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死水》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4
新诗的三美理论是如何在《死水》中体 现的?
1、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 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 起——半点——漪沦”。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 读起来音调和谐 ,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
2、具有绘画美。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 ,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 等词语,富有色彩,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 。
•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死水进行描绘的? 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 的特点。
4.作者在诗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的手法,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 端的丑恶。
12
5.“死水”象征着什么?
当时黑暗、凝滞如死水般的中国。 6、从表面上看,把祖国比作一潭死水,诗人 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 彻底绝望,深恶痛绝。“这里断不是美的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了解五 首现代诗歌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情感 和思想。 2.品味诗歌的语言、揣摩诗歌的意象, 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的风格。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形式美、情感 美,感受美的熏陶。

闻一多
3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流传千古, 唐诗、宋词名家辈出。从“五四”到现在新诗也走过 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和探讨 一位对新诗做出重要贡献的诗人,闻一多以及他的代 表作之一《死水》。 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 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设 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
小结:本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和表达了作 者的厌恶之情。
10
2.请女同学读第二节到第五节,并概括 每小节分别写了死水的什么?
第二小节:承接第一小节中的三四句,主要从色 彩、光泽上静态的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小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第四小节:以动衬静,写出了死水的沉寂。
第五小节:诗人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看透 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 “美”的所在。
3、具有建筑美。新月派诗人追求“三美”,其中建 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全诗共五节 ,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更显整齐规则。

课后作业
熟读背诵,注意韵律美 练习册练习 预习《再别康桥》
16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7
源自文库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诵,注意字词注音、诗歌 节奏和整体情感。 2.跟读,模仿录音。 3.全班齐读。
四、深入课文,赏析内容
1.男生读第一小节,这一小节中的“绝 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 水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 命力的特点。
9
2.第一小节中,哪些词语能表达出作 者的激愤之情? “绝望”、“不如”、“爽性”这些 词语都是作者的激愤之语。表达出作 者对死水的厌恶。
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 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
13
7.那作者是不是对中国彻底失望呢?
他没有真的绝望,并非心如死灰,而是痛 恨这沟死水,要让它死亡。“不如让给丑恶 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说:“是索 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 里才有希望。”(《闻一多全集·序》)在绝 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 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他 想打破这个旧世界,建立一个与现实截然不 同的新世界。
4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诗人、 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原名闻家骅 ,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 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闻一多用自己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表 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 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理论,倡导新诗格律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五四以 来新诗杂乱无章的状态。
6
写作背景
• 闻一多1922年留学美国,在异国他乡受到民族 歧视,于是更加魂牵梦绕着自己的祖国。闻一多 在一个发达国家生活了三年。1925年他归心似箭 ,于是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目睹当时国内的情 形——可以说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混乱不堪, 再与当时的美国一比,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闻一多当时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 一腔热血时突然被劈头浇了一身冷水。正是在这 种情笼罩下,他在北京二龙路一带,看到一个又 臭又脏的死水沟,于是灵感迸发,《死水》诞生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