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2)分析《死水》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死水》;(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背景知识;2. 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抑扬顿挫、对仗工整等;(2)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3)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如“死水”寓意着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死水》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情绪。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含义。

2、难点(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理解诗人在绝望中蕴含的希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介绍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引出他的诗歌创作。

(2)展示一些关于社会黑暗、腐败现象的图片或文字材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理解诗歌的主题做铺垫。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闻一多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死水》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动机和情感基础。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挑选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死水”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以“死水”为标题。

(2)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死水”“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腐朽、恶臭的氛围。

(3)象征手法探讨“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对死水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批判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单纯的厌恶和绝望,还是在绝望中蕴含着一丝希望。

5、艺术特色分析(1)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韵律美和节奏感。

(2)修辞手法找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讽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6、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人对死水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设计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设计

《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设计《<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反讽、象征、用韵等。

2、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与时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3、朗诵法: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4、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旧中国黑暗、腐败社会现象的图片或资料,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旧中国社会的印象,从而引出闻一多的《死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着重强调他的爱国情怀和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介绍《死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提问:诗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引导学生概括诗歌所呈现的“死水”的形象。

(2)意象分析提问:“死水”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死水”象征着黑暗、腐败的旧中国。

(3)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词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探讨诗歌中的反讽手法,如“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4)韵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押韵,分析其韵律特点。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死水》这首诗。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死水》这首诗的意义。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死水》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这首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创作的教材或参考书。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死水》这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死水》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诗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诗歌作品,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大学语文死水教案

大学语文死水教案

教案名称:《死水》课程类型:诗歌鉴赏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死水》这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象征手法等基本内容。

2. 分析并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1. 诗歌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对闻一多先生诗歌创作风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死水》诗歌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诗歌,简要回顾诗歌的发展历程。

2. 提问:哪位同学能简要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 教师朗读《死水》诗歌,学生跟读。

3. 教师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象征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死水》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提醒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死水》诗歌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二、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歌作品,如《静夜》、《红烛》等。

2. 学生分组分析这些诗歌的创作风格,总结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特点。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引导学生讨论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意图。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死水》诗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死水”指的是什么?诗人想通过这个题目传达什么信息?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包括诗歌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方面。

3.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提问:诗歌中的死水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诗人的情感有何关联?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绿”字的运用。

4.理解诗人情感及创作意图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讲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提问:诗人为什么选用“死水”作为诗歌的主题?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6.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拓展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死水”为主题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死水》诗歌。

2.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及创作意图,使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死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教学设计1《死水》教案教学设计《死水》是由著名作家安妮·鲍尔德(Anne Baldock)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挑战自我和打破陈规的故事。

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孩儿艾达,她生活在一个严格遵循传统的环境中,但她却有着独特的梦想与追求,因此她选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面对现实。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此小说中的思想,探索故事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本文将分享一些适用于初高中的《死水》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辅导学生思考的策略。

授课目的:• 通过阅读并研究小说中的文学元素(如主题、结构、人物、情景等),加深学生对文学精神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一个与传统规则背道而驰的故事,彰显自我价值。

• 提高学生的英语解析能力,学习阅读有关文学形式、用法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策略: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使学生产生共鸣并激发他们思考鼓舞他们实现梦想:1. 开始前导入: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解之前,通过一些简短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预习。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舒适区?当我们走出舒适区时,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机遇?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看法和经历。

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思考问题,准备下一堂课的讨论。

2. 阅读小说,并为学生展示主要情节: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完整部小说,以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了解情节和主题。

在开始课堂分析之前,教师应该简要叙述故事情节,并问学生他们对故事的看法。

3. 基于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推广学习的本质: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主题、角色和情况的意义,并考虑这些元素如何支持或阻碍一个人的个性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文学讨论,还可以使用一些案例和示例,引导他们探索学习的本质。

4. 基于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创造性写作: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他们自己的经历或类似经历的短文,描述学生们如何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面对自己的不安和挑战。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句;(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 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2.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闻一多的生平介绍资料;3. 与《死水》相关的评论文章或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意义。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死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选取与《死水》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3)举办诗歌朗诵会,展示学习成果。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是否深刻?4. 是否有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文学的热爱?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详细描述
本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混乱和无序的情况,导 致课堂节奏松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总结词
过程详略得当,节奏张弛有度
详细描述
本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详略得当 ,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 够避免学生疲劳和厌倦情绪的产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意象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
风格
诗人运用现代白话文,语 言简练明快,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情感。
03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0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诗歌,如 《静夜思》、《春晓》等,让学 生对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有初步的 认识。
02
介绍诗人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和创 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 题和情感。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 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
沟通能力。
口头报告
要求学生就课程内容进 行口头报告,以检验他 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
能力。
书面作业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 书面作业,以检验学生 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
01
02
03
04
即时反馈
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及时给 予学生具体的反馈,指出他们 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死水 》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有 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巩固练习
写作练习
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模仿《死水》的语言风格和 主题,进行短篇写作练习。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的人生经历;(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不足,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3)学会在诗歌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死水》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把握;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死水》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准备课堂讨论和作业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歌《死水》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5.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如“死水”象征了什么?作者通过这一象征表达了对现实的哪些批判?3. 让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等,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5.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死水》教学教案

《死水》教学教案

《死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3)掌握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作。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歌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的把握。

3. 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象征手法的解读。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作。

2. 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死水》,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死水”、“臭虫”等。

(2)探讨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如“死水”象征腐败的社会现实。

(3)欣赏诗中的修辞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讨论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风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2)强调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选取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作,如《断章》等,与《死水》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

《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死水》的诗歌形式、意象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语言等。

2、难点(1)领会诗人通过“死水”这一意象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

(2)体会诗歌独特的形式美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意象和艺术特色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分析法将《死水》与闻一多的其他诗歌或同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旧中国黑暗社会现实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苦难和腐朽。

(2)提问学生对旧中国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包括他的求学经历、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

(2)讲述《死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以及诗人创作的初衷。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精读诗歌,分析意象和主题(1)提问:诗中的“死水”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死水”这一意象所代表的社会现实。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其他意象,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的象征意义。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解读并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能够欣赏并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通过研究、鉴赏等途径,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的解读。

2.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死水》诗歌,了解作者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探究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4. 鉴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学生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首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步骤1. 分析诗歌主题:《死水》通过对“死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新时代的渴望。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出发,理解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向往。

2. 解读象征手法:诗中的“死水”象征着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其他象征元素,如“老鼠”、“猫头鹰”等,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意义。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篇;(2)分析并掌握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3)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3.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 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3.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5. 情感体验:(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人的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诗歌;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 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鉴赏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图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典型的象征手法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3)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和热爱;(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与黑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2)如何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期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诗歌:(1)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对不公与黑暗的批判;(2)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以及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3. 调查现实生活中类似《死水》中所描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象征和反讽手法。

2023最新-《死水》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死水》教案优秀6篇

《死水》教案优秀6篇一、教学目标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死水》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⑴、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死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死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懂得《死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理解小说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2.能够通过读文本,明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行为和言语的含义。

3.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思辨能力,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死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2.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和言语的含义。

3.小说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先导入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情景和人物。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充分的认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4.提问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5.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通过先导入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小说的作者、小说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根据资料联想再到小说里去。

2.讲授(3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例如史克瑞普和各自的女朋友等,然后介绍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例如环环相扣的剧情和反抗的主题。

3.讨论(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小说,例如性格分析、情节分析、主题分析等等。

4.提问(20分钟)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提问方向可以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社会历史的背景等等。

5.写作(30分钟)通过写作,让学生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和理解,并在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检测学生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教学目标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

“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教学目标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
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
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
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
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

“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

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

青蛙的鸣叫是一种衬托,着重写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3、再读二到四节,感受作者以美辞来写丑物的表达效果。

提示:桃花、翡翠、罗绮、彩霞、珍珠、绿酒等给人的印象原本是华美高贵、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

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词语来表现丑恶,从而使丑显得更丑,这种方法叫“反讽”。

4、诗人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
提示:彻底绝望,深恶痛绝。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

三、结合时代背景,再读领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作者如此憎恶的“死水”肯定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看看“死水”到底象征着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

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

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

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
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

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

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

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

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四、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探究诗人的深层情感。

1、从表面上看,把祖国比作一潭死水,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
厌恶、愤怒、伤心、绝望。

2、哀莫大于心灵,对祖国最深刻的厌恶和否定是远离祖国,或是游戏人生。

让我们调出记忆中的闻一多档案,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闻一多的作品,你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感?
《最后一次讲演》中的民主战士形象,毛泽东这样评价他,“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决不屈服”!
《一句话》:对人民团结抗战的坚定信念,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七子之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对回归祖国热烈向往
3、由此看来,厌恶、失望只是愤激之辞,是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

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

五、本诗不仅思想感情值得品味,作为新月派主将的代表诗作,本诗的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

1、具有音律美。

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2、具有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追求“三美”,其中建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