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一)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解释国家之间为什么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商品 X 所需的劳动投入少于 B 国,那么 A 国在商品 X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商品 X。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该国仍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要素的禀赋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各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征收关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保护本国的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导致贸易战。
(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样,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往往比关税更加隐蔽和灵活,但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更大的扭曲。
(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往往是由于国内经济面临困境、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
然而,长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三、汇率与国际收支(一)汇率的决定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状况等。
(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的汇率被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二、比较优势理论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2、理论的前提假设(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3、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
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历真题解析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历真题解析一、国际经济学概述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互动。
它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二、国际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其他商品。
2. 因素禀赋理论因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奥林尼克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基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国家会倾向于出口使用禀赋较多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3.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形式,限制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三、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者购买外国企业的股权。
间接投资则是通过购买外国股票或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投资。
2. 跨国公司的优点与挑战跨国公司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技术转移等优点,但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政治风险等挑战。
四、国际收支与汇率1. 资本账户与经常账户资本账户记录资本流入流出情况,经常账户则记录货物、服务、收入与转账等对外经济交易。
2. 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区域货币联盟等形式。
3. 汇率影响因素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政府干预等因素都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五、国际金融市场1.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国际间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2. 国际债券市场国际债券市场是国际间债券交易的市场,包括主权债券、企业债券等。
3. 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包括各国证券交易所,人们可以通过购买与交易股票来获取投资回报。
六、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一体化1.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负责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些地理接近或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的国家之间为了实现经济合作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一、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以及评价答:1、绝对优势理论的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的低于另一经济体。
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以提高。
2、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①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增加世界产出的规律;②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缺陷与不足:①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绝对优势学说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该理论未能给出商品在国际间进行等价交换的理论说明。
3、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核心原则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①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优势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③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
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国际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提供临时性财政援助,推动国际货币合作等。
监督与评估机制
通过对成员国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提出政策建议并促进成员国间 的政策协调。
贷款与援助机制
设立多种贷款和援助机制,帮助成员国应对经济困难和危机。
改革方向
提高IMF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效率,增强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推 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完善。
技术差距理论
波斯纳提出,解释技术领先国家 与技术跟随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以及技术转移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提出,描述产品从创新、成 熟到标准化的过程,以及不同阶 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当代贸易理论新发展
新新贸易理论
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出口而另一些企业不出口,强调企业生产率、 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对出口决策的影响。
02 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1 2 3
绝对优势理论
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 有绝对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其他产品,从 而提高整体福利。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强调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对 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贸易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 作用。
该理论强调货币贬值可以通过改变进 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改善国际 收支状况。它认为货币贬值的效果取 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
该理论从国民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出发, 认为国际收支逆差是由于国内吸收(即 国内总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导致部分支出需要 通过进口来满足。因此,改善国际收支 状况需要减少国内吸收或增加GDP。
国际经济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知识点总结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与国之间贸易、投资和货币流通等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
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的存在是因为各国之间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等有所不同,导致各国之间存在着互补和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概念,比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后来的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
这些理论都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会带来双方的利益增益,从而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要有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形式。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配额是对进口商品数量进行限制,非关税壁垒包括出口补贴、贸易壁垒等。
“大国垄断小国贸易”的理论也说明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的影响力。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组织(WTO)是主要的贸易规则制订者和争端解决者。
二、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境外进行的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流动对于全球经济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投资包括外国直接投资(FDI)、跨国公司的跨国投资以及国内外贸易的跨国投资。
国际投资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投资中,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因为宏观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导致的风险,汇率风险则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要进行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
为了降低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采取风险对冲和多元化投资等手段。
三、汇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价格。
它的决定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国家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投资等因素。
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混合汇率制度。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第一篇: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
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
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
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
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
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一篇: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国际收支平衡:全面理解国际收支的内涵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基本编写原则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内容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含义、判断、原因及调节◆汇率和外汇市场:理解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式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外汇资产收益的决定因素(公式)掌握外汇市场均衡的利率平价条件(公式)掌握利率和预期对当前汇率的影响(结合图形掌握)◆货币、利率与汇率:理解个人货币需求、货币总需求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短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掌握长期货币供给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机制(含图形)了解汇率超调的基本内涵◆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全面掌握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含一价定律)掌握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上的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含费雪效应)了解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掌握超越购买力平价的长期汇率一般模型(含实际汇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决定长期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了解国际利差的决定和实际利率平价条件◆产出与短期汇率:掌握短期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DD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掌握短期资产市场均衡的条件(AA曲线的内涵及移动因素)掌握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均衡决定掌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暂时变动和永久性变动与经济均衡的关系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项目的关系(XX曲线)◆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解汇率制度的基本内涵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含义理解现行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理解各国选择不同汇率制度安排的影响因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历程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机制、对一国内外均衡实现的影响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政策选择及崩溃了解各国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向更灵活汇率制的变化趋势◆最优货币区实践及理论:全面了解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历程(建立、执行和未来发展)掌握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二篇: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国际经济学(1)复习重点1.考试时间:2011年1月12日(14:30-16:30)2.题型:• 单选:10个,1分,共10分;• 多选:5个,2分,共10分;• 判断说明:5个,2分,共10分• 计算分析:2个,15分• 简答:5个,6分,30分• 分析:2个,25分3.说明:• 作业题和期中考试题都要看;• 可带计算器• 下周一下午4:00(1501)结课、讲评作业、复习、答疑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作品;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前提假设;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及评价;相互需求理论内容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两个基本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前提假设;H-O定理、H-O-S定理、S-S定理的内容;罗勃津斯基定理中涉及的“贫困化增长”;里昂惕夫之谜第三章新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评价;重叠需求理论内容、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内容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重商主义(早、晚共识及区别);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内容;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区别;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评价;国际贸易政策措施部分: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发达国家外贸政策的演进;发展中国家外贸战略第六章关税措施关税的定义、特点;征收方法(优缺点);海关税则的分类;进口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差价税;普惠制的原则;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关税的经济效应;最优关税第七章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的特点;非关税措施的种类;进口配额——分配方法,与关税的区别,配额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倾销定义、判定、类型;外汇倾销;VERs;TBT种类当代国际贸易问题:第八章: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经济效应;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WTO基本原则;WTO与GATT的区别第三篇:国际经济学完美总结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都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使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者则减少财富,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一.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或称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1.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不同,而且各国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的商品价格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
各国应分工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获得最大福利。
2 H —O 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3.H-O 理论的论点:1).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存在差异就决定了比较利益的存在。
2).形成各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资源禀赋(endowment of factors)不同。
如中国人口众多,劳动量丰富;美国资本雄厚,而劳动力不足,这是自然、历史等原因使然4结论: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
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如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资本利息管理利润。
均衡状态下,劳动价格为 :lx x m p p w = ly ymp p w = 二、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含义 :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即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
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 起因和利益的来源,对于国际基础做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内容: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
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
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主要观点: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三、(1)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概念①产业间贸易,又称部门间贸易,是指贸易国出口和进口的必然是其国内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品的贸易现象,即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国际贸易1.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贸易是指各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分布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跨国、跨时空、多种货币、多种语言、面临政治和文化差异等。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3 支配资源理论由赫克歇尔·欧林、伯特兰德·霍尔切因和其他人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资源的相对丰富进行专业化生产与贸易,以实现国际分工的效益最大化。
1.2.4 新贸易理论由宓德卡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特定商品由于有垄断优势而呈现出大量内部贸易现象,这种贸易现象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
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补贴措施等。
1.3.2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大幅度降低各种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让各国由比较优势商品相互交换。
1.3.3 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通过设置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式,抑制外国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1.3.4 国际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这些组织主要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规则和服务。
二、国际货币体系2.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交换机制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包括:货币兑换、外汇市场和国际支付等。
2.2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2.2.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货币供应受限制,国际支付通过黄金结算。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一:简答题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贸易1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共19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指以各国生产成本和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在两个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个商品的生产上出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总获益。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3、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指由于生产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其中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4、机会成本: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5、一般均衡分析: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6、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主要是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所用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7、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8、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11、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12、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14、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重点当Pc/Pw=2 或1/2是什么情况?如何生产?(1)当Pc/Pw=1/2时,在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是aLC/aLW =1/2=PC/PW,即PC/ aLC=PW/ aLW。
因而,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
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在外国,a*LC/a*LW=2> PC/PW=1/2,即PW / a*LW >PC/ a*LC,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
(2)当Pc/Pw=2时,在本国,奶酪的机会成本为aLC/aLW =1/2<="" bdsfid="68" pc="" pw="2,即PW/">(3)若aLC/aLW< PC/PW< a*LC/a*LW,即1/2<="" alc)="" bdsfid="70" p="" pw补充:(理解)图2-3: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首先,RS 曲线表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aLC/aLW 时,世界的奶酪供给将为零。
其次,当奶酪的相对价格等于本国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时,即PC/PW=aLC/aLW ,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
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第三,如果PC/PW>a*LC/a*LW ,本国和外国都生产奶酪。
葡萄酒的产量将为零,因而奶酪的相对供给将变得无穷大。
第四,当PC/PW=a*LC/a*LW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第五,当aLC/aLW< PC/PW< a*LC/a*LW时,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奶酪的相对供给是(L/aLC)/(L*/a*L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一)
一、名词解释
1.绝对利益
2.比较利益
3.一价定律
4.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5.边际进口倾向
二、简答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
3.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4.简述列昂惕夫反论的主要内容
5.试分析一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指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2.比较利益: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是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5.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二、简答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要点提示:(1)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
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即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贸易乘数的公式推导。
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
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
令T=G,变换:
C+I+X=C+S+M
I+X=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则有:
dI+dX=dS+dM
变形后: dI+dX=(dS/dY+dM/dY)dY
整理: dY=[1/(dS/dY+dM/dY)](dI+dX)
若令dS=dI=0 ,则有:
dY/dX=l/(dM/dY) 即为贸易乘数。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
要点提示:出口的贫困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
出口量随生产提高而增大,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如图1所示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图形分析:图1中生产力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到C’。
由于这时新的世界价格线T’较原价格线T更为平缓,斜率即价格下降。
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无差异曲线从I降到II,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它的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一是出口国为单一经济;二是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三是该种产品弹性小;四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
对其评价:该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3.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要点提示:(1)根据进出口的价格需求条件,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本币对外贬值调整国际收支的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4)本币贬值将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
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
4.简述列昂惕夫反论的主要内容。
要点提示: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化分工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
这一结论与H-O模型的原理是相悖的,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5.试分析一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指标。
要点提示: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
它的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
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若干因素控制的:
(1)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
(2)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
(3)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求。
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程度的变化,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更多资料可登陆新阳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