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南回族分布格局研究

合集下载

回族的来源和历史

回族的来源和历史

回族的来源和历史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

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族最终形成的时期。

各地回族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回族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

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

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河南作为中原腹地,自古文化繁荣,历史悠久。

本文将对明代以来的河南历史文化地理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河南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一、明代(1368-1644)明代是河南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改革政策带动了全国的发展,河南也随之受益。

洛阳、郑州、开封等地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代初期民族融合得到加强,奠定了河南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明代中叶以后,河南逐渐落后。

农田退化,经济下滑,以及与辽东、蒙古的边界争端等因素影响了河南的发展。

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更是使河南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给河南历史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二、清代(1644-1912)清朝建立后,河南成为了清朝的核心地区之一。

清代的河南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其经济迅速复苏。

官府提倡水利建设,修复黄河堤坝,改善了河南的灌溉条件,增加了农田面积。

同时,清朝还加强了对河南的文化教育,提倡儒家思想,兴办学校,推动了河南文化的发展。

清朝末年,河南再次陷入动荡。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冲击了河南的稳定。

同时,西方列强入侵,河南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推动了河南文化的多元化。

但同时也加剧了河南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

三、民国时期(1912-1949)辛亥革命后,河南成为民国政府的中心之一。

河南迎来了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

河南大学等高校的设立促进了河南文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快速发展,为河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但同时,河南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华北农民运动的影响使得河南农民纷纷进行反抗和游击活动,社会动荡成为压在河南发展上的一座大山。

此外,抗日战争的爆发使河南成为了前线,使得河南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综上所述,明代以来的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显示出河南在这一时期的变迁与发展。

河南周口地区的回回民族

河南周口地区的回回民族

作者: 张玮[1];胡云生[2]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2]河南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宁夏社会科学
页码: 58-62页
主题词: 河南周口地区;回族学生;清真寺;回回民族;太康县;淮阳;山西洪洞县;河南省图书馆;
一届三中全会;伊斯兰教
摘要: 河南周口地区的回回民族张玮,胡云生周口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南,有淮阳城关回族镇、太康城关回族镇和沈丘槐店回族镇。

回族人民勤劳勇敢,对周口地区的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河南的回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略而述之,以供回族史研究者参考。

...。

《河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图》正式发布

《河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图》正式发布

2019/10 17
《河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图》正式发布
为庆祝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河南省地图院精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运动会开幕前编制了《河南省少数会议对2019年全市测绘资质巡查、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及第四季度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要求:一
已完成“数字县域”建设工作的县(市),要加强项目建设成果的接收、推广和应用工作。

二是要加快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后障。

三是要尽快解决全市9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运行维护和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市基准站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会议还对进一步加强县(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监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明纪律,更好地将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工作要求与许昌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努力打造许昌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工作新亮点。

(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桓高峰)。

我国回族各姓氏来源与分布.docx

我国回族各姓氏来源与分布.docx

我国回族各姓氏来源与分布我国回族各姓氏来源与分布全球王氏网发布 : 2011-5-07 16:17作者 :天柱山阿:在中国回族中,以“阿”音起头的经名很多,这是形成阿姓的主要来源。

如在元代的官员中就有阿刺浅、阿刺瓦而思、阿里罕、阿思兰、阿葩实、阿都赤、阿都刺、阿里、阿合马等几十人。

在明代,还有回回天文学家阿答兀丁、阿都刺。

此外,一些回回人将与阿无关的经名改为阿姓的也有。

如清代内务府回回人海里玛,后改阿姓,遂成为了回族阿姓的又一支。

阿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sf(h6[-|B ] O&p848 艾:回族中的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

如清代,归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

艾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及江苏等地。

9N&X*O3Yh3\&_W S4]848安:安姓是中国回族的古老姓氏之一。

唐太宗时,由阿拉伯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嘎宛思,因其名首音与王、安、万音相谐,故后人便以此为姓。

此外,于唐贞观初年率部族五千余人来华定居,并被安置在维州(今四川茂县),后被授封左右卫大将军、定襄郡公的安息(今伊朗)人安腓汗其子安附国(右戍卫大将军、进爵为开国子)、其孙安思抵(右王铃卫将军、北平公)。

安思恭(高宗任州刺史),也是安姓回族的早期先民。

其后,明代来中国的禄国(今菲律禄)禄王巴都噶 ;叭喀刺第三子安都,其后裔融入回回民族后,也取安姓。

另据《姓氏考略》,安姓是以国名姓氏。

古代安息人或安国(克布哈拉一)人来中国自居不者,以安姓。

《通志 ;氏族略》也,安姓出自安西王后代。

西域学者安清,原是安息国王太子,后到中国,以安息国名首音姓。

《唐 ;宰相世系表》也称;“安氏,⋯⋯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姓。

” 史上的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北部,是我国开通之路,大中西易交往的必之地,也是多留居中国的穆斯林之故国。

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河北及西北地区。

全球王氏网Y7Ax1hQ1yM v"K;t把:回族中的把姓,大多是明代回回入附者和使名的首音。

回族谱序与宗源考略

回族谱序与宗源考略

回族谱序与宗源考略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中国其他地区。

回族谱序是指回族的家谱记录体系,宗源考略是指研究回族家族宗源的方法和思路。

回族谱序是回族家谱的分类和编排方式。

回族家族谱序主要包括族谱的编撰、谱名的命名、辈份的划分和辈序的排列等内容。

在回族谱序中,通常会有纲目、编年、世谱、派谱、支谱、支支、支支支等等。

这种谱序一般以编年的形式记录祖先的世系和后裔的家庭成员,以及与家族有重要关联的事物。

通过回族家族谱序的编撰,可以帮助回族人民了解自己的家庭起源,维护家族的传统和荣誉。

宗源考略是指研究回族家族宗源的方法和思路。

宗源考略主要包括对回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研究,以及对回族家族谱、家训和家风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可以了解回族家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探寻其文化和传统的渊源和特点。

同时,宗源考略还可以通过考证和比对不同家族的谱系记录,确定某个家族的具体宗源和家族渊源。

总的来说,回族谱序与宗源考略是研究回族家族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回族家族谱序的编撰和宗源考略的研究,可以帮助回族人民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传承和弘扬回族文化和传统。

从军事权贵到世家大族

从军事权贵到世家大族

从军事权贵到世家大族作者:李永菊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河南商丘的田野考察和民间历史文献分析,可知明代河南归德府的地域支配体制,经历了从军事权贵到世家大族的演变过程。

明代前期,拥有特权的军事权贵势力强大,在归德地区占据地域支配地位。

明代中叶,赋役改革与清理军屯的措施,限制了军事权贵的政治特权,同时,大批军事权贵的后代经由科举入仕,逐渐形成了以士绅为中心的世家大族,确立了明清之际士绅阶层的地域支配地位。

这种以军事权贵和世家大族为中心的地域支配体制,显然不同于华南地区的民间宗族组织,呈现出明代河南地域社会的特殊发展形态。

关键词:明代;河南归德府;军事权贵;士绅阶层;世家大族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4—0008—06收稿日期:2013-04—15作者简介:李永菊(1979-),女,河南商丘人,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历史学博士。

随着区域社会史的兴起,明清以来的河南社会变迁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尤其是明代河南历史受到了较多关注。

但是,由于民间文献较为稀少的缘故,河南区域未能像华南地区那样,成为历史人类学的田野基地,只有个别学者对一些具体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尚缺乏整体研究和深入讨论。

因而,我们并不清楚明清以来河南社会变迁的内在脉络。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河南商丘进行田野考察和文献分析的工作。

在实地调查时发现,明代后期归德府出现了很多世家大族,直到今天商丘地区还流传着“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的民谚,以及“商丘八大家”、“睢州四大户”的说法。

同时,在商丘地区发现的很多墓志上都刻有“归德卫百户”、“睢阳卫指挥使”、“昭勇将军”等身份,在各姓家谱中也记载了历代祖先的“千户”、“百户”、“镇抚使”、“将军”、“戍籍”等身世。

通过对家谱资料的梳理,笔者又发现,在明代后期归德府世家大族的始迁祖中,有很多是明初的军官、勋戚等军事权贵。

河南省回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河南省回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河南省回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传统能够促进今天各项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抛弃、漠视传统则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河南回族在河南少数民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河南回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政策在回族地区的具体实施,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民族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别从河南回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具体的论述河南回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

关键字:河南;回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Huinationality in Henan ProvinceABSTRACTThe minor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socialist culture, the fine tradi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oday's better and faster, and abandon, ignore the traditional will bring difficult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Henan Hui ethnic minority in Hena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Hui traditional culture of protection work is a socialist cultural policy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n Henan province and even the national work of the countr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the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two aspects of Henan Hui nationality,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enan Hui nationality.Key Words:Henan;the Hui;Traditional Culture;Protection;Development民族文化是指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明代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

明代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

明代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明代的穆斯林在法律待遇上已经与汉人趋同,因此明代的伊斯兰教发展并不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明代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希望大家喜欢!明代回族的形成到了明代,伊斯兰教终于有了比较固定的称呼——“回回教门”、“回回教”,或略称之为“回教”。

从此,中国把伊斯兰教称为“回教”。

大家知道,朱元璋是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相号召而开展反元斗争的。

他本人当过和尚。

朱明王朝建立以后,初期的政治气候对于作为“色目人”主要成员穆斯林显然是不利的。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颁布诏书,“复衣冠如唐制”,禁止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

明初还曾明令禁止闽南蒲寿庚后代入仕为官。

《明律》规定,色目人不得本类自相嫁娶,可以与汉人等通婚,但一定要两厢情愿。

如果违犯,打80杖,男女入官为奴。

这条规定似乎难以贯彻,但它表明统治者较前不同的一种政治倾向。

在经济上,明初推行重农政策。

这使历来以经商为业的中国穆斯林受到歧视。

农民之家可以穿绢纱,而商贾之家只许穿布衣。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

成祖继位,布告天下25条施政纲领,其中有一条就是实行海禁。

对于外国的朝献,明政府也予以限制,有的规定三年一贡,有的规定五年一贡,而且人数有定额。

“自是朝贡遂稀”。

这不利于中国伊斯兰教同伊斯兰世界的联系。

在农民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的时候,元宗室退回漠北。

可以想像,穆斯林退到漠北的也不会少。

那些留居下来的穆斯林,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外部压力的加大,内聚力增强了。

于是,回族开始形成。

回族的形成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回族的形成,中国伊斯兰教有了一个坚实的社会载体。

回族的形成是散点式的,多族源的,多地源的。

就族源而言,回族先人包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中亚人,在形成过程中,还大量地融进了汉、蒙(主要是汉)等族成分。

就地源而言,回族并不是在某一地区形成后而散居全国的,在形成时就是多地源、散点式的,西北、中原、东南、云南、海南都是回族发祥地,这些地方的回民相互之间几乎不存在血缘的、经济的联系。

历史上回族的人口迁移ppt课件

历史上回族的人口迁移ppt课件
11
参考文献: 马婷,《 回族历史上的五次移民潮及其对回族族群的影响》 韩永静,《历史上回族人口迁移与数量变动》 赫志学,《回回军队与回族形成关系之探讨》
12
谢谢观赏
1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4
6
第三次人口迁移
回族历史上的第三次移民潮是在回族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个时代 — — 明朝。朱元璋起兵时高层将领中有很多是回族, 30 万明军平定云南, 使 大批江南回族进入云南, 成为内地移民云南的又一次高潮。在这股回族 南流中亦伴有自五代以来西域先民入籍内地之浪潮, 直至嘉靖九年, 明 朝与西域交通中断, 闭关绝贡, 西域回族先民附籍中原才转入低潮 。此 时期亦有因移民垦荒、经商谋生、发遣流放等原因,回族逆南流而上, 散居西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通观明代, 回族呈现出一种较大规模的 全国范围内的移民,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边疆屯垦的需要。这一时期 , 最为独特的是回族又一新族源的加入, 如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形成的 山东德州北营回族村落。
3
三、回族历史上的五次人口迁移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 回族从族群的形成到民族的发展 经历了五次规模不等的移民潮, 每一次移民都给这个族 群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这五次移民也对回族的经济、文化、心理产生了极 为移
在回族形成历史上的第一次移民潮始自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 伯人的东方贸易。公元651 年, 阿拉伯特使来到唐都长安, 两国正 式交往。自此以后, 大批使节、商人、学者等源源不断地由著名 的西北陆上 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与此同时大量善于经商的穆斯林 商人通过海上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的商业通道来到中国东南沿 海经商定居。于是, 伊斯兰教就从海陆两道传入中国, 使得西北 和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地成为回族先民最早的聚居 地。正是这一时期, 众多的阿拉伯穆斯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才 使回族这一族群的产生有了初源。

历史上回族人口迁移与数量变动

历史上回族人口迁移与数量变动

作者: 韩永静[1]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宁夏银川750021
出版物刊名: 宁夏社会科学
页码: 85-8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回族;人口迁移;分布格局;数量变动
摘要: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回族人口现今的分布格局是历史的延续。

回族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回族人口特有的空间分布特点。

鉴于史料缺乏,有关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分析,是回族历史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在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变动作了粗略推算。

河南省起初下辖10个专区,为何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

河南省起初下辖10个专区,为何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

河南省起初下辖10个专区,为何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目前,河南省下辖了17个地级市和济源一个省辖市。

其实这并不是河南省最初的样子,在建国的初期,河南省仅仅下辖了10个专区。

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原来的17个专区,如何逐步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呢?认真的说,这牵扯到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从最初的行省制度开始,讲述河南省行政区划的变迁。

一、河南省最初下辖8个府,区划变化不大元朝建立以后,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建立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成了10个行省,行省制度开始逐步成熟,并且延续到了现在。

不过,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不完善,明清时期继续对行省制度进行改善。

在明朝统治时期,河南省的大概轮廓和各个府、州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

明朝统治的中期,河南省下辖了开封府、河南府、彰德府、归德府、南阳府、卫辉府、怀庆府、汝宁府和汝州,总计9个州和府。

其实,开封府管辖了县最多。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鉴于开封府管辖面积过大的问题,清朝建立了许州。

至此,河南下辖了10个府、州。

这样的模式几乎一直延续到了建国的初期,建国初期的10个专区基本上就是继承了当年10个州府的轮廓。

清朝灭亡以后,国家进入了各路军阀混战的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盘踞河南的各路军阀们,都没有精力进行区划调整,更不要说发展地区经济。

区划改革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在近代历史上,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区划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建国以后,我国采用了市区和专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例如郑州市的管辖区只有市区和郊区,出了西边的西流湖,便隶属于荥阳管理,而荥阳隶属于郑州专区。

建国之初,河南省下辖了郑州专区、商丘专区、洛阳专区、许昌专区、南阳专区、潢川专区、新乡专区等等。

请注意,当时的专区比现在的地级市大,一个专区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地级市。

例如新乡专区,曾经管理河南省的整个黄河以北地区,管辖区包括新乡、安阳、濮阳、焦作和济源。

专区专员的权力很大,有权力任免县级干部。

明朝时期,河南省下辖8府12州96县,您的家乡属于哪里?

明朝时期,河南省下辖8府12州96县,您的家乡属于哪里?

明朝时期,河南省下辖8府12州96县,您的家乡属于哪里?
明朝时期, 河南省下辖8府12州96县, 您的家乡属于哪里?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史称明朝,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

从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明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在行政区划上,朱元璋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河南,明代全称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河南布政司或河南省,治所开封,下辖8府12州(含1直隶州)96县,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

8府分别为开封、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辉、彰德,直隶州为汝州。

一、开封府
下辖:祥符县、陈留、杞、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中牟、阳武、原武、封丘、延津、兰阳、仪封、新郑、陈州(商水、西华、项城、沈丘)、许州(临颍、襄城、郾城、长葛)、禹州(密)、郑州(荥阳、荥泽、河阴、汜水)
二、河南府
下辖:洛阳县、偃师、巩、孟津、宜阳、永宁、新安、渑池、登封、嵩、卢氏、陕州(灵宝、阌乡)
三、归德府
下辖:商丘县、宁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睢州(考城、柘城)
四、汝宁府
下辖:汝阳县、真阳、上蔡、新蔡、西平、确山、遂平、信阳州(罗山)、光州(光山、固始、息、商城)
五、南阳府
下辖:南阳县、镇平、唐、泌阳、桐柏、南召、邓州(内乡、新野、淅川)、裕州(舞阳、叶)
六、怀庆府
下辖:河内县、济源、修武、武陟、孟、温
七、卫辉府
下辖: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辉
八、彰德府
下辖:安阳县、临漳、汤阴、林、磁州(武安、涉)九、汝州直隶州
下辖:鲁山、郏、宝丰、伊。

回族农业是正在回族屯田的根本上开展起去的

回族农业是正在回族屯田的根本上开展起去的

回族农业是正在回族屯⽥的根本上开展起去的作者李仁输进者拂晓的曙光地名是⼈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品,在必定⽔平上可以反映⼀个时期和⼀个地区⾃然的或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化的,军事的等等)某些状况。

所以,某种意义上,地名是⼈类发展的活"化⽯"。

把回族与地名联络起来,摸索回族聚居地地名,发现这些地名的纤细之演变,这对付中国回族的起原,布局,分布,回族的军事⽣活和经济⽣活,宗教⽣活和宗教建筑,宗教传布线路,姓⽒与⼈物,⾃然前提微风物特产的观察和研究,城市起到帮助作⽤。

本⽂所指回族地名次要指触及回族的地名。

虽然它在地名的说话学如⾳、形、位、类等⽅⾯,同汉语好未⼏,但在地名社会性(⾔语天⽂的区域性,历史的担当性,时期性)上影响颇⼤,并形成许多具有回族特⾊的地名,有光鲜的民族性。

1、回族迁徙与地名地名迁徒,浅显⼀点道是"地名搬场",那在汗青上不⾜为奇。

回族形成前后,就与⽣齿的迁移,频仍的移民结下了没有解之缘。

元朝⼤量的回回⼈随元代统-中国,四周交战,为形成回族明天⼤涣散⼩堆积的格式挨下了根本。

明初,为了复兴农业,当局采纳移民开荒的步伐,史称洪武移民。

"靖易之役"后,⼜有永乐迁民之举,很多回民也随之迁往齐国各地。

到了清代特别是浑同治年后,西北回民叛逆失利,是西北回族⼤迁徙的期间。

这类强迫性的迁徒,使回族分开了他们的故⾥,来到⼀块新的地盘上糊⼝。

固然,元明清以来也有因做⽣意,布道等迁徙、降籍他圆的。

1.地名因回族经商⽽迁徒。

回族擅长经商,往往从⼀个地⽅落籍另外⼀个地⽅,为了解释本⾝原籍地点,有些回民就⽤地点地的名字来称呼新地名。

湖南省常德市及邵阳县的回民是明洪武年后从南京,扬州经商⽽来的,⼈们称他们为"南京帮",在常德市城隍庙⾼家坪建的清真寺为"南京寺",他们住的地⽅也名为"南京湾"。

今新疆乌鲁⽊齐市回民区有陕西巷、河州巷、固原巷之地名,⼩路内有响应的同名清真寺。

河南回族经济模式历史变迁研究

河南回族经济模式历史变迁研究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Henan Hui Nationality Economic Model
作者: 张玮
作者机构: 河南省图书馆,郑州450003
出版物刊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页码: 161-16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回族;经济模式;历史变迁;河南省
摘要:借助历史地理学的方法,从回族经济模式在河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回族经济模式对回族认同的历史作用。

研究表明,河南回族经济在经历了唐宋时期“住豫”蕃客的商业活动、元代回族农业经济的兴起和定型、明清时期转向回族商业3个阶段后,在近代突出地域特色,出现了大量回族办实业现象,回族商业经济向新的高层次发展。

在河南回族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回族认同始终通过经济模式的载体而得以充分展现出来。

对河南禹州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家族为回族一说的质疑(马善田)

对河南禹州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家族为回族一说的质疑(马善田)

对河南禹州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家族为回族一说的质疑世界华人宗亲会副会长马善田在明代有位“五朝元老”,他先后辅佐了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居官五十六年,且政绩显著,是明代有名的政治家,他就是河南钧州(今禹州市)人马文升。

至今其家族仍为禹州之名门望族。

但就是这一支马氏家族,自我国回族史学家马以愚先生著的《中国回教史鉴》和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回教先正事略》、《回族人物志》中将这一马氏家族的族籍定为回族以来,研究少数民族史的好几位专家、学者均在他们主编的少数民族史、大辞典和传记中采用其说,理由是依据民国以来的史料和重庆清真寺一通碑文来断定的,在当代回族史学界似乎是一种传统说法,已经约定俗成。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通过调研和查阅有关文献史料,结论是马文升家族不是回族,而是汉族。

一、马文升在历史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

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

马文升自幼聪明好学,为父兄及乡邻所称道。

他在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

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

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马文升勤力自勉,为领台事王文、王翱所礼遇和器重。

先后出按山西和湖广,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甚大,有“神君”之称。

英宗天顺七年(1463),马文升任福建按察使。

当他离开福建时,福建的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

成化元年(1465),马文升为南京大理寺卿。

成化四年(1468),平凉、固原一带满四变乱,官军进讨不利。

朝廷急召当时因父丧而归家的马文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协助总督项忠、刘玉等对满四展开围剿。

马文升迅速赶到固原,生擒满四,斩首7600余级,俘获男女2600名,解了边疆之危。

马文升以功擢为左副都御史,继续巡抚陕西。

他在陕西修筑关塞要隘,增设卫所,选将练兵。

八年(1472),蒙古族叛乱,马文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铁烈孙,战功显赫,又平定了西北一带与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

回族来源及历史演变

回族来源及历史演变

回族来源及历史演变华夏经纬网 2007-05-30 11:01:04字号:小大早在唐代,宁夏地区就曾留下了大食及西域各国穆斯林军士、商人及贡使过往的踪迹。

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客人也多数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而至中原。

元初,随着蒙古军队的东归,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民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徒到中国来。

当时,战争和农耕占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东来的穆斯林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编成“探马赤军”。

同时,也以工匠、商人、学者、掌教、官吏等不同身份散居到我国各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住在宁夏,他们一概被叫作“回回人”。

据《元史》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签西夏回回军”,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

按照规定,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元朝驻宁夏一带的蒙古军队中,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宁夏回族的族源之一。

元代,宁夏一带是重要的屯垦区,行政区划归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曾担任陕西平章政事,他“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陕西通志》)。

在《银川小志》一书中还记载,“纳速耳丁,先世回纥,仕元廉访使”。

据《蒙兀儿史记》“色目氏族表”中“回回氏”介绍,“凡名末有丁字者,皆摩诃末(穆罕默德)教徒男子之美称”。

此纳速耳丁在元时已被列为当地“乡贤”。

在13世纪初及以后的一百三四十年中,回回人已在全国许多地区取得了经济上的生存条件,并逐渐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

在宁夏,回族人居住的村落和街坊的人口逐渐繁盛起来,成为宁夏主要民族之一。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设回回椽史(《甘宁青史略》),专管回族事务。

明朝初年,不断有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的身份被安插到灵州及固原各州县,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

清朝初年,宁夏回族人口更加繁盛,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在奏折中称,“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

回族简介资料

回族简介资料

明清时期,回族的反抗斗争
• 明清时期,回族曾多次发起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如回族起义等
• 这些反抗斗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回族的利益,增强了回族的凝聚力

⌛️
02
回族的文化与信仰
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及其对中国回族的影响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主要宗教信仰,信仰者被称为“穆斯林”
• 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
斗,一定能够实现美好未来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的束缚,提高自身的素质
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回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索
回族文上,需要重视对阿拉伯语、波斯语、伊
• 回族在文化创新上,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回族
斯兰教等方面的传承
文化进行创新
• 回族在文化传承上,需要加强对回族历史、文化、艺术
• 回族在文化创新上,可以结合回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回

回族在元朝时期的政治地位
• 元朝时期,回族先民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但并未形成独立的政权
• 回族先民在元朝政府中担任各种职务,如官员、将领等
⌛️
回族在元朝时期的文化交融
• 回族先民在元朝时期,与汉族、蒙古族等民族交流密切,在文化上有
所交融
• 回族先民在学习汉语、汉字的同时,也保留了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语
• 元朝时期,蒙古帝国征服了中亚、波斯等地,许多回族先民被征召
入伍
• 这些回族先民随蒙古军队来到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等民族融合,
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的先民起源于中亚、波斯等地
• 7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了波斯、中亚等地,许多波斯人、中亚人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回回 群 处 ” 地 方 。进 入 清 代 , 州 已有 “ 回 营 ” 的 郑 回 、
河南回族人 口数量较多 , 但河南 回族历史人 口的统
计 , 以说 是一 本 “ 涂 账 ” 14 可 糊 。 99年 以 前 , 于 回族 人 关
口数量 , 无论是官方的, 还是非官方 的, 都属于估计和预 测。如 ,97年称 “ 14 约有一百 万人强 ” …。河南 回族聚 居区村街分 布格局 的形成 是建立在 回族聚居 区村 街范 围、 乡镇区厢范 围和清真寺数量 的扩展 3个特征基础上
“ 山川 ” 目说 : 水 河 “ 条 金 旧渠 自回 回墓 东 北 绕 旧城 与祭 城 水合 ” 同书 又说 : 回 回 营 在 旧州 治 东 ” 由 于外 地 。 “ 。
弱, 出现 了一些 新的 回族 聚落 ; 三是 回族 人 口的小跨度
流 动频 繁 , 民族 杂 居 程度 增 强 。经 过 明清 时期 的流 变 与 重组 , 回汉 民族 广 泛交 错 居 住 的 空 间格 局 逐 步 形 成 和 定
的。
1 回族聚 居 区村街 范 围的扩展 .1 明清时期 , 河南 回族 的空间分 布不断发展 变化 : 一
是分 布范 围 进 一 步 扩 大 ; 是 回族 的 聚 居 程 度 有 所 减 二
“ 里营街” “ 、外营街” “ 、 清真寺街” “ 、 北大街” 多处 回 等 族聚居区。清乾隆十三年( 公元 14 年 ) 郑州志》 78 的《 在


词 :大散 小聚; 河南回族 ; 明清时期 ; 分布格局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33 2 1 )3 0 5 — 5 0 3 2 6 (0 1 0 — 12 0
中 图分 类 号 :K 2 . 98 6
明清时期 , 回回移居河 南又 出现 高潮 , 不仅 人数与 年俱增 , 分布 区域也 逐 渐扩展 到 省 内各 个村 落。一方 面, 由小集中向大分散变迁 ; 另一方 面, 由相对独立 的封 闭性寺坊聚居 区, 变为开放 性象征 聚居 区。可 以说 , 转 回族 “ 大分散 小聚居” 的分布方式最 终形 成是今天河南
第3 0卷 第 3期 2 1 年 6月 01
地 域 研 究 与开 发
ARE S AL RE EAR CH AND DE L MEN VE 0P T
Vo . 0 No 3 I3 .
Jn 0 1 u .2 1
明 清 时 期 河 南 回族 分 布 格 局 研 究
胡 云 生
( 州大学 历史 学院 , 郑 郑州 4 0 0 ) 50 3
摘要 :明清时期 , 回族移居 河南又 出现 高潮 , 不仅人数与年俱增 , 分布区域 也逐 渐扩展 到省 内各个村落。在 分布 格局上 由小集 中向大分散 变迁, 由相对独立的封 闭性寺坊聚居 区转 变为开放 性 象征 聚居 区, 是今天 河南回族分布格 局产 生的基础 。其分布模式 的形成 受文化 融合 、 民族文化认 同、 文化与 经济互动 、 地理等 因素的影响。 同时, 与社 也 会历 史背景 、 民族政策以及 国家与社会关 系的特点有 关。
回民的迁入以及 内部 回民的互移 , 郑州 回族聚居点扩大
到北 下 街 、 真寺 街 、 清 丁兴 里 、 东街 、 阳街 、 南路 西 河 河 城
段、 南顺城街 、 民里等处 。外地迁入 郑州的 , 山西 阜 有
洪桐 县 以及 省 内 的 开 封 、 县 、 县 、 师 等 地 。如 , 襄 嵩 偃 登
为主。明初 , 开封出现 了许多回族 聚居 区。《 如梦 录》 记 载: 开封城内的“ 草三亭又名凤 凰巷 , 回子 居住 , 俱 有礼 拜寺 ” 。在西 门大街府城 隍庙 迤西 , 有皮局 , 俱 回回居 “
住” 。在 周 王 府 西 华 门 西 边 , 街 五 道 , 有 “ 子 居 有 亦 回
型。具体表现为几 户或几 十户 回族 在一城 、 镇 、 一 一村 的一 隅 白 成一个 聚居点 , 乡 自成村落 , 在 在城则 自成街
区 。 回汉混 居 是 回回分 布 区居 住 格 局 的基 本 形 式 , 住 居 区 内 回 回的人 口 比例 相 对 较 大 , 城 镇 的居 住 以板 块 式 在
区, 就是 因 清初 孟 县 桑 坡 的 丁 、 、 、 姓 回族 移 入 而 白 买 拜
l 河南 回回聚居区分 布格局 的变迁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 ; 鹁鸽市 回族 聚居区 , 因为清咸 丰来 自陕西 马姓 是 回族而形成 ; 门关 回族 聚居 区则是 因为来 自南 阳、 宋 荥 阳、 商丘 、 封丘的 回族而形成 。清代 , 开封 已有 以“ 回回” 为名称的村落。如《 清史稿》 : 副总河嵇 曾筠奏 于祥 载 “ 符县回回寨 浚引河” 。清末 民初 , 开封 工商业有 了较 大发展 , 回族人 口也随之增加较 快 , 开封周 围所辖县 的 回族人 口数量 和聚居 区也在不 断增加。如 , 通许县 “ 所 统回教人共计 1 4 2人” 。从明代起 , 2 地方文献开始记 述郑州 回族的情况。据明嘉靖三十一年( 公元 15 年 ) 52 成书的《 郑州志 》 : 载 州城 内有 “ 回巷” 并 注 明这是 回 ,
封颖 阳乡马家寨 、 君召乡火龙庙和石道的回民均 是清初 由偃师 卜 村迁来的。荥 阳也有大量 回回聚居 , 清代乾 据 隆版本《 荥阳县志》 卷二建 置部分记述 回族聚居 区有 丁 家庄 、 丁家凹、 虎家庄 、 法家庄 、 丁家沟 、 帖家沟 、 帖家河 、 丁铁庄 、 铁家顶 、 回回沟等 , 以回回名称及 回回姓 氏命名 村庄者不下十多处 。洛 阳回族 主要集 中在东关 、 窑 、 北
回族 分 布 格 局产 生 的基 础 。
住” 。常茂徕增订《 如梦录》 注称 , 文殊寺街 皆回 民居 住。此外 , 开封 城东北 隅 、 门外也 有 回族 聚居区。清 北 代, 大量 回民从 山东 、 北 、 河 江苏 、 徽 、 安 湖南 、 广西 、 陕 西、 甘肃 、 青海 、 宁夏以及河南其 他地方来 开封定 居 , 开 封回族聚居区得 以进 一步扩展 。如 , 家庙街 的回族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