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_初中诗歌
《过零丁洋》文天祥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过零丁洋》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文天祥最好的十首诗
文天祥最好的十首诗文天祥(1254年-1314年)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以豪放的诗歌和忠臣孝子的形象而著称。
以下是文天祥的十首著名诗歌:1.《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霜华月影冷轻纱。
金戈铁马气如虹,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意识谁知为此物。
2.《过零丁洋》千里黄云白日曛,无人之路度苍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满江红·登快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于中好之》先帝才高八斗,足以儋石势穷。
朝冠江南戎马,夕扫天下英雄。
7.《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赞美新淮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新生良材今古存,伟哉煤钢淮海新。
9.《登楼赋得双峙山》苍翠黄雄弄巨石,起伏千仞入云波。
俯看白云锁青峦,山川俨列挺如柱。
10.《端午》三日斩将牛,酒酣斗羽觞。
人人尽提劒,莫把桃花嫁。
正气歌文天祥诗歌朗诵
正气歌文天祥诗歌朗诵 正气歌文天祥 诗歌 原文大家有没有学习过, 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正气歌文天祥诗歌原文以及译 文吧! 《正气歌》原文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 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 沤历澜, 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热, 风道四塞, 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 助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 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 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 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 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 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 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 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 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 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 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 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 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 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 颜色。
《正气歌》参考译文 天地之间, 有一种气, 叫作正气。
这种气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 在大地上, 这种气凝结为高山大河;在天宇中,这种气凝结为日月星辰;在人的身上,这种 气就叫做浩然正气,雄浑而磅礴,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 在太平盛世时, 这种浩然正气饱含祥瑞遍布普天之下; 而在时势维艰的关键 时期, 这种浩然正气就表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节操, 展示并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之 中。
诗歌百练:石楼(文天祥)
诗歌百练:石楼(文天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石楼①
文天祥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②烟浓淡,六街③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④。
[注]①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
此诗写于赣州。
②八境: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
③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④出自宋朝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卷起窗帘,天边露出曙光;报晓鼓声催来了春江水声和鸟声。
蕴含诗人欣喜之情。
B.颔联中,前一句由远及近,写围墙外的草木绿了;后一句由近到远,写楼台倒映在江水中。
C.尾联运用了典故,化用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两者都表达了急切想知道消息的愿望。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前面六句重点在描写景物,后面两句重点在抒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6分)
【参考答案】
1.B(应是前一句由近及远,后一句由远到近)
2.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八境”句写身边之景,在八境台抬头看去,江上晨雾由浓到淡,远远散去,江水渐行渐远,碧波浩渺;“六街”句写想象之景,此时京城刚醒,街上人来人往,一派平和的景象。
(2分)表现了诗人身在地方,心怀朝廷安危之情。
(2分)。
文天祥的夜坐诗歌鉴赏
《夜坐》是文天祥的一首诗,写于他被贬谪期间。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忧愁和无奈。
首联“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夜景,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打湿了蓼花。
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将自然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颔联“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则进一步展开了这幅画面。
成群的大雁在江面上栖息,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而秋天的蟋蟀在四壁鸣叫,声音凄切,仿佛是一首悲伤的诗篇。
接下来是“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少年已成老者。
而他的志向和道路,却仍然遥遥无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最后两句“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
尽管眼前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他的内心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壮志。
他希望能像古人一样,闻鸡起舞,奋发向前。
整首诗以景生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天祥在被贬谪期间的孤独、无奈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的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满了豪情壮志。
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 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 正气歌并序 予囚北庭 1,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2。
单扉低小 3,白间短窄 4, 污下而幽暗 5。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 6:雨潦四集 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涂泥半朝 8, 蒸沤历澜 9, 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热 10, 风道四塞 11, 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 12,助长炎虐 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 14,陈陈逼人 15,时则为米 气;骈肩杂遝 16,腥臊汗垢 17,时则为人气;或圊溷 18、或毁尸 19、或腐鼠, 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20。
叠是数气 21,当侵沴 22,鲜不为厉 23。
而予以孱弱 24,俯仰其间 25,於兹二年矣 26,幸而无恙 27,是殆有养致然尔 28。
然亦安知 所养何哉 29?孟子曰 30:”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31。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 一敌七,吾何患焉 32!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33。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34。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35。
皇路当清夷 36,含和吐明庭 37。
时穷节乃见 38,一一垂丹青 39。
在齐太史简 40,在晋董狐笔 41。
在秦张良椎 42,在汉苏武节 43。
为严将军头 44,为嵇侍中血 45。
为张睢阳齿 46,为颜常山舌 47。
或为辽东帽 48,清操厉冰雪 49。
或为出师表 50,鬼神泣壮烈 51。
或为渡江楫 52,慷慨吞胡羯 53。
或为击贼笏 54,逆竖头破裂 55。
是气所磅礴 56,凛烈万古存 57。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58。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59。
三纲实系命 60,道义为之根 61。
嗟予遘阳九 62,隶也实不力 63。
楚囚缨其冠 64,传车送穷北 65。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南安军》
翻译诗歌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 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 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 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 蔽在首阳山头。
分析诗歌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
颔联:自我发问,行程孤单。 颈联:悲愤激昂,希望复国。 尾联:典故明志,饿死殉国。
课堂练习 【1】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
写作背景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 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南 宋朝庭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 于五月四日出大庚(yú)岭,经南安军 (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朗读诗歌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 出岭/同/谁出? 山河/千古/在, 饥死/真/吾志,
文/天祥 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湿/征衣。 归乡/如/不归! 城郭/一时/非。 梦中/行/采薇。
字词注释
【1】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 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2】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 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 雄县,北为江西庾县。
【3】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 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 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
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文天祥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4、学习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 5、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
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 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 官,1275年被任命右丞相,派往元营 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建坚持 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他 被元军一路押解北行,于1279年5月4 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 西大庾)时写下此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古诗四首过零丁洋》 (3)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
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
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 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 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 的危苦。
过零丁洋(文天祥)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思,抒发什么感情?
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 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 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 什么感情?
春望
泊秦淮
触景伤怀 忧思国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过零丁洋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七言律诗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于作者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
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人。南宋杰出的民 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
大好山河被敌人侵占,国事如同风吹的柳絮一 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雨打漂泊无 根“的风水飘面絮漂”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 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 留下一颗赤诚“丹心”垂名千史。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鉴赏及中考训练试题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鉴赏及中考训练试题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鉴赏及中考训练试题引导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爱国诗是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赏析以及相关的中考训练试题,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过零丁洋文天祥
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勤王抗元,整整四年。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格律严密,讲究声律、对偶。每首分别为五言、六 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 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 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 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 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 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 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 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 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 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 句中的平仄相对。
请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回报
归纳总结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 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 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 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 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 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 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 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 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 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 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 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诗歌《建康》——文天祥
颈联写忠于宋王室的忠臣良将非徙即死。国家将 亡,人物濁零。写的是建康的现实,但可看出诗人心中 的绝望。写健儿徙远方;想象新鬼哭台城,实是诗人在 泣诉。
尾联写一片明月,犹照孤客。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只有明月还陪伴着被俘孤臣。是喜是悲?好像是给孤 独的诗人一丝温暖,实际上更衬托出了诗人的凄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头两句写建康曾经是都会,是陪京,既写历史,又写兴 感之由,抒发作者国亡被俘的伤痛之情。 B.从写法上看,中间四句采用两两相对的形式;三、四句 真事直写,朴素、有力;五、六句虚事实描,强烈、感人。 C.尾联对月伤怀。山河易主,人事已非,只有"清溪月",还 陪着孤臣。看似有一丝温暖,实则更感凄凉、悲伤。写法 与"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类似。 D.这首诗是诗人被俘后路过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 句主要写了建康的历史地位、变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 后两句对月抒怀,表达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 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詩人被俘后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中暂
留建康时所写。 首联写建康曾是古都,宋高宗南渡之初曾驻跸于此。
昔日的繁华之地,今日沦落敌手,被俘之人滞留于此,倍 感国破家亡之痛。此联虽是叙事,但叙事中含情。往事 已为陈迹,只可追抚,不得而再了。
颔联写建康的地形依旧牢固,但江山已变。山形、江 河是不会变化的,但在诗人的心中,已经改朝换代了,所 以说"江流已变更"这种写法,清人称之为"无理而妙"。 使国破家亡之痛更浓郁,也使感情更集中、更突出。
(应该是"三、五句真事直写,朴素、有力; 四、六句虚事实描,强烈、感人"。)
பைடு நூலகம்
15.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反 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试从这一角度赏析 本诗颔联。
文天祥《正气歌》古诗原文及翻译
文天祥《正气歌》古诗原文及翻译文天祥于祥兴元年(1278)10月因叛徒的出卖被元军所俘。
翌年10月被解至燕京。
元朝统治者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决心以身报国,丝毫不为所动,因而被囚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慷慨就义。
这首诗是他死前一年在狱中所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正气歌》古诗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翻译这首诗歌中,首先是作者所列举的许多历史人物,既不仅是民族英雄,也不一定都是对历史对人民有过什么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
如“为嵇侍中血”诗句中的嵇绍,不过是由于皇室内讧,他为了保卫一个昏庸皇帝晋惠帝而牺牲了的一个封建社会的忠臣。
至于管宁更不过是一位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隐士;虽然作者把他们都当做历史上英雄人物来歌颂,但其实是不可取的。
其次,作者文天祥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英勇牺牲的出发点很大程度是来自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
他自幼就羡慕古代忠臣、义士的行为:在江西学宫看到一些忠臣画象,就慨然说:“设不俎豆其间,非丈夫也。
爱国诗歌——《过零丁洋》
爱国诗歌——《过零丁洋》
2017-06-16《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过零丁洋》简介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中国南宋文天祥的诗歌
中国南宋文天祥的诗歌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自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南宋文天祥的诗歌,仅供大家参考!南宋文天祥的诗歌11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除夜文天祥〔宋代〕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南宋文天祥的诗歌2正气歌文天祥〔宋代〕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
文天祥爱国诗《过零丁洋》
文天祥爱国诗《过零丁洋》
一、背景介绍
文天祥(1254年-1321年),字仲宣,号南薰。
南宋宁宗朝翰林学士,曾任宣
州知州、熙河路安抚使。
自幼才智过人,诗词文辞无不精通,被誉为“南宋四杰”之一。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所作,是一首振奋人心、催人奋斗的爱国诗歌,也是文
天祥爱国思想的高度体现。
该诗虽然是文天祥运用艺术手法所著,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英勇而坚韧的民族形象。
二、诗歌全文
过零丁洋,人面桃花相映红。
船头看月,眼波惊鸿,夜泊秦淮近酒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枫林中秋夜泠。
三、解读诗歌
1.“过零丁洋”首句,“过”字表达了跨越、经过的含意,是渡过困难、
战胜挑战的象征;“零丁洋”是一个具象的名词,是指长江口所形成的海流
狭长深浅不一的河口,是海洋和长江之间的相互影响,象征着人生不易,充
满坎坷和阻碍。
整首诗提到了两次“洋”,从字里行间传递了一个“重重困
难困住人,英雄们要勇往直前”的含义。
2.诗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一个意象极为鲜明的形容词句,通过桃花
和人面拼合,使人感觉到背后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是
一股源源不断的爱国力量。
形容。
九下12《过零丁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字词解释: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③干戈:指战争。
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④寥落:稀少。
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⑤四周星:四周年。
⑥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⑦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⑧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⑨汗青:这里指史册。
内容描述: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全诗赏析: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诗人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他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全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尾联视死如归的崇高选择,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
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作特色:颔联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用“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颈联用了一语双关,惶恐既指惶恐滩地名又指作者诚惶诚恐的心理,零丁既指零丁洋又指孤苦无依。
此联作者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考点精炼:题组一:1、【词语理解】诗中的“起一经”是什么意思?(1分)2、【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述志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一、简介《过零丁洋》是中国近代著名抗战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豪迈的抗战诗歌作品。
这首诗歌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屈精神和英勇战斗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坚定的抗战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诗歌赏析1. 内容概述《过零丁洋》的内容主要描绘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壮丽景象。
诗中以海上行船为背景,通过描绘波涛汹涌的大海、数英勇的战士驾驶战舰穿越险恶的环境,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和平而奋斗的决心和毅力。
整首诗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铁血都指睛,冰心凝白露,净尽世间千山众水寒无热”、“千山寒更寒,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深雁一声”的描写。
2. 技巧运用在《过零丁洋》的创作中,文天祥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运用了对偶、排比、语言的生动形象,使整首诗更加热烈激昂。
同时,他还利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形势险恶的海上环境与英勇战士的决心对比,为整首诗增添了许多悬念和战斗的紧迫感。
3. 主题思想《过零丁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坚定信念和抗战斗争的勇气。
无论是风雨摧残的大海、严寒的寒山,还是敌人的围剿,都无法动摇中国人民的决心。
作为一首抗战诗歌,它通过宏大的景象和悲壮的音韵,展示了民族英雄主义和崇高的爱国情感。
三、反响与影响《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曾多次被改编成歌曲、舞蹈等形式,在中国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它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标志性文学作品之一,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传诵。
这首诗歌鼓舞了无数的中国人民,激发了他们的抗战斗志,对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表达抗战决心和激励民众斗志的抗战诗歌。
它以壮丽的视觉和激昂的声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这首诗歌通过创作精美的文字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过零丁洋的诗歌含义
过零丁洋的诗歌含义《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颔联二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国破家亡的现实;颈联二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如今零丁洋上自叹伶仃;尾联二句以死明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格调大气磅礴,情感真挚自然,语言工整精妙,生动形象,语意丰富。
一、作品原文过零丁洋⑴辛苦遭逢起一经⑵,干戈寥落四周星⑶。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头说惶恐⑹,零丁洋里叹零丁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⑻。
二、注释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
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
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
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三、白话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初中诗歌阅读】《过零丁洋》初中初二七言律诗阅读
【初中诗歌阅读】《过零丁洋》初中初二七言律诗阅读《过零丁洋》初中初二七言律诗阅读
七言律诗《穿越海洋》
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选自《文山先生文集》
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经历后,周围只有四颗星。
山川破碎,风在飘荡,人生体验在飘荡,雨点打在平原上。
恐惧,海滩说恐惧,在海洋中叹息。
自古以来谁没死过?把你的心留在
历史中。
主旨: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愿以死明志的决心。
1.欣赏“断山断水,飘絮在风中,人生经历起伏,雨中平”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
浮萍。
诗人用贴切形象的比喻,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表现他的赤诚之心。
2.欣赏“自古不死之人,守住你的心,照亮历史”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
这一句
气势磅礴,格调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诗人
为国家、为民族视死如归的精神。
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我已经为你整理了初中七字韵的阅读。
我希望能和
你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