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农田渠道发生冻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农田渠道发生冻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农田渠道发生冻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气温变化和灌区灌溉的特征,指出在负气温下冻胀对渠道衬砌体的破坏作用,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高寒地区渠道冻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渠道冻害;防治措施;高寒地区;青藏高原1区域特征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6°31′~37°09′,东经101°46′~102°45′之间,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嵌接地带。

互助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西北干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干燥寒冷,降水量少,春季气温上升缓慢,干旱多风,夏季受来自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沿海台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气温凉爽,气温变化垂直分布明显,年平均气温 3.4 ℃,其中1月最低,为-10.6 ℃,7月最高,为14.8 ℃,极端最高气温29 ℃,最低气温-33.1 ℃,土壤一般从每年11月下旬开始冻结,翌年3月解冻,冻土层平均在90 cm左右。

由表1可知,互助县南门峡镇却藏滩5 cm地温稳定通过0 ℃的时间为245 d,10 cm地温稳定通过0 ℃的时间为248 d;互助县威远镇5 cm地温稳定通过0 ℃的时间为253 d,10 cm地温稳定通过0 ℃的时间为250 d,所以互助县地温在0 ℃以下的时间平均不到120 d。

由表2可知,互助县冬灌和坐底水的时间都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之间,正处于地温0 ℃以下的范围内,负气温造成渠道衬砌体的冻害和冰害是相当严重的。

防治措施不当和管理疏忽就很容易出现较大的灾难事故和经济损失。

在冬灌和坐底水灌水期间,渠道输水,常常结冰,经过冰絮、岸冰、流冰、封冻、解冻等过程,流冰中的冰塞、冰坝和壅高将对渠道建筑物和渠道两侧起到破坏作用。

因此,渠道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必须防治冻害和冰害。

2冻胀对渠道衬砌体的破坏现象2.1衬砌体重量轻,抗冻胀能力弱互助县兴建的渠道主要形式有C20混凝土“U”形现浇和预制块衬砌。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摘要】针对高寒山区存在的潜水型涎流冰灾害问题,通过病害成因分析,采用设置深层碎石盲沟处治方式,排除层间潜水,避免冬季层间潜水形成涎流冰,满溢到路面,浸泡路基,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保证交通畅通。

【关键词】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碎石盲沟;处治措施0.前言在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因纵断设计需要,挖方路堑部分开挖造成层间潜流外露,因内外水压力的差异,造成潜水外流,冬季气温下降,地下潜水扇形溢处,漫流到路面上,从下而上逐层冻结,形成涎流冰,因层间潜流出水量的不同,形成体积不等的涎流冰冰体,对路基路面浸泡,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对冬季车辆通行构成严重安全威胁。

吉林-黑河高速公路北段孙吴至潮水段地处小兴安岭山地,位于高寒地区,路堑开挖后,土层为泥岩层、风化泥岩层与砂层交替分布,层间潜水丰富,夏季不断渗流冲刷边坡,冬季形成涎流冰,涎流冰漫溢到路基范围内,成扇形分布,绵延数百米,严重阻碍交通,路基浸泡严重。

1.自然地理概况1.1地貌、水文地质情况孙吴至潮水段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地势起伏较大,路线通过区域路堑段落较多,挖方断面砂岩层、泥岩层、风化泥岩层、沉积砂层、粘土层交替分布,砂层层间潜水丰富,地表水流方向向路基方向居多。

1.2气候、气象该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而湿润,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促,年平均气温为-1.3-0.4℃,极端最高气温35.2℃,极端最低气温-48.1℃。

年平均降水量在491-540m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67%,冬季严寒多雪,积雪留存时间长,最大冻深2.8m。

2.涎流冰分布本段公路层间潜水涎流冰病害严重,冬季涎流冰漫溢至路基,春节融化浸泡路基,对路基破坏较大,冬季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通过对涎流冰段落地势、地质、层间潜水流量等因素的调查、观测,分析涎流冰病害成因。

3.1地势情况调查形成潜水涎流冰段落路基左侧由山体向路基方向整体地势逐渐下降,地表水流水方向指向路基方向,路堑顶与山体间存在低洼地,夏季降水部分水量渗入层间砂层部位,冬季降雪融化后,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及自然蒸发排除,一部分渗入地下砂层,对地下层间潜水水量补偿,导致夏季层间水不断从开挖后坡面渗出,冬季层间潜流连续渗出,形成涎流冰,层间潜流部位土质类型为砂层,厚度一般为0.4-0.8m,泥岩层、风化泥岩层、粘土层无渗水现象,出水部位一般距原地表3-6m。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1.前言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很广,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

前者是古代冰川沉积残留物,目前处于退化阶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后者是高海拔的近代大陆性气候的产物,至今仍在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在铁路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例如汤林线、鹤岗线,地处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地区之一。

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特别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所以有的土类对冰冻作用很敏感。

2.路基冻害的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冻害,是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因冻胀所引起的病害。

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能向冷冻峰面迁移、并不断冻结析出冰层,水结成冰,体积增大9%,使土颗粒相对位移而发生冻胀,路基就被抬起,即造成土体的冻胀。

土冻结时,还发生水分向冻结面转移,更使土的冻胀量增大,融化后则使土剧烈沉陷。

路基产生冻胀、下沉等冻害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温度、土、水和压力四个要素。

四个要素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外因,而土和水是内因。

这四个要素在建筑物的冻害过程中都是存在的。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水这个要素,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是形成路基冻害的决定性因素。

水分迁移是冻土中主要的物理力学过程,是路基产生冻害的基本原因。

冻水结成冰,强度剧增;冰融成水,承载力几乎等于零。

水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冻土有很高的承载力,而融土的承载力则大为降低。

3.路基冻害的整治在路基工程中除要做好排水系统外,常利用粗颗粒土作为填料或换填材料,来消除冻胀和融沉。

但从土的保温性能来说,土中小孔隙愈多,保温性能愈好,从这一点来考虑,粗颗粒则远不如细颗粒土好。

故在设计中要保持上限位置不变,防止冻害发生,拟利用天然土作为保温材料时,常利用细颗粒土,以减少工程量。

3.1路基冻害的调查冻害的调查工作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外貌方面调查研究冻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即冻害发生的部位、形状、长度、起落时间及发展过程;二是通过钻探、挖探等方法,观察土层的土质种类、厚度、水文地质、冻土结构等。

浅谈公路涎流冰的勘察预测及处理防治

浅谈公路涎流冰的勘察预测及处理防治

根 据实 际调查 和形 成 机 理 的研 究 分 析 , 于公 由 路 施 工 导 致 含 水 层 出 漏 , 导 致 涎 流 冰 的 形 成 较 为 而 普遍 。因此本 文将 对 这种情 况开 展公 路 涎流 冰对策
的 探 讨 。 ( 为 预 测 技 术 和 防 治 措 施 ) 分 。
2 判 断密 闭水体 的形成
工 程 的 浪 费 。 而 春 季 , 由 于 经 过 整 个 冬 天 的 涎 流 又
为修 正 系数 ( 虑 涎 流 冰 开始 生成 之 前 出露 含 水层 考 封冻 期 间形成 的少 量 积 冰 等 的 安 全修 正 ) 取 常 数 可 1.0; 为 含 水 层 出 露 断 面 的 日涌 流 量 , / 据 特 2 Q m3 d, 殊水文 地质 调查 资 料 确 定 ; 为涎 流 冰有 效 生 成 日 D
周 围 涎 流 冰 的形 成 情 况 , 对 突 然 出 现 的歪 树 、 树 并 枯
面 的试 验 与验 算 。条 件 具 备 时可 应 用 。
3 确定 公路 涎流 冰 的形成 规 模
当 出现涎 流冰 后 , 用 下 面公式 参数计 算 : 可
V : 1 0 . 9× C × Q ×D
避 免 , 经 济 技 术 比较 造 价 太 高 。 则 需 进 行 针 对 涎 或
流 冰 的 特 殊 水 文 地 质 调 查 , 在 冻 前 , 拟 挖 长 度 范 应 在 围 内进 行 。这 是 因 为 现 场 调 查 观 测 发 现 , 多 涎 流 许 冰 段 在 夏 、 季 受 降 雨 影 响 使 出 露 含 水 层 日涌 流 量 秋 很 大 , 到 了 冻 前 真 正 形 成 涎 流 冰 的 水 日涌 流 量 已 而 大 大 减 少 , 至 结 束 。这 样 很 容 易 导 致 预 测 失 误 和 甚

公路涎流冰成因类型、发育机理及防治措施

公路涎流冰成因类型、发育机理及防治措施
冰以及分水岭涎流冰 。
2 . 3 按 时间分类
根 据涎流 冰的存在 时 间 ,可 以将 其划分 为一 年 生 、过夏以及 多年生三种 。一年生涎流 冰即涎流冰于
水是 形成涎 流冰 的必要条 件和 内因 。一方 面 , 必须 有地下 水 ,形式 为浅层 地下水 的密集 区 ( 在多
年 冻 土 区 称 为冻 结 层 上水 ,主 要通 过 大 气 降水 补 给 )或漫 流的沟谷水 ;另一 方面 ,地 下水 的出露点 必 有一定 高度或 为一漫坡 ,即地下水 出露后 会形成
1 . 1 水 文地质构 造
水 文 地 质构 造 是 涎 流 冰 形 成 因素 中 的结 构 要 素 。 由涎 流冰 地带典 型水 文地 质剖 面 图 ( 见 图 2)
可 以看 出 ,最 上层 为透水层 ,一般 由分选性 较差 的 碎 石土 、砂砾层 、全 风化及 裂隙强烈 发育 的强风化
当年冬季开始形成 ,于夏季消失 ,其存在时间止于次 年夏季 ;过夏涎流冰 即涎 流冰 的存在时间经过次年夏
季 ,但消融时间与下次生成时间之间存在一段时间间 隔 ;多年生涎流冰即涎流冰形成后 ,多年不 消融 。
2 . 4 按规模分 类
漫流 ,或 沟谷水 没有 明显 的流动 沟床 ,而处 于一种
1 涎 流冰 的成 因
涎 流冰 的形 成 主要 由水 文 地 质 构 造 、水 源 条 件 、气候 条件 、地形 地貌 特征 、覆 盖层条 件等 因素
的 补 给 ,由地 表 透 水层 向下 渗 透 ,而 随着 温 度 升 高 ,多年冻 土隔水 层上部部 分冰融 化 ,形 成冻结 层 上 水 ,这两部 分水 均储存 于融化层 中;冬 季随着 表 层 土壤 冻结 而形成 承压水 盆地或斜 地 ,使 地下水 由

探讨青海高寒地区公路病害成因及养护技术

探讨青海高寒地区公路病害成因及养护技术

探讨青海高寒地区公路病害成因及养护技术【摘要】:参考青海省公路工程作业,结合青海海西州天峻地区天木公路的多年养护经验,现场分析了高原公路施工中易产生的毁坏,倡导由疏、截、排、顺、阻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到山坡土体和路基之外, 处于干燥或中湿情况的岩路基和土体的含水量,是抵抗、解决不同水毁灾害的高效途径;由天木公路路面裂缝的多次分析, 又参考不同种类的相关资料和道路施工资料, 探究高寒地区公路路面裂缝缘由理论基础;高寒地区公路路面养护修整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使用,还涉及原料在更新和增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不同力学性能的功能。

【正文】:路基路面毁坏的主要缘由是水。

青海高寒地区,因为地质外貌、水文天气等天然因素条件非常困难和独特,非但水害类别各种各样,然而水害范围广大, 灾害频繁发生,翻浆、冻胀、滑坡及崩塌常常是水对青海高寒公路的损害。

半刚性基层路面通常隐含的毁坏是沥青路面初始的开裂, 路面裂缝的干扰其实是相当小的, 经裂缝连续进入到结构中的水将在基层和面层之间变为唧泥夹层, 大大减小了基层和面层的粘结能力, 在机动车辆的往复作用下, 促使路面毁坏。

所以, 怎样运用高效方法, 增强路面的防裂特性是大家一起关注的焦点。

所以挑选一种性能好的路面原料,精细的施工方法,增大和提高路面的运用性能, 路面的服役期限大大增加,使维修次数大大减小,是一种值得钻研且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方法。

1青海高寒地区水害原由1.1冻胀发生的原由冻胀出现的因素不只是由于水分冻结成冰时体积要增加9%,而温度降低期间土中结合水的迁移是关键元素。

当土层冻结时,周围未冻结区中的水分在渗透压力和由于颗粒周围弱结合水最外层冻结使冰晶体周围土粒的结合水膜减薄而使土粒产生剩余的分子引力两种力的作用下,向表层冻结区聚集,让冻结区土层中水分增加,冻结之后冰晶体连续变大,土体的体积也跟着出现膨胀变大。

因为土层出现冻胀的因素是水分的迁移和积聚,所以,当冻结区周围地下水位相当高,毛细水上涨高度可以大致达到冻结线,使冻结区可以得到大量水的供给时,将出现非常强烈的冻胀现象。

新疆公路涎流冰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方法

新疆公路涎流冰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方法
维普资讯
20 06年增刊
广 东 公 路 交 通 G ag og oguJ oog unD n nL aTn G i
总第 9 期 7
文章编号 : 7 — 69 20 )5 0 0 0 1 1 7 1 (0 6 0 — 27— 2 6
新 疆公 路涎 流 冰 的成 因分 析 与 防治 方 法
而上逐层冻结 , 在遇到寒 的气候气温较低时 , 不
12 尽量多填方少挖方 .
这是高寒地 区公路 勘察设计 的经验 总结, 避
免因施工挖方切断地下含水层 , 以防形成涎流冰。 挖方部分适 当加宽是 防治路 堑涎 流冰 的有 效方 法, 加大挖方一方 面便于布设阻 冰措施 , 一方面改 善了路堑通风、 光照条件 。
冬季封闭数月 , 防治涎流 冰病 害方面多采用 扩 在
同程度的涎流冰危害, 新疆公路建设、 设计部门对 这些路段 的涎流冰进行 了认真 的研究 和治理 , 效 果 满意 。 s0 线博乐一阿拉山 口段涎流冰位于 K 0+ 25 2 00附近 , 0 本段公路属微丘 区三级公路 , 路基左 侧 为挖方形式 , 山坡上有 多处 泉眼 , 常年渗水 , 出 浸 的水流入边沟 , 由于纵横向排水不利 , 致使边沟内 长期积水 , 浸泡路基 , 加之老路路基填料为粉质低 液限粘土 , 水稳性差。春季造成左侧路基翻浆 , 冬
中图分类号 :4 6 U 1.
文献标识码 : c
0 概述
涎流冰是寒冷地 区特殊 自然环境 的产物 , 它 是客观存在 的 自然地质 现象。修 筑在寒 冷地 区, 特别是山区的公路 , 往往会遇到涎流冰的危害 , 影
响交通 , 威胁行车安全 。在纬度 和海拔较高地 区,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 , 地水下 、 泉水 和冰雪融水、 地

关于青藏高原公路冻土病害防治问题

关于青藏高原公路冻土病害防治问题

关于青藏高原公路冻土病害防治问题摘要: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冻土特征分析,提出了青藏高原公路冻土病害防治措施。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字:青藏高原冻土防治措施一、青藏高原冻土特征分析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雄伟、最年轻的隆起区,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或“地球第三极”。

它北起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自喀拉昆仑山,东抵横断山脉,面积约240余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是耸立于中低纬度区的巨大隆起,其海拔高、气候严寒的特点决定着高原冻土的存在和广泛分布。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也是典型的高原冻土区,冻土区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冻土区南北跨越12个纬度,东西横亘近30个经度,其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气候特点是西北部寒冷干旱,东南部温暖湿润。

冻土区中心位于羌塘盆地,这里的冻土基本连续或大片分布,温度低,地下冰厚。

由此向周边地区,随海拔高度降低,地温逐渐升高,连续或大片冻土区逐渐过渡为岛状多年冻土区。

青藏高原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纬度和海拔高度是控制高原气温的两个主要因素。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高的闭合形式,同时又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高原总体上分为三个低温中心:羌塘一可可西里低温中心,巴颜喀拉低温中心,和喜玛拉雅低温中心。

其中羌塘一可可西里低温中心是三个低温中心中温度最低的一个,位于可可西里山至唐古拉山间的东经90℃、北纬34℃附近,其值低于一6℃。

此外,高原月平均气温可低至一18℃,部分地区日均温度不高于0℃的天数一年中最多可达329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极高的海拔高度决定了高原低温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时间分布的持续性。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平面上的分布基本上与地形的变化山脉的走向一致。

根据地理位置和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可将青藏高原冻土区大致分成4个区域,即阿尔金山一祁连山高山多年冻土区;以羌塘盆地为主体的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青南山原不口东部高山岛状多年冻土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高山岛状多年冻土区。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我国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

而由于高原草甸区的强大蓄水能力,往往造成季节性冻土区存在春融、冻胀病害。

因此,有效解决这类坡体的地下水,就是有效确保坡体稳定的关键。

一、基本情况某低等级公路位于构造侵蚀中高山地貌区,海拔3380~3447m ,自然坡角15~35°,线路以挖方的形式通过坡洪积堆积扇,地形相对平缓,路线在该段呈负地形区,易汇水。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冰水融滑堆积粉质粘土混碎石、新近系泥岩,砂岩、砂砾岩。

地层岩性特征如下:1)粉质粘土混碎石(Q4fg+del )褐黄色、浅灰、灰黑色,含大量腐植质及泥炭质,含10%碎石,潮湿-饱和,上部1.2~2.7m为季节性冻土。

2)全风化砂泥岩(N 1 )岩体风化呈硬土状~泥砂状,属Ⅲ级硬土。

3)强风化砂泥岩(N 1 )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短柱状,属Ⅳ级软岩。

坡体所在上部汇水面积大,春融或降雨时汇水后流入边坡区,地下水位埋深 2.8~7.6m。

地基土冬季具强冻胀性,夏季热融滑塌现象明显,公路在此按1:0.75坡率开挖后,形成了高约21m的一坡到顶边坡,坡脚设置高约5m(地面以上高约3.3m)、厚约1.0m的等厚护脚墙。

由于边坡开挖较陡,且受降雨、冲沟汇水和冻胀影响,造成修建完成的挡墙发生大面积位移、破损,坡后富水边坡滑塌严重。

图1 挡墙工程现状及变形图2 挡墙受后坡体垮塌冲击而损坏图3 局部挡墙地基承载力不足形成的八字形和水平裂缝二、笔者建议处治方案1、治坡先治水,建议尽快在坡后部的冲沟部位设置排水沟,将沟内陆表汇水引出边坡区或通过急流槽排向路基边坡,防止大量表水灌冲刷边坡造成垮塌和冬季时形成大量水体在墙后冻胀。

2、建议尽快清除墙后垮塌积物,在低于路基标高以下约1.0m~地面以上1.0m的范围内,在挡墙后部分段清理后设置反滤层和排水盲沟,有效疏排墙后汇水。

墙身上设置泄水孔,疏排墙后积水;设置仰斜排水孔,疏排深层地下水,提高墙后坡体的自身稳定性。

浅谈高寒地区涎流冰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谈高寒地区涎流冰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谈高寒地区涎流冰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作者:王晓飞张鲲胡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11期摘要:涎流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和南方高寒山区以及青藏高原,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国道314涎流冰病害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涎流冰的病害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涎流冰形成原因处理措施1 概述山区公路挖方边坡截断地下含水层处,含水层中的水在冬季边渗边冻,可以漫延整个路幅,长可达数十米乃至百余米,称为涎流冰。

在东北、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道路涎流冰病害十分突出。

涎流冰春季引起公路翻浆、山体滑坡、边坡滑塌、路基和桥涵水毁等灾害。

我国有大部分国土面积处于寒冷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每年对涎流冰及其引起道路破坏的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对季节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涎流冰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方法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因此,开展寒区公路涎流冰防治技术研究,对防治各种条件下形成的公路涎流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 涎流冰类型及处理措施2.1 河谷涎流冰主要形成原因是河谷在此处由于河道不顺直,冬季结冰后流水不畅形成,导致冰流上路,形成涎流冰。

对于河谷涎流冰,应提高路基,并采用跨径较大的桥涵跨越,以避免涎流冰溢上路面。

2.2 山坡涎流冰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的填筑对水流的通道起到了阻断作用,而此处因为地势较缓,原有的涵洞设置位置不当,不能及设排水,导致水流沿路基漫流,冬季冻结后逐渐形成涎流冰。

经调查,国道314奥依塔克镇—布伦口段公路建设项目仅在K1607+650处有涎流冰出现,该段位于泥石流洪积扇上,土层为碎石土,洪积扇坡度5~8°,山前泉水和雪山融水顺着洪积扇上的水槽流至道路附近后形成涎流冰。

现使用道路在K1607+490~K1607+760段设置了高1.4m的矮挡墙,在K1607+513~K1607+833段设置了过水路面,其中在K1607+650处常年流水,由于现使用道路在该处未设置结构物,流水漫向路面结冰,而且流向老路左侧路肩,导致左侧路肩挡墙与老路之间形成空隙,挡墙失稳。

浅谈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的防治

浅谈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的防治
31 修建保 温盲 沟 。
挡 冰 墙 用 以 积 聚 涎 流 冰 ,阻 挡 和 防 止 涎 流 冰上
路 ,适用于涌水量不大 的山坡涎流冰。修建挡冰墙应
注 意拦 截 和疏 导 相结 合 ,春 融 时能 将 融 冰 、水 顺 利排 出路 基 以外 。设 计 挡 冰墙 高度 和长度 时 ,应 参考 历 年
§ T 5 5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6 期
向坡度向低处扩展 ,形成公路涎流冰病害。
青海斟技
要注意加大流水面坡度 ,使进 口、出口及 出口外的一
3 涎流冰的防治措 施
对 于 已发 生 涎 流 冰 的路 段 ,一 般 采 取 刨 冰 、垫
段距离内能有较高的落差 ,便于水 的排导 ,减少涎流
21 地形 地貌 、植 被覆 盖 、表 土等 条件 .
涎 流冰 一般 发 生 在 山前 坡地 的缓 坡 和越 岭垭 口 的
山 间洼 地处 ,在 其 上 侧 具有 较 大 的汇 水 面积 ,表土 具
有较 好 的渗 透性 ,为 地 下水 的汇集 和 大 气 降水 的渗 透 创造 了 良好 的条 件 ,坡 面上 有很 好 的植 被覆 盖 ,可 以 说这 里 是一 个 天 然蓄 水 池 。冬 季 地表 土 层封 冻 ,随后 逐步 向地层 深 处 冻结 ,改变 了原来 含 水 层 的厚 度 和地 下水 的运动 状 态 ,致 使 冻结 线 下 移 ,水 压力 增 大 ,迫 使地 下水 不 断从 地 层 的薄 弱 处溢 出 地表 ,随流 随冻 ,
冰 的形成 量 。 33 修建 挡冰墙 .
土 、撒砂等简单的方法处治 ,这些方法只能勉强维持 通车 ,达 不到 根 治 的 目的 。涎流 冰 的治 理要 坚 持 以 防

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

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

道路桥梁 Roads and Bridges26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边巴次仁(西藏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藏拉萨850006)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2-0026-01摘要: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由于其海拔过高,气候特殊,使高原冻土广泛存在。

高原冻土是目前难以攻克的一项技术性的难题,然而青藏铁路要穿越的就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土质。

重要的是,其中高寒冰量冻土占了将近一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特殊的气候造就的这一切,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和防治该如何进行,文章就此分析和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青藏高原虽然自身海拔高,但是它的纬度较低,地势险要。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青藏公路终于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建成。

青藏公路在万众瞩目下诞生,那么它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如何“永葆青春”呢?这需要对公路路基进行养护,我们就此对路基病害进行分析和防治了。

当我们对公路路基病害分析时,也需要将全球变暖考虑在内,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来保证其长久性。

1 冻土带来的困扰冻土是一种由冰为主要构成,其中也夹杂着各种岩石,还掺杂着各种土壤。

多种材料造成了环境的复杂程度。

对于冻土为公路路基主要带来的问题是,容易冻胀和消融,而且这种情况常常是反复现象。

因为冻土在冻实时是非常顽固的,相当于坚硬的石头,很难进行改造。

但是当温度升高时,又出现消融的状况,变得松软,又失去了它的承载能力,使其变得不堪一击。

那么对路基进行防治就是要解决冻土的问题了。

进一步,我们发现冻土区路基的能否稳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经、过很多实践后发现,这与地表温度密不可分。

我想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2 采取相关措施2.1增加通风我们可以在路基底部填充一部分通风管,并添加控制温度的开关。

根据温度的监测,来调节通风的大小。

浅谈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设计与施工

浅谈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设计与施工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2020年第7期(总第31期)No. 7,2020(Sum No. 315浅谈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设计与施工王艳,陈彦君(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2090 )摘要:从涎流冰概念、分类、设计及防治施工等方面对涎流冰的防治设计与施工进行论述,根据不同类型的涎流冰,确定不同的防治措施,确保综合防治效果,保证公路使用功能。

关键词:公路路基;涎流冰;防治设计与施工中图分类号:U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383(2020 )07 -0061 -02涎流冰是我国公路建设常见的病害,在我国东 北、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经常发生。

涎流冰对公 路工程使用寿命、公路安全造成影响较大。

涎流冰 防治效果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效果。

为解决公 路路基涎流冰对路基造成的破坏,应分析确定形成 原因,确定合理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处治涎流冰 病害,提高公路使用性能,保证公路行车安全,减小 养护工作量,保障公路的正常运营。

1涎流冰概念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下水或地面水满溢到地 面或冰面上,从下而上逐层冻结的现象。

2涎流冰分类涎流冰有很多分类方式,下面根据不同的影响 因素和地形特征对涎流冰进行分类:(1) 根据补给来源可分为:潜水涎流冰、泉水涎 流冰、河水涎流冰、溪水涎流冰和混合型涎流冰。

(2) 根据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分为:天然涎流 冰和人为涎流冰。

(3) 根据时间长短分为:季节性涎流冰、多年生 流冰。

(4) 根据地形特征可分:河谷涎流冰和山坡涎 流冰。

本文主要根据补给来源确定涎流冰的类型进 行防治设计和施工,下面根据涎流冰形成原因及类 型进行 分类。

3涎流冰设计原则及方法很多涎流冰病害在勘察阶段难以发现,或者没有因为施工造成的水文地质状态产生变化而发生。

因此,涎流冰设计分三种情况:一是在勘察阶段,根 据勘察出的涎流冰种类、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因 素, 进行 措施的 计; 是在施工 , 根据施 工中发现的涎流冰类型、规模等因素,进行防治措施的 计; 是在公路 , 根据 生的 害 影响程度及涎流冰形成原因等,进行防治设计。

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关键词: 青藏高寒地区 公路涎流冰 成因 防治
中 图 分 类 号 :U41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3791(2009)12(b)-0100-02
涎流冰,是我国高寒地区一种特殊的工程 地质现象,是山区公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病 害,在工程地质学中称为冰椎。近几年来在青 藏高寒地区公路的建设中,不同程度出现有涎 流冰产生的公路病害,影响了正常的交通运 输。
场勘察与测量[J]. [5] 李莉,高鹏章,安国顺.涎流冰的成因及治
《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稿件要求 1 、稿 件 应 具 有 科 学 性 、先 进 性 和 实 用 性 ,论 点 明 确 、论 据 可 靠 、数 据 准 确 、逻 辑 严 谨 、文 字 通 顺 。 2 、计 量 单 位 以 国 家 法 定 计 量 单 位 为 准 ;统 计 学 符 号 按 国 家 标 准《 统 计 学 名 词 及 符 号 》的 规 定 书 写 。 3 、所 有 文 章 标 题 字 数 在 2 0 字 以 内 。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 、参 考 文 献 按 引 用 的 先 后 顺 序 列 于 文 末 。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 格 设 计 要 合 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 7 、图 片 要 清 晰 ,注 明 图 号 。
参考文献 [1] 王影,刘轶平.公路涎流冰形成特征、条件
及分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6). [2] 刘成志.西藏公路涎流冰基本特征与危害
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10). [3] 王晓艳,毅锐.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其
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1). [4] 李相然,宋华山,岳同助,等.公路工程现

涎流冰成因及防治

涎流冰成因及防治

涎流冰成因及防治于琨(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6)摘要结合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实践,阐述涎流冰的成因及对公路的危害处理措施和注意要点。

关键词道路工程涎流冰处理措施1工程概述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工程地质病害,它导致路基冻胀、失稳,毁坏路面,破坏桥涵构造物,造成交通事故,危害极大。

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拟建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地中干区段,属独特的高寒气候,项目起点K0+000位于G314线中巴公路K1617+691.8路中心处,终点位于木吉乡街区上,全长76.98000km,路线主要沿盖孜河、木吉河河谷逆流而上,K0+000~K23+000段为南天山与昆仑山交接部高原,高山与高原谷地交错,海拔一般在3000~ 4500m,沟壑纵横,山顶终年积雪,并分布有大面积冰川。

K23+000~K77+376.59沿河草场较多,草质优良。

由于气候干旱,山地缺乏森林植被,整体山脉呈现山地荒漠和高原荒漠的特征。

沿线主要通过冰川堆积前缘地貌、宽敞泥石流沟谷地貌、河床漫滩地貌、冰水洪积堆积高地地貌、冰水湖相沉积高地地貌、山前洪积微丘地貌等。

其中K60+520~K60+880和K64+ 930~K65+120为涎流冰病害地段。

2涎流冰的成因及危害2.1成因(1)水是酿成涎流冰的主要原因。

涎流冰多出现在地下水露头或泉眼下方。

在同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当水源较近、丰富、洁净、水温高时,出现的涎流冰较严重。

一般情况下当沟谷汇水面积大时,涎流冰蔓延的范围较大且厚。

(2)涎流冰主要见于山岭区及重山岭区。

一般是山坡下部比山坡上、中部多,阴坡比阳坡多。

在坡脚、洼地、沟谷、河流附近,及冲积、坡积、洪积等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涎流冰最多。

(3)有些埋藏较浅的含水层,冻前虽不渗出地面,但在冬季由于冻结线的下降,使泄水断面减小,当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从覆盖层薄弱处溢出地表,形成涎流冰。

公路延流冰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公路延流冰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公路延流冰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摘要:所谓的公路延流冰,简单来说,就是基于高寒地区下,所具有的一种典型的地质现象。

经过实际勘察发现,公路延流冰在过水路面或者是在半填半挖路段中发生率较高。

基于寒冷外界环境下,再加上寒冷地区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在有着较高地下水位的路段,地下水会出现溢出路面的现象,从而导致公路某路段中较大冰层的覆盖问题,不仅会严重降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而且还会极大的阻碍行车群众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主要围绕公路延流冰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延流冰;成因;防治措施引言作为高寒地区独有的一种工程地质情况,公路延流冰在过水路面路段中有着较高的发生几率。

一旦公路路面出现延流冰问题,不仅会导致整体公路路基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也是严重阻碍公路建设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文章针对公路延流冰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方面进行分析,具有极为关键的现实意义。

1.公路延流冰内容分析通过实际调查情况显示,对于公路延流冰现象而言,在春季以及初冬天气下,在林区或者是河流附近以及沟壑附近发生几率较大。

针对一整条公路路线来说,因为延流冰每次发生的地点有着极高的不确定性,可能今年发生在该路面,明年也会出现在其他路段当中,基于该种现状下,也极大的阻碍了后期公路单位维修工作人员的防治与维修。

对于公路延流冰现象来说,最主要的根源就是因为其中诸多水分的增加,当基于白天气温较高的时段下,就会导致公路路段形成液态水导致影响路面结构,而当夜晚降临时,气温相对于白天就会明显降低,因此路面上的水分就会凝结成冰,从傍晚到深夜时间的缓慢推移,自然冰层就会不断增加厚度,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延流冰。

对于水分的出现,出现最为主要的情况分为3方面。

第一,泉眼水的存在,流入公路路面地表后形成地表径流。

第二,最为常见的河水。

第三,潜水。

基于三种水的出现,当遇到相应的条件下,就会导致延流冰情况的发生。

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灾害及防治

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灾害及防治

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灾害及防治
陈安;彭振斌;杜长学;王继华
【期刊名称】《现代地质》
【年(卷),期】2006(020)001
【摘要】西藏浪卡子至洛扎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 km,集交通、外交、军事于一体.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孕育了良好的条件.涎流冰是指水在持续负温下随流随冻形成的积冰,水源和负温是涎流冰形成的先决条件.公路沿线有10处涎流冰灾害,影响的公路总长457 m.涎流冰灾害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其治理以防为主,采用涵洞或盲沟排水,同时必须防冻.
【总页数】4页(P181-184)
【作者】陈安;彭振斌;杜长学;王继华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治理 [J], 高思民;赵德龙;张玉晶
2.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J], 莫延英
3.浅谈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的防治 [J], 裴有鸿
4.高原冻土地区公路涎流冰的成因分析及防治 [J], 李海亮;丁姣月;段德峰;梁斌
5.西北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分析及新型防治措施研究 [J], 胡佳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防治研究

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防治研究

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防治研究摘要: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防治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和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实地观测、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和防治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气温变化、降雪、风速和路面条件是冰雪灾害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有效防止冰雪灾害,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路面热稳定性改善、积雪剥离和融化技术、冰雪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等。

本研究为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安全和保障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寒地区;冰雪灾害;技术支持引言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已成为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论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冰雪灾害是指在寒冷地区,如高山、高纬度地区,长时间低温和降雪导致公路交通受阻、事故等情况,这些灾害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给行车安全和经济建设带来威胁。

高寒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和频繁的冰雪灾害给公路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论文旨在研究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的特点、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和管理方法,为高寒地区公路冰雪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冰雪灾害的原因和机理研究冰雪灾害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由于积雪、冰封或冻结等因素导致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的自然灾害。

其原因和机理研究涉及多个方面。

寒冷的气候是冰雪灾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低温会导致水分凝结为冰,形成冰雪覆盖物,并影响地表水循环过程。

降水形式如雨、雪、霰等对冰雪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大量的降雪或降雨可能导致积雪增厚、冰层形成或融雪过程中产生的冰凌现象,进而引发滑坡、雪崩、冰封等灾害。

地形的起伏、坡度和地貌特征也会对冰雪灾害的发生起到影响作用。

温度变化和水分状态的改变会引起冰雪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变化,从而增加了冰雪体的不稳定性。

人类活动如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冰雪旅游等,会改变地表覆盖状况,增加冰雪灾害的发生风险。

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西部高原地区的关注和投资逐渐加大,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交通的日流量不断增多,既有的高原公路已不能满足需求。

在当今,被广泛关注的高原寒冷地区,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风沙、暴雨以及冰雪等自然因素,这就对于公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作用,这样不仅仅为后续的应用埋下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将其使用时效大幅度的缩短,从这一角度来说,深入的分析好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并做好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高原寒区公路灾害的类型,接着详细的阐明了相对应的防灾减灾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原寒区;公路灾害;防灾减灾1 引言通常情况来说,高原寒区同其他地方的公路相比较而言,环境比较差,同时气候始终比较寒冷。

由于受到了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行。

基于此,为了能够有效的确保公路得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做好高原寒区公路防灾减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 高原寒区公路灾害分析2.1 冻土灾害在我国,冻土的类型包含有高原型及平原型,其中冻土灾害的厚度以及温度受海拔高度影响比较显著,一般情况下,公路地段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冻土厚度却在增加。

其中冻土灾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季节性冻土;其次是岛状冻土区;最后是连续多年冻土。

公路冻土灾害在甘孜藏族地区较为严重,特别是在长达近5个月的高原冬季,大部分原地面被积雪覆盖,严重影响着道路的施工,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国道318线折多山、卓达拉山、昌台山等路段更为严重,因昼夜温差大,白天积雪慢慢消融,傍晚气温骤降。

2.2 崩塌灾害对于高原寒区公路来说,山体沿线以及河流是出现崩塌灾害相对较多的地点,并且对于崩塌灾害而言,它又具有种类繁多以及出现率多的特点,其中最为常见的崩塌灾害主要是中小型。

2.3 滑坡灾害在高原寒区公路当中,山体滑坡灾害也是比较常见的灾害类型,其中川藏公路滑坡灾害是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滑坡灾害,它的出现给车辆的正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附软盘,软盘采用Word 格式。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
退 ,请 作 者 自 留 底 稿 。 2、本 刊 已 加 入《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 万 方 数 据 数 字 化 期 刊 群 》等 网 络 媒
场勘察与测量[J]. [5] 李莉,高鹏章,安国顺.涎流冰的成因及治
《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稿件要求 1 、稿 件 应 具 有 科 学 性 、先 进 性 和 实 用 性 ,论 点 明 确 、论 据 可 靠 、数 据 准 确 、逻 辑 严 谨 、文 字 通 顺 。 2 、计 量 单 位 以 国 家 法 定 计 量 单 位 为 准 ;统 计 学 符 号 按 国 家 标 准《 统 计 学 名 词 及 符 号 》的 规 定 书 写 。 3 、所 有 文 章 标 题 字 数 在 2 0 字 以 内 。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 、参 考 文 献 按 引 用 的 先 后 顺 序 列 于 文 末 。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 格 设 计 要 合 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 7 、图 片 要 清 晰 ,注 明 图 号 。

参考文献 [1] 王影,刘轶平.公路涎流冰形成特征、条件
及分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6). [2] 刘成志.西藏公路涎流冰基本特征与危害
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10). [3] 王晓艳,毅锐.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其
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1). [4] 李相然,宋华山,岳同助,等.公路工程现
1.2.6 覆盖层条件 植 被 、积 雪 等 覆 盖 层 是 天 然 的 拦 水 、蓄 水构造物,植被层厚的地方阻碍地表径流,有 利于地表水渗入,补给浅层地下水。
2 涎流冰的防治 涎流冰的类型及成因多种多样,在道路设
计 、施 工 前 , 对 涎 流 冰 的 地 点 、类 型 、规 模 、 成因及当地的气象资料等都要详细调查。本 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特提出以下五 种涎流冰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绕避
1 涎流冰的类型及形成条件 1.1 涎流冰的类型
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分布十分广泛, 种类也多种多样。按涎流冰的形成位置划分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系山坡涎流冰,另一类 系河谷涎流冰。 1.2 涎流冰的形成条件
公 路 涎 流 冰 的 形 成 有 其 特 定 的 条 件 。主 要决定于特殊水文地质构造下,密闭水体的冻 结 — 压 力 作 用 、地 下 水 、负 气 温 、地 形 地 貌 等 等 。此 外 , 多 年 冻 土 、季 节 性 冻 土 及 覆 盖 层 等,也是形成涎流冰的主要因素。
地下排导治理涎流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设有渗池(集水井)、暗管(盲沟)、沉 砂 井 、 出口水井等结构。 2.5 聚冰沟与聚冰坑
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山坡较缓的涎流
科技资讯 2009 NO.35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冰 。为 了 使 沟 、坑 内 积 冰 尽 早 排 出 , 节 省 沟 (坑)的面积常常与桥涵配合使用。此外还有挡 冰 堤 、挡 冰 墙 、挡 冰 栅 栏 、超 挖 边 坡 、扩 大 边沟及截水沟尺寸等处理涎流冰的方法。
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10). [7] 高思民,赵德龙,张玉晶.高寒地区公路涎
流冰病害的治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 (93). [8] 李莉,高鹏章,安国顺.涎流冰的成因及治 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 [9] 任焕峰,罗延辉,虞荣贵,赵刚.青南地区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治理[J].青海交通科技, 1994(2).
地下水出露点距路线较近,又较集中,有 明显的切割水沟槽,修建桥涵可以得到有效的 治理。桥涵孔径除按最大洪水量进行设计外, 还需以历年最高涎流冰水位进行验算,并考虑 可能的雍冰高度,一般尺寸须加大一些。另外 还可采用加深和清理河道等辅助措施。涵洞 一般不易设为圆管涵,易设为箱涵,以利养 护。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正确选择桥涵的位 置,使之既可冬季排冰,又可在雨季泄洪,达到 一举两得的功效。 2.4 地下排导
科技资讯 2009 NO.35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污染及防治
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及防治
莫延英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西宁 8 1 0 0 0 3 )
摘 要:通过对青藏高寒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的类型及成因分析,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涎流冰病害的防治措施。
3 结语 总之对涎流冰的防治,使一项技术上比较
复杂,针对性比较强的工作,在选择防治方案 时 , 本 着 因 地 制 宜 , 就 地 取 材 、防 治 结 合 的 原 则。既能使采取的防治措施收到明显的效果, 有能经济合理,达到根治的目的。
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 [6] 刘成志.西藏公路涎流冰基本特征与危害
在设计过程中,只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 合 理 , 应 尽 量 绕 避 涎 流 冰 地 带 。否 则 , 就 必 须 对其进行防治。 2.2 尽量多填少挖,提高路基高度
在涎流冰地区路基设计时,尽量提高路基 高度,防止涎流冰上路,并尽可能浅挖或不挖 路基,避免切割含水层。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 河谷涎流冰和涎流冰规模不大的路段,是防止
主要因素,青藏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 以上。多年冻土层是良好的隔水底板,夏季形 成冻结层上水,储存于融化层中,冬季随着表 层土壤冻结而形成承压水盆地或斜地,使地下 水由高水压处向低水压处流动,有利于地下水 的形成和聚集。季节冻融层决定着含水层的 范围、地下水的运动规模和形式,使地下水的 动力特征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是形成涎流冰非 常重要的因素。
图 1 涎流冰地带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 100 科技资讯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污染及防治
涎流冰上路的一种简便易行、比较经济也较 为有效的措施。路基高度一般至少保证高于 涎流冰最高时的顶面高度0.5米,同时筑路材 料应选用透水性比较好的碎砾石土,防止地下 水上升而浸湿路基。 2.3 修建桥涵
体,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
处理。 4、来 稿 请 注 明 作 者 姓 名 、单 位 、通 讯 地 址 、邮 编 、联 系 电 话 及 电 子 信 箱 。 5 、如 有 一 稿 多 投 、剽 窃 或 抄 袭 行 为 者 ,一 切 后 果 由 作 者 本 人 负 责 。
流冰得以形成的结构条件。此密闭水体在负 温下冻结时,将产生巨大的密闭水体的冻结— 压力作用。当其水压超过薄弱处的强度极限, 薄弱处出现开裂,地下水溢出,并冻结形成涎 流 冰 。可 见 , 密 闭 水 体 的 冻 结 — 压 力 作 用 , 是 公路涎流冰形成最重要的原因和条件。
1.2.2 水源条件 水 是 形 成 涎 流 冰 的 主 要 因 素 。形 成 涎 流 冰的水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在多年冻土区称 为冻结层上水,主要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地下 水的存在与多寡,是决定涎流冰形成及规模的 重要条件。 1.2.3 寒冷的气候条件 恶劣的气候条件也是形成涎流冰的重要 因素。青藏高寒地区属于高原大陆型气候,长 冬无夏,寒冷季节长,气候变化急剧,冬季寒冷 多风雪,夏秋短多暴雨冰雹。尤其是秋末降雨 水多,补给涎流冰丰富的水源;再加上寒冷的 冬季气温,负温度持续时间长,为涎流冰的形 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1.2.4 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是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 涎流冰形成的重要条件。青藏高寒区涎流冰 发育地区,其地形均属马蹄形,三面环山,一面 开口的簸箕形山前斜地,有较大的汇水面积, 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汇集和渗入,为涎流冰的形 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1.2.5 多年冻土层和季节冻融层 海拔高度是控制多年冻土层厚度分布的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101
1.2.1 特殊的水文地质构造 涎 流 冰 一 般 都 出 现 在 地 势 低 洼 、沟 口 及 山麓地带,以山坡涎流冰为主要特征。由涎流 冰地带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1)可以看出, 其 上 为 透 水 性 好 的 腐 殖 土 、碎 石 土 ( 或 砂 砾 ) 层,中间为蓄水能力强的含水层,而下面为不 透水的岩层或多年冻土层。而在公路建设中, 含水层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而使地下水出露, 或使含水层发生其他局部扰动变化,形成一种 人为特殊地质构造—扰动三层体,成为公路涎
关键词: 青藏高寒地区 公路涎流冰 成因 防治
中 图 分 类 号 :U41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3791(2009)12(b)-0100-02
涎流冰,是我国高寒地区一种特殊的工程 地质现象,是山区公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病 害,在工程地质学中称为冰椎。近几年来在青 藏高寒地区公路的建设中,不同程度出现有涎 流冰产生的公路病害,影响了正常的交通运 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