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读书之法论文
高三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题的议论文
高三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题的议论文700字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一个小孩,有人会叫他神童,但有人却说他自作聪明.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小孩对老翁说了什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的鱼竿送我吧!”.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当我看到这一论题,就记起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语文教师的《黄冈中考精典》,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象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的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的唱着:“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抓小鸟.”“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了.”我一面惊讶孩子的奇特想象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至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有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都变成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会有半点想象力创造力可言.也许是自己从事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许自己是刚走上讲台不足三年的充满激情的老师,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学生,肯定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就象捧着一点稚嫩的脆弱的想象力的火种,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灭.因为我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叶圣陶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何谓“方法”“方法”指的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学习是动脑的事,所以我们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学生,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授人以鱼,毕竟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没有改变,学生处在求知的状态,需要正确的认知引导,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教师更应该授人以渔.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结合我的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我谈谈怎样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玩中学,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一.通过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内容简单,知识浅显易懂,如果说还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那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乏味,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告诉我的学生,我的课堂主导思想是“快乐与自由”,快乐的享受上课的过程,营造良好的民主的氛围,自由的发表自己的主见,共同的探讨.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采取《小鸭子》做操的活动,让学生模仿,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和表现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角色,感受跳跃的青春.二.在课堂教学我变“灌输”为指导式教学多年来,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放不开手脚,代替学生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学生,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在我们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待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于个体的不同,方法就不一样,教师必须承认差异的存在,所以我决定在我的课堂上,变灌输为指导式教学,创设教育情景,教会我的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概括、评价.在《感悟青春》这节课中,学生在青春成长过程中对青春的误读,我就利用三个具体的案例,校园绰号煞风景、衣服我型我酷、李宵的困惑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假如我是其中的主人翁我是什么感受?通过思考、讨论、聆听别人的观点中获得灵感……在猜想、推测的过程中,老师是耐心的倾听者,是热情的鼓励者,同学们不用担心会说错,在每次学生回答完问题,我都会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每次激励学生大胆的思考,放心的发言,自信的体验,快乐的学习,每位学生都经历了自主学习、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的过程,体验到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喜悦,同学们始终是学习的主角,就连最后的答案也是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达成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正确的做法.在这样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中,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迅速的提高.三.教学中允许差异的存在,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青春》这堂课我总共安排了六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自我学习,自我体会,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比如说在第一次和谐相处这个游戏中,要求男女生之间互相握手和对视三秒钟,问到有的同学为什么不愿意与异性同桌玩这个游戏时,有的同学回答,因为他的手太冷了,有的说因为他长的不好看,因为他的手太脏,其实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原因,就不能非要求他们回答的是男女授受不亲这一个你老师想得到的答案,在字母畅想这个环节,更是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他们的意见的肯定,对他们思维的肯定,对他们答案的升华和完善,都是我们老师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理论的升华.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牢记古训:送人之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之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要培养学生从小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这种自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优秀合格的人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本文则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一、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能力;二、培养学生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提高记忆效率;三、让学生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以此来讲述我是如何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将新理念、新思想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同时如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一、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能力.想要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要先具备深刻理解问题和清晰分析问题的能力.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课中,讲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只通过一个标题我们就可以读出两层含义,即一则“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二则“法律又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同时,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提炼出本课的重点即:法律的三个特征和一个特点,使其清晰的讲述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是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学生在掌握知识时,除要对基础知识点熟练掌握外,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更为重要.因为掌握结构具有比单纯掌握知识点要有更强的组织和迁移能力.当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时,他们便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越来越强调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联系的能力.因此,我以自然界的树为喻体,说明它有主干,然后有枝杈,随后是枝条,乃至最后有树的叶片,以此来比喻所学的知识体系.在每一课学完之后,启发学生独立归纳总结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使每课的主体内容都能条理清晰的映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几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这一方法确实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二、培养学生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提高记忆效率.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一定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心理学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不断的发展,人的记忆策略会由机械记忆逐渐向有意记忆过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是有许多知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觉得单调乏味,难以记住,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记忆效果也不佳,往往只是记住却不会运用.教育心理学中有很多提高记忆效率,运用记忆策略的方法.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利用大量时间仔细研读有关记忆策略的书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例如:在初一政治教学中,讲到“建立真挚友谊的基础:真诚平等、互帮互谅、共同追求”时,通过观察,我分别让他们记三个字,即:“真、互、同”,运用谐音记忆法与每日大家耳熟能详广告中的“护彤”相联系,并附加说明是“真”而不是“假”,使学生轻而易举的将三点记住了.又如:初二讲到法律的显着特征及主要特征时,同学们常常容易将两者记混.法律的显着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于是,我便启发学生观察,“普遍约束力”的“普”字与“显着特征”的“显”字,同学们惊喜地发现,“普”字上面是“业”下面是“日”,而“显”字上面是“日”下面是“业”.这样一来运用某些特征进行记忆,一组巧妙的对应上了,另一组也自然不会写错.再如:利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初二第五课中环保单行性法规的名称.我们的母亲是“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的下面蕴藏着矿产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土地上有大片的森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土地上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蒸腾会变成大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五项法律名称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记住了.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让学生能又快又准地将所学内容记住这只是其一;其二,“授之与渔”教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运用记忆策略更为重要,于是我利用活动课时间专门给学生讲授记忆策略,让记忆不再成为头痛的一件事.三、让学生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描绘了情、景、事,而且其中也饱含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便将诗歌这一文学作品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在讲到“友情”时,我以李白的一首《赠汪伦》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效颇佳.在讲到初一有关“情绪”的内容时,我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引入其中,并结合她的红颜薄命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危害,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我寓情寓景的讲述,换来了同学们会神的目光,仿佛空气被凝固一般,那一刻不仅展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也使学生加深了情感上的体验.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进行了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等等,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教的职责在于帮助,目的在于不教,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于是,在教学中,对于某些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框题,我则大胆放手安排学生自己提前准备,体验“我做一回教师”的感受,给大家讲述课程内容,在课程的最后几分钟再由我进行补充、小结.此外,我还积极尝试将小品剧引入到课堂当中来,例如初二讲到“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一课,课前安排学生自编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护以短剧形式生动演义出来.这激活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创新精神.在区级公开课的展演上,受到了各校老师的好评.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新课程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重点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新一轮课改到来之时,我会不断学习、思考,并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探索,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评论|1432011-02-2621:55卢氏李江怡|一级要有自学能力一群机械大四学生信心十足的走进教室,这是他们需要参加最后一次考试.教授把试卷发下来后,他们看到只有5个论述题.一个小时过去了,原来的眉开眼笑的表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难堪的表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谁把5个都答完了”没有一个人说话.“4个呢"还是没有人说话.“3个2个1个总做完了吧”教授严肃的说:“即使你们完成了4年的工程教育,但还有许多问题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7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7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精选篇1)时间飞逝,转眼间初三第一学期已经到了中点,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我有付出,也有收获。
这次考试比上次有些进步.虽然总体考的不错,但是语、数、外三门主科考的一般,以后副科的分值少了以后,我的缺点便会很突出。
主要拉分的是语文。
其实,以前我语文总是考得还不错,但初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就考得很差,本以为这次能考好一点,但是还是和我预想的有所差距,所以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重视语文的学习,应该加强阅读训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虽说听讲比以前认真了,但解题的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以后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化。
在英语的学习上,和数学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题方法。
英语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我也是差一些,以后我会努力提高。
政治一直觉得挺简单,可这次发挥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满意,在细节上也没注意。
这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总认为没什么,都挺简单,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事实与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
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
生物关键是背的不是很熟练,有的则是练的少,没理解透彻,所以考的也不是很理想。
仔细!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
我就是因为不仔细,导致自己失了很多不该失的分,如果再仔细一点儿,突破800、810完全没有问题。
数学、物理、化学的失分也主要是这个原因。
我爸爸就常常对我说,好生和尖子生其实没多大区别,关键就是人家会做的题基本都能保证全对,实际上,不会做的也就了了而已。
我能取得在别人眼里看起来还不错的分数也有一些经验,班门弄斧了:1.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深深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比如学习数学时,我就先做那些基础题,往往基础题分数多,提高题的分数却相对的少一些。
授鱼与授渔论文
授鱼与授渔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授鱼授渔探索技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古之教学,大凡“授鱼”,而不“授渔”。
所以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的学习;学生易变得被动,时间久了,学生就厌烦学习,兴趣也不复存在。
根据我在课堂中的观察、体验,摸索、不断探讨总结,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现在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学习,面对着书本不知从何做起。
基于这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预习课文开始,如何做好课下预习,哪些是重难点,哪些不容理解,哪些是背诵,教师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过程中,可按照“读书---探索----写练---总结”的程序进行读书。
“读书”就是要求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学习字词,了解背景。
“探索”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先从整体入手,了解全篇,明确中心,然后研究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写练”就是要求学生在书上勾画圈点和整理自学笔记;“总结”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段意、中心和写作特色,用自测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测。
在教学中我尝试使用四步读书法阅读。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边读边划大意。
(2)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明了中心。
(3)研读课文,体会精义,吸取其思想和艺术的精华。
(4)自测练习,查缺补漏,检验。
宏观指导可以使学生从大体上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品格,但如果没有微观指导,也很难落实到位。
微观指导即指引导学生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读书,比如抓题目,带全篇;辨体裁,明中心;抓句首,带全段;明大意,看选材,查结构。
此外还有如何看出各类不同文体的写作特色等等。
对于题材不同的文章,区分不同情况,讲清规律性的东西,在学生阅读中应用,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学法指导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要把眼睛、手、脑、口一起都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因素,让其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动起来,达到学有所获得目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句话很通俗地告诉了我们授予方法的重要性。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既教会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又指导了学生学会学习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学会〃为"会学〃,重视学法指导,再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最后再进行长期不懈地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持之以恒正文:”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淮南子・说林训》中如是说,由此可见教会学生会学比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
可是有些数学课上,老师们只注重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数学教学中的灵魂…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最后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付出很大的努力,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效果不佳。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既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又让学生掌握到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我将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感悟:一、变〃学会〃为〃会学〃,重视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要教、学合一。
〃为人师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近20年的我,更是深刻体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掌握才应是学生学习时最先要达到的目标。
刚参加工作时,我曾教学过北师大版三年级有关〃单位名数改写〃这部分知识,遇到过如0.5千克=O克、300千克=()吨这类题型。
这种题本身比较抽象,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关联到不同单位间的进率及小数的乘除法等诸多相关的知识,题型较灵活多变,因此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地错误。
面对这种情况,我按照教科书上的教学方式反复地讲解,又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但收效甚微。
万般无奈之下,我便向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教会别人捕鱼的方法,比直接给他鱼更有意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会别人知识和技能,比直接帮助他们更为重要。
授人以渔,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践授人以渔的理念。
首先,授人以渔是一种教育理念。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授人以渔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社会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他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
比如,一些慈善机构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援助,帮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这些帮助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最后,授人以渔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给予帮助,而是要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当朋友向我们倾诉困扰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支持,让他们明白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的交往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够让对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授人以渔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在教育、社会责任和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可以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来帮助他人,让他们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
只有让他人明白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价值。
愿我们都能够做一个懂得授人以渔的人,让温暖和希望传递下去。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它源自于《论语》中的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授人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授人以渔,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比如,在化学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
在体育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运动训练,培养他们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授人以渔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授人以渔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历史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物理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找出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授人以渔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高中授人以渔议论文800字 高中授人以渔议论文五篇
高中授人以渔议论文800字高中授人以渔议论文五篇高中授人以渔议论文800字1作为宗法观念极强的中国人,每个家庭都对于自己的子弟承载着厚望,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
每位祖先都希望将自己毕生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子孙,传承千秋万代。
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金银财宝虽好,终会吃干败尽;一句至理名言,却能铸成家魂,受用无穷。
授之以鱼,留下的是懒惰和懈怠的机会;授之以渔,播撒的却是勤劳与智慧的种子。
富不过三代,像是一个永远难以打破的魔咒。
第一代打天下,第二代守天下,第三代吃天下。
富豪留给子女百万家财,却不教给他们致富之道。
只能让他们前半生纸醉金迷,后半生潦倒街头,尝尽世态炎凉;同样,开国皇帝戎马一生,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如果能注重对太子的培养,教以治世之道,那历史上就会少多少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幼兽长大后,母兽便会带它们外出捕食,亲身示范给他们野外生存的技巧,而不是替他们储存下一辈子吃不完的粮食。
飞禽走兽,人所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授之以鱼,鱼总有吃完的一天;授之以渔,却可以源源不断吃到鲜鱼。
金银财宝终是身外之物,一个小小的偷窃或抢劫就可能使其丧失殆尽。
而知识、品德才是人真正拥有无法夺去的。
一封封家书、一条条祖训,承载着祖辈殷勤的叮咛,随着祖辈的智慧与美德一同融入子孙的血液,刻入骨髓。
一个拥有祖训、家谱的家族向来是被视为家学渊源,世代书香;他们的子女也是格外的出类拔萃。
苏洵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三苏成了北宋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曾国藩家书已刊印成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九个子女九栋梁------授之以鱼是小聪明,授之以渔是大智慧。
得鱼者可能暂时过上了富足无忧的生活,但得渔者才是长远来看人生最大的赢家。
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祖祖辈辈共同践行,却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勋章,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高中授人以渔议论文800字2以前我们老师给我们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老师就给我们讲到:给你一条大鱼,你吃完就没有鱼了,但教会了你捕鱼的方法,吃完了鱼你自己还可以捕鱼,这样都有吃不完的鱼。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意思是教会别人捕鱼的技术,让他们自己能够独立地生存下去。
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授人以渔是一种教育理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当孩子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他们就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时独立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束手无策。
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也能够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其次,授人以渔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贫困和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那么他们可能会永远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无法真正摆脱贫困。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教会他们一项技能,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谋生,那么他们就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授人以渔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最后,授人以渔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如果我们只是依靠他人的帮助,那么我们可能会在竞争中输给别人。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项技能,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竞争,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授人以渔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之,授人以渔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谚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社会责任和处世哲学。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授人以渔的理念,让更多的人能够独立地生存下去,让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7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7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精选篇1)晴空中,满天飞舞的蒲公英,向人们展示自己飞翔的本领,那是蒲公英妈妈留给孩子的传家宝,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父母应该给孩子们留些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西方人也不例外,很早就流传着“老人授金”的故事。
一位快不久于人世的淘金人问自己的两个孩子想要什么,大儿子想要父亲多年淘得的金砖,小儿子想要学习父亲丰富的淘金技术。
结果大儿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败光家产后,露宿街头。
小儿子则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家立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有的带来的可能是懒惰和颓废,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父母操劳一生,留给孩子万贯家产、房子、汽车等,生怕自己的孩子受穷受罪,去不知道这却伤害了孩子。
花天酒地的享乐之后,换来的是无尽的悲剧。
在“大鱼”的诱惑下,也难免不出现“败家子”、“娇惯千金”。
授之以渔,就交给后人不予的本领,有了本领,即使遇到惊涛骇浪,也可以化险为夷。
“飞鱼”菲尔普斯不想有些青年,一位地追求物质享乐。
父母提供给他的是良好的训体馆和优质的教练,并非属实的生活。
他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这是一种单调的生活。
但同时他的这种练习,这种奋发的练习,使他也得了一技之长,能像人类的潜能挑战。
获得金牌后,他与父母深情的拥抱,向世人表示了他对父母辛苦栽培的感谢。
有鱼,不一定吃得饱;有渔,一定会活得更好。
有了生存本领才能助其成长,展翅奋飞。
有了后天的努力,即使再贫瘠的土地上,也会结出“你的财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精选篇2)21日12:30,我放下了手中的笔,后面同学如约而至,将我的试卷拿走,结束了初三第一次大考。
长舒一口气,走出了教室。
这次期中考试还是暴露了我许多问题,加上刚刚上段老师的课,成绩提不上去就几种原因:不总结,总结了没目标,有目标没计划,有计划没实践。
我在想我也总结了,也定目标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提不上去,终于,我找到了自己的原因:实践力度不够。
(议论文)议论文授人以渔中学作文5篇
议论文授人以渔中学作文5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然而,许多长辈怜悯后代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代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下面是我整理的议论文授人以渔,欢送阅读。
议论文授人以渔1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平安〞。
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就这个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平安〞的条幅谁不会呢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
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平安〞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平安〞而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授之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梯子只有横放,才不会倒下伤着人,这就彻底消除了平安隐患。
再拿我们的学生来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志趣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之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师作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师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们不要总是把东西白白塞给学生,而要教会他们自己去钓鱼大家好,我是小明,我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
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我们班的张老师了。
张老师教书可真有一套,不但知识讲得浅显易懂,而且最会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她从不把知识硬塞给我们,而是引导我们自己去探索、思考和发现知识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讲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语。
张老师先讲了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你只给一个人鱼,他只能吃一顿;但如果教会他钓鱼的本领,他就可以终生自食其力,不愁吃不上鱼了。
所以教会别人本领和方法,比直接给他们东西要好得多。
然后张老师问我们:"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你一言我一语,仔细想了想后都明白了它的深刻含义。
小红说:"就像我们考试时如果背下了答案就能考好,但如果理解了做题方法就能考好很多科目了。
"小军说:"就像爸爸妈妈经常给我们钱花,但如果能教会我们自己赚钱才是上策。
"张老师点点头,又接着问:"那老师教书也应该怎么做呢?"我突然明白过来了,就高高举起小手说:"我们经常希望老师把知识'喂'给我们,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我们学习的本领啊。
比如怎么观察问题、怎么独立思考、怎么查阅资料等等。
"张老师很高兴地鼓掌说:"小明说得太棒了!老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从此以后,张老师上课就更注重启发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她不会把所有答案和知识统统告诉我们,而是设置各种有趣的情景问题,引导我们动手动脑去思考、实践、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
就像上生物课时,张老师让我们亲自在校园里观察植物和小动物;上数学课时,她布置了很多生活中的应用题让我们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上语文课时,她安排我们读一些诗文后小组讨论自己的感受;上英语课时,她让我们自编情景对话然后大家一起表演等等。
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读书之法论文
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读书之法摘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朗读、诵读、默读相结合,学会勾画摘抄,鼓励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情感体悟,读书要联系生活,强调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主题词:学生读书之法古人说:“开卷有益。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读书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的主要渠道。
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使人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能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丧失阅读能力或者不会阅读,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之一。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要事半功倍,就必须讲究方法。
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家长责无旁贷。
选择合适的书籍。
读书始于择书。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人生苦短,不加选择的读书,皓首也难穷经。
何况,有的书,如诲淫诲盗或恐怖暴力之类,开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鉴别、选择最有益、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最适合自身能力的书籍来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幼儿读物、历史故事、英雄(名人)事迹、科普读物、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等等,显然是比较适合的。
当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特别是那些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当的读一些“大部头”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格林童话选》之类,不仅有益,而且可行。
二、朗读、诵读、默读相结合。
朗读和诵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吸收、积累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就特别重视朗读和诵读。
值得一提的是诵读对于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论文:授渔
教育论文:授渔教育论文:授渔教育论文:授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题记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引领他们进入读书和学习的海洋是我们身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加入教育行业三十余载的教师,我对此有着自己深深的感悟。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独特面,对于学习,接受自己身边的新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方式,我们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如果能使用与他们自身的特点最契合的方式,那将会发掘出他们最大的潜能,收获到最多。
国家的现状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方式,只能通过班级授课,广泛普及知识的方式让孩子们不断成长。
而龙文教育则是为了解决目前这一现状,为了使孩子们更好的成长这一教育理念而产生发展的。
加入龙文教育,让我细致全面的看到了在这里每个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
在这里的学生攘括了从小学刚开始起步需要引导的幼苗,也包括了即将进入象牙塔的有志少年,他们是初升的太阳。
在龙文教育,吹响的是因材施教的号角。
曾经我碰到过一个可爱的胖胖的小男孩,他平时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但是自己的成绩却怎么也无法与付出成正比。
经过与孩子的接触和了解,我渐渐发现,他的问题在于对于自己所做过见过的题目没有留心改正,对于错题错了就错了,没有进一步地思考为什么错了,下次我应该如何去避免。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为这个孩子制定了一个错题记录的计划,每次将自己的遇到的典型错题记录下来,以每一章内容为界限,配合学校老师上课的步调,在每个单元测验前,带领他对这段时间以来的错题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设立一个考试目标同时树立孩子的考试信心,争取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进步。
渐渐地,通过平时上课解决不会做的题目、错题,考前总结,并有意识地灌输孩子自主学习的方式,他最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设定的目标了。
我想这种不断发现自我短处,不断改正的方法,将会在今后的人生中也让他有所收益。
高中优秀议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中优秀议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看似简单的谚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适用于教育领域,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一、知识的获取:鱼与渔的根本区别“授人以鱼”指的是直接给予他人现成的知识、技能或物质帮助。
这种方式简单快捷,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燃眉之急。
例如,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者家长直接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带来暂时的满足感,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会依赖于外界的帮助,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一旦遇到新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授之以渔”则强调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技巧,从而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家长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
这种方式虽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高中阶段,知识的学习量巨大,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单纯依靠“授人以鱼”的方式,学生很难消化吸收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
而“授之以渔”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例如,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能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知识点;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难题。
这些方法的掌握,远比记住几个具体的知识点更有价值。
二、能力的培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授人以鱼”往往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是古人教学经验的重要结晶。
由于历史学科存在过去性、综合性、史论结合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许多障碍。
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获取历史知识,就必须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掌握最佳途径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增强梳理知识的能力。
古人在治学方面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那就是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做笔记。
善于学习者总是手不离笔。
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笔记训练。
笔记是学生思考的激发器,是记忆的贮存器,是资料的仓库。
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可尝试如下两种做法。
1、眉批笔记。
这种笔记是充分利用教科书,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随手记的一种笔记。
眉批笔记要求在教科书的重要句、段下边标上直线、波浪线、双线、加框等符号,或者把学习时产生的心得体会、评论、疑问等记在书页的空白处。
在进行复习时,眉批笔记就能起引导作用,能使学生很快找到要点、重点和难点。
2、课堂笔记。
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点拨,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备课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和组织,使讲授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也更系统,重点更突出。
所以,学生在听课时应该作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并不要求把所有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而是要抓住主要的,记下教师讲课的板书提纲、讲授重点或难点,记下教师补充的内容,也可记下在听课时所产生新的认识或疑问。
对于听课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在笔记中注明,便于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课堂笔记要讲究方法,要在一页纸旁边留出一些空白,便于补充、修改。
二、指导学生编写知识体系,提高学科能力。
知识体系是历史教材内容的浓缩,是了解历史知识点的捷径。
如果学生学会编写知识体系,既能较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又能提高学科能力。
教育学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代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等都讲究方法。
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
古人曾说过:“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
”在成语“点石成金”故事中,那个书生很聪明,他知道一千一万块黄金也抵不上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他要仙翁的手指头就是要仙翁教他点石成金的方法,因为掌握了这种方法一辈子受用。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学习也要重视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
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何谓“方法”?“方法”指的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学习是动脑的事,所以我们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为学生,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作为教师,更不能授人以鱼,而应该授人以渔。
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在学习每一篇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先把要学的内容独立地自学一遍。
预习不能简单地把课本内容看一遍,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才能发挥真正的学习作用。
布置学生预习,我分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学习两方面进行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7篇】给人家鱼吃,还不如教会人家钓鱼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论文•相关推荐一、模仿与创新我们都知道,“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习字要临帖,画画要临摹,作文也要从模仿开始。
模仿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模仿课文。
一位同学要写植物,怎样才能写得好呢?课本里就有叶圣陶先生所写的《爬山虎的脚》,写得细致入微,让人惊叹不已。
找出这篇文章,仔细揣摩,再仔细琢磨,不愁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当然,模仿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学习过程。
模仿使我们能逐步懂得写作的基本规律,熟练了,便能“仿中有创新”。
一味地死记一些优秀的文章,这样只会让学生做个被动学习的“木偶”。
作家陈本昌在《我的老师关鸿》这篇文章中,写到自己和同学去观察云的日记,写的都是白云由棉花变成蘑菇,从羊群变成老翁。
后被关老师教育:“日记要写自己的眼看到的,自己的心想到的,两个人永远写不出同样的日记!”他从此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要写出自己亲眼观察和亲身体会到的东西,这就不会和人家一样了,抄袭和太多的模仿,都不能说是作文。
正确的模仿,不会影响你的创造性,因为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能使你在初学作文阶段增加成功的体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志趣。
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常见的作文病症就是言之无物或内容空泛,病因是缺乏生活体验,未能很好地捕捉生活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明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科书上,要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干预生活,认识生活,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取长补短,使材料“为我所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御用语文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读书之法
摘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朗读、诵读、默读相结合,学会勾画摘抄,鼓励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情感体悟,读书要联系生活,强调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主题词:学生读书之法
古人说:“开卷有益。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读书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的主要渠道。
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使人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能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丧失阅读能力或者不会阅读,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之一。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读书要事半功倍,就必须讲究方法。
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家长责无旁贷。
选择合适的书籍。
读书始于择书。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人生苦短,不加选择的读书,皓首也难穷经。
何况,有的书,如诲淫诲盗或恐怖暴力之类,开卷非但无益,反而有
害。
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鉴别、选择最有益、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最适合自身能力的书籍来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幼儿读物、历史故事、英雄(名人)事迹、科普读物、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等等,显然是比较适合的。
当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特别是那些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当的读一些“大部头”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格林童话选》之类,不仅有益,而且可行。
二、朗读、诵读、默读相结合。
朗读和诵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吸收、积累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就特别重视朗读和诵读。
值得一提的是诵读对于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这是对每一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优秀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显然还应该有所增加。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提倡朗读,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或中、长篇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主要也是朗读以至背诵。
但默读更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想,更有利于理解、体味、品鉴。
高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默读,尤其是学生个人读书的时候,读“大部头”的时候,读科技类、知识类书籍的时候,最好是默读。
三、勾画摘抄。
我们提倡不动笔不读书。
要引导学生养成勾画、批注的习惯。
对自己的书,尽可以勾画精彩词句、段落,尽可以及时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批注在书上,如眉批、尾批、旁批。
对此,毛泽东同志就有很好的经验。
一套《二十四史》毛主席通读了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批注,多年积累下来,批注不下几万字,而且多为发前人之所未发,抒前人之所未见,可谓字字珠玑。
另外,提倡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是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名言警句。
二是及时写下自己的体会、感悟、对人物、事件的评判等等,必要时应该写成读后感,甚至考证、辨析之类的文章。
顾炎武的《日知录》中的不少篇目就是这样来的。
三是记下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东西,然后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如果还不懂或者不满意,可以放一放,留待将来解决、消化。
再者,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可以把值得一记的东西记录下来。
一段时间以后,再对这些读书笔记进行整理,或分门别类,或加深理解。
四、鼓励合作交流。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五、积极思考,情感体悟。
叶圣陶先生说:“漫不经心地读着读着,即使读到烂熟,也难有心得;必须随时运用思考和判断,接着择要记忆……”阅读就是创造,阅读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在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应该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学生在读书时,应该随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努力寻找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果读书只是让学生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没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过程,那么,长此以往,学生面对优秀作品就会无动于衷,最终,我们只能培养出孔乙己那样的书呆子。
六、强调联系生活。
对于读书要联系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做了强调,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等等。
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自己曾经体验过的东西,如景物、情感等等,越能引起我们与作者的共鸣,体会也就越发深刻。
如骆宾王的《鹅》,农村学生,多半比城里学生体会更深一些。
而像“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
树树树,挽不得郎舟住。
”这样的诗,小学生可能觉
得罗里啰嗦,不知所云,但有过热恋经历,甚至饱尝相思之苦的人,则不难品出其中况味。
七、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给予学生多角度阅读的空间,他们的思维会格外活跃,自主感受会更加丰富,有创意。
读书,重要的是有见解,更高的层次是有见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忌搞什么标准答案,人云亦云。
一部《红楼梦》,道学先生以为“淫”,文学家觉其“美”,而毛主席独见其“治”,认为透过四大家族的衰落史,折射出了大清王朝,乃至封建社会灭亡的历史必然。
当然,什么是最好的读书之法,往往因人而异。
学生读得多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能够摸索出最富于个性化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