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8静夜思
一年级语文下8.静夜思生字全面版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 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 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 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 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 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 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方向。相识就是缘分吧,在一起 的时候,要多想着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想着去得到和索取。与人为善,以直报怨,我们就会内心多一份宁静,生活多一份和谐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候,要学会每时每 刻的在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回望过去生活的点滴,路也茫茫,心也茫茫。少不更事的年龄,做出了一件件现在想来啼笑皆非的事情:斜阳芳草里, 故作深沉地独对晚风夕照;风萧萧兮,渴望成为一代侠客;一遍遍地唱着罗大佑的《童年》,期待着做那个高年级的师兄;一天天地幻想,生活能轰轰烈烈。没有刀光剑影,没 有死去活来,青春就在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中悄然滑过。等到发觉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可贵,已经被无可奈何地推到了滚滚红尘。从此,青春就一去不回头。没有了幻想和冲动, 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寂寞地走过一天天,一年年。涉世之初,还有几分棱角,有几许豪情。在碰了壁,折了腰之后,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童话,世上本没有白雪公主和青 蛙王子,原本是一张白纸似的人生,开始被染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你情愿也罢,被情愿也罢,生存,就要适应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生活。人到中年,突然明白了许多:人生 路漫漫,那是说给还不知道什么叫人生的人说的,人生其实很短暂,百年一瞬间;世事难预料,是至理名言,这一辈子,你遇见了谁,擦肩而过了谁,谁会是你真心的良朋益友,
小学五年级课文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课文古诗词三首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古代诗词中最著名的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月夜中寂静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独特的写景手法,传达了诗人内心深情的思乡之情。
诗人以“床前明月光”来描绘月光洒在床前的明亮景象,接着用“疑是地上霜”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像霜一样凉冷,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寒冷。
然后,诗人写道自己仰头望明月,尽管他身处异乡,却能通过观赏明月来思念故乡。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形式简短明了,意境深远,清新而纯粹。
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是极富盛名的一首。
整首诗以描写山河壮丽景色和励志的主题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对进取、超越的向往。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突出壮丽辽阔的山河景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接着,诗人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话来表达自己追求进步和超越的精神。
他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往上爬,达到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这首诗形式简明扼要,发人深省。
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诗人激发了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心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
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一首诗,是他晚年所作的一首田园诗。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绘山林的宁静以及一个空山中的人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首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通过描绘空山寂静的景象,无人迹可寻,却能听到人的声音。
这一描写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山林环境,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接着,诗人用“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来描绘自己的境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优质教学课件
组词 故乡 故事 故意 造句 妈妈每天给我讲睡前故事。
xiāng
结构 独体结构
组词 故乡 家乡 乡亲 造句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非常美丽。
夜 乡
思
床 光
疑 乱
故
低
举 前
望
课文解读
静夜思
在安静的夜里思念着。
明月
明亮的月亮。
疑
有不相信、觉得有问题的
意思。例如:怀疑 在这首诗里是「以为」的 意思。
合作探究
4.探究诗歌大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意:抬起头看着空中的明月,低下头忍不住思念自己的故乡。 探究:请模仿“抬头”、“低头”的动作神情,体会作者当时的 心境。
合作探究
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漂泊异乡,深夜难眠,借诗以 传情,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协作交流
1. 自由朗读诗歌,有感情、有节奏地齐读诗歌。 2. 你觉得这首诗美吗?谁来说一说美在哪里?
B
)。
C. 孟浩然
2.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后—— ( 前 ) 低—— ( 高 ) 暗—— ( 亮 )
洁白的月光照在床前, 就好像是地上铺满了银色的霜一样。
上面这句话对应的是哪句诗?(
A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内拓展
你有想过家吗?说说 当时的心情。
第四单元 · 课文
素有“诗仙”之称。
李 白
初读课文
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 会的字多读几遍!
我会认 yè sī chuáng guāng yí
夜夜晚jǔ思源自思念wàng床
木床
《静夜思》古诗原文译文赏析
《静夜思》古诗原文译文赏析1、《静夜思》古诗原文译文赏析静夜思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品鉴赏《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8《静夜思》(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说课稿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静夜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展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一直未得人赏识。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古诗词中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意浓浓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凭借,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在解决识字、写字教学重点后,应把诵读古诗和感悟诗韵、体味意境作为另一重点,要让学生视诵读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主动地背诵积累古诗,加强体验,增强语感,在读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指导书写“思”字。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3.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思”。
2、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二、直面问题,针对指导——说学情以往封闭式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
而实际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因此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至关重要。
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
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我会认:夜yè(夜晚)思sī(思乡)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疑yí(怀疑)举jǔ(举手)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故gù(故乡)易错的字: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思sī思乡sāi于思地dì地上de轻轻地近义词:望--看思--想举头--抬头反义词:举头--低头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古诗时,首先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而且读出古诗的韵律。
如朗读节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PPT优质课件
壹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壹 识字
生活中识字: 夜——夜晚 光——月光 举——举手 举重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 底——低 凝——疑贰Βιβλιοθήκη 猜谜语床低头
谜语一
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 对影成三人。
静 夜 思李
白
壹 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 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壹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谜语二
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 踢石子
谜语三
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 把头点又点
壹 识字 好像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贰 主要成绩-词赋
床前光
贰 主要成绩-词赋
疑是地上霜
贰 主要成绩-词赋
举头望低头 思故乡
贰 主要成绩-思想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教案五篇8.静夜思一、设计说明《静夜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1.搜集诗人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
制作本课的课件。
(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
(学生)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8.《静夜思》
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1)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蜘蛛结网 蜜蜂采 (2)弯弯的小路 宽宽的公路 遥远的北京城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遥远的新疆 美丽的天山 透明的翅膀 洁白的雪莲 金黄的落叶 红红的太阳 白白的糯米 多彩的季节 可恶的蚜虫 (3)高兴地眨眼 呱呱地歌唱 惊奇地问 美滋滋地吃 叽叽喳喳地叫 安安静静地睡觉
• (2)第一个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第二个呢? • (第一个句子是把小河比作长长的锦缎,第二个句
子是把七个斑点比作七颗星星。)
比喻精彩的句子和一些带有“像” 却不是比喻的句子
• (1)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 直地站在那里。
• (2)花儿就像一个个穿花裙子的小女孩。 • (3)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小的船。 • (4)张老师像我妈妈一样爱我。 • (5)妹妹的眼睛红红的,像刚刚哭过。 • (6)我明明看见了哥哥,可他像没看见我一样。 • 讨论:黑板上的6个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
字音相同,字形相近
• (1)姓—性 • 静—净 • 清—蜻 • (2)象—像 • 只—织 • 河—荷
晴—情 快—块 泡—炮 珠—蛛 知—蜘 平—萍 他—她
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 相—香—乡 遇—玉 动—冻 • 事—士 息—夕 迁—牵 • 做—坐—座 臂—碧 粮—凉 • 池—迟 篮—栏 喜—洗 • 元—原—圆 戏—细 脚—角 • 身—伸 言—严—颜 在—再
是比喻句?为什么?
• (1)比喻句中必须具有两个事物:一个是句子要写的事 物,就是“本体”;一个是与本体相似的另一个事物 ,也就是喻体。例如,第(5)句中只有本体——“妹妹的 眼睛”,没有喻体,因此不能算是比喻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静jìng夜yè思sī[唐tánɡ]李lǐ白bái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月yuè光ɡuānɡ,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举jǔ头tóu望wànɡ明mínɡ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语文一下第7课《静夜思》知识点
语文一下第7课《静夜思》知识点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知识点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夜yè(夜晚)思sī(思乡)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疑yí(怀疑)举jǔ(举手)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故gù(故乡)二、会写字及组词思sī反思、思念、相思床chuáng木床、起床、冰床前qián 前方、先前、从前光guāng光明、光头、阳光低dī高低、低头、低下故gù故乡、故友、故人乡xiāng 乡下、同乡、乡村三、易错的字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四、多音字思sī思乡sāi于思地dì地上de轻轻地五、近义词望--看思--想举头--抬头六、反义词举头--低头七、了解诗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八、课文解读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同步练习一、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3.诗中“疑”的意思是:怀疑();好像();不能解决()4.诗中“举”的意思是:提出();兴起();抬起()5.诗中“思”的意思是:想办法();思念();希望()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静夜思》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静夜思》优秀教案精选10篇静夜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认识偏旁部首;朗读、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知识能力检测:请把诗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前明______________,疑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举头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低头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本课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该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的拨动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情操教具设计:生字卡、多媒体教法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情景探索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学过古诗?你能够背诵几首古诗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交流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学生背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首古诗二、激发阅读兴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读书要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你有没有信心自己来读读试试?初次来读,大家不要着急,你可以放慢速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先标出来,快点请教一下咱们的拼音朋友,如果你还是读不够准确,还有老师和其他的学习伙伴来帮助你。
2、学生自主探索着学习古诗,老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习困难惑需要帮助的学生,尤其重视学生的拼音识字方法的运用。
3、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a、老师刚才听到有个小朋友把这首古诗都读下来了声音真好听、一个字也没有读错,大家想不想听听他读读?(走到学生面前)老师刚才听到你读得真好,真想再听你读一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朗读)怎么样?(学生评价)b、我知道还有的小朋友读的也不错,想不想读一读?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接着往下读。
2022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八《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
8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会写“思、故、乡”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谜底:月亮)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
2.教师板书课题:“8静夜思”,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夜、思”。
(1)教师重点指导:“思”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静夜思》是一首古诗。
”(2)给“思”组词:思念、想念。
出示“思”字的小篆体,引导学生观察并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上面是人的大脑,下面是心脏,古人认为大脑和心脏都是思考的器官。
(3)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夜晚)请学生给“夜”组词:夜晚、黑夜。
4.你能给“静”也组一个词吗?(安静)安静的夜晚,诗人在思念什么呢?5.了解诗人李白,复习之前学过的李白的《古朗月行(节选)》及《赠汪伦》。
6.过渡语:小时候的李白把月亮当成是“白玉盘”和“瑶台镜”,那长大后的李白看到月亮,又会想起什么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课件播放《静夜思》的诵读视频,学生形象感知。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语: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同学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43页,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圈出生字条里要求会认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词,学习新偏旁“反文旁”。
教师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在读的过程中,圈画了哪些生字呢?快来看看你们找的和老师的一样吗?(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交流分享识字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认识新偏旁“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3
(3)我爱 【 我的故乡
】
(4)我想【 马上回到故乡去 】
【新教材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 人教部 编版3
悟诗情
【新教材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 人教部 编版3
•
1.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 原始的 乐舞也 开始出 现变化 。一种 是属于 民间的 演艺, 如迎神 、赛会 时,乡 民们常 要进行 祭神等 活动, 同时还 表演一 些舞蹈 等。
部编一年级下 • 八课:静夜思
新知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到了晚上看 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 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 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 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 ——《静夜思》。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这首《静夜思》
知背景
新知讲解
读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堂作业
1、背古诗,用原句回答问题:
(1)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 ,
(2)由此又想到了什么? 疑是地上霜。低头思故乡。
【新教材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 人教部 编版3
悟诗情
【新教材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 人教部 编版3
课堂作业
2、根据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夜晚 【月亮多么皎洁啊 】 (2)我的故乡【 十分美丽 】
【新教材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 人教部 编版3
拓展提高
1、诗人有没有看见“霜”呢?为什么? 比喻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悟诗情
这两行诗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 比作“霜”,实际并没有看见“霜”。比喻既 突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洁,又说明了天气寒冷, 烘托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新教材小学语文】静夜思课文分析 人教部 编版3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优秀课件
诗人抬起头看着明亮的圆月,想到 这是一家人应该团圆的时候,而自 己却漂泊在外,对家乡、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语言浅显但感情真挚的 思乡诗,通过描写在寂静的夜晚,诗 人仰望窗外的明月并由此思念家乡的 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之情。
翻译:床前的地面上洒满了银白色 的月光,好像铺了一层白霜。
古诗的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月光”比作“霜”,形象贴切, 突出了月光的皎洁,烘托了诗人漂 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头】抬头。
【望】看,向远处看。
【故乡】出生或者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ī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低头 高低 低空 造句 姐姐总是低头玩手机。
gù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故乡 故事 故意 造句 妈妈每天给我讲睡前故事。
xiāng
结构 独体结构
组词 故乡 家乡 乡亲 造句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非常美丽。
夜
思
乡 疑
乱
前
床 光
故
低
举
望
课文解读
静夜思
在安静的夜里思念着。
明月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床前明月光
夜里醒来的時候,我看见床 头一片雪白明亮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以为是地上结满了白霜。
举头望明月
我慢慢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完整版)PPT课件
思
床
光
y__í __
___d_ ī
w_à_n_ɡ_
疑
低
望
二、照样子连一连。
三、一字组多词。
明
亮
月
家
故
亲
长
位
上
单
头
四、 选同音字填空。
1.( 夜 )晚的景色很美。 2.一片片树( 叶 )从树上落下来。 3.这本书共有90( 页 )。
4.我的家( 乡 )很美。 5.这朵花的( 香 )味很淡雅。
6.乡亲们永远也( 忘 )不了毛主席。 7.抬起头,( 望 )着明月,他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8 静夜思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当堂检测
小朋友,你欣赏过美丽的夜景吗?
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今天我们来学 习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 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他与 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床前——明月光
景
凄清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人
孤单
低头——思故乡
思念故乡 想念亲人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
这首诗借明月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写的是 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 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 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静夜思》赏析(精选7篇)
•••••••••••••••••《静夜思》赏析《静夜思》赏析(精选7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静夜思》赏析(精选7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静夜思》赏析篇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静夜思》赏析篇2[案例描述](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静,安静。
夜,夜晚。
思,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
)板书:明月光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4.理解第三行诗句: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
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
板书:举头望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
(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
)抬头望的明月。
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
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
读第四行诗。
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
疑举头思故乡(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这里我是选用一个环节来进行说明,这个月来,我的点点感悟。
《静夜思》语文教学PPT课件(7篇)
我会读双蓝线中的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我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
课后作业
BY YUSHEN
同学们,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看些什么?
01 课前导读
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传说嫦娥住在月亮中,故称月亮为嫦娥。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铺在地上的白霜
疑
在李白眼里,此时的月光美吗 ?
“ ”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做动作
举头
低头
填一填
看
思念
李白会思念些什么呢 ?
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夜晚 床前思念故乡
,我站在 。
怀疑
仰望 月光
举头 低头 故乡
送字宝宝回家
夜
思
床
光
疑
举
故
低
乡
望
前
1.昏日下,雁阵斜,一点寒星若现。( )
2.古代的文章。 ( )
3.一点一撇长,木头底下躺。 (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下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美誉为“诗仙”。
静 夜 思
静静的夜晚李白在思念什么呢 ?
思:思念。
2.读完古诗后把生字多读几遍。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读通 古诗。
品读古诗
举头望明月
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静夜思
一、设计说明
《静夜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
制作本课的课件。
(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
(学生)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
介绍偏旁“攵”。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第二课时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
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
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
8.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