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渔舟唱晚》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渔舟唱晚》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渔舟唱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通过聆听和学唱《渔舟唱晚》,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 尝试通过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素养。
二、作业内容
1. 聆听《渔舟唱晚》至少三遍,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乐曲中的主要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3. 选择一件合适的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演奏一段与《渔舟唱晚》相匹配的音乐片段。
4. 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启示,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参考他人成果。
2. 演奏乐器时,请按照正确的演奏技巧和方式进行,确保安全。
3. 作业完成后,请提交录音、视频、图片或文档等形式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进行作业评价。
四、作业评价
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指出优点和不足。
2. 评价标准包括:对乐曲的感受是否准确,音乐元素的描绘是否合理,演奏技巧是否熟练,文章表达是否清晰等。
3. 根据作业成绩,将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
1. 教师将在下次上课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和交流。
2. 学生将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
1.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
2. 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流水》音乐鉴赏教案
《流水》音乐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流水》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流水》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和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对《流水》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探讨《流水》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准备:
讲义或课件,介绍《流水》的背景、作曲家和历史背景。
音频或视频素材,展示《流水》的演奏或表演。
乐器演奏或视听材料,用于学生感受《流水》的音乐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古筝演奏《渔舟唱晚》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古筝这一乐器的演奏特点
二、介绍《流水》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
简要介绍《流水》的发展背景和作曲家。
解释《流水》的命名来源和音乐特点,如描绘流水的形象、运用旋律表现技巧等。
三、分析《流水》的音乐结构和特点(15分钟)
分析《流水》的音乐结构,包括引子、主题、变奏等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分析《流水》的旋律特点,如流畅、明快、模拟流水的音乐形象等。
分析《流水》的表现技巧,如速度、音色、演奏技巧等。
四、欣赏《流水》的演奏(15分钟)
播放《流水》的音频或视频素材,让学生聆听《流水》的演奏。
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表情和情感变化等方面。
让学生对《流水》的演奏进行感受和评价,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五、探讨《流水》在音乐史中的地位(10分钟)
介绍《流水》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讨论学生对《流水》在音乐史中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
六、总结和评估(5分钟)
总结《流水》的背景、音乐特点和影响。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流水》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类似风格或主题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比较和对比。学生可以尝试演奏《流水》的乐曲片段,体验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一、教学理念
在《渔舟唱晚》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生为本,以审美为核心,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听觉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反反复复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参与听、画、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注重的创造必性思维。通过聆听首歌,激发学生对古曲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激
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辨,讨论,联想,综合的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了解民族
乐器-筝。
三、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后来由古筝演奏家娄树华改编成了一首古筝独奏曲,乐曲的意境优美。其表现了夕阳西下,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渔民荡着小舟出去网鱼的情景,渐渐地,天色已晚,渔民随之散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古筝特有的演奏技巧,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
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
教育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rt
277
作者简介:孙汉中,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
孙汉中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渔舟唱晚》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的欣赏曲目,它是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时,渔民们驾着片片白帆满载而归的喜悦画面。本文就《渔舟唱晚》为例,探讨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与音乐教学思路的观点。为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更新音乐教学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舟唱晚》;新课标;教学观念
一、教材分析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题目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以柔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和歌颂之情。全曲为并列单三部曲式,具体为A+B+C+尾声的布局。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听辨、讨论,介绍民族乐器——古筝,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引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感,有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愿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与演唱《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体验《渔舟唱晚》表现的音乐情景,并能在集体表演中表达出渔民满怀丰收喜悦的心情。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清楚准确的演唱《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并能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学到音乐的相关知识。三、重点与难点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识过程离不开具体事物,所以我认为感受《渔舟唱晚》的音乐画面,与乐曲的情感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四、根据六年级的学生特征设计了以下教法(一)讲授法:运用讲授法中的讲解,说明古筝演奏的技巧,及符点音符的作用。 (二)谈话法:运用问答式谈话,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 (三)创作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四)直观教学法: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旋律发展的走向。五、学法(一)用听、想、说、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 (二)用律动及合作的方式表现《渔舟唱晚》情绪的变化。 板书设计: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黑板作为副板书使用,主要对重要乐谱进行标记。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导入、展开、结束1、导入:(3分钟)在多媒体上写出王勃《滕王阁序》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从而引出本课。此处采用的是跨科导入法,体现了音乐课程内容标准的音乐与相关文化中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2、展开:(35分钟)乐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师:首先放一遍音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生:古筝 此时放出古筝的图片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此处我采用了讲授法。师:演唱一遍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后,说老师演唱的旋律和刚才的音乐有什么差别吗?生:上滑音。此处添加上手势用来体验音符上划的感觉,这表现了音乐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验,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这也是为了达到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学到音乐的相关知
音乐鉴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准备:
古筝、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理解古筝:
师:这是什么乐器?(教师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们想理解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发明了它,后来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
三、初听音乐
1、教师弹奏全曲: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板书课题,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3、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
师:音乐和我们的文章一样,是有乐段的,请大家用心地听一遍,根据乐曲的速度变化来为乐曲分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气息的钢琴曲,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该曲目以夕阳余晖下的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渔民在归航途中,悠然自得,渔船荡漾,晚霞映照的美景。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子、主题和尾声。教学这首曲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有一定
的认识。但对于这首古典钢琴曲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此外,学生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把握乐曲的演奏风格。
2.掌握乐曲中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和谐统一。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绘
的夕阳渔舟氛围。
2.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共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
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五年级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五年级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学校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渔舟唱晚》,感受古筝独特的音色与魅力,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渔舟唱晚》的欣赏,并配以听辨、争辩、分析、联想等方法,同学能够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育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想象力和创新力气。
【学问与技能】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娴生疏记常见的表情术语,并能够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心情和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心情和意境。
【难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娴生疏记常见的表情术语。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播放电影《笑傲江湖》中的古筝演奏的《沧海一声笑》片段并提问:这首音乐的心情是怎样的?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首音乐全曲给人一种潇洒豪迈、大气磅礴、逍遥拘束的感觉。闭上眼,乐曲开头的几个动听的音符呈波纹形式漂移开来,这起始的一段音乐就像是一朵平缓升起又慢慢落下的浪花。这是“古筝“特有的音色,给人一种灵动、清安的感觉。今日我们一起走近“古筝”这个传统乐器,来学习另外一首古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古筝的不同魅力。
(二)初步感知
1.老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并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消失出怎样的画面?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夕阳西下的落日美景图。落日余晖映照在清亮的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渔歌声
2.老师呈现古筝的图片,并补充讲解:古筝,是一弦一柱,多弦多柱乐器,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它的音色漂亮,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宽阔人民的宠爱。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情绪:宁静速度:徐缓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说课稿(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说课稿 (4)
一.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以渔夫捕
鱼归来的场景为背景,表现了渔夫在归途中唱起歌曲,赞美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歌曲采用了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为学生们提供了练习和表现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
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体验音乐的美妙。然而,对于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学生们可能对歌词的含义和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渔舟唱晚》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提高歌唱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变化,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培养学生合作演奏乐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2.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提高歌唱技巧。
3.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练习、探讨。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的背景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渔舟唱晚》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立足民族音乐成就精彩课堂—以小学音乐欣赏《渔舟唱晚》为例
立足民族音乐成就精彩课堂—以小学音乐欣赏《渔舟唱晚》为例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作为学校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可以拓展
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认知,强化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
要准确把握分析音乐的本体,更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相应的课堂
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成长环境等因素来进行课堂设计,以此来激发
学生在课堂和在生活中对欣赏好音乐的兴趣,对音乐作品充分的感知。
【关键词】民族乐器音乐情境情感体验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对音乐赏析教学的要求:将我国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
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学习来充分了解祖国
的音乐文化,并对音乐文化产生热爱之情,以此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
情怀。随着电声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兴起,民族音乐被新浪潮挤退到了角落之中。而民族乐器的欣赏教学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尤其是一些较为少见的民
族乐器所演奏的古曲,大部分时候,学生很难很快进入状态并与之产生共鸣。最近,我带学生了解了民族弹拨乐器—古筝,由于古筝并不像钢琴那么的常见,而
且民族传统弦乐乐器的演奏采用的是民族五声调式,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的引领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就以聆听独奏曲《渔舟唱晚》为例,来谈谈
如何分步进行民族传统器乐的鉴赏教学。
《渔舟唱晚》是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课中一节欣赏课。在学情方面,随着学
生的年龄增大,年级增高,其分析能力有所增强,实践经验也随之增加。在聆听
器乐作品和对乐曲进行赏析方面,教师应当尽己所能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对作品的
探究欲望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设定了的教学目标如下:1、欣赏多个不同版本的《渔舟唱晚》,尽情感
渔舟唱晚大班艺术教案
渔舟唱晚大班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渔舟唱晚》这首中国传统曲目,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
3.通过学习该曲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渔舟唱晚》这首中国传统曲目的曲调、节奏和演奏技巧。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曲目简介
《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著名曲目,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明快的节
奏而闻名。该曲描绘了渔民在晚上返回渔舟时的欢乐情景,歌颂了勤劳勇敢的渔民精神和美好的家园。
2. 曲目分析
《渔舟唱晚》以D大调为基调,旋律简单而明快,节奏稳定而富有变化。该曲的演奏难度较低,适合大班学生学习。
3. 学习步骤
(1)引入曲目:教师通过一段渔船归航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渔舟的
兴趣,引入《渔舟唱晚》这首曲目。
(2)听音乐:教师播放《渔舟唱晚》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曲目的旋律
和节奏。
(3)听歌词:教师逐句播放歌词,并解释其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曲目
的内容。
(4)唱歌练习:让学生跟着音乐录音一起唱歌,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5)乐器演奏:教师示范以及指导学生使用简单乐器演奏曲目的伴奏部分,
如铃鼓、木鱼等。
(6)分组合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不同的乐器,共同完
成《渔舟唱晚》的合奏。
(7)合奏练习: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合奏,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8)整体合奏:各小组进行整合,共同完成《渔舟唱晚》的合奏演奏。
4. 拓展练习
渔舟唱晚-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渔舟唱晚-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音乐形式;
2.熟悉民乐器的名称、外形和音色特点;
3.听懂取材于《渔家傲》的曲子《渔舟唱晚》。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民间音乐《渔舟唱晚》。
教学步骤
1.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论生活中自己了解到的音乐类型和曲目,并引出学习的主题——《渔舟唱晚》。展示课件或实物,简单介绍曲目背景。
2. 聆听音乐片段
老师播放音频,让学生聆听《渔舟唱晚》的音乐片段,感受其中的音乐韵律和情感表达。播放完成后,鼓励学生口述自己的感受和听到的音乐语言特点。
3. 学习曲谱和歌词
老师让学生观看《渔舟唱晚》的曲谱和歌词,并结合曲谱和歌词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组内合唱,老师听取每组演唱情况。
4. 了解民乐器
老师呈现民乐器的图片或实物,简要介绍民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和使用场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由探索,互相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老师演示的乐器演奏动作,感受民乐器的韵律。
5. 创意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老师指定学生自己演奏乐器和演唱《渔舟唱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地演示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在演出中加入小型配乐或自己创作短曲。
教学体会
本节课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考,既学习了中国传统民乐,又感受和理解了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同时,让学生发现表演中的乐器与声音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份美妙的演出。
备注
本教案推荐使用应用工具:人教版音乐下册、教师课堂演示工具。
《第五单元 渔舟唱晚》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渔舟唱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通过聆听和演奏《渔舟唱晚》,学生能够理解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的美感。
2. 通过分析乐曲的乐谱,学生能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元素,增强音乐分析能力。
3. 通过合作表演,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聆听和演奏《渔舟唱晚》:
a. 学生每天在家中聆听至少三次《渔舟唱晚》,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b. 学生在课堂上演奏乐曲,可以采取乐器演奏或歌唱的方式,注意节奏和音准。
2. 分析乐谱:
a. 学生观察《渔舟唱晚》的乐谱,了解乐曲的结构,如主题、副题、曲式等。
b. 学生讨论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阶、和弦、旋律线等,并尝试解释它们在乐曲中的作用。
c. 学生总结自己的分析成果,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3. 合作表演:
a. 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不超过4人。
b. 小组成员共同编排一段表演《渔舟唱晚》的节目,可以歌唱、舞蹈、戏剧等形式表现。
c.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表演展示,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评价。
三、作业要求
1. 聆听和演奏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家长需监督并签字。
2. 分析乐谱作业要求: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并确保分析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合作表演作业要求:学生需认真准备节目,确保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小组之间要互相尊重,共同协作,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作业评价
1. 作业评价标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表演的质量和效果等。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分数或评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3)
一.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气息的钢琴曲,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该曲以晚霞映照下的渔舟为背景,描绘了渔民在归航途中,欣赏美好景色、倾诉内心情感的画面。这首曲目旋律优美,富有诗意,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来体会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欣赏的习惯。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渔舟唱晚》的背景及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
力。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渔舟唱晚》,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通过学习《渔舟唱晚》,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音乐节奏的把握,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准确演唱。
2.旋律的把握,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使演唱更加连贯。
3.理解《渔舟唱晚》的音乐内涵,体会古典音乐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渔舟晚霞的氛围,感受
音乐的美。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提高学习效果。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演唱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渔舟唱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钢琴:用于示范和伴奏。
3.音乐教材:人手一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4)
一.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古筝曲,通过描绘夕阳余晖下渔民捕鱼归来
的温馨画面,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对古筝音乐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古筝的音乐魅力,体验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但在音乐鉴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对古筝音乐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筝曲《渔舟唱晚》的背景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
能力。
2.通过学习《渔舟唱晚》,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
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古筝音乐的美感,理解《渔舟唱晚》的寓意。
2.学会欣赏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夕阳下湖面的
美丽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古筝曲《渔舟唱晚》,分析乐曲的结构、
旋律等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夕阳下湖面的美丽场景。
2.准备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频资料,以便学生欣赏和分析。
渔舟唱晚教学述评
渔舟唱晚教学述评
《渔舟唱晚》不仅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更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在教学这首乐曲的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深入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
我引导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渔舟唱晚》以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筝独奏曲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详细介绍了魏子猷、娄树华等古筝大师对这首乐曲的贡献,以及这首乐曲在国内外的影响。
在欣赏教学环节,我采取分段欣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内涵。我配以解说词朗诵,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使他们明白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境,
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形成研讨氛围。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如通过绘画、舞蹈等形式表现乐曲的意境。
此外,我还将《渔舟唱晚》与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我将《渔舟唱晚》与《高山流水》、《广陵散》等著名古筝曲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学生对古筝音乐不太熟悉,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背景和内涵;通过示范、讲解、演示等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渔舟唱晚》音乐鉴
赏课教学设计
潘桥中心学校潘正容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识古筝:
师:这是什么乐器?(教师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发明了它,后来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
三、初听音乐
1、教师弹奏全曲: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板书课题,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3、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
师:音乐和我们的文章一样,是有乐段的,请大家用心地听一遍,根据乐曲的速度变化来为乐曲分段。
四、分段欣赏
师: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们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教师演奏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三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
教师演奏古筝的“刮奏”技巧,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左右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五、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六、课外拓展
师: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
型的乐曲?
师: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七、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用乐器去表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