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连续性系统性课堂教学多元化一、关于新旧教材的分析旧教材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从有理数开始,主要学习代数的知识,第二学期,则代数、几何平行进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联系和巩固也是持续的。
但这样的教材安排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新鲜感和兴趣。
而新教材的意图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受即将在初中整个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将知识点分散到每一学期,降低学习难度,学习形式呈螺旋形上升,学生始终接触到的都是新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转换,保持兴奋。
但笔者以为这样安排的结果却使得教与学思维均不连续,刚刚弄懂一点知识,却又要放下,去学新的与此不关联的内容。
等到再回来,原来学的已经忘了。
难教难学难复习。
旧教材注重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而实用性与趣味性不足,教学中强调训练思维严谨、严密、严格,容易陷入偏、难题型以及“题海战术”的练习中,教师相对好讲而学生普遍反映难学。
而新教材更注重数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强调培养发散、活跃型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但却不太注重解题过程、步骤和数学语言应用的训练,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学生觉得在课堂上轻松、好学、有意思,但做题能力下降,语言叙述不规范;而教师觉得不好把握教学内容和深度,担心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当加强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题能力训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学习能力在探究实践中提升——刍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
刍议 新 课 程 标 准 下初 中数 学探 究性 教 学策 略
郁 继 广
( 邳州 市邢 楼 中 学 , 苏 邳 州 江 2 14 ) 2 3 3
教 育 心 理 学 指 出 : 问 题 是科 学研 究 的 出发 点 ,是 开 启 任 “ 何 一 门科 学 的 钥匙 。思 想 和 方法 是 生 长 新 思 想 、 新方 法 、 知 新 识 的种 子 。问题 意 识 是 学 生探 究 性 学 习 的 核 心 。” 基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提 出 : 学 生 是 数 学 学 习的 主 人 ,教 师 是 数 学 学 习 “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与合 作 者 。 师 要 改 变 课 堂教 学 中过 于 注重 引 教 知 识 传 授 的 片 面倾 向 , 重激 发学 生 学 习知 识 主 动 态 度 . 注 重视 学 生 学 习探 究 基 础 知 识 的积 累 和 技 能 的 训 练 ,提 升 学 生搜 集 和 处 理 信息 、 获取 新 知识 、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以 及 交 流 与合 作 的 分 能 力 。 因此 , 师 要 在 贯 彻 新理 念 知 识 进 行 教学 活动 时 . 合 ” 教 结 数 学 知识 特 性 , 织 好 相 关 探 究 性 教 学 , 而 引导 学 生 发 挥 其 组 从 创新 精神 , 提升 其 思 维 品质 , 高 其学 习效 能 。我 结 合 教 学 实 提 践体 会 . 一谈 自己 的一 些 方法 和措 施 。 谈 抓 住学 生 的 能 动 性 。 视 学 生探 究 问题 情 境 的 创设 重 教 育 心 理 学指 出 , 师 进 行 探 究 性 教 学 活 动 能 否成 功 . 教 主 要取 决 于 学 生 学 习 主 动性 、 动 性 是 否 得 到 有 效 激 发 和 挖掘 。 能 因此 , 师要 抓 住 学 生 学 习 知 识 的 能 动 特 性 和 内在 潜 能 . 过 教 通 创 设 与 学 生 自身 紧密 联 系 的生 活 情 境 , 化 教 学组 织形 式 、 优 设 计 富有 逻 辑性 和趣 味性 的教 学 语 言 等 途 径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主 动、 自主 探 求 的积 极 性 , 断 启 发 学 生 自主 思 考 , 现 学 生 探 不 实 究 动 机 和 兴趣 的有 效 激 发 , 升 探 究 性教 学 的推 动 性 提 例 如 ,在 全 等 i 角 形 知 识 教 学 时 ,我创 设 出如 下 问题 情 境 : 如 图1 “ 所 示 ,铁 路 上 A, 两 点 相 距 2 千 米 . B 5 C. D为 两 村 庄 , _ DA jAB于 B. DA=1 5 千 米 , B= O 米 。 现 在 要 在 铁 路 上 C I千 修 建 一 个 土 特 产 品 收 购 站 E. 得 C. 使 D 村 到 E 的距 离 相等 。( ) 结合 两 站 1请 所 学 知 识 采 用 尺 规作 图方 法 找 出E 站 图 1 的 位置 :2 求 出 E 与A点 相 距 的距 () 点 离?” 先让 学 生 动 手 进 行 操 作 , 用 圆规 和 直 尺 . 据 题 目要 运 根 求 , 行 作 图 练 习 , 做 好 指 导工 作 。 在对 练 习题 的第 二 个 问 进 我 题探 究 时 , 我要 求 学 生 组 成 学 习 小 组 , 合 学 习 的三 角 形 全 等 结 判定 和性 质 等 相关 内容 , 行探 究 活 动 。 在 指 导 学 生探 究 活 进 我 动 时 . 现有 很 多 学 生 采 用 了直 接 作 垂 线 的 方 法 , 用 直 角 三 发 利 角 形 性 质 进 行 解 答 , 程 比较 繁 琐 , 容 易 求 出 问 题 的 答 案 。 过 不 我 引导 学 生 :能 否 构建 一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的方 法 进 行 问题 的有 效解 答 。学 生 在我 的 引 导下 ,通 过 添 加 辅 助 线 ,构 建 起 等 腰 AE C, M作 为 这 一 三 角形 的 垂 线 , 而 求 出E 距 离A站 D 将E 从 点 的距 离 为 1 千米 。我 在 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中 ,通 过 适 当 的 教 学 方 O 法, 有序 引导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性 学 习 活 动 , 勾 股 定 理 知 识 与 应 将 用 方 程 的 思想 方 法 融 入 到 问题 解 答 过 程 巾 ,从 而 有 效 地 实 现 了数 形 结 合思 想 方 法 的 运 用 。 二、 紧扣 数 学 知识 的特 点 , 视 学 生 探 究 类型 的科 学 选 择 重 探 究 性 教 学 活 动 的 出 发 点 和 落 脚 点 都 应 是 数 学 学 科 特 点 , 据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 生 学 习 特 点 , 行 不 同 形 式 的教 学 根 学 进 活 动 。教 育 学 指 出 ,探 究 性 教 学 可 以 分 为 定 向探 究 与 自由探 究 、 纳探究与演绎探究 、 立探究与群体 探究等几种类 型。 归 独 教 师 在选 择 不 同 探究 类 型 活 动 教学 时 , 以按 照 “ 学 、 宜 、 可 科 适
刍议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
刍议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及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独立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学会表述,交流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1.多数初中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普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事实上,在升学考试中,数学成了筛选学生的“筛子”。
要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症结,在新授课、练习课之外开设数学活动课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数学活动课是以应用数学知识为目的,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手工制作,或安排一些探索性活动的课,从而以更活泼的形式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化枯燥为饶有趣味。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基本目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
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
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但不可否认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还略有偏颇,以至于在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现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要恰当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每节课都冥思苦想,创设生活情境:古今中外,名人轶事,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都找出来,似乎脱离了情境设置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了。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时,分别创设了如下情境:“国际象棋的故事”、“希腊神话中善跑英雄的故事”、“长沙马王堆古墓年代推算的故事”,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十分专注,可是等老师进入正题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而此时学生一时还不能从故事的情节中缓过神来。
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长越好。
不必要的情境创设显得牵强,如画蛇添足。
在本例中若使用教材中的“细胞分裂”和“放射性物质”两个例子,既简单易懂,又能说明问题。
数学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立足于数学内部矛盾,开门见山、类比、猜想等方法,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过分追求情境设置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特点,削弱数学本身特有的魅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由封闭式的教学变成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即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将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学生的参与,有师生的合作;而实际上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的进行,是被老师牵着走的。
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用 型,如利用 图形的合理分类 的计算题 ,金 融投资 的基本计算知识等 :③动 手 型,如绘制 图表 , 用 图形解应用题等 。 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
教 研 视 角
生 旦箜 塑( 王)
,
, N O  ̄ . 4 n d e r
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 果。通 过讲述这些 故事,能对学 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 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 主义教育,从而 帮助 学生确立正确 的学 习 目的,养 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激 发他们 学习的兴趣 。 3 . 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 可开展数学 实践活动 ,这 是拓宽学生视野 的 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 息?年息为什 么采用 “ ”的记 号? 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 “ ‰”的记号?也可到市场 去了解 怎样用统计 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 ?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 的商标 图案等等 。 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 能使 学生知道数学在 实 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 实践这一大课堂 的锤炼 ,锻炼 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 的坚强个 性。
别 要 强 调 的 是 : 在 活 动课 的 思 维 材 料 的选 择 上 , 一 要 “ 不 超 纲 ” , 即 所 涉 及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 学生 自己找 问题 自己解决 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 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 能丰富学生的数 学知识,而且会提 高学生写作 能力 、 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 高年 级的学 生中广泛 开展 。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 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 担当,其教 学 目 标 就 是 “ 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 长”。有人会提 出,这个 要求 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 到,或者开展课外 活动就可 以实现 。我
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 下 第 一 相— — 管仲 》 《 师齐 活 动 的 内容 , 因 此 , 活 动 的 范 围还 天 周 祖— — 姜 太 公 》 《 古 奇 观 —— 东 可 以进 一 步 扩 大 。 作 品 的形 式 亦 可 千
1)利 用 学 校 的 多媒 体 教 室 由4 周 殉 马 坑 》等 ,都 渗透 了学 生 的 思 多样 化 ,如 与 同 学分 工 编 写 景 物 介
探 究 的问题 , 后再 进 入 真正 的探 究 之 题 、 习题 教 学 时 ,尽 可 能 留给 学 生 学 生 的 主 体 活 动 是 学 生 认 知 、 情 过 程 。 则 , 匆忙 忙便 会 造 成 有 些 否 匆 充 分 的独 立 思 考 的 时 间 ,让 学 生 能 感 、 态度 、 行 为 发 展 的 基 础 ,无 论 同学 没有 审清题 意走 错 方 向, 别 人 在 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 ,让 学 生 “ 先 是 学 生 思 维 、智 慧 的 发 展 ,还 是 情 起 步 的 时候 就 已经 掉 队了,因此 , 明
CETE 毂
照 Leabharlann : 《 .教 击 与 襄 蚤 最
刍议新课 改下 的初 中数学教学 如 何 有 效地 开展 探 究性 学 习
■ 魏 仕 林
以感 知 教 材 为 出发 点 , 而 要把 教 材 了适 应 当 前 中学课 程 改 革 中产 生 的 是 时代 发 展 的 需 要 ,是 数 学 教 师 面 中的 例 题 、公 式 、定 理 、 习题 等 知 识 进 行 加 工 改造 ,编 成 需 要 学 生 自 研 究性 课 程教 学 的 需 要 ,更 重 要 的 临 的一次机 遇 与挑 战。
新课标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刍议
当 前 , 新课 程 理念 和 素质 教 育 深 入 实 施 的 今 天 , 现 学 生 学 习成 绩 的提 探 究 能 力 培 养 也 明确 指 出 : 教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 应 与 学 生 积 极 互 动 , 同 发 在 实 “ 共 高 、 习 能 力 的提 升 , 到 真正 意 义上 的 提 高 教 学质 量 , 经 成 为 广 大 教 师 展 , 处 理 好 传 授 知 识 与 培 养 能 力 的 关 系 ,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独 立 性 和 自 主 学 达 已 要 注 引 调 探 在 促 进 行 探 索 的 一项 重 要任 务 。 新 课 程 理 念 曾 经 明确 指 出 : 要 从 学 生 实 际 出 性 , 导 学 生 质 疑 、 查 、 究 , 实 践 中 学 习 , 进 学 生 在 教 师指 导 下 主 动 “
活动的有效进行 。如在 “ 菱形” 内容的教学时 , 教师根据教学 目标和知识点 形象思维 、 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以及猜 想思维 等数学思 维方式 、 方法 的培 在 要 选 要 求 , 菱形 的 判定 方 法作 为本 节 课 的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 教 学 中 , 过 实 养 , 问 题 解 答 训 练 上 , 善 于 抓住 问 题 的 典 型 特 征 , 用 一 些 能 够 凸显 课 将 在 通 利于知识重难点教 学的一题 多 变、 一题 多解等开 放性典型 例 物演示、 学生 动 手 探 索 、 师 归 纳 、 教 习题 解 答 等 方 法 , 生 对 “ 形 判 定 方 堂教学内容 , 学 菱
活 泼 地 、 动 富 有个 性地 学 习。 主 ”因此 , 师 要 在 教 学 中 做 好 提 升 初 中 数 学 间 ; 重 学 生 探 究 活 动 中 的 方 法 指 导 ,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活 动 的 要 求 、 教 注 对 目的 、 要 过 进 同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这 一 文章 , 现 教 学 过 程 中 “ ” “ ”的 齐 头 并 进 。 当 前 方 法 、 领 、 程 等 内 容 , 行 适 时 的 指 导 , 时 还 要 对 学 生 探 究 过 程 进 行 实 质 和 量
感受数学魅力 提升学习效能——刍议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课 改 前 沿
WE I A A G N L 0 H N D
感受数学魅 力
提升学 习
文 / 金 凤 陈
刍 议 新课 程 下 初 中数 学有
【 要 】 文根 据 新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 如 何 实 现 初 中数 摘 本 就
学课 堂有 效教 学 这 一课 题 进 行 了初 步的 阐述 。 题 的能 力 的 培养 , 高 数 学 表 达 和 交 流 的 能 力 , 展 独 立 获 提 发 取 数 学 知识 的能 力 。” 因此 , 教师 在 教 学 时 , 善 于抓 住 数 学 要
反思 、 想交流 、 思 习惯 养 成 等方 面 , 发挥 着 重 要 作用 。初 中数 学 教 学 纲 要 中也 对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评 价 手 段 的 运 用 和 原 则 进 行 了详 细 的 阐述 , 出 了具 体 的要 求 。学 生 作 为 教学 活 动 的 提 对 象 . 学 习活 动 的 主 人 。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评 价 时 , 以 将 是 可 学 生 主体 特性 进 行 充 分 激 发 , 用 师 生 点 评 、 生 互 评 和集 采 生 体评价等方式 . 引导 和 指 导 学 生 遵 循 针 对性 、 巧 性 、 格 技 风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刍议_1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刍议新课标”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
让学生构建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正好迎合了21世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而且,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鉴于此,我们选择了中学数学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促进对数学认知结构构建的重视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初中数学认知结构整体联系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果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有很多计算问题就算不好。
与以往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特长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不难发现,较之从前,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它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在积极学习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认同并内化其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断地在自身的教学行为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从而努力做到既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又能从知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中博取百家之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地探索,积极创新,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天地。
学习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认识活动。
因此,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应明确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要建立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必须以数学知识结构为基础,进行开发、利用,从而转化为学生的数学的认知结构。
本文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认知结构谈谈自己的认识。
1、教师要注意揭示数学思维过程。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但是数学的思维价值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决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能创造出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其间应注意以下环节:一是制造认知冲突是充分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即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认知冲突。
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注重完善、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新课程新教材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新课程改革关注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师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
我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探究过程,是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注重完善、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数学新教材的新特点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
刍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
例如,在教学湘教 版 八 年 级 数 学 下 册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性 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 项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活 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各个小组探究出了直 角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定 理,即两个 锐 角 互 余 的 三 角 形 是 直 角 三 角 形. 在 探 究 过 程 中,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明确、互相 交 流,切 实 培 养 了 他 们 的合作意识.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互相 学 习、彼 此 合 作、共 同 进 步 . 可 见 ,分 组 学 习 能 够 对 有 效 教 学 起 到 推 波 助 澜 的 作 用 . 三 、坚 持 先 学 后 导 ,发 展 思 维 能 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之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离不开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解
刍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唐与平
摘 要: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堂课中不懈努力 的 方 向. 新 课 程 改 革 为 有 效 教 学 的 顺 利 实 施 创 造 了 诸 多 有 利 的 条 件 . 本 文 将 在 借 鉴 相 关 理 论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自 身 教 学 实 际 ,浅 显 论 述 新 课 程 改 革 背 景 下 的 初 中 数 学 有 效 教 学 .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刍议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刍议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
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有这样几点是很必要的。
1 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
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大有“誓攀天下高”的雄心。
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常存呢?1.1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每一个细节因势力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1.2 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
六年级的学生到了毕业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教师对六年来数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及详细的指导,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和条理。
1.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
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
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鍵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标签:教师、课堂、过程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
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
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
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浅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摘要: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营筑学生喜欢的课堂。
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教育理念”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舞台。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创设营造氛围激趣我们应该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营筑学生喜欢的课堂。
面对活泼好动、有着强烈求知渴求的初中学生,我常遐想万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怎样让学生痴迷于数学课堂生活?怎样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力?由于传统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也由于应试教育的霸道强势,我总是深陷于迷茫、混沌之中,虽然有时也有瞬间即逝的灵光闪现。
而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教育理念”给我以强烈的冲击、深刻的启迪。
“生活”、“过程”、“问题”三个词在我的脑海中日益凸现,成为我在教学中关注有加的重点。
一、以“生活”激趣,以“生活”生情数学与生活有一条天然的“脐带”,相互依存,维系着各自的“生命”。
因而,数学的生活化、生活的数学化没有障碍。
而把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提升了数学的亲和力,让数学不再“冰冷”,不再“陌生”,不再“空洞”。
于是,以“生活”生趣,以“生活”生情,便成为我课堂教学追求的首旨。
例如教学“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不妨设问:“葛滕、丝瓜、牵牛花的茎细弱而蔓长,为了争取阳光,它们攀附在近似于圆柱体的树干上,你可知道茎蔓缠绕的轨迹?”教学“相以三角形”性质时,不妨叙述泰勒斯用一根棍棒测得金字塔高的故事。
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不妨质疑:“不过河测得河宽,不上山测得山高,可能否?”教学“过三点的圆”这一节,不妨手书“破镜重圆”一词,继而给出破了的镜子的残片(图1),问:“你能设计一种方案,让‘破镜重圆’吗?”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不妨想象:“大海边,观日出……你会怎样来描绘整个日出的历程?若将地平线理解为直线1,太阳抽象为⊙O,那么这日出为我们展示了几种关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数学,便是基于生活的数学。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刍议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刍议1 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
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
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理容易疲劳。
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 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
”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
“为什么?”我追问。
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
”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2 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
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
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例如在“相反意义的量”的教学上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向东走3 步,向西走4 步;一小虫在树干上先向上爬20cm,再向下爬回到出发点,再向下爬10cm;在一个装有苹果的盘子里增加4 个苹果,再取走5 个苹果等。
刍议新课改时代下初中数学教学
刍议新课改时代下初中数学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生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改善的。
在数学课程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为依据,更新理念,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样才能有效的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为此,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几点我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数学素养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
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
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
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
发表时间:2014-09-15T15:58:38.81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5期(上)供稿作者:朱永志
[导读]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
朱永志
(宣汉县东乡镇东南中心校宣汉 636150)
实施新课程以来,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
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
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
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
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
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
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创选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的法宝。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
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人教版)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