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学习进程分析
高中物理教案: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高中物理教案:电能的转化与利用电能的转化与利用引言:电力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电器设备都依赖于电能转化与利用的原理。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能的转化与利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能的本质和应用。
一、电能的转化1. 电能的生成过程1.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电池为例,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供给电路中的电器设备工作。
1.2 动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厂利用水能、风能、核能、火能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各个用电点。
1.3 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能的照射,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给家庭和企业使用。
2. 电能的储存与传输2.1 电能的储存电能可以通过电池等储存设备进行长时间储存,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2.2 电能的传输电能通过电力输电线路进行传输,其中交流电通过变压器进行改变电压,以减小能量损耗。
二、电能的利用1. 家庭中的电能利用1.1 照明家庭中使用的灯具通过电能的转化,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提供照明功能。
1.2 电热水器电热水器利用电能将电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水,提供家庭热水使用。
注意合理使用,节省能源。
2. 工业中的电能利用2.1 电动机电机通过电能的转化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机械设备中。
2.2 高温炉高温炉利用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适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用于熔炼金属和化学反应。
3. 农业中的电能利用3.1 水泵农业中的水泵通过电能的转化,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用于提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3.2 养殖设备农业养殖设备中的电能利用主要包括升降设备、通风设备等,提供了便利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了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
4. 交通中的电能利用4.1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通过电能的转化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代替传统的燃油汽车,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尾气排放。
4.2 电车电车利用电能的转化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便利,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高中化学_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考向分析考向1电解原理的分析5年8考考向2电解原理的应用及计算5年9考名师揭秘●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因其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溶液、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联系密切而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一、电解的原理(1)电解时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吗?(2)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会有化学反应发生吗?1.试从电源、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等角度分析如何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二、电解原理的应用2.铜的电解精炼(1)电极反应阳极(电极材料为):电极反应式阴极(电极材料为):。
(2)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①阴离子浓度;②阳离子中Cu2+浓度变,Zn2+、Fe2+、Ni2+等浓度变。
(3)阳极泥的成分:含有等贵重金属。
3.电镀(1)阳极:;(2)阴极:;(3)电镀液:一般用含有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4)电镀液浓度:。
(1)Cu的还原性比H2弱,能否采取一定措施使Cu将酸中的H+置换出来?采用什么措施?课堂小结:本节课内容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通过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原电池知识;通过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借助氧化还原理论、金属活动顺序和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判断原电池正负极,以及设计原电池和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可利用原电池的原理逆向思考,自然过渡到电解池的学习中去,并应用氧化还原相关知识拓展和延伸电化学理论。
效果分析:本节课内容电解池是借助电能使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的应用相当广泛,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电镀,电解冶金、电池充电等,本节课是学习原电池知识后的自然延伸,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电化学,并为后续学习电话要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理论基础。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_《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两个电极都选用多孔石墨材料,并将气体源源不断的通到电极上,判断能否构成原电池?请阐明理由。
【优化模型】请阅读盐桥的相关资料,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请分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方程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
(提示:锌半电池,铜半电池,外电路电子,内电路。
)(2)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离子如何移动?请阐明原因。
(本实验中盐桥采用饱和KCl和琼脂溶液制作而成。
)盐桥的作用:双液原电池的优势:(3)锌半电池中,选择了硫酸锌溶液,有什么好处?(4)双液原电池与单液原电池相比,有哪些优势?【应用模型】原电池设计:你能将2Fe3+ +Cu==2Fe 2++Cu2+设计成电流稳定可持续供电的原电池吗?请画出实验装置,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并阐述设计思路。
原电池设计的基本思路:【课堂检测】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电池,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必修二中化学能与电能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本节课一开始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过渡到原电池原理的深入探究上,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介绍近几年我国在电池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引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知识由旧到新联系起来。
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发现。
3.讲练结合本节教学是电化学知识理论,通过新型电池的分析、原电池的设计,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很好的练习。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高二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分析
高二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分析高二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二节,在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一节之后,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化学能与能量的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宏观能量转化关系,并且知道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知道化学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
对于如何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为本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于新课标“螺旋式上升”教学思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均安排了“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但在必修部分,只要求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本节利用《电池的起源》视频引起学生对于原电池组成的兴趣与质疑,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并通过师生讨论、小组讨论以及实验探究,发现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池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广泛学习的科学习惯。
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原电池概念、工作原理、形成条件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练习归纳,实践应用【教学过程】【视频导入】《电池的起源》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用两种金属线连接死青蛙,蛙腿仍会抽搐。
受到电鳗等放电生物的影响,他认为这是“生物电”。
但同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伏打质疑,电流时试验中的金属线产生的,于是,他用蘸了盐水的湿布替换了青蛙,也产生了电流。
根据这个实验原理,伏打设计了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
【提出问题】1、伏打发现电池,说明科学家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和研究习惯?2、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联想到肌肉、神经类似于能导电的电解质的溶液,那么,电解质溶液与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用会不会产生电流呢?请先做以下尝试:【探究实验一】实验顺序金属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1.Zn、Cu分别插入稀H2SO4溶液Zn片表面有气泡生成Zn +2H+=Zn2+ +H2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u片面有无泡生成2.Zn、Cu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Zn片表面有气泡生成Cu片表面有气泡生成【提出问题】锌片和稀硫酸反应中,锌失电子,转移给了氢离子,在第二个实验中,氢离子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谁有能力给氢离子电子?是铜吗?【学生假设】假设:电子从锌片跑到铜片上。
高中化学_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铜锌原电池电流形成过程的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比较分析简单原电池和带盐桥的原电池的异同,拓展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原电池。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推理和探究。
教学用品原电池反应槽、电流计、铜片、锌片、导线、硫酸铜、番茄若干。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视频“手机没电以后”(橙子电池给手机充电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组装番茄原电池,并回忆原电池的定义及组成条件。
【知识回顾】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 活泼性不同的两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 典型例题判断:【明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也称为化学电源。
酒精稀H 2SO 4稀H 2SO 4ABCD【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用到的化学电源。
【教师设问】我们知道了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那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引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投影展示解读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探究】(幻灯片提示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锌与CuSO4溶液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能量转换探究任务:1.将锌粉加入CuSO4溶液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能量变化情况。
2.如果锌与CuSO4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请设计实验将该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实施你所设计的实验。
高中化学_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二、教学过程【知识回归】【多媒体】展示视频“手机没电以后”(橙子电池给手机充电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组装番茄原电池,体验原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
【教师引导】引入本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展示】多媒体展示第一组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完成下列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问题②Cu片做什么极,发生什么反应,电极反应式是什么?③写出电池反应总方程式。
④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是怎样的?⑤溶液中有哪些离子?阴、阳离子移离子的移动方向分别是怎样的?【指定展示】指定同学到黑板展示学案要求内容【学生点评】指定小组派出代表到黑板前点评讲解原电池原理【点评提升】教师点评,点拨讲解【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推理能力,由实验获得理论知识,获取探究的乐趣。
(本部分内容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课上又通过实验验证和小组讨论,因此相信学生能基本讲解清楚)。
【教师展示】动画展示,加深理解【练习】巩固训练,并回扣西红柿电池【过渡,埋下伏笔】那可不可以把Cu换成别的材料?比如:石墨?金属Mg?实验探究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教师展示】探究的内容及要求【学生探究】尽可能多的设计原电池,并确认是否成功,思考原因实验探究一:电极材料的探究实验装置画出改造后的装置(至少画出2组)能否构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条件一实验装置画出改造后的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条件二实验装置画出改造后的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条件三【提问学生】做出哪些设计,是否成功,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活动】请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画出它的装置图。
高中化学_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的形成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两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学习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2、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3、利用计算机软件(CAI),化微观、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请完成下面面反应方程式,用双箭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Zn + HCl ==思考: 1.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能否在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将电子移动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利用起来?实验探究:1请完成下面实验并注意观察分析:实验一:⑴将Zn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⑵将Cu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⑶将一Zn片和Cu片平行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⑷把一块Zn片和Cu片分别放入H2SO4溶液中, 并将铜片和锌片重叠1/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问题探究讨论:为什么两条接触后会在铜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而不是在锌条的表面产生?既然铜片上产生了气体(H2),哪么H+得到的电子是铜失去的还是锌失去的?猜想与假设:(1)(2)(3)思考与交流如何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案。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实验二. 1,观察实验一(2)中溶液的颜色额有无变化。
2,(4):将Zn片,Cu片用一导线连接导线间接一电流计再浸在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将实验一(1)中的盐酸换成1mol/L的盐酸,并将锌条和铜条用导线与灵敏电流计相联。
高中化学_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化学组一、设计意图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
而能源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本单元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的变化和转化,这是学习本单元重要的知识基础。
我所在的学校释厦门六中,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想法大胆又创新,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经验和能力。
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是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又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往。
其次,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设计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可先设计四个操作简单、对比性强、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导学生也能够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电能。
再借助动画演示形象地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加快更深刻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1、制作水果电池,以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出原电池的应用:制作电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2、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4、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意义(三)教学方法教法:试验法、讲授法、探究法、阅读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四)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三、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高中化学_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原电池的概念,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电极的判断方法;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会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科学探究,认真观察、归纳从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体验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个知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定义,原理,正负极的判断,形成条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一种方法—用试验方法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过程中掌握: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的探究方法。
一条思路—问题猜想试验论证结论一种思想—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构成条件的探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材处理(1)调整教材知识顺序,先学习原电池知识,然后再学习2009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火力发电的利与弊,以巩固对原电池概念的再认识。
(2)把教材中的“实验2-4”改为3个对比分析的探究实验,并增加了原电池产生电流方向的实验探究和形成条件的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播放动画,揭示原电池的微观工作原理,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认识其本质,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与学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事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
所以,我采用:教法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
高中化学_《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两个电极都选用多孔石墨材料,并将气体源源不断的通到电极上,判断能否构成原电池?请阐明理由。
【优化模型】请阅读盐桥的相关资料,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请分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方程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
(提示:锌半电池,铜半电池,外电路电子,内电路。
)(2)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离子如何移动?请阐明原因。
(本实验中盐桥采用饱和KCl和琼脂溶液制作而成。
)盐桥的作用:双液原电池的优势:(3)锌半电池中,选择了硫酸锌溶液,有什么好处?(4)双液原电池与单液原电池相比,有哪些优势?【应用模型】原电池设计:你能将2Fe3+ +Cu==2Fe 2++Cu2+设计成电流稳定可持续供电的原电池吗?请画出实验装置,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并阐述设计思路。
原电池设计的基本思路:【课堂检测】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电池,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必修二中化学能与电能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本节课一开始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过渡到原电池原理的深入探究上,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介绍近几年我国在电池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引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知识由旧到新联系起来。
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发现。
3.讲练结合本节教学是电化学知识理论,通过新型电池的分析、原电池的设计,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很好的练习。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能与电能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化学能指的是物质内部的能量,也就是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而电能则是通过电荷间的移动而产生的能量。
这两种能量形式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过程。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 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典型装置。
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化学反应在电池中发生,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子流动产生电能。
例如,一节碱性电池的正极通常为锌,负极为锰染料。
化学反应导致锌产生氧化,锌离子释放电子并进入电解质中,形成氢氧化锌。
同时,氧化锰被还原并吸收电子。
当电池连接到装置时,电子会自正极流向负极,从而产生电能。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先进技术。
它利用氢与氧的化学反应,通过电解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燃料电池包含一个正极(氧气)和一个负极(氢气)。
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路并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能和无污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力设备中。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 电解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当将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化学反应发生,从而导致物质的电离或还原。
电解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解成原子或离子,或者将离子还原为其它化合物。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解水,当通过水中通电时,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氧气和氢气之中。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素中的叶绿体中。
植物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吸收能量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在糖等有机化合物中。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重要过程,也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化学能转化过程之一。
总结: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换过程
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换过程引言电能和化学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电能可以通过电流进行利用,而化学能则储存在化学物质中。
本文将探讨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换过程,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转换方式。
电能和化学能的定义电能是指由电荷运动带来的能量,它可以通过电流的流动进行释放。
化学能是指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释放。
电能和化学能都属于一种形式能,可以相互转换。
1. 电解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常见方式。
电解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电流,使得溶解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吸收电子,负极释放电子,导致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电离和析出。
这个过程中,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产物中。
2. 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也可以实现电能向化学能的转换。
电池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组成。
电极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形成正极和负极。
电解质可以是液体、凝胶或固体。
当电池接通外部电路时,电解质中的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经外部电路到正极,形成电流。
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转换为电能。
1. 燃烧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的过程。
当有机物或其他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这个热能可以用来蒸汽发电、驱动发动机等。
同时,在某些情况下,燃烧还可以直接产生电能。
例如,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内部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
在燃烧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经外部电路到正极,形成电流。
2.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都有一个电极和电解质。
在化学电池中,两个半电池通过一个可导电的物质连接起来,形成电池的反应。
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经外部电路到正极,形成电流。
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转换为电能。
结论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
通过电解和电池,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而通过燃烧和化学电池,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2016年12月《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Vol.24, Dec. 2016高中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学习进程分析夏军(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摘要:学习进程在课程教学方面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因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文章选择“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这一主题,旨在建构中学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进程,从而为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根据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关“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要求和内容,对其学习进程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电化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习进程;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提出的背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比如,各种类型的电池即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电解、电镀等工业技术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因此,向学生传授“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即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尤其重要与必要。
另外,在近几年江苏的化学高考中,电化学相关知识每年都会出现,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经常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十分重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江苏省2016年的高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了对电化学知识的考查要求[1]:(1) 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3) 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4) 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运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 腐蚀;(5) 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
电化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多且复杂,中学生在学习这一块知识时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因此,本文选择了“中学化学课程中的电化学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建构中学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进程,从而为践行化学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2.问题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涉及很多核心概念,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与电解池、电池反应与电极反应、电化学腐蚀、化学电源等,这些概念不仅多而杂,而且比较抽象,这会给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作者简介:夏军,江苏宝应人,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研究。
118夏军:高中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学习进程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通过建构中学生关于电化学的学习进程,学生不仅能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而且会把这些知识建构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概念框架下,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并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不仅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还会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原理,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学生自身发展方面考虑,这种方式不仅不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且学生的学习也变得非常被动。
通过本问题的研究,教师能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学生学习电化学所存在的问题,也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建立更系统、完善、全面的知识要点框图,以及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一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习进程的概念和相关界定1.学习进程的概念学习进程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恰当的教学条件下,对科学概念以及相关科学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复杂、深人的过程。
[2]有别于文科,理科的学习进程是要基于实证的,通过提出“学生在一定教学环境下,其理解和应用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且变得更加复杂化的可供检验”的假说。
这些假说描绘了学生在学习学科核心内容时可能经历的路线,这是在学生实际学习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并不是根据个人的经历或者已有的学科经验推理所得。
这些假说提出后,都要经过实证检测来确定它们的建构效度(在给定的适当的教学条件下,假说序列是否描述了大部分学生实际经历的路径)和最终去评估它们的结果效度(基于学习进程的教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结果是否会更好)。
[3]2.学习进程的构成学习进程是对学生在某一阶段内,对某一知识的理解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复杂过程的描述,它侧重于研究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解释。
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学习进程”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个完整的学习进程必然包含五大要素:(1) 学习目标(learning targets),它们是结合社会期望以及学科核心内容或者主题的理解,而确定 的一个终点。
(2) 过程变量(progress variables),它们描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各个学科中核心知识理 解的变化过程。
(3) 成就层次(levels of achievements)或者发展阶段(stages of progress),它们是学习进程的中间 步骤。
这些阶段能反映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整体水平或者共同特点。
(4) 学习表现(learning performances),它们是对某一特定阶段的学生理解及技能状况的操作性定 义,这为学生验证自己对某一学科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可评估的发展规范。
(5) 评价测试(tests of assessments),它们可以用来衡量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实践,也能使用 相关措施来追踪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
3.学习进程的特征虽然目前对学习进程的研究还处在不成熟阶段,许多学者对学习进程的定义及研究方法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就学习进程的特征还是形成了一些共识,具体如下:(1)学习进程主要关注一些基本的、可产生规律性的概念和实践。
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这些概念和实践能够将学习者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
119第24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16年12月(2) 学习进程描述的层次水平是有上下限的,不是无止境的,它的上限是学生在阶段学习最后所期 望知道以及能够达到的目标;下限是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技能状况。
学习进程 沿着几个有内在一致性的理科的理解和实践维度,以学生的思维随时间的发展为特征,描述了代表连续 的更加复杂的理解和实践层次。
(3) 在学习进程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还存在多个水平层次,这些水平层次是从现有的研究学生的学习 领域以及实证研究的进展中推测而来(比如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和教学经验),这可以作为学生达到不同 理解水平和能力的证据。
(4) 学习进程的发展需要实践的验证。
更确切地说,学习进程的发展需要通过大量重复循环的经验 测试和理论上的修订并不断地精炼细化。
(5) 学习进程认为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不一定是线性的,也不一定是单一的,而是有几种可行的发展 路径和阶段,并且这些路径不是亦步亦趋的,可能更像生态演替过程。
另外,学习进程中提到的路径也 是不全面的,它并不代表完整地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路径。
三、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要求分析电化学相关知识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依据学生个性发展 的多样化需求,分别在必修课程模块“化学2”和选修课程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提出了与电化学相关 的学习要求。
为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并为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化 学2”中提出的要求很简单,仅使用了“举例说明”“了解”等达到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用词,目的在于 使学生通过对简单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了解,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以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知道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另外,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更侧重于学生在“基本 原理、基本规律、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目标达成。
综上所述,笔者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电化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做了如下总结,详见图1:|高中必修]—|髙中选图1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电化学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内容标准: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市场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四、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进程分析前文我们已经对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描 述,我们发现,中学生学习电化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多个阶段并且逐渐深入和发展的。
对此,笔者在120夏军:高中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学习进程分析理论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中学生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学习进程,该进程包含五个层次的 学习表现水平:水平1: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释放出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说明通过电解进行的化学反 应。
达到该水平要求学生能够:(1)知道化学电池就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电能,用电器充电、电解等都是 为化学反应提供电能;(2)能举出如锌铜电池、电解水等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例子;(3)认识化学能 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应用和意义。
水平2: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通过化学反应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达到该水平要求学生能够:(1)知道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能 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2)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知道转化过程中 遵循能量守恒原则;(3)能画出简单的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示意图;(4)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 转化在贮存能量和转化物质等方面的应用。
水平3:认识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能用化学符号或图形表征 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反应和装置。
达到该水平要求学生能够:(1)知道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2) 了解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能举出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例子,如化学电源、电镀等;(4)认识原电池和电解 池的构成条件,能判断出正负极(阴阳极),画出简单的原电池及电解池装置示意图,知道各电极上发生 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