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议——于特定结构模式中寓含深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讨论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一、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古代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传统。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发展,古代文学开始以书面形式传承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代文学经历了许多流派和体裁的变革,包括诗歌、散文、戏剧等。
这使得古代文学成为了一个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领域。
二、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 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如“仁义道德”、“孝悌忠信”等。
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文学作品的塑造和宣传,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 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播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经典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传颂。
3. 人文关怀和审美享受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和情感的描绘,表现了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反思,体验情感的喜怒哀乐,获得审美的享受和启迪。
三、古代文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1. 文化遗产的价值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2. 价值观传承与当代教育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和解读,可以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古代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情趣,可以作为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对话的桥梁。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习俗等。
古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文体,如诗歌、散文、戏剧等,向后世传递了珍贵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
一、传承经典著作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传承了大量的经典著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经典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人学习、品味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二、弘扬美学理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理念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文人通过诗歌、散文等方式,抒发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思考与感悟。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描述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种美学理念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并延续至今。
三、宣扬社会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传达了丰富的社会价值观念。
古代文人通过作品反映了社会风貌,揭示了社会弊病,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与批判。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许多荒诞离奇的故事,虽然形式夸张,但其中所蕴含的对社会弊病的反思和对道德观念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深思和警醒。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更潜移默化地弘扬了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
四、表达个人情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表达了许多个人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通过独特的意象和鲜明的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出了一种寂寞与思念之情,引发了读者共鸣与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诗经》到《红楼梦》,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源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其中的精髓所在。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是它强烈的中国性。
它的主题、语言、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中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载体,中文的复杂性和豪放的意象,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拥有了极高的艺术品质。
以《红楼梦》为例,它运用了一种富有内涵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它的沉重、深邃和意蕴。
二、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两者互为表里。
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征。
古代文学中的“诗、文、曲、赋”等文学形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例如,《论语》中的诗歌,蕴含了孔子对道德、教育和官场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离骚》一诗,探究了人生的苦难和仕途的艰辛等问题,传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哲理。
《孟子》中的文美,通过寓言和故事来传达道德理念和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这些文学体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后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传达了广泛的道德、哲学和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家族兴衰和爱情悲欢的描写,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特征,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杰出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心灵感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学在历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那时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歌谣为主。
这些作品既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以其深情的文字和婉约的音乐,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代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表达。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孟子》中的“仁者爱人”等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其次,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例如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曲和元曲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进行了深入的表达。
这些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传统文化为古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文化积淀。
古代文学则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的表达和传播。
例如《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人性追求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代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递和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的重要媒介。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首先,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古代中国,文学是高度重视的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诗、词、曲、赋等文学体裁成为了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主要方式。
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注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仁爱之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
其次,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思想得以广泛传承和弘扬。
例如,明代小说《西游记》中融入了佛教的修行观念和道家的自然观念,通过主角孙悟空的成长和修行,展现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重要性等传统文化观念。
古代文学还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这些思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达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描绘了元宵节的喜庆景象,表达了对家庭团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向往。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还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记忆中。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承,历史得以传承和记忆。
例如,元代戏曲《汉宫秋》通过描写王昭君的故事,反映了汉代和亲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
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承和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
《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本篇长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引言,将对文章整体进行概述,明确研究目标和结构。
接下来的两个部分将具体探讨古代诗歌与儒家思想、小说与道家思想之间的融合关系,包括相互影响、特点和展示手法等内容。
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论,总结全文并给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1.3 目的本篇长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并通过详细的分析和例子阐明这种渗透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和塑造。
通过对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能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2.1 古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各种文学形式,比如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古代作家们向读者展示了他们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古代文学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人际关系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例如,唐朝时期的诗人杜甫通过其诗歌描绘了社会不公与贫困现象,并倡导为民伸张正义。
这些作品激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对后来的历史事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古代文学还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以及意识形态提供了范例。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如《尚书》、《论语》等成为后世世代学习儒家思想与行为规范之基础,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2.2 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塑造:传统文化是古代文学的源泉和灵感之源。
中国历代文论选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整理(1)
中国历代文论选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整理(1)先秦两汉文论名词解释:诗言志:源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合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诗言志”就是用诗来表达心理面的东西。
具体内涵不断的发展变化。
内涵:(1)“诗以言志”发端和“情志合一”的确认。
在先秦起初的“诗以言志”中,人们眼中的诗,大多数是作为“用”的诗,而不是用来创作诗。
朱自清在《诗言志》一文中把“诗言志”分为四个方面:一、献诗陈志,二、赋诗言志,三、教诗明志,四、作诗言志现都只是对《诗经》文本的运用。
这样,最初形态的“诗以言志”,在具体的运用中,不妨称之为“以言志”“诗以言志”是“用诗”“引诗”。
(2)《诗大序》中明确的提出作诗与言志之间的关系:“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从中可以看出《诗大序》承认诗歌是抒情(3)诗言志”的政教功能所表现的集体之志的情感。
“诗言志”的原始内涵并非只为“志”,而是含情的“志”。
因为“诗言志”原初状态本身指向并不确定,他既可指原始的个体自然情性,也可指受道德节制而具有教化功能的社会集体之志。
随着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诗论中核心是放在“言志”这一层面上的,而这个“志”是更偏向于政治集体之志,淡化个人自然之情的。
(3)由群体情志向诗言个体情志的转变。
到了汉末的动乱,儒家的思想受到质疑。
这就促使人们对社会制度、传统伦理与个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促成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加之汉代的人物清议,魏晋人物的品藻,使人们不断发现自身的品格、气质、才情、风貌的美,而对这些的充分肯定,就是对人的个体情志的充分肯定。
此外魏晋玄学反对礼教对人情感的约束,提倡顺应自然,魏晋玄学的哲学观念由政教功利的诗学向审美诗学的过渡。
魏晋时期被人们称之为“文学的觉醒”,也可以说诗人的觉醒时期。
正是在这个儒家思想衰退、异端思想兴盛的活跃期,各种文学观念开始自觉形成,文学创作也更加强调抒发人的性情。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写作形式和深远的影响力深深地嵌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代文学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慰藉,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古代文学的各类形式古代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其中,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形式简练、意境深远而被广泛称颂。
古代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对自然、社会的感悟,创作了许多千古绝世之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等。
这些诗篇不仅留下了巨大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散文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散文以散发的方式表达思想,既能寻常百姓相互理解,也可以表现作者的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鲁迅的《狂人日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
这些作品通过形式独特的叙述手法,使读者对于人生、社会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古代小说和戏剧也是承载着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
《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代小说成为了世界经典,通过精妙的描绘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
而戏剧则以其生动形象的表演和丰富多样的故事形式,成为了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影响古代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文学通过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无论是古诗词、散文还是小说,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来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素材和灵感。
其次,在古代文学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教观念、佛教哲学等都反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古代文学还在宗教教育和伦理道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教导人们诚信、孝道、崇德等传统价值观念。
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文学作品作为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民的智慧。
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融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古代文学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古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古代文学注重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强调道德、伦理,倡导仁爱、孝道、忠诚等传统美德。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责任意识。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体现了古代文学对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二、古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古代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通过描绘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古代文学作品将古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人。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以山水、花鸟、月夜等自然景观为题材的诗歌。
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抒发情感,更隐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这些诗歌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意象,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意和寓意。
三、古代文学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古代文学中,许多经典作品的主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相契合,让人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例如,明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于荣府的描写,展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伦理规范、家族观念和传统礼教。
小说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通过承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后世。
例如,在古代诗词中,儒家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的培养和追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孝道、忠诚、仁爱等传统价值观的歌颂和反思。
这些价值观传承至今,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通过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在古代戏曲中,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集诗、文章、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京剧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和传统故事,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在表演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另外,中国古代文学也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来进行创新。
历史上,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中亚等地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这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得以融合和创新。
例如,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如《法华经》、《金刚经》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打开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门。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国古代文学也在继续创新与发展。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作家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中国特色,更能反映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绘和解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思考,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在不断演变中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承载传统文化价值观传递给后世,通过与艺术形式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与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学拥有丰富多样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符号的象征,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令人陶醉于其美妙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人们,更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令人心生敬畏。
先秦时期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唐代孔颖达所传,共收集了305篇诗歌。
这些诗歌以形象生动、语言简练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其中,《关雎》、《蒹葭》等篇章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更反映了人们对道德、人性和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它以生动的形象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并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激发人们的良知和善念。
文中的“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等论述,不仅传达了孟子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思考,也对后世的道德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个经典作品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它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和描绘战争场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变迁的庞大。
作品中的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聪明才智、信仰和忠诚令人敬佩。
同时,作品也揭示了权力、欲望和背叛等问题,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唐代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诗篇,也是巅峰之作。
它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探究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探究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繁多,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歌。
古代中国的文人多以诗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从《《诗经》》到唐宋时期的诗词,都以其优美、简练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者。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凝结了古代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不断被引入其中。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涉及到对季节、自然景物的描写,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尊崇。
同时,古代文人还常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佛家的禅理思想和道家的自然观念为基础进行创作,这为他们的作品赋予了独特的内涵。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思潮和文化的变迁。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直接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患之情,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重要反映。
另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和普及教育领域,被用作教育学生的工具和材料。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还与传统文化的符号系统联系密切,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了独特的美学韵味。
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经常被用作文学创作的背景和素材。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中经常描绘了当时士人在音乐雅集中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这种交融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是两个紧密相关且相互影响的概念。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探究它们对于我们当代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远的内涵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例如《诗经》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伦理道德观念。
《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成为了后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精华,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历史和社会的镜子,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当下、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礼仪、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在传统文化中,思想家的思想与经典著作相伴相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都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深邃的哲学内涵。
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观念的丰富和艺术的繁荣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于注重礼仪、强调家庭价值观、崇尚孝道、强调和谐与平衡等等。
三、古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古代文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将传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传承至今。
古代文学作品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古代诗词不仅表达了美好的情感和景观,还传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成为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记忆的象征。
四、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塑造中国人民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元素。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系和道德准则有助于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考。
另外,传统文化还鼓励人们尊重长辈、强调社会和谐、推崇和平与仁爱等,对于当代社会建设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解析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解析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导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解析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篇文章将从古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古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古代文学是指在古代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审美与教育相结合:古代文学作品既追求审美的表达,又承载着教育的功能。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感受美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获得道德、智慧等方面的教育。
2.融入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品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宗教、历史等元素。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3.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的统一。
无论是诗歌的韵律、曲调的和谐,还是小说的情节安排,都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二、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们通过描绘历史、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题材,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2.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代代相传,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3.古代文学作品影响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当时,它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手法等元素,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三、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案例分析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兴衰。
作品中融入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大量的民歌、赋、颂等形式。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绪论根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X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X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顶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X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开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X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构造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X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议
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中国发展的文化根基,它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知识智慧和价值追求等多个构成维度。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社会现代转型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属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贯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蕴含着中华文化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美学祈向、思想意识、人生哲学、文化心理和理想追求,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特别是那些光辉经典和传世之作,地负海涵蕴精藏灵,凝聚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体现出旺盛的民族生命力、深厚的民族创造力、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题,涵盖深广蕴涵丰富意义重大,我们可以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和多样化研究方法,对此进行纵横观照、宏微审视、多维探讨和深度阐解。
可以着重于聚焦四个重要方面:一是古代文学中是如何审美化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和诗意化传神民族精神的,二是古代文学中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重要思想观念和基本精神,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阐明其当代价值,四是这一专题探讨对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有何启示意义。
围绕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本期特组编李炳海、张新科、毛庆三位学者的文章,或着眼于对李斯刻石文的特定结构模式进行深度剖析,发掘其寓含的深层数理意识和哲学观念;或着力于对名著《史记》的魅力和生命力加以深入分析,揭示其所灌注的创新思维和民族精神;或着意于对中华文化中四个基本文化精神予以深切阐解,揭明其与古典文学的多向度的内在联系。
这种论议不拘一格不限一式,反映出作者对此一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藉此以期将这一重大学术问题探讨引向拓展和深化。
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总复习填空题及答案(一)(XXX大学)
XXX大学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总复习填空题及答案(一)一:两汉。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 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4、《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的是毛公,他是赵人,为河间王博士。
因此,《毛诗序》的作者当是卫宏。
5、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6、《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7、《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8、《毛诗大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9、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疾虚妄”(《佚文篇》),这也建立在其自然论的基础上。
10、王充在《论衡》多处提到“增”,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妄增,即是说假话;二是妥增,则是在不悖事理的前提下,对语言表达来一点夸大其辞的修饰,对事情描摹得更鲜明。
这种“增”就很像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手法。
二:先秦。
1、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他言行记录的著作《论语》。
2、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解读文化经典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解读文化经典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价值。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化经典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一、古代文学的价值观体现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品多以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对各种情感和境遇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人生、伦理道德、家庭、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例如《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一家的描写,展示了封建家族的兴衰以及各类人物的命运。
这体现了古代文学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强调家族和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古代文学的艺术表达呈现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和审美理念展现出来,为后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例如《水浒传》中,施耐庵以丰富的笔墨,创造了丰满具象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实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
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不仅生动形象,更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义气和忠诚的理解和追求。
三、古代文学的思想主张蕴含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为思想的记录和传承,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主张和哲学观念。
《论语》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孔子的言行和学说被深入记录,成为后世学习的重要来源。
其中,强调仁爱、关注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四、古代文学的修身养性反映传统文化古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积极传递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的理念,引导人们通过修身养性来塑造高尚的品德和个性。
例如《老子》中强调“无为而治”、“虚无缥缈”,提倡顺应自然、舍弃功利的心态,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的思想,注重践行道德和人生的意义。
总结:文化经典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古代文学通过其价值观体现、艺术表达呈现、思想主张蕴含以及修身养性反映等多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力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力美。
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力美为主题,探讨其在古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
一、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以下为几个典型的特征。
首先,古代文学注重形式的严谨与规范。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遵循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如诗歌有着固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则。
其次,古代文学讲究修辞的艺术性。
作者在运用修辞手法时,常借助比喻、夸张、转义等手段,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再次,古代文学强调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文学作品常常是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重要途径。
此外,古代文学还注重道德教化和社会批判,通过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方式反映社会现实。
二、古代文学的力美之处古代文学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和精神内涵。
首先,在语言之美上,古代文学以其雄浑、优雅的文字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古代文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其次,在思想之美上,古代文学承载着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积淀。
作品中常常涉及到道德、伦理、人性等哲学议题,引发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此外,在情感之美上,古代文学以其真挚、深沉的情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作品中描绘的爱情、友情、亲情等感人场景常常使人动容,令人心生共鸣。
三、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文化现象,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文学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例如,《史记》记载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古代文学传承了古代智慧和文化遗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中涌现出一批经典之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后世文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再次,古代文学培养了人们的修养和情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境界和文化素养。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传统文化则是中国民族的根基。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古代文学不仅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融入了新的元素,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面貌。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诗、词、曲、散文等多种文体。
这些文体在古代被广泛流传和使用,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而传统文化则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了礼仪、信仰、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文学的根基。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首先体现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题材上。
在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忠孝、仁义等传统价值观。
这些作品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传达了人们对于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的追求。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就是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创新和塑造。
他们既有传统女性的柔弱和贤淑,又有个性独立和反叛的一面,展现了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其次,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表现在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上。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诗词为主要表达形式,通过押韵和对仗等手法,展现了语言的美感和音乐的韵律。
而传统文化则注重礼仪和仪式,强调形式和仪态的美。
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文学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诗词形式,同时也融入了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通过运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将江水的奔流和悠长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上。
古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化学者的重要课题,而传统文化的研究则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方向。
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
同时,他们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视角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 :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是 中华 民族 的精神命脉和 中国发展 的文化根基 , 它 包括思 维方式、 思想观念 、 道德 伦 理、 知识智 慧和价值 追求等多构成维度 。在新的 时代条件 下, 在社会现代转型进程 中, 传承和 弘扬 中华优 秀传 统文 化, 建设 中华优 秀传 统文化传承体 系, 弘扬 以爱 国主 义为核 心的 民族精神 , 对于 实现 中国梦的伟 大 目标 , 建设社会 主 义文化 强国, 促进人 的 自由全 面发展 , 具有 深远 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 实作 用。
结构模式方 面显 示 出来。李斯刻石文的 结构模 式以六为纪 , 同时以三 句一节为基本的结构单元 。这种 结构原型 可 以追 溯到 《 周 易》本 经和 《 诗经》 。元结 的 《 大唐 中兴颂 》沿袭三 句一节的结 构模 式 , 它和 李斯的刻石 文均
成为碑铭 作品的绝响。
关键词 : 李斯 刻石 文 ; 以六为纪 ; 法家风格 ; 源流
中图分类号 : K8 7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C N6 1 1 4 8 7 . ( 2 0 1 5 ) 0 9 — 0 0 0 5 . 0 8
秦代是 一个 短命 的王朝 , 总共 只有 十五年 。秦 代唯 法 家 的代表 人物之一 , 亲 自参 与秦朝许 多法令 的制定 和
或是六六 相乘之 积的二倍 , 都与六存在密切关联 。李 总体看法。 《 文心雕龙 ・ 铭箴 》 薷又写道 : “ 至于始皇勒岳 , 积, 政暴而文泽 , 亦有疏 通之美矣 。 ”[ s ] 1 9 4 这段话还是 以泰 山 斯对这六篇 刻石文句 子数量所作 的调遣再次 表 明, 六这 刻石文为评论对象 , 但是 , 所下 的断语与 《 封禅 》 篇迥异。 个数字在 刻石文 中具有 特殊意 义 , 渗透 的是 以六为纪 的 即把六作为基 本的计 量单位 。否则 , 如果不 是精 心 依照 《 封禅 》篇的说法 , 这组刻石文体 现的是法家辞气 、 理念 , 六篇采用三句一节结 构模式 的刻石 文 , 各篇 缺乏 温润之性 。而依 照 《 铭箴 》篇的结论 , 秦朝虽然 政 地加以安排 , 句子的总数不会 出现 皆能被六整除的格局。琅邪 台刻石 治统治暴烈 , 这组刻石文却写得润泽温馨 , 与严酷的政治
一
5一
碣石刻石文原本三十六句 , 后亡佚九句 。李斯 . 文 自李斯 , 法 家辞气 , 体乏泓润 ; 然疏而能壮 , 亦彼时之绝 照此说法 , 计 采也。 ”[ 1 】 3 刘 勰以李斯撰写 的泰 山刻 石文为例 , 把它定 撰 写的会稽刻 石文采用 的也 是三句一 节的结构模 式 ,
七十二旬。上述统计表明, 李斯撰写的六篇 为 “ 法家辞气 , 体乏泓润 ” , 意谓这篇 刻石文是 法家辞气 二十四韵, 有五 篇是 三十 六句 , 一篇 的载体 , 冷 峻峭拔而 缺少温润之气 。这里虽然 以泰 山刻 三句一 节结 构模 式 的刻石 文 , 句 子 的数量 均能 被六整 除 , 或 是六 六相乘 之 石为评论 对象 , 实 际上 代表 了刘勰对 李斯所撰 刻石文 的 七 十二 句 ,
学 中表现 了中华传 统文化 的哪些重要 思想观念和基本精神 , 三是对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 怎样 实现创造性 转化 和创 新性
发展并 阐明其 当代价值 , 四是这一 专题探讨对 于构建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 体 系有何 启示意义。
围绕 中国古代文 学与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 专题, 本期特组 编李炳 海、 张新科 、 毛庆三位 学者 的文章, 或着 眼于对 李
斯 刻石文的特 定结构模 式进行深度剖 析, 发掘其 寓含 的深层数理意识 和哲学观念 ; 或 着力于对名著 《 史记 》的魅力
和 生命 力加 以深入 分析 , 揭示其所 灌注的创 新思 维和 民族精 神 ; 或 着意于对 中华文化 中四个基 本文化精神 予以深切 阐解, 揭明其与 古典 文学的 多向度 的 内在联 系。这种论议 不拘一格 不限一 式, 反 映 出作者 对此一 问题的新 思考和新 见解, 藉此 以期将这 一重大学术问题探讨 引向拓展 和深化 。
一
可 以称为作 家 的人物 是李斯 , 他所作 的刻石文是 传世 实施 。由此 而来 , 李斯刻 石文与法家的关联 , 成为人们关 文心雕龙 ・ 封禅 》 称: “ 秦 皇铭岱 , 的秦 代文学 的主要作 品。秦代刑 罚酷烈 , 李斯又 是先秦 注的焦点之一 。刘勰 《
・ 该文正标题为本刊编辑部所加 . 副标题 为文章原标题 。
于特 定结构模 式中寓 含深层 文化思想 *
李斯刻石文 的结构模 式及其 源流考论
李炳海
摘要 : 李斯撰 写的刻石 文, 采 用的是 以六为纪的结构模 式。三 句一节的作 品六篇 , 三十六句的作 品每篇 六章 ,
七 十二 句的作品每篇 六段 , 所有 作品均是每章 六句 , 押韵 也 以六为基本单位 。李斯 刻石文 以六为 纪的结构模 式 , 与秦 朝的数 字崇尚直接相 关。秦 朝 以水德配六 , 李斯 的这种观念也 由来 已久, 根 深蒂 固, 并把作为外部规 范的以 六为纪 内化为作品 的结构模 式。李斯的刻石文 法度 森严 , 具有鲜 明的 法家特 色 , 它主要 不是体现 于辞 气, 而是在
中国古代 文学属 于五 千年 中华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融贯着 民族传统文化 的血脉 , 蕴含 着 中华 文化精神 , 凝 聚着
中华 民族 的审美观念 、 美学祈向、 思想意识 、 人生哲 学、 文化心理和理想 追求, 彰显 出浓郁 的民族特 色。特 别是那些光 辉 经典和传世之作 , 地 负海涵, 蕴精 藏灵, 凝聚着传统文化 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 体现 出旺盛的民族生命 力、 深厚 的 民族创 造力、 巨大的民族凝聚 力和不朽 的艺术魅 力。 中国古代文 学与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议题 , 涵盖深广 , 蕴涵丰富 , 意义重 大, 我们 可以综合运 用相 关学科 理论和 多样化研 究方 法, 对此进行纵横观 照、 宏微 审视 、 多维探讨和 深度 阐解。 可以着重 于聚 焦四个方面: 一是 古代 文学 中是如何 审美化表 达 中华传 统文化和诗意化传神 民族精 神 的, 二是 古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