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考研政 治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 治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是自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充满了屈辱、抗争、探索与变革,对于考研政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近代史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原因,从英国方面来看,主要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而中国当时的闭关锁国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腐朽的封建统治,使得英国的商品难以在中国畅销。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等。

鸦片战争的影响极其深远。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上,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二、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继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相继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1856 年至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考研政治单选: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

考研政治单选: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

考研政治近代史单选要点一、近代史上的“第一位”人物: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中华民族英雄、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

2、中国近代为抗击外敌入侵而牺牲的第一位爱国将领:陈连升。

3、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 洪仁。

4、中国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5、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6、中国近代最早提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主张的人: 郑观应。

7、中国近代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

8、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 唐绍仪。

9、中国近代“诗界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黄遵宪。

10、中国近代最早西方文学翻译家:林纾。

11、中国近代最早倡导资产阶级史学的人:梁启超。

12、中国近代介绍西学中成就最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

13、中国近代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无产阶级先驱人:李大钊,代表作品《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4、中国近代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不平等条约类: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2、中美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3、中法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4、中俄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亦是中国近代割占领土最多条约: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

5、中国近代签订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天津条约》。

6、中国近代首次涉及资本输出条款内容的不平等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7、中国近代自中英《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半封的进程。

8、中国近代最终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11国《辛丑条约》。

三、关于租界的“第一”、“之最”1、中国近代第一个租界1845年上海英租界。

Ps:近代史上最繁荣、面积最大的列强租界:上海法租界。

02附录2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总结(1)

02附录2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总结(1)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翻开中国的门户 ,把中国卷入
8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民族资本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①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国情没有得到改变。
3
中共三件大事
简写: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着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大历史奉献;才能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三大历史飞跃。
族做出彪炳史册奉献的爱国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
辛亥革命
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是实现民族民主革命、创立民主共和国、
2
/孙中山
实行社会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结
/1912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
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失败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够带着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9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考研政治近代史最全总结

考研政治近代史最全总结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最全总结一、中国近现代史思想路线1、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

2、拜上帝教:洪秀全。

不是科学理论。

3、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冯桂芬(最早)。

4、维新思想启蒙(《救亡决论》写作120周年):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5、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6、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北京大学,《新青年》,民主和科学。

7、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传播。

8、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9、右倾机会主义:二次革命论。

考研政 治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 治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矛盾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上,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由于缺乏实现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要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考研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了中国从晚清时期到建国后的历史变迁。

下面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要点总结,以便于考生进行复习和备考。

一、近代史时期背景近代史时期,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列强入侵的屈辱历史。

晚清时期,封建社会和帝制统治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

列强入侵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成控制。

这一时期的背景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晚清时期的改革与变革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变革,力图挽救国家危亡。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

光绪皇帝主持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如戊戌变法等。

但由于帝制体制的阻碍,这些改革措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彻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风潮的兴起,为中国日后的革命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五四运动抗议了巴黎和会的决议,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这一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对中国整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织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通过不懈努力,发展壮大,并成功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次重要革命战争。

这场战争抗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解放战争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解放全中国的大规模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确立了新中国的成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记忆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记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虽然自然经济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5.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次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鸦片战争时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战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原因:根本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史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1843年魏源在《四周志》基础上变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95年严复在《救亡绝论》喊“救亡”并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第二章多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他们希望通过该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平均,无人不保暖”的社会理想,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出击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奇异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03708近代史考试重点

03708近代史考试重点

03708近代史考试重点
近代史的考试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 近代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近代史的研究对象是近代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过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历史描述等。

2. 近代史的时期划分:近代史的时期划分通常从16世纪开始,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等。

3. 近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近代世界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工业化、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等;政治变革主要包括君主立宪制的出现、民主制度的发展等;社会变革主要包括城市化、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移动等。

4. 近代各国的革命运动和独立运动:近代各国的革命运动主要包括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等;独立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独立战争、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等。

5. 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帝国主义是近代世界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殖民地扩张、经济掠夺、文化侵略等。

6.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两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7. 近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近代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是近代史的重要话题。

8. 近代中国的变革和起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些是近代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笔记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1840-至今。

1840-1949近代史,包括旧民主主义(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1919五四运动-1949)。

1949以后,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1. 鸦片战争后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中国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②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司和昂船洲)。

③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穷的根本原因。

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设立租界。

《辛丑条约》外国军队可驻扎中国。

(2)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可以长期驻北京。

②镇压中国人民。

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4)文化渗透。

4.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出现了无产阶级(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资产阶级(主要是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青年学生(2)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英国鸦片战争时,是中国近代时尚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常考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常考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常考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题。

(5)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部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简答题。

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部分晚清政局(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

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

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和史料分析题。

(3)清末新政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

对于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

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很大。

(4)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 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0 年应该不会再考大题,了解一下即可。

第四部分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作为重点来看,要联系后面的知识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梳理好,形成一个体系,这种跨度比较大的题最能考查出考试的综合素质,往往容易出简答题。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这两点的一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

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这就是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

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表现在: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史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第一章侵略与反侵略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1)旧阶级的变化;(2)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

(2)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4)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0、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3)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进步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后期,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4)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意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研冲刺考点】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研冲刺考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背诵简答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是考研政治中必须掌握的一大
重点,也是涉及国家历史和发展进程的重要
内容。

通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理解,更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的国家状况和
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未仅仅是一次战争,更是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的一次深
刻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不过,
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民族
觉醒和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二、戊戌变法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次更为深刻的变革,它是中国朝代里一个有远见卓识而充满矛盾的尝试,它的失败也预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困难性和曲折性。

三、辛亥革命
1911年的辛亥革命树立了新型国家政府的基础,完成了中国千年帝制的结束,开启了民主革命新时代。

这个激动人心历史时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文化自信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五四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社会制度相互激荡,引发了思想文化的
浪潮,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今天。

五、抗日战争
1937年至1945年最黑暗的日子,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献出了伟大的牺牲,它使国家和民族饱
经沧桑、苦难,也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毅力和
团结精神。

六、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宣告新中国的成立,这个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历史时刻结束了中国的千年封建朝代,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知识点
1. 辛亥革命:发生时间、导致原因、革命纲领和成果。

2. 新文化运动:发生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3. 四五运动:发生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4. 中共成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发生时间、主要领导人、重要事件、党的路线和基本纲领。

5. 国共合作:发生时间、背景、合作条件、联合政府的组成及影响。

6. 抗日战争:发生时间、重要战役、重要领导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7.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时间、主要战役、成立背景、组织建设和国家建设。

8. 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及其意义。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司法机构等。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11. 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改革开放的背景、开放政策、加入世贸组织、一带一路等。

12. 港澳台问题和民族团结: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问题、少数民族政策等。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政策等。

14. 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模式选择、战略部署、成就与问题、科技创新政策等。

15. 社会问题和人权保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人权保障等。

考研政治史纲-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

考研政治史纲-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美《望厦条约》。

3.中国同法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5.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6.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7.《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9.洋务运动中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10.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1.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12.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13.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14.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6.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17.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8.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19.1920 年8 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20.《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

21.1920 年11 月,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22.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从1922 年1 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 年2 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24.******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中国近代史考研政治

中国近代史考研政治

中国近代史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段。

中国近代史考研政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此时期中国遭到列强侵略,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应对列强侵略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问题。

2. 清末的改革与革命: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改革与革命思潮,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等,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反清起义与革命活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改革与革命的目标、主张与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史的影响。

3.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考生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定义。

同时,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包括北洋政府的建立、各地军阀割据、国共合作与分裂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4. 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初,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考生需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策略与过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初期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过程、初期建设的重要事件与政策,包括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考研政治的大致内容,但具体的考点和重点可能会有所细微差别,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三点)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口号
民族意识普遍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3~1864年)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60~1895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894~1911年)
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的原因:对农民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政权的建议: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4.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1945年,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重庆谈判,10.10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方针。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内战爆发
抗战相持阶段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持阶段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个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绅士。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第一次:1927~1928,左倾盲动错误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作为考研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下面将就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9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转变的过程。

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它导致了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被称为不平等条约之首,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2.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在战争中惨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3.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改革运动,意在挽救国家危亡,但它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保守势力的阻挠。

4.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革命斗争时期。

1.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爱国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中心,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发起的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它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3. 中共成立(1921年):中共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在中国的土地上正式建立起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政党。

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组织,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资料考研政治近代史考点总结方向一: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侵略考点1:帝国主义侵华的严重后果是什么?1、通过四种手段,控制了中国,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组织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2、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引发了近代中国革命。

考点2:中国并未被瓜分亡国的原因是什么?(P2)1、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3: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P2)1、它在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受到极大屈辱。

2、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3、它主观上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4:近代但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看主观因素)(P2):1、客观:敌强我弱,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敌新兴资本主义列强。

2、主观: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方向二: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2、有了无产阶级,即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

(P6)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突出表现有:1、有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领导;2、提出了革命纲领;3、产生了一位大历史人物——孙中山;4、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考点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它虽然带来巨大变化,但未能改变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考点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6)1、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连同官僚资本主义一起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稳固的革命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这些弱点和错误来自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

方向三:三种建国方案及其历史结局。

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P6)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其主张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行军事独裁;2、民资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中国共产党,其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考点2: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有现实性,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可以有,而中国不能有?(P7段1、段2)1、帝国主义不允许;2、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决定其不肯能成功;3、中国反动统治者拒绝任何民主改革。

考点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倡导者于何时因何故放弃此方案?注:见“方向八——考点1”,谢谢。

方向四: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考点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迅速复兴?1、基本社会原因: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蒋介石建立的是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2、党的主观努力:大革命给党以深刻教训,认识到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正确的方针。

3、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4、根本原因在于党仅仅依靠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制度。

考点2:大革命失败后,党为什么要退出城市,进军农村?1、党的主干力量遭到严重挫折,已无法攻占城市,需要寻找保存和发展革命的新道路。

2、城市被反动势力占据,农村是其薄弱环节;3、农民是广大的革命力量,反帝反封的主力军。

考点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P10)1、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结合起来,成功的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2、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3、为全党的斗争树立了榜样,并为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方向五:抗日战争考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历史地位: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民族团结,弘扬了民族精神。

2、国际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最早抗击了法西斯;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和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创造了战略反攻的条件。

考点2: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见P15略)和原因:1、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两次胜利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土地革命的兴起,两次失败指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抗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3、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经验有了深入理解。

考点3: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P16)1、毛泽东思想的指导;2、中共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4、中共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坚力量;5、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考点4:党为什么在抗战前夕实行政治策略的转变(主要指开始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立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挽救民族危亡,夺取抗战胜利的需要。

考点5:党为何在抗战时期制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P14)1、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2、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他们是我们同顽固势力作斗争取得胜利的砝码;3、顽固势力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

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摧残进步势力。

方向六:重庆谈判考点1:为什么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P16)1、战后总的国际政治形势有利于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发展;2、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高度团结;3、为建立新中国,使中国走上和平发展新阶段。

考点2:为什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P17)1、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2、国民党军队完成内战部署尚需时日;3、国际上苏美希望中国能和平建国。

目的:一是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以期不战而消灭革命力量;三是谈不成即内战,将责任转嫁中央。

考点3:为什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P17)1、中共是真诚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欲和平建国;2、中共“七大”,毛泽东指出,对蒋介石以“洗脸”政策代替“杀头”政策;3、全国人民有强烈和平建国要求;人民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形势有利于朝着人民的方向发展。

考点4:为什么美国支持中共和谈?(P17)1、诱使或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实现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2、从经济、政治、军备等方面援助蒋介石,给予其内战支持。

方向七:党的土地政策方面考点1:党在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过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抗日战争时期采取“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到没收地主土地,概括为两种政策,两次调整。

考点2:土地政策的实质:没收的政策,即“打土豪,分田地”,其实质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是对地主的让步,实质是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

考点3:第一次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抗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为挽救民族危亡,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地主共同抗日。

考点4:解放战争时期恢复没收地主土地原因: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地主阶级导向蒋介石,农民群众有强烈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的愿望,为满足其要求,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实行“没收”。

考点5:土地改革的作用。

(P18)1、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身,农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2、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方向八:民主党派的立场变化(参考P18相关部分)考点1、同重庆谈判期间相比,民主党派的立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立场有何变化,为什么?变化:立场有了根本转变,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接受了共产党领导,宣告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破产,表明他们自愿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原因:1、蒋介石倒行逆施,对民族资产阶级排斥和打击;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具有现实性;3、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带动作用。

方向九:农业合作化角度。

考点1:为什么要肯定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1、它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为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将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

2、它在当时避免了农村的两极分化,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考点2:如何评价80年代的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制)?(P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农民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合作化基础上对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并非对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否定,退回到个体所有,它符合农村实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方向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考点1: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的客观依据和有利条件。

(P22)客观依据:民族资产阶级居于两面性,落后的中国经济必须要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有利条件:1、国营经济比重增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限制;2、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不怕资产阶级造反。

考点2:改造的必要性。

1、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2、迅速发展中国经济的需要。

考点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

(P22)国家资本主义,这也是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和限制的主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