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概述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二、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3.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三到高一年级为显著上升时期。
(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二年级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象记忆要优于词语。
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言语发展较晚,到20岁以后达到高峰;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于18岁之后达到顶峰。
中学教学-中学生发展心理(二)
中学生发展心理(二)第五模块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目录: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二、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三、中学生的意志发展四、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惰绪与情感的概述。
情绪分类0心境、激情、应激D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守情酚类0道德感、理智感、鲍感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0妇的戏]理论寸拉扣防斯的i从氓咽吤理论沙赫特的三因素论O 自我防御机制oD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良好情绪的标准。
D 中学生即预阔的培养寸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四、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也叫潜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多接受的冲动、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2.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3.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4.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
5.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6.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7.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
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五、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备考简答★★★,材料分析】(一)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二)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三)外露性和内隐性(四)心境化和持久性(五)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串词法:冲爆内外两极,持久逆反心境】情景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学生相处,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
身体发育中学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
男生开始长高、发声变低、长胡须等二性特征出现,女生开始胸部发育、月经初潮等生理变化。
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体育锻炼机会。
认知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开始发展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情感发展中学时期,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渴望融入群体,希望被认可和接受。
同时,他们也会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审视和评判,这会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自我认同的形成在中学时期,学生逐渐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希望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认识到中学生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自我认同的形成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定义、特点、关键时期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指青少年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所经历的各种因素和过程。
它关注学生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变化,并涉及到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动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需求。
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中,有一些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首先是青春期,这是中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青春期的学生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对自我身份和独立性的探索也愈发明显。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理解和支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是高中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职业规划的困惑,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决策,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再者是中学毕业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教师提供职业指导和实用技能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在中学生发展心理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要做好中学生发展心理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和信任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观察和分析学生心理状态的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求。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发展心理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是0-2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
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是7-11岁,这个阶段的年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是11-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任务,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在发展的前面。
”4、简述中学生情绪的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5、简述调节情绪的方法(1)敏锐地察觉情绪(2)平和地接纳情绪(3)正确调整情绪(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
5中学生发展心理
3、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易产生的问题
①认知障碍
②情感障碍
③人格障碍
④能力障碍
4、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①指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认知
②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
④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模块错题 1、人格阶段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 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 段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D)。 A、斯金纳
⑤转移注意力
⑥升华
6、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
①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中学生的情绪自知力和挫折承受力。
③帮助中学生掌握情绪,情感调节的方法。
④充实中学生的精神生活。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1、人格的特征:
2、( 佛洛伊德 )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构成的动力系统。
3、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①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 ②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 ③情绪理解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 ④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
4、良好情绪的标准
①能够适当地表达情绪
②情绪相对稳定 ③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5、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
①转换认知角度 ②自我暗示
③调节期望值 ④适当宣泄
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性持久性明显发展 ③精确性提高 ④概括性增强
2、注意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
②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发展。
3、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 ②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
③引导中学生这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3、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中学生发展心理范文
中学生发展心理范文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指中学生在身体、智力、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发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发展的健康与否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学业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发展心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中学生发展心理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着直接影响。
中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热情最旺盛的时期,而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学习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更有动力去克服学习困难。
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可能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学习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其次,中学生发展心理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在校期间广泛接触不同的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中学生需要通过与同学间的友谊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也需要与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而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和孤僻而与同学疏远,与老师和家长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孤立感加深。
再次,中学生发展心理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对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有着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可能过度依赖他人的评价,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对自我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中学生发展心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身体上的变化。
而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可能产生消沉、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对人生产生彻底的消极态度。
因此,中学生发展心理的重要性就在于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2)多血质:王熙凤
(3)黏液质:林冲、薛宝钗
(4)抑郁质:林黛玉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
4.气质类型与教育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殊注意胆汁质和抑郁症两个极端分子
(3)应激:事情紧急,高度紧张
(四)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5)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是源于生理的反应(植物神经系统调节)
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中心在中枢神经和丘脑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下述是关键字)
(1)外部刺激-评定-情绪
(2)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调完成
(3)外部刺激-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评定)——丘脑——各器官或血管神经。
(2)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4)内化学说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
1、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认知是情绪情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1)忧郁
(2)恐惧:学校恐惧和社交恐惧
(3)孤独
(4)愤怒
2.调节情绪的方法
(1)合理宣泄法
(2)注意转移法
(3)意志调节法
(4)幽默法
(5)补偿法
二、中学生意志的发展
(一)意志和意志行动
1.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前提;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发展⼼理第五章中学⽣发展⼼理第⼀节中学⽣的⾝⼼发展概述(了解,选择题)●中学⽣⾝⼼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中学⽣⼼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中学⽣性⼼理的特点1、性意识的出现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对中学⽣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加强教育,理解性⽣理和性⼼理的变化2、更新观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为,让学⽣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中学⽣⾃我意识的发展1、⾃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重要,学会判断,选择题)①⽣理⾃我(⾃我中⼼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③⼼理⾃我(主观⾃我期)2、初中⽣⾃我意识的发展六年级到初三上升平稳期,初三到⾼⼀显著上升期特点:①⾃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有成⼈感、⾃尊感和⾃卑感②⾃我开始分化③更⾃觉地评价别⼈和⾃⼰的个性品质,但⽔平不⾼也不稳定3、⾼中⽣⾃我意识的发展⾼⼆是学⽣⾃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的阶段特点:①⾃我意识中独⽴意向的发展②⾃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③强烈地关⼼着⾃⼰的个性成长④⾃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⑤⾃我评价逐渐成熟⑥⾃尊⼼强⑦道德意识的⾼度发展第⼆节中学⽣的认知发展●培养中学⽣注意⼒的⽅法:(重要,记,简答题)1、培养学⽣善于与注意分散作⽃争的能⼒:①要求学⽣对⼲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②加强注意的⽬的性③加强锻炼学⽣⾃我调节控制和⾃我管理的能⼒2、培养学⽣稳定⽽⼴泛的兴趣3、培养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培养学⽣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定事物的习惯②要使学⽣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保持良好的⼼理状态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信⼼是关键②⼼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情平静有利于注意集中5、使学⽣能分析⾃⼰在注意⽅⾯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中学⽣记忆发展的特点(熟知,可能简答题)1、记忆的容量⽇益增⼤,短时记忆⼴度接近成⼈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3、能主动选择记忆⽅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学⽣智⼒发展的特点(了解)1、智⼒⽔平得到飞跃性提⾼,智⼒发展进⼊关键期2、智⼒基本达到成熟3、各⽅⾯智⼒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液体智⼒(流体智⼒)是⼀种以胜利为基础的认知能⼒。
中教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813(1615)
第五章中学生开展心理大纲要求:1.掌握中学生认知开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开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开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精彩导读: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
老大从小本分老成,但天资平平,学习成绩一般,父母投资培养其才艺也不见大起色,使爹妈失望。
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校成绩一贯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
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光荣,也是亲友们夸奖羡慕的对象。
父母便放弃不争气的大儿子,投资时间金钱来重点栽培小儿子。
为他选送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
高期待高压力下的老小,很羡慕哥哥的清闲自在,但他还算听话,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哈佛大学,父母更为之自豪无比。
然而,从哈佛毕业之后,老小却什么事都不想做。
他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哈佛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
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这个哈佛“毕业生〞多年闲荡而无所事事。
而那个不起眼的老大,父母以往没有为他施加过多压力,反而使他有空间时间参与轻松多元的课外活动。
他没有像弟弟那样被父母迫使着奔忙于上课外技艺班,却当了多年童子军,有时机在主流少儿组织中接触更广泛的工程,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懂得要靠自己努力取得成绩。
他读的虽是极普通的州立大学,却有时机展示和锻炼领袖能力。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二)知觉的发展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注意力和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一)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二)智力基本达到成熟(三)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六、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一)认知发展的机制1.图式2.同化和顺应3.平衡(二)影响个体认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检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来源过程(三)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认识命题之间关系(2)进行假设--演泽推理(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七、维果斯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三)内化学说(四)教育与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一、情绪概述(一)情绪的概述(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对的反应)(二)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怖、悲哀)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二、情绪理论(主要试图解释情绪体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关系(一)詹姆士--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加和肌肉紧张等。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如:心率加快,手心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
(五)拉扎勒斯的认识--评价理论(六)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一)忧郁: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钝和反应迟钝等(二)恐惧(三)孤独(四)愤怒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五、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1.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情绪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敏锐觉察情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正确调整情绪状态(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4.有效表达情绪(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三)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当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由人在其遗传、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31-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导航分值10-20分之间关键词:认知、情绪、人格、身心。
(部分内容和教材表述略有不同,以幻灯为准。
)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单选题。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略)1.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3.观察力的发展(二)中学生记忆和注意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2.中学生注意的发展①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②注意广度接近成人;③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④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幻灯为准)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发展趋势是: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够多层次的看待问题,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制约、互相联系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般要到高中阶段。
培训5:中学生发展心理
三、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主要为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 的智力、气质等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2.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定的 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民族也反映出人 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 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体验、小风、教师 言行 5.早起童年经验。因人而异。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五)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一)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二)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清楚意识到目的和任务 2.观察的精确性:发现细微差别 3.观察的全面性:观察有序、全面,动用多感官观察 4.观察的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内在联系
伊赖克特拉的故事 弗洛依德的“恋父情结”又称为“伊赖克特拉情 结”。伊赖克特拉是古希腊的一位公主,由于母 亲与情夫共同谋害了父亲,公主决心为父亲报仇, 于是怂恿自己的兄弟把母亲杀死,而自己却终生 未嫁。弗氏以此说明女孩有一种天然的恋父嫌母 倾向。当她们性心理趋向成熟时,就把父亲或相 当于父亲的师长作为爱恋的对象。
六、主要的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起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该理论也称作情绪“外周”理论,是有关情绪的生理 机制方面的第一个学说,强调情绪的产生四植物性神 经活动的产物。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生理反应,而生 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该理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2.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和巴德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基本方式为:外界刺激-神 经冲动-丘脑-发往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大脑主观情 绪体验-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自我体验——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
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2、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中。
高中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中学生思维逻辑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
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 概括性、反省性、监控性特点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高中生想象的特点表现在创造成分的增加和想象的形成、 发展方面。
5.汤姆金斯和伊扎 德的情绪理论
6、艾里斯的情绪 ABC理论
内容
一、情绪的发生来自环境; 二、情绪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 三、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情绪理论的核心概念——评价。个体评价所遇 到的各种刺激,评价与其个体之间的关系和意 义。
情绪具有适应性和动机性的功能,他从整个人格 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的体系,情绪 是这个动机系统的核心。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气质的分类
特征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 刺激的干扰,可塑性较低。表现为:急躁、直率、 热情、容易冲动等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 刺激的干扰,可塑性较高。表现为:活泼、好动、 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 界刺激的干扰,可塑性较差。表现为:稳重、安静、 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概述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二、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3.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三到高一年级为显著上升时期。
(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二年级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象记忆要优于词语。
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言语发展较晚,到20岁以后达到高峰;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于18岁之后达到顶峰。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偏科现象是无意注意发展和深化的具体表现中学生注意发展的不同类型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情绪型,有意注意占优势的意志型,有意后注意占优势的自觉意志型13~16岁的初中生,可以让注意力稳定在15~20分钟左右中学生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注意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注意的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性(2)注意品质不断改善中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注意广度接近成人,但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转移能力还不够成熟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1)要培养学生善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具体措施有:①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做到: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做到:①能不能使注意力集中,自信心是关键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力集中③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力集中(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的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如何利用注意规律进行中学教学(1)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2)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3)引导中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关键期是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中学生语言的发展特点(1)中学生对字词的概念的理解逐渐能把握本质(2)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3)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4~5岁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美国卡特尔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对人智力的划分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与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感知能力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就是观察世界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一种能力。
2、观察的品质: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和系统性。
3、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二、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20岁左右为记忆顶点。
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据优势。
高中生的意义记忆明显优于初中生,高中生机械识记能力落后于初中生。
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三、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二初步完成,趋向成熟。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
3、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提问方面趋于探究性;具有开拓性;具有批判性;求解方面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能够运用假设,使用以概念支撑的假设进行思维。
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四、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形式,情感则是同个体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05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一中学生心理发展总特点(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2.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闭索性与开放性并存(2)自尊心与自卑性并存(3)判断性与创造性并存(4)独立性与依存性并存(第二断乳期到来,但是又依赖家长)(5)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6)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中学生出现了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自我独立评价(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更客观、公正和全.面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1.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注意发展特点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高中生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四)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江南博哥)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单选题]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单选题]5.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单选题]6.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单选题]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表现的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1)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概述(了解,选择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1、性意识的出现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观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重要,学会判断,选择题)①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③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期)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六年级到初三上升平稳期,初三到高一显著上升期特点:①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有成人感、自尊感和自卑感②自我开始分化③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不高也不稳定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特点: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②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④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⑤自我评价逐渐成熟⑥自尊心强⑦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重要,记,简答题)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①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心情平静有利于注意集中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熟知,可能简答题)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3、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了解)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液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胜利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
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属于人类的基本功能,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考过液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选择与辨析题)●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早起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非常非常重要,记)1、认知发展的机制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有机体不能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①成熟,指机体的成长②练习和经验③社会性经验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3、认知发展的阶段(非常重要,考过简答题)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儿童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
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了,它会疼得哭”,即所谓的“泛灵论”。
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认为世界是为他存在的。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务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思维。
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考过选择题)两种心理机能: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2、心理发展观(考过简答题)概念: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表现: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3、内化学说概念:该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变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考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概念: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概念: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情绪和情感。
例:紧张—轻松。
●情绪状态分类(重要,选择题常考)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例:人逢喜事精神爽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有明显的胜利变化和行为表现。
例:范进中举,狂喜之下疯疯癫癫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的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
●情感的分类(选择题)1、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
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多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绪理论(了解吧,说不准)1、詹姆士—兰格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人物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即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考过简答题)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主要有三个观点:第一,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自己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这个唤醒模式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5、扎拉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的判断;再评价——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行为。
6、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1、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应符号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记,简答题)1、敏锐觉察情绪:①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②了解自身成长精力及早期经验③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2、正确调整情绪:①宣泄: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把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②转移: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消极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③调节认知功能④积极的自我暗示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第四节中学生的意志发展●意志的基本特征:①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②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③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⑤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重要,多种题型考察)1、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
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
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意志的特性: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2、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3、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4、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步增长,坚持性品质逐步形成5、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记,简答题)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