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4《死水》参考课件1
写作背景:
《死水》写于1925年,闻一多从 美国归来,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 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 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他失望 痛心,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 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 对!”于是他抓住了路旁的一汪死 水的意象,吟成这首诗。
梳理诗歌内容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 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 已无可救药烂掉,使丑恶更彰. 。
闻一多先生,你熟悉他吗? 他是谁? 他是学者? 他是诗人?
他是战士?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
他出生于书香世族,14 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22年赴美留学深造,25 年回国
32年到清华任教。抗 战胜利以后,随清华南 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 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一个诗人
“ 五四”前后开始进行新诗 创作,有著名诗集《红烛》、 《死水》,从生活中捕捉具 体的形象,以诗的意象再现 生活的美。
•闻一多的美学主张之一是把丑陋的事物作为审美的对象。 写丑陋表现的是对丑陋的厌恶与憎恨。采用的是反讽手法。
8.背读臧克家的《老马》一诗,请做发挥性的鉴赏。
它眼它这 抬里有刻 起飘泪不 头来只知 望一往道 望道心下 前鞭里刻 面影咽的 本诗以马为描绘 。,,命 对象,但作者决 不会是在说现实 ,
它背它总 老 把上横得 马 头的竖叫 沉压不大 臧 重力说车 克 地往一装 家 垂肉句个 下里话 够 提示:老马原本是 !扣, , 一个受压迫者的形 , 象,我们可以延伸到所
本题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以物喻人这种技法。C 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 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 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 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 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 答案应对关于《死水》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人教版《死水》ppt
你 可 知 “Macau” 不 是 我 的 真 名 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 百 年 来 梦 寐 不 忘 的 生 母 啊 ! 请叫儿的乳名 , 叫 我 一 声 " 澳 门 " !母 亲 ! 我要回来,母亲!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新格律诗的“三美”
音乐的美、建筑的美、绘画的美
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 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凝滞(1节)
全诗总起
肮脏(2节)
静态描写
死 水
腐烂(3节)
动态描写
沉寂(4节)
以动衬静
绝望(5节)
全诗总结
“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一、从《死水》的创作时926.4 象征着 垂死的北洋政府 。 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 1928 象征着 黑暗的中国现实 。
浓烈而真挚的爱国情思 是其诗歌的灵魂。朱自 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 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蠹
流 水 不 腐 户 枢 不
一 潭 死 水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 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我们不怕死, 我们有牺牲的精 神!我们随时像 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 脚就不准备再跨 进大门……” —— 闻一多 《最后一次演讲》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死水》优秀课件 (共35张ppt)
2.从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发表于1926年4月,而这年3月18日,腐败的段祺 瑞政府制造了血腥镇压爱国学生的震惊中外的“三 一八惨案” ,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黑 暗的中国。(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整个中国处在白色恐怖的黑暗之中。诗人于 1928年遍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 别诗坛。)
1.
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2.
二、四押韵,每节换韵;韵脚相协,韵律感 强。
诗歌的绘画美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 白沫
词藻华丽 以丑为美 (反讽)
绘声绘色
诗歌的建筑美
每一节均是四句,每一句又都 是九个字。这样就形成了诗歌的 “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所 谓的建筑美。
“天空凝视着,这尸体真是绝妙,/ 像花朵一样地开放,/臭气那样地强 烈,你觉得就要/昏厥晕倒在草地上, //腐败的肚子上苍蝇嗡嗡聚集,/ 黑压压一大群蛆虫/爬出来,好像一 股粘稠的液体,/顺着活的皮囊流 动” 。
朗读体会
分析诗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诗歌意象—— 形象+情感 ——寄托、象征
意象理解
结合写作经历、背 景认识 结合自身的时代、 立场、生活认识
“死水”的象征意义大致有三种: 1.从创作时间看,“死水”象征表面繁华、内里充 满罪恶的美国社会。(1925年4月,诗人正在美国 芝加哥留学 。)
在诗人面前的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 遍野的苍凉现实。想象中“如花的祖国”幻灭了,美
丽的希望与黑暗的现实发生猛烈的情感碰撞,顿时使诗 人“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他感到失望和悲痛,他 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 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 个黑暗、残破的凄凉。他痛苦,他愤慨,他高歌当 哭……闻一多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境中,写下了 《 死 水 》 这 一 名 作 的 。
《死水》精品PPT课件
罗绮 云霞 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的霉变
•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死水的腐烂变质。
• 白沫 小珠(笑声)
花蚊 臭味相投
•
共享“一沟绿酒”
• 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死寂。
•
这一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
出死水的毫无生机。
• 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用肯定的 口气揭示了“死水”的真面目
背景介绍
•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 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所受到的 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怀念从 美国归来,他看到军阀混乱, 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 敝的惨景,心中的梦想破灭了。 他失望痛心,面对路边一沟臭 水有感而作。
欣赏:《死水》
思考:
“死水”这 个意象的意义?
•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 效果。丑恶写得越美,越容易引起反感,诗人将 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感情隐藏在华美的意象和艳丽 的辞藻之后,从而加强了否定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 表明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他终究 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艺术特色:
• 1、使用反讽的手法
• 诗人借鉴西方文学“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 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
• 为了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诗 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 珠”等华丽词语描写一沟死水,以丽辞表现丑恶。
死水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 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 点? 2、“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
阅读最后一小节:
这一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两句有什么内涵?
“死水”的象征意义?
1、创作时间看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 罪恶的社会。 2、发表时间看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 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
象征黑暗的中国,黏滞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 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死水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 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 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 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 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 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 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意 识和民族气质。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 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 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 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 “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死水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
这是闻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 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 龙、旅顺和大连)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 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几十年来,这撕心裂肺的呼唤时时刻刻地撞击着炎黄子孙的心扉!朱 自清称他是“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诗人”。
死
水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字友 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主有诗集《红烛》(1923年)、《死水》 (1928年)。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 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 任教。他潜心钻研古籍,从唐诗出发, 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 进而金石甲骨......,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 尽情遨游,涉猎之广,用功之勤,考核之精, 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1946年7月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 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 格律体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 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 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 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闻一多饱尝 了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与屈辱,愈发激发了其对祖国和家 乡的思念和悠久文化的热爱,他说:“诗人的主要天赋是 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要骑着太阳“每日绕 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吟》),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1925 年,闻一多怀着一腔挚爱、期望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看到的却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看到的 却是“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如花的祖国”满目疮痍。 他失望、他愤懑、他迸着血泪沉痛地叫喊:“我来了,我 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 他迷茫、他悲伤、他呐喊:“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正是这种 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死水 课件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回归的热望,以及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来?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 心的灵魂” ,“我要回来!”
3.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这种抒情方式就是“直抒胸臆”,热爱祖国、渴望回归的 民族心声通过直接吟咏的方式传达出来,而显得异常强烈、 真挚,不仅展露了诗人的一颗赤子之心,也喊出了时代的 最强音!
本文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 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 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 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节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 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 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 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 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 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 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 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 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 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闻一多
By:冯俐俐
1、“死水”的三重象征意义
目 录
2、“以美喻丑”的技巧 3、“三美”特点
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死水》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1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
首诗的深层根基。
2020年10月2日
4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2020年10月2日
闻一多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年4月
5
讨论:
1.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 霞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发着恶臭 的死水,将丑恶写的很美,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2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
红烛啊!
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
既制了,便烧着!
魂?
烧吧!烧吧!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死水》课件
《死水》的诗歌音乐和配乐建议
音乐风格
建议选择具有古典韵味的音乐作为配乐,如古筝、笛子等乐器演 奏的乐曲,以突出《死水》的诗歌氛围。
音乐节奏
配乐的节奏应与诗歌的节奏相协调,不宜过于复杂或过于单调,以 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在选择配乐时,应注意音乐与诗歌情感的融合,使配乐能够更好地 衬托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死水》的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闻一多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推敲、修改,最终 完成了这首诗。这首诗以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绝望,表达了 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02
《死水》的诗歌主题
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批判
总结词
通过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当时 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详细描述
象征着黑暗、腐朽、停滞不前的旧社会,表达了 诗人对旧社会的厌恶和绝望。
02
青蛙、铁罐、破铜、烂铁
这些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青蛙象征着麻木不仁 、铁罐和破铜烂铁象征着社会的落后和腐朽。
严谨的格律和韵脚
《死水》采用了严谨的格律和韵脚,使得诗歌在 形式上更加完美,同时也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 音乐美感。
每一段的开头都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 种反复的模式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使得诗歌更 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剩菜残羹
象征着贫富分化和社会不 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贫 富差距的关注和批判。
分析《死水》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死 水中的青蛙”、“破铜烂铁的锈迹” 、“剩菜残羹的油腻”,生动形象地 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诗人运用排比手法,如“这是绝望的 死水”、“这是发臭的沟渠”、“这 是腐败的世界”,强调了社会现实的 严重性和紧迫性。
死水-闻一多
死水
闻一多
后世影响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死水》也 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 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为建立和形成新诗的 格律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死水
闻一多
写作特色
《死水》讲究修辞,而且力求用词的丰富精美而不重复。 《死水》也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它的体式极严。从外形 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起来非常齐整。从内在的韵 律看,每句内部均由四顿构成,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 致,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 的节调非常动听。
作品原文
死水
闻一多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作品原文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
死水
闻一多
创作背景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 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 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 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 —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 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谷明轩分享
作品原文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作品原文
死水
闻一多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在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死水》
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 后改名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国民党卑鄙手段暗杀。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在论文《诗的格律》中强调新诗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的诗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死水》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音乐美:音节美、音律美“三美”绘画美:词藻美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称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 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 泼你的/ 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 要绿成/翡翠,铁罐上/ 锈出/几瓣/ 挑花。
再让/ 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 给他/蒸出些/云霞。
死水闻一多朗诵提示:让死水/酵成/ 一沟/绿酒,飘满了/ 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 咬破。
那么/ 一沟/ 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 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 寂寞,又算/ 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一、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1925.4•象征着。
•二、从《死水》发表的时间看1926.4•象征着。
•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1928•象征着。
腐朽的美国社会垂死的北洋政府黑暗的中国现实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明确: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
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之一的 波得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 了一种反讽的氛围。为了揭露、批判死水 的丑恶和肮脏,诗人以丽辞表现丑恶。美 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 达效果。丑恶写的越美,越容易引起反感, 诗人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情感隐藏在华美 的意象和艳丽的辞藻之后,从而加强了否 定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3、具有建筑美。新月派诗人追求“三美”,其中 建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全诗共五 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更显整齐规则。
►请欣赏《七子之歌 澳门》 ►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厌恶、愤怒、伤心、绝望。 真实的意图是:他没有真的绝望,并非
心如死灰,而是痛恨这沟死水,要让它死亡。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 朱自清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 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全 集· 序》) 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 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 特色。 他想打破这个旧世界,建立一个与现实截 然不同的新世界。
【思考】
“死水” 象征着什么?
象征黑暗的旧中国
【感】
听朗诵 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悲愤
【读】
全班朗读全诗 读出悲愤之情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品析】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1、 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 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死水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哪些词语能表达出作者的愤激之情? “绝望”、“不如”、“爽性”这些词语是作 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死水》
艺术特色
1、以美喻丑。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 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 批判丑恶和肮脏。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 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 丑恶的霉变,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 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 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使人思考的魅力, 尖锐讽刺了黑暗的社会.
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 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 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 入新的活力。大家设想一下,假如 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 如何?
中国诗歌简史
诗歌
按时间
古典诗歌
唐代
古体诗
五四 运动
现代诗歌
近体诗
律诗
《死水》作于1926年4月。此时,诗人刚从美国留 学归来,目睹国内“死水”般的现实,十分失望。 在国外的时候,诗人曾热情地讴歌“如花的祖国” (《忆菊》),而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腐败破落、满目疮痍。这 一切令诗人痛苦不堪,面对路边一汪死水,写下 了这首诗。 渴望理想的祖国,诅咒黑暗的现实,这种被现实 冷却了的爱和希望,成为本诗的深层根基。
民不聊生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 名一多。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年日生于湖北浠 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 著名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 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 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 民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死水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 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 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 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 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 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 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 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这首诗在停顿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的节奏非常整齐,每一行诗都有四个停顿,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整齐的停顿,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就如同四拍
子的歌曲一样,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词藻华丽 以美写丑
建筑美
每节四句,每行九字 节与节、行与行匀称整齐
死
凝 滞 的 死 水
( 第 一 节 ) 总 起
水
无 希 望 的 死 水
( 第 5 节 )
肮脏、污浊的死水节)
(动态描写)
( 总 结 )
沉寂的死水(第4节)
(以动衬静)
音乐美
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 白沫
绘画美
《死水》
红烛
红烛啊! 红烛啊! 请将你的脂膏, 请将你的脂膏, 你心火发光之期, 你心火发光之期, 不息地流向人间, 不息地流向人间,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培出慰藉的花儿, 培出慰藉的花儿, 红烛啊! 红烛啊! 结成快乐的果子! 结成快乐的果子! 匠人造了你, 匠人造了你, 红烛啊! 红烛啊! 原是为烧的。 原是为烧的。“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既已烧着, 既已烧着, 灰心流泪你的果, 灰心流泪你的果, 又何苦伤心流泪? 又何苦伤心流泪? 创造光明你的因。 创造光明你的因。 我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 红烛啊! 红烛啊!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你烧得不稳时,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民不聊生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漪沦: lú 水上的波纹。 漪沦:yī lún 水上的波纹。 残羹: 残羹: án gēng 吃剩的饭菜。 吃剩的饭菜。 c 油腻: 油腻: óu nì 指油很多。 nì 指油很多。 y 罗绮: 罗绮: uó qǐ 有文彩的丝织品。 有文彩的丝织品。 l 霉菌: 霉菌:méijūn 真菌。 真菌。 jià 酵: jiào 有机物由于某些菌或酶而分解 发酵” 称“发酵”。 开垦: 开垦: 把荒地垦植成农田。 kāi kěn 把荒地垦植成农田。
以 美 喻 丑 以 美 喻 丑
寂寞沉寂的死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承接上文 反语讽刺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夸得上几分鲜明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以声 “死 ”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衬静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毫无希望的死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的最重要作品,闻一多是新月派诗词格律 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 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 《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 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他们所说的不无道理,然而我认 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他还有一掬结晶的老泪,
他的泪像夏雨一般的滂沛。
要开作漫天愁人花朵。 12
▲ 《泪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绝望的境界,而诗作中抒情主体“他“那漂洒在人 生四季中的漫长的“泪雨”,则是一种对不公平命运无声的反抗,“一种挣扎 抖擞底动作”
▲ 诗作音节整饬,语言精美凝炼,既吸收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蕴,又化入现 代人全新的思想感受。诗作以代词“他”为抒情主体,实际上抒写了在旧中国 黑暗现实中弱小者的普遍性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诗的总体格调虽 略阴冷,但面对一个凄暗无望的世界,除了唱一首同样凄暗无望的哀歌, 此外又能做什么呢?
11
《泪雨》
他在那生命的阳春时节,
中途的怅惘,老大的蹉跎,
曾流着号饥号寒的眼泪;
他知道中年的苦泪更多,
那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
中年的泪定似秋雨淅沥,
却也兆徵了生命的哀悲。
梧桐叶上敲着永夜的悲歌。
他少年的泪是连绵的阴雨
谁说生命的残冬没有眼泪?
暗中浇熟了酸苦的黄梅;
老年的泪是悲哀的总和;
如今黑云密布,雷电交加,
汇 报 人 : 许 虹
1
目录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作品赏析 文学特点
2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 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 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 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死水》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化的研究
9
《口供》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 垃圾桶里爬。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口供是作者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带有诗序的性质。闻一多在开篇宣称“我不是什 么诗人”这不是过谦之辞,他认为“做诗的人老是这样窄狭,一口咬定世上除了诗什么也不 存在。有什么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吗?我不能想象一个人不能在历史里看出诗来。”这是 他从思想和艺术上对自身的双重苛求。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 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5
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 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 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 敝的黑暗现实令他心中的梦幻猝然破灭,面对路边的一汪死水,他 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 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 诗人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后,又来了突兀的一笔: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 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这是对自身的严酷反省,诗题为“口供”,含义也就在此。诗人对 旧我的否定,正是为了渴求灵魂来一次蜕变,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 杂的爱国情感。这也是诗集《死水》的思想价值之所在,是诗人进取精神的体现。
3
▲ 1899年出身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封建大家庭,5 岁入私塾读书;
▲ 1912年清华录取,在此学习九年,系统学习了西方的自 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阅读了大量我国历史文化 典籍;
▲ 1922年7月,赴美留学,学习西洋美术,继续创作新诗; ▲ 1925年回到祖国,大学任教 ▲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投身民主运动 ▲ 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后被国民党特务
6
作品赏析
死 水
口泪 供雨
发 现
一 句 话
一 个 观 念
7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暗杀于昆明。
4
知识链接:
▲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 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 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
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
▲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确实有绝望的情绪,如果深入体会,就有可能发现 在讽刺、诅咒的后面,是希望“死水”早日死亡,“春水”早日诞生。诗人那些冷嘲热 讽的文字充满了疾恶如仇的破坏欲,有一股摧枯拉朽,扫荡旧世界的如火激情; 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后面实际上是一种热切的呼唤,呼唤一种光明美好的新生 活,呼唤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希望正义的新世界!
13
《发现》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 从第二句开始,诗人以铺陈手法,推出一幅又一幅景象,“白石的坚贞”“蝙蝠的翅膀”“招展 的国旗”“古铜色的菊花”等。众多的意象散发出文明古国的古色古香的气息,它们所织就的 一幅幅画面是那样绚烂多采。而“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因为一个“苦”字,使得全诗平 添了一番苦涩之感,这种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所形成的反差无疑使诗人的抒情有些许 苦涩。这苦涩也是《死水》这部诗集情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