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作用浅析
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作用浅析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
一、提高学生情感素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
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
所以,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
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
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
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高学生智力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许多伟人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一)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因为美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反应方式的教育,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
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
“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
席勒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的美学思想,提出了审美教育问题,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
席勒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而美育的性质和任务,就是在感性和理性的领域之外开辟一个新的情感领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完整的人格。
由此可见,“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同人的情感领域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古今中外的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都是十分重视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
古希腊的柏拉图、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卢梭、德国的黑格尔、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以及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等人都有过这方面的论述。
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中,显示出极其重要和深刻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态度和内心体验,它时刻伴随着人的精神生活。
情感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心理内容,极富独特性,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最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陶醉、激动、震颤,加深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音乐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而且,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它是美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历次音乐教学大纲中均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的指导思想,这是半个世纪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总结。
新课改实施方案 音乐
新课改实施方案音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制定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对于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课改实施方案应当注重音乐教育的实践性。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合唱、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其次,新课改实施方案还应当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性。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
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他们既能够理论学习,又能够实际操作,同时也能够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此外,新课改实施方案还应当注重音乐教育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新课改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快乐,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希望通过新课程改革,能够为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一、新课改的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应运而生。
1.2 目标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旨在:1.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较高审美素养的学生。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二、新课改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结构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唱歌与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实践能力。
2. 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音乐基础知识:普及音乐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 音乐创作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包括:1. 听、唱、奏、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 音乐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音乐文化认知与传承。
2.3 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4 教材与资源新课改鼓励使用多样化、富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 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 引入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3.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
三、新课改的实施与评价3.1 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教学设备,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3. 注重课程整合,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3.2 评价机制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
\ 教学 实 践 \
1.99 j is.6 14 9.0 02 .8 03 6/ .sn 17— 8X 2 1.50 2
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 学
姚晓光 于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课 程改 革 已经走 过好 几 年 ,每位 教师 都或 多 或少 地感 受到 课 改带 来变化 ,让人 领略 到新 的教学 理念 、教 学模
学期 学 过 的歌 曲 中 ,你 喜 欢 哪几 首 ?不 喜欢 哪 几首 ?
结 果发 现 ,学 生不 喜欢 的歌 曲 中有 多首 是 一样 的 。新 课 快 乐地 、更主 动地 学习 。这样 ,教 学也就 成功 了。 改提 出教师 要 创造 性地 运 用 教材 ,教 材 中的 内容不 一 定 2尊重学生 ,唤醒美好 的心灵 都讲 ,而教材 中没有 的内容也 可 以进 行适 当地补 充 。 音 乐 课 上 , 发 生 这 样 一 件 事 ,一 名 学 生新 买 的 口 这 学 期学 习中 ,根 据 学生 的建 议 ,考 虑 教 学的 实 际 琴 不见 了,最 值 得怀 疑 的是 他 的后 桌王 某 ( 某 这个 学 王 情 况 ,笔 者也 进 行 了适 当 的筛选 或 补 充 。笔 者发 现 学生 生在 课 堂上 表 现不 是 很好 ,经常 捣 乱 ) ,可王 某 却怎 么 对 《 脸谱 》 一歌 情 有独 钟 ,但 教 材 上 的 内容却 介绍 得 也 不 承认 ,但 笔者 从他 的眼神 中 已经 找 到答 案 。若 是在 唱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1.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需要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使用音乐教材、音乐CD、音乐软件等多种资源,来提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内容。
2. 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可以组织合唱团、乐队或音乐剧等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表演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音乐的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4.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可以通过教授音乐基本知识,提供创作灵感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潜力和兴趣。
5. 结合跨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倡跨学科教学,小学音乐教学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分析歌词和歌曲来学习文学和语言知识;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创作和欣赏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重视情感教育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7.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8. 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主要注重乐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歌唱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复唱的阶段。
然而,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进。
新课改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这个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而歌唱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新课改中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旨在通过声音的编排和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歌唱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不再仅仅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音乐活动是一种团队合作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集体中完成共同的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歌唱教学与合唱、合奏等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歌唱教学中,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歌唱,也要学会与他人合唱。
这种合唱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是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歌曲演唱,没有给学生太多的发挥空间。
而在新课改下,歌唱教学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歌曲的改编,或者编写自己的歌曲。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4.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组织歌唱活动、自主选择歌曲进行演唱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
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标对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变。
本文将对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音乐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新课标要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强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也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拓展。
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中,主要以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为主,而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音乐教育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与时代和社会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和学科交叉。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增加了音乐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引入一些有关音乐与社会的课程内容,例如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传统等,通过这些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也增加了一些关于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同时也可以通过创作音乐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三、音乐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新课标要求音乐考试评价要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表现能力,因此在普通高中音乐考试中,增加了一些与综合素养和表现能力相关的考试内容。
在音乐理论考试中可以增加一些与音乐实践相关的内容,例如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观摩、音乐创作和表演等。
新课标对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变革和转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内容得到了更新和拓展,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和多样化,考试评价体系也得到了改革和完善。
相信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和普及,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谈新课教改中的音乐教学
、
坚 持 以音乐 审 美为 核 心
审 美是 音乐教 育 的核心 , 是 作用 于 情感 领域 的教 育 活动 , 它 能使 学 生在 掌握 音乐 知识 、 技能、 欣赏、 演 唱 等过 程 中沟通 审 美情 感 , 感染 学生提 高其 审美能 力, 促进 良好 心理 品质 的形成 。审美属 于情 感教育 的范畴 , 它能使 学生通 过课 堂教学 、 课外 兴趣 小组及 节假 日、 艺术 节等 活 动的具体 参与 , 而 作用于 学生 的情 感之上 , 培养 学生美感 的形成 。 审 美 情感 的培 养是提 高学生 音乐素 质的基本 条件 。 学 生只有感 知音乐 的 美, 才会被 音乐所 陶醉 , 才会对 音乐 学习产 生兴趣和 动力 。 1 、 认真 备课 , 精心 设计教 学方案 是音乐教 改 的基 础 。因为, 在有 了 好 的教材 和丰 富 的教学 内容前 提下 , 教师 的备课和 课堂 教学设 计是 非 常重要 的。 在 设计课 堂教学 时, 我 多方收集 有关 资料 , 并将 个人 的审美 情 趣和 崇高 的审 美理念 、 丰 盈 的审 美价 值取 向融为 一体 , 展 示在 教 学 中, 设计 提 出 的 问题 既使 学生 感到 新鲜 、 刺激 , 而又 难度 不 大 , 这就 充 分 调动 了学 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2 、 注重音乐情感 的体验是音乐教改的内涵 。古昔腊哲学家柏拉 图说; “ 在教育中, 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 对 于心灵用音乐 。’ , 所 以, 在教学中 我注重让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 发挥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 培养 学生 的审美 隋趣, 挖掘教材的歌词美、 旋 律美、 节奏 美、 力度美 ……以动情的演 唱、 演奏和生动有趣 的讲解 , 并结合 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及多媒 体手段的 运用, 启发学生细细 品味音乐, 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趣 昧、 积极 进行 审美体验 、 提 高学生音 乐鉴赏 力及表现 力 的 目的 。 3 、 培养 学生兴趣 是音乐教 改 的动 力 。 俗 话说 : “ 兴趣是成 功 的前提 和动 力 ” , 兴趣 也是学 生学好音 乐 的动 力 。 传 统的乐 理知识抽 象、 枯燥 , 很难 激起 学 生的 兴趣 , 甚至 引起 厌烦 , 为 了提 高 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及课 堂 教学 效果 , 我将 音符 、 休 止符 、 音高、 节 奏 等编 成符 合 其音 乐形 象 的 歌谣 、 谜语 、 比喻等 。如 : 学 习顿音 记号“ V” 时, 让 学生猜谜 : 音 符头上 戴 个帽 , 上平 下尖 是三 角 , 弹琴 唱歌 用到 它 , 短促 跳跃 又 轻巧 ; 学 习连 音 线“ 一” 时, 学 生也 能说 出 口诀 并用 手 势表 示 出来 ; 学 习前 倚音 在 乐 曲中所起 的装饰 作用 ,有 的学生 则 以 自己衣服 上 的蝴蝶 结作 比喻 , 使 衣服 更漂亮 , 更有 特色 来解释 装饰 音 的作用 , 通 过这 些趣 味教学 、 使学 生 学得既轻松 , 又愉 快 , 而且 印象又 深 。
新课改下音乐课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音乐课的重要性摘要:音乐不仅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为受时代发展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小学生借助互联网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了解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给学生的审美素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音乐意境,实施意境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重要性;教学策略前言: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责任。
如何保障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新课改下音乐课的重要性1.1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就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来说,小学是一个重要阶段。
与小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和情感认知更加成熟,对外界事物也有了基本的认识,相对较多的生活经历也能够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情感体验来源。
组织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形成审美素养,从而达成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音乐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音乐鉴赏活动,设计基础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由此可见,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1.2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想要理解好音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历和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此外,还需要学生接触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音乐形式,以便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在辨别、对比各种音乐的基础上,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而课外音乐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从具有局限性的音乐教材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偏好、个人性格等角度出发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音乐的深入理解。
1.3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跳出音乐课堂教学的制约,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课外活动,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创造性地组织各类主题活动,进行合唱、乐器演奏、情景表演等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作用与应用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田茂瑜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陶冶了师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活动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育作用与应用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从音乐教学一线的角度出发,谈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音乐教育的启示作用人与客观事物之间不仅存在着实用的功利和道德伦理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审美和互启的关系。
音乐艺术是人们物化意识形态中客观事物美的集中表现,它包含着旋律进行,节奏、节拍变化,力度、速度变化等。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不同的表现力和不同情绪方法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对各种事物不同理解与反映,培养学生的气质和性格。
利用音乐的审美、鉴赏教学,开启学生审美之门,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音乐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美丽的遐想。
(二)音乐教育的社会功效在古代,先辈们对音乐的功能早就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重视音乐对心情的影响;柏拉图认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人的灵魂里去,音乐性格的善恶会使听者的灵魂变得美丑;快乐主义者们强调音乐的娱乐作用,把音乐当作游戏,当作是解除疲劳和苦恼的良药;亚里斯多德企图在教育和游戏之间找到中庸之法,提出了“高尚的享乐”作为音乐艺术的本质;在《荀子乐论》和《礼记.乐记》中,详细地讨论了音乐在治理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张建立心灵秩序的乐和社会秩序的礼互相配合,提倡正声,排斥淫声;春秋战国时代的医和,曾用音乐作为医疗手段,从人的心情、情绪入手,给人治病疗疾。
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经利雅伯继承了希腊和波斯文化传统,从音乐治疗的观点出发,把音乐和医学相结合,赋予乌德琴的四条弦以四种气质的意义,又把添进的第五弦作为“灵魂之弦”。
浅谈音乐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结合
超级 任 务是 培 养 学 生对 音 乐 的兴 趣 。 兴趣 是 学 习 任何 知 识 的 原始 动 力 更 是音 乐 教学 的 基本 要 求 也是 学 生 与音 乐保 持 密切 联 系 、享 受音 乐 用音 乐 美化 人 生 的前 提 。 多 年的 学 习教 学 实践 我 深 深地 感 受到 学 习音 乐首 先 是让
法制 、 道 德素
养的 综台 培 养 。在 传授 专 业知 识 的过 程 中就 要将 法 制 法规 教育 .职 业 素 养教 育 感 恩教 育融 入 其 中 而且 要 始 终去
论 中国 经济 社 会怎 样 发展
现在
还是 将来
也无
持 将 道 德 教 育放 在 首 位 。 =.音乐教学应始终坚持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著 名 的音 乐 教 育家 卡 巴 列 夫斯 基 说过 音 乐 教 学 的
青少 年 的成 长 与教 育 始终 密不
可分 .教 育质 量 的优 劣始 终 影响 着 当代 青 少年 的 未来 和发 展 。所 以 当前 新课 程 改革 必须 要下 大 力 研究 当代 的 教育 理 念 和教 育 模 式 经 过 多年 的音 乐 教 学工 作 结 合 当今 新 课 改的理 念 。
5 0年代 的 教育 体 制 中
般 教学 模 式 ,这样 的 教育 模 式导 致 学生 一 定程 度缺 失 独 立
便 会对 学 习音 乐产 生 强烈 的 需要
思 维 探 求知 识 、运 用知 识 和创 造 知识 的 能 力 人变 成 了
读 书机 器 .缺 乏最 基 本 的德 育与 美 育的 渗 透 。音 乐教 学 无 异 于其 他 学科 如果 光注 重 知识 的 传授 而 忽略 品 德教 育 那 么 这样 的教 育 是 不 负责 任 的 是 没 有 生 命力 的 。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育革新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育革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新的时代背景,小学音乐课堂教育需要进行革新,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提高教育质量,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一、立足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要通过有机整合教材、方法、手段等方面,将教育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需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音乐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体验音乐、感悟音乐的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注重开发音乐教育的多元性,让音乐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通过唱歌、演奏、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借助新技术手段,如音乐教育软件、电子教材等,增强教学效果。
三、注重跨学科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音乐是一门与人类文化、艺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学科,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推行多学科交叉教学。
比如,可以在音乐中引入数学和物理知识,通过教育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实践教学,提高音乐技能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
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音乐制作、乐器制作、音乐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五、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感受,注重情感教育。
有些学生可能不擅长音乐演出,但是他们可能非常擅长音乐创作。
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情感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并培养他们的审美和情感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环境。
评价体系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发展水平。
要想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更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服务。
.1.2 新课改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对中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传授乐理知识和技巧,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音乐教学从传统的注重技能培养和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转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中学音乐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引导他们发现和感悟音乐的美。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中学音乐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关注当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音乐生活,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这些都为中学音乐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2. 正文2.1 现状分析中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单一化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考试和成绩,中学音乐教学内容往往囿于传统的音乐理论和乐理知识,缺乏对音乐艺术和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授,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受到限制。
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因素。
现行的评价体系大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的有效教学音乐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教学大纲所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和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
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音乐教学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认为更新教育理念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转换教与学的角色如何转换教与学的角色呢?要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们以前上音乐欣赏课,一般都是由教师先介绍要欣赏的作品的曲名、作者、创作背景等,然后是作品分析、乐曲的表现手法、段落大意等等,最后才让学生欣赏。
这样,学生在没有听到音乐前,教师就把学生带到一个特定的框架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失去了欣赏的兴趣,因而不注意倾听,并且也不会再去思考、联想了。
而新的教学模式下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在欣赏之前不说出有关作品的任何内容,先让学生完整的听两至三遍,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给作品起名,并说出作品的风格特点、节拍速度、内容情绪及演奏乐器等,然后再请学生解释他的理由。
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
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新课改是指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的一项教育改革计划,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课也需要进行研发,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课的研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过去的音乐课重视的是教育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而在新课改中,音乐课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新课改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音乐课的研发还应该注重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在新课改中,音乐课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唱、合奏、创作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提高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音乐课的研发还应该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新课改中,教育部提倡跨学科教学,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在音乐课中进行音乐与语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学习音乐的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还应注重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在音乐课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音乐软件和音乐器材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以引入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和交流,拓宽音乐学习的渠道。
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并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音乐课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教材的新变化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序启动,我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通过音乐课程的实验,我发现音乐课程教材有一些崭新变化,并对音乐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现简要概括如下。
1.新教材在内容上很新颖,单元主括非常鲜明,歌曲优美、动听、简短,学生演唱时能琅琅上口,并能对作品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学生容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另外,所设置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有利于欣赏、歌曲、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
2.新教材的优点在于教材的难度适当,所编的教材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能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新教材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内容设置的量看起来虽较少,但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很多,这样,教师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讲解繁琐的乐理知识,则是能留出时间让学生尽量多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我感到上课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4.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我认为一节音乐课,首先要突出教学的内容,要有重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把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整节课还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5.建议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多组织实验者学习、讨论、互相交流。
新课程革新下的小学音乐教育
新课程革新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小学音乐教育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情感素质和审美能力。
一、目标任务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态度和音乐素养,通过积极的体验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是要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多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对小学音乐教育至关重要。
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
同时,在新课程革新下,小学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式提问、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探索,体验美好的音乐世界。
三、内容设置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设置应当紧密贴合当下的时代和学科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嗜好和兴趣,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推陈出新,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如唱、说、听、读、写五育并举。
例如,舞蹈、打击乐、合唱、器乐、歌唱、音乐欣赏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师角色在新课程革新下,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新的转变。
教师需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引领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引领学生追求音乐的美好。
五、评价方式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多角度多方面的衡量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不是单纯的考核音乐知识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教育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革新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更要引领学生真正了解和理解音乐,让学生从中获得永恒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
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
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
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
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教学要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如果运用得当,会大大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课堂时间,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
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欣赏可以放。
再如伴奏,录制好的伴奏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它有死板、不灵活的缺点,当学生在练习学唱时,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灵活的随着学生走,并能够通过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比伴奏带更有感染力。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例如在《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放迈克的歌曲,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呀?想了解一下?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杰克逊的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
因为在播放电影杰克逊音乐视频片段时,已经出现所要学的这首歌曲的旋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又如在欣赏《夜莺》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
于是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清唱与有伴奏及视频的演唱中逐渐导入:选择的是《童年》这首歌,同学们也喜欢唱,本身这节课就是讲电声乐对,同学们兴趣极高,友欣赏了五月天的视频表演,整节课学生的精神及高,同样账务了很多的知识,不用死记,就都能够记住。
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
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
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
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
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
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
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
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
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
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轻松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其实就是体验,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既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又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学习半音、全音。
用夹心饼干来做例子,中间有夹心的就称之为夹心饼干,没有的当然就不算,所以称不上全音。
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七子之歌》时用a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
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
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
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识谱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
不教识谱,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例如:中小学的竖笛教学如果没有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有了器乐教学才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