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6《晋灵公不君》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晋灵公不君》-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译:厨师没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装着经过朝堂 。
分层翻译概括:
第二层:赵盾、士季将谏。
士季挺身而出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 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译: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来的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为晋灵 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去规劝晋灵公,士季(晋国大夫,姓士,名会, 字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继续进谏了。让 我先去规劝,君主不采纳,您就接着去劝谏。”
赵盾怒斥昏君; 提弥明忠心护主
“晋灵公不君”的表现
① 厚敛雕墙
② 弹射行人 ③ 草菅人命(厨子) ④ 不肯纳谏(士季+赵盾)
奢靡、荒唐 残暴பைடு நூலகம்昏庸
⑤ 刺杀正卿(派刺客、伏甲兵)
《晋灵公不君》第4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yì)桑。见灵辄(zhé)饿,问其病,曰: “不食(shí)三日矣。”食(sì)之,舍其半。问之,曰:“宦(huàn)三 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wèi)之。”使尽之,而为之箪 (dān)食与肉,寘诸橐(tuó)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jǐ)以御 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 而退。遂自亡也。
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正端坐着打瞌睡。③鉏麑退了出来 ,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严谨,真是百姓的主人啊。刺杀百姓的主人 ,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在不忠不信这两者之中要选一种 的话,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撞在槐树上死了。
反衬晋灵公之无道;正衬赵盾之恭敬
《晋灵公不君》第3段
第三层:士季直言进谏。
1、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分层翻译概括:
第二层:赵盾、士季将谏。
士季挺身而出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 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译: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来的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为晋灵 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去规劝晋灵公,士季(晋国大夫,姓士,名会, 字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继续进谏了。让 我先去规劝,君主不采纳,您就接着去劝谏。”
赵盾怒斥昏君; 提弥明忠心护主
“晋灵公不君”的表现
① 厚敛雕墙
② 弹射行人 ③ 草菅人命(厨子) ④ 不肯纳谏(士季+赵盾)
奢靡、荒唐 残暴பைடு நூலகம்昏庸
⑤ 刺杀正卿(派刺客、伏甲兵)
《晋灵公不君》第4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yì)桑。见灵辄(zhé)饿,问其病,曰: “不食(shí)三日矣。”食(sì)之,舍其半。问之,曰:“宦(huàn)三 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wèi)之。”使尽之,而为之箪 (dān)食与肉,寘诸橐(tuó)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jǐ)以御 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 而退。遂自亡也。
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正端坐着打瞌睡。③鉏麑退了出来 ,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严谨,真是百姓的主人啊。刺杀百姓的主人 ,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在不忠不信这两者之中要选一种 的话,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撞在槐树上死了。
反衬晋灵公之无道;正衬赵盾之恭敬
《晋灵公不君》第3段
第三层:士季直言进谏。
1、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3单元-晋灵公不君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文
学著作。左丘明晚年时眼睛出了毛病,辞官回乡,在强烈的历史 使命感的促使下,他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 温馨 审美
各诸侯的要闻和君臣谋议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
巨作《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它 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 通“________”, 审美
动词,穿过 名词,犯错误 名词,过错
动词,超过
动词,看望
副词,能
动词,克制 动词,战胜 动词,严格限定
温馨
审美
形容词,非正式的
连词,如果 动词,借助 动词,宽容 名词,假日 动词,登上 动词,登到 动词,上 副词,立刻
温馨
审美
动词,住宿 动词,留下 动词,放开 动词,丢下
此ppt下载后审美
温馨
审美
哲思短章 坚守自我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 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 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 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 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 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 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
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
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征引了许多古代史实。
温馨
审美
《左传》虽是史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也可以说是中国
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文学作品。较以前任何一本著作,它的叙事 能力都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 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出色。 另外还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第3课晋灵公不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
克.日完成 动词,严格限定
尚早,坐而假.寐
形容词,非正式的
假.令仆伏法受诛 连词,如果
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介词,借助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动词,宽容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名词,假日
栏目链接
厚敛以.雕墙
连词,表目的
使妇人载以.过朝 连词,表修饰
以
遂扶以.下 请以.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提示:“为法受恶”的“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 晋国大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 被普遍认可的“礼”,在董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 合乎礼法的。甚至在孔子看来,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 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但是, 在今天的我们来看,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 了不必要的误解。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 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 相。
栏目链接
3.“为法受恶”的“法”是什么?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 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介_词___结__构__后___置__句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课件:第3课《晋灵公不君》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面深刻地反应出儒家君臣父子
2024/10/22
18
三、实战练习
• 1.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是( ) B (阙:破
• A.靡不有初损,。鲜) 克有终。 克:能够。
• B.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 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 D.使鉏鏖贼之。
戟来抵抗晋灵公的其他禁卫兵,使赵 盾免于祸难。
2024/10/22
23
四、拓展探究
春秋笔法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能
1、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不隐晦事实真相。 2、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
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 各有义理”。
2024/10/22
24
晋代杜预解释:一曰微而显 (微言大义,暗含褒贬);二曰 志而晦(隐晦);三曰婉而成章 (避讳);四曰尽而不污,直书 其事(实录)
2024/10/22
1
晋 灵 公 不 君
2024/10/22
中 华 古 典 文 化 研
衮服
读
2
学习目标
• 1.在通译全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积 累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及句式。
• 2.分析主要人物(赵盾、晋灵公)的性情 特点,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董狐以及 武士们)形象。
•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 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孔子所谓的直书有两重含义: 其一是史实的标准;其二是史义 (符合纲常伦理道德)的标准。
2024/10/22
25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 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 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指寓褒贬于 曲折的文笔之中的一种记史的方法。
3《晋灵公不君》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拓展探究:“春秋笔法”
晋代杜预解释:一曰微而显(微言大义, 暗含褒贬);二曰志而晦(隐晦);三曰婉 而成章(避讳);四曰尽而不汙,直书其事 (实录)
拓展探究:“春秋笔法”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 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 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 能赞一词。”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的一种记史的方法。
晋灵公不君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虚言纳谏 患谏贼之 伏甲嗾獒 赵盾:直言敢谏、忠诚仁义、古之良大夫 忧心国事 骤谏灵公 恩惠养民 为法受恶 尊重史官
拓展延伸
思辨求新 如何评价董狐直书“赵
盾弑其君”这一记载?请你 谈谈自己的看法。
春秋笔法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能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 弹人观辟 虐杀宰夫 虚言纳谏 患谏贼之 伏甲嗾獒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不行君道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 课件(24张)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明句式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宾语前置句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省略句 尚早,坐而假寐 省略句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判断句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介词结构后置句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介词结构后置句 其我之谓矣 宾语前置句 董狐,古之良史也 判断句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介词结构后置句
动词,避免 动词,免除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晋灵公不君 . “君”,名词活用为动词,像君主
问其故,而患 之 .
“患”,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提弥明死 之 “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 人谁无过,过 而能改 “过”,名词活用为动词 ,犯错误 . 公嗾 夫獒焉 “嗾”,名词活用为动词 ,发出唤狗的声音 . 晋侯饮 赵盾酒 “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 食 之,舍其半 “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饭 .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 之 “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幸免 . 舍 于翳桑 .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 ,住宿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秋九月……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遂自亡也。 点评:这两段写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这次出场 的是两个武士——提弥明和灵辄。这两个人物也各有其鲜明特色。 提弥明勇猛善战,而且讲究策略;灵辄则是知恩图报,是非分明。提 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 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即小燕饮,臣侍君酒超过三杯就 不合礼节了,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 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礼,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 这再次表现了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 终不敌身亡。此时,灵辄出场了。他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 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的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教学PPT课件
8、遂自亡也(逃走)
9、宣子未出山而复(返回 )
10、书法不隐(记事的原则 )(隐讳 )
11、我之怀矣,自诒伊戚(遗留)( 忧伤 )
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译文: 你去进谏,如果晋灵公不听的话就没有人能再继续进谏了。 句式: 宾语前置句
2、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符合为君之道
课文解读
士季进谏有什么巧妙之处?对于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1)巧用宽慰加以引导。 (2)妙用《诗经》,增强说服力。 (3)使用双关,弦外有音,委婉而中肯。
说话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课文解读
文中有三个武士很生动,说说你喜欢谁?
课文解读
鉏麑:忠信两全,深明大义 提弥明:智勇双全,忠心护主 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十分孝顺
晋灵公不君
《 左 传 》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直无畏的精神。 ❖3、体会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君臣 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释题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 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
——《论语·颜渊》
讨论评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师说:
晋灵公不君,无可争辩。赵盾 是否不臣,则见仁见智。历史 就摆在眼前,千秋功罪任君评 说。
春秋笔法 • 以合乎礼法为标准。 • 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 • 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件:第三单元 晋灵公不君(共21张PPT)
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 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 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2.晋灵公不君,是说晋灵公不行君道。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屠杀宰夫, 不但知错不改,还暗杀、谋害忠臣,哪 里像个国君呢?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 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来? 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 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来?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以下事情
上可以看出来:(1)“盛服将朝”, “坐而假寐”,“不忘恭敬”。(2) 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 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 为一个好的君主。(3)体贴下情。看到 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 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 份丰盛的食品。(4)虽然“为法受恶”, 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概括本段大意,并说说晋灵公是个怎样的人。 晋灵公骄奢残暴,士季进谏,晋灵公虚言纳谏。
读2,3,4段,注意以下字句: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 提弥明死之。
见灵辄饿,问其病。
概括这三段大意,并说说三位武士各有怎样的特点。 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欲杀之,三位武士救助赵盾。 鉏麑:忠义 提弥明:机智勇敢 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思考:塑造三位武士形象,有何作用? 正面衬托赵盾“良大夫”形象,反面衬托晋灵 公不君,不得人心,增强了史书的可感性。
第三单元经典原文
《左传》
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 久。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 《尚书》和《春秋》。《尚书》 是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 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成为儒家 经典,列入经部。
第三单元《晋灵公不君》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 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犹:还。 骤:多次。 患:憎恶。 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 贼:刺杀。 辟:开着。 盛服:穿着好上朝的礼服。 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 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 坐而假寐。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 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 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 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 ),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左传》是我国 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后来成为儒家 重要经典之一,为“十三经”之一。
士季进谏有什么奇妙之处?
[明确] 奇妙之处有三:(1)巧用宽慰 加以引导。士季用“人谁无过”来宽慰 晋灵公,为晋灵公纠错打下基础,引 导晋灵公改过自新。 (2)妙用《诗经》,增强说服力。士季 引经据典,说理剀切,让人信服。 (3)使用双关,弦外有音,委婉而中肯。 士季用“君能补过,衮不废矣”一语双 关,说“衮不废矣”,实际上也是说君 位可以保全。
译文:晋灵公还是不改过。赵盾多次劝谏, 晋灵公厌烦他,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 室的门开着,赵盾穿着好礼服准备上朝, 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瞌睡。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 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主:主人,靠山。 信:信用。 触:撞。
一、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明确:灵公之“不君”反应在如下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 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 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 (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 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 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 (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 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即不听赵盾等大 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 犬。以上这些事,说明晋灵公贪婪、荒唐、残酷, 完全不行君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征收 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足奢侈的生 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 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 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 (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 着经过朝廷。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 士季曰:“谏而不入⑤,则莫之继也。会请先, 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⑥,而后视之,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⑦。’夫如是,则能补 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 臣赖之⑧。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⑨。’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⑩。”
第一段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 畚④,使妇人载以过朝。 ①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 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③宰夫:厨师。胹,煮。 熊蹯,熊掌。 ④寘诸畚:把它放在畚中。寘,同“置”,放 置。畚,用蒲草编织的盛物工具。
胹 蹯 寘 畚 溜 衮 阙 鉏麑
ér fán zhì běn liù gǔn quē Chú
ní
饮 嗾 獒 箪 橐 戟 弑 诒
yìn sǒu áo dān tuó jǐ shì yí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段:写晋灵公不行君道及大臣们对他的劝谏;
第2段:写晋灵公派鉏麑行刺赵盾,鉏麑自尽; 第3段:写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 被提弥明识破,提弥明战死; 第4段: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 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第5段:故事的尾声,解释“赵盾弑其君”缘由。
译:晋灵公还是不改过。赵盾多次劝谏,晋灵 公厌烦他,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 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 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 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 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 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 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 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25)田: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南。 (26)舍,住宿。翳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27)灵辄:人名,晋国人。 (28)食之:给他东西吃。 (29)宦:给人当奴仆。 (30)遗:送给。 (31)箪:盛饭的圆筐。食,饭。 (32)橐:一种盛物的袋子。 (33)与:参加,介,铠甲,代指甲士。
二、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有哪些事情可以看 出来? 明确: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以下事情上可 以看出来:(1)“盛服将朝”,“坐而假寐”, “不忘恭敬”。(2)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 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 为一个好的君主。(3)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 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 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4)虽然“为法受 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第四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25),舍于翳桑(26)。 见灵辄饿(27),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 矣!”食之(28),舍其半。问之。曰:“宦 三年矣(29)”,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 以遗之(30)。”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31),寘诸橐以与之(32)。既而与为公介 (33),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 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 退。遂自亡也。
1.晋灵公不君: 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2.晋侯饮赵盾酒: 饮:给……酒喝。
3.提弥明死之:
死:为……死。
4.食之,舍其半: 食:给……饭吃。 5.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免:使动用法,使……免。
分析三个武士的形象:
1、鉏麑
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 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 烈的心理矛盾──杀赵盾是不忠于国家, 不杀赵盾是不守诺言,最后选择了自杀。 麑的形象是非常有光彩的。他在《左传》 中只出场了一次,不到一百字,却让人过 目不忘。
2、提弥明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 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 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 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 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 赵盾,这再次表现出晋灵公的“不君”。提弥 明与猛犬、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
第五段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4)。宣子 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5): “赵盾弑 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 贼(36),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 《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3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38)。赵宣子,古 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39)。惜也,越竟 乃免。”
提弥明:勇猛善战,而且讲究策略。
3、灵辄
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中出 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 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 说是“翳桑之饿人”。在灵辄此次出场前, 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 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
本文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 虐,最终被臣下杀死的故事,赞扬了 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家和董狐不 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同时把儒 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 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 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 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左传》全文共196,000多字,是儒 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 “大经”。《左传》与《公羊传》《谷 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与后二者 重在阐发义理不同,《左传》更重视对 《春秋》史实的补充。
译: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 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进谏, 士季说:“如果您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 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 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 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 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 雅·荡》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有始 有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 能有始有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 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 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 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三、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明确: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 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 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 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 恶”,并不算冤枉。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 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 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 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 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 《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 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34)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同族。 (35)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 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36)竟:同“境”。贼,弑君的人,指赵 穿。 (37)怀:眷恋。 留下。 伊,此。 (38)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原则。 隐:隐讳,不直写。 (39)恶:指弑君的恶名。
译: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 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 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 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 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 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 “啊!《诗》中说:‘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 留下忧伤。’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 直书而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 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 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译: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 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 “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 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 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 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 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 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 中倒转武器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免于祸难。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 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 答就退走了。赵盾就自己逃走了。
⑤不入:不采纳,不接受。 ⑥三进:向前走了三次。及,到。溜,屋檐下 滴水的地方。 ⑦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荡》。靡,没 有谁。初,开端。鲜,少。克,能够。 终:结束。 ⑧赖:依靠。 ⑨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衮,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 阙,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⑩衮:指君位。
第二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11),公患之, 使鉏麑(12)贼之(13)。晨往,寝门 辟矣(14),盛服将朝(15)。尚早,坐 而假寐(16)。麑退,叹而言曰:“不 忘恭敬,民之主也(17)。贼民之主, 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11)骤:多次。 (12)鉏麑(chú ní ):晋国力士。 (13)贼:刺杀。 (14)辟:开着。 (15)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6)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7)主:主人,靠山。
译:这年秋天九月,晋灵公设宴赐赵盾酒 喝,埋伏了武士,准备攻击赵盾。赵盾的 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 堂,说:“臣下陪君王喝酒,超过三杯还 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 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猛犬来咬赵盾。 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 说:“不用人而利用狗,即使凶猛,又有 什么用!” 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 赵盾战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