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咕咚》优质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9《咕咚》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9《咕咚》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9《咕咚》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咕咚》的情节。

2.能够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现课文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的复印件。

2.教学PPT。

3.课堂小道具:玩具鼓等。

4.特制的悬念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PPT呈现课文名称《咕咚》,让学生猜测这个标题可能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介绍故事主要人物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同步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生词。

2.老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课文分析(10分钟)1.以小组形式进行课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看法,探讨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第四步:朗读练习(15分钟)1.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仿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2.老师指导学生调整语调、节奏,让朗读更有表现力。

第五步:总结点评(5分钟)1.整理课文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课文,理解更多作者的用心之处。

六、课后练习1.课文《咕咚》的试题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自主查找与比较其他童话故事,理解不同故事的奥秘。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联系音乐教学,学习节奏和节拍的概念,让学生用声音表达课文情感。

此为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9《咕咚》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8篇)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8篇)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8篇)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篇1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优质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优质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一文。

文章讲述了一只小猫咪无意间发现了一只会发出“咕咚”声的神秘物品,引发了一连串的趣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语。

3.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朗读能力的培养,句子解析,词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谜语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语:绿叶子,红果实,一只小猫发现了秘密。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节奏和语气。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

4. 句子解析:教师挑选文章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猫咪找到神秘物品的情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咕咚神秘物品:会发出“咕咚”声的物品小猫咪:好奇、勇敢、聪明主题:探索与发现2. 板书形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猫咪找到神秘物品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2. 答案:(1)生字词:咕咚、神秘、好奇、勇敢、聪明等。

(2)情景画:小猫咪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会发出“咕咚”声的神秘物品。

(3)文章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小猫咪发现神秘物品的过程,展示了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对生字词的复习力度,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

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二)、出示第二幅图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质课教案

捞月》,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附板书:
20 咕 咚
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了质疑,大
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通过阅读应使学生
初步懂得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或去实地看一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本文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应引导学生进一步
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课文第 2、3、4 自然段结构相似,有利于学
一看,多动脑筋问一问,这样就不会闹笑话了。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借助图画,学习生字 (一)借助儿歌,复现生字。 1.这首小儿歌里包含了好多本课的生字呢,你能读下来吗? 咕咚一声吓一跳,一个一个把命逃。 野牛拦住来问话,个个都把头来摇。 领到湖边仔细瞧,木瓜熟了往下掉。 遇到事情多思考,看看清楚想明白。 不动脑筋跟着做,就会闹出大笑话。 2.学生读儿歌。 3.过渡:看来,动脑筋真重要啊!那咱们写字也要动脑筋。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象、家。 2.给生字组词。 3.了解“象”的演变,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写“家、象”两个字,并在田字格中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感受汉字的美。 2.借助图画,读懂故事内容;根据图画质疑,并结合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 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借助图画,复现字词 1.学生齐读课题。 2.借助图画,复现字词。 老师边描绘情景边贴图:大家还记得吗?在森林中的湖边,有一棵高高的木瓜树, 树上结木瓜了!快读读这上面的字词! 3.复现句子: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4.再读全文,整体入课:小动物们听到这咕咚一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让我 们再去读读课文! 二、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一)借助图画,了解词语的意思。 1.学生交流:小兔子听到这“咕咚”声是怎么做的? 2.借助图画,理解“拔腿就跑”:看看图,小兔子是怎么跑的? 3.朗读,感受小兔子的害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咕咚》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字。

学习“⽺字头”和“⾜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③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标 ①培养学⽣识字、写字能⼒ ②培养学⽣的朗读能⼒ ③培养学⽣的语⽂综合实践能⼒ 教学重点:朗读课⽂,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吸引学⽣,揭⽰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请学⽣猜猜是什么声⾳。

2、(板书课题),请⼤家举起⼿跟⽼师⼀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的孩⼦,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呢?学习了课⽂就知道了。

⼆、初读课⽂ 1、⾃由读课⽂,建议:⽤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把这些字读准;对于⾃⼰特别喜欢的句⼦,还可以多读⼏遍。

2、读了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看谁能通过⾃⼰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字 1、读⼀读 多媒体出⽰带⽣字的词语,⾃由认读,读准字⾳。

2、认⼀认 没有了拼⾳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互相认读 ②摘果⼦,(多媒体⽰⼀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议 ①⼩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

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按顺序板书)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1、看图学习1—2自然段(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

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2、看图学习3—4自然段(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1称象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艘、沉、止”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指导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段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三、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感悟官员称象办法的不可行。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

(2}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3)语句训练:一边一边(4)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行吗?(讨论)随机理解“直摇头”(5)、朗读指导。

2、学习4、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1)学生自读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2)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

边讨论边做实验。

(3)交流研究结果。

(教师演示或推选学生上台演示)(4)结果如何?理解“果然”四、课本剧表演。

五、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2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2、学生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太好了。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这个新同学,然后,我们再作决定,是否和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渎课文。

画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劳动是快乐的道理。

2.能听、读、写、说“咕咚,咕咚”,体会文字的音韵美。

3.能体验语音与书写的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朗读课文,体验咕咚的节奏美。

2.教学难点:能正确朗读整篇课文,感受咕咚的韵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图片。

2.黑板、彩笔等。

3.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咕咚”的世界。

2. 学习课文1.先带领学生读课文,体会“咕咚”二字的节奏美。

2.分段逐句领读,解释生字生词含义。

3.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情感体验1.请学生围绕“咕咚”的声音,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瞬间。

2.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快乐。

4. 语言活动1.学生围绕“咕咚”音节,积极活动喉咙,感受语音的美感。

2.通过听音辨字,感受语言的神奇。

5. 书写训练1.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咕咚”二字,帮助学生感受书写的乐趣。

2.学生互批作业,提升书写质量。

6. 温故知新1.回顾上节课内容,与本文进行串联。

2.让学生总结文中的主要道理,体会园丁般的劳动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朗读练习。

2.用一句话描述“咕咚”给你带来的快乐。

3.默写生字生词。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围绕“20 咕咚”的节目,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通过声音、书写等多方面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对语言美感的感知。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的详细内容。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感悟语文之美。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咕咚》精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播放录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导入新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3、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认识错误的字改正过来。

4、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

(重点点拨)(3)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其他的方法。

5、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1)开火车读。

(2)男女生读。

(3)其他方式读。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内容呢?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正音。

重点导读下面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1)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相对应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咕咚》教案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

《咕咚》教案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

•••••••••••••••••《咕咚》教案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咕咚》教案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咕咚》教案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咕咚》教案_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

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13课《咕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吓、怪、因、掉”等字词;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动物们对“咕咚”的恐惧和好奇;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到小动物们对“咕咚”的恐惧和好奇,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勇敢、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动物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卡片、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语:绿叶子,红果果,里面住着小白兔,小白兔,爱睡觉,一睡睡到大天亮。

(谜底:咕咚)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动物们的情感变化。

4.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小动物们的恐惧和好奇。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吓、怪、因、掉等3. 小动物们情感变化:恐惧——好奇——勇敢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造句: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

3. 课后习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4. 答案:(1)生字词:吓、怪、因、掉等(2)造句:小明突然吓了一跳,因为他看到了一只大蜘蛛。

小红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课设计三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课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课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纳情境教课法,创建优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引学生采纳多种方法识字,如零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经过同桌或小组议论、沟通自主识字。

同时采纳指导察看法,充足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个环节以朗诵贯串一直,加深感情体验,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踊跃的人生态度。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丛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 ) 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 惊讶、惧怕等 ) 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 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何惧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同去丛林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指引学生认真察看“咕咚”这两个字的特色,发现规律。

( 都是口字旁的字 ) 指引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企图:好的初步是一堂课成功的要点。

因此,使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建欢乐、风趣的讲堂教课情境,既切合低年级少儿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理解生字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 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 ) 第一关——“奇特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理解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指引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爱的方式沟通生字。

如:(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咕咚》。

文章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误将木瓜掉进湖里,其他动物们被“咕咚”声吓得纷纷逃跑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理解、文章大意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事情要冷静、勇敢,不盲目跟从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文章句子结构及故事寓意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设置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森林,引导他们观察森林里的各种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加强记忆。

4. 理解课文:通过挂图、PPT等辅助教具,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5.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学会表达。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加强巩固。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咕咚》2. 生字词:咕咚、兔子、木瓜、湖、动物等。

3. 重点句子:小兔子吓得跑回家,其他动物也跟着跑。

4. 故事寓意:遇到事情要冷静、勇敢,不盲目跟从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写出故事中的寓意。

2. 答案:故事复述:略。

寓意:遇到事情要冷静、勇敢,不盲目跟从他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

认识“四点底”。

2、会读指定的词语。

能用“热闹”写一句话。

3、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4、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2、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5个生字。

2、在初读时学习读书方法,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5个生字。

学习读书方法教学难点:写字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一)轻轻读第8课,不认识的字读准拼音,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用手势向老师汇报你读了几遍课文。

(二)画出生字词语(三)迅速用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讨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4个)(四)分自然段找学生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读后大家评议。

三、读词语:用不同形式读下列词语。

吓坏逃跑热闹大伙儿熟了正巧木瓜哈哈笑四、学习生字:(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扩词。

吓逃跟哈跑你用什么记住这些字?学生分析字形,用熟字学新字。

(二)学生选字向大家汇报记字的方法。

“吓”一个人被吓得张开了嘴。

(三)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重要笔画、间架结构。

(四)描一个写两个。

五、巩固练习:(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

(二)读词语:六、作业:读课文。

抄写生字。

课后反思:在生字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很快,而且记忆的也很好,方法比较巧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2、以读为主,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3、学会3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4、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够用热闹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咕咚来了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一)自读课文,说说咕咚是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二)第一次兔子只听见咕咚声,没看见是什么就吓坏了,拔腿就跑后来怎样呢?指名读第二段问:其他小动物听到兔子的喊声是怎样做的?师:森林中有那么多的小动物,你想当谁,学一学。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小朋友们喜爱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

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没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

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跑起来。

狮子被它们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边,恰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那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真相大白。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8个字。

学习“羊字头”“足字旁”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

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3、“咕咚”究竟是什么?请大家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互助合作、讲讲故事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

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己最喜欢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

四、提出问题、感悟文意1、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同桌(小组)讨论。

2、男女生互动学习。

先由一位男同学代表男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再由一位女同学来帮他解决问题;女同学把问题解答完了再反问那一位男同学是否明白了,这位男同学或其他男同学可以对女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女同学和其他女同学可用书本里的语言或用自己从书本上知道答案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咕咚》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咕咚》优秀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Megan【教学目标】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课文,提取简单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课文,提取简单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课文,提取简单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看图画、做动作、形声字归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读“咕、咚、熟、掉、吓、鹿、逃、命”等13个生字。

2.正确书写“吓、怕、跟、都、羊”5个汉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动物们被“咕咚”声吓坏的心情。

【教学重点】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5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动物们被“咕咚”声吓坏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随文识字1.板书课题。

2.学习第1自然段,聚焦“咕咚”,识记“熟、掉”。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

【师贴插图1背景:木瓜树、湖】(2)出示“咕咚”,猜一猜这个词语该怎么读,说说猜测的理由。

小结:很多模仿声音的词,都和“口字旁”有关,另一个偏旁和它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3)学习“掉”。

“掉”与提手旁有关,手没拿住,东西就掉了。

结合课文说说:什么东西掉到哪里了。

预设: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4)质疑:木瓜好好地长在树上,怎么会掉下来呢?(5)学习“熟”字:和“热”比一比识字。

“熟”字和“热”字一样,下面都是四点底,表示火在烧。

“木瓜熟了”是指果实完全长成。

果实成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

3.根据学习建议,自读课文。

(1)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引发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故事。

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也可以看插图、看字形猜着读,争取把故事读正确,读流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咕咚》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
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
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
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
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要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


对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
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并落实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利用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
流利。

3、初步懂得遇事要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利用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
流利。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设计理念: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

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设计理念:巧妙串连这节课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材”,为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延伸,引发阅读期待。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

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三、小结: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咕咚
小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子——跟着跑
野牛拦住大家
狐狸、山羊、
小鹿、大象——一个跟着一个
不盲从、善思考
五、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

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
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

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

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

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三、小结:
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四、板书设计:
咕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