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

合集下载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第一,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货币形式,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而人们日常看到的 却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发育的身体。对已经发育 的身体的观察和对它的细胞形式的观察相比,后者 当然要困难得多。“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 细胞容易研究些。” 第二,人类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两 千多年的历史中,尽管对一些发展了更复杂的经挤 范畴作过一些或多或少的科学分析,但是,对经济 运动中最简单,因而也是最基本的经济范畴却没能 作出什么科学的分析。
两千多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第 一个研究价值形式的学者)算起,到马克思以前,没有 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价值形式讲清楚,从而阐明货币的起 源和本质。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目的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的巨著。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 宣言》等著作里。这些著作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原理、资本家的利益和雇佣工人的利益之间不 可调和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 的对抗性和暂时性。
(一)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讨论内容:1、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必 须运用抽象法问题 “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
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 马克思首先说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 很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分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本卷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 (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1、分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本卷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1)《资本论》的体系(A)最初拟定的体系——马克思最初所拟定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比现在的《资本论》体系要大很多。

他在1844年开始计划写两本大书:一本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另一本则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但未能实现。

后在1851年他又拟定写三本书的计划,一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二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三是论述政治经济学史;也没有实现。

此后他既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的研究,在他的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的“导言”中,把他所拟定写作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下面各篇:“〔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过的意义上。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

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

它们的相互关系。

城市和乡村。

三大社会阶级。

它们之间的交换。

流通。

信用事业(私人信用)。

(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

就它本身来考察。

‘非生产’阶级。

税。

图债。

公共信用。

人口。

殖民地。

向外国移民。

(4)生产的国际关系。

国际分工。

国际交换。

输出和输入。

汇率。

(5)世界市场和危机。

”后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把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修改如下:“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它二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

”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后,继续修改稿子,在他的1861—1863年手稿中,又将以前拟定的整个体系改变,以相当于第一卷部分而论,又修改为:“(1)导言;商品,币。

(2)货币转化为资本。

(3)绝对剩余价值(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绝对剩余价值,(d)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e)同一时间的工作日。

剩余价值额和剩余价值率(大小和高低?)。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第一卷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 劳动产品 货币(金银)—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商品
交换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生产的社会化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价值 商品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
第二部分(剩余价值论)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前提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 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 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 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全集(第一卷200) 一般商品流通:W-G-W (货币) 资本的总公式:G-W-G’(资本) 价值规律 ( 等价交换原则)Gˊ不能产生 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产生)Gˊ必须产生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不得不在流通中产生(实现) W中产生 (特殊商品为劳动力)
第一部分(劳动价值论)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 ‘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 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全集(第一卷47)
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 动规律的分析,创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剖析剩余 价值奠定基础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工资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相对人口过剩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财富积累 贫困积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灭亡
六、相对剩余价值 概念: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劳动力价值 下降为条件,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反向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实现 的。 过程:协作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机器和大工业
第六篇 工资 (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在现代庸俗经济学那里表现为劳动的边际产出,只是由于边际 产出递减,而资本家按最低的边际产出支付工资,从而就象消 费者获得消费者剩余那样,资本家获得资本剩余。” —全集(第一卷585)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1、分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本卷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目录

资本论第一卷目录

资本论第一卷目录1. 引言2. 商品和货币在《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首先探讨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

他认为,商品是一种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的物品。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商品能够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量度标准。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使得商品能够更轻松地进行交换。

3. 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流通过程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和商品的流通过程。

他指出,商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生产者通过劳动将商品生产出来的过程,而价值增殖过程则是指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生产者所消耗的价值的过程。

商品的流通过程则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其中包括分配、交换和消费。

4. 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接下来,马克思探讨了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

他认为,资本是一种价值的积累形式,它代表着一定量的劳动价值。

而剩余价值则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他们自身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对资本的积累。

5. 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的矛盾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的矛盾。

他指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控制和组织劳动的方式来实现对剩余价值的掠夺。

然而,这种剥削关系也同时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例如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劳动过程中的危机。

6.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接下来,马克思探讨了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资本家不断积累剩余价值,并将其投资于新的生产过程中来实现的。

然而,这种扩大再生产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过度生产和经济危机。

7. 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最后,马克思讨论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质所致。

这种矛盾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的增加。

总结《资本论》第一卷目录涵盖了商品和货币、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的矛盾、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以及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等多个关键主题。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资本论》第一卷名为“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内容为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四梁八柱之一,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才能明白马克思对工人的同情和对资本家无情的批判。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生前所写,后两卷是由恩格斯整理马克思遗稿后出版的,相较而言第一卷读起来会比剩余两卷更加容易。

需注意的是马克思的写作基础是由哲学和政治学为基础的,资本论的逻辑推论基础也是由此而来,所以不能单纯的从经济学角度去解读。

在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贪婪侵占造成的贫富分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升级,由此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宣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将发生的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只有劳动者才创造价值,资本家不创造价值。

由此一来,资本家的财富一定的来自于对劳动者的剥削,而非自身创造,进一步说明是由劳动者创造了一切的价值和资本。

这么论述一定有人有疑问,因为在现在的观念中,资本家前期投资的资金和设备都做出了一定贡献,那么问题就要再来往前追溯一下,资本家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设备又是谁造的,如果我们能够无限的回溯一定会发现一切又要再回到劳动者身上。

那么在这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

在这样的论述下就很清楚了,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剖析出的世界里明确指出,谁是生产者,谁是剥削者,并且再更进一步的深入论证,资本主义并将孕育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最典型的国家}英国的 无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也十分尖锐;英国资产阶级 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给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而且反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调 查材料和统计资料也比较齐全。从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分析中,能够得出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这些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规律对于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具有普遍 的意义。“

以最近几星期内发表的蓝皮书《关于工业和工联问题同女王 陛下驻外公使馆的通讯》为例。英国女王驻外使节在那里坦 率地说,在德国,在法国,一句话,在欧洲大陆的一切文明 国家,现有的劳资关系的变革同英国一样明显,一样不可避 免。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副总统威德先生也在公众集会 上说:在奴隶制废除后,资本关系和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 会提到日程上来!这是时代的标志,不是用紫衣黑袍遮掩得 了的。这并不是说明天就会出现奇迹。但这表明,甚至在统 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 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 的机体。说明社会变革趋势是阻挡不了的。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中。马克思在阐述商品货币理论之 后,写作了《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关 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和《关于流通手段 和货币的学说》的理论史附论。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对这一结构形式作了一些变动。 他决定在《资本论》理论部分论述结束之后, 再用专门一卷论述“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政 洽经济学理论史。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目的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的巨著。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 宣言》等著作里。这些著作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原理、资本家的利益和雇佣工人的利益之间不 可调和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人的工作房和宿舍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商品货币理论

商品货币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要内
容。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马克思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
对象,分析商品到货币的转化,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
础和历史前提而写的。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是从作为资
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和前提的商品、从产品的这个特殊社会形式出
发的。”
二、《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和理论内容

第1卷包括7篇。根据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
可以分为三个紧密相联系的部分来理解它的结构和理论
内容。
• 第一部分,即第1篇商品和货币。 这一篇共三章。第 1章“商品”,分析的是单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第2章“交换过程”,分析在交换过程中,
单个商品的内在矛盾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而交换过

商品货币理论实际上讲的是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的关系,中
心是论述劳动价值论学说。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
理论的基石,而剩余价值理论又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
• 一、商 品
• 二、交换过程
• 三、货币或商品流通
• 四、价值规律
• 五、关于如何对待商品拜物教问题
一、商 品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马克
第二,第1卷比较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发生、发 展和灭亡的规律,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第1卷共分七篇第l篇为商品和 货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出发点。第2至6 篇,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 第7篇,阐明资本的积累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的规律,指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实际 上首尾两篇是分析说明了资本的来龙去脉,中间五 篇是讲资本主义矛盾形成的深刻经济根源及其发展。 综合起来,它全面论述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 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三、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
第一卷
1、价值理论的科学表述 商品二因素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价值形 式学说等 2、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科学表述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学说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学说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学说 ※剩余价值率学说
第一卷
3、资本积累理论的科学表述 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系统阐明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资本主义人口规 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 的必然性 科学地阐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指明了资本主 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节选)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机器的 资本主义使用排斥工人的一面,而没 有注意到机器还有吸收工人的另一面, 向注重研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具有 既排斥工人又吸纳工人的两方面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工人生活条件 恶化的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经济 繁荣时,工人生活改善的一方面,向注重研 究资本主义积累造成了工人生活条件的恶化 但有时又有所改善的两种趋势转变。
国内学者探 讨
重读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资本论》 中贯穿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 向更高社会过渡的主线,向既注重研究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规律的主线,又注重 研究《资本论》中贯穿的劳动者自由全面 发展的主线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活劳动 创造价值、转移价值的作用,向既重 视研究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又重 视研究物化劳动(生产资料)在价值 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转变。
3、《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 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当 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 4、《资本论》指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伟大的 成就。

(完整word版)《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完整word版)《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1、是指产业资本。

2、分析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3、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4、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

二、《资本论》第一卷体系结构七篇25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阐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阐述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三部分:第七篇,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阐述资本积累理论。

第一卷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一、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

第二、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

第三、是资本自身实际运动的要求。

二、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和特点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物品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商品使用价值的质和量①质: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物的用途。

包括:一物一质;一物多质。

②量:指使用价值的计量。

使用价值的计量尺度是一种社会尺度。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①-⑥P.2、P6三、商品价值的质和量1、交换价值2、价值的质第一、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第二、价值的实体是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第三、要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

劳动的各种形态与价值决定的关系:(撇开供求关系)潜在劳动流动劳动物化劳动(劳动过程前)(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后)↓↓↓劳动力劳动发挥作用凝结为产品的劳动↓↓↓价值形成的基础形成价值价值3、价值的量①价值量的涵义②价值量的决定③价值量变动的一般规律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1、决定商品的要素第一、是否是劳动产品;第二、是否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三、是否通过交换;第四、价值是决定性要素。

2、统一性:3、对立性:第一、质和量的对立;第二、人和物的对立;第三、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第四、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第五、源泉上的对立。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介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以下是《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概述:
1. 商品和货币形式:马克思首先讨论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分析了商品交换和货币循环的基本形式,揭示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形态的起源和作用。

2. 市场经济和剩余价值:马克思阐述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基本特点,论述了价值、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解释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

3. 抽象劳动和商品劳动: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生产中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区分了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价值是以劳动时间为度量单位的。

4. 资本和剩余价值:马克思讨论了资本的概念和特征,揭示了资本扩大的动力和机制,并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5. 产品再生产和资本积累:马克思论述了资本积累和再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了扩大再生产和危机的相互关系。

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马克思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矛盾,揭示了剥削和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根源和作用。

7. 资本循环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马克思分析了资本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关系,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结构和运行。

《资本论》第一卷以逐步展开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和本质特征,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1、分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本卷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商品的交换过程
商品交换过程是商品所有者通过市场进行的等价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 离。
货币
01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 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用 于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
02
03
货币的形式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等职能。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 产过程
目录
• 商品与货币 • 剩余价值的产生 •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
关系 • 资本的积累 •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01
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的属性
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食物、 衣服等;社会属性指的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属性。
不可能有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即社会生产过程在不断扩 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其 中积累基金主要用于追加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的原始积累
02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著名的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缺陷在于其无政府状态,容易导致生产过
03
剩和经济危机。
垄断阶段资本主义
01
垄断阶段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中级阶段,这一
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企业的出现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0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卡尔·马克思创作。

这部著作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还阐述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直接为生产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而抽象劳动则是指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的劳动。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观点对于理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还对价值形式和货币拜物教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而货币拜物教则是由于商品交换而导致的对货币的神秘化和抽象劳动的物化。

这些观点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总之,《资本论》第一卷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著作,它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一)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讨论内容:1、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必 须运用抽象法问题 “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目的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的巨著。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 宣言》等著作里。这些著作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原理、资本家的利益和雇佣工人的利益之间不 可调和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 的对抗性和暂时性。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中。马克思在阐述商品货币理论之 后,写作了《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关 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和《关于流通手段 和货币的学说》的理论史附论。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对这一结构形式作了一些变动。 他决定在《资本论》理论部分论述结束之后, 再用专门一卷论述“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政 洽经济学理论史。
《资本论》广泛流传于全世界,版本 很多。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每出一版,都 写序或跋。这些序和跋的内容,成为学习 《资本论》的入门向导。《资本论》第一 卷的序、跋共有七篇,其中前四篇是马克 思自己写的,后三篇是恩格斯写的。在这 七篇的序言和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版 序言》和《第二版跋》。讲到有关《资本 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例如:《资本论》 的写作和出版过程;《资本论》的研究对 象;《资本论》的方法和结构;政治经济 学的阶级性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资本积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资本论》第1卷第22章第1节、第24章
• 3、资本主义原始积1、6节
•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法和历史作用
《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1、6节
五、资本积累理论
• 5、资本主义积累形成资本积聚并发生资本 集中 《资本论》第1卷第23章第2节 • 6、资本主义积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论》第1卷第23章 •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第1卷
二、货币理论
• 1、货币在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3节
2、货币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产物,体现了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
《资本论》第1卷第2章
3、货币的起源表明了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3节
4、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
《资本论》第1卷第2章末尾
《资本论》第一卷选读的理论 要点
一、商品理论 二、货币理论 三、价值规律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五、资本积累理论
一、商品理论
• 1、商品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1节
•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商品定义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1节最后一段及恩格斯加的注解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5、商品生产得以产生和存在,是由客观条件 决定的
二、货币理论
• 5、货币的职能
《资本论》第1卷第3章
6、货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形成商品价格, 而商品价格可能与商品的价值量不一致
《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1节
7、商品价格形式,“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
《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1节
8、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变,“是商品的惊险的跳 跃” 《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2节
第24章第7节
• 8、资本主义被历史否定之后,要在“生产 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 所有制” 《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7节
《资本论》第1卷第4章
• 2、资本具有一般性 《资本论》第1卷第4章 • 3、资本具有特殊性
《资本论》第3卷第48章
• 4、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1节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 5、货币所有者如何变为资本家
《资本论》第1卷第9章
6、资本总公式
《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1节
7、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2节
一、商品理论
6、在商品生产中,商品价值的创造与物质财 富的生产在条件上是不同的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2节
• 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计量 单位,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2节和第5节
8、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拜物教出现的必然性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4节
9、货币流通规律
《资本论》第1卷第3章第3节
三、价值规律
• 1、价值规律有二重含义
《资本论》第1卷第1章 ,和《资本论》第3卷第37章
2、价值规律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形式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1节、第1卷第1章第4节、第1卷
第12章第4节、第3卷第10章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 1、资本是追求和实现价值增殖是价值
《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2节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 8、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生产的剩余产品的价 值
《资本论》第1卷第7章
9、剩余价值生产的特殊性
《资本论》第1卷第7、8章
10、剩余价值生产有二种基本方法
《资本论》第1卷第5至16章
五、资本积累理论
• 1、资本积累的一般含义
《资本论》第1卷第22章第1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