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10、篓子里的青虫学习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趣味识字,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题眼分析分析文题:篓子里的青虫,青虫藏在篓子里,可是青虫是哪里来的呢?它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二、小复习1、我来教一教,我来读一读展示PPT,复习课文中的生词,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小组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本次学习的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读生字,每个生字词读三遍。

2、我来玩一玩选择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作答,和小青虫玩捉迷藏的游戏,读准生字单击PPT小青虫便会躲起来,以此了解学生对较难词的认读,了解全班同学的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师:青虫到哪去了?生:变成蝴蝶飞走了。

探究:那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赶快去学习课文,从这个小童话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明确:四、细节探究(一)理解1、2段1、请大家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师:通过学习,在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并在全班交流(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变成了青虫,青虫吃菜叶长大了等等。

)2、指导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这些词让你体会到什么?一堆堆、一条条、满身明确:学生找到“一堆堆”“一条条”“满身小孔”等词后,都是说明虫多。

“一堆堆”“一条条”是从卵和青虫看出来的,“满身小孔”是从大白菜身上看出来的。

教师夸夸学生真会读书并启发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过渡语:这么多的青虫,把大白菜咬得满身小孔。

(二)理解3、4段,小组里学习,组内交流1、请同学在组内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

2、指导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生词大大小小、太多了、不停全班交流让你感受到什么明确:注意扣住“大大小小”“不停地吃”“一大批”“好多好多”体会小青虫的多师设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青虫啊?联系上文,蝴蝶产了“一堆堆”卵,变成的青虫也应该是一条条的,当然多了!(三)理解5---7段过渡: 那么,这只小黄鸡后来吃到了放在篓子里的青虫吗? 瞧,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导:同学可真会观察,读读课文吧,看谁能告诉呆住了的小黄鸡发生了什么事?(小组讨论)(小青虫变成了蛹,之后又变成了蝴蝶)(四)理解第8段小黄鸡最后怎么样了?(指名回答)现在,你们就是小黄鸡,做个“呆住”的样子我看看。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doc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doc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随文识字,巩固识字方法。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指导朗读,感受青虫的多。

教学难点:了解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尤其是蝴蝶产卵,卵变青虫的过程,感受青虫的多。

教学准备:A.教师:字词卡片、教学PPTB.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田字格的字用。

,双横线的字用△), 画出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蝌蚪、青虫、春蚕的图片)可怜的小家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出示青蛙、蝴蝶、蛾子的图片)2、设疑激趣:咦,小青虫的妈妈怎么会是蝴蝶呢?小青虫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学完后大家就清楚了。

3、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用手书空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后,读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认几次。

2、检查生字词。

1)认读会写字。

A、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菜、产、孔的读音。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

2)学会认字。

A、指名认读。

B、去拼音读。

3)认读词语。

一堆堆一条条蝴蝶产卵渐渐滋味碰翻空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这些字词放入文中,再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梳理文章内容。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再读一读,看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关注“一堆堆”、“一条条”,与“一堆”“一条”作比较,“满身小孔”等,分男女生读,对比效果。

明确:产卵多、青虫多。

指名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3、“渐渐” 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它说句话吗?4、是啊,这么多小青虫,把大白菜咬得满身小孔,谁来帮大白菜捉虫呢?青虫又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我们下次课再来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鄂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学生学会关爱小动物,培养善良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篓子里的青虫》文本。

相关生字词卡片。

教学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教学设备准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篓子和小青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生字词。

4.3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思考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2 作业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七章:教学拓展活动7.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篓子里的青虫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学会与人分享,关爱身边的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文原文及相关拓展材料。

3. 学习小组的划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篓子里的青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篓子里的青虫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青虫为什么会被放进篓子里?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篓子里的青虫。

(3)和家长分享课文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学会与人分享,关爱身边的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课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交流环节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对分享和关爱身边人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篓子”、“青虫”等词语。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青虫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珍爱生命,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认读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文本。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篓子里的青虫。

学生分享对青虫的了解和观察。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拓展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探究活动。

学生汇报观察和探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篓子里的青虫。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2. 邀请有关昆虫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3. 开展以“我眼中的昆虫”为主题的绘画或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练习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3)讲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关爱大自然。

(2)学生展示自己的保护动物计划,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2. 拓展作业:调查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生字词。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篓子、青虫”等词语。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图片和课文描述,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3. 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图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篓子和青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篓子、青虫”等词语,可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

3. 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

如:篓子里有什么?青虫为什么害怕?5. 观察与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篓子和青虫的图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和情境。

6.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抄写生字新词,复述课文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如其他关于篓子和小动物的故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如观察篓子里的青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结构,感受故事情感。

2.掌握生字词:“篓子”、“咬”、“揉”、“食粮”、“害怕”,提高阅读技能。

3.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将故事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情感,运用想象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将故事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唱歌、朗诵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如可选唱《小青蛙过河》等。

2.导入老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篓子和一些小昆虫,请学生发言描述画面,引入课文。

3.讲解相关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理解篓子里的青虫是怎样赖在粮食碗里的,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4.口朗读分段朗读,重点讲解语调、语气,让学生理解故事情感。

5.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篓子里的青虫,会怎样面对它的生活呢?会不会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

6.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沿途游览,用篮子捕抓小昆虫,并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惯,感受生物多样性有多么美好,同时也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7.作业用三五句话描述自己所见的小昆虫,或者画出篓子里的青虫并写一小段文字配合。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去实现教育目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见过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没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那里会告诉我们蝴蝶和青虫的关系呢!生答:蝴蝶、青虫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了哪些生字呢?给大家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识字。

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5.真不错。

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自读自画。

指名说。

齐读所画的生字新词。

小组合作识字。

开火车读,用生字卡找朋友。

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可相互补充。

三、自主合作,练写生字课文大家读得真好,现在咱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来写一写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吧。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吗?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让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

生自己识记生字。

指名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以图引文,看图学文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出了这幅图的内容。

2.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生:一条条小青虫。

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生:满身小孔。

3.呀,小白菜多可怜啊!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能将你刚才看到的这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说一说?生读课文1、2自然段。

指名说。

生用自己的话说图的内容!二、巧妙贯穿,情景识字1.这些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可还是吃不完。

谁来当小黄鸡帮忙捉捉虫子啊?(课件出示一棵棵大白菜,上面有好些的虫子,每只虫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字词语。

)2.只要你读准了这些虫子背后的词语,热心肠的你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呢!3.真是一群可爱的小黄鸡,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了,有了你们的帮助,这些大白菜一定会长得嫩嫩的、绿绿的!生轮流上台当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读对一个就拿走一条虫子。

篓子里的青虫案例

篓子里的青虫案例

篓子里的青虫案例篇一:篓子里的青虫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案东方红小学钱志征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课后的10 个生字,并正确书写“孔、批、该、呆”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学会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回顾课文内容。

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生: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生:满身小孔)[边板书:卵、青虫]2、小青虫渐渐长大,大白菜被咬得满身是小孔,大家来帮帮它吧,度对一个词语就帮助大白菜捉了一条虫,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小黄鸡一顿渐渐不停滋味一段碰翻蝴蝶呆住空壳3、真不错!我代表大白菜感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帮助,这些大白菜一定会长得嫩嫩的,绿绿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语言1、出示第二幅图:除了我们帮助大白菜,看,还有谁来了?他们来干什么?(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出示句子: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请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抓住“大大小小、太多、不停”等词来体会虫多。

指导朗读。

(3)鸡妈妈一家吃着青虫心情怎样?齐读第三自然段。

2、有一只小黄鸡不停地吃,真高兴呀!想想小青虫的滋味怎么样?好吃吗?吃了还想吃,这就是“越吃越有滋味”。

这只小黄鸡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头饰,谁来当小黄鸡?小黄鸡,告诉大家你在想些什么,又做了什么?戴上头饰的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哟,你捉得可真多啊,有一大批呢!学习句子: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得意的语气。

(4)那你们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学生谈体会,戴头饰朗读。

小结:这是一只贪吃、可爱、聪明的小黄鸡。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

3. 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3. 对课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篓子里的青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对青虫的认识和印象。

1.3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长句子。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2.4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3. 课堂练习:3.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 总结拓展: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4.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篓子里的青虫》篓子里的青虫,勇敢、善良、聪明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应加强辅导和巩固。

教师也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查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

3.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非常巧妙地揭示出蝴蝶的演变过程,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奥秘,能引发学生在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

依据课改精神,我在设计上体现以下二点:
一、方法多样,和字词手拉手。

在字词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和游戏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先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并顺势指导重点字的读音。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了捉虫游戏来巩固字词,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让所有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识字过程中来。

二、以读为本,品出趣味。

为了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我采取了多样化的朗读,有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和师生合作读。

这篇课文我安排2课时,我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字词和学习课文1-4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小青虫是蝴蝶产的卵变成的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二次整体读文,每次都有明确的要求。

学习课文前四段,帮助学生将整节课的内容融为一体。

在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抓重点词句,设身处地的走进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味小黄鸡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状态下,充分地与文本接触,从而实现由读通到读顺,达到读得有滋有味的目的。

教学设计:篓子里的青虫

教学设计:篓子里的青虫

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发现探究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图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字音、字形、组词)。

3.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比一比哪组合作最好,给予表扬或鼓励。

4.学生轻声读课文,做到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二、初读课文
1.教师出示蝴蝶和小青虫的图片
这两种小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了。

2.分小组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
4.学生置疑,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
1.读书发现:蝴蝶是怎样变成的?篓子里的小青虫到哪里去了?
2.小组合作研读,讨论以上问题。

3.创设情境表演:
(1)创设课文情境。

(2)“惊讶的小黄鸡”和“奇怪的小青虫”的互动表演。

(3)“小博士”揭谜。

四、学写生字
五、小结。

教学设计:篓子里的青虫

教学设计:篓子里的青虫

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发现探究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图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找出蝴蝶的生长过程。

2.图解强化:
蝴蝶的生长过程:卵→青虫→蛹→蝴蝶
3.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看三幅插图,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小黄鸡的情感变化。

3.你能帮助小黄鸡,告诉它小青虫到哪儿去了吗?
4.平常你还知道哪些相似的例子吗?
(提示:我们平时养的蚕宝宝是怎样生长的,最后变成了什么?)四、书写指导
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孔”字和一个写得好的“孔”字。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说出不好看的原因。

2.小组讨论该如何写?
3.教师集中指导、范写、学生练习。

4.小组比赛写字。

五、小结。

《篓子里的青虫》优质教学设计(最新)

《篓子里的青虫》优质教学设计(最新)

《篓子里的青虫》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大自然里除了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奥秘。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8)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趣味识字,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个童话故事,看你们还认识它吗?(出示一棵大白菜)(是大白菜)看它长得绿油油的,多好啊!那还记得它们吗?(出示小青虫)看,它们又爬到了大白菜的身上准备美餐一顿)这么多的小青虫都在吃大白菜,你看它多可怜啊!谁愿意帮助大白菜?只要你读准了这些小青虫背后的词语,你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只虫子。

谁来?(学生读词后,读对一个就拿走一条虫子)看,在你们的热心帮助下,这颗大白菜身上的青虫都消灭光了,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

2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记得小黄鸡最后怎么样了?(指名回答)现在,你们就是小黄鸡,做个呆住的样子我看看。

(请出做的最像的一个学生)问:小黄鸡你为什么呆住了呀?(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呀?)童话中的小黄鸡和你们想的一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

(生齐读)是呀,小青虫到哪去了?(有学生回答:变成蝴蝶飞走了。

)那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赶快去学习课文,从这个小童话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二看图切入,品读1-2节1 (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对的肯定,不对的或没看出来的教师鼓励: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2 (图文对照学习1-2自然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变成了青虫,青虫吃菜叶长大了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设计理念】《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了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参考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激趣努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渗透合作、探究的意识力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构建和谐的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语学会写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我读我体会”学习卡姓名班级课题《》学习目标: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探究我能独立完成学习卡第二关的练习。

第二关:练习一:我知道小青虫去哪儿了——()→ 小青虫→ ()→()拓展练习:我还知道()也和蝴蝶一样是“不能藏”的昆虫。

【片段一】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从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满身小孔)。

2、复习生字词语。

师:大白菜多可怜呀!咱们快去帮它捉虫吧!只要读准了这些虫子背上的词语,就能帮大白菜消灭一只虫子。

(学生摘掉白菜上的虫子形词卡上,带领全班读词卡。

)『小结:创设“给大白菜捉虫”的情境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纷纷举手想上台捉虫,在游戏中对生字词语也进行了有效复习和巩固。

』【片段二】过渡:同学们真能干,捉虫子又快又准。

可是还有好些条虫子呢?咦,你们瞧,那是谁?(生:母鸡和小鸡)它们来做什么呢?它们和小青虫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填写好手中的“我读我体会”学习关卡。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1、全班交流展示读书体会。

★问题一你从哪知道菜地里的青虫很多?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青虫很多,我给大家读一遍“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我从“大大小小”这个词语体会到青虫很多,有的青虫很肥很大,还有的青虫很小。

请问大家还有补充吗?生补充:我从“太多了”体会到青虫很多很多多到吃也吃不完。

生补充:我从“不停地”体会到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虫子可是还是吃不完。

生:谢谢大家的补充,我想邀请花儿小队跟我一起读这句话。

(生感情朗读)生1评价:他们把“太多了”读的很重让我感到青虫很多。

生2评价:读“不停地吃着”要加重些他们读的声音太小。

师:那你能来读读吗?(生感情朗读)师评:菜地里的青虫真多啊,怎么吃也吃不完呢!还有谁想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师:鸡妈妈一家忙着吃青虫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生:有两只小鸡同时看到了一条又肥又大的青虫他们俩赶紧跑过去结果一人咬住一头拉扯起来。

师:这是多么有趣的情境啊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个部分。

(生感情朗读)生:我想鸡妈妈一家肯定感到很快乐一下子可以吃到这么多小青虫。

师: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鸡妈妈一家吃青虫的快乐心情吧!(生感情朗读)★问题二: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师:这么多又肥又嫩的小青虫吃也吃不完,这可怎么办啊?如果你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生:我会把它们留着等到以后吃。

生:我会藏起来留着以后吃。

师:同学们不仅仅想到了今天,还想到把好吃的留着以后吃,你们真棒。

小黄鸡看到这么多好吃的青虫它心想——生接读:“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

”(师接)于是——生接读:“它逮了好多好多青虫放进一只篓子里。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生:我认为这是一只自私的小黄鸡,因为它把好吃的都藏起来留着以后吃。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它是一只自私的小黄鸡吗?生:我觉得小黄鸡不是自私而是聪明,它不仅今天吃好吃的,还想到把好吃的留着以后吃。

师:你愿意当这只聪明的小黄鸡吗?(师生配合读第四自然段)师:其他的同学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我认为它是一只贪吃的小黄鸡,它太贪吃了,今天吃不够,还要藏一些以后吃。

师:咱们来演演这只贪吃的小黄鸡吧。

(师生配合读第四自然段)生:我认为这只小黄鸡一点也不自私,它藏起来肯定会和它的伙伴分享的。

师:是啊,这只小黄鸡多么贪吃、可爱啊!在大家都埋头吃青虫的时候,它还想着以后,可见它是一只聪明的小黄鸡。

现在你还认为它自私吗?(生摇头)★问题三:小黄鸡吃到了小青虫了吗?她看到了什么?过渡:过了一段时间,小黄鸡想:我该美美地吃一顿了。

它的美梦实现了吗?(没有)打开篓子它看到了什么呢?生:小黄鸡没有吃到青虫,它刚把篓子打开,“扑扑扑”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

师:扑扑扑,这是什么声音啊?(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出示句子比较朗读探究发现:①“扑扑扑”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

②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

生:“扑扑扑”是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有了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了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看到蝴蝶飞出来的样子。

师:这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的作用,有了它们,我们仿佛看到蝴蝶飞舞的情景,听到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

你们听——指名生朗读。

师:小黄鸡还看到了什么?生:翻倒的篓子里滚出好多豆大的空壳,别的什么也没有,小黄鸡还看到了豆大的空壳。

师豆大的空壳是什么呢蝴蝶的蛹青虫是怎样变成蛹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师:看到扑扑扑飞舞的蝴蝶和满地豆大的空壳,小黄鸡有怎样的反应呢?生:呆住了!师:谁来做做这个表情?(生表演)师:这一切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你们说,此时的小黄鸡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指名读)生:小青虫呢?它们到哪儿去了?生评:他读的时候没有把问句的感情读出来。

师:你能带着动作和表情读一读吗?(生感情朗读)师: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黄鸡此时疑惑的心情吧!(全班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小结: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文本问题化将问题层级化,逐步帮助学生学习文本、深入文本、理解文本。

问题的设计难度适中,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学生积极性高,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形成全体的统一性理解和独特的个性化理解。

』【片段三】回顾全文介绍蝴蝶的一生。

师:谁能帮小黄鸡找到答案?生:那些小青虫都变成了蝴蝶。

生:那些飞出来的蝴蝶就是小青虫变出来的。

师: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蝴蝶奇妙的一生吧!(播放视频,看后独立完成学习卡第二关练习。

)『小结:为了帮助嘘声更好地掌握青虫变蝴蝶的科学知识,我播放了一段视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水到渠成。

』【片段四】1、师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像蝴蝶这样“不能藏”的小昆虫生:我养过蚕,它们和小青虫一样,也是先从卵里孵出来,然后吃桑叶慢慢长大,再吐丝结成茧,最后变成蛾子。

生:还有蜜蜂、飞蛾也是不能藏的昆虫。

师: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哪,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共同探索吧!3、拓展练习以“蝴蝶的一生”为主题办一份小报。

形式不限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小结:练习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力和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10 篓子里的青虫卵→ 小青虫→ 蛹→ 蝴蝶批【教学反思】《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的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更是以“趣”当先。

虽然这篇课文学生很感兴趣,故事情节简单,但想让学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去主动参与学习,却不是那样的容易。

在本节课中,我尝试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一)课前导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第一课时我采用了《找妈妈》的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都想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接着我用设疑导趣的方法提出:“小青虫的妈妈怎么会是蝴蝶呢?小青虫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这两个问题,学生的思维被问题牢牢抓住,他们都在积极思考这两个看似简单,却又很难回答的问题。

他们多想快点进入文本去寻找答案啊。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联系文本创设了“给大白菜捉虫”的情境,让孩子们边捉虫边复习文中的生字、词语,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复习生词,顺利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二)课中激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激趣不仅仅表现在课前,课中的激趣也尤为重要。

在第一课时的生字学习中,我采用的是小组竞赛制,充分赋予小组长权利,让他们在组内带领组员学习生字、词语,然后小组间进行赛读展示,优胜小组将获得一定的积分和奖励。

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当学生说:“这是一只自私的小黄鸡”时,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将问题再次丢给学生:“你认为这只小黄鸡自私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一只聪明的小黄鸡。

由此突破口让学生深入文本,引导他们个性化理解和个性化朗读。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想象鸡妈妈一家吃虫的情景,既对学生进行了口头表达的训练,又引发他们想象的兴趣,让学生能真正深入文本,去感受鸡妈妈一家吃虫的快乐心情。

在探讨“小青虫去哪了”这个问题时,我采用视频激趣,用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蝴蝶一生的奇妙变化。

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解决了课文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学生学的趣味,学的轻松。

(三)课后延趣引发学生拓展文本。

虎头虎尾是界定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精彩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后拓展更是对文本的延续学习。

那么怎样将课文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呢?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难易度不同的练习题至关重要。

第一课时中,我让学生回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复述给父母听,这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当他们习得新的知识后,特别想向周围的人展示一番或是与其分享,那么这个作业孩子们一定会十分有兴趣并积极完成。

第二课时的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强调:形式不限,可多人合作完成,并且还是选做。

虽然是选做题,但孩子们都不想落人后,都愿意参与制作。

这样既让孩子在课下对文本进行了延伸学习,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对多种能力进行训练,真是一举多得啊!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