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茅盾创作_子夜_的几个视角

合集下载

茅盾的《子夜》读书笔记

茅盾的《子夜》读书笔记

茅盾的《子夜》读书笔记《子夜》是茅盾的一部经典小说,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现代都市生活的矛盾。

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困境。

以下是我的《子夜》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子夜》以茅盾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前提,他在作品中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现代都市生活的矛盾。

通过对吴荪甫和其他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民族资本家、买办资本家、工人、农民等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相互之间的矛盾。

在《子夜》中,茅盾精心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其中,吴荪甫是作品的核心人物。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资本家的事业心的现代企业家,但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却常常陷入矛盾和挣扎。

此外,作品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如林佩瑶、范博文、雷参谋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共同构成了《子夜》中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卷。

《子夜》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品开篇不久就设置了悬念,吴荪甫在家中接待了从乡下来的林佩瑶,他们的会面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随着情节的发展,吴荪甫的事业遭遇了重大危机,他的家庭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因素。

而在作品的最后阶段,情节再次发生转折,吴荪甫的丝厂最终倒闭,他也因此陷入了精神的危机。

作品主要表达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茅盾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的对比,以及对工人和农民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矛盾。

此外,作品中还涉及了对家庭、爱情、道德等问题的探讨,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茅盾用词的精准和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

通过对情节的逐一品味,我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各种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我也被吴荪甫和其他人物所感动,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让我深感敬佩。

总之,《子夜》是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经典小说。

茅盾的《子夜》: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茅盾的《子夜》: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茅盾的《子夜》: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不仅涵盖了社会、历史、人性等多个方面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深刻思考。

其中,他的小说《子夜》正是一篇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之作。

《子夜》讲述了女主角琴心和男主角曹辅相恋的故事,两人在革命和家庭的压力下分离,最终琴心嫁给了富家子弟。

小说中表现出了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

茅盾在小说中以琴心和曹辅的遭遇,对爱情和婚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茅盾对爱情进行了思考。

在小说中,琴心和曹辅的爱情充满了矛盾和挑战。

他们的爱情既是美好的,又受到了家庭、社会的阻碍。

茅盾通过小说中的情节,探讨了人们在爱情面前所面临的选择和挑战。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

爱情应该是真实的,不能被金钱、权势所左右。

其次,茅盾对婚姻进行了思考。

在小说中,琴心最终嫁给了富家子弟,而曹辅则成为了革命志士。

茅盾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了挑战。

他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被家庭、社会的利益所左右。

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而不是为了金钱、权
势等目的而结婚。

总之,《子夜》是茅盾对爱情与婚姻进行深刻思考的一篇作品。

茅盾通过小说中的情节,探讨了人们在爱情和婚姻面前所面临的选择和挑战。

试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试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试论《子夜》的艺术特色对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很多不乏合理性的解释,关键在于我们从何种角度去理解。

我认为要理解茅盾在《子夜》创作中的风格转变及其艺术得失,必须要了解茅盾的文艺思想的变化。

茅盾所主张的文学“表现人生”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

他相信“文学不仅是供给烦闷的人们去解闷,逃避现实的人们去陶醉;文学是有激励人心的积极性的。

尤其在我们这时代,我们希望文学能够担当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的重大责任”。

他甚至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是功利主义者”,“我们的作品一定不能仅仅是一支吗啡针,给工农大众一时的兴奋刺激。

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成为工农大众的教科书”。

茅盾一方面主张小说的政治功利性,另一方面主张小说的真实性,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

他认为“美好”是真实,“文艺亦以求真的唯一目的”。

《子夜》作为茅盾“细心研究”的力作,富于创作个性;作为“真能表现时代”的“中国等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茅盾60多年的文学生活中,《子夜》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就小说显示的社会概括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结构的宏大与繁复、人物创造的多姿与传神,文学语言的劲健和爽利,都足以使茅盾和一般作家拉开很大的距离。

茅盾所具有的经营较大规模作品的才情、功力和耐性,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的。

《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分析其中的几个特色。

一、作品题材《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

《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①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②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③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④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底破灭;⑤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

茅盾子夜

茅盾子夜
作品通过对在几条战线与买办资产阶级工农阶级其他资产阶级上拼命奋斗挣扎却又最终破了产的复杂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塑造揭示了三十年代中国现实社会性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主题精确地概括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
二、茅盾范式
1、现实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方向。
六、艺术特色
(一)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宏大的现实主义主题
1、现实主义主题: 《子夜》反映了1930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整体 面貌。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时代性和重大 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 史内容”。 2、浪漫主义格调: 原书英文名:《夕阳:1930年中国的浪漫史 》; 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主 人公(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 ‘王子’); 写作细节上的浪漫主义手法。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吴荪甫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民族、时代 个性的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 《子夜》通过吴荪甫的艺术塑造,生动而深 刻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艰难处境和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表露了 他们两重性的阶级特征,揭示出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 、其他人物 吴老太爷:顽固保守 ,是封建僵尸的代表人 物。 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的掮客,买办资产阶 级的代表,金融界的巨头,是以吴荪甫的对 立面形象而存在的。 屠维岳:这一奴才形象的刻划同样是成功的。
(四)生动传神的人物心理描写,也是《子 夜》突出的艺术成就。 茅盾注重“心理解剖的精研”,善于用不 同的笔法刻画不同的人物,在整个作品中, 作家时刻捕捉着人物在典型情境下稍纵即逝 的心灵特殊点。《子夜》中对吴少奶奶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矛盾刻画很细微而动人。 她置身在资本家华丽的客厅里,成为吴府的 主妇;但她的内心里,总有着“缺少了什么 似的”感觉。作家用那一本破旧的《少年维 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揭示了 她逝去的青春梦幻,而现实的少妇处境又使 她对过去“怀念不已”。

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

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

品读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王志敏 宁凤娟 河北传媒学院摘要:小说《子夜》是著名作家矛盾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而对《子夜》的叙事风格及文学价值,过去与现在戏剧化地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和认识。

实质上,《子夜》作为一部现代化政治小说,其风格与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合理性,也顺应政治文学的发展趋势,因而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但这部长篇小说也存在“过度追求政治自由”、“创作手法失误”等诸多局限,而小说的价值与局限性相交融,进一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关键词:矛盾;《子夜》;叙事风格;文学价值;解读长篇小说《子夜》自问世以来,作者矛盾对该部作品的解释和评述是最多的,超过以往的每一部作品。

加之学术界和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诠释和认识,在矛盾所有作品中也是比较多的。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鲁迅曾给予《子夜》高度评价,即“左翼文学的重要成就”,而这种肯定态度一直延续了几十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间,又出现全盘否定的观点,并且逐步形成一种主流思想,与此同时对小说《子夜》的争辩和评价也日渐冷落。

近年来,学术界、评论界以及研究界陆续对矛盾小说《子夜》进行新一轮的研究。

本文从该部小说的叙事风格、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详细地阐述其艺术成就和文学地位,从而进一步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表达主旨。

《子夜》凭借其崭新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价值,不仅成为众多矛盾作品中的最具代表性作品,同时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我国革命文学的掌门人翟秋白将它称赞为“中国首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并预言到“1933年在未来的文学史册上将载入《子夜》的出版记录”。

日本著名学者筱田一世还把这部小说与《尤利西斯》及《百年孤独》等世界级文学作品共同列入二十世纪十大顶级名著。

但从八十年代以来,在文学作品评述中,小说《子夜》却被人为贬损。

学者徐循华明确指出:作者矛盾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政治风云”的叙事角度,简单且机械的思维方式,因此形成“风格单一化”、“人物观念化”、“主题渗透化”的模式,导致这部作品充满了“工具价值”。

子夜

子夜

《子夜》的艺术特色《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标志着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进入成熟的阶段。

在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倾心演奏了“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交响曲”。

从中大规模的深入与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形象的回答了当时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即三十年代的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榨下,殖民程度日益加深,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整个国际国内环境使中国难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可以说《子夜》不仅是中国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更是“我国无产阶级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

”瞿秋白说过:“《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

”《子夜》这一部小说不管是在深度的拓展、广度的延伸方面,还是在宏大的框架安排、人物的复杂心理的表现方面,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术水品以及对人物的驾驭能力。

《子夜》是中国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

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

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

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

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

2、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

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

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3、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

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

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

对《子夜》的分析

对《子夜》的分析

茅盾《子夜》之我见这是我大学期间一直没有认真去品读的一部长篇小说,这几天在家闲着没事,也就再去看了看,这一次发现自己还收获不小,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记下自己思索的路迹,二是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指引,希望你们能好好重新解读它!在读《子夜》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启蒙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的区别。

在我看来,启蒙文学是最为单纯的文学,就好像是一个未经世事的青年奋斗者,在为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担忧与呼唤。

这时候的作家,没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是单纯的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单纯的写女性解放与个性爱情,而到了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学便有了无产阶级的阶级色彩,其思想便在启蒙文学的基础上,更注入了理性的崇高色彩。

理性也就是指文章中社会性与政治性加强,缺少对人情感内心的挖掘和情节生动性的设置,而崇高色彩就是指革命者的加入了,这类人物总能给人希望,往往是指优秀的共产党员,当然,这种崇高必然也离不开农民工人和战事中的战斗精神。

在左翼的作家中,最鲜明体现这两者区别的就是丁玲,在启蒙文学阶段,她写的较为成功的比如说《沙菲女士的日记》,就是单纯的写女性和女性解放的,而到三四是年代,她也开始转型,如《水》中就开始反映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到1942年反映农村土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彻底的宣告了她由启蒙文学像无产阶级文学转型的成功,从文本中我们就可以深知其差别!把无产阶级文学精神内核实践的较好的要数茅盾的《子夜》了,过去的评论界对他的评价很高,称它为三十年代力能扛鼎之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但是近年来,研究者对《子夜》的价值提出了异议,观点也是莫衷一是。

有的学者认为他思想大于形象,主题先行,人物刻画类型化,并且对三十年代社会全景的反映不够深刻,过于阶级化与简单化了。

这些评价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挖掘,但是也会给人带来很多在理解上的困惑。

首先,前人的评价自然是有道理的。

我们先看看茅盾写《子夜》的意图。

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空前混乱,军阀混战,政府与人民的积怨越来越深,赋税的加重使资本家和地主不得不加重对工人与农民的剥削。

茅盾小说《子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茅盾小说《子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茅盾小说《子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作者:于果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论文考察了《子夜》中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因素,发现《子夜》不仅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典型,而且小说中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也是其一大不可忽视的特色。

茅盾是有意识的走出一条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的道路,从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创作。

关键词:茅盾;现代文学;《子夜》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290-01茅盾代表作《子夜》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是以写实的艺术范式,情真意切地再现现实生活,又实中透虚,更具有间接性的张力,以某一事物引发另外的事物,造成活脱、宽广的联想,暗示更为广泛的普遍的意义。

作家从艺术情境角度将象征归结为主题性象征,情节性象征和细节性象征三个方面。

1.主题性象征主题性象征是指被象征物所蕴藏的内在的思想内容,代表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主题思想的某一侧面,并通过象征物的“指向性”作用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主题性象征是对文章思想广阔性的艺术“定格”,也是对文章思想的一种艺术“速写”,达到“名如其人”的艺术效果,通过“寥寥数字”便将文章的神韵、作家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来。

主题性象征通常以文题作为象征物,从而达到统领全篇的目的,茅盾在《子夜》这篇巨著文题的确立上,就是以象征的手法构成主题性象征。

赋文题以特殊的含义。

2.情节性象征情节性象征是指象征物在情境的更迭中不断出现,贯穿在情节的更移中,形成重叠反复的印痕,从而达到深化思想,渲染形象的旨意,同时,通过象征物地位,思想等多方面的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对文章情节的贯穿发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一个传统封建思想浓厚的封建地主逝去了,但传统的封建思想并没有逝去。

《太上感应篇》着实地被人们所忘却了一段时间,然而封建思想的余根并未枯死,都市的生活没有能够使四小姐惠芳忘记过去的一切,而是在新生活的冲击中,又重新捧起了《太上感应篇》,并且有了自己新的体验。

浅析子夜艺术手法

浅析子夜艺术手法

浅析《子夜》的艺术特色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子夜》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语)。

《子夜》作为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辉煌杰作,以其高超的文学史价值和社会学史价值,成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以现代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为中心,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生动地表现出来,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广阔面貌。

一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

那时一方面正是国民党军阀之间开始混战,另一方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特别是十里洋场——上海。

于是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受到沉重的打击,一大批工厂相继倒闭,与之相应的是农村经济的破产。

民族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转嫁危机,拼命压榨工人,打算从压榨中找到出路。

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也更加深刻化。

中国处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工人、农民在这样的社会黑暗统治下,被迫进行各种反抗斗争,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很快便会到来。

①面对现实,茅盾萌生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的企图”。

而当时中国的思想战线上又正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开展了一场热烈论战。

当时参加论战者,大致提出了这样三种观点:一、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打倒国民党法西斯政权,是当前革命的任务;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

这是革命派。

二、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

这是托派。

三、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这是当时一些自称为进步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论点。

茅盾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对的,后两种观点是错的。

他对于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他自己亲自参加过革命的实际斗争,很熟悉上海工商业的情况,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之后,将亲自看到的社会现象同当时一些理论对照,开始了长篇小说《子夜》的创作,决定以吴荪甫这样的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买办化,来回答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1.作品题材《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此起彼伏,场面交叉出现;人物纷繁,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

《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体现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

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一类作品中独领风骚。

2.情节结构子夜各条线索齐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使生活内容和众多的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3.人物塑造《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

茅盾在人物塑造中,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而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根本原则。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时代的、阶级的和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他笔下的其他人们,如赵伯韬,静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体现鲜明时代特色。

4.真实准则茅盾执著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

他对自然主义大力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

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

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试论《子夜》的几个视角

试论《子夜》的几个视角

试论《子夜》的几个视角摘要:《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标志着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进入成熟的阶段。

在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倾心演奏了“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交响曲”○1。

从中大规模的深入与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形象的回答了当时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即三十年代的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榨下,殖民程度日益加深,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整个国际国内环境使中国难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可以说《子夜》不仅是中国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更是“我国无产阶级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

”○2关键字:网络性节奏美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瞿秋白说过:“《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一九九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3《子夜》这一部小说不管是在深度的拓展、广度的延伸方面,还是在宏大的框架安排、人物的复杂心理的表现方面,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术水品以及对人物的驾驭能力。

《子夜》是中国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下面就从几个值得探讨的视角浅谈《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线索网络化矛盾说:“次书在构思上,我算是用过一番心的。

”○4的确,不管是描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多变的突发事件,还是如乡间小路般错综复杂的场面切换,或是忽隐忽现、或有或无,如黑夜星空中繁星一般的人物。

都体现了《子夜》的框架结构不仅宏伟庞大,而且非常谨慎。

虽然要描绘的社会之复杂,角色之繁多,场景之混乱。

作者像蜘蛛一样,恰当的运用了几条线索,时而相互穿插,时而齐头并进,有条不紊的把文章的各个要素融合为一张结实而又美观的网。

从《子夜》全文来看,有五条线索贯穿于整个作品:1.主线索:吴荪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代言人与赵柏韬——买办资本家等人为代表,在公债市场上做“多头”与“空头”的明争暗斗。

2.在欧洲经济的沉重打击、蒋冯阎军阀混战的爆发等动荡不堪的社会环境下,使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在痛苦的挣扎中死去。

茅盾小说《子夜》考点

茅盾小说《子夜》考点

茅盾小说《子夜》考点1、“子夜”的含义“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

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

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

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

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

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4、简析赵伯韬形象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

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

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奢靡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性,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论茅盾作品《子夜》

论茅盾作品《子夜》

论茅盾作品《子夜》摘要〕《子夜》是茅盾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意义非凡的作品。

对于《子夜》文学的价值以及主体倾向进行研究和反思,现在以及过去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以及认识,从本质上来说,茅盾的《子夜》是我国当代的政治小说,《子夜》的价值以及倾向具有历史合理性,十分符合政治文学所提出的诸多要求,因此,人们必须要对《子夜》进行承认以及尊重。

但是,与此同时,《子夜》也存在着由创作方法以及政治化追求所带来了局限以及失误,所以说,《子夜》也是政治小说局限以及价值交融并存的产物,为我国文学史提供了值得人们进行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中,笔者就茅盾作品《子夜》进行讨论。

〔关键词〕《子夜》政治小说倾向价值民族工业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里面,茅盾一直都以自身的创作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竖起一面具有标志性的大旗。

茅盾的小说大多以全景式的方式来展现一个宏阔社会生活的画面,在茅盾的诸多作品中,茅盾总是运用政治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等等理性的观点来对时代本质以及社会本质进行理性以及冷静的分析,反映出在大时代里面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本质以及景观,正因如此,茅盾的小说被人们称为了“社会剖析小说”。

下面,笔者就茅盾作品《子夜》展开讨论。

1 关于茅盾的作品《子夜》茅盾的作品《子夜》主要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实施了描写,虽然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战乱不止,但是,在我国都市化的上海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番景象,上海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明争暗斗的不停算计以及纸醉金迷的丰富生活。

然而,这样的一个工业时代骑士却生不逢时。

处于1930 年时期的中国,因为外国列强对于我国实施了军事上攻袭,经济上面的残忍掠夺,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对于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都不允许吴荪甫实现自身的理想以及抱负。

与此同时,纵观我国社会的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复杂交错,十分激烈和尖锐,国民党统治集团自身存在内讧以及混乱,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政局动荡和不安,工厂的工人进行罢工,家乡的农民进行暴动,再加上赵伯韬这一买办金融资本家实施的欺诈和家庭亲属所带来的诸多烦恼,使得吴荪甫的生活处于一种十分可怕和危险的境地。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子夜》赏析《子夜》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此外还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茅盾的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理论的影响,他的小说用社会分析的方法来透视中国社会各阶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全面反映了中国三十年代社会的广阔面貌,反映了社会主要的三个阶层的生活及挣扎和衰落的过程。

小说的理性很强,因此被称为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发表于1933年,原名《夕阳》,原署名“逃墨馆主”。

《子夜》所写人物众多,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吴荪甫是1920—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他具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具有铁的手腕和硬干的胆量。

他兼并朱吟秋的工厂不择手段,镇压工人冷酷无情。

吴荪甫受到过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教育,精通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做事果断;具有振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雄心。

他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希望中国人生产的商品占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他敢于冒险,敢于在中国资本主义不景气的情况下,卖地办厂,冒险与赵伯韬合作,甚至为了与赵决一雌雄,抵押工厂。

是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铁碗人物。

但他们的性格又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

从个体性格来说,他刚强、果断,但一旦遇到挫折就显示出脆弱、沮丧的另外一面。

他平素生活态度矜持、严谨,但一旦失败就流露出平庸腐朽的一面。

从社会性格来说,更是呈现出两面性,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和民族主义的豪情,和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某种程度的妥协与依赖;果敢与专断的个性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的软弱性;“实业救国”的理想与压榨工人。

浅谈“子夜”创作模式

浅谈“子夜”创作模式

浅谈“子夜”创作模式浅谈“子夜”创作模式摘要:《子夜》在中国长篇小说创作领域开垦了一片以主题先行性、题材斗争化、人物阶级化为主要特征的“子夜”创作模式的自留地,开启了中国社会剖析小说创作的先河。

本文主要通过对《子夜》的主题先行性、题材斗争化、人物阶级化三个主要特征的探讨,对“子夜”创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力求通过共性的阐释来触动个性的触角,以谋求个性的生发和创造。

关键词:主题先行性;题材斗争化;人物阶级化;《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其以惊人的艺术力量全景式地宏阔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的上海各个阶级的生活画面及其复杂的阶级内、阶级间的斗争,《子夜》开创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时代,以它为起点,中国现代文学的长篇现实主义创作被推向高潮,出现了《山野》、《保卫延安》、《红日》等一系列大规模反映社会发展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均以社会学理论主题为指导,进行再现式的理性创作;题材上大规模反映某一社会现象以至整个社会,展现大规模的社会斗争;众多人物以社会学上的代表性组成典型群,人物阶级性分明。

这种创作手法即“子夜”创作模式。

下面笔者将从主题先行性、题材、创作手法三方面分析从《子夜》到“子夜”模式的形成。

一、主题先行性“子夜”模式的作品,都是首先从一定的社会学意义上来确定主题,进行再现式理性创作。

《子夜》中,这种主题先行性非常明显,茅盾在1977年的《〈子夜〉后记》中阐述道:“《子夜》的时代背景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

这短短的时间内,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

第一,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

……第二,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濒于破产。

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

……罢工浪潮一时高涨。

第四,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

”[1]可见,《子夜》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因素和时代因素,当时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形势孕育了《子夜》的主题,推动了作家创作。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子夜》写于1931年至1932年间,是茅盾作品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

它从正面展现了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全书以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为主体,结构规模宏大,人物关系复杂,又始终围绕民族资本家吴荪莆这一个点,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发展,其艺术特征尤其值得我们探讨。

一、严谨宏大的结构:以人物为主,围绕中心轴茅盾《子夜》大规模、全景式地描写时代社会生活,真实反映和还原那个时代的人与事,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子夜》不仅是茅盾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与成功。

《子夜》一开篇即以吴太爷的葬礼为基点,全方位的介绍了上海当时的风云人物,吴荪莆、赵伯韬、周仲伟、韩孟翔、杜竹斋等后来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人物。

一时间吴太爷的葬礼便变成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他与他,他与她,她与她,谁又是谁故事中的主角。

《子夜》洋洋洒洒写了70多个人物,却始终围绕民族资本家代表吴荪莆为中心点,围绕民族资本家吴荪莆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为主。

一个主线,一个人物,一个中心点,架起的便是整部《子夜》。

二、史与诗的结合,典型环境的塑造作者从吴太爷的视角出发,给我们塑造了夜上海的典型环境,灯红酒绿,奢靡泛滥,也为下面情节的铺陈做了伏笔。

除了夜上海这一典型环境的塑造,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用了较多笔墨记录了当时的大事件。

茅盾的《子夜》其实被真实地镶嵌在1930年五月到七月这段历史中,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情节的描写,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史实。

因此,茅盾的子夜不可不谓史与诗的结合三、勾画人物,注重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茅盾刻画一个人物的主要手段,《子夜》的成功除了规模宏大的艺术框架,茅盾对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心理描写。

而《子夜》对吴荪甫的心理描写更是极其成功,如吴荪甫在办益中公司时的踌躇满志,在镇压工人晕倒时的焦躁不安,在公债战场上的举棋不定,失败后心灰意冷等等,无不刻画得淋漓尽致。

茅盾的现代主义追求——《子夜》探讨

茅盾的现代主义追求——《子夜》探讨

茅盾的现代主义追求——《子夜》探讨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的深入探索而广为人知。

其作品《子夜》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将就这一作品展开探讨。

《子夜》是茅盾于193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以1920年代初的上海社会为背景,以一个家族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脆弱。

茅盾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了他对现代主义的追求。

首先,在《子夜》中,茅盾以抒情的笔触刻画了主人公邰木荷的内心世界。

邰木荷是一个沉浸在古典文艺中的年轻人,他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变革,也不能接受现实主义的思潮,他追求一种超脱凡尘的精神境界,对生活感到迷茫。

茅盾借助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将邰木荷的内心独白呈现给读者,通过他的思想碰撞和情感表达,传递了茅盾对现代主义追求的深刻思考。

其次,茅盾在《子夜》中巧妙运用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手法,来表现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他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将人物的思绪和记忆穿插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使得故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感觉。

这种错位的叙事方式不仅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更突出了现代都市人的孤独和迷失。

通过这种视角和叙述方式,茅盾生动地展现了现代主义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探索与追求。

此外,在《子夜》中,茅盾以真实的现实主义描绘了人物的身世和命运。

茅盾以平实的笔触,刻画了邰木荷所在的上海社会的生存境况以及他家族的兴衰沉浮。

他通过详细的人物描写,在细节中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茅盾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的关切,呈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社会弊端的深刻反思。

最后,茅盾在《子夜》中还突出了对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揭示。

邰木荷作为一个追求古典精神的人,面临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这种冲突和矛盾,既表现在他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也表现在他与家族的观念冲突中。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刻画,茅盾表达了对于传统与现代矛盾的思考,展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思考与追求。

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

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

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
茅盾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新文学”之源。

然而,在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茅盾也曾引起过多
次论争。

一次是1920年代末,茅盾发表了《子夜》一文,引起文坛震动,被誉为“白话文小说第一篇”。

但是,该作品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情
节的性暴力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认为其过于浅显和庸俗,失去
了艺术深度和内涵。

而茅盾则坚持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生活性和鲜明
的时代特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学的框架之中。

另一次是在《红楼梦》问题上。

茅盾认为,《红楼梦》是“中国
小说的巅峰”,其艺术价值无可置疑,而且应当与现实主义的作品平
起平坐。

但是,批评家陆小曼等人认为,茅盾夸大了《红楼梦》的文
学地位,并将其与现实主义作品相提并论,这是一种文学价值的混淆
和误导。

茅盾还曾涉及到“问题小说”的问题。

他在《演剧艺术》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题为《问题小说创作方法的探索》的文章,在文学界引起
极大的争议。

一方面,茅盾的“问题小说”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映,是中国新文学的一种重要形态。

但是,另一方面,很多批评家认为,茅盾的“问题小说”存在着浅薄的短视性,过于注重主题和宣传,忽略了艺术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茅盾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其创作和批评领域的争议
也是不可避免的。

茅盾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
是也需要从批评的角度认真地审视和探讨。

《子夜》分析

《子夜》分析

<子夜>读书笔记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

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

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

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

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

2、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

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

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

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

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

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

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

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

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

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1、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2、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上呈出现一种恢宏的宠大的立体网络。这种结
构方式一改过去那种以单一事件或单一人物为主
线的喋喋不休的说故事的传统小说结构方式,使得
《子夜》在结构艺术上与世界先进文学的结构方式
平起平坐。
就这祥,茅盾以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
性、现代性、网络性融于一体,使《子夜》成为中国现
代文学的名篇和奠基石之一,成为中国第一部写实
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子夜》的政治性还在于它表现出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围绕吴荪甫与裕华丝厂工人群众的冲
突,作品展现了工人不断扩大的罢工斗争。此外,农
民武装占领双桥镇,以及侧面反映红军革命胜利发
展的形势,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日益发展的革命力
量。这些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与三大敌人的根本矛
盾,并透出曙光,与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成强烈的
论茅盾创作《子夜》的几个视角
路善全
(池州师专247100)
【内容提要】在《子夜》中,茅质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络性融为一体。《子
夜》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它不仅描绘了城市、农村各种政治势力的较童,而且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
质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子夜》的题材选择、人
斗争在小说门身的再现。
《子夜》以民族资本家昊荪甫为中心人物,通过
他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与工人群众的矛盾冲突,
以及围绕这两缤矛盾冲突和吴荪甫家庭、社会关系
的各式各徉的人物描写,反映出不同社会集团和阶
级的人们的尖锐复.杂的矛盾、博战。在集中揭示城
市斗争生活的同时,通过吴荪甫与农村的联系,作
角。
一、政治性
《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很浓郁的小说。作者后
来多次说明。“建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
闹的中国社会硅质论证战有关。……即是回答了托
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①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1930年夏天国内的
政治风云。1929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大恐慌、大萧条
对比,使人确信中国的前途正孕育在这方兴未艾的
工农斗争中。作品题名《子夜》,意指它所描绘的是
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昭示着
中国人民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
二、忠实性
《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茅盾认
为,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作
者必经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对生活作忠实的描写,
物塑造、场景描写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网络性特色。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的重要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其理论的指导下,他创
作了长篇小说《子夜》。《子夜》是茅盾优秀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
巨著。笔者以为胡确的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
络性,展示出茅盾创作《子夜》的几个值得探讨的视
同思想艺术倾向,就是由这种时代特点、时代精神
所决定的,绝不能简单地看成个人的好恶。因此,他
认为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得愈明显愈好。
《子夜》以1930年上海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相当
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面貌:,帝国主义入
侵,军阀战争,买办金融资本泛滥,民族工业破产,
工农昨众运动高涨,社会黑暗腐败,危机四伏。揭示
感受和实在生命体验。他的悲剧是现代企业家生不
逢时的悲剧。《子夜》中的现代人,不是一个,而是群
像,如米吟秋、孙吉人、张阿新、朱洼英等等。
3、场景描写的现代化:《子夜》中处处皆见的是
现代化的工J一、现代化的商场、现代化的交易大楼、
现代化的运输一l二具及现代化的生存环境。
四:网络性
l、t,李·l了的网络性
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注释:
①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新疆日报》
1939年6月1日。
②③《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年版第151页,第111页。
①茅盾《我的研究》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11月
版第85页。
⑤⑧⑦《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上海文艺出版
社1981年出版第49页,第112页。
悍、心狠手辣、熟谙镇压手段的工头屠维岳,有黄色
工会的桂长林、钱葆生、有女工、共产党员、_E运领
袖张阿新、何秀妹、陈月娥、玛金、克佐甫;他和他家
乡双桥镇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势力和农民群众有
联系有矛盾:这里有被农民革命的枪声从鸦片烟塌
上惊醒的曾沦海父子;他和家里的亲人以及四方亲
朋、各色食客有联系有矛盾:这里有他的父亲、一
见上海滩这个畸型社会的乳峰和大腿就捧着《太上
感应篇》死去的封建僵尸吴老太爷几有他的妻子吴
少奶奶林佩瑶,有四妹惠芳,七弟阿置,还有佩珊、
蕾鸣、李玉亭、范博文、徐曼丽等等,等等。这样一些
联系和矛盾在小说中纵横交织,构成小说的情节网
络。它们既以各自的体系单独发展,又互相交叉,彼
此牵扯。
2、结构的网络性。茅盾的《子夜》,已经打破了
不要在现实上加套子,也不要以作家自己主观的好
恶而改变现实生活的面貌。“新文学的写实主义,于
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忠实:’,②又说:
“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祥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
映出来。’礴当然,反映生活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通过
大量的个别发现一般,通过大量的个性发现共性,
然后又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
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
运,也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农民和地主之间不可
调和的阶级矛盾。
三、现代性
1、题材选择的现代性: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
代金融业、现代交易市场—丝厂、火柴厂、商场、银行、交易所的生产、运作及不同阶级、不同人的生
活、矛盾和斗争。
2、人物塑造的现代性: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有
旧章回小说哪种线性的单一结构模式。在这部小说
中,作者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和明线,
以吴荪甫与民族资本家的矛盾、吴荪甫与金融资本
家的矛盾、昊荪甫与工人的矛盾、吴荪甫与农民的
矛盾、吴荪甫与家庭的矛盾等等为付线和暗线来组
织结构小说。在写作用中,茅盾又将主线与付线互
相交织起来,明线与暗线互相交织起来从而使小说
吴荪甫是《子夜分的中心人物,也是各种矛盾、
牛价的焦点。他和各民族资本家有联系有矛盾:这
,}以f丝厂的米吟秋、火柴厂的周仲伟,还有太平洋
轮晤公:J总经理孙;,犷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
南、jl1云绸)一老板陈什‘}笙,以及被他兼并的八家小
!

的老板,还有组建中的六补}叮言托投资公司的控制
写作《子夜》前,茅盾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生
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他1930年从日本回国,因
神经衰弱,被迫停止写作,于是他便利用这个机会,
访亲问友,广泛地深入生活。这期问,他通过亲威关
系去交易听了解有关公侦内幕,接触到开银行的、
一27一开1:.厂的、商人、公务员等,并和他们常常来往。他
的“日常课程就变做了看人家在交易所发狂地做空
吝;池和金触买办资本家有联系(l矛后:这堆(J-神
出鬼没、法力龙也的赵忙!韬,还有关键时刻背吞自
己、投靠赵伯韬的姨夫杜竹斋,更有靠投机起家,被
农民运动挤到上海当寓公,企图在公经市场捞一把
以维持苟延残喘的生活,竟把自己的女儿的肉体献
给赵伯韬的地主分子冯云卿;他和裕华丝厂的工
头、帐房和工人之间有联系有矛盾:这里有精明强
血有肉丰富复杂的立体化的民族企业家的典型。他
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代企业家。他的思
想意识、胸襟气识、性格气质、智谋策略、经营手段、
管理经验、运筹思路乃至思维方式、情感等,都足以
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工业的大企业家,即
使是他的内心的甜酸苦辣、感情上的喜怒衰乐、事
业l二的成败得失,也是一个现代企业家的真实生存
品的画而也转向了农村,尽管这部分未能充分展
开,却也显示了农民与地L阶级的矛盾斗争。而吴
荪甫就在这惊心动魄的阶级博斗,1,挣扎并陷入失
败的悲剧境地,从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当时的社会
性质,亦即国民党反动统治更加依附帝国主义,帝
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以及它们支持的封建军阀混战,
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了。从而揭示中国的社会性质
(责任编辑:韩虎林)
及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沿陇海线的中原
大战是小说的政治背景。城市里复兴起来的工人运
动、农村里爆发的武装斗争,直接反映在小说之中,
构成情节的一部分。昊公馆,八方诸候汇集;交易
所,魔影憧憧,民族资本与买办资本进行命运决战;
丝厂内,劳资交火,阴谋吞噬正义。到处是刀光剑
影,到处有火光,到处有陷井。这是当时的社会政治
头,看人家奔走拉股子,想办什么厂……。’,④于是,
小说中便有了真实的交易大战,便有了吴荪甫形
象,便有了赵伯韬的阴谋诡计等等。
《子夜》忠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时代面貌。茅盾认
为“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为所以真的文学也只是反
映时代的文学”。道因为“时代精神支配着政治哲学、
义学、美术求等等,犹影之于形。’,。而一代作家的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