导入教师出示《两个好朋友》这篇小故事,让幼儿们一起品味小故事中两个好朋友的故事。

2.体验部分(1)故事情境设置通过视频展示故事情境并让幼儿说出这个情境,让幼儿进入课堂情境。

(2)情境演练教师按照故事情节,一边指导幼儿进行线上角色扮演,一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故事回顾让幼儿回顾故事情节,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3.巩固部分(1)互动问答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巩固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

(2)合作游戏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连成一片”的合作游戏,练习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结尾部分(1)反思自我老师提出一些关于课堂中的最好表现和需要改善的方面,让幼儿进行简短地自我评价。

(2)总结让幼儿回顾课程内容,并提取几个关键词概括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以便于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对应活动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两个好朋友》这个教案,幼儿园托班的数学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认识数字2和数量概念; 2. 发展对两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的能力; 3. 培养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1.课程教具:•故事书《两个好朋友》;•巧克力糖果;•数字卡片:2个卡片。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有序;•进行小组活动的桌椅已准备好;•故事书放置在教室角落的阅读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回忆故事中的情节,例如:“上一节课我们讲过一本很有意思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好朋友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他们俩是谁?可以给他们取个名字吗?”等等。

2. 故事再现与讲解教师再次向孩子们展示《两个好朋友》这本故事书,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再现和讲解。

教师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3. 数字认知活动教师拿出数字卡片“2”并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对这个数字的了解和认知。

“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呢?我们还记得它的写法吗?谁能和大家一起读一读?”等等。

4. 观察与描述教师将巧克力糖果逐个分发给孩子们,每个孩子先观察和描述自己手中的巧克力糖果。

“你们手中的巧克力糖果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很好吃呢?”等等。

5. 数量比较游戏教师将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拿出自己手中的巧克力糖果,并比较两组糖果的数量。

然后,再比较两个好朋友手中的糖果数量,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数字2的概念。

6. 合作分享游戏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小朋友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些巧克力糖果,你们会如何分配呢?”引导孩子们一起合作讨论,并找出共同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字2和数量概念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在观察和描述巧克力糖果数量时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容词,同时也能够通过比较两组糖果的数量来进行判断。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数字1~5,并知道它们的数量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3.能够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如1+1=2;4.能够理解“同”、“不同”这两个概念,并能够分类。

教学内容《两个好朋友》绘本故事。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对于宝宝们的到来进行热情欢迎,同时通过各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帮助幼儿们进入学习状态;2.教师通过数学意识教育,让幼儿们对数字1~5产生兴趣。

热身1.数字1~5的数码卡片;2.教师用手指并且快速展示相关数码卡片,让孩子们看并且报出卡片所代表的数字。

教学1.引入故事内容:两个好朋友;2.进行故事阅读并且引导幼儿注重数目的变化,入门认识数字数量大概念;3.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们进行比较判断哪个数量大哪个数量小;4.基本算术以及数量的加减问题,幼儿们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5.教师引导幼儿们观察故事中的人物,选择不同的角色并归类;6.帮助幼儿们进行分类理解和识别“同”、“不同”这两个概念。

总结1.引导幼儿们回忆故事情境,灵巧的加入题目中,并检测幼儿们对于数字和基本算术的掌握能力;2.教师通过新颖有趣的红卡蓝卡游戏来检测幼儿对“同”和“不同”概念的掌握情况。

家长互动1.通过婴儿手工制作为主题的互动小活动,家长与幼儿之间增进亲子关系;2.通过将互动小活动和家长班的班务安排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一起成长,一起享受”的育儿理念。

教学反思本节小学数学教学,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灵活的启迪孩子对于数学教育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快速掌握数学的各种知识。

本节教学主要从学生感知上着眼,利用内容、方式、技巧等多种手段,灵活搭配,全面提升幼儿数学学科素养。

在引入寓教于乐概念的同时,为孩子们创建“有趣的学习,快乐成长”的教育氛围。

本节数学教育细节把握的非常到位,教学场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愉悦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师在教育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分工协作,聆听他人意见,但是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要保持他们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两个好朋友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

对于小班数学教学而言,教案的编写与使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两个小班数学教案中的好朋友:目标和活动。

通过对目标与活动的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目标——引领教学的明灯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清晰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掌握、理解和应用所给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相关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立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相适应,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兼顾学生的发展特点。

在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例如,通过学习数字顺序,引导学生培养数的序号意识和记忆能力;通过操作实物或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加减法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桥梁和纽带。

在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班数学教学活动:1. 启发性活动: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数字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数字顺序意识和记忆能力。

2. 游戏性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给学生发放一些小贴纸,让他们在一分钟内找到并标记出教室中的各种几何形状,培养学生的几何形状辨识能力。

3. 实践性活动:通过操作实物或图形,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给学生发放一些彩色图形积木,让他们根据要求运用积木拼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数学问题时要理性思维,排除干扰;•学会使用询问、解释、推理等方式交流思考;•了解和掌握数字的组成和意义。

教学内容•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通过数字0-20组成数对,了解以及掌握数字大小的意义•培养逻辑思维,分析、总结、推理的能力•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故事《两个好朋友》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通过听以下故事,抓住数字0-20,了解数字大小的意义。

两个好朋友,一个人叫一,另一个人叫二,他们表示情感的话时喜欢互相比较:“我喜欢你比阳光温暖,比雨露滋润;我喜欢跟你在一起比孤独寂寞更快乐……”他们的表示支持如此形象而深刻。

可有一天,一和二在数学上发生了争执:“一个月有30天,我可爱的二哥。

”“你错了,我的亲爱的一哥。

”一学习了新颖的开放式数学,在孩子们的条件下,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部分:学习步骤一:数0-20的认识和书写教师通过用例子向学生描述数字的概念,引导学生拿起笔和纸,书写连续数字,并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书写数字0-20.步骤二:使用数字0-20组成数对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组合数字0-20,形成各种各样的数字组合。

例如:“10和11是一对,因为11比10大1;20和19是一对,因为20比19大1。

”教师会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告诉学生数字大小的意义。

步骤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用数字0-20组成不同的数对,让学生思考数字的大小和组合。

在组内讨论中,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推理、总结、归纳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第三部分:小结教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和总结这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再次介绍教材的主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诚实、勇敢和贡献的团队精神。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主要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大小的意义和数字的组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总结和推理能力。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文档《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时间》,具体章节为第10课时《两个好朋友》。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针和分针,理解它们在钟面上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理解它们在钟面上的关系。

难点:能够正确地表示时间,特别是几时几分和几时整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面模型、时针和分针模型、PPT课件。

学具:学生钟面模型、学生时针和分针模型、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面,找出时针和分针,并试着用语言描述它们在钟面上的位置和关系。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钟面上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几时几分和几时整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钟面模型,练习表示不同时间的方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时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认识时间——两个好朋友》板书内容:1. 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和作用2. 几时几分和几时整的表示方法3. 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一下你家里的钟面,找出时针和分针,并试着用数字表示现在的时间。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表达,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理解它们在钟面上的关系,并能够正确地表示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几时整的表示方法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和区分“1”和“2”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材料:数字卡片、小动物玩偶、水果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两个小动物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提问:“这两个小动物是谁?它们有什么不同?”(二)数字游戏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2.老师带领幼儿玩“1”和“2”的游戏,如:一个幼儿拿一个苹果,另一个幼儿拿两个苹果,比一比谁拿得多。

3.老师引导幼儿说出“1”和“2”的数量,并让幼儿用手指表示。

(三)分组操作活动1.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有一名组长。

2.老师出示一些小动物玩偶,每组需要将玩偶分成“1”和“2”两组。

3.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操作,并鼓励他们合作完成。

2.老师提问:“你们在操作活动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学会了什么?”3.老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良好。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能够理解并掌握“1”和“2”的数量概念。

2.教学方法得当。

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师指导到位。

在分组操作活动中,我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操作,并鼓励他们合作完成。

这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5.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数字游戏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让幼儿更加积极参与。

(2)在分组操作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挑战。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两个小动物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两个好朋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相同人物的内容。

2、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相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袜子两到三双、找好朋友的图片一张、找双胞胎的图片一张
2、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袜子,引起幼儿注意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有几只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那它们是不是好朋友呢?它们为什是好朋友呀?
二、找袜子配对
师:小朋友,有几只袜子它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下它的好朋友。

师: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呀?
三、出示好朋友的图片,幼儿仔细观察
师:刚刚我们帮袜子找到了它的好朋友,现在想请你们帮这些小朋友找到他的好朋友。

!..教案网!师: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
呀?(教师帮助幼儿找到这些朋友的特征)
师:那就在相同的好朋友的下面的方框框里涂上红色。

四、出示双胞胎的图片,幼儿仔细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帮小朋友找到了他的好朋友,现在要请你们找出一对双胞胎,然后把他们用线连起来。

(让幼儿说出双胞胎的一些特征)
五、教师讲操作要求,幼儿开始操作
要求:
1、在操作的时候,要在相同的小朋友下面的方【小班教案
/xiaoban/】框里涂上红色,不一样的方框里不要涂。

2、把一样的双胞胎用红色的蜡笔用线连起来
六、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对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袜子,先让幼儿来配对,为后面的活动
做好铺垫,幼儿对配袜子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基本上
都能说出袜子的一些明显的特征,都能找出相同的袜子,在操作
活动中也一样,幼儿对找相同的人物还是挺感兴趣的,但在这次
活动中游戏的成分有点少,应该多增加些游戏,和趣味性,毕竟
是小班的孩子,还是应该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