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瀛鳌治学为医之“道”_李哲

合集下载

余瀛鳌研究通治方论述略

余瀛鳌研究通治方论述略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5月第36卷第5期CJTCMP,May2021,Vol.36, No.5• 2741 ••临证经验•余瀛鳌研究通治方论述略刘学春、王光涛2r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 2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北京100101 )摘要:“通治方”是治疗某种疾病的“专病专方”,是医者抓住疾病的主要病机,确立的基本治疗方法所开具的方药,是明确治疗主病的“主方”。

若有变证,则可随证加减用药.余瀛鳌教授探索、研究••辨病论治”及其通治法、通治方数十年,对癫痫、肝病、肾病等若干病证治疗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辨病辨证-通治法-通治方-临证化裁”的诊疗模式:,文章以余教授癫痫促效方、调肝饮和五味地黄丸为例,概述余教授通治法、通治方的学术思想,以獪同道。

关键词:余瀛鳌;辨病论治;通治法;通治方;癫痫;肝病;肾病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符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T.作项目(No.PI中医药办人教函〔2017〕125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基本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N<xZZ120503, N〇.ZZ130506)Brief account of the research on YU Ying-ao's Tongzhi FormulaLIU Xue-chun1,WANG Guang-tao:('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Special Medical Center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trategic Support Force,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ongzhi Formula' is a special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a certain disease, a basic treatment method established by the doctor to seize the main pathogenevSis of the disease, and a clear treatment of the main disease. If there is a changesyndrome, you can add or subtract drugs with the syndrome. Professor YU Ying-ao has been exploring and studying 'treatmentbased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Tongzhi method, as well as Tongzhi Formula for several decades, epilepsy, liver disease,kidney disease, etc., it has form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 of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and signs'. This article takes professor YU epilepsy promoting effect prescription, Tiaogan Drink and Wuwei Dihuang Pills asexamples, summarizes professor YU Tongzhi treatment, Tongzhi Formula academic thought, to fellows.K e y W o r d s:YU Ying-ao; Treatment based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Tongzhi method; Tongzhi Formula; Epilepsy;Liver disease; Kidney diseaseFunding:The Sixth National Old Famous TCM Doctor Academic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 [ 2017 ] 125), Independent Selected Project of Basic Business Expenses of Central PublicWelfare Research Institu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No.ZZ 120503, No.ZZ 130506)余瀛鳌(1933年一),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 究员,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第六批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 于中医世家,重视通治方的探索、研究。

天津中医学院部级科研项目《素问》整理研究课题胜利完成

天津中医学院部级科研项目《素问》整理研究课题胜利完成

天津中医学院部级科研项目《素问》整理研究课题胜利完成佚名【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1990(0)1【摘要】该课题经过五年的功夫,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在天津中医学院举行,《素问校注》、《语译》两稿审定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有:中国中医研究院方药中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王玉川教授,山东中医学院张灿玾教授,辽宁中医研究院史常永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余瀛鳌研究员。

人民卫生出版社呼素华编辑,以及天津市商教局,卫生局,天津中医学院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会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永波主任主持。

【总页数】1页(P20-20)【关键词】天津中医学院;辽宁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人民卫生出版社;《素问》;张灿玾;部级科研项目;语译;方药中【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黄帝内径·素问》电子计算机整理研究完成 [J],2.《物权法》实施与海关行政执法劳动者权利保护现状--以K企业为例考察劳动法的实施情况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现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合意诉讼与ADR机制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比较研究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的完善及其适用我省检察理论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法学会召开区域法治论坛工作座谈会深圳大学法学院获200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我省八项法学研究课题获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物权法》实施与海关行政执法 [J], 邱成瑜3.民族音乐的丰硕成果——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工作胜利完成 [J], 艾买提江4.云南警官学院完成四项省部级厅级等科研项目课题结项 [J], 张义平(文/图)5.沂源县又一部级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公开竞标 [J], 徐志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余瀛鳌

余瀛鳌
回顾我国医药学发展史,曾有过几次医学图书的整理、编纂运动,其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有两次。一次是宋仁宗执政期间,成立了校正医书局,钦命掌禹锡、林亿、高保衡等主持此项工作,重点是将公元10世纪以前的名著(包括《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多种医籍)进行整理、校正、刊行,使这些典籍的整理
近20年来,先后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不余遗力。先后培养中医文献硕士生、博士生共19名,并在所内主办的历届中医文献及医史高级进修班和院研究生部,院培训中心等处主讲若干专题,为弘扬中医学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余氏著述丰富。早期有《(重订)内经类证》、《金匮要略语译》等书,后又参与主编《常见病验方选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书。领衔主编《新安医籍丛刊》、《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医学卷》(以上两种均为1000万字以上的宏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现代名中医类案选》(日文版名《名医临床例选集》)、《中医文献辞典》、《中医各科通治方研究》、《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书》等。另有审订、点校之医籍多种。他所编撰的多种医书,其中《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新安医籍丛书》获华东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医大辞典》(合订本)、《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分别获中国中医研究院一等奖和二等奖,《现代名中医类案选》获全国医史文献及医学工具书金奖。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在中医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敬录先大父奉仙公诗联
余瀛鳌生于1933年,祖籍江苏阜宁。1938~1950年就读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本科,同年7月分配在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55年12月参加卫生部主办的首届全国西学中研究班,1958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长期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先供职于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后改名为文献研究室),1982年与医史研究室合为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

我的地域医学情结

我的地域医学情结

我的地域医学情结
余瀛鳌
【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年(卷),期】2013(8)4
【摘要】地域性的医学流派当然自古就有,但又难以铁定是从哪一年代开始的。

在流派纷呈的宋、金、元时期,当时以地域命名的医家流派颇多,如金·刘宗素作为是“寒凉派”的代表人物,又以所在地区,名之为“河间学派”,他的学术、临床对后世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再说张元素,他是一位医药、针灸并擅、著述丰富的名家,其学术、经验传授其子张璧(云岐子)及诸多生徒,因为他是河北易州(即今之易县)人,世称“易水学派”;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余瀛鳌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R2
【相关文献】
1.突出敦煌医学特色体现西北地域优势——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科研与教学状况概述
2.从地域性因素谈油画的审美追求——江苏油画的“意象”情结研究
3.透过民俗事象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地域情结
4.地域文化视域下杜诗故园情结新论
5.散文的地域叙说与作家的原乡情结--评熊红久散文集《一纸岁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对癌瘤病因的突出贡献

中医对癌瘤病因的突出贡献

中医对癌瘤病因的突出贡献
余瀛鳌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8(26)9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对癌瘤的发病十分重视内因中的情志因素,显示它在临床医学的突出贡献。

我国早期医著并在癌肿述证方面,亦有深刻、细致的证候描述(包括癌瘤肿块的形状特色、转移病灶的常发部位及其预后的阐论)。

其中有关《黄帝内经》中载述之"脱营"、"失精"、"噎膈"等病,以及后世所记述的之恶肿、乳岩等病证,在病因方面,均突出其内因情志因素,并提示这些病证的病类相关性和对癌肿病证预后不良的早期认识。

介绍了癌瘤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方药,为今后
中医药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总页数】2页(P1853-1854)
【关键词】癌瘤;脱营;失精;本之于郁;和营开结
【作者】余瀛鳌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
【相关文献】
1.妇科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进展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J], 郭天棋;李诚信
2.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口咽癌的病因和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征 [J], 吴润叶;高黎
3.膀胱尿路上皮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J], 徐华;吕春燕;马立;廖其军
4.膀胱尿路上皮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J], 徐华;吕春燕;马立;廖其军
5.子宫颈癌致病因子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现——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介 [J], 宋国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名医医案要略》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

《中国名医医案要略》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

《中国名医医案要略》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9()6
【摘要】《中国名医医案要略》,任何研究员主编,内附全书光盘,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研究员、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赵怀舟研究员分别作序和跋,安徽科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名医医案要略》是“中国名医医案数据库系统研究”课题的副产品,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古籍整理出版图书”。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出版;医案;名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数据库系统;研究员;古籍整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35;R47-289
【相关文献】
1.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省柴节煤炉灶炕实用技术一点通》出版[J], 似兰
2.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省柴节煤炉灶炕实用技术一点通》出版[J], 似兰
3.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省柴节煤炉灶炕实用技术一点通》出版[J], 似兰
4.《新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丛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J], 郭
为农
5.《中国名医名案要略》一书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古籍整理出版图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系列丛书

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系列丛书

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系列丛书
翟志强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系列丛书(130061)长春出版社翟志强
在长春出版社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余瀛鳌先生任,总编、全国近百名中医学者编著的《中国传统医学大系》,现已隆重推出四个分册,总观业已刊行的四大分卷,深感编著者创意之新与...
【总页数】3页(P280-282)
【作者】翟志强
【作者单位】长春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
【相关文献】
1.解证中医的哲学基础--评《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 [J], 蓝甲云
2.广西体育雄风的光照与前瞻——评《“巅峰·辉煌”广西体育十大系列丛书》 [J], 陈学璞
3.有高度的观看——读"高度"系列丛书: "高等院校美术类学生专业参考大系/西方
名家作品精选" [J], 江健文
4.阐释山西发展新理论展示山西发展新形象——评《山西省“四为四高两同步”通
俗理论读物系列丛书》 [J], 赵红梅
5.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之浩淼苍茫系列丛书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集成》等三种临床医学孤本简介

《医学集成》等三种临床医学孤本简介

《医学集成》等三种临床医学孤本简介
余瀛鳌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
【年(卷),期】1997(18)5
【摘要】《医学集成》等三种临床医学孤本简介中国中医研究院(100700)余瀛鳌关键词医学集成经验积玉奇方神效集孤本临床医学〔作者简介〕余瀛鳌(1933—),江苏阜宁人。

出身于名医世家,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
医本科,先在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任职,是...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余瀛鳌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相关文献】
1.探析三种教学法在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中的应用——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切入视点 [J], 谭玮璐;张志敏;任培华;武志娟;黄婉怡;范萍
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简介(续三)临床医学与医学统计方法 [J], 马继宏
3.临床医学(原运动医学)学科简介 [J],
4.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简介辉煌八十年 [J],
5.南充市中心医院简介(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结合,文医融会——走近中医临床文献大家佘瀛鳌

中西结合,文医融会——走近中医临床文献大家佘瀛鳌
药服 务 。再 如肿 瘤 的治 疗 , 中医 中药 一 时很 难直 达
于中医理论和临床 的研究 , 又旁及诗词 、 书法 、 绘
画、 篆刻 , 人称 “ 五绝 ”业 界 声望 甚 高 。跟 随秦 伯未 ,
先生学 习期间 , 次聆听秦师教诲 , 多 余瀛鳌 逐步掌
余瀛鳌 出身 中医世家 , 受家学影响颇 深 ;95 15
年, 又得 以参 加 卫 生部 主 办 的第 一 届 全 国西 医离 职 学 习 中医研 究 班 , 系统 学 习 中医学知识 ; 15 年 , 在 96
古籍整理 、 中医临床文献 普及 、 中医疑难病症诊治 等方面贡献卓著 , 为中医文献与 中医临床相结合探 索 出一条切实可行 的道路 , 成为我国中医临床文献 学术带头人。作为一位跨世纪的当代名医 , 余瀛鳌 先生 的成长经历体现 了近百年 中医事业的发展与 变迁 , 我们 能够从这位坚持中医与西 医相结合 、 坚 守文献与临床相结合 、 倡导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 者 身上 见证跨 世 纪的 中医发 展之路 。
方 比较 适 用 于 久 病 、 梗 偏 瘫 的患者 , 对 脑 溢 血 脑 而 的 病人 必 须 慎 用 。那 么 如何 区分 是 脑 溢 血 还 是 腔 隙性脑 梗 塞 ?就 要参 考西 医 的 C 核磁共 振 等检 查 T、 结果 。 以此 借 鉴 西 医 学 知识 和方 法 为 中 医处 方 用
— —
45 — —
2 1年 第 3 02 期
的独特经历开 阔了余瀛鳌 的眼界 , 诗书传家的教育
亦 成 为 其 日后 学 习 理解 中 医 的有 利 条件 。 除 了学 习书 本 知识 , 自上 中学 后 每逢 暑 假 , 都 会 到父 亲 他 的诊 所 侍 诊抄 方 , 濡 目染 之 下 , 药 。 中 医开 始 成 为他 的 职业

余瀛鳌教授治疗肝硬化的通治方经验

余瀛鳌教授治疗肝硬化的通治方经验

doR10. 3969/j. issn. 1005 -0264.2020. 06. 026余瀛鳌教授治疗肝硬化的通治方经验**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基本业务费自主选题“余瀛鳌先生的专病诊疗方案研究”(No. ZZ140505),“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 “病症结合”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科研方法学研究(No. 2013BA102B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 2017YFB1002302) ; △通讯作者,E-maX : 139****1009@ qq. com林睿凡1周洪伟1>2张妮楠1刘晨园1谢 琪#"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 )2.中国中医科学院数据中心3.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关键词肝硬化;积聚;石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 R657. 3 + 1文献标志码B肝硬化是由病毒、虫积、酒食或药物等不同病因长期损害 肝脏,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逐渐造成 肝脏结构不可逆的改变,以右胁胀痛坚硬、恶心纳差、倦怠乏力、腹筋怒张、红丝赤缕、舌紫暗、脉弦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 病'1(&余瀛鳌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博士研 究生导师,我国最早、中医界唯一的国务院全国古籍领导小组成员,首批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

余老认为肝硬化多因 肝病日久,迁延不愈,肝、脾、肾功能失调⑵,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导致气滞血瘀;肝郁不舒,胃气郁结而化火,耗伤阴血,灼伤 血络;日久累及肾脏,乙癸同源,肾精失于肝血滋养;又肝为气 机枢纽,气滞运行不畅,三焦水道受阻;肝郁克脾水饮运化失司,引起臌胀。

以上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是肝硬化 的主要病机。

余老倡导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并重互补的学术研究模式,创立了病证通治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肝硬化的通治方。

1通治方的来源1. 1审证求病,辨析病机余瀛鳌先生提出的通治方,或称通用方或通行方,实质上是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产物,它至少 具备了照顾全面和药性平和两个特点&照顾全面,就是谨审核 心病机,确定诊疗方向,对证施治。

余瀛鳌临床惯用秘验方16首

余瀛鳌临床惯用秘验方16首

余瀛鳌临床惯用秘验方16首余瀛鳌(1933—),江苏阜宁人。

出身于世医名家。

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

同年参加过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

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迄今。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科学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文献分会副主委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

著述丰富,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芩仲降压汤黄芩、杜仲、生地、山茱萸各15克,牡丹皮8克,生石决明、钩藤(后下)、甘菊花各10克,川牛膝12克,茯苓、茯神、柏子仁各10克。

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20分钟,下钩藤,再煎10分钟。

每剂煎2次。

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临床应用时可随症加减:如眩晕重者加生牡蛎18克,天麻8~10克;头痛者加夏枯草、白芷各10克;胸闷痰多者去山茱萸加瓜蒌皮10克,枳壳6克;心悸者加炙甘草、麦冬各10克;大便燥结者加当归12克,枳实6克。

本方亦可制成蜜丸常服。

服用本方应忌烟、酒、辛、辣等刺激品,不宜饮浓茶,少吃鸡和飞禽等动风之品。

病例:沈某,男,69岁。

罹患原发性高血压10余年。

数月来血压持续在190/112毫米汞柱左右。

服多种降压药效果不显,眩晕,心烦,急躁,难寐,症情顽固,双手持物时微颤,大便干结。

诊见面色微红,舌红、苔薄腻微黄,脉沉弦微数。

即本方连服10剂后,血压降至150/100毫米汞柱,诸症均缓,但睡眠仍欠实,再以上方去山茱萸,加夜交藤12克,又服10剂,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夜能安睡。

后以本方制蜜丸续服巩固,随访3年,未见复发。

2.润腹通幽丸当归45克,熟地36克,川芎30克,桃仁45克,瓜蒌仁36克,火麻仁6克,郁李仁36克,川厚朴、枳壳(或枳实)各20克,肉苁蓉40克,紫菀36克,羌活30克。

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治学历程述要

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治学历程述要
任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临床文献研究室主任 、 副所 长、 所 长等职 , 并 曾任 中华 中 医药 学 会 文 献 分 会 主 任委员 , 中国中医科 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著 名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导师 , 兼任 国家 古籍领导小组成员。 我 的导师王风兰研究员是余 老 1 9 9 2 年毕业的 硕士生 。2 0 0 7 年, 余老招 收“ 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

余老是我 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 、 临床大家。
其 在 文 献 整理 与 临 床诊 疗 主 张并 贯 彻 “ 学 以致用 ” 、
“ 辨病论 治与辨证 论治相结 合” 的学术 思想 , 倡 导 “ 通 治方 ” 的研究 与运用 。有 学者将余 老中西医学 背景 以及在古籍文献 的整理 与临床 实践方 面所取
诊 疗特 色。余先生 6 o 余 年来精 勤于业 , 著作等 身, 经他诊 疗的患者不计其数 , 他所培 养的硕 、 博 士遍 及海 内外 , 形成 广泛的影响 。总结余先生的 治学历程 , 大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是 学习积 累阶段 , 主要 时间段 为 1 9 5 5 — 1 9 6 6 年; 第二阶段是 实践运 用阶段 , 并形成 自己的 治学方法和 学术研 究方 向, 大量培 养研 究生, 撰 写大型学术性著 作 , 发 表 学术论 文近 2 0 0 余篇 , 学术达到 了顶峰 时期 , 时间约在 1 9 7 6 - 2 0 0 0 年; 第三阶段 是 2 0 0 0 年至今 , 该时期 , 余 先生非常 重视清代 临床 医家的研 究 , 关注傅青 主、 张锡纯 以及唐容 川的治学经验 , 发表 自己的学术见解, 颇有特 色。 关键词 : 余瀛鳌 中医文献学 家 治 学历程 学术思想
中医文要

为何选择中医——听余瀛鳌先生说那过去的事情

为何选择中医——听余瀛鳌先生说那过去的事情

为何选择中医——听余瀛鳌先生说那过去的事情
曹东义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06(013)005
【摘要】笔者20多年之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读余瀛鳌教授的研究生,曾经深深地感佩先生的渊博学识,也对余老的人生道路、学医经历、治学方法充满了景仰与好奇:他出身于数代名医的中医世家,为何当初学医时选择的却是西医甲既然选择了西医,为何又成了第一批“西学中”?在许多“西学中”都以“兼通中西”为荣的时候,余老为何一头扎进中医的文献堆里,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甲这几次重大人生转折,充满传奇色彩经历背后的“活思想”是什么?笔者一直疑惑难解,
【总页数】2页(P5-6)
【作者】曹东义
【作者单位】河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92
【相关文献】
1.余瀛鳌学术思想探讨——基于余瀛鳌著述、成果的分析 [J], 张卫;李哲;李洪涛
2.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治学历程述要 [J], 张明明
3.中西结合,文医融会——走近中医临床文献大家余瀛鳌 [J], 侯如艳;万芳;宣宝剑
4.余瀛鳌:学中医药典籍当“善入善出” [J],
5.山东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江苏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教授受聘成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荣誉馆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余瀛鳌辨治糖尿病经验

余瀛鳌辨治糖尿病经验

中医文献杂志金瀛螯耨诒犍爪病链验**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编号:ZXKT17012) 1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J 00700)2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3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通讯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高宴梓 李鸿涛|张逸雯'张 卫仏摘要:总结余瀛鳌辨治糖尿病的临床经验。

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治疗首法益气阴,并自制糖尿病通治方——貳术降糖方。

久病易入络,在方中适当加入川苛、赤芍、鸡血藤等活血通络之药。

中老年患者,加用枸 杞子、沙苑子等补肾药。

此外,辨析患者偏寒偏热性质的不同,在英术降糖方基础上分别化入金匮肾气丸和葛根苓 连汤两首经方。

并且提倡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根据糖尿病不同的症候表现加入一些经验用药。

关键词:余瀛鳌糖尿病消渴通治方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4737 (2019) 02-0055-03余瀛鳌(1933-),男,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 组成员,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

从事中医科 研及临床工作60余年,主编医籍30种左右,发表学 术论文300余篇。

临床主张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研究通治效方,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 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杂症。

糖尿病(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 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髙,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 疾病⑴。

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烦渴、食欲亢进、易饥饿、体重下降,另外,亦常伴有心烦易怒、失 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女子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

新安医家治学之道管窥

新安医家治学之道管窥

新安医家治学之道管窥新安医家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短短几百年间在徽州文化这幅画卷上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诞生于明清时期的新安医学为祖国医学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本文从新安医家求学之道、著书立说、奉扬仁学等几个方面探讨新安医家治学之道。

标签:新安医学;新安医家;治学之风在徽州这片饱含浓厚文化氛围的沃土上产生了盛极一时的新安医学,在这片古老而又不失风韵的土地上,诞生了很多名噪一时的医家,他们大多受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本着一颗仁爱之心济世活人,短短几百年间在徽州文化的画卷上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新安医家。

新安医学素以医家众多、医著宏富、流派色彩纷呈在地域医学流派中享有盛名,全国著名医史专家余瀛鳌曾经说过:“新安医学的各类医籍在以地域命名的中医学派中堪称首富”,明清时期新安地区被奉为医学界人才的摇篮。

新安医学之所以能有如此辉煌的业绩,与其治学之风是分不开的。

1 格物致知明医理,穷究医术铸辉煌新安素称“文献之邦”、“礼仪之国”,又名其为“程朱阙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明清时期,理学之风盛行,宋代大儒朱熹提出的“天理”、“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重要思想为当时一些文人所推崇,尤其是“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穷理,“致知”就是践履,即所谓“闻见博而智亦明”,“识之多则理明”,“君子之学贵乎行,行则明,明则有功”[1],这些思想潜移默化中对新安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俗语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纵观新安八百多位医家,弃儒从医者甚众,其中不乏著书立说形成一家之言的饱学之士。

在新安理学和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加上当时安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徽商经济的繁荣,很多人因仕途不顺或因至亲患病延医无效而走上业医之道,他们秉承格物致知的思想,潜心医术,终成一代名医。

明代医家余傅山,得隐士医术,专门业医,曾劝勉其弟余午亭说:“士遭遇不际,诚能益世利人,斯亦不负所学,昔人愿为良医,岂谩语哉”,午亭习儒30年,后专攻医术,病起沉疴,前来求诊者户限为穿,名噪一时。

余瀛鳌:精于膏方研究,开创独特膏方瘦身法

余瀛鳌:精于膏方研究,开创独特膏方瘦身法

余瀛鳌:精于膏方研究,开创独特膏方瘦身法国医泰斗:余瀛鳌余瀛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国医大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余无言乃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后拜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为师,在中医文献与中医临床方面贡献卓著!余瀛鳌先生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

兼任国务院古籍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文献分会副主委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特色余老精于内科,对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癫痫病、肺炎等病尤为专擅,兼治妇科,长于月经病崩漏,不孕症等,他的经验方如生地连栀汤,润腑通幽丸等,有相当显著的疗效。

余老精于膏方调理,为膏方调补泰斗级大师,在膏方减肥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

学术著作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医古籍珍本提要》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已被收入《当代世界名人传》等多种传记性著作,并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收载于《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

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其经验方已被收于《名医名方录》等书。

余老精于膏方调理,为膏方调补泰斗级大师。

依据60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余瀛鳌先生在传承验方的基础上,指导熬制瘦身膏。

以精心研制的配方和独特的用法颠覆了人们对膏方减肥的看法。

▲余老对膏方减肥有独到见解余老的的膏方瘦身以内服加外用的方式为主。

内服膏方主要以调理五脏,从而增强人体运化及代谢能力为主。

外用膏方通过肚脐给药这一独特方式,将中医膏方与脐疗完美结合,做到了快速给药,快速吸收,快速起效。

同时,外用贴剂中还开创性的加入了聚能磁石,将有效成分聚集释放,从而大大增强了膏方的起效速度,也完全摆脱了中医起效慢的弊端。

谈及膏方,余老说,“比起平时熟悉的炖靓汤、喝补品,吃膏方不仅能‘补身体’,更能‘删多余、补不足’,调整体质达到平和状态。

【罗大伦《这才是中医》1】

【罗大伦《这才是中医》1】

【罗大伦《这才是中医》1】[这才是中医 / 罗大伦著 ]内容简介:中医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就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不知所然;还有人认为,中医就是慢郎中,不吃个一年半载的中药,很难见效;……读了《这才是中医》,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书中的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医不是慢郎中,是我们后辈学艺不精!书中的中医,不再是药物和药理的堆砌,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几个故事,几句点评,让中医走出玄妙之迷局,进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本书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小方子,希望能为深受疾病困扰读者带来福音。

关于作者:罗大中,笔名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被认为是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业内有“中医两博士,南有刘力红,北有罗大伦”之说。

与刘力红博士的治验、研究、著书立说不同的是,罗大伦博士是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和电视媒体上宣传中医的。

2005年,罗博士以中医故事化的写法,还原了古代名医们,并以《古代的医生》为题发表在天涯煮酒论坛上。

网友们为中医大师们精湛的医术赞叹,更为他们的大医精诚之心折服,他们相互传阅,点击率现已突破120万人次。

后来,此贴被整理成《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出版。

作为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的主编、特邀主持,罗博士邀请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医专家(像王琦教授、王鸿谟教授、姜良铎教授等等)开坛布讲,让中医养生智慧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正文序序中医治病见效到底快不快?很多朋友说,中医是个慢郎中,一般急病,要去找西医,而那些不着急的病,才去找中医。

还有的说,中医治病不但慢,而且效果说不清楚,反正是治不好,也治不坏的,总之是:中医调理不能着急,一般都是吃药吃他个两三个月的,如果往长了吃,怎么还不吃个半年一年的?那么,中医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中医真的是个慢郎中吗?答案是:中医不是慢郎中。

余瀛鳌内科临证治验探析

余瀛鳌内科临证治验探析

余瀛鳌内科临证治验探析张明明;王凤兰【摘要】余瀛鳌先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临证专擅内科临床.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糖尿病、肾病、肝病、癫痫等疾病的通治方,并运用于临证实践中取得卓越疗效.他临床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如糖尿病及肾病多从脾肾论治、肝病多从肝脾论治、癫痫多从脑、肝、脾论治,进而形成从肝脾肾辨证为主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观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1【总页数】2页(P1416,1430)【关键词】内科临证经验;基本治则;余瀛鳌【作者】张明明;王凤兰【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古人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余瀛鳌先生出身名医世家,系三世业医。

祖父余奉仙系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以治疗内伤杂病、伤寒、温病、疫病而著称;父亲余无言,系近现代著名伤寒派学者,素以治疗伤寒、瘟疫而有名。

余瀛鳌先生1961年从卫生部第一批西学中班毕业后,拜卫生部中医顾问秦伯未为师,秉承其“读古籍,勤临证”之学训,在60余年中医临床诊疗与古籍研究中取得了卓著成效,有学者将其中西医学背景及在古籍整理研究与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为“双峰并峙,二水争流”[1],彰显了余瀛鳌在学术与临床两方面的深厚造诣。

2013年12月,他被评为北京市国医名师,欣喜之余,笔者将侍诊一年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肝炎患者除西医检查指标异常外,临床常表现为肝区疼痛、脾脏肿大、食谷欠馨、形体消瘦、情绪低落、便溏等。

初学者较多使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患者初服效果明显,嗣后肝区疼痛益甚,继而复发。

余瀛鳌研读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谈话录》后,结合临床治验,总结出以“疏肝软坚、养血通络、健脾和中”为治肝大法,方药为一贯煎与柴胡疏肝散合方,突出“疏”、“养”、“和”治法。

余瀛鳌教授的中医之路

余瀛鳌教授的中医之路
员、 中华 中医药学 会 医史 文 献分 会 淮 安张子 平 , 称 为 “ 并 晚清 苏北 三 和会诊 工作 。
名誉 主任 委员 、 当代 中医药 技 术 中 大名 医” 。其父 亲余 无言 在上 海 长
委员 。
余 瀛 鳌 13 9 3年 出 生 于 上 海 。
心顾 问 、 国保健 协 会专 家 委 员会 期 业 医 , 中 深受谢 观 、 陈无 咎 、 福保 在上海 完成 了小学 、 丁 中学 和大 学学 等 前辈之 教益 , 治疑 难重 病 和 伤 业 。15 毕 业 于 上 海第 二 医学 经 9 5年

次 重 要 会 议 , 中 有 幸 与余 教 于崇 尚经 方 , 石 膏 、 黄 者 多 不 国西 医学 习 中 医研 究 班 系 统 学 习 会 用 大
授 相遇 。因余 老还 是 上 海 中医 文 胜 数 , 因此有 “ 石膏 大黄先 生 ” 的美 中 医药 学 , 优 异成 绩 结 业 , 现 以 实
20 0 8年 8月 我 们在 北 京 参 加 寒 、 温病 甚多 。他是 民国 时期 国内 院 , 成 的 是 西 医 学 业 。15 完 95年 当代 中 医药 发 展 研 究 中心 召 开 的 著名 的经 方派 医 家 , 学验 俱 富 。 由 冬报 名参 加 卫 生 部 主 办第 一 届 全
学术 委员 会委员 , 中医药 专 家学 祖 籍 江 苏 阜 宁 , 先 曾 祖 父 赞 襄 京 中医学 院任教 , 老 其 并参 加 北京 中医 术 经验 传 承 导 师 、 士 后 导 师 , 博 全 公 、 祖 父 奉 仙 公 均 是 苏 北 名 医 。 学 院“ 先 十大经 典 医著 ” 的编纂设计 。 国古籍 整 理 出 版 规 划 领 导 小 组 成 1 纪末 , 仙 公 与 兴 化赵 海 仙 、 还承担 一 些 中央 首 长 的 医疗 保 健 9世 奉

经典·临床·名医——《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评议

经典·临床·名医——《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评议

经典临床名医——《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评议
温长路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1(23)9
【摘要】我与余瀛鳌研究员交往多年,他的人品、他的学识、他的经验都令人敬佩。

他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中医文献学研究,尤长于对临床文献的阐释,是将读经典———做临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医、名家。

因此我想到了《经典·临床·名医》这个题目,以对他主编的新作《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表点浅薄议论。

【总页数】2页(P835-836)
【关键词】中医临床;名医;中医文献学;临床文献;研究员;余瀛鳌;出版
【作者】温长路
【作者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基于"传承-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r——以甘
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课程为例 [J], 赵鲲鹏
2.名医查房与学生讲课互动式中医经典临床教学模式探索 [J], 黄瑶;张振贤;陈敏;
蔡之幸;张烨;吴丽丽
3."读经典,做临床"是造就新一代名医的必由之路--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阅卷后的思考 [J], 王琦
4.《中医药通报》杂志"讯经典,做临床"评选优秀论文征稿暨举办"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应用与创新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J],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湖南省名医熊继柏教授第二期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研讨班将在株洲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名医经典中华中医药学刊余瀛鳌治学为医之“道”李哲(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摘要:余瀛鳌先生系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是我国最早倡导临床文献研究的学者之一。

通过跟随余瀛鳌先生出诊学习多年,对先生治学和为医两方面均深有体悟,认为其在治学和为医两方面,颇多值得当前中医学子们参阅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余瀛鳌为医;治学;学术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4-0689-03Discussion on the art of YU Ying-ao 's academic and medicine researchLI Zh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Mr.YU Ying-ao is a famous veteran practioner of TCM and the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who is one of scholar advocating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ought several years study follow master YU Ying-ao ,I had some realizations both of his academic and medicine researching which could be useful for percent student of Chinese tradition medicine.Key words :YU Ying-ao medicine ;scholarship ;academic experience收稿日期:2011-11-30作者简介:李哲(1981-),女,博士后,研究方向:余瀛鳌学术经验研究。

余瀛鳌先生,字荣成,号未病,祖籍江苏阜宁,1933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

先生系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为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术带头人。

数十年来以身作则,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始终坚持临床文献研究与诊疗齐头并进的为医之道,余老在中医文献、中医临床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和丰硕成果。

笔者跟随余瀛鳌先生学习多年,对先生治学和为医两方面均深有体悟,现就其治学和为医之道概述如下。

1治学之“道”1.1“理”“学”兼修先生出身于五世业医的中医世家。

五岁入小学,幼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和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毕业后,曾供职于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后改名为文献研究室),1956年,拜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为师,数十年来一直从事文献整理研究和临床诊疗。

他在治学上非常强调打好中医理论基础,即学好《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还要加上文学和医古文方面的修养。

认为这个基础就须打得比较深广,应有计划、地进行较有系统和认真的学习,钻研其义理所在,剖析中医之“理”。

然后再学习晋唐以降的各家著述,就会感到源流清晰,易学易用。

而对于中医古书中有不少生僻字、难字或容易读错的字非常重视纠正。

早在1983年,他曾在《北京日报》撰“一字之差”短文,提到有些字的读错、用错,可以造成种种弊害。

他举例以明初戴元礼纠正某医生“锡”“餳”(xing 读形)之误和晚清浙江名医金子久,误解清初喻嘉言《寓意草》中“坚壁清野”为“坚壁清舒”为例,生动犀利地呼吁就“医学中的‘一字之差’,学医者对此不可轻忽”[1]。

1.2勤谨精博先生师承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对于秦伯未先生治学方法深有体会,而且曾在秦伯未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日专门撰“秦伯未老师谈治学”一文,就秦先生治学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秦先生“治学勤谨,精思博采,学验俱富”。

在此笔者也就先生治学加以总结,认为余老跟秦先生的确是“一脉相承”,治学亦堪称“勤谨精博”。

言其“勤”,笔者经常在他办公室里看他用放大镜(余老视力不好,只能用放大镜看书写字)辅助下默默无闻地为中医事业写作耕耘;言其“谨”,每当笔者将自己整理文稿交给先生审阅时候,总会获得先生密密麻麻且又工工整整的批阅意见;言其“精”,先生在五十余年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汲取古籍临床学验精华,传承先人或诸多名家的宝贵学术经验,在肾病、肝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癫痫、情志病等内科疑难杂病以及妇科、儿科、男科等病方面,均有独到的医疗经验;言其“博”,他在中青年时代,涉猎图书馆内中医药古籍、文献约3000余种,并他先后整理出版古籍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包括为多种编著撰写的序言60余篇),这些成果几乎能够涵盖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内容。

1.3情系中医余老经常教导笔者,热爱中医专业,是学好中医的思想基础。

这个思想基础应在刚学中医阶段,就予以牢固地树立。

这个观点来自其师秦伯未先生,但在余老身上得到体现,秦伯未先生[2]认为:“对担任前期课程的986中华中医药学刊教师,应该让学术经验较丰富的同志担任主讲,着力培养学生热爱这个专业。

只有热爱,才能真正学好。

现在有一些中医学院的学生,由于缺乏这个思想基础,在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阶段,对中医学科的科学性、实践性产生怀疑,从而不安心学习,甚至想改行学西医,这种思想倾向,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当教师的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因为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灌输热爱中医专业思想的重要性,或在授课时讲不出多少‘干货’,使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和挖掘中医宝库的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秦老的这段话,对于余瀛鳌老师影响很深,让他一生情系中医,由一名正规学历的西医,转变成了今天的一代“中医大师”,在中医事业上老当益壮,永远具有使不完的力量。

1.4学研积索秦伯未曾教导余瀛鳌先生,学问的增长,学术经验的丰富,主要靠“学习,钻研,积累,探索”这八个字,这成为余老数十年来的治学座右铭。

他经常用秦先生教导他的话来教导笔者及其他学生,“一个临床医生不加强学习是十分可惜的。

当医生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的在相当年轻时就在学术或临床方面取得了成就,成为名医;有的当了一辈子医生,经治的病人也很多,但效验就是提不高,学术上也缺乏长进。

这是为什么?首先是重视学习不够,基础没有打好。

不具备勤奋学习的基础,也就谈不上钻研。

有些医生平时也比较注意学习,甚至从古书中抄录大量的资料,也就是说,他注意到学术的积累,但由于缺乏探索精神,没有掌握如何在临床中将这些学术资料加以分析、鉴别和应用,也就难以取得更多的收获[2]。

”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秦先生对于余老一生影响之深,另外也能从中体会中医药在数千年来经久不衰、传承不息的奥秘所在。

2为医之“道”2.1病证同辨余老比较赞同中医学具有“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特点,认为它符合中医临床文献所反映的本来面目,前者系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呈现的具体症候、体征,或不同的病程阶段、病证类型,进行综合分析,确立诊断,并在治疗方面务求与理法相契合。

这对初学者明示了诊治规范,但它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面对同一个病人,很可能由几位医生的辨证和论治有显著的不同。

而不同的辨证和论治又可能都有一些效果,如何把握病机分析与立方遣药的恰到好处,正是“辨证论治”的精微之处。

余老认为古代医学家在重视辨证论治的同时,亦探求医者较易掌握的辨病论治。

从医学发展的观点分析,“辨病论治”当早于“辨证论治”,因为医者对疾病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深入到一定阶段,又希望能得到删繁就简的证治规律[3],于是“辨病论治”自然产生。

虽非中医诊疗的主要方面,但辨病论治进一步的发展,也应十分重视现代医学中的辨病(西医病名)对中医治疗学的普及和提高能起促进的作用,也有利于国际间进行学术经验的交流。

2.2通治法则根据对临床文献和自己诊疗经验体悟,余老认为中医“辨病论治”发展过程,倘若从治疗学的观点,就是寻求更切合病证、便于在辨病论治中广泛应用的“通治方”的过程[3]。

如《素向·腹中论》治疗鼓胀用“鸡矢醴”方,属于辨病论治;后世有将鼓胀分为数种证型予以分别处治,重在辨证论治。

《内经》除鼓胀病外,以生铁落饮治狂病,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治“血枯”病等,亦均具有辨病论治的特点。

特别是《金匮要略》在这方面有鲜明的特色。

如乌头汤治历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肾气丸治消渴;茵陈五苓散治黄疸;甘草粉蜜汤治蛔虫病;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癥病,胶艾汤治胞阻,甘麦大枣汤治脏躁等等。

说明那时对于这些病证在诊治方面贯穿了辨病论治的原则[4],亦即临床上使用通治方的早期案例。

至于应该如何正确理解“通治方”?余师认为:“它是确诊病证中应用最多的‘主方’。

对于所治病证往往可以直接选用。

但更多的情况是,医者须针对所治病证的不同兼证与病因、病机,结合四诊所见,有程度不等的药物加减用法。

”我的理解是通治方也具有通用方或通行方的涵义,而在立方遣药方面,至少应该具备药性平和及照顾全面两个特点,它应该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产物。

于是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如“三痹汤”(见喻嘉言《医门法律》)这样一个既能祛除邪气又能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正邪兼顾的方剂,广泛运用到临床方面。

因为“三痹汤”加减确实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痹症,所以后世就把它列为治疗痹症的常用“通治方”之一。

余老认为对于一些疾病确实存在一些“通治法则”,但并没有简单到不经辨证论治的程度,掌握“通治法则”,首先应该掌握“通治方”所主治的多种疾病的病理机制和病情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要把八纲的属性辨识清楚,然后才能拟定使用“通治方”。

对于每一个“通治方”的性质和适应症,应该心中有数,不可毫无根据地任意使用;更不能不假思索,轻率地将一些剧毒药和刺激性强烈以及性味极偏的药物,随便加入拟定的通治方中;这样才能避免产生某些意外的反应[5]。

2.3圆机活法余老虽然临床诊病方面上十分重视通治法则的应用,积累了大量诊疗常见疾病的通治方,但他在临床更加强调“圆机活法”,处方不拘泥于大经大法,深切注意前贤独特的医疗经验,根据病情神明而予以变通,使理路治法、立方遣药更为契合,总是在辨病中贯穿“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这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他十分欣赏清代医学家俞震《古今医案按·原序》所言:“孟子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巧者何?变通之谓也。

巧固不能使人,其实不出规矩,人可即规矩以求巧……病不依规矩以为患,医第循规矩以为治,常者生焉,变者死矣!转恨医之法未备也。

不知法岂能备?要在乎用法之巧耳。

……闻之名医能审一病之变与数病之变,而曲折以赴之。

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靡不随手而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