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产业也逐渐壮大。
但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产能过剩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并且政府大力补贴,导致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甚至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加强管理,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数量;2.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以提升市场竞争力;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轻市场竞争的压力。
二、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虽然在不断加快,但是整体上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多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国际化发展策略;2.加快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市场资源;3.增加外语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语言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人才。
三、产业结构单一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受到产业结构单一的制约,在某些领域发展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鼓励投资重度、技术密集、环保型等高附加值、高端产业的发展;2.政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加强国内各产业间的合作,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产业链条。
四、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激励科研人员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2.鼓励各大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3.推进产学研合作,集聚科技创新的人才和资源。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才能够让中国的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调整和升级现有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入,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此外,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优秀的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
第三,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和区域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本国产业升级。
此外,要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能忽视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友好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企业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开展清洁生产,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合理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提供投资、税收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向优势产业和区域。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积极实施,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资源过度依赖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输入。
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策1: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 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对策2: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 推动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强化对资源开采和消耗的监管,减少资源浪费。
问题2:产业结构单一中国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制造业的发展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求。
对策1:发展现代服务业 - 提高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 建设全国性的服务贸易创新试验区,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高地。
对策2: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 增加对高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 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问题3: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资源优势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滞后。
对策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 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 建设一体化的城乡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对策2: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 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等手段,引导投资和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但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我国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引言产业投资结构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实施投资时,各个产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和结构分配情况。
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存在一些产业投资结构问题,需要加以分析和优化对策。
本文将针对我国产业投资结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失衡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
传统的重工业占据了很大比例,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失衡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产业投资集中度过高在我国的产业投资中,存在产业投资集中度过高的问题。
一些热门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而其他一些产业因为缺乏投资吸引力,得不到发展。
这种投资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泡沫的形成。
3. 投资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不匹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是产业投资结构却未能与之匹配。
一些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产业的投资却不足。
这种不匹配使得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放缓,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对策针对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优化对策的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实现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应该积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要重视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同时,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淘汰和优化,减少资源的浪费,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2. 分散投资重点为了解决产业投资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应该分散投资重点。
除了热门产业外,应该关注一些潜力较大的产业,为其提供支持和发展机会。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产业泡沫的形成,同时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益。
3.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为了实现投资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匹配,应该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
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和高增长性,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4. 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除了政府投资外,还应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产业投资。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18卷第4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 o1.18No.42008年12月JOURNALOFWUHANMETALLURGICALMANAGER'SINSTITUTEDec.2008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雷三容(武钢党校管院科研处,湖北武汉430081)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主要手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使我国经济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分工链不断推进和升级,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我动态更新能力的产业体系.本文首先针时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调整对策中图分类号:F4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890{2008)04—0012--04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三个产业问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人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我国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In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原因分析1.经济体制.尽管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已有多年.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完备,政策法规的滞后,整体发展观念的落后等诸多方面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收稿fj期:2008-07—18作者简介:雷三容(1968一).女,湖北应城人,就职于武钢党校科研处讲师. 一12—雷三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社会发展规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依次发展逐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滞后,第二产业结构的失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落后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第一,第二产业.使得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状况不理想.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随着人世后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各个产业在受到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市场准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我国一些支持性政策的作用.使得国外对我国各个产业,各个部门的进入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4.在实践上我们没有找到调整中的主要问题和战略重点.在我国,很多领域存在着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大而全'/J,而全,面面俱到"的重复建设,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加剧市场过剩能力;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和项目小型化,分散化,降低了产业的集中度和资本的集中度.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使得各地产业结构趋同消0弱了产业竞争力.同时也大大加剧了我国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的现状.5.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都有高壁垒.当前,在我国的非国有经济中除了农业之外,大多数集中在消费品工业部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零售商业,餐饮,公路运输和一般性服务业,而对于一些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银行,石油,铁路,航空以及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以及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等第三产业部门,由于体制原因非国有经济基本不能进入或进入的壁垒非常高.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资源流动的竞争原则,不利于在这些领域形成竞争机制,不利于这些领域提高经济效率,最终影响的将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制定产业政策的重点主要侧重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高科技产业等符合产业规划的产业优先发展以及扶持困难企业的生产经营上.这些产业政策的制定明显都是侧重产业的"进入"方面,而对产业的"退出"方面没有什么扶持.而产业结构调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由于资产,技术,技能的专用性,使"退出"企业原来所拥有的资产和员工将全部或部分地无法转作它用,这就是产业的"退出壁垒".在我国,由于存在一般的沉淀成本退出壁垒,政策性退出壁垒以及固定成本退出壁垒,使得对特别困难企业的维持过多.而对长线行业中无发展前途企业的退出,转产援助不足, 致使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另外,现实中部分地方由于地方保护还会引发"地方退出壁垒"和由于部门, 行业保护而引发的"部门,行业退出壁垒"以及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要素市场的不发达而引发的"市场退出壁垒"和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和保障而造成的部分行业的"法律退出壁垒"所有这些"退出"壁垒的存在,都使得劣势企业的资源遭到浪费和优势企业的效益受到损失,影响着宏观经济的效益.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第一,我们要加快对产业理论的研究.我国的产业结构是在政府赶超战略主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西方的产业结构转换是在产业协调基础上按照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规律进行的.我国作为追赶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由高加工度阶段到技术集约化阶段发展过程中,虽然可以利用国外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汲取国外的经验,积累足够的物质,技术保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逾越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确显示出与工业化一般模式的较大背离.从总体上看,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我们需要用于指导现实情况的是具有规范分析框架,合乎逻辑,经得起较长时间检验的产业结构理论,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当前应在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探索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二,我们要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一13—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和原则.没有明确的结构调整目标,就难以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求和具体路径.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调节为主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机制.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将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合理的产业分工第三.从封闭型凋整转向开放型调整所渭封闭型调整,指的是产业自成体系的调整,是针对已存在的产业结构矛盾,基于对国内生产领域产业间的经济联系的考虑而进行的适性调整.而开放型调整,则是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考虑中, 结合经济运行和市场发展而进行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渊整,主要是基于国内主要产业比例关系的协调,因而实施的总是产业结构水平上的填平补齐,如解决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的比例失调,采取的是扩大能源,原材料投资与生产规模,压缩加工工业生产规模的作法.这些工作虽然必要,但调整的结果也不过是鹪决了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之间的供求矛盾,使产业结构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重新实现大体的均衡,与国际产业结构的涮整基本是脱节的,并没有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出发.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则是建立另一类型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根本转换和水平的提高,其主要标志是完成了主导产业的转换."人世"后我国要改变这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严重脱节的状况, 把我国的产业结构凋整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接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同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抓住全球产业转移这一契机,实行开放型凋整战略,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第四,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并重.所谓增量蒯整,是指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把有限的投资投一14一向急需发展的行业,把投资转向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以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简言之,就是改变新增资源的投入结构.而存量调整,则是指现有资产在部门与行业之间的流动重组.增量调整和存量凋整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的两种途径.一般来讲,搞好产业结构的增量调整,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使有效的增量能带动存量结构的变化,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通过对存量结构进行;周整,可以对现存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善,使一些凝固的资产进行流动,形成资产的有效重组,达到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超出市场的有效需求而出现相对过剩.在相对过剩条件下,结构调整的方式要转向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结构调整相结合,不能搞单一的增量调整,否则在存量结构严重扭曲情况下,有限的增量很难改变庞大的存量结构,相反.在庞大的存量惯性作用下,投入的增量会很快被不合理的存量结构"同化".因此,要二者并重,以增量涮整带动存量调整,以存量调整促进增量调整,既强调继续增加投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同时又强凋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重组的重要性,在重组中盘活存量,涮整不合理结构,以达到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第五.市场主导调整与政府引导调整相结合.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全,在资源配置中难以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依靠计划手段,即政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行为主导.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市场日益规范,市场开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罔5些产业的比重上升或下降罔5些企业规模扩张或被淘汰,哪些产品上或下,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换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较量,政府的行政干预作用开始弱化,产品结构调整由政府主导渊整开始向市场主导调整过渡.当然,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政府的计划指导作用,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整缺陷,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有市场竞争,追求调整效益,又有政府引导,规避调整失控,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凋整顺利进行雷三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六,产业结构调整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而产业结构不断涮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则表现为支柱产业的交替和发展.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产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产业部门.支柱产业的更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刚性结构到柔性结构的过程,其演进顺序可以概括为由重工业向高加工度化再向高技术化发展,对应于需求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由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非耐用消费品产业向满足享受性,发展性需求的耐用消费品产业转化,对应于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所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有着不同的支柱产业.在封闭经济条件中,我国产业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实行的是"全面建设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和原则指导下,为了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我国发展和维持了一批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低效率产业.在加入WTO后,这些产业必然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产业将在竞争中收缩调整,将资源转移到其它产业中.因此,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应该从"全面建设战略"转变为"有进有退,重点发展",放弃"完整的产业体系"目标,转为谋求国家竞争力的总体发展.为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力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更多地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使之成为现阶段的支柱产业,而对一些处于竞争劣势,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又无重大影响,处于全面衰退的传统产业,应增加缩减力度,以收缩战线,保障重点,扬长避短,形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凋整与技术进步.第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决定力量.以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许多新兴产业,更由于这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大规模渗透,从而可以大大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投资,从而提高高新技术的R&D水平;其次,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再次,基于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能起到催化和推动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融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完善的股票市场.第八.为人才培养和使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现代工业体系是机器和人的结合,产业结构升级更是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来设计,制造,操作,管理新的工业机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就给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LEISan-mngAbstract: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isthemajormeanstoimplementthescientific developmentpe~pecfive andpromotethetransformationoftheeconomicgrowthmode.Theoptimizationofindustrial structurecanpushandupgradeChina'seconomytoanindustrialdivisionchainwithhighlevel,hightechnologyandhigh-add edvalue,thusmakingitanin—dustrialsystemwithinternationallevelanddynamicserf-updatingcapability.Thepaperanal yzesthestatusquoandtheexist—ingproblemsin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andsetsforththerelevantpolicyandsuggestionto achieveitsadjuslanent.Keywords:Industrialstructure;existingproblem;adjustmentpolicy责任编辑:楚鸣一15—。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经济需要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竞争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了“提高产业优化升级水平”的目标。
二、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中国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依然是主导,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甚至存在不少“中低端、以制造业为主”的特征。
2. 技术水平低下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了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
3. 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
这导致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升级速度的相对滞后。
4. 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和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制约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解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对策1.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并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研发合作网络,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推广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提高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圈。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智能发展。
3.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
同时,加强环保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利用产业转移和海外投资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国际化。
与发达国家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结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该形成合力,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中国人均GDP不断接近高收入国家,中国的经济内在驱动力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也一点点浮现在人们面前。
[1]在新时代的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变化的世界,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去解决现阶段产业发展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阶段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对策前言当前,受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结构调整阵痛释放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面对这样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被提上日程。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逐渐“增产不增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伴随中国发展且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虽然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却很低。
例如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今后每年还有大量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
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难题,由于资源短缺,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要花费大量投资,包括水利设施的建设,机械、动力、化肥、农药的投入等。
农民发现种地并不赚钱,也慢慢会丧失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第二产业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
而现阶段,我国工业的发展结构并不合理,第二产业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
而且,中国人均拥有的主要工业品和住房,在世界上尚属低水平,具有发展的潜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我国只注重经济量的增长,不注重质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三)第三产业比重过低推动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是主要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对策引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跨越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是结构性问题。
这些问题将会在本文中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这种增长模式无法永远持续。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中国的出口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另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国的制造成本也在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百姓说的“供给侧改革”被提出,主要都是针对当前生产力和供给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从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能布局、推进技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更实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二、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要求我国的经济必须向创新型经济升级。
我们也可以发现,我国市场已经开始从规模扩展阶段向效益优化阶段转化,这其中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和创新动力的支撑。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我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另外,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
三、消费动能持续释放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消费占比较低。
消费动能的释放,可以促使经济发展从过度投资和过度产能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另外,消费也是一个有效的削峰填谷方式,促进供求平衡,培育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因此,加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深化国企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企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企的改革不仅关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关乎政府的调控。
目前,国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过大、效率不高,而且受政府干预过多的影响。
因此,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企的市场化经营和效益最大化。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
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
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
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
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
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
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
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
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
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
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向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新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思路对策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产业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另有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乏力,而后者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步伐,是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下面就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谈几点个人认识与看法。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一、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1. 农业产业化和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深加工及服务滞后,农业结构问题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表现为: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
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 工业结构名义高度化较快,实际高度化不足,制造业大而不强。
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和数量扩张为主,以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化为标志的名义高度化较快,而以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国际分工地位为主要特征的实际高底化水平低,现代装备制造业落后于工业化步伐,关键产业空心化明显,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3. 服务业发展滞后,存在着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低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并存的现实状况。
第三产业规模增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
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从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或发展的规模来看,中国服务业与同等程度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
第 一 产 业
1 9 52拄
第 二 产 业
50 .5
第三产业
20 . 9 2 8. 6
1 9 5 7芷
1 9 62 拒
当前 我 国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中 的现 状 问题 与对 策 浅 析
倪 慧颖
摘 要 : 工业 结 构 调 整 ,以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和 促 进 经 济 增 长模 式 的 转 换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为 主 要 手 段 的 。 高技 术 和 高 附 加值 产 业 分 工链 不 断推 进 和 升 级 ,最 终形 成 骨 干 行 业 完 整 、 具 有 国 际 先进 水 平 、 自我 动 态 更 新 能 力 的 产 业 体 系。 鉴 于 此 , 本 文 首 先 分析 了中 国 的产 业 结 构 和 问题 的现 状 ,然后 提 出 了产 业 结 构调 整 的 对 策 和 建议 。 关键 词 :产 业 结构 结构 调 整 结 构 升 级 三 次 产业 建 国 以 来 我 国产 业 结构 调 整 历 程 的 简 单 回顾 首 先 只有 对 我 国 的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发 展 进 程 加 以简 要 的 回顾 和 总 结 。才 会 对 我 国 的 产业 结 构 调 整 有 一 个 全 面 而 正确 的认 识 1 .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大跃进使得我 国的产业结 构严重 失 衡 :一 是 过 少 的 农 产 品 难 以维 持 社 会 的 基 本 生 存 需 要 从 而 导 致 农 业 的基 础 地 位 严 重 削 弱 , ;二 是 城 市工 业 发 展 过 快 ,导 致 生 活必 需 品及 住 房 供 应 紧 张 ,进 而 降 低 了城 市 居 民 生 活 水 平 ;三 是 由 于基 本 建 设 战 线 过 长 ,结 果 超 出 了 当 时 的 资 源 供 给 能 力 。 鉴 于 此 ,在 1 9 6 1 年 , 国家 开 始 了 对 产 业 的 第 一 次 大 调 整 并 提 出 八 字 方针 ,经 过 调 整 ,使 轻 、重 工 业 的 比例 有 所 改 善 。 2 . 第 二 次 产 业 结构 调 整 。2 0世 纪 6 0年 代 中 期 以后 ,基 于 当时 “ 战争 不 可 避 免 ” 的 国际 环 境 ,中 国 工 业 化 的 主 要 方 向 转 为在 “ 准备 打 仗 ”思 想指 导 下 的 “ 三线 建设 ”,这 时我 国农 、 轻 、重 之 比再 次 失 调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缓 慢 。针 对 这 些 情 况 ,从 1 9 7 9年 开 始 ,国 家 大力 发 展 农 业 ;协 调 轻 重 工 业 的 比例 ;调 动 农 民的 积 极 性 并 且 加 大 对 基 础 产 业 的 投 入 ;拉 开 了 产 业 结 构 进 行 了第 二 次 全 面 调 整 的 序 幕 。 3 .第 三次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1 9 8 4年 ~1 9 8 8年 ,我 国 经 济 快 速增长使得产业结构 严重倾斜 ,出现 了 “ 轻型化 ” 的趋 势。所 以 ,国家 在 1 9 8 9年 对 产 业 结 构 进 行 第 三 次 重 大 调 整 。 以 “ 优 先 发 展 农 业 、基 础 工 业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 为 目标 ,最 终 使 得 产 业 结构 “ 轻 型 化 ” 的趋 势 被 抑 制 ,产 业 结 构 中重 大 的 比例 关 学 院 趋 向协 调 。 4 . 新 一 轮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由 于提 高 了 生 产 力 水 平 和科 学 技 术 ,对 外 开放 的不 断 扩 大 以 及 国 际 经 济 金 融 市 场 的 变 化 发 展 , 经济运行方式开始转变 , ,我 国的产业结构 明显不适 应经济发展 的要求 ,并且已到 了不得不调 整 的地 步。结合 上述三个 产业 的 结 构 调 整 和 中 国 的 现 状 ,一 个 新 一 轮 的 结 构 调 整 势 在 必 行 ,在 本质上 ,这次调整 明显不 同 ,它是 以整体 的消 费需求 的结构升 级 来 提 高 人 们 的 生 活 条 件 ,形 成 了 消 费 者 市 场 的情 况 下 , 同 时 增强 国际竞争 ,通 过优化 产业结 构 ,转变 经济增长 方式 ,提 高 国 民经 济 的整 体 素 质 ,特 别 是 国 际 环境 竞 争 力 的 民族 工 业 实 现 。 二 、 当前 我 国产 业 结 构 中存在 的 问题 通 过几 次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我 国 的 产 业 结 构 得 到 优 化 ,但 与 经 济 的 快速 增 长 相 比 ,其 中有 一 些 深 层 次 的 结 构 性 矛 盾 开 始 暴 露 出来 ,归 纳起 来 大 致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 . 农 业 基 础 依 然 薄 弱 。农 业 仍 然 是 基 础 薄 弱 环 节 。 由 于 城 市建设和领域 的发 展 ,虽然 国家加大 了支农 力度 ,但 由于对农 田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 资资金有 限 ,较上年 同期 的财政支农 资金 支持一直保持在 8 %至 9 %的范围。但农业发展 的资源 约束进一 步 加 强 当前 农 业 生 产 增 长 基 础 还 不 稳 固 ,其 产 品 的 竞 争 力 并 不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探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等情况。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引导产业转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流失等。
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优化科研体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科技研究。
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再次,环境保护问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是推行绿色发展理念,鼓励企业加大环境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最后,人力资源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人才培养不足等。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导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问题的深度评估1.1 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中国的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如煤炭、钢铁、水泥等重化工和低附加值产业,其比重较大。
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1.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投资国家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
一些重要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我们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技能人才短缺,制约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大量低技能人员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成本。
1.4 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中国的市场监管体系还存在短板,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这给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问题的广度评估2.1 经济结构调整的广度为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需要让更多的资源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流动。
这将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源配置、生产组织方式、财税政策等。
2.2 创新驱动发展的广度通过持续的创新驱动,我们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需要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通过淘汰产能过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生产要素和环境配套等方面的改革,我们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我国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一、我国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粗糙。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市场侧的产品结构却始终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制约着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2、产品结构落后。
我国产品结构落后于发达国家,无法满足市场对各类新型产品的需求,缺乏竞争力。
3、产品结构不科学。
我国产品结构不能有效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4、产品结构低下。
我国产品结构的低下主要表现为:第一,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第二,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低;第三,产品市场化不足,品牌拉动力不足;第四,产品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中的低价格产品过多。
二、优化产品结构的对策
(1)开发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
提高产业链水平,完善产品结构,加大投入,研发高科技产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行业结构调整。
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改进企业技术水平,加大投资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价值。
(3)优化市场结构。
优化市场价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市场价格机制,推进市场供求平衡,充分发挥市场对产品结构的调节
作用。
(4)完善技术支持。
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产业自主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技术支持体系,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产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
基础产业落后、高新技术领域缺乏等问题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对策: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产品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加大对基础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化。
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研发投入成为了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我国的研发投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也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对策: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扶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扩大科研人员队伍,推动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和转化。
三、环保不达标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环保标准。
这样的产业发展模式,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定,引导企业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环保设施。
同时,要鼓励企业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发展方式,转型到清洁高效的低碳经济模式。
四、缺乏人才的问题缺乏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又一大问题。
目前,我国面临着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的压力。
对策:政府应当制定产业人才培训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投入,促进产业与高校之间互动合作,建立产业、学界和研究机构的紧密联系机制,增加职业教育的力度,加强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
总的来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需要面对长期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和治理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
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
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
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
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
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
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
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
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
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
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体系,产业分工也日益融入全球产业链。
但从研究发现,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产业,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由于技术专利、品牌、销售网络等为跨国公司所控制,价值链高端为其所垄断,产业链升级在短时期内实现升级只能是理论上的探讨。
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产业链建设为人们所忽视。
目前我国日益重视国内市场开拓,国内产业链建设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避免国际跨国公司的控制,有助于加快创新。
在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再融入国际产业链更有助于提高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4、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来进行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各地都根据国际上工业化阶段理论来判断自身的工业化水平,进而提出了要加快工业化进程。
造成了我国无论是经济落后地区还是发达地区都在大上重化工业项目。
根据工业化理论来判断一个省市(以及其以下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是值得商榷的。
毕竟,一个国家处于国家安全需要,需要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和产业体系,但在全国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省市各地区之间可以通过贸易方式实现产品流通,完整的工业和产业体系在一个省市没有存在的必要(前些年产业雷同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也就是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和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提并论。
5、区域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型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地方政府对于如何处理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存在疑虑。
近年来,发达地区随着劳动力等各项成本不断上升的条件下,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而产业转型升级往往是区域产业转移并存的,一定程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将现有产业转移出去将有助于本地产业“腾笼换鸟”。
但地方政府担心产业转移将影响本地经济的发展,从而采取各种措施阻扰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