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课时4 Word版含答

合集下载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一学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知识整合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一学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知识整合

章末知识整合一、外力作用的相关规律1.沉积规律(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

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图所示:(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

(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3.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4.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凹岸与凸岸的区别和成因分析:(1)凹凸岸成因及形态:凹岸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了侵蚀,所以凹岸的形态类似于海湾那样凹入陆地之中.同理,凸岸的出现是因为出现了堆积现象,其形态类似于向海中凸出的半岛。

(2)侵蚀沉积岸判读:凹凸岸处流速慢,地转偏向力不会发挥太大作用.因而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即不考虑左偏还是右偏。

须按照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规律来判读。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B ) A.100 cm/s B.200 cm/sC.300 cm/s D.400 cm/s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6.4 cm的鹅卵石相应的搬运流速约为200 cm/s.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

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D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解析: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搬运流速越大;随着流速下降,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这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 B )A.洞庭湖平原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江南丘陵解析: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该沙丘地貌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中。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2

课时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一、风沙地貌风沙地貌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多分布于干旱的沙漠,以及一些河、湖、海边的沙滩。

1.风力侵蚀地表岩石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2.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二、海岸地貌海水以风浪、洋流、潮汐等运动形式,持续在海岸地区进行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称为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高耸的海蚀崖、深邃的海蚀洞、造型奇特的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2.波浪所携带的泥沙、贝壳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沙滩、沙洲、贝壳堤等海积地貌。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②楼兰古城________③“鱼米之乡”________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答案①—A②—D③—C④—B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四幅图中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方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在图中标注)。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在图中标注)。

答案(1)(2)风沙地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

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 .吉林省B .新疆C .四川省D .上海 2.该景观形成的主要主导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 C .流水堆积 D .风力侵蚀答案 1.B 2.D解析 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最可能分布在新疆。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_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_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思路点拨: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图例,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 海域5~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 答案:B
考点探究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2)“偏转”——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 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分布”——三圈环流位置
(4)“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 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项目 季节 风向 源地
成因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西北风
东南风
蒙古、 西伯利亚
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蒙古、西伯 利亚(亚欧 大陆内部)
印度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 风带的
季节移动
性质 比较 分布
气候
③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 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6、7、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④9月份:夏季风南退,9月份,雨带开始南移。 ⑤10月份:雨季结束。 (3)夏季风与我国的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①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 ②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来得早,退得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 和东北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则出现洪涝灾害。 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来得迟,退得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常见的热力环流。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3.了解高空风和低空风的受力状况。

知识导引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1)冷热状况:M受热;N冷却。

(2)气压高低错误!
(3)错误!错误!
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高压、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状况而言的,因而在空间上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同一地点,近地面低压的数值大于高空高压的数值。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不同受力及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如天然气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如石油、天然汞固态如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地壳物质的循环(一)地质循环概念: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岩石圈由 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 (运动或静止)当中,(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张裂 (碰撞或张裂)形成 裂谷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 山脉、岛弧、海沟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

课时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1.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1)垂直运动⎩⎪⎨⎪⎧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其高空形成高气压B、C两地遇冷,空气冷却下降,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高空形成低气压(2)水平运动⎩⎪⎨⎪⎧高空:空气从A地向B、C两地扩散近地面:空气由B、C两地流向A地3.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思考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请简述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答案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探究点热力环流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创建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

1.试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答案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

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2.近地面市区和郊区间的气流是如何运动的?答案市区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由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气流(即风)由郊区流向市区。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不合理。

卫星城镇或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受热力环流影响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4.在下图中画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

答案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将全面推行试用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面对即将到来的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

尤其面临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点。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标志和核心任务。

本课设计以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2.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本课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本课的知识网络复杂、容量大,教学设计贴近教材,并有一定的拓展和扩充,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地表形态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同本章其它各节内容密切相关,是学习地貌、地形的基础,也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本节内容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

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杂、知识多、容量大、基础性强,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与实践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了解构造地貌。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3)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 大气环境湘教版复习巩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  大气环境湘教版复习巩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湘教版复习巩固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二月灰霾、三月风沙、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季常见的地理现象,下图为“不同性质气团运动模式图”。

据此完成小题。

图示四种气团运动情况中,最有可能引发北京三月风沙天气的是( )A、①B、②C、③D、④“柳树吐絮、杨树飞毛”,说明柳树和杨树原产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无【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关对流层厚度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比高纬地区薄B、夏季比冬季厚C、平原上空比高原上空薄D、厚度大小与纬度的高低无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解析】: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习题精选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带B、兴都库什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结果,位于亚欧板块C、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位于美洲板块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在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在板块生长边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D、岩浆岩只有在外力条件下,才能形成变质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上海世博会冰岛馆外墙采用冰岛某类岩石制成,极具冰岛特色和立体感。

冰岛馆的主题反映冰岛人与孕育冰岛的大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也反映冰岛人利用水利、地热等天然无污染能源的智慧。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题干中的某类岩石是指( )A、甲B、乙C、丙D、丁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冷却凝固C、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D、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无【解析】:第4题【单选题】穿行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快车”,将两大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茨连接起来,行程7个半小时,沿线穿越291座桥梁、91条隧道,翻过海拔2033米的山岭,运行时速为35千米/时,被称为“全世界最慢的观景列车”。

“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即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入一条特别的齿轨;运行在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咬合着运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复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复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小水滴,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的地理现象。

寒暖流交汇处附近海域大多是世界上海雾多发区。

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图中寒暖流交汇处附近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 )A、1、2月B34月C、7、8月D、11、12月在海雾严重的区域,航行的船只想准确获知其地理位置及航向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PSD、Internet【答案】:无【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某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此图表示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是极地高压B、受下沉气流影响,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燥C、乙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D、受①气流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湿润若此图表示海陆间循环,则正确的是( )A、甲处为海洋,乙处是陆地B、④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C、②代表陆地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D、①代表地表和地下径流环节若此图表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则此时( )A、北京进入多雨季节B、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C、印度吹东北风D、我国正值冬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中①②③④为非洲大陆周围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有误洋浕①皅性质和浕啑应该是()A、暖流、向北B、寒流、向北C、暖流、向南D、寒流、向南绅戕副çƒ-带环浕且顺时针方啑浕动皅洋浕是()A、①B、②C、③D、④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 )A、洋流①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洋流②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重要作用C、洋流③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作用D、洋流④变暖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科考船经过实际观测,得到某海域若干个点的水温分布。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

课时4 大气的水平运动1.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的高 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例:(北半球近地面)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探究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从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项目。

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质点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请按以下三种情况,描述风向的特点并以北半球为例画出示意图。

1.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风的形成2.风力的判读(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两条相邻等压线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差值越小,风力越小。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湘教版复习特训三十第1题【单选题】下图中甲和c分别代表( )A、岩浆岩外力作用B、岩浆变质作用C、岩浆岩变质作用D、岩浆冷却凝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示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气温、气压如何变化?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海岭)处新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②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③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④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中的字母、数字代表地质作用。

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 )A、E-变质作用B、F-岩浆活动C、G-地壳运动D、H-固结成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图1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位于台湾省海边,有一种发育在砂岩上的奇特自然景观——“豆腐岩”。

下图是“豆腐岩”的景观图以及地壳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小题。

组成“豆腐岩”的岩石是上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形成“豆腐岩”的岩石具有以下特征( )A、质地坚硬B、含有气孔构造C、具有球状风化景观D、含有层理构造从成因上看,“豆腐岩”的岩石类似于( )A、流纹岩B、板岩C、石灰岩D、片麻岩造成“豆腐岩”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海水侵蚀B、风化作用、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海水沉积D、风力沉积、风力侵蚀【答案】:无【解析】:第7题【单选题】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m。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相互结合成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是岩石圈中最基本的物质单元。

有固、液、气三种基本存在形式最熟悉的气态矿物是天然气,液态矿物是石油和天然汞,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进一矿物步可划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矿和宝石类矿物最为重要岩石: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一种或几种固态矿物的集合体。

按成因,可以分为岩化石:地层中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活动的遗迹。

根据它,可以判定地层年龄和古地理环境。

二、地壳物质循环地质循环: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壳物质循环。

其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岩石的转化:C图中,A表示地壳上升,B表示变质作用,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岩浆冷却凝固,E表示重熔再生。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及其组成物质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为纯大洋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板块之间相对运动造成的碰撞与张裂,形成了地表的基本形态。

板块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陆陆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地区陆洋碰撞:形成深海沟、海岸山脉、岛弧链,如: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台湾岛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三)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或变位第二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的差异,我们把大气层自下而12(1)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很差,从而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从而使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后辅导练习十四第1题【单选题】由于变质作用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有( )①花岗岩②石英岩③大理岩④石灰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建筑的地基和墙体的材料是凝灰岩(岩浆岩),外墙采用大理石(变质岩)装饰.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建造万神庙的石材所属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凝灰岩﹣甲﹣①B、凝灰岩﹣乙﹣③C、大理石﹣丙﹣④D、大理石﹣丁﹣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某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回答下面小题。

从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上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B、页岩C、板岩D、大理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

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

据此完成下题。

该处岩石应属于( )A、变质岩B、喷出岩C、侵入岩D、沉积岩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可推断( )A、山为地垒B、峰为冰蚀C、嶂为背斜D、瀑为水蚀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 )A、两栖动物B、人类C、被子植物D、孢子植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右图中砂砾岩属于左图中的( )A、甲B、丙C、丁D、戊由右图可知( )A、当地地表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①②两处岩石可能变质为板岩和大理岩C、当地发生过明显的岩浆活动,因此不可能寻找到化石D、地质事件发生过程是: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砚石是制作石砚的原料。

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湘教版必修1【课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知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解释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学好整个第一节的基础。

教材内容比较结合生活实际,但出现了较多的陌生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考等)。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同时知识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由于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护作用;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认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

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小结与测评学案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

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内力作用②变质岩③海陆间循环④陆地内循环⑤大气的削弱作用⑥热力环流⑦季风环流⑧气旋与反气旋[学思心得]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①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地形地势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①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2.气候类型的判读(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气候带最冷(最热)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候带最冷(最热)月均温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断,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4 大气的水平运动1.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的高 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例:(北半球近地面)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探究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从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项目。

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质点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请按以下三种情况,描述风向的特点并以北半球为例画出示意图。

1.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风的形成2.风力的判读(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两条相邻等压线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差值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

(如下图)如图示意一等高面。

M 、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 、P N ,M 、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 >P N ,则O 点风向为(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D .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P N ,则O 点风向为( )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D .⑥或⑦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答案 1.A 2.C 3.D解析第1题,P M>P N时,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⑦为北半球高空风向,⑥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第2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 M<P N时,③为北半球风向,⑦为南半球风向。

第3题,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

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A.甲B.乙C.丙D.丁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

第2题,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即为风向。

读“某地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3~4题。

3.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A.北半球;近地面B.北半球;高空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4.若该地位于上海4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D.晴朗干燥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

第4题,上海的高空是低压,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5.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 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2019·辽宁实验中学期末)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A.aB.bC.cD.d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所以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一直向左偏,选择C。

第2题,等压线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图中a、b、c、d四点中a点附近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选择A。

(2019·辽宁沈阳二中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a、b、c、d B.a、b、d、cC.b、a、d、c D.c、b、a、d4.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A.a、d B.c、dC.a、c D.b、d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图中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c应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为d,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为b。

第4题,水平气压梯度力a和摩擦力d是决定风速大小的力。

(2019·辽宁沈阳检测)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5~6题。

5.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A.P>M B.P<MC.P=M D.无法确定6.若气压P<M,则P地的风向可能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5.A 6.C解析第5题,风是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作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

第6题,若气压值P<M,则风的方向在北半球为③,在南半球为④。

(2019·山东济宁期末)下图所示为2018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

读图完成7~8题。

7.①地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8.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7.A8.D解析第7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①地风向为东北风,A对。

第8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④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D对。

(2019·天津一中检测)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9~10题。

9.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A.③B.④C.⑦D.⑧10.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A.③B.④C.⑥D.⑦答案9.C10.C解析第9题,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箭头④⑤⑥都是错误的,它们表示空气由低压流向高压。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图中箭头②③向左偏,①没有偏,只有箭头⑦⑧向右偏,该图表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⑦正确。

第10题,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箭头①②⑧都是错误的,它们表示空气由低压流向高压;在南半球气流向左偏,图中箭头③④向右偏,⑤没有偏,只有箭头⑥⑦向左偏,该图表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⑥正确。

(2019·山东枣庄八中周测)下面两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单位:hPa)状况。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气压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甲处为近地面高压②乙处为高空低压③甲处为高空低压④乙处为近地面高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下列有关两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处气流向中心运动②乙处气流向中心运动③N处吹偏南风④M处吹偏南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1.A12.D解析第11题,根据等压面和等压线的定义可知,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的气压高,所以甲处为近地面,乙处为高空。

第12题,图中甲处为近地面高压中心,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运动;乙处为低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

北半球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故N处吹偏北风,M处吹偏南风。

(2019·安徽省皖中联考)下图为“某地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

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乙′、丙′,由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

据图完成13~14题。

13.最能反映沿MN线对应剖面的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的是()14.此时乙点的风向为()A.东南风B.南风C.西北风D.北风答案13.D14.D解析第13题,因近地面气压较高,远高于500百帕,故排除A、C选项。

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丙′等压面分布与高空相反,因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故高空甲地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出,丙地等压面向地面高压区凹陷,故B项错误,D项正确。

第14题,同一等压面甲地海拔高、丙地海拔低,故同一海拔甲地气压高、丙地气压低,风从甲吹向丙。

且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乙点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北风。

15.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