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走转与十二经筋(一) 关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掌走转与十二经筋(一)关朝
——兼谈走转中如何避免出偏
习练武术,一为学习技击,二为强身健体。但北京青年人文化层次高,到我这儿学拳的多数是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他们学拳把强身健体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学习技击技能放在第二位。学生来了,先看看老师的精气神,老师精气神好,学生心里信服,因为你本身就是样板。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明白拳理,明白自己习练的拳种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科学练拳。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自己。
练习武术是否身体就一定健康呢?通过几十年的练拳实践我意识到不是练内家拳身体就肯定好,必须搞懂拳理才能技击、健康双线丰收。。为此几十年来我一直潜心钻研如何做到这种双丰收。通过钻研,我认识到不管任何拳种,都要符合黄帝内经所主张的下实上虚、阴阳平衡的原理,不是一般意义的说说,而是落实在你站桩、走转中的每一个动作、意念、呼吸上,本文主要想就八卦掌走转中的撑裹拧钻与十二经筋的关系,谈谈如何体现阴阳平衡关系。
武术中常说的“内气”分为阳气和阴气两种,阳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热、推动、向上、兴奋、外放等作用的气,阴气是指人体内具有寒凉、宁静、内敛、抑制、向下等作用的气。向上为阳,向下为阴,身前为阴,身后为阳,因为督脉为阳脉,命门是督脉的大阳穴,任脉为阴,神阙为任脉的大阴穴。阳气与阴气是对立互根共生的,阴阳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你的身体就不可能健康。阴阳不平衡时的作用有时不会立即显现,而是在几十年后才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要明拳理,要明白阴、阳在练习八卦掌时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八卦掌与其它拳种相比有什么独特的练法呢?我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不以套路为主,主要是走转,即以行桩为主,二是在走转中讲究撑裹拧钻,即以两头梢节(头、手和脚)领劲,拉伸拧转全身的骨节和筋腱,那么这种练法对身体是好还是坏呢?
多数武术拳种都是以练习套路为主,所谓套路就是一个拳式接着一个拳式,而每个拳式是有开有合,有张有弛,即便是比较刚硬的拳种如形意拳也是有松有紧,因此人身体上的每个部位都不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而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八卦掌在走转时如果从慢练入手练习行步或简单的行桩,步法、呼吸、精神都处于缓慢而放松的状态,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因为没有复杂的式子去想,人处于一种入静甚至半入定状态,处于这种状态
甚至比练太极拳的健身效果都好。但是以八卦掌的母掌单换掌为例,前手中指上指,食指回勾印堂,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撑开,掌根前坐与后脑形成一对争力。后手贴肋放于前手肘下推动全身走转,后手与命门形成一对争力。头虚领顶劲,尾闾下垂前卷与百会也形成一对争力。头顶悬与脚底的平起平落走转要求又是一对争力。在这些争力的作用下,身上的骨节和筋腱会被拉开,全身处于一种撑裹外张的状态。八卦掌走转中要求五拧,从脚到头项逐层拧转,全身的骨节和筋腱进一步被拉伸。因此八卦掌在练习中放松并不是件容易事。
那么这种对全身的骨节和筋腱的拉伸对技击和身体健康有没有好处?我们知道内家拳注重意、气、力。在发力时要求意气力同步到达梢节。内家拳非常重视丹田的作用,要练好内家拳首先要练好丹田,使内气充足。练好丹田气后还要解决如何将意、气、力同步传导到梢节的问题,意念由人的神经系统传导,内气由经络传导,主要由分布在上、下肢的各六条经络和任、督二脉担当。力由骨骼及与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经筋传导。十二经络在人体内部,联系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经筋与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密切相关,同样分手足三阴三阳,总称十二经筋。由于筋肉依靠经络气血来濡养,其经络气血的渗灌又有一定的区域,这样,经筋是受着经脉的支配的,即所谓“脉引筋气”(杨上善《太素-经筋》注)。十二经筋可以说是十二经脉的外围部分,故其命名与经络相似。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十二经络的阳经和十二经筋的阳经筋分布在上肢和下肢的外侧和背侧,十二经络的阴经和十二经筋的阴经筋分布在上肢和下肢的内侧和身体胸腹部。经络有方向而经筋没有方向。当我们向上拉伸阳经筋时,领劲的上肢梢节必然会使上半身肌肉紧张,会同时作用于阳经而使阳气上升,反之,如果我们向下拉伸阴经筋时也会同时对阴经产生作用而使阴气下降。
八卦掌拧转的经筋主要是分布在手足外侧背侧,即手足各三条阳经筋。关于这六条经筋的分布大家可以查看有关资料,限于篇幅此处不展开介绍。我们通过撑裹拧钻,让六条阳经筋拉抻,一方面使内劲向上传导到掌,另一方面也使阳气
上升。阳气上升,好不好呢?内家发力,要意气力齐到,从这方面来说,阳气上升是好事,可以使气达末梢。但前提条件是阴阳要平衡,如果上、中焦阳气过多,阳盛阴衰,就会生病。短时间如此,我们会感觉口干舌燥,津液不足。时间长肺热会使上呼吸道感染,心火大则坐卧不安,心肾不交而睡眠不好,肝火大则易怒好斗。有些武友站完桩或转完掌感觉浑身有劲,身体燥热,非要发发力才舒服,以为这是自己功力涨了,其实这是方法不对,阴阳失去了平衡。我们转掌时前掌向上,高度高于心脏,因此我们向前掌灌气、灌劲时,阳气会根据我们的意念循经流向前掌,由于我们灌劲时会用力,因此会使上半身紧张,因此会使心脏周围的肌肉紧张,使浊气上升,长此以往就会使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武术家前辈武功很高,但晚年却往往因为血压高、心血管疾病不能长寿。此外由于练习内家拳使全身经络较常人要通畅许多,因此特别强调不能生气,因为生气会使浊气迅速窜遍全身而极易得病,且得病后使用医药不太管用,还得依靠练拳慢慢把邪气排出。据我的老师马家龙说,马贵前辈就是因为一次和别人比武被对方打了一掌而郁郁寡欢,最终郁闷而死。
因此本门在练习八卦掌时特别强调松,一方面是技击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上述原因通过放松尽可能的减少练习八卦掌可能的副作用。因此本门在学习八卦掌前先要学习若干年的八卦太极拳,我就是在学习了10年太极拳后才学习的八卦掌。我的老师马家龙身上是非常松的,拿法的功夫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技击中常常对方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被拿了反关节而无法动弹。可以说我在离开恩师后还没有看过达到如此水平的拿法。而拿法就要求身体非常的放松。既然身体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为什么还会出现得心血管疾病的问题呢?开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慢慢我逐渐悟出仅仅松还不够,还要“沉”,要使气沉下去,不仅气沉丹田,还要气沉脚底,在阳气上升的同时产生向下的阴气,使阴阳平衡。因此我通过练拳的实践逐渐悟出练习八卦掌要把“松沉”放在练习的首位,首先练出松沉劲再逐渐要求撑裹拧钻,在向两掌灌气、灌劲同时也要向两脚灌气、灌劲,且向下的灌气、灌劲要大于向上的灌气、灌劲,这样才能做到上虚下实。下面我首先谈谈这么做符不符合技击的要求,再谈谈具体如何使气“下沉”。
要刚还是要柔这是不同门派武术长期争论的问题。形意拳由刚入手,经历明劲、暗劲、化劲三个阶段逐渐由刚变柔。太极拳由松柔入手,逐渐做到由极柔软到极坚刚的境界。实际内家拳“刚”、“柔”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上半身特别是手臂上,因为内家拳都是要练丹田气即“根劲”的,因此横膈膜以下各拳种的区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