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合集下载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五运
大运 小运 客运
五运三季:太过、不及、平气
大运
又称中运、岁运,统主一年五行之气。 计算方法:天干建运 太过与不及—由大运的阴阳属性决定 大运太过之年—本气流行 大运不及之年—本气不足,胜己之气流

小运
又称主运,分主一年五个季节的正常气 化
一年分五步:初运—五运即木运—水运 计算方法:365/5=73日零5刻为一运 起止时间:初运自大寒日起,止于大寒 决定一年气候在五个运季方面的稳定性 小运的变化:五音建运
薛时平: 承,犹随也,有防之之意.
1. 本化:疾病在病变过程中,其病理 本质与标象一致。

2.兼化:疾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 其本质与标象不一致。
本化
热病克不生源自火肺金肾水
不制
兼化 (反兼胜己之化)
木 克 脾土
肿满
筋脉 强直
湿极反兼风化 制之
反兼胜已之化
湿极反兼风化制之 风极反兼金化制之 火极反兼水化制之 燥极反兼火化制之
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 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凡此“兼化”,不同于相兼同病。 此都是假象,
六气皆能化火说
1.风与火


湿

2.湿与火 热


3.燥与火


4.寒与火 热
风与火热
诸风掉眩 金 不制 风木 生 火
治则: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阳 旋转
阳气怫郁论
脏腑之气的病理变化: 虚: 本质是由原来本气的性质走向反面 实: 本质是本气的过盛 五脏本气失衡

五运主病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 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底脾土,诸 气?郁病萎,皆属肺金,诸寒收引, 皆属肾水。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 寒邪过甚,而见“坚痞腹满急痛”,是
“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脉凝 冱反见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也 ” 。
《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然病湿过 极则为庢,反兼风化制之也;风病过极则 反燥,筋脉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病燥 过极则烦渴,反兼火化制之也;病热过极 而反出五液,或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 之也” 。
“夫燥渴之为病也,多兼于热”。 火热化燥——风能胜湿,热能耗液。 “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胜湿,
热能耗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 于水湿而为燥也”。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 “俗云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
也” 。 (血燥生风) “风热耗损水液,气行壅滞,不得滑泽
喘:“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 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又寒 为水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 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 也”。
呕:“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 也”。
胕肿:“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 疼痠:“酸疼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
பைடு நூலகம்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 疡胗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栗,谵 妄……为悲妄衄衊”。
治疗当用清凉之剂《素问》所谓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
“阳热暴甚而目暝昏眩,虚为热证明矣, 岂可反言肾虚为冷,而以热药养水耶?况 水少不能胜火,又服热药,宁无损欤!”
“病本热而无寒,又得热药,则病热转 甚”。
“岂可见病已热,而反用热药,复言养水 而胜心火者,可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 易而求诸难,深可戒哉”!
战栗“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 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
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 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栗愈矣”。

什么是真正的道医

什么是真正的道医

什么是真正的道医01最近几年,常听说这个是道医,那个是道医。

自古医道不分家,这说的是“医道同源”,不是说每个学中医的人就是“道医”,也不是说道长们的医术就都是道医。

当然,自古有个说法,叫做“十道九医”,意思是说,十个道士中有九个懂医。

所以一般人会认为道长们的医术就是道医。

但事实上,古传中医关于“道医”,有自己的“定义”,有诸多“道医标准”。

我下面简单介绍“道医”的一些铁指标,方便大家在这个鱼龙混杂的领域里做个明白人。

那么道医有些什么标准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来看看什么是道医。

道医就是得中医大道真传的医者!这些医者可以是在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尤其是道家的道长们,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他们所研究、体证的医疗、养生方法,也被叫做“道医”——当然,如果碰巧这个人是“道士”,那就更加“名正言顺”是道医了。

所谓道医,就是古传中医,它不是什么道家的秘传学问,它其实就是唐代王冰先生在注释《黄帝内经》时所说的“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的被“师氏藏之”的古传中医,包括传说中“失传”了的《黄帝内经》第七卷等秘典绝学。

可以说,道医这一脉是更加古老的、更加少为人知(因而有点儿神秘)的医学,是中医的“本来面目”!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但在中国,被隐藏起来的东西何止道医!事实上,中国原本没有“中医”的说法,中医这个词也只是因为西方的医学传到了中国,为了区别于西方医学,才把咱们中国人的医学叫中医。

可以说,目前大家所知道的中医,只是中医的一部分内容!02说道医才是中医的“本来面目”,是为了有别于日常所说的中医,让大家知道中国的老祖宗还流传有更加“有效”的中医!道医,或者说古传中医,是以山林式的师承教学为主,而日常所说的中医,是以显传的、院校的普通教学为主。

道医,可以理解为是圣人在《道德经》里所阐述的“道”在养生、怯病以及道医教学方面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一开始所讲的那些“其知道者”的“上古之人”所掌握的东西。

从三则典故看道医文化之精深

从三则典故看道医文化之精深

从三则典故看道医文化之精深*导读:道教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道教医学在与传道教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道教医学在与传统医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医学体系。

历代精通医术的道教名士,在道教史和医学史中都享有盛誉,其中董奉、葛洪、鲍姑、陶弘景、杨上善、王冰、孙思邈、王怀隐、马志、崔嘉彦、刘完素、赵宜真等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典故,如杏林春暖、悬壶济世、橘井泉香等,都与道教医学家有关,现简述如下。

杏林一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常以杏林中人自居。

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病昏迷三天,董奉用自制的药丸一粒,塞入士燮口中,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之,士燮便神奇地睁开了眼睛,手脚也能动弹了,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董奉最有影响的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神仙传》卷十记载,董奉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珠,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珠,郁然成林。

董奉长期隐居在庐山南麓,为山民诊病疗疾,从不索取酬金,治好一个重病人,就让病人在山上栽五棵杏树;治好一个轻病人,只须栽一棵,乡亲们闻讯前来求治,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后,庐山杏林多达十余万珠,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来济贫,一年就救助了两万余人。

董奉行医济世,品德高尚,百姓敬仰。

他逝世后,百姓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还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等,以资纪念。

杏林一词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话来赞美像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医德的医生。

金代名医刘完素简介

金代名医刘完素简介
物,主张根据外界天候的影响和患者体质情况,灵活用药。在实践
上把早见于《内经》的“中药归经”一说作为运用中药的原则,使《珍
珠囊》成为中药史上一部重要的药理学著作。明朝李时珍给予张元
素很高的评价“:大物医理,灵素之下只有张元素一个。”其弟子李
杲、王好古都是金代的名医,其中李杲在张元素医学理论基础上创
了学术气氛,树立了争鸣、创新的新风气。当然,这也与金代的统治
政策有关。金代设置专职的药政机构,有掌进汤药茶果的尚药局,
掌诸医药的太医院,掌进御汤药的御药院和掌合发卖汤药的惠民
司,同时在全国各地还设有专门的医学学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学医,但久不知名,后来因治好了当时名医刘完素的病而声名远
扬。他善于学习前辈医学家的长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 创造,其
中突出的一点,是平时给人治病不用古代的验方。他说“:因时间不
同,古今异轨,古代的验方治不了今天的新病。”他的一句名言即
“古方新病不相能”。他著有《珍珠囊》,这部著作讨论了一百种药
刘完素,字守真,河北河间人,金代杰出的医学家,中国医学史
上寒凉派即河间学派的创始人,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
气宜保命集》、《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等书。《素问玄机原病
式》是其集平生精力所著的代表作,特举288字,注2 万余言。他在
治病上强调主人性命者是人自己,人的寿命长短都是自己所为。既
立了内伤学理论和补土派,著有《脾胃论》一书。
金代正是由于这样的名医辈出,才使医学事业获得了迅速的
发展,成为金代科学技术领域内一支绚丽多姿的奇葩,成为中国医
学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后世影响极大。各种医学学派的创

十道九医,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医吗?

十道九医,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医吗?

十道九医,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医吗?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约八千多年。

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

传统中医学的母体便是道医,中国古代的大医学家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神医扁鹊、药圣李时珍、抱朴子葛洪等,人们都熟知他们医生的身份,但是却鲜有人知他们另外的身份,他们都是道士!什么?他们都是道士,(⊙o⊙)…?笔者写到这里就想到自己刚接触这段史实时的表情。

就是这样(⊙o⊙)(⊙o⊙)(⊙o⊙) !这还真是教科书上永远不会给你的真相。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道医,古代称“大医”。

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

触涂而生。

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中医和道医的区别。

普通中医治病,立足于经脉、血气、脏腑、神气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而道医治病,则会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普通医生一般考虑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而道医除了上述的考量外还需要多考虑三个因素,其一是命运;其二是鬼神;其三、是风水。

金元四大家之“高尚先生”刘完素(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之“高尚先生”刘完素(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之“高尚先生”刘完素(刘河间)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约生活于1110-1209年。

是金时的河间人,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刘河间”。

他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医家,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

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刘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派别。

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医学史上的诸“医”百家的时期。

所谓“金元四大家”,就是当时最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

刘完素生活的河间地区,正是金人进攻中原时的主要战场之一。

当时天灾横行,疫病蔓延,疾病横生,而当时因为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仍然使用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

当时的医生,也都习惯性的使用书中的药物,就很少能自己进行辨证处方,但是那些药物对于当时的疾病治疗效果却非常不好。

刘完素医术高超,他仔细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热病的论述,提出了使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当时横行肆虐的传染性热病的主张,结果疗效非常惊人。

使用这种方法,他治好了许多人的病。

这也就是人们称他做“寒凉派”的原因。

他认为处方用药,要因人而异,应视病人的身体状况、所处的环境和疾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药,不可一成不变。

他也极不满意于当时朝廷要求使用《局方》,又不可随意加减的规定,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

他家门前车水马龙,挤满了远道而来的发热患者,甚至一些昏迷的病人是被抬来的。

让他扎上几针,服了几付他开的药以后,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

有时他还送医送药给贫困的病人。

一次,他在路上见到一家人正在发丧,得知是产妇难产致死,可他见到棺中有鲜血淌出,便令人放下棺材,马上开棺诊治。

他在难产妇的涌泉穴等穴位扎了几针,妇人竟然苏醒了,再针她合谷、至阴等穴,胎儿竟然顺利地产下。

家属忙跪地叩首,视之若神仙下凡。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

本文导读: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

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

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

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

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完素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医书。

在他25岁的时候,母亲突然得了重病,曾经三次去请医生治疗,却都没有请到,致使母亲的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不久便病情恶化而死亡。

这段不幸的经历,使刘完素悲痛欲绝,感慨万千,恨自己不懂医学而痛失母命,从此立下志向,专心学医。

他初曾拜陈先生(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

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病机十九条,倡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寒凉攻邪,善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治疗,名盛于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5年)。

金彦宗曾三次征聘,坚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

随着他的创新理论广泛流传,师从者甚多,先后有荆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

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道教医学的三境九重_吕祖医道还元_探微_程雅君

道教医学的三境九重_吕祖医道还元_探微_程雅君
① 妙 。…… 三教同源 , 于兹可见 ; 万法归一 , 舍此安求 。
可见 ,《 吕祖医道还元 》 是一本道教医学古籍 。 从 《 吕 祖 医 道 还 元》 看,道 教 医 学 包 括 三 种 身 ” 医学 、“ 心 ” 医学 、“ 性命 ” 医学 ; 每种境界又具体包括三重层次 , 共计九重内涵 。 境界 :“
① 上述关于道教医学的论述 , 都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道教医学 。 但 医学区别于世俗医学的特色 。
随着 《 吕祖医道还元 》 的挖掘和整理 , 将促使学界对道教医学的内涵做更深入地解读 。 《 ,由 “ 吕祖医道还元 》 是 “ 圣 ( 清 ) 光绪二十年 , 岁在甲午季秋 , 廿九戍刻 , 降着 ” 板藏粤
① 日本学者吉元昭治所著的 《 ” 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 道教与不老长寿医学 》 称 : “ 所谓
道教医学 , 可以说就是以道教为侧面的中国医学 。 这些被看作是道教经典中的主要内容 。 不过现 在 , 就像道教湮灭在民间信仰 ( 民俗宗教 ) 之中那样 , 道教医学可以在民间医疗 , 或民间信仰中
道教医学的三境九重
— — — 《 吕祖医道还元 》 探微 * 程雅君
,由 “ 吕祖医道还元 》 是 “ 圣 ( 清 ) 光绪 二 十 年 , 岁 在 甲 午 季 秋 , 廿 九 戍 刻 , 降 着 ” 板藏 《 粤东省城善书总局 ” 印刷的一本道教医学孤本古籍 。 随着该古籍的整理和挖掘 , 促使学界对道教 医学的内涵做更深入地解读 。 道教医学包括三 种 境 界 : “ 身” 医 学、 “ 心” 医 学、 “ 性 命” 医 学。 “ 、《 、《 ;“ 三境 ” 又各蕴含三重层次 :“ 身 ” 医学分为 《 脉理奥旨 》 症候源流 》 药法阐微 》 心 ” 医学 、《 、《 ,“ 、《 、《 分为 《 天地心 》 五气心法 》 无碍心 》 性命 ” 医学分为 《 性命洞源 》 修性复命 》 真体圆 , 共计九重 。 从 《 吕祖医道还元 》 探讨道教医学 “ 三 境 九 重” 之 内 涵,不 仅 对 道 教 道 学 研 究 成》 必不可少 , 对中医学尤其中医哲学研究 , 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 吕祖医道还元 》 道教医学 三境九重 作者 : 程雅君 ,1 9 7 2 年生 , 中医学 博 士 , 四 川 大 学 哲 学 博 士 后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哲 学 博 士 后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

刘完素

刘完素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上以倡言“火热论”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

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宣明论方》等书。

其中最著名的《宣明论方》,是根据《内经》解释病源,其有独特之处。

他自己独创的方剂——“防风通圣散”,用药达十七味,为表里双解的有效方剂,直到目前,临床上仍在应用。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称刘河间,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称号。

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约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一一一O年),卒于南宋庆元六年(公元一二OO年)。

他出身贫苦,早年因母亲病不治而死,便立志学医。

他大半生云游四方,谋食于江湖。

刘完素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和金对峙的时代,此时烽烟四起,衰鸿遍野,百病丛生。

统治阶级为了从精神上麻醉人民,积极倡导运气学说,规定习医的人,须考运气论。

所谓运气,即是说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有五运(水、火、土、金、木),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五运,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六气,用纪年的干支推定岁气,再由岁气推定应得的疾病,并定以施治的方法。

这种理论,起初大多数医生不肯接受。

后来,竟成为他们的思想意识。

有书叫《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和《本草衍义》出来后,医学界运气之学更蔚然成风。

此外,当时一般医生受《局方》的影响,拘泥偏执,喜用辛燥药物,治病多所不济。

究竟运气学说与医药有什么关系?怎样对待《局方》的影响?这都是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刘完素是个职明正直的人,目睹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痛苦,不愿跟他们同流合污。

金朝皇帝章宗三次聘请他出来做官,都被拒绝了。

他日夜思考着上述的两个问题,情愿为解除人民的病苦,深入研究医学,虽耗尽毕生精力,也在所不辞。

以火热为导致多种病症的原因,是刘完素阐发病变机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他的火热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1)火热为病的广泛性首先他把《素问》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病症的范围予以扩大,在《至真要大论》所述的病机中,属于火的,仅有瞀冒、口禁、瘈疭、鼓栗、胕肿、酸疼、冲逆、惊骇、狂、躁十种;属于火热的,仅有转戾、呕吐、吐酸、下迫、泄泻、水液混浊七种。

道医的发展史,中医的起源

道医的发展史,中医的起源

道医的发展史,中医的起源展开全文终南山道医,即生活在终南山一带,以道家思想和道教教义为主旨,以道家医药济世、救人、解困,宣扬积德行善,修心度人为目的的道家医生。

一、道医代表人物:1、晋代葛洪《神仙传》中的:沈建、沈羲、马鸣生、王遥、壶公、董奉、封君达等。

2、西汉刘向《列仙传》中的:崔文才、朱璜、黄阮丘等。

3、汉魏以后历代皆有,诸如:晋代葛洪,南朝陶弘景,北朝徐謇,隋唐杨上善、孙思邈、王冰,宋代王怀隐,金代刘完素,元代丘处机、马钰,明代王珪,清代傅山等。

二、终南山道医代表人物:1、古代:唐代孙思邈、王冰、阑道人,宋代石泰、陈抟、马钰、薛道光、曾弱虚。

元代丘处机,明代孙演书、玉凤、马明生,清代金指马、李律师。

2、近代:宝鸡龚浩然、马鹏等。

三、终南山道医代表人物简介1、唐代道医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

《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2、唐代道医王冰,著名道士,宝应中(762-63年他曾任太仆令,号启元子。

他喜爱医学,曾整理注解的《黄帝内经·素问》,现在仍为权威的注本,是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参考书。

3、宋代道医石泰,宋代扶风医生,祖籍常州人,曾在扶风行医,治病不收报酬,凡经他治愈的人,只要求为他种一颗杏树,几年后便成杏林。

现在的杏林镇就由此得名,“杏林”也被用于中医界的称呼。

“专气”养生的刘完素

“专气”养生的刘完素

龙源期刊网 “专气”养生的刘完素作者:鲁湾来源:《科学养生》2011年第08期“金元四大家”中有两“家”是刘完素的弟子,可见其影响之大,他是金元四大家之首。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刘完素是金元医之分门户的标志性人物。

他独创了中医“寒凉派”。

他的医道在当时就获得好评,死后更是被看成神医,建庙塑像,香火不断。

他不仅医人,也医己。

他不断自我修炼,借鉴古代和当时的养生思想进行自我实践。

他许多养生思想和实践至今对我们有很深的启迪意义。

他认为,“修短寿夭,皆自人为”,人的寿命长短是由自己决定的。

而决定生命长短的是“精气”,所以,精要“专啬”,“气”要“专气抱一”。

他特别重视气的修炼,认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形以气充,气耗则病”。

“专气抱一”本是道家鼻祖老子的思想,刘完素的贡献是把这个思想医学化,在总结自己多年行医实践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养生意义。

他并没有把“气”神秘化、玄奥化。

气在中医中的不同语言环境中虽有不同的指向,但刘完素这里“气”无疑包括了生命的全部功能和状况。

因此他的“专气”养生体现的是一种整体养生观。

他认为“专气”就要“抱一”。

“抱一”就是要按人的本性生存,去除后天加上去的东西,天然去雕饰。

金彦宗曾三次征聘,他坚辞不就。

金彦宗认为他“淳素”,赐号“高尚先生”。

由此可见刘完素“抱一”“守拙”功夫之深。

“阴虚阳亢”是“寒凉派”的立论基础,也是他的养生思想出发点。

人生在世,“阳气”容易亢奋,“阴气”自然衰弱,因此要“抱朴守拙”,以滋阴降燥。

纵观刘完素耄耋人生,他对自己的养生思想的实践是成功的,说明他的养生思想是行之有效的。

杏林撷英

杏林撷英

杏林撷英作者:程南方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3年第05期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学术派别。

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独步当世的应属“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

他们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术主张。

刘完素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世称刘河间,是金代声名显赫的医家。

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因病三次请医未至而不幸病逝,这坚定了他立志学医的志向。

刘完素天生聪颖,酷嗜医书,初拜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

他研习《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对《内经》有独到体会,提出人身之气皆随五运六气而有所兴衰变化,指出运气常变,应当掌握其规律,认为人体致病皆为火热,治病需从寒凉法入手。

他所生活的河间地区,是金人进攻中原的主要战场之一。

当时天灾横行,疫病蔓延,疾病横生。

那时由于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多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而非进行辨证处方,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刘完素仔细研究《内经》中关于热病的论述,提出了使用寒凉药物来治疗传染性热病的主张,结果实践证明疗效颇佳。

这也就是人们称他为“寒凉派”的原因。

刘完素以《内经》为学术基础,精研医理,把《内经》中的关于火热病致病原因的内容摘选出来,加以阐释,成为了著名的《病机十九条》。

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因此治疗热性病的时候,需辨明病因,才能处方用药。

他首创的“防风通圣散”至今仍为治疗表里俱实及外科病毒的良方。

刘完素一生贡献显著,著作颇丰,计有《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3卷、《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治病心印》1卷、《刘河间先生十八剂》1卷、《素问原机气宜保命集》3卷、《伤寒心镜》1卷、《伤寒医鉴》1卷。

刘完素

刘完素

完 素
●燥与火兼化——津枯肠燥多兼便秘内热
●火热化燥——火热伤津则化燥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大便干涩
——养阴退阳——凉药调之,禁乌附之热药
燥病病因与临床表现
●热盛伤津 ●吐泻亡液 ●风邪偏胜, ●寒凉收敛,气血不通,闭塞腠理 ●皮肤无汗干燥或燥裂 ●肢体麻木不仁 ●大便干涩等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中中 医医
刘完素
各 各 家
导学
●刘完素深入研究《内经》,重视
家学
中医基础理论探讨,结合临床实
学说
践,标新立异,勇创新说

●阐发火热论,提出六气皆能化火
观点,补充燥证病机

●首倡内风,发明辛凉与甘寒解表

及表里双解大法,表里分治火热


●创制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芍
药汤等名方
●开创了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的新
中中
配伍特色
医医
各各 家家 学学 说说
●辛温药与苦寒药相配伍,治疗外感风邪化热或兼有里热证 ●风药与清热药合用治疗火热病,体现了《素问·六元正纪大

⑶燥与火热





刘 完 素
中中 ●补充燥气为病——《原病式·燥类》
医医 各各
“金主于秋而属阴,其气凉,凉极天气清明,而
家家 万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故
学学 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极甚,则烦热气郁痿弱”
说说 ●指出燥邪性质——“金燥属秋阴,性异寒温,反
同于风火热”
⑶燥与火热
刘 ●燥与火同化——燥极生火热(燥盛则干)
学 ●在《内经·热论》《伤寒论》基础上,提出
说 ◆六气皆能化火 ◆五志化火

道医堂:(《道医·第三章》第一节:道医生理病理解说)

道医堂:(《道医·第三章》第一节:道医生理病理解说)

道医堂:(《道医·第三章》第一节:道医生理病理解说)第三章道医对人体及医药的认识本章是笔者对道医理论学习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其中关于气穴、经络及病因病理的阐述,有些与传统中医学理论不尽相同,而且与道医其他各门派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这可能因各派师承的不同,难免认识上会有一些差异,对此望读者理解,共同探讨。

本着“古为今用”“批判性继承”之精神,取其一技之长服务于民众。

一、道医的生理病理解说(一)本源化生论在道医里面,认为天地未生以前,一片太虚。

《炁医》曰:天地未生以前,一片太虚,太虚空灵,孕藏先天至阳之炁。

万物育生以后,一点灵光,灵光流转,遍步六合九州之中。

此即道经所谓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经曰:“一点灵光本太和,其圆陀陀,光灿灿”。

是谓生孕万物之母。

万物之有生,众者皆谓生机使然,然生机二字,则未究其本来。

所谓生机者,即生化之机能。

众生眼通未开,故言其无形无象。

然凡道门之中: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之者,道也。

道者,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

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

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此道者,乃天地生化之道。

即老氏所谓之常道。

即一切万事万物,皆由道统之,生之,育之,养之。

其源于无形,其始于有名。

无形的,无可言其象,无可言其质,无可言其变,无可言其理。

虽如此,然一切自性灾寂,空照圆滋,心领神会,即慧得天然本性。

如此便可明至道之微。

微妙至道,生化有形之名,即道生一。

一者,有名之太极,太极者,万物之始。

其性对待,分判阴阳;其质流行,滋变无穷;其能化生,奇偶化育。

是曰:太极含动静之理,一动则生阳,动极归静,一静则生阴。

阴阳运动,交替往复,而生金木水火土。

五行使生,万化使成。

天地由是而出,万物由是而名。

(二)天地本性论《炁医》曰:天地运化之道,即古谓之“天地之机”。

天地之机者,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

中医一代宗师刘完素的内丹理论

中医一代宗师刘完素的内丹理论

中医一代宗师刘完素的内丹理论学习推荐:相约青城山-伍柳派丹道面授第三期(请点蓝字了解详情)刘完素(约公元1120~1200年),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金代著名医学家、气功养生家。

其出生地已无从考证,后居住于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故又称刘河间。

刘完素一生潜心于医学、气功养生学之研究,开医学、气功之新风。

他医技绝伦,以医名世,著作甚丰,时人奉为“神医”。

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宣明论方》等书传世,与马宗素所撰《伤寒医鉴》合称为《河间六书》。

刘完素在医学方面重视《内经》理论,并有所发挥,他根据当时疾病流行、医者多用辛燥法治疗无效等情况,提出火热为导致多种症候之原因(“六气皆从火化”),总结了热性病之治疗原则,提出辛凉解表和泻热养阴之疗法,独树一帜,被后世称为寒凉派之倡导者,并为明清两代温热学派之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后世医学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居“金元四大家”之首。

刘完素在医学界颇负盛名,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之贡献,妇孺皆知。

然而他又崇尚道家,倡导气功养生之术,颇有建树。

他熔医、道养生术于一炉,开医学气功之先河,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内丹理论(即气功理论)宝库,对后世气功养生学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为继唐代医学家、气功养生家孙思邈之后的又一代医学气功宗师。

刘完素所处之南宋、金朝时代,道教的发展经过了隋、唐、五代、北宋的繁荣以后,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帝王为了利用宗教巩固其统治以及满足他们长生成仙、享受富贵的欲望而大加扶持和提倡的结果。

处在这样的时代,刘完素的思想难免不受时尚之影响。

可以说,刘完素的一生是修道和业医的一生,其自号通玄处士,便可以说明其情趣志向之所在,其家乡河北河间刘守村(刘完素字守真,居住于此,故称刘守村,每年均有纪念刘守真的庙会)一带亦传说其为道门人物,在他的墓碑上刻有“重修妙道明医刘守真祠碑”等字,确是对其一生的最好概括,其墓还为八角形,与八卦相应。

古代名医 刘完素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 刘完素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刘完素生平简介姓名刘完素字守真别名刘河间去逝时间暂无资料。

所在朝代无出生地区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主要成就“六气皆能化火”学说擅长领域用寒凉药治疗伤寒代表作品《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刘完素简介: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刘完素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

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间,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

二、人物介绍: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

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

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

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

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著作: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

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建国以来,曾对刘完素著述进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专著,发表了不少研讨刘完素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论文,从而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进一步总结整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国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之机,对刘完素的原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编成《刘完素医学全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研究纯正道医、高尚先生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程雅君提 要:金代医家刘完素不仅以道自居,以道自守,更将高道之风,大德之节贯彻到行医实践中。

历代道医中,论修道之真恳,为医之精诚,刘完素堪为楷模。

但刘完素的高道大医风范,一直隐而不彰。

本文在全面分析刘完素的生平、著述以及学术思想等的基础上,阐释了一代道医刘完素。

程雅君,1972年12月生。

中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医哲学。

主题词:刘完素 道医 中医哲学道教学界对著名道医刘完素的研究,主要是胡孚琛、盖建民 两位先生。

两位先生对刘完素的研究都很深入,但由于研究时间比较早,以及研究角度、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主要是纲领性地梳理。

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图用更详实的史料,并更注重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深入辨析,来 写真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

北宋宣和二年(1120),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三岁时全家迁至河间县居住。

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灭辽,次年又灭北宋,刘完素遂为金朝之民。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逝世,享年八十岁。

刘完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金元四大医家之首。

由于倡导 火热论 ,用药多寒凉,而成为 寒凉派 的开山祖师。

金元四大医家中的张从正、朱丹溪都可谓刘完素的徒子徒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云: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故研究中医学离不开金元医学;研究金元医学,刘完素是重中之重。

但是,现在有关刘完素的研究,大多重其医而略其道。

即使有个别涉及道医刘完素者,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弊。

而刘完素无论是察其为人、还是观其治学都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堪为道医之大、之纯正者。

更况,刘完素与稍后于他的同时期医家张元素,一道医一儒医,是传统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的标志性人物。

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深入理解刘完素的道家道教思想是从医学与哲学的更高角度来看刘完素及其医学思想;从道家道教角度,则是研究道医之必须。

上刘完素生平有明显的道风格。

这首先是由于刘完素本人以道者自居有很大关系。

刘完素以道者自居,从他的名、字、号等就得到了充分反映。

如其名 素 字, 说文 素,白织缯也 ,后引申为本色、本质、质朴、不加装饰、清淡无为等意义。

素 字是道家道教很常用的术语, 马王堆汉墓帛书 经法 道法 云: 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弥无刑(形),然后可为天下正 ; 淮南子 俶真 : 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 鹖冠子 学问 云: 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陆佃注: 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 ; 庄子 天地 云: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 元包经 太阴 云: 尚乃俭,务乃素,无起徵脩,无勤动为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云: 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逯钦立注: 笃素,纯志 。

可见,刘完素的 完素 表达的是要求自己以 道德 为操行之本, 抱朴守静 ,完善 虚无 、 平易 之道的意思。

其道心可谓明显矣。

再如其字 守真 , 文子 列有 九守 ,守虚、守无、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静、守法、守弱、守朴,其中 守真 内容:老子曰: 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己,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

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也,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之。

诚达性命之情,仁义因附也。

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澹然无事,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此真人之游也。

夫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不达此道者,虽知统天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辞润金石,犹无益于治天下也。

故圣人不失所守 。

金丹问答 出神 又云: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盖以一心运诸气,气住则神住。

真积力久,功成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可见刘守真的 守真 二字,从物质层面而言,是守住 真气 ,从精神层面而言,是守住无为之道,而达到 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 、 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的 真人 境界。

所以 守真 颇多见于道教中人名,如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南宋天心支派的廖守真等。

如此, 刘守真 进一步反映了刘完素是以道者自居的。

再如 通玄处士 ,考 通玄 二字,也是道教术语,如 通玄真经 。

通玄真经 即 文子 。

唐玄宗崇道,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封文子为 通玄真人 ,尊称其书为 通玄真经 。

关于文子,班固在 汉书 艺文志 自注 文子 九篇。

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隋书 经籍志 也有 文子 十二卷,其注曰, 文子,老子弟子 ,梁 七录 十卷亡 的记载。

刘向 七略 存 文子 九篇, 汉书 艺文志 录九卷。

梁阮孝绪 七录 作十卷, 隋书 经籍志 和 新唐书 艺文志 均为十二卷。

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

1973年,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 文子 残简,其中与今本 文子 相同处有六章,有学者据此认为其并非伪书,而是部先秦古籍,但经后人窜改。

文子 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 道 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宋濂 诸子辨 称其为 道德经 的义疏。

现存唐徐灵府 通玄真经注 十二卷,宋朱弁 通玄真经注 七卷,元杜道坚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皆收入 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今人李定生、徐慧君撰 文子要诠 ,通行于世。

另外, 处士 二字,也有一定的道风格,指的是有学行而未出仕或隐居者,即布衣之士。

荀子 非十二子 : 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史记 信陵君传 :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梁书 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专门谈到 处士 ,并把公知公认的道医陶弘景位列其中:易 曰: 君子遁世无闷,独立不惧。

孔子称长沮、桀溺隐者也。

古之隐者,或耻闻禅代,高让帝王,以万乘为垢辱,之死亡而无悔。

此则轻生重道,希世间出,隐之上者也。

或托仕监门,寄臣柱下,居易而以求其志,处污而不愧其色。

此所谓大隐隐于市朝,又其次也。

或裸体佯狂,盲喑绝世,弃礼乐以反道,忍孝慈而不恤。

此全身远害,得大雅之道,又其次也。

然同不失语默之致,有幽人贞吉矣。

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而语哉! 孟子 曰: 今人之于爵禄,得之若其生,失之若其死。

淮南子 曰: 人皆鉴于止水,不鉴于流潦。

夫可以扬清激浊,抑贪止竞,其惟隐者乎!自古帝王,莫不崇尚其道。

虽唐尧不屈巢、许,周武不降夷、齐;以汉高肆慢而长揖黄、绮,光武按法而折意严、周;自兹以来,世有人矣!有梁之盛,继绍风猷。

斯乃道德可宗,学艺可范,故以备 处士篇云 。

可见,从 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 的名、字、号,可以判断,刘完素事实上是以道者自居的。

他没有主动的向正统文化儒家靠拢,因为他安道乐道,否则他不会在儒家思想占正统的时代,给自己贴上一个 道教 的标签;更不会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

刘完素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

童年时期,父54宗 教 学 研 究 2009年第4期亲经常给他讲解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之类的故事,使他从小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十五、六岁时,因母亲患病,家中贫苦,三次求医不至而死,乃立志学医。

初云游四方,谋食江湖,遇异人陈先生,以学习医术。

后定居河间,声名日隆,传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为了笼络人心,请他到朝中为官,几次都被拒绝。

元苏天爵 元故河间路医学教授王府君墓表 中云:昔金大定间,乡郡有良医刘氏完素,能起危疾,名倾朝野。

累召不起,赐号 高尚先生 。

兵后子孙皆亡,而所著书幸在。

先世尝因刘氏遗书,以治其术。

府君曰: 不可使刘氏之学无所传也。

即其故居。

作新祠宇。

旦望率医者谒之,庶几瞻拜仪形,讲习论著,益广其传,以活斯人焉 。

其中说刘完素虽然 名倾朝野 ,但 累召不起,赐号 高尚先生 ,正符合道家道教的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的 完素 品质,以及 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之 的 守真 思想。

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与其学术渊源关系很大, 金史 卷一百三十一 刘完素 传:金世,如武祯、武亢之信而不诬,刘完素、张元素之治疗通变,学其术者皆师尊之,不可不记云 。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

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乃撰 运气要旨论 、 精要宣明论 ,虑庸医或出妄说,又著 素问玄机原病式 ,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

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自号 通元处士 云 。

刘完素 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这段奇异经历明显带有玄异色彩。

而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程道济序略 中记载更为具体一点:守真先生者,本河间人也。

姓刘,名完素,字守真。

夙有聪慧,自幼耽嗜医书,千经百论,往往过目无所取,皆谓非至道造化之用。

因披玩 素问 一经,朝勤夕思,手不释卷 一时于静室澄神晏坐,沈然毕虑,探索难解之义,神识杳冥,似寤寐间,有二道士自门而入,授先生美酒一小盏,若橡碗许,咽而复有,如此三、二十次,咽不能尽。

二道人笑曰:如厌饮,反吐于盏中。

复授道者,倒于小葫中。

道者出,恍然一醒,觉面赤酒香,杳无所据,急于内外追之不见,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

此说几乎诞妄,默而不言,以仆为知言,先生故以诫告。

与夫史称扁鹊遇长桑君饮药,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亦何异焉。

因著医书 内经运气要旨论 、 医方精要宣明论 二部,总一十七万余言,精微浩汗,造化详悉,而又述 习医要用直格 并药方,已板行于世。

外又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 ,并注二万余言 。

此言刘完素自幼习医书,千经百论,皆谓非 至道造化 之用。

而所披玩的 素问 一经,同时又是 道藏 经典。

金史 所谓 异人陈先生 ,这里也已经直接的变为 二道士 ,是道教仙人。

那么至少是依据刘完素本人的依托,这些传世的材料都纷纷暗示,刘完素的医术得自道教仙人所授,其教授的方法也神仙化, 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即喝了仙酒 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 ,如此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也就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应该的事了。

被金廷 累召不起,赐号高尚先生 的刘完素平生著述很多,其中 素问玄机原病式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是其代表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 一卷,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

该书分序言、五运主病、六气为病三大部分,主要是根据天之五运六气结合人之病症,进行病原学如风、寒、暑、湿、燥、火等方面的归类。

其卷首虽然引录了 素问 关于 六气病 的原文,但刘氏的论述发挥甚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本书中,刘氏强调了 火热 的概念,提出 六气皆从火化 的著名观点,在治疗上主张用寒凉药,因此该书成为寒凉派的经典著作,并且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