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医院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考核标准,以便对医院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

医院考核标准是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医院的发展和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医院考核标准包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医疗技术水平、诊疗效果、医疗流程等方面的指标。

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包括医疗事故率、医疗纠纷处理等指标。

医疗服务是医院对患者的态度和服务水平的体现,包括就医便利性、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医院管理是医院运行的基础,包括医院规章制度、管理效率等指标。

其次,医院考核标准的制定应该科学、客观、公正。

医院考核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医院考核标准的制定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确保医院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此外,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需要公正、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性,确保医院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最后,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全员共识。

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患者等各方面的参与。

只有全员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效果。

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需要形成全员共识,大家都认同医院考核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形成有力的执行力量。

综上所述,医院考核标准是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医院的发展和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考核标准的制定应该科学、客观、公正,确保医院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全员共识,确保医院考核标准的执行效果。

希望医院能够严格执行医院考核标准,不断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医院是人们生病时的庇护所,是治疗和护理病患的地方。

而医院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患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医院的考核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考核标准是指对医院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套指标和标准,其目的是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保障病患的权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介绍医院的考核标准。

首先,医院的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医院的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患的康复情况和生命安全。

因此,医院的医疗质量是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的医疗质量包括医生的专业水平、医疗技术设备、医疗流程和医疗安全等方面。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生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医疗流程的规范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其次,医院的服务态度也是医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给病患带来温暖和安慰,也能够提升医院的形象和信誉。

医院的服务态度包括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等方面。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培训,建立健全的服务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为病患提供更加人性化、贴心化的服务。

再次,医院的设施设备也是医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设施设备能够提升医院的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也能够提升病患的就诊体验。

医院的设施设备包括诊疗设备、卫生环境、住院条件和医疗用品等方面。

医院应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改善医院的卫生环境,提升住院条件,保障医疗用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医院的管理制度也是医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也能够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医院的管理制度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医院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的考核标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发展的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 考核标准与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 考核标准与质量指标

xx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四、医院感染管理八、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医疗质量指标:过程控制指标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处方合格率达95%;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0、传染病报告率100%;11、甲级病历率90%;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ICU率;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重危患者(昏迷,危象,癫痫持续状态)的监护和抢救;2.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3.二维或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4.诱发电位、肌电图(包括神经传导速度)、脑电地形图、眼震点图等检查;5.肌肉、周围神经、脑组织活检;6.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研究;【三级一般专科】1.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2.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追查;3.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诊断(诱发电、血CSF免疫学检查);4.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5.脑电图、肌电图等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细胞学、酶链扩增技术及病毒抗体监测。

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一、缺血性脑梗死(一)卒中接诊流程。

1.按照卒中接诊流程。

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3.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一套用于评价消化内科医疗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自身工作质量总结和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患者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一)患者满意度评价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团队的医疗技术、医患沟通、护理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患者满意度评价可以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电话随访、面谈等方式进行。

(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是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医疗工作的效果。

常用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治愈率、好转率、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等。

(三)合理用药评价合理用药评价是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消化内科疾病需要常规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合理用药评价可以测评医务人员是否遵循药物使用的规范和标准,是否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

合理用药评价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复查医嘱单、患者用药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等方式进行。

(四)医疗安全评价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来说,医疗安全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术后感染、医疗事故等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医务人员提供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方向。

二、考核标准(一)技术能力考核技术能力考核是对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评估。

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类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独立处理各类疑难病例,并具备常见疾病的手术操作技巧。

(二)医患沟通考核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顾虑和期望,并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解答。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和担当,对医疗质量的考核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工作的指导和评价依据,下面将介绍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设施设备、医疗人员素质、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

医疗服务流程是指患者就诊的全过程,包括挂号、候诊、诊疗、缴费等环节,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就诊效率,保障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疗设施设备是指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应当保证设施设备的完好和安全,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医疗人员素质是指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包括诊疗效果、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方面,医疗机构应当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其次,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不得违法违规。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应当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反映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实际水平,不应当过分苛刻,也不应当放低标准。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应当注重患者的利益,强调患者的权利和安全,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

最后,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的考核工作,共同维护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如发现医疗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严格执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院门诊医疗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

医院门诊医疗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

医院门诊医疗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
1.有抓医疗质量措施,有医疗质量总结分析。

2.差错事故如实登记,及时上报,并有处理和整改措施。

3.挂牌门诊名副其实,不得用下级医生顶替,诊室不得随意停诊。

4.正、副主任医师每周上门诊不少于二次。

5.进修实习医师有专人负责,认真带教,并做好考评鉴定。

6.门诊病案书写合格。

7.处方书写合格。

8.门诊服务满意。

凡违反上述规定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者,批评教育;如再犯或造成不良后果者扣当事人10~50元,造成严重后果者扣发当月奖金直至待岗。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大型医院科室二级医疗服务评价制度

大型医院科室二级医疗服务评价制度

大型医院科室二级医疗服务评价制度为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特制定本评价制度。

本制度旨在对医院各科室二级医疗服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患者满意度。

一、评价对象医院各科室二级医疗服务。

二、评价指标1. 医疗服务能力- 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设备水平- 医疗技术开展情况2. 医疗服务质量- 诊断准确率- 治疗效果- 医疗差错率- 患者满意度3. 医疗服务流程- 挂号难易程度- 就诊等候时间- 检查检验等候时间- 住院手续办理时间4. 医疗服务环境- 就医环境舒适度- 设施设备完善程度- 便民服务举措5. 医德医风- 医生职业道德- 医患沟通有效性- 廉洁行医情况三、评价方法1.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科室进行综合评分。

2. 设立评价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评价数据。

3. 评价数据来源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质量数据、医疗服务流程及环境满意度调查等。

4. 各科室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四、评价周期1. 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

2. 每年底对全年评价结果进行汇总,评选出优秀科室。

五、奖惩措施1. 优秀科室给予表彰,并予以奖励。

2. 对评价结果较差的科室,予以警告并提出整改要求。

3. 连续两年评价结果较差的科室,负责人进行调整。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解释权归医院管理委员会所有。

请各科室严格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共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处方合格率达95%;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0、传染病报告率100%;11、甲级病历90%;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ICU率;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气管插管/切开置管操作后肺炎等);9、内镜诊疗质量监测指标(急诊内镜比率);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2.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3.心脏监护CCU,RCU(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4.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5.冠状动脉造影术;6.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7.二尖瓣(气囊扩张)(可选);8.核素心肌显像;9.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10.埋藏式永久起搏。

〖三级一般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r,食管调搏);2.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抢救;3.心肺监护CCU或RCU;4.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5.心脏压级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

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

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某医院制定了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并逐步推行实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的内容和考核方法。

2. 考核内容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门诊服务考核门诊服务考核主要评估医生对患者的诊断能力、治疗技术和沟通能力等。

具体考核指标包括就诊时间、医生满意度、门诊医疗纠纷率等。

住院服务考核主要评估医生对住院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

具体考核指标包括住院医生满意度、手术成功率、住院感染率等。

2.3 医疗质控考核医疗质控考核主要评估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具体考核指标包括对重大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对急诊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等。

专科技术考核主要评估医生在各个专科领域的技术水平。

具体考核指标根据科室特点而定,例如手术科室可考核手术成功率,放射科室可考核影像诊断准确率等。

3. 考核方法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细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数据收集和统计医院科室通过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如门诊就诊量、手术病例数、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等。

3.2 定量评价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医院科室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如计算平均就诊时间、手术成功率等。

3.3 定性评价除了定量评价外,某医院科室还进行定性评价,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

3.4 考核结果反馈和整改根据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医院科室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4. 考核结果应用某医院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结果将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4.1 绩效考核医院将根据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核,为医生提供激励和奖励,同时也帮助医院管理层评估科室的工作表现。

4.2 改进管理考核结果可以为医院科室提供改进管理的依据,有助于发现问题和短板,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评价要点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护士均已注册。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3、执业医师、违法医疗广告。

4、无虚假、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5、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7 、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8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

1、会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括: 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转院转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中、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

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处、《护士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

办法》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3、法规、规章、)及医疗救援任务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和规章、法规、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常规。

1 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2 制度和实施措施。

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1、科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含区级) 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内控制度)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内控制度)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内控制度)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内控制度)一、前言为了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评估目的1. 了解医疗服务现状,发现潜在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2. 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 增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评估范围与对象1. 评估范围: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过程,包括诊疗、护理、医技、后勤等。

2. 评估对象:医疗机构全体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

四、评估内容1. 医疗技术水平: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抢救等方面的能力。

2. 医疗服务流程:包括挂号、就诊、检查、用药、收费、住院等方面的流程。

3. 医疗质量安全:包括医疗差错、事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方面的管理。

4. 医德医风:包括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5. 医院环境:包括诊疗环境、设施设备、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状况。

6. 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五、评估方法与步骤1. 成立评估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人员、患者代表等组成。

2. 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指标、标准、流程等。

3. 开展自评:各部门按照评估方案进行自评,提交自评报告。

4. 组织实施:评估小组对自评报告进行审核,组织开展现场评估。

5. 评估结果处理: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整改。

6. 定期复评: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复评,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六、评估结果应用1. 奖励与表彰:对评估结果优秀的人员和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

2. 职称晋升:将评估结果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3. 薪酬分配:将评估结果纳入医务人员薪酬分配体系。

4. 人员培训: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相关人员培训。

5.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的考核标准。

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系统化方法。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了解其服务水平,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以下是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素:1.1 指标选择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度量医疗质量。

这些指标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诊断、治疗、手术、护理等各个环节。

指标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同时,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借助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以发现问题和趋势,并提供改进措施。

1.3 评价周期医疗质量评价应设定一个适当的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般而言,评价周期可长达一年或更长,同时也可以设定中期评价和自查等方式加强质量控制。

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绩效的依据。

良好的考核标准可以激励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下是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2.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进而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评价应综合考虑等待时间、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多个因素。

2.2 疗效与安全疗效与安全是评价医疗质量的核心要素。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合理性。

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

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

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一、前言内科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内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本文档旨在探讨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的方法。

二、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全面质量管理:覆盖内科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升。

3. 预防为主:注重风险防范,提前识别和消除可能导致服务质量问题的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4.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持续改进内科医疗服务质量。

三、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1.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升。

2.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针对潜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强化医疗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

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对内科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简化手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5.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医疗设备、药品和耗材的供应,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6.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7. 促进多学科协作:加强内科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8. 完善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定期对内科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9. 鼓励创新与科研:支持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技术创新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0. 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科医疗服务的透明度,方便患者预约、就诊和查询检查结果。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的系统体系。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刺激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水平。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

其中医疗技术水平是评估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能力的重要指标,医疗护理质量评估医疗人员对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医疗安全评估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等。

2.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治疗效果是评估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服务对患者疾病的控制和康复效果的指标,包括疾病康复率、病死率等。

患者满意度是评估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满意程度的指标,包括对医疗服务态度、环境卫生、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评价。

3.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质量。

通过评估医疗机构的流程和操作,判断医疗机构是否遵循规范,减少操作风险,提升工作效率。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指根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排名的标准。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核心是量化指标和评分体系。

量化指标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根据指标的权重和评分规则进行评分,以确定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具体明确:标准要求明确,指标具体,可以衡量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2. 全面综合:标准要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等,以全面衡量医疗机构的质量。

3. 可比较性:标准要求具备可比较性,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以便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进行参考和选择。

4. 动态更新:标准应根据医疗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更新,以适应医疗质量评价的需求。

总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医疗机构提升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评估和考核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促使医疗机构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总结标准(五篇)

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总结标准(五篇)

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总结标准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内科医疗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下面将从内科医疗常见问题的控制要点、质控指标的选择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总结内科医疗质量控制的标准。

一、内科医疗常见问题的控制要点1. 诊断准确性控制:内科医疗中,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生具备良好的临床诊断能力,制定临床诊断规范和指南,并定期进行诊断结果的审查和评估,确保诊断准确性。

2. 治疗方案的规范性控制:内科医疗中,治疗方案的规范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医疗机构应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确保医生按照规范执行治疗,并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用药安全控制:内科医疗中,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的用药指南和规范,并组织医生进行用药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生合理用药并严格遵守用药安全规范。

4. 患者随访管理控制:内科疾病的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的随访管理对于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调整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应组织护士和医生进行患者随访,确保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度,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医疗安全控制:内科医疗涉及多种检查和治疗操作,医疗机构应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和流程,并进行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质控指标的选择1. 临床指标:根据内科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目标,选择适合的临床指标进行质控。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情况等指标作为质控指标。

2. 用药指标:针对内科常用药物,选择合适的用药指标进行质控。

例如,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选择合理使用率、抗生素选择合理性等指标进行质控。

3. 病例管理指标:选择与内科疾病诊治相关的病例管理指标进行质控。

例如,选择病历书写、诊疗过程记录的规范性等指标进行质控。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分细则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分细则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分细则一、考核目的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质量管理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

为了规范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分细则是必要的。

二、考核内容1. 医疗流程管理:包括患者就诊流程、医疗操作流程、医疗文书管理等。

2. 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治疗效果、医疗安全等。

3. 医疗卫生设施管理: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医疗场所的清洁卫生等。

4. 医护人员管理:包括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团队合作等。

5. 患者服务管理:包括患者就诊体验、医患沟通、病患权益保障等。

6. 医院管理制度: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

三、评分标准1. 每个考核项目的得分范围为0-100分,满分为100分。

2.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设定考核项目的权重,不同项目的权重可以不同。

3. 考核评分由医院内设专门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分结果公开透明。

四、考核结果运用1. 根据考核结果,医院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聘请专业机构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3. 考核结果作为医院的重要绩效评价依据,对医院的绩效奖励和惩罚进行指导。

总结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分细则的制定和落实,对于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完善考核评分细则,规范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希望医院能够认真执行考核评分细则,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督查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督查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督查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督查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是考核的重要指标。

医疗质量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病历管理:病历是医疗质量的记录和反映,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病历需要书写规范、完整、准确,并能够有效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3. 药品管理: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都需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需要避免药品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4. 人员资质:医护人员的资质、资格和技能等需要符合岗位要求,并保持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

5. 设备设施:医院的设备设施需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其安全、有效、可靠,并能够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6. 服务质量: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需要关注患者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7. 医疗安全:医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诊疗过程的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以上是医疗质量管理督查考核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细则可能因医院等级、专业领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为的规范、核⼼制度的落实等⽅⾯进⾏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强化了微创、介⼊的规范化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围⼿术期抗⽣素使⽤,对⼤型⼿术及危重患者进⾏评估,引⼊了“⼿术安全核查”与“⼿术风险评估”的标准;急救质量⽅⾯,对院前、院内急诊、院前培训、专科医疗分别作了重点规定;医技⽅⾯,不同学科有了更适合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如放射专业,分别对急诊、普通放射作了规定,对放射介⼊包括⼈员、⼤型设备、诊疗规范及术后随访作了明确要求,对放射的特殊性、安全、个⼈防护作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消毒供应室、⼿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重点是护理分级管理、护理⼯作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缺陷管理及专科护理等内容。

李元峰,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学毕业。

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代表,四川省政协⽂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康复医学学会会长,全国病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科院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临床⽿⿐喉专业及医院管理⼯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等奖⼀项、三等奖两项。

先后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三⼗余篇,参编著作⼀部。

曾荣获全国卫⽣系统先进⼯作者、全国卫⽣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全国先进⼯作者、四川省⼗佳博爱医院院长。

⿇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和章。

评价要点1⽆⾮卫⽣技术⼈员从事诊疗活动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超范围执业。

4⽆虚假、违法医疗⼴告。

5卫技⼈员与床位⽐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管理流程图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管理流程图

考核方法
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问卷调查、现场检查、患者访谈、专家 评估等。
考核流程
制定考核计划、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实施考核、汇总分析 考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监督改进措施的落实等。
考核结果与反馈
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结果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反馈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考核结果和整改意见反馈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同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医 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药品管理质量
评估药品采购、储存和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处方质量
评估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用药安全性
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发生率。
患者用药依从性
评估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情况。
感染控制指标
01
感染发生率
评估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耐药菌株发生率
评估耐药菌株的发生率和分布情 况。
03
02
感染部位分布
评估不同部位感染的分布情况。
医疗质量检查
定期检查与评估
01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对医疗文书的审核、临
床路径的评估等。
不定期抽查与专项检查
02
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抽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和反馈。
患者满意度调查
03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
度,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医疗质量改进
问题分析与整改
问题识别与分类
对评估和反馈中识别出的 问题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 序。
原因分析
针对每个问题,深入分析 原因,找出根本原因并制 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整改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5
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8
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和报告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
未及时上报疫情者不得分。
现场询问3名护士,上述内容掌握不全每人扣1分。
5
3、护士落实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查看,落实有缺陷各扣1分。
6
4、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监护室有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
现场查看落实各项核心制度的情况,未落实扣1分,落实有缺陷扣0.5分。
不符合护理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零分。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零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未做好无菌操作,酌情扣分。
8
三、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250分)
250
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未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不得分。
15
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的酌情扣分。
3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酌情扣分。
4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4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区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6)临床用血制度: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达到卫生部要求;输血前患者应签署用血知情同意书,并进行输血前检查;血袋必须及时回收;输血应有记录。
7)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病例,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未能落实相应核心制度的,视其情况发现一条未执行这该项不得分,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4)会诊制度:急诊会诊随请随到,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平诊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科室应安排主治以上职称医师会诊。
5)转科、转院制度:需转科患者,应有转入转出记录;转入科室应按新入院患者标准进行处置;精神类疾病或特定传染病需转外院治疗患者,需经医务科同意执行。
无监督措施不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监督措施不到位者视情况酌情扣分。
8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无相应预案及措施不得分。
10
6、主治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未达比例者不得分。
5
7、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发现医师擅自离岗者不得分。
1、病房环境整洁、安全、秩序良好。
病房环境部整洁、秩序不好扣1分;存在安全隐患扣1分。
3
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仪表整洁,监护室护理人员职责分明,分床到位。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3
3、护士长管理到位,工作有计划及总结,资料记录规范。
无工作计划及总结各扣2分;护士长资料记录不规范或记录不全各扣1分。
10
4、物品放置规范,标识、标牌醒目。
未实行分床护理的不得分,未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或不充分的酌情扣0.5~1分。
5
2、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执行操作前实行告知义务。
抽查3名患者,不知道责任护士的每人扣0.5分;未落实病人权利与义务告知工作制度的酌情扣05.~1分;对患者隐私保护落实不到位扣1分。
5
3、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落实,记录规范。
抽查3名患者,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每一例扣1分。
7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6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4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5
3、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应用临床路径使诊疗流程标准化。
1、根据病人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初始诊疗效果,确定病人下一步诊疗路径,根据专业特点,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
无诊疗路径的不得分,诊疗次序混乱的不得分。
15
2、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医疗原则,特别是核心制度必须落实。
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分。
20
2、危重病人应成立相应抢救小组,并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担任组长,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成立抢救小组的不得分。未随时对病情变化进行记录的酌情扣分。
15
3、在72小时内不能确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确定诊治方案,并加以实施。
科室未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不得分。
12
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大于100%。
现场抽考护士“三基三严”情况,1人不合格扣1分。
8
4、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根据病人的病情级别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确保病员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临床护士实行分床护理,责任护士工作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未在规定时间内执行的酌情扣分。
15
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
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置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15
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1、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有记录。
无相关记录者不得分。
15
2、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家属应有知情权,并签知情同意书。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15
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加强病房管理工作,为病员提供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的就医环境。
内一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月份)
填报日期:年月日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分值
评分
一、科室管理(50分)
50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一票否定或倒扣分(做到打√,做不到打×)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
8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5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5
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00分)
100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
1、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按要求组织学习,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建立护理常规及时,护理常规有补充、有修改,体现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持续改进。
未按要求组织学习的每项扣0.5分,护理常规建立不及时扣0.5分,无补充、无定期修改的酌情扣0.5分。
6
2、护士知晓相关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未按规定执行者不得分,不服从门诊部安排者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8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发现不按时出诊,套排,顶替者不得分。
8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未严格执行者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8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35
4、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严格执行病历的时效性。应及时完成病历书写,要求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一周内完成死亡讨论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连续三天有病程记录。住院病程满一月需进行阶段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