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2)分析《死水》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死水》;(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背景知识;2. 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抑扬顿挫、对仗工整等;(2)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3)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如“死水”寓意着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死水》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情绪。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含义。
2、难点(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理解诗人在绝望中蕴含的希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介绍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引出他的诗歌创作。
(2)展示一些关于社会黑暗、腐败现象的图片或文字材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理解诗歌的主题做铺垫。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闻一多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死水》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动机和情感基础。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挑选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死水”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以“死水”为标题。
(2)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死水”“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腐朽、恶臭的氛围。
(3)象征手法探讨“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对死水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批判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单纯的厌恶和绝望,还是在绝望中蕴含着一丝希望。
5、艺术特色分析(1)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韵律美和节奏感。
(2)修辞手法找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讽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6、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人对死水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设计
《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设计《<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反讽、象征、用韵等。
2、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与时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3、朗诵法: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4、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旧中国黑暗、腐败社会现象的图片或资料,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旧中国社会的印象,从而引出闻一多的《死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着重强调他的爱国情怀和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介绍《死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提问:诗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引导学生概括诗歌所呈现的“死水”的形象。
(2)意象分析提问:“死水”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死水”象征着黑暗、腐败的旧中国。
(3)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词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探讨诗歌中的反讽手法,如“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4)韵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押韵,分析其韵律特点。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死水》这首诗。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死水》这首诗的意义。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死水》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这首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创作的教材或参考书。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死水》这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死水》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诗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诗歌作品,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大学语文死水教案
教案名称:《死水》课程类型:诗歌鉴赏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死水》这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象征手法等基本内容。
2. 分析并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1. 诗歌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对闻一多先生诗歌创作风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死水》诗歌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诗歌,简要回顾诗歌的发展历程。
2. 提问:哪位同学能简要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 教师朗读《死水》诗歌,学生跟读。
3. 教师解析诗歌的字词、意象、象征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死水》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提醒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死水》诗歌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二、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歌作品,如《静夜》、《红烛》等。
2. 学生分组分析这些诗歌的创作风格,总结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特点。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引导学生讨论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意图。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死水》诗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死水”指的是什么?诗人想通过这个题目传达什么信息?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包括诗歌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方面。
3.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提问:诗歌中的死水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诗人的情感有何关联?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绿”字的运用。
4.理解诗人情感及创作意图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讲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提问:诗人为什么选用“死水”作为诗歌的主题?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6.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拓展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死水”为主题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死水》诗歌。
2.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及创作意图,使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死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教学设计1《死水》教案教学设计《死水》是由著名作家安妮·鲍尔德(Anne Baldock)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挑战自我和打破陈规的故事。
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孩儿艾达,她生活在一个严格遵循传统的环境中,但她却有着独特的梦想与追求,因此她选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面对现实。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此小说中的思想,探索故事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本文将分享一些适用于初高中的《死水》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辅导学生思考的策略。
授课目的:• 通过阅读并研究小说中的文学元素(如主题、结构、人物、情景等),加深学生对文学精神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一个与传统规则背道而驰的故事,彰显自我价值。
• 提高学生的英语解析能力,学习阅读有关文学形式、用法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策略: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使学生产生共鸣并激发他们思考鼓舞他们实现梦想:1. 开始前导入: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解之前,通过一些简短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预习。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舒适区?当我们走出舒适区时,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机遇?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看法和经历。
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思考问题,准备下一堂课的讨论。
2. 阅读小说,并为学生展示主要情节: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完整部小说,以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了解情节和主题。
在开始课堂分析之前,教师应该简要叙述故事情节,并问学生他们对故事的看法。
3. 基于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推广学习的本质: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主题、角色和情况的意义,并考虑这些元素如何支持或阻碍一个人的个性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文学讨论,还可以使用一些案例和示例,引导他们探索学习的本质。
4. 基于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创造性写作: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他们自己的经历或类似经历的短文,描述学生们如何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面对自己的不安和挑战。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句;(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 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2.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闻一多的生平介绍资料;3. 与《死水》相关的评论文章或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意义。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死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选取与《死水》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3)举办诗歌朗诵会,展示学习成果。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是否深刻?4. 是否有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文学的热爱?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详细描述
本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混乱和无序的情况,导 致课堂节奏松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总结词
过程详略得当,节奏张弛有度
详细描述
本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详略得当 ,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 够避免学生疲劳和厌倦情绪的产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意象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
风格
诗人运用现代白话文,语 言简练明快,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情感。
03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0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诗歌,如 《静夜思》、《春晓》等,让学 生对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有初步的 认识。
02
介绍诗人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和创 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 题和情感。
。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 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
沟通能力。
口头报告
要求学生就课程内容进 行口头报告,以检验他 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
能力。
书面作业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 书面作业,以检验学生 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
01
02
03
04
即时反馈
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及时给 予学生具体的反馈,指出他们 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死水 》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有 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巩固练习
写作练习
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模仿《死水》的语言风格和 主题,进行短篇写作练习。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的人生经历;(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不足,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3)学会在诗歌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死水》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把握;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死水》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准备课堂讨论和作业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歌《死水》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5.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如“死水”象征了什么?作者通过这一象征表达了对现实的哪些批判?3. 让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等,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5.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死水》教学教案
《死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3)掌握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作。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歌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的把握。
3. 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象征手法的解读。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作。
2. 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死水》,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死水”、“臭虫”等。
(2)探讨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如“死水”象征腐败的社会现实。
(3)欣赏诗中的修辞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讨论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风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2)强调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选取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作,如《断章》等,与《死水》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
《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死水》的诗歌形式、意象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语言等。
2、难点(1)领会诗人通过“死水”这一意象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
(2)体会诗歌独特的形式美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意象和艺术特色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分析法将《死水》与闻一多的其他诗歌或同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旧中国黑暗社会现实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苦难和腐朽。
(2)提问学生对旧中国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包括他的求学经历、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
(2)讲述《死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以及诗人创作的初衷。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精读诗歌,分析意象和主题(1)提问:诗中的“死水”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死水”这一意象所代表的社会现实。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其他意象,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的象征意义。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解读并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能够欣赏并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通过研究、鉴赏等途径,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的解读。
2.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死水》诗歌,了解作者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探究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4. 鉴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学生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首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步骤1. 分析诗歌主题:《死水》通过对“死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新时代的渴望。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出发,理解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向往。
2. 解读象征手法:诗中的“死水”象征着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其他象征元素,如“老鼠”、“猫头鹰”等,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意义。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篇;(2)分析并掌握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3)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3.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 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3.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5. 情感体验:(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人的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诗歌;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 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鉴赏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图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典型的象征手法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3)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和热爱;(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与黑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2)如何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期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诗歌:(1)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对不公与黑暗的批判;(2)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以及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3. 调查现实生活中类似《死水》中所描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象征和反讽手法。
2023最新-《死水》教案优秀6篇
《死水》教案优秀6篇一、教学目标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死水》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⑴、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死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死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懂得《死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理解小说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2.能够通过读文本,明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行为和言语的含义。
3.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思辨能力,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死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2.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和言语的含义。
3.小说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先导入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情景和人物。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充分的认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4.提问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5.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通过先导入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小说的作者、小说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根据资料联想再到小说里去。
2.讲授(3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例如史克瑞普和各自的女朋友等,然后介绍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例如环环相扣的剧情和反抗的主题。
3.讨论(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小说,例如性格分析、情节分析、主题分析等等。
4.提问(20分钟)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提问方向可以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社会历史的背景等等。
5.写作(30分钟)通过写作,让学生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和理解,并在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检测学生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教学目标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
“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闻一多诗作《死水》创新教案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教学目标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
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
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
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
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
“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
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
青蛙的鸣叫是一种衬托,着重写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3、再读二到四节,感受作者以美辞来写丑物的表达效果。
提示:桃花、翡翠、罗绮、彩霞、珍珠、绿酒等给人的印象原本是华美高贵、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
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词语来表现丑恶,从而使丑显得更丑,这种方法叫“反讽”。
4、诗人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
提示:彻底绝望,深恶痛绝。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
三、结合时代背景,再读领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作者如此憎恶的“死水”肯定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看看“死水”到底象征着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
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
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
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
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
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
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
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
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四、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探究诗人的深层情感。
1、从表面上看,把祖国比作一潭死水,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
厌恶、愤怒、伤心、绝望。
2、哀莫大于心灵,对祖国最深刻的厌恶和否定是远离祖国,或是游戏人生。
让我们调出记忆中的闻一多档案,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闻一多的作品,你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感?
《最后一次讲演》中的民主战士形象,毛泽东这样评价他,“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决不屈服”!
《一句话》:对人民团结抗战的坚定信念,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七子之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对回归祖国热烈向往
3、由此看来,厌恶、失望只是愤激之辞,是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
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
五、本诗不仅思想感情值得品味,作为新月派主将的代表诗作,本诗的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
1、具有音律美。
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2、具有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追求“三美”,其中建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