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草坪红丝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一、病因二、症状1.病斑形状:草坪红丝病的病斑呈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块,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边缘清晰。
2.草叶症状:病斑中的草叶逐渐变黄,变褐,最后变为深褐色或者黑色。
草叶上有细小的红色,由于真菌分泌的孢子而形成。
3.持续扩张:病斑的边缘一直扩展,逐渐将健康草坪部分侵占。
4.器官衰弱:草坪受到红丝病菌的感染,草根容易腐烂,草的地上部分也逐渐衰弱。
三、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草坪管理:草坪管理的科学性对防治草坪红丝病具有重要意义。
要保持草坪的适当浇水量和通风状况,适时修剪草坪,保持草坪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在增强草坪抗病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施用含有中高氮元素和磷元素的肥料,可以增强草坪的抗病能力,提高草坪的免疫力。
3.喷洒草坪抗病药剂:在草坪红丝病初期,可以使用草坪抗病药剂对草坪进行喷洒,避免红丝病的进一步扩散。
草坪抗病药剂主要是以抑制或杀灭红丝霉菌为主要目的,一般对其他植物和昆虫无毒害作用。
4.铺草防护:红丝霉菌主要通过草坪的空气传播进行繁殖和感染,因此可以通过在草坪上铺设覆盖物来避免红丝霉菌的传播。
如铺草坪保护膜和草坪覆盖物等,可以有效地抑制红丝病的发生。
5.病斑及时修复:一旦出现红丝病症状,要及时对病斑进行修复。
可以通过修剪草坪来去除病斑,然后进行修补,以保持草坪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总之,草坪红丝病的症状明显,且容易扩张。
在草坪管理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草坪管理,合理施肥,喷洒合适的草坪抗病药剂,铺草防护,及时修复病斑等措施,以减少草坪红丝病的发生和扩散,保持草坪的健康和美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 4.2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同步练习 (含答案)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草地类型中,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的是()A.热带草原B.温带草原C.寒带草原D.草山、草坡、草滩2.草场退化形成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照强烈C.超载放牧D.暴雨集中3.有关世界各地牧场的退化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洲面临退化的问题4.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本质上是()A.社会经济问题B.农业问题C.政策问题D.认识问题5.我国下列草场中载畜量最大的是()A.呼伦贝尔草原B.塔里木盆地C.天山牧场D.青藏高原国务院曾发布通知,在内蒙古草原禁止挖发菜、甘草、麻黄草。
据此完成6 ~8题。
6.促使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A.上述植物属于珍稀植物,必须加以保护B.研究发现食用发菜等有害人体健康C.甘草、麻黄草属于淘汰使用的药材D.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沙尘暴7.列各项法令法规通知,其目的与上述通知的目的不同的是()A.都阳湖冬季休渔B.北京限制重工业的发展C.三江源地区禁止砍伐森林D.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8.内蒙古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A.开发东部丰富的煤炭资源B.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D.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9.下列现象中,可以显示草场退化的是()①草群变稀变矮②产草量减少③草质变劣④毒草增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①物理及化学作用,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10.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11.云贵高原和黄上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③B.⑧①C.①③D.②③1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13.“草库伦”是草原地区牧民为了合理利用保护草场而采用的一种方式,下列结果是利用“草库伦”获得的是()①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②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③改善了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收入④使草场退化加剧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1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工业收入,减少农业投入B.改善生态环境C.减少人口迁入量D.发展生态旅游业15.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1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主要有:
(1)种植覆盖物。
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减轻土壤的侵蚀,减少风蚀。
可以选择耐旱、耐涝、耐寒的植物,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抵抗气候的变化,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2)肥料施用。
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恢复地表草原的植被恢复。
(3)杂草除草。
退化草地中会产生一些杂草,要及时除草,使杂草及时除去,以免影响正常植物的生长,提高生长的竞争力。
(4)放牧控制。
添加一些家畜放牧,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保护健康的植物。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家畜的放牧强度,避免过度放牧,破坏草原。
(5)排水排沙。
及时排除草地中的积水,减少沙漠化的程度,清理淀积在口岸或河床里的沙砾,减少土壤侵蚀。
(6)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鼓励有效的生态修复,实施规范的草原管理,提高草原的健康程度,长期维持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草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草地退化的治理措施1. 简介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草地退化会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是保护和恢复退化草地的关键。
2. 草地退化的原因2.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导致草地土壤暴露,增加土壤侵蚀的风险,降低土壤肥力。
2.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的农业活动和人类开发土地导致土壤贫瘠、水源枯竭,草地植被无法正常生长。
2.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洪水,对草地植被的生长和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2.4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加速了草地退化的过程,使土壤贫瘠,难以维持植被生长。
3. 草地退化治理的措施治理草地退化需要综合考虑土壤保护、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理措施:3.1 控制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取科学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是解决草地退化问题的关键。
•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和时期,避免长时间过度放牧。
•划定合理的放牧区域,控制放牧牲畜的数量和密度。
•实施轮牧和放牧休耕制度,让草地得到恢复的机会。
3.2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草地植被的恢复:•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抗旱草种,提高植被的抗旱能力和生态稳定性。
•采用合理的草地改良措施,如植被复播、干草堰建设等。
•种植中草药和灌木等多样性植物,提高植被的抵御能力。
3.3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管理水资源对草地退化治理至关重要。
•改善灌溉设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实施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因过量水分导致草地土壤涝渍。
•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
3.4 土壤保护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保护土壤对于草地退化治理至关重要。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解析】5选A,6选C,7选A。第5题,对比同一地区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和可利用 天然草地面积,可判断出内蒙古自治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自东向西降低。 第6题,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降水逐渐减少,使得天然 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天然草场的载畜量降低。第7题,题目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 牧,草场资源退化。
牧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第2题,在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人们采取掘井
方式而导致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2020·鹤岗高二检测)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 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 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 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草地且可行的是 ( ) A.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B.增加牲畜数量 C.加大游牧范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解析】选A。增加牲畜数量会使草地破坏严重;加大游牧范围会加大草地破坏 范围;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地的盐碱化。
4.据研究,5 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
【典例通关】 【典例1】阅读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藏,这个超过68%的面积都是天然草地的地方,由于全球变暖、过度 放牧、人口增加和人类活动频繁等,不得不面临草地退化的状况。 材料二 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1988—2005年,藏 西北高寒牧区草地退化了39.64%。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5%的速度扩大。其 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分 别占退化总面积的25.2%和8.84%。
【解析】第(1)题,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牧动物过多过密,长时间的踩踏和过度啃食使草地无法恢复生长,导致其退化。
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土地会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草地的生长。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对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水资源枯竭水资源的不足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的枯竭,导致草地无法正常生长。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策略1. 合理管理放牧合理管理放牧是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行合理的放牧方案,如轮牧、合理草场留牧期等,有助于草地的恢复和保护。
2. 实施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关键。
通过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3. 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草地的生长能力。
采取措施包括有机肥的使用、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4. 种植本地植物物种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能力优良的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草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草地的恢复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加强对草地退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草地资源。
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对违规放牧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草地退化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放牧、实施水资源管理、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种植本地植物物种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草地退化问题,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草地资源。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共同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机制及其防治措施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活动导致了草地的退化现象,这不仅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
因此,草地退化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机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机制1.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草地的伤害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经济利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植被得不到有效的恢复和保护,加速了草地的退化过程。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都会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长期旱涝、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会导致草地植被的死亡和漂移,加速草地退化的速度。
3.种群竞争草地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种群竞争也是导致草地退化的因素之一。
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一些优势种群往往会通过竞争消耗其他种群的资源,这样就会导致其他种群的死亡和消失,从而加速草地退化的速度。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合理的草地利用,对防治草地退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地施行合理的放牧制度,和适当的草地轮作,可以减少草地的过度利用和伤害。
2.草地恢复深入地了解草地的生态特点,制定合适的草地恢复方案,加强草地的管理,有助于防治草地退化。
草地恢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生态系统的体系建设,包括土壤改良、植物栽培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草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包括多样化的休耕制度、植被覆盖、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内容。
3.科学管理科学的草地管理,对防治草地退化也十分必要。
科学的草地管理包括对草地的监控、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监控,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草地的问题,有助于预防草地退化。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一个逐渐加重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防治草地退化的工作。
只有制订合适的草地恢复和管理计划,有效控制人类活动对草地的伤害,草地生态系统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未来的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呼伦贝尔草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草原退化
1、草地分类
草原
草场
草坪
世界草地的分布
说出:草地种类
各种草地主要分布区及成因
归纳:
(1)草地的分类
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和草山、草坡、草滩四 种类型,前三种属于地带性草原,后一种属于非地带性草 地。 (2)分布: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欧亚草原区和北 美草原区 寒带草原:北美、北美 草山、草坡、草滩:除南美洲外各洲均有热带草原
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欧洲
北美
亚洲大部分牧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新疆天山牧场
冬季青海牧场
西藏阿里草原牧场
内蒙古草原牧场
中国牧场现状:
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阅读材料
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内蒙古有207万公顷的 草原变为耕地,换来的却是134万公顷土地的荒漠化。20世纪90 年代,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估计有9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专 家估算,开垦一公顷草地将导致3公顷草地的沙化。一首顺口溜 就非常形象: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超载放牧,也使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内蒙古现有草原面 积比20世纪50年代8800万公顷减少10%以上,而牲畜量却增加几 倍;个羊单位拥有的草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4公顷、80年 代中期的0.7公顷降到目前的0.6公顷,牧草覆盖度锐减。载畜量 大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速草原的沙化。 内蒙古草原中生长着丰富的药材,像甘草、麻黄、知母等。据估 算,每挖一株甘草,就有5平方米的草地成为“陪葬品”。因滥 挖甘草、麻黄、黄芪等药材,至少有7万公顷的草原被毁。国家 虽然已禁止挖掘这些药材,但要恢复被破坏的草原植被尚需时日。
欧洲载畜量高的原因:
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 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人为原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 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性 食品,加上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做保 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 很高的载畜量。
欧洲
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B.北美: 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2、草地的特点:
(1)分布: (2)价值: 降水少的地带
①资源价值: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来源,是畜牧业发展的物 质基础
②生态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它有较强的适 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覆盖在地面上,可增加地面粗糙程度, 减轻对地面作用于土壤的风力。
温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原带
3、载畜量:
概念:
一定面积牧场所能 容纳(承载)牲畜的头 数,一般以羊为标 准,称为羊单位。
草地退化原因
A.过渡开垦
B.过渡放牧
C.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E.气候异常等
草地退化
(1)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对草原功能的片面认识,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长期以来,人 们只把草原当作牲畜的“粮食”,忽略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兼有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的功能。草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但使牲畜失去“粮食”,更 严重的是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虫鼠灾害频繁、 沙尘暴愈演愈烈;大气中的煤烟型悬浮颗粒物、酸雨、水源污染、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都直接间接危害草原生态。 内蒙古大草原沙化退化,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最 关键的是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对现代草业在经济建设 和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加上原 始、落后的放牧不断加重掠夺程度,致使反馈机制瓦解,“靠天养 畜,只取不予”,或是多索取,少投入。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 至90年代初,内蒙古草地的投入每年每亩不足1分钱。“九五”期 间草原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但每亩投入平均也不过0.50元,而2000 年全区畜牧业产值是112亿多元。投入与产出失调,使内蒙古的草 地畜牧业成为经营粗放、成本极低的产业
(4)建立饲草料基地 (5)建设“草库伦”等
第二节
一、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1、概念区分: 草地 草原 草场 草坪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 (2)解决的关键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2、草原特点: 3、载畜量: 4、牧场退化的影响: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6、中国牧场:
思考:
过量放牧会带来什么 后果?
4、牧场退化:
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场,如果超 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于破坏。 (1)原因 ①超载过牧 ②滥垦滥挖、滥采
③人口增长 ④ 全球变暖
破坏了的草地
草地沙化
(2)表现
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引起草场退化
(3)危害
①草地面积减少,退化速度加剧 ②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显著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生物多样性惨遭破坏 (5)地区性不平衡 较好的有欧洲,改善的有北美洲,澳大利亚,恶 化的有非洲,亚洲、南美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