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花园口河段水沙及环境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花园口段水质水量及水资源保护方法探析

黄河流域花园口段水质水量及水资源保护方法探析

黄河流域花园口段水质水量及水资源保护方法探析作者:陈晨,刘兴达,李午阳来源:《科技传播》2010年第14期摘要通过对黄河流域花园口段的水文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洪水与水质水量及沙量的关系;通过对花园口段水质情况的分析,进而探析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水质情况,并由此探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水质水量;水资源保护;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128-02黄河流域贯穿9个省,花园口段位于其东段,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地区组成,海拔低于100m。

全段处于构造急剧下降期,为淤积型河段。

具有水量大,水沙条件复杂等特点。

花园口是黄河成为地上悬河的起点,所以黄河的危险正是从花园口开始的。

花园口的流量和水位就是黄河下游的防汛标准,花园口水文站的数据一直是黄河防洪、水资源调度和治理开发的重要依据。

1 水文概况黄河区水资源质量总体较差,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

在人类大量引水、降水偏枯等人为和自然因素作用下,黄河下游花园口段的水流明显减少,不仅表现出断流、洪水频繁、河道萎缩、主槽淤积、“小水大灾”等水沙过程的变异,而且呈现出水环境容量萎缩、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现象。

黄河水流流量的大小影响着河流携带污染物的能力,影响着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及其自净能力。

1.1 洪水情况由于中游地区常有暴雨,故常在黄河下游形成洪水,大多发生在七、八月的伏汛期,具有洪峰流量大、历时短、峰行尖瘦等基本特点。

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是中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区的一个,且主要形成下大洪水和上下较大型洪水。

1981~1985年黄河流域洪水较多,尤其是秋汛洪水较多,但含沙量低。

2005年7月上旬,黄河发生一次高含沙洪水,小浪底最大流量2 380m3/s,传播到花园口洪峰流量3 640/m3s,扣除区间加水60m3/s后,比小浪底增大1 200m3/s,即增大50%。

这次“异常”洪水,是花园口水文站2005年入汛以来的最大洪水,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经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节后,在下游河道运行过程中产生。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析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析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浅析【摘要】黄河下游是一条多泥沙堆积性平原河流,以水少沙多为其特征,形成了世界上著明的地上悬河。

70年代以来,河床以淤积为其主要特征,尤其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工程对河床流路的规范化,河床的淤积速率明显增大。

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物中,上段较下段粗,深层比表层粗,河床比漫滩粗。

游荡性宽河段的泥沙淤积量较大,其次为过渡性河段,弯曲性窄河段淤积量较小。

黄河下游河道变化受地质地理、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各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黄河;河道淤积;地上悬河;河道变化1. 引言(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向东流经九个省区,先后跨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三个地形地貌阶梯。

据地质地貌和河流水文特征,将黄河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自河源地至内蒙的托克托,河道长3472Km,落差3846m,比降1.11‰,流域面积38.6万Km2,占全流域的51.3%;中游自托克托至河南的桃花峪,河道长1206Km,落差890m,比降0.74‰,区间流域面积34.4万Km2,占全流域的45.7%;下游自桃花峪至山东垦利河口,长786Km,落差95m,比降0.12‰,区间流域面积2.3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

(2)黄河下游是一条多泥沙堆积性平原河流,在进入下游的近16亿吨泥沙中,约1/4输入深海,约1/2沉积于入海三角洲,其余约1/4堆积于下游河道内,使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积抬高,年均淤积厚度0.05~0.10m,临背差3~5m,部分河段最高达10m以上,是世界上著明的地上悬河。

2. 现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特征(1)现黄河下游河道是1855年兰阳铜瓦厢决口,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改道形成的。

1855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各河段淤积变化各有不同特点,铜瓦厢决口初期,东坝头以上河段溯源冲刷形成高滩深槽,以下则漫流淤积。

1875~1905年,东坝头河段陆续修筑堤防,沁河口至东坝头河段由溯源冲刷相应转变为溯源淤积或塌滩淤槽。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流域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目前在环境、经济、社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下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环境问题1. 水污染:由于黄河流过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因素导致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大量使用后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更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水生态安全。

2. 土地沙化:国土资源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在黄河流域土地沙化严重,进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难以调节。

而未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速度的情况下,黄河流域出现了很多农业土地、荒漠化等严重问题,缺少适当的维护和保护。

3. 矿山开采:在黄河流域内存在大量的矿藏,其中有一部分属于非法开采,造成了环境破坏的情况。

一些矿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污水,若排放的不当,不但在空气中发出异味并且污染水源,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二、经济问题1. 贫困问题:在黄河流域内,有不少贫穷地区。

且农村淘汰落后产业和建立新型农村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在黄河流域内收入还不充分、合理,使得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困扰。

2. 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内区域发展速度较慢,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与其他地区形成巨大的差距。

同时,由于各地城市规模、城市化率和开放程度不同,也容易导致“城镇之间的差距”。

3. 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生态破坏,未能很好地处理环境问题。

三、社会问题1. 城乡差距:黄河流域内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差距很大,城乡差距明显,也有很多社会福利领域的问题,例如住房、医疗、就业等等。

2. 人口老龄化:由于近年来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出现且不断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3. 健康问题:黄河流域大量的煤矸石以及高温的干旱气候,使得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了不少健康问题,很多工人和农民长期暴露在环境中,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摘要:文章对黄河水资源的现状作出分析,引起社会各界对黄河水资源的关注,从而提高公民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使黄河能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现状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三大问题的挑战,水问题被认为是三大挑战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目前,中国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

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1750立方米。

届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面临水资源更加紧张、缺水甚至严重缺水的局面。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对于黄河下游地区来说,黄河水是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除此以外可引用的淡水资源寥寥可数,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黄河水,使其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形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已经变的刻不容缓。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生产之源,它作为一种核心资源和动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以利用高科技解决的特点,因此,水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黄河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源区,保护好水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黄河情看: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大,导致黄河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干、支流断流现象频繁发生。

本文将阐述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对策。

(一)黄河水资源的区域配置从黄河的天然情况来看,黄河上中游是产水区,下游两岸是分属两个流域的;但另一方面,下游又是受黄河洪水威胁的地区。

如果中上游区域水资源分配的少了势必影响其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中上游水资源分配的较多,那么有限的水资源能分配到下游地区的就势必减少,这样不但会影响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且黄河水流量的降低直接加剧“水沙不平衡”,从长远看对黄河自身发展极为不利。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何毅【摘要】阶段性是描述河流水沙丰枯变化持续长度的主要特征.利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运用M ann-Kendall方法(简称M-K检验方法)、距平累积曲线法和以自然年代为阶段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探讨黄河干流水沙变化的阶段性.数据系列至2008年,大多数数据长达50多年.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具有逐年代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M-K检验表明,径流量突变点唐乃亥站出现在1994年,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站径流量突变点均在1990年,花园口和高村站径流量突变点在1986年;利用距平累积曲线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同步变化可以分为丰水丰沙期、丰水枯沙期、枯水枯沙期和枯水丰沙期等4个时期.【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径流;输沙;阶段;黄河【作者】何毅【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河川径流及输沙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加剧,河川径流和输沙量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与利用。

王飞等[1~2]分析了近四百余年来黄河三门峡站天然径流量,认为在不同的最小控制时段约束下能充分认识黄河天然径流量的不同阶段特征。

丁永健等[3]运用距平累计曲线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近50年径流量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差异。

穆兴民等[4]利用黄河陕县站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1919~1997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本研究拟采用以自然年代分段、距平累积曲线、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黄河干流近50多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变化趋势、阶段性划分、突变性等变化特征研究,为更好了解黄河干流水沙状况的阶段性提供参考依据。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摘要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治黄之关键在治沙,黄河下游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进而形成“二级悬河”,其症结正在泥沙。

本文从黄河的水沙关系和边界条件入手,分析影响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内因和外因,探讨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河道治理;黄河滩区;泥沙淤积1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基本情况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花园口至高村河段两岸堤距为5km~10km,最宽处达20多km,河道比降 2.65~1.72;高村至陶城铺堤距1.4km~8.5km,河道平均比降1.15;陶城铺至垦利宁海河段,堤距0.4km~5km,一般为1km~2km,河道平均比降1左右。

河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花园口、高村、孙口站的设防流量分别为22 000m3/s、20 000m3/s和17 500m3/s,而艾山以下仅为11 000m3/s。

根据黄委水科院《黄河下游断面法冲淤量分析与评估》,1952年~1999年黄河下游小浪底-渔洼间的淤积量56.34亿m3。

1965年以后河口段河道(渔洼至罗13或清7)的累计淤积量为5.92亿m3,若包括1952年~1964年在内,淤积量估计将超过8亿m3。

全下游总淤积量估计将达到64.3亿m3以上。

大断面测量成果显示,郑州花园口以下除局部高滩外,河道基本呈“二级悬河”形态,从滩唇到滩根普遍存在较大的断面横比降。

其中东坝头-陶城铺河段滩唇普遍高于大堤附近滩面2m以上,最严重的河段滩唇已高出堤根滩面4m多,滩地高出背河地面4m~6m;主槽过洪能力只有3 000m3/s左右,洪水一旦漫滩,偎堤水深为3m~5m,临背水头差一般为7m~11m。

2 影响淤积的原因分析近几年黄河下游部分堤段“二级悬河”发展很快,有研究者认为是由于1986年以后径流量减小,水流夹沙能力降低所致,也有研究者认为是受滩区生产堤影响的结果。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水流自身的因素,也受边界条件的影响,还有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黄河断流危害分析

黄河断流危害分析

黄河断流危害分析标签:黄河断流;严重程度;生态环境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蜿蜒东流,注入渤海,水面落差4480m,其流域面积79.5万k㎡,占全国的8%。

全长5464k㎡,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是我国第二大河。

黄河发黄河每年平均输沙为16亿t左右,居世界60余条大河之首。

泥沙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抬高,郑州花园口以下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大江大河的某些河段在某些时间内发现水源枯竭、河床干涸的现象。

根据河流水文动态,河流分为季节河(间歇河)和常年河两类。

季节河是在降水丰富的汛期有水,其他时间干涸的河流,许多山区的中小河流为季节河;常年河是一年四季常年有水的河流。

大江大河流域面积大,汇水水源比较丰富,河流自身调蓄能力比较强,多属于常年河。

但由于某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一些大江大河也会出现断流现象,而呈现日益强烈的季节河特征。

1.黄河断流情况1.1断流频率快速递增近期唐乃亥一河口镇区间实测径流量大幅减少,如唐乃亥、兰州和头道拐年均径流量与1970~1996年相比分别减少20%、21%和41%况表1)。

黄河自然断流指黄河最下游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不足1k㎡/s。

据黄河1919年以来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从1972年到1999年的27年间,黄河山东段频繁出现断流,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年达到200多天。

1972~1980年间,共发生17次断流,年平均断流1.9次。

1981~1990年间,共发生过14次断流,平均断流1.4次。

1991~1998年断流猛增到54次,年平均断流7次;其中1998年断流竞高达16次(表2)。

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黄河发生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导致黄河流域蒸发与入渗数量和规模增大,地表径流数量和规模减少造成的.70世纪70年代以来,断流天数迅速增加。

70年代,有7年发生过断流,断流天数共计94天,年平均断流约13.4天。

黄河调水调沙

黄河调水调沙

黄河调水调沙一、黄河调水调沙的由来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其主要症结在于泥沙,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强烈堆积,使黄河下游近800公里的河床还以年平均0.1米的速度淤积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一般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个别地段达到10米。

在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频繁,造成严重灾害,与逐年抬高的"地上悬河"有很大关系。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黄河依然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同时由于上游水库汛期蓄水,上、中游工农业用水日益增长,黄河下游汛期水少沙多的矛盾更趋严重,黄河下游河床将继续淤积抬高,防洪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解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要害问题。

多年来,黄河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通过人工手段改变天然水沙不平衡关系的减淤方式,力图控制位于关键地位的水库运用,塑造一种理想的水沙配比,这种水流下泄后,可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甚至对下游河道造成冲刷,从而达到“河床不抬高”的目的。

我们把这样的过程称之为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治黄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一设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萨凡奇.葛罗同在1946年治理黄河的初步报告中提出,利用八里胡同水库控制洪水并发电,坝底设排沙设施,每年放空排沙一次,以减缓下游淤积。

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暴露以后,有人提出利用小浪底水库进行泥沙反调节的设想。

70年代后期,随着“上拦下排”治黄方针局限性的显露以及三门峡水库的运用实践,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所起的重要作用,再一次提出了调水调沙的治黄指导思想,设想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实行统一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相适应,更好地排洪、排沙入海,从而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

由于小浪底水库在黄河上所处的关键位置,经过专家学者反复的论证和黄委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大量工作,决定先建设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的实践。

山东黄河基本情况

山东黄河基本情况

山东黄河基本情况一、机构设置山东黄河河务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的派出机构,负责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是山东黄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在沿黄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设有8个市河务(管理)局、30个县(市、区)河务(管理)局,13个直属单位。

至2015年4月,全局共有职工12289人,其中在职职工6608人,离退休职工5681人。

在职职工中,省、市、县河务局三级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1062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4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74人,副教授级高工77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169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922人。

二、河道情况东黄河现行河道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内)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形成的。

改道之初两岸并无堤防,清同治末年,河道堤防逐渐兴建,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基本形成规模。

1938年6月,国民政府企图阻止日军进攻,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改道南行经徐州淮河一线入黄海。

1946年,国民政府企图以水代兵,阴谋水淹解放区,为此,国共两党进行了多次谈判,解放区军民与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阴谋。

1947年3月,花园口决口堵复,黄河回归山东故道,即现行河道。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在河南兰考从我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我省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的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

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从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至河口为下游。

山东黄河河道特点上宽下窄,由菏泽东明高村以上的5~20公里,减至阳谷陶城铺以下的0.5~4公里,最窄处东阿艾山卡口宽度仅275米;纵比降上陡下缓,从1/6000降至1/10000;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由东明高村的20000立方米每秒降至阳谷陶城铺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高含沙洪水输水输沙特性及对河道的破坏作用与机理研究河

高含沙洪水输水输沙特性及对河道的破坏作用与机理研究河

高含沙洪水输水输沙特性及对河道的破坏作用与机理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原型、模型实测资料分析,论述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河床演变规律及高含沙洪水在窄深河槽形成前后输水输沙特性的变化、现行河床条件下高含沙洪水造成洪水传播特性异常的原因和高含沙洪水对河道的破坏作用,意在指出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期内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高含沙洪水或少出现高含沙洪水。

关键词:高含沙洪水造床规律窄深河槽输水输沙特性险情1前言近年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讯期、非汛期来水f i均明显下降,但沙f i 减少甚微,据统计,90年代华县站减水40.32亿m3,减沙 1.38亿t,减水、减沙分别占前期(1950〜1969年)的44%、32%,说明90年代水减得多,沙减得少,水少沙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高含沙洪水出现的机遇增加,势必给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及防洪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96.8”洪水出现的异常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进一步分析、研究高含沙洪水的造床机理和输沙特性,对黄河下游的防洪、河道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2高含沙洪水窄深河槽形成前后输水输沙特性变化文献[1]曾经对高含沙洪水造床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我们知道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特别是游荡性河段)通行时,不会一开始就形成高滩深槽,往往在峰前首先发生大漫滩,洪水漫滩之后,流速滞缓,造成滩地的大量淤积,形成新的滩唇,而后水流才集中河槽下泄,单宽流量增加,流速增大,挟沙能力随之提高,当挟沙能力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引起主槽揭底冲刷,河床下切,窄深河槽方得以形成。

根据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河段动床模型观测发现[2]:来童寨断面高含沙洪水塑造的窄深河槽形成前后,过水面积下降24. 35%,而流速增大0.4%;九堡断面过水面积下降18. 45%,流速增大14. 2%,挟沙能力提高2倍以上。

图1花园口至来童寨河段排沙比与进口含沙量的关系Relationship of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Huayuankou to Laitongzhaiwith inlet sediment concentration高含沙水流的输沙能力可以用河段排沙比来直观地反映。

黄河下游治理10年变化与前景展望

黄河下游治理10年变化与前景展望

黄河下游治理 10 年变化与前景展望齐 璞 (教授)提要:黄河的泥沙随洪水而来,利用洪水输沙入海在下游治理上又具有 长远意义。

黄河上水库的大量兴建,水土保持与灌溉的发展,下垫面巨大的 变化,洪水发生的机会与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为了保持洪水的造床和输沙 入海的能力,不再需要宽河削峰。

近年来对黄河窄深河槽泄洪输沙规律有了新认识,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 泄洪输沙能力、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指明方向。

三门峡水库改建后“蓄清排浑”运用的减淤作用已经使花园口以上河道 基本不淤。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 10 年,洪水流量大幅度减小,下游河道 均发生了强烈冲刷,平滩流量迅速增大,水位全程降低 1 至 2 米,但是夹河 滩以上河道依然宽浅散乱,急需进行世界河流通用的双岸整治,形成稳定的 窄深河槽; 通过峡谷型的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进入下游的水沙组合, 将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利用改造后新河槽输沙入海,可以控制河槽不抬 高,并大幅度增加水库兴利。

–1–泥沙淤积是洪水在黄河下游危害的根源,千百年来人们都希 望河床能不抬高。

早在 1955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就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 决议》,曾以“节节蓄水、分段拦泥”的规划原则,对黄河做了 全面规划,企图使黄河变清,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的洪水灾害。

由 于规划不符合国情,三门峡水库被迫进行两次改建,改“蓄水拦 沙”为“滞洪排沙”运用。

但是,黄河泥沙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水利部针对 21 世纪黄河治理,提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 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宏观治理目标。

其中最难的是河 床不抬高。

泥沙随洪水而来,随洪水而去是最好的归宿。

我们要 改变传统靠拦沙治理下游的思想,以调沙为主,充分利用洪水排 沙入海为主的治河方略。

近年来对黄河下游河道泄洪输沙规律有了新认识,黄河的治 理也取得很大的进展,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防 洪形势已有新的发展,下游河道治理方向更加明确。

黄河大洪水

黄河大洪水

黄河大洪水黄河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变得安静、温顺了。

从1982年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至今已有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

1996年黄河下游发生了高水位、大漫滩,但其流量级别,也只是中常洪水。

人们逐渐对黄河失去了警觉,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再认真思索和对待。

但是,黄河的问题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不要说是标准洪水的防御,即使中常洪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亟待解决。

笔者从经历黄河8次调水调沙和2003年发生秋汛的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河势多变,控导(护滩)工程防守任务重、责任大控导(护滩)工程起着保滩护堤,稳定河势流路的重要作用,是黄河大堤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但控导工程的防守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多、战线长。

大多数工程深居滩区腹地,滩区交通路况差,一旦出现险情,料物运送、防御队伍集结等,时间长、速度慢,如遇阴雨天气就更加困难,容易贻误抢险时机,造成工程险情扩大甚至垮坝。

如东明县王夹堤控导工程在山东的最西南端,距黄河大堤10余公里,通往工程的道路还有2.2公里的土路,遇雨天抢险,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经过几次的调水调沙,加之左右岸工程建设不同步,河势发生较大变化,原来常年或多年不靠河工程重新靠河,工程出险多,而且重大险情出现几率多。

如2004年王高寨控导工程重大险情,是由河势变化引起的。

王高寨护滩工程始建于1969年,共有24道坝。

从1980年至2004年24年间,工程大部分坝岸脱河,只有最下首22-24坝靠水而不着溜。

随着左岸河南大留寺工程下延加长,加之调水调沙,王高寨工程河势开始上提,而且提幅较大。

2004年汛前,王高寨7-10道坝距河尚有300米,经过调水调沙后,于7月上旬,该四段坝相继着河受大溜顶冲。

由于该地处于层淤层沙的格子底基础,8-10三道坝都出现猛墩猛蛰险情,迎水面至前头的坦石墩蛰入水,情形十分危急。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滞洪沉沙调查分析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滞洪沉沙调查分析

Vol. 37 No. 10 Oct. 2015
, ,
【 防洪治河】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滞洪沉沙调查分析
陈国宝 , 刘秀华 , 张建榜 , 张慧玲
1 1 1

( 河南 濮阳 457000;2. 濮阳第一黄河河务局, 河南 濮阳 457100) 1. 濮阳黄河河务局,
96·8” 2002 年漫滩洪水时台前县清河滩、 摘 要: 根据现场查勘调研和实测资料, 对范县陆集滩引洪淤临淤滩及“ 洪水、 濮阳县 习城滩的水沙演进及滩槽冲淤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有计划、 有节制放淤的效果要比无节制、 自然漫滩的好, 高含沙 量的淤滩效果比低含沙量的好, 进水口门位置偏上比偏下的好; 从放淤改良土壤的影响方面来讲, 口门处土质易沙化, 洪水过后 仍需要进行土地改良; 需要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控洪水及含沙量, 有计划地进行滩区放淤, 形成对防洪输沙均有利的高滩深槽, 通 过预设进出口门工程设施和人工导流, 有计划地进行淤滩沉沙, 逐步消除二级悬河带来的危害。 关 键 词:滞洪沉沙;滩槽冲淤;陆集滩;清河滩;习城滩;黄河下游 TV882. 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1379. 2015. 10. 010 中图分类号:TV853;
37 河 年 10 月 YELLOW RIVER
万) 。滩面两端窄、 中间宽, 地势西高东低, 地面高程 滩内有宋楼南、 白庄二条主要串沟, 二级 为 48 ~ 52 m, 悬河比较发育。 1. 2 洪水进滩特点与进滩流路 1985 年 9 月 17 日 16 时,花园口站出现 8 100 18 日 5 时在陆集滩上首破口放淤, 到 10 月 m / s洪峰, 共放淤 36 d, 实测放淤最大流量 23 日进水口门堵复, 最小流量为 82 m / s, 含沙量为 22 ~ 45 为 330 m / s, 淤区进水约 6 亿 m , 滩区耕地被淹, 滩区堤防 kg / m , 全部偎水。 利用汛期来水及滩内形成的串沟引水入滩, 引水 口宽 80 ~ 90 m, 流路自口门向东北方向至近堤前张赵 村东头, 水流偎堤后沿堤根洼地流向滩区下首, 即洪水 进滩后沿宋楼南和白庄串沟向滩内行进, 宋楼南串沟 宽 100 m、 深 1. 4 m, 白庄串沟长 12 km、 宽 200 长 4 km、 深 1. 2 m。滩内水面宽度近 2 000 m, 利用陆集虹吸 m、 和于庄顶管排水。结束时堵复进水口门, 洪水回落后 口门进水自行停止。 1. 3 淤临淤滩水深分布及冲淤变化 堤根、 串沟水深些, 越靠近滩唇水深越浅; 滩的上 端水浅些、 滩的下端水深些。上首堤根水深 1. 0 ~ 3. 0 下首堤根水深 2. 0 ~ 3. 5 m, 最深 4. 0 m。 m, 下游 放淤期间大河流量保持在 4 000 m / s 左右, 1 范县陆集滩引洪淤临淤滩工程 排水比较顺畅, 淤地、 固堤效益十分显著。经调查, 左 淤 127 + 000 —132 + 000 段顺堤宽 1 km, 为了利用洪水淤临淤滩, 扭转“槽高、 滩低、 堤根 岸大堤桩号 积厚度 个别地点淤积厚度为 2 ~ 3 m, 5 m; 132 + 000 — 洼”的不利局面, 由范县人民政府、 陆集 135 + 000 段宽 700 m, 1985 年 9 月, 淤积厚度 0. 5 ~ 1. 5 m; 135 + 乡人民政府及当时的范县黄河修防段组织对范县陆集 滩区黄营—旧城段实施了人工淤临淤滩试验。 收稿日期: 2015 07 22 基金项目: “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12BAB02B01 -1) 1. 1 陆集滩地形 作者简介: 1959 —), 陈国宝( 男, 河南新密人, 高级工程师, 主 范县陆集滩黄营—旧城段长 15 km, 宽 3 ~ 6 km, 要从事黄河防汛、 蓄滞洪区管理与工程抢险等工作。 耕地面积 0. 52 万 hm 。滩内有村庄 64 个(人口 4. 2 Email:xmcgbcyy@ 163. com · 39·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生态环境问题1. 水资源过度开发: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自古以来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引用,导致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水位下降,水量减少,严重影响着上游和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2. 水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以及生活污水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排入黄河中,造成了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3. 土壤退化与荒漠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不合理耕种方式的影响,黄河流域土壤退化现象加剧,并逐渐演变为荒漠化。

这不仅对当地农民的生计造成了冲击,而且也威胁到了整个黄河流域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

二、水资源分配不平衡1. 黄河流域上下游利益纠纷:由于黄河流域跨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上下游之间存在着水资源利益的争议。

上游地区倾向于大规模开发水资源以满足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而下游地区则面临着缺水问题。

这种不平衡的水资源分配导致了地区间紧张的关系和矛盾加剧。

2. 水权交易机制不健全:目前,黄河流域的水权交易机制尚未完善,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水资源非法占有或过度使用。

这种现象既违背了公平原则,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防洪措施亟待提升1. 河道治理工作滞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及历次洪灾带来的财力有限,黄河流域内部分河段存在着复杂而严重的淤积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并对周边地区造成潜在威胁。

2. 沿岸城市防洪设施不完善:沿黄河地区存在许多城市,其中一些地区的防洪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在大规模洪水来袭时,这些城市往往无法有效应对,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1. 交通网络落后: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但目前其交通网络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了货物运输成本增加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农村教育医疗落后:黄河流域内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河,是我国五大河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农业区域,但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现状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对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黄河的现状1、黄河流域土地沙化严重由于长期过度的开发,农业盐渍化和草原过度放牧等问题严重,导致黄河流域土地沙化严重。

沙区土地的荒漠化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2、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黄河流域的部分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包括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

这种破坏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

3、清水变浑浊为适应人们的需求,黄河流域的水源不断被污染,导致黄河水质严重恶化。

现在的黄河水已经变得非常浑浊,使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使用黄河的水二、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水资源危机黄河流域面积广大,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流域面积已经逐渐缩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如推行节约用水,开展节水农业,避免不必要的损耗等,才能够缓解水资源危机。

2、治理黄河流域土地沙漠化为了治理土地沙漠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管制区制度、增加绿化种植、兴办防沙植树工程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才能达到减轻黄河流域土地沙漠化的效果。

3、加强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系统,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止野生动物的漏洞等措施。

保护黄河生态系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4、维护水质为了改善黄河的水质,需要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治理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

综上所述,黄河的存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改变其不利状态,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推行相关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使其回归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继续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经济区。

保护黄河,不仅是保护河流本身,更是保护万物生命链的重要弱势。

花园口知识介绍

花园口知识介绍

该水文站的水沙测验数据,是黄河下游防洪预报调度指挥决策和水量调度管理的基本依据。

2002年6月15日,花园口水文站新站作为黄河上第一个“数字化”水文站正式启用,实现了流量测验自动化,水位观测遥测自记,应用手机短信、北斗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系统传输测验数据和水情报汛;水文信息分析、计算、查询、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

高含沙河流泥沙测验是世界级重大难题,通常采用的取样分析方法,精度低且费力费时,不能及时获得数据。

黄委自行研制的振动式测沙仪在此领域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花园口水文站应用这一仪器及系统实现了泥沙在线测验,能随时监测含沙量的变化过程,并将数据实时传入水文网络。

花园口水文站装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与需要数小时的传统测验方式相比,可大大提高水文的快速、机动测验能力,仅5至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断面流量测验,并把数据实时传送至计算机,同步进行处理,在计算机屏幕上清晰反映出测验过程以及断面形态和流态的分布。

花园口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由自动采水系统、智能化多级泥沙预处理系统、水质自动监测仪、逻辑控制、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等组成,可进行水温、电导、pH、DO、浊度、氨氮、总有机碳等七项水质参数的自动监测,基本上解决了高含沙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关键技术,实现了远程智能化控制、自动站工作状态实时显示等功能。

研制开发的多级泥沙预处理系统,通过水样缓冲、斜管沉淀、平流沉淀、固液分离、过滤等步骤实现了多泥沙河流水沙分离的技术难题。

整体可吊装的站房,解决了防洪或河道变化时站房的移动搬迁问题。

五参数探头自动冲洗器,能及时清洗附着在传感器电极表面的泥沙颗粒,增强测试的精确度,减少维护工作量。

该系统于2002年4月建成并投入运行,6月5日开始对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每天都可以在黄河网上查询到最新的水质状况和历史资料。

运行以来,为黄河下游供水安全、花园口省界控制断面实施水功能区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时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履行水资源保护职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黄河断流 生态环境 对策措施

黄河断流 生态环境 对策措施

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对策措施1.黄河断流的生态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黄河断流自1972年起始之后,•在距今(1996年8月)25年的变化过程中,其断流频数、历时和河长,均不断增加。

1995年,黄河断流河长高达662km,•占下游河道(以郑州花园口断面为代表)总长度的86%,起点已经上溯到河南开封附近的夹河滩断面,河口地区的断流历时已高达152天。

•断流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黄河断流影响的深层次问题,即生态环境问题却很少有人去分析、去思考。

河道断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近年来由于中上游地区用水量急剧增大,•河道断流的历时、•频率迅速增加,使得下游阿拉善盟(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在阿拉善盟西部,50年代有1700多万亩梭梭林,•现在已减少到300万亩,原来可采食的牧草有130多种,•现在减少到20几种。

50年代平均10~16亩草场养一只绵羊,现在30~40亩也养不起了,骆驼的数量已由1980年的25万峰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峰。

水量减少,植被退化,植物种类锐减,群落结构趋于简单,伴随而来的是群众生活贫困、沙漠化危害日趋严重。

•阿拉善盟的沙漠每年正以20m的速度向东南推进,流沙不仅埋没了大片牧场、湖泊和绿洲,而且时常切断电力、通讯,•阻碍交通,使公路改道。

流沙严重的25个苏木乡有2万多牧民被迫迁移它地。

虽然黄河断流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与黑河情况雷同,但黄河断流的影响范围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预计要比黑河情况复杂得多。

2.断流对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2.1.海岸蚀退和海平面上升黄河三角洲是由泥沙逐渐淤积而成的。

黄河多年平均有10.5亿t泥沙输送到河口地区,其中约有73%的泥沙淤积在河口三角洲,仅有27%被海流携带到深海。

致使三角洲以每年20多km2的造陆速度向外扩展,成为世界上陆地资源生长最快的地区。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200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HYDROLOGY BUREAU,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前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

《黄河泥沙公报(2001)》(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重点河段及主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泥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黄河的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为了解与研究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黄河泥沙状况,同时也列出多年统计资料以资对比,一些重要泥沙事件也同时发布。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概述一、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量与沙量∙∙∙∙∙∙∙∙∙∙∙∙∙∙∙∙∙∙∙∙∙∙∙∙∙∙∙∙∙∙∙∙∙∙∙∙∙∙∙∙∙∙∙∙∙∙∙∙∙1二、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7三、小浪底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8四、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12五、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等值线图∙∙∙∙∙∙∙∙∙∙∙∙∙∙∙∙∙∙∙∙∙∙∙∙∙∙∙∙∙∙∙∙∙∙∙∙∙∙∙∙∙∙∙∙∙∙∙∙∙∙∙∙∙14六、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17领导小组:组长:廖义伟副组长:陈效国牛玉国胡一三薛松贵孙广生李良年成员:乔西现陈永奇牛占王玲袁东良徐建华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主要完成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王丙轩徐建华胡跃斌张学成赵淑饶杨汉颖庞慧张培德张玮司凤林孙郑琴韦淑莉蒋秀华金双彦概述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9个水文站和洮河红旗、大夏河折桥、黄甫川黄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等12个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见黄河流域重要控制水文站分布图)的实测径流和实测悬移质输沙量数据,用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水 源外 ,还担 负着水 沙调控 作 用 ,直接 影 响 下游及 河 口的水环 境质 量. 我们 收集 了花 园口
水 文站 2 0 0 6年 8月份 的 实测 水 位 、 流 量 及 含 沙 与 输 沙 资 料 , 同 时 , 采 集 水 样 进 行 室 内化 验 ,
通 过 资料 的对 比分析 ,发现 该 河段 来水量 和输 沙率 有很好 的 一致性 ,均 有减 少趋 势 ,水质 良
第 2 7卷 第 5期
20 0 8年 1 0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RNAL OF HE O NAN P YT HNI OL EC C UNI ERS T ( AT V I Y N URA C EN L S I CE)
V0 . NO. 1 27 5 0c . 00 t2 8
ZH AO Ya —q , YANG n n i Yi g
L n ue fR su c S ‘ eo f s& E v o e e & o tcncU r v I t o e n i n l .H R n P l e} t n e n r n y l c
A b t a t Th lo sr c : e Yelw Rie i i o t n wa e r s u c i n rh s a d o t Ch n v r s mp ra t tr e o r e n o t we t n n rh i a, t e h Hu y n o a ua k u r a hst k so h a d a d wae e u a in a d c nr l a lo b i gt m p ra twae u p y s u c f e e a e n t e s n n trr g l t n o to , nd a s e n he i o tn trs p l o r e o o
好 . 此 外 , 本 文 还 详 细 分 析 了造 成 来 水 量 和 输 沙 率 减 小及 河 段 水 质 状 况 变化 的 原 因 ,提 出 黄
河水 资源保 护的 建设性 意 见.
关 键 词 :黄 河 ; 花 园 口水 文 站 ; 来 水 量 ; 输 沙 率 ; 水 资 源 保 护 中 图 分 类 号 :T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U 13 3 6 3—9 9 ( 0 8 0 0 0 0 7 8 2 0 ) 5— 6 4— 4
d ts o e s r d wae e e . f w a e i n o c n r to & ta s o tto urn g s f2 6 i h a a fm a u e t rlv 1 l nd s d me tc n e tai n o r n p rai n d i g Au u to 00 n t e H u y a k u h d oo i t t n a e c le td. M o e v r wae a p e r a h r d t e ti h a o ao y a u n o y r l gc sa i r olc e o ro e , t rs m ls ae g t e e o ts n t e l b r t r . Th o g h o p rs n a d a ay i hedaa ,t e u t h w t a her n f ua tt n e i n r n p r r u h t e c m a io n n lsst t s her s lss o h tt u ofq n iya d s d me tta s o t r t a e t e pef c o sse c ae h v h re t c n it n y, a p a h e u i g tn n y, a d h tr q a i tt e H u y a k u p e r t e r d c n e de c n t e wae u l y a h t au n o r a hsi te . M oe v r, t a e e ald y a ay e h a s swhc e d t h b v —m ei n d p e e e sbetr ro e he p p rd tie l n ls st e c u e ih la o t e a o e to e h —
An l ss o h c u l y o n io me ta d s n & wa e tt e a y i n t e a t a i fe v r n n n a d t t r a h Hu y a k u r a h ft e Ye l w Ri e a u n o e e s o h lo v r
t e Xi x a nd Z e g h u. I fe t h t r e v r n h n i ng a h n z o t a f c s t e wa e n io me t l q a iy i h o r r a h n su r n a u lt n t e l we e e s a d e t a y. Th e
黄 河 花 园 口河 段水 沙及 环 境 现 状 分 析
赵 彦 琦 ,杨 英
440 ) 5 0 3 ( 南 理 工 大 学 资源 环 境 学 院 ,河 南 焦 作 河
摘 要 :黄 河 是 我 国 西 北 和 华 北 地 区 的 重要 水 源 , 花 园 口河 段 除 作 为 郑 州 市 和 新 乡 市 主 要 的 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