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国际经济学重点概念总结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3.消费的替代品和互补品4.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5.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6.汇率和汇率制度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和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和贸易自由化2.配额的效果和操作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出口补贴和国际补贴政策的影响5.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效果比较三、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和优劣势2.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3.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力4.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工具5.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四、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和原因2.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区别和特点3.跨国公司(MNCs)的发展和作用4.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5.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五、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效果3.创新和技术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国际贸易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3.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4.贫穷陷阱的原因和克服方式5.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对发展经济的影响以上是一些国际经济学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此外,国际经济学还涉及到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进行深入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一、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以及评价答:1、绝对优势理论的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的低于另一经济体。
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以提高。
2、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①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增加世界产出的规律;②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缺陷与不足:①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绝对优势学说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该理论未能给出商品在国际间进行等价交换的理论说明。
3、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核心原则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①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优势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③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
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影响和模式。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产品寻租理论等。
2.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两种力量。
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实施贸易限制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自由贸易则主张取消贸易限制,鼓励各国自由贸易。
研究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是国际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之一3.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而国际货币体系是管理全球货币关系的制度。
国际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形成和波动原因,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作用。
4.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经济学关注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包括跨国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
研究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如何影响资本流动。
5.国际组织和协议: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组织和协议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方面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两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们在推动全球贸易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它探讨了贫困、不平等、技术转移、外国援助等与发展经济有关的课题。
7.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学也涉及到研究和制定国际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国际金融政策来影响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学研究这些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总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经济关系的学科,它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等核心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国际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国际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
在国际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档将对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复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学。
1. GDPGDP,全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2. GNPGNP,全称为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
GNP还包括国民在海外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它比GDP更广泛。
GN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3. 贸易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贸易可以帮助不同国家之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
贸易可以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种,进口是指一个国家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出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务给其他国家。
4.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一家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中投资和开展业务,旨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5. 汇率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
多数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汇率的变动受到市场供需和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
6. 关税关税是指为了保护本国经济而对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价格,从而使进口产品变得更昂贵,同时也能够鼓励本国生产和销售。
但是,关税也可能引起贸易战和保护主义。
7.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没有限制和障碍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
自由贸易可以降低商品和服务价格,增加国际贸易、投资和就业,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
自由贸易通常需要贸易协定和机制的支持。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汇总
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学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属于应用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发展脉络。
3.相关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进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情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当年贸易条件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系数大于100,条件改善;系数小于100,条件恶化)✧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1.绝对利益学说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
2、生产中只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3、两国的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这意味着,在一国范围内,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外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的流出。
4、生产要素(即劳动)在国内流动是自由的,且从一个部门到另外一个部门转移时的机会成本不变。
5、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匹,且不同国家生产的同种产品的质量没有差异。
6、商品可以在两国内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要素根本不能流动。
7、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与流入的价值相等。
8、没有运输和其他交易费用。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者其生产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体,如果每一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既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总结
★国际经济学名词★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绝对利益:由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
国家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形成对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像一堵墙一样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
故名。
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
此外,还有差价税和进口附加税。
它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国际经济学重点概念
7.什么是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 7.什么是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什么是斯托珀 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 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8.什么是里昂惕夫悖论及其解释?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战 8.什么是里昂惕夫悖论及其解释? 什么是里昂惕夫悖论及其解释 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 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美国进口的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 模型刚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 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 反论"。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 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他认为美国工人的 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因此,在劳动以效 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 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是他本人对这个“谜”的解释。
4
3.进口配额与关税的区别? 3.进口配额与关税的区别?进口配额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与关税的区别 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关税是通过价格变动影 响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而配额则是限制商品的进口数量或 进口金额,因此配额对进口的限制更直接、更易于控制。另 外,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 口商试图进入课征关税市场,那么只要在产品价格或质量上 有竞争力,就有可能渗入该国市场;但是在该国采取进口配 额的措施的情况下,无论出口国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或在质 量上有多强的竞争力,都难以打入进口国的市场,因为进口 的数量是确定的。因此人们一致认为,进口配额是比进口关 税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来说, 配额要比关税更受欢迎。 4.什么是马歇尔 勒纳条件? 什么是马歇尔4.什么是马歇尔-勒纳条件?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Vm, 或Vx/Vm<1(Vx,Vm分别代表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会引起 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 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Dx+Dm)>1 (Dx+Dm)>1(Dx,DM分别 (Dx+Dm)>1 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一.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或称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1.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不同,而且各国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的商品价格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
各国应分工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获得最大福利。
2 H —O 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3.H-O 理论的论点:1).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存在差异就决定了比较利益的存在。
2).形成各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资源禀赋(endowment of factors)不同。
如中国人口众多,劳动量丰富;美国资本雄厚,而劳动力不足,这是自然、历史等原因使然4结论: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
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如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资本利息管理利润。
均衡状态下,劳动价格为 :lx x m p p w = ly ymp p w = 二、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含义 :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即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
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 起因和利益的来源,对于国际基础做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内容: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
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
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主要观点: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三、(1)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概念①产业间贸易,又称部门间贸易,是指贸易国出口和进口的必然是其国内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品的贸易现象,即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2、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3、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4、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5、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6、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H—O 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1分;因此,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分7、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以进行双赢的贸易1分;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2分;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1分;8、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2分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2分;9、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2分,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差变为顺差2分; 10、重商主义理论: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因此一个国家应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以鼓励金银的流入,限制金银的流出;11、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而且互不相交;1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加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即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成为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13、需求偏好相似论:林德于1961年提出,认为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该国将会进口国内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少数人所需要的那些商品;根据这种“相似偏好”或“重叠需求”的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14、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关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15、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16、罗伯津斯基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17、有效关税保护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18、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一定数额的进口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这实际上限制或禁止了超过配额以外的商品进口;19、机会成本: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20、边际转换率:就是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生长Y的数量;故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X横轴上的商品的边际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X对Y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21、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22、技术差距模型:认为贸易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工业化国家之间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引进;这使得发明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暂时垄断地位通常是建立在为鼓励发明创造而授予的专利或版权基础之上的;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和可能了;23、普通优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24、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使用期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25、孤立均衡: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两条曲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26、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27、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的贸易现象称为产业内贸易;28、最惠国待遇:它规定缔约国双方相互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同样适用于对方;29、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SS理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30、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31、反补贴税:又称抵消关税或补偿关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或奖金的外国进口货物所附加征收的一种关税;32、看涨期权:期权购买方在合约期满时或在此之前按规定的汇率购进一定数额外汇的权利;33、造市者:大规模地从事某种货币或外汇业务,并能操纵市场行情的交易者外汇银行和投资基金;34、经常帐户差额:一个国家流出与流入的资源价值,不仅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流转,还包括收益与转移的对外收支状况;35、共同市场:它除了对内取消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外,还取消对服务、资本、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流动的所有限制;36、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的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即每个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运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运用本国短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37、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说是指国际商品交换比例;计算方法:T = PX / PM ×100其中T表示该国某一时期的贸易条件;PX为该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PM为该时期的进口价格指数;38、贸易顺差出超: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以正数表示;39、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Comparative Cost Doctrine: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其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40、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Advantage: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4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42、外汇汇率:是用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43、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选择本国货币钉住某基准国际货币或者某一货币指数,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直接的外汇管理措施或间接的调控措施维持本币对该基准货币汇率不变;44、复式记帐法:出口属贷方项目、进口属借方项目,本国居民为他国提供劳务属贷方、反之属借方,本国居民收到国外转移属贷方,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属借方,外国人归还贷款属贷方,官方储备减少属贷方项目;45、“自动”出口限制“自动”出口配额,“Voluntary”Export Quotas: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在某一时期内对该进口国出口某种商品的最高限额,在限额内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46、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直接套汇,又称双边或两角套汇,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这种货币;间接套汇,也称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三地市场上贵卖贱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套汇机会的判断:将三个或更多个市场上的汇率转换用同一种标价法表示,并将被表示货币的单位都统一为1,然后将得到的各个汇率值相乘;如果乘积为1,说明没有套汇机会,如果乘积不为1,则存在套汇机会;47、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会计学中的复式记帐法来编制的,因而借方与贷方总是可以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会计学上的平衡而非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关注的是一国经济长期、中期、短期的健康发展与外部经济之间稳健的联系;48、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的国家一般在每年年底公布须取取进口许可证的商品目录;进口许可证一般都规定有效期,过期不能进口;49、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50、自由贸易区: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51、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国家通过法令或虽无明文规定,但实际上存在的政府机构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这种歧视性采购可以压缩外国商品在本国的销售规模,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GATT第七轮多边谈判东京回合,达成了政府采购协议,在督促各国保证政府采购按无歧视公平竞争原则进行,扩大政府采购的国际竞争上起到一定作用;52、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造成进口障碍,限制商品进口;进口国为维护国内消费者安全和健康,对进口商品规定技术、卫生和包装标准应该说是必要的,但这些规定十分复杂,标准过于严格,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达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它的实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效果非常明显;53、环保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借口环境保护,通过制订高标准的国内环境法规实施贸易保护和贸易歧视;主要特征:1 名义上的合理性2 形式上的合法性3 保护内容的广泛性4 保护方式的隐蔽性5 实施结果的歧视性。
国际经济学总结
国际经济学总结1. 引言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家之间经济交往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国家内部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还研究国家间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国际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做一总结。
2. 国际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实现经济交流的行为。
它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并为国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2.2 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另一个国家建立或购买企业,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引发国家安全和经济依赖等问题。
2.3 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外汇市场是汇率形成和货币交易的场所。
汇率的变化对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都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汇率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推动国际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3.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主张国际贸易应依据各国的相对成本优势。
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
3.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认为国际贸易应由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某种产品的国家来负责。
这种贸易会使各国能够提供和享受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3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或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尽管保护主义措施可以在短期内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但过度保护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降低。
3.4 贸易自由主义贸易自由主义主张开放和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合作和协商解决争端,贸易自由主义的目标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实现共赢的局面。
4. 国际经济学的实践应用4.1 外汇市场干预国家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的走势,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认为使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2、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个国就可以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比较优势原理: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4、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5、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4、(1)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就是为了有足够的资源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X)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总量(Y)。
(2)根据机遇成本理论比较较上风原理的理解:一国生产两种商品,机遇成本较低的那种商品具有比较上风;而另一种商品具有比较上风).→又称“比较成本原理”(左边是美国,右边是英国)第三章国际商业标准理论1、机会成本递增:一国多生产一种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以释放刚好足够的资源。
机遇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曲线成为一条凹向远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成本递增条件下国家1和国际2成产可能性曲线2、边际转换率: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3、机会成本递增的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1)不是同质的(2)在所以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例或密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4、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5、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目6、孤立均衡:在不发生对外商业的情况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相切点。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国际经济学课程论文3一、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二、知识要点根据上课所讲内容,简要概括本学期重点要点。
(一)国际收支1. 概念: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记录。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易。
这种交易大部分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债权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
其中居民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政府机构和法人。
2. 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之和应该等于借方之和,全部账目净余额为零。
计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的世界资源;反映经济体的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计入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的实际资源;反映经济体的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贷方表示资产持有量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借方表示资产持有量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3. 主要内容①经常账户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包括以下四个子项目: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②资本(金融)账户有两大组成: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③错误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平衡账户。
4. 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封闭条件下:Y=C+I+G开放条件下:Y=C+I+G(+ X-M)经常账户余额CAB=X-M5.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国际收支失衡引起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
价格的自动调节机制顺差T r J T、C f ADf i P fH削弱国际竞争力f X J M ()M)J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逆差T外汇需求〉供给T本币汇率J T出口商品P JT进口商品P fT X f MJt (X-M)f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逆差-外汇支出f-信用紧缩-r f- AD J Y J - M jT(Xf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顺差—外币存款f-信用膨胀-r J-收益率J-金融资产需求J-资本外流—(XM)J(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货币贬值对经常项目收支有两种效应:价格效应,国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贬值意味着本国出口商品以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在国外商品的国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贬值同时也意味着进口商品以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上升;贸易量效应,出口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本国出口的增加,进口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的减少。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指以各国生产成本和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在两个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个商品的生产上出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总获益。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3、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指由于生产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其中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4、机会成本: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5、一般均衡分析: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6、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主要是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所用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7、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8、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11、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12、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14、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考研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重点概念整理
考研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重点概念整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活动中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
作为考研经济学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国际经济学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诸多方面。
在准备经济学考研时,我们需要对国际经济学的重点概念进行整理与学习。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介绍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一、国际贸易1.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某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更具成本优势。
某国若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就应该专门从事该产业的生产,并将多余的产品出口给其他国家。
2. 相对优势相对优势是指某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
相对优势决定了各国之间的分工与贸易,使得不同国家能够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利益。
3.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某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为各国的分工提供了基础,通过比较优势,各国在产业上能够形成互补关系,并实现贸易的互利共赢。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而设置的各种限制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限制、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造成了阻碍,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5. 比例扩大理论比例扩大理论是由恩斯特·奥本海默提出的理论,它指出贸易能够使各国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
比例扩大理论揭示了贸易在增加国际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金融1. 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比率,反映了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国际支付国际支付是指跨国之间的支付行为,包括国际贸易结算、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等。
国际支付对于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全球范围内进行外汇买卖的金融市场。
外汇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债务投资等。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重要概念
国际经济学重要概念1,出口贫困增长理论: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数量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出口收入的下降,从而造成福利损失。
2,H-O定理的核心思想: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3,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4,H-O-S定理: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5,雷布津斯基定理:当一种要素数量增长时,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将大幅度提高,而其它产品的产量将会下降。
目的:说明一种要素总量的增加对不同产品的影响是不平衡的6,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生产其他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7,列昂惕夫之谜: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里昂惕夫希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
为进行这一检验,里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1951和1958年每100万美元进口替代产品中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这一检验结果和H-O定理的预测完全相反。
8,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在一个国家和或是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之内对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及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9,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10.,需要偏好理论:需求结构是决定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两国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间的贸易可能更密集。
平均收入水平对于需求结构具有支配性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具有相似的需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出口贸易时商品交换的比率。
2.普惠制:即普遍优惠制,简称GSP,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的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
3.三元悖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4.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5.最佳关税: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
6.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1简答题1.悲惨增长(贫富化增长)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①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②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③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④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2.什么是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产品完成一次循环,一般需要经历一下三个不同阶段。
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
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
成长期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
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成熟期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拥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43.进口配额与关税的区别?进口配额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关税是通过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而配额则是限制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因此配额对进口的限制更直接、更易于控制。
另外,配额比关税更严厉。
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口商试图进入课征关税市场,那么只要在产品价格或质量上有竞争力,就有可能渗入该国市场;但是在该国采取进口配额的措施的情况下,无论出口国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或在质量上有多强的竞争力,都难以打入进口国的市场,因为进口的数量是确定的。
因此人们一致认为,进口配额是比进口关税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
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来说,配额要比关税更受欢迎。
4.什么是马歇尔-勒纳条件?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Vm,或Vx/Vm<1(Vx,Vm分别代表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会引起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57.什么是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8.什么是里昂惕夫悖论及其解释?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
由于赫--俄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论"。
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
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
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这是他本人对这个“谜”的解释。
89.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是怎样的?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因此国际收支失衡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消除的。
具体过程为:如果一国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那么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于是逆差国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又引起国内价格上涨,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
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国际收支逆差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同样,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那么顺差国的货币将升值,国内价格下降,货币需求也随之下降,直至货币市场恢复平衡,汇率的变动才会停止,国际收支顺差也随之消失。
10.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国际收支状况在间接标价法下:当一国对外经常项目收支处于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反之,当一国国际支出大于收入时,该国即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示为外汇(币)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
9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必然上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引起出口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进口增加,从而改变经常账户收支。
此外,通货膨胀率差异还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作用于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
反之,相对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汇率则会趋于升值。
3)利率差异。
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
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
4)财政、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而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
5)汇率预期。
对汇率的心理预期正日益成为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会产生并起作用。
10讨论题 1.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法(大国或小国)答: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情形 重点):图为小国情形,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国内价格)为Pw,征税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面 积c;净福利效应:a-(a+b+c+d)+c= - (b+d)<0,福利下降。
其中b为生产扭曲,d11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大国情形 ):在大国情形(上图),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为面积e;税收效应:c+e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 。
净效应不确定。
122.简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定义、判断标准及保护方式)。
所谓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判断标准有三个:1)穆勒标准: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定会亏损。
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在经历保护期后,该产业完全能够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做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因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2)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
巴斯塔布尔标准比穆勒标准要求更高,即它要求被保护的幼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3)坎普标准:经济学家坎普在综合上述两个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坎普标准更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13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
在此情况下,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即保护成本大于该产业预期利润的贴现值。
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坎普标准将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联系在一起,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保护方式:一般来说,针对国内扭曲的政府干预最佳选择应是直接针对扭曲的,任何间接干预只是次佳选择。
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143.汇率决定理论简述RMB的改革趋势。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利率制度。
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核心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
尽管先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上符合中国国情,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事求是的看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
①走向浮动汇率,引入灵活性。
②盯住大国汇率的固定汇率制度。
③盯住一篮子货币。
2)汇率制度改革路径。
①渐进方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逐渐增加汇率弹性,以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及推进结构性改革;(2)欢迎最近更多的使用汇率波动区间,鼓励将来更大范围的使用有关区间,逐渐放宽波动空间;(3)在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152)汇率制度改革路径。
①渐进方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逐渐增加汇率弹性,以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及推进结构性改革;(2)欢迎最近更多的使用汇率波动区间,鼓励将来更大范围的使用有关区间,逐渐放宽波动空间;(3)在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②渐进式的升值非常不可取,渐进式的升值非常不可取——这无异于告知所有的投机者卖出全部持有的美元,买入人民币:其结果是由于人民币可能相对美元升值,美元资产有贬值的货币风险,由利率平价的准则可以导出人民币市场化的利率将会因此下降,中国也可能会陷入像日本一样的零利率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