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校外学生午托托管机构管理办法

校外学生午托托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校外午托机构的管理,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促进午托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使用于我区区域内从事午托服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午托机构,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校外开办的,受中小学生监护人的委托,在非教学时间段,为中小学生提供用餐、休息、课余辅导等服务活动的机构。
第三条午托机构应当遵循依法设置、规范管理、确保安全和优质服务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午托机构的管理按照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
教育部门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制度,对午托机构设立、登记、管理中的信息互相通报、资源共享,负责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午托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和排查职责。
工商部门负责对午托机构的设立登记注册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午托机构办理营业执照。
食药监负责对午托机构的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相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并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午托机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对午托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抽查考核,指导午托机构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午托机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定午托机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督促提供就餐服务的午托机构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卫生部门负责午托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
制定午托机构公共卫生安全有关要求,并组织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在发生食物中毒时,对患者及时实施救治。
对符合条件的午托机构颁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午托机构的公共安全、消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将午托机构纳入辖区派出所治安重点监管场所,加强对午托机构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员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定期审查从业人员有无犯罪记录。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午托机构的收费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对已通过消防设计审查的项目,根据相关验收和备案抽查程序,出具相关法律文书。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维护校外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举办者),在##市范围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从事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课程培训服务的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文化课程培训服务,是指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学科及其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等培训服务。
器乐、舞蹈、书画、摄影等艺术特长类培训服务,球类、棋类等体育竞技类培训服务,科技、研学类(不得开展学科类教育活动)培训服务,以及面向社会举办实施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等培训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设立培训机构应符合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其数量和规模应当符合教育发展需求。
第四条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第五条培训机构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审批机关和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
第二章设置条件和标准第六条申请举办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有关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单位名单,无不良记录,法定代表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个人办学,举办者应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联合举办者,应提交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各举办者的出资数额、出资方式、权利义务,举办者的排序、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出资计入培训机构开办资金的,应明确各举办者计入开办资金的出资数额、方式及相应占比;中小学校和教职员工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校外托管中心的管理,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托管服务质量,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坚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三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员管理第五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聘请具有相关资格和经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背景审查和岗前培训。
第六条校外托管中心员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安全管理第八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安全。
第九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防止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和交通事故。
第十一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过敏史等,确保学生在托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
四、环境管理第十二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十三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第十四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合理搭配学生的饮食,保证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
第十五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教学管理第十六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活动。
第十七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校外托管中心的管理,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校外托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依法保障儿童的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落实有关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管理要求,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四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承担起社会监督和社会服务的责任。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校外托管中心设置机构应当依法合理分工。
第六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设立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开展儿童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设立安全保障机构,负责维护儿童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第九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设立后勤服务机构,负责维护中心的日常秩序和环境卫生。
第十条校外托管中心的机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十一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第十二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第十三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儿童的教育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儿童的安全。
第十五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维护中心的日常秩序和环境卫生。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接受家长的监督,主动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八条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发现校外托管中心违法违规的行为,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惩罚。
第十九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和档案管理,对外公开中心的相关信息和运行情况。
第五章管理要求第二十一条校外托管中心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中心的合法合规运行。
托管辅导机构管理制度

托管辅导机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托管辅导机构运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生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托管辅导机构受《教育法》、《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依法开展教育活动。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托管辅导机构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第四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负有以下职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保障学生的安全、健康和权益,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第五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学生和员工的相关信息。
第七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
第二章组织结构和职责第八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按照《教育法》和有关规定,设立校长、教师、辅导员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校长是托管辅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日常工作,领导机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目标。
第十条教师负责托管辅导机构的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章学生管理第十二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
第十三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成绩考核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估,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第十四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奖励和惩罚制度,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惩戒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制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第四章员工管理第十六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严格选拔录用员工,保障员工的资质和能力符合工作要求。
第十七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托管辅导机构应当建立员工考核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定期进行考核。
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

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是指由公民、法人或者社会组织开办的,受学生监护人的委托,在非教学时间段,为学生提供看护、休息、餐饮服务的相对固定场所,泛指“午休班”、“托管班”、“接送班”等。
第三条本县行政区域内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设立、经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实行属地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由教育、物价、财税、公安、交通运输、住建、卫计、民政、市监、安监、消防等部门共同监督管理。
第五条教育部门负责规范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对被托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及防火、防震、防暴等逃生演练,禁止在职教职员工开办或兼职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禁止学校和教职员工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拒绝未经许可的学生校外托管机构。
第六条物价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收费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财税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住宿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接送车辆进行监督管理,用于接送学生车辆必须符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按照本县关于学生交通安全相关规定和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规范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条住建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经营场所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卫计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传染病、消毒措施的监督管理,负责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
第十二条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组织开办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每年组织年检。
第十三条市监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开办资质的审核,注册登记手续的办理,以及经营活动、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四条安监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发生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五条消防部门负责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公共安全、消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行为,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第四条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
第五条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四)责令停止举办;(五)吊销许可证件;(六)限制从业;(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二章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第六条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执法过程协作配合、执法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的,县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街道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
第七条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具体事项、权限、期限等内容,并应当将委托书向社会公布。
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对受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沭阳县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沭阳县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索引号014315089/2015-00729生成日期2015-12-5公开日期2015-12-21发布机构沭阳县政府信息分类工商政府文件通知文件编号沭政发〔2015〕79号县政府关于印发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沭政发〔2015〕79号县政府关于印发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新城(街道)管委会(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青伊湖农场:《沭阳县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常务(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沭阳县人民政府2015年12月5日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规范托管机构的经营行为,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托管机构正常经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校外开办的,受中小学生监护人的委托,在非教学时间段,为中小学生提供接送、餐饮、休息、看管等服务的相对固定场所,泛指“托管中心”、“托管班”、“接送班”等(以下统称校外托管机构)。
第三条本县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设立、经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全县范围内从事校外托管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政府鼓励和保护社会团体或个人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监督。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向有关职能部门检举和控告,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查处。
第五条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坚持“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配合,部门履职、联动监管”的原则,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积极引导校外托管机构规范化运营,逐步建立管理长效机制,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第六条各乡镇场(新城、街道)(以下统称各乡镇)对本辖区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工作负总责。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维护校外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举办者),在##市范围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从事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课程培训服务的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文化课程培训服务,是指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学科及其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等培训服务。
器乐、舞蹈、书画、摄影等艺术特长类培训服务,球类、棋类等体育竞技类培训服务,科技、研学类(不得开展学科类教育活动)培训服务,以及面向社会举办实施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等培训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设立培训机构应符合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其数量和规模应当符合教育发展需求。
第四条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第五条培训机构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审批机关和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
第二章设置条件和标准第六条申请举办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有关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单位名单,无不良记录,法定代表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个人办学,举办者应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联合举办者,应提交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各举办者的出资数额、出资方式、权利义务,举办者的排序、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出资计入培训机构开办资金的,应明确各举办者计入开办资金的出资数额、方式及相应占比;中小学校和教职员工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保障托管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提高托管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校外托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日托、晚托、周末托管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托管学生人身安全;2. 教育为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服务至上,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4. 规范管理,提高托管机构整体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托管机构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日常运营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管理机构应设立以下岗位:1. 机构负责人:全面负责托管机构的管理工作;2. 教育顾问: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3. 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及与家长的沟通;4. 生活老师: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照顾;5. 安全员:负责托管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托管机构规范运行。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七条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托管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八条托管机构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九条托管机构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安全通道等。
第十条托管机构应加强对学生活动区域的安全管理,防止学生发生意外伤害。
第十一条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学生接送制度,确保学生安全接送。
第四章教育教学第十二条托管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三条教学内容应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不得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第十四条托管机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五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五章生活管理第十六条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学生生活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生活有序。
第十七条生活老师应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包括饮食、住宿、作息等。
第十八条托管机构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第十九条托管机构应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确保学生休息充足。
第六章家长沟通第二十条托管机构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
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规章制度

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校外托管机构,负责本所设立、管理和运营的校外托管机构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校外托管机构应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重,以安全为首”的原则,充分发挥托管机构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情感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四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做好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保证学生在校外托管机构中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自身管理体系,定期对机构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明确机构负责人、班主任、教师等岗位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七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学生台账,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做到信息及时准确。
第八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定期进行评估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质量。
第九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严格保护学生隐私,不得将学生信息外泄。
第十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学生安全。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一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各类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十二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的职责和行为规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十三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五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收费标准和用途。
第十六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报销管理制度,规范报销流程,合理控制费用,防止浪费。
学校托管机构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托管机构的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提高托管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托管机构,包括校内托管中心、校外合作托管机构等。
第三条托管机构的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教育为主,服务为辅;3. 规范管理,注重实效;4.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托管机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托管机构的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
第五条托管机构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托管机构的管理制度;2. 审批托管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3. 监督托管机构的服务质量;4. 组织开展托管机构的安全检查;5. 协调解决托管机构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托管机构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 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和托管业务;3.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4.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
第七条托管机构负责人职责:1. 负责托管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2. 确保托管机构的安全和卫生;3. 组织实施托管计划,提高托管服务质量;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5.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第三章设施与设备第八条托管机构应具备以下设施和设备:1. 合适的场地,符合安全、卫生要求;2. 课桌椅、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设施;3. 通风、采光良好的学习环境;4. 安全的消防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5. 卫生间、饮水设施等生活设施。
第九条托管机构设施和设备的管理要求:1. 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正常运行;2.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3. 保持设施和设备的整洁、卫生;4. 定期更新和补充设施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条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培训托管机构规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培训托管机构的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培训托管机构,包括各类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等。
第三条培训托管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规范办学,提高质量;3.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4. 公正公平,服务至上。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培训托管机构设立由校长或负责人主持的领导小组,负责机构的全面管理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和实施培训托管机构的管理制度;2.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 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5. 处理机构内部重大事务。
第六条培训托管机构应设立教务处、教研处、学生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三章教学与课程第七条教学内容应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符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第八条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教学能力,严格遵守教学纪律。
第九条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
第四章师资与管理第十一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教师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十二条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尊重家长。
第十三条教师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四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和健康。
第五章安全与卫生第十五条培训托管机构应确保校园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第六章家校合作第十八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第十九条培训托管机构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情况。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培训托管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规范培训托管机构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托管班管理制度细则

托管班管理制度细则托管班是一种为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的机构,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正常运营,托管班需要建立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托管班管理制度的细则。
一、组织架构1.托管班设立专职班主任,负责托管班的日常管理工作。
2.班主任需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并接受相关培训,确保能够熟悉和掌握托管班的工作规范和管理要求。
二、招生与报名1.托管班需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对学生进行招生,并接受家长的报名。
2.在招生和报名时,托管班需向家长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费用说明,确保家长对托管班的了解和认可。
3.在接受学生报名后,托管班需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明确托管班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费用支付方式等相关事宜。
三、安全管理1.托管班应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如加装安全门禁、安装闭路监控等设备,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托管班需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准备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和处理效果。
3.托管班应配备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并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员工的急救技能。
四、课程管理1.托管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并公布给家长和学生,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内容符合要求。
2.托管班应配备合格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工作,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托管班应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亲子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
五、行为规范1.托管班要求学生在托管期间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如禁止打闹、禁止使用手机等。
班主任需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行为规范。
2.托管班要求教师在工作期间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禁止私下与学生交往,禁止传播不良信息。
六、家长沟通1.托管班应定期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参与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2.托管班应建立家长委员会或家委会,与家长代表进行定期沟通和交流,共同协商解决存在问题和困惑。
七、投诉处理1.托管班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接受家长的投诉,并及时做出反馈和处理。
托管规章管理制度

托管规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托管服务,保障儿童少年的权益,制定本规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提供托管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托管服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和权益。
第四条托管服务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保护儿童的隐私,不得侵犯儿童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托管服务应当尊重家长和监护人的意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六条托管服务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托管服务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遇有安全问题应及时处理,确保儿童的安全。
第八条托管服务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服务质量的提升。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托管服务应当设立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流程,确保服务的有序进行。
第十条托管服务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具有相关职业资格和经验,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托管服务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儿童信息、服务记录等,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二条托管服务应当定期召开管理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第十三条托管服务应当建立健全的团队建设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托管服务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保障托管服务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服务内容第十五条托管服务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托管服务应当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儿童的饮食、卫生等基本需求。
第十七条托管服务应当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十八条托管服务应当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十九条托管服务应当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了解儿童的家庭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第二十条托管服务应当加强危机处理能力,应急处理,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制度范本

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校外培训管理机构的运作,保障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校外培训管理机构。
第三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坚持教育为本、质量第一、规范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培训服务。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设立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机构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设立校长或园长,负责机构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组织实施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工作部署。
第六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机构运行的高效和顺畅。
第三章师资管理第七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具备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背景。
第八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九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注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建立健全教师劳动合同制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教育教学第十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需求,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十二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
第十五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理。
第六章财务管理第十六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度。
第十七条校外培训管理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校外托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校外托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校外托管机构内部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校外托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校外托管机构的内部管理应以服务学生为中心,遵循法律法规,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生安全。
第四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机构管理第五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各项工作;建立机构管理档案,保障机构日常运转。
第六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招生资格、教学条件等办学条件开展托管服务,确保办学质量。
第七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审核、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聘用具有相应教育背景和专业能力的教职员工。
第八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训和发展机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第九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加强学生安全保障。
第三章教育教学管理第十一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三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评价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保学生成绩合理、客观。
第十四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加强学科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和交流。
第十五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第十六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重视教师职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四章学生成长管理第十七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品德、身体、心理等状况。
第十八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校外托管工作制度内容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校外托管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校外托管机构的设立、审批、监督管理等工作。
2. 民政部门负责校外托管机构的登记、备案、日常监管等工作。
3. 公安部门负责校外托管机构的消防安全、治安保卫等工作。
4. 卫生部门负责校外托管机构的卫生监督、疾病防控等工作。
5.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校外托管机构的食品安全、物价监督等工作。
6. 各校外托管机构负责自身的日常运营管理,确保学生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设立与审批1. 设立校外托管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场地、设施和设备;(2)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师资和管理人员;(3)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4)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条件。
2. 申请设立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设立申请报告;(2)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3)场地、设施、设备证明;(4)师资和管理人员证明;(5)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6)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条件证明。
3.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颁发《校外托管机构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告知理由。
四、运营管理1.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学生安全和合法权益。
2.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开展违法活动。
3.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4.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5.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6.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加强卫生防疫管理,预防疾病传播。
五、监督检查1. 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2. 对校外托管机构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意见

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意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县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校外托管机构”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办的,受中小学学生监护人委托,在课余时间代替监护人照顾中小学学生,提供接送、就餐、休息等服务的机构),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健全完善学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立足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建立健全校外托管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努力构建校外托管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互相补充的良好局面。
二、管理职责实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建立由各乡镇(街道)牵头,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安全管理。
1.各乡镇(街道):将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纳入乡镇(街道)、社区(村)安全生产管理范围;负责辖区内校外托管机构的摸底登记造册、安全隐患排查及上报工作;协助各职能部门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协助查处、取缔非法校外托管机构。
2.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依法办理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登记注册、食品经营许可工作;负责学生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无照经营以及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经营的校外托管机构的违法行为。
3.县民政局:负责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对取得相应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进行登记,并按规定履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职责。
4.县教育局: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持照经营、符合条件的校外托管机构,建立接受校外托管服务的学生信息台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禁止在职教职工开办或兼职学生校外托管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沭阳县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索引号014315089/2015-00729生成日期2015-12-5公开日期2015-12-21发布机构沭阳县政府信息分类工商政府文件通知文件编号沭政发〔2015〕79号县政府关于印发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沭政发〔2015〕79号县政府关于印发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新城(街道)管委会(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青伊湖农场:《沭阳县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常务(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沭阳县人民政府2015年12月5日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沭阳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规范托管机构的经营行为,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托管机构正常经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校外开办的,受中小学生监护人的委托,在非教学时间段,为中小学生提供接送、餐饮、休息、看管等服务的相对固定场所,泛指“托管中心”、“托管班”、“接送班”等(以下统称校外托管机构)。
第三条本县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设立、经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全县范围内从事校外托管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政府鼓励和保护社会团体或个人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监督。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向有关职能部门检举和控告,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查处。
第五条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坚持“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配合,部门履职、联动监管”的原则,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积极引导校外托管机构规范化运营,逐步建立管理长效机制,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第六条各乡镇场(新城、街道)(以下统称各乡镇)对本辖区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工作负总责。
县市监局和各乡镇要加强对校外托管机构的日常管理,不定期进行督查抽查,实施动态管控和跟踪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县教育、公安、消防、物价、住建、交通、卫计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校外托管机构日常监管工作。
(一)各乡镇职责: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日常监管;负责协调辖区有关单位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加强托管机构管理;负责建立辖区内校外托管机构台账,内容包括机构名称、开办主体(组织或个人)、从业人员、机构地点、房屋业主、经营面积、学生人数、学生姓名、家长联系方式、工商登记情况、消防情况、食品情况、卫生情况及建筑安全情况等,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学生托管机构基本情况;监督校外托管机构与家长依法签订学生托管协议书;建立定期检查整治机制,加强校外托管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
(二)各部门职责:1.县市监局:对经营性校外托管机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承担校外托管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学生饮食安全监督检查档案;指导督促校外托管机构建立进货记录、清洗消毒、健康检查、饭菜留样等制度,规范其经营管理;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查处,督促整改;加强餐饮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每年对学生托管机构开办者、厨师等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教育。
2.县教育局:督促各中小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制止在职教职工开办或兼职学生托管机构的行为;负责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其自觉拒绝参加无证托管机构;负责制止无证托管机构到校园内宣传和招生;开展校内托管试点,逐步扩大校内托管覆盖面。
3.县公安局:将校外托管机构纳入辖区派出所治安重点监管场所,对校外托管机构及其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加强对学生托管机构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员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违规举办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清理、取缔。
4.县消防大队:负责定期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和督促学生托管机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设施,按要求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举行消防安全演练。
5.县住建局:督促校外托管机构使用建筑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房屋;对存有质量隐患的,负责督促、协调相关单位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建筑物质量安全。
6.县交通局:依法查处接送学生的非法营运车辆。
7.县卫计委:协助和督促校外托管机构制定和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对学生托管机构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办理等进行监管和指导。
8.县物价局:依法对校外托管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乱收费行为进行查处。
9.县地税局: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10.其他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部门职责范围内对校外托管机构行使相关管理职责。
第七条开办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向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校外托管机构收取的托管费标准,由托管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和托管项目服务内容签订合同约定,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将托管服务项目内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上墙公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校外托管机构必须与学生的监护人签订安全保障委托协议,明确校外托管机构举办者是学生在托管机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章经营场所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第八条开办校外托管机构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符合消防、建筑安全要求的服务场所;(二)提供用餐服务的,要设置符合卫生标准的厨房(非自行配餐的除外)、餐厅;提供休息住宿服务的,要配有合格的寝室;(三)有与开办规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及配套办公设施;(四)有必要的组织机构、规范的机构名称和完善的机构章程;(五)配有必要的监控、应急灯、灭火器等安全技防设施;(六)开办校外托管机构在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后,分别向县卫计部门申请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向消防部门申请取得消防许可;提供用餐服务的,应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提供住宿服务的,应向公安部门申请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
(七)校外托管机构未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及取得相应服务资格的,不得从事文化辅导及艺体培训等其它服务行为。
第九条校外托管机构提供餐饮服务的,应达到以下要求:(一)保证托管环境、生活用品的卫生,严防传染病;(二)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严防食物中毒;(三)就餐环境、餐(饮)具等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实行分餐制;(四)配餐合理,营养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营养标准,每周制定食谱并在就餐场所公示;(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配备食品留样的设施设备;(六)自行配餐的校外托管机构,应当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做好采购台账记录并留存备查,不得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和原材料。
非自行配餐的校外托管机构,应当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企业签定配餐协议,为学生提供安全的餐饮。
第十条校外托管机构提供学生休息场所的,应达到以下要求:(一)场所的面积与接待学生数量相适应。
一人一床,床与床之间有一定间距,不得设置通铺。
(二)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不得混用,每日清洗、消毒。
(三)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巾等)定期清洗更换。
(四)场所内设紫外线消毒灯,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要确保休息场所内空气流通。
(六)每日对卫生间地面、洗手池、便池进行清洗消毒。
第三章从业人员管理第十一条校外托管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得开办校外托管机构,不得在校外托管机构任职或兼职。
第十二条校外托管机构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食品安全、卫生、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掌握有关食品、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
第十三条校外托管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传染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公共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为学生服务的工作。
第四章日常安全管理第十四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和其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在用餐场所和休息场所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校外托管机构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第十五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报告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机构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
第十六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对保障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十七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第十八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生非正常或擅自离开托管机构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它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等行为的学生,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要建立学生交接制度,必须将晚离托管机构的学生交与监护人或其委托人员,学生没有离开托管机构之前,应当有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值班、巡查。
第十九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对学生休息场所实行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休息场所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休息场所的安全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休息场所安全。
第二十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安全档案作为实施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校外托管机构应积极开展安全防范教育,经常性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自救、互救知识教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在托管机构休息的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第五章应急事件处理第二十二条校外托管机构应建立安全事故处理及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一)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卫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四)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卫计、公安等部门进行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五)落实市场监督管理、卫计、公安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