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状元笔记,北大国关院考研高分技巧
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范围,复习重点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第五篇政治文化(重点)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对政治社会化的专门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到60年代中期,它己成为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不过,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含义,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界定。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1.家庭。
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2.学校。
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比起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文化因素。
5.政治事件。
6.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一、政治社会化的类型1.按照不同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可划分原始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奴隶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
2.按政治社会化的年龄阶段来划分,可分为儿童时期的、青年时期的和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和间接的政治社会化。
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形式有政治模仿,政治教育、政治专业训练和政治实践等。
间接的政治社会化形式有人际转移、价值转移、规则转移等。
二、政治社会化的作用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北大国政专业 师兄经验贴
4月13日公布了复试成绩,16日正式公布了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名单,我总分位居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第一。
得知初试成绩为第二名之后,我誓言要在复试后总分夺魁,终不负此誓。
现在心情相当平静,想要写一篇百感交集荡气回肠的长篇叙事讲述我的考研经历,但是酝酿了半天没酝酿出什么情绪,而且复习时间总共只有四个月,也写不成什么长篇(愧无韩剧编剧的功力)。
不过由于近来笔耕颇为疏懒,为了练练笔同时也为有志于报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广大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经验,决定还是写下这篇经验帖。
废话说完,转入正题。
我名叫卞恒沁,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简历笔法),决定报考北大国政是在去年7月做出的决定,当时我还在日本做交换生,白天要竖起耳朵听一位位藤野先生式的老师狂飙语速惊人的日语,晚上则和留学生喝酒吹牛,但有时还是要考虑回国后的出路。
本来想在日本申请读硕,但是基于几点考虑还是放弃了:第一,作为一名纯种人文社科学子,硕士阶段就出国接受西式教育,在国内难免根基不固;第二,日本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还是不菲的,虽然家里承担得起,但是大学毕业后还要给家里增加经济压力还是于心不忍。
于是我决定先在国内名校读研再寻找国费出国读博的机会。
经过一番比较,我最后将目标锁定在北大国际政治——我早已腻味了法学的无趣和刻板(个人性格使然,不过相信真正的法学学子还是可以在此领域有所作为的),而更喜欢国政这一综合性学科的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广度,而北大无疑是国内国政学科的泰斗,更加当时狂傲之气发作,我决定奋力一搏。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这几年日渐升温,而其中两大主干专业,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更是炙手可热。
有许多考生都纠结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个人的理解,这两者是一母同胞,前者更倾向于各地区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联系,后者更注重各国间的互动与交往,其实区别不大,北大国关院这两者的必修课设置也是基本一致。
至于如何选择,关键在于何者中有你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八月初回国后先是适应了一下国内环境,会了会朋友,搜集了一下参考书与资料,一转眼就到了九月,这样实际复习时间就只剩下四个月了。
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复习范围,北大政治学考研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五章政府第二节立法机构一、立法机构的结构对于立法机构的结构,可以从其组成和程序两方面来理解,在组成方面可以分宏观(整体形式)、中观(委员会组成)和微观(人员构成)三个层次考察。
究其整体组织形式而言,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有两种:一院制和两院制。
一院制立法机构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构;两院制的立法机构拥有两个议院。
尽管后来这种两院体制采取了不同形式,但它基本上仍容许存在两种不同的选区代表制,大部分立法机构的成员继续代表着特定选区的选民。
在两院制议会中,两院的职权划分各国有所不同。
主要有三种情况:(1)下院占有明显的优势。
如英国;(2)两院基本平权,上院略占优势。
如美国;(3)两院基本平权,下院略占优势。
如法国。
学界曾对一院制或两院制的优劣有过争论。
主张一院制的学者从卢梭的主权是对公意的运用、公意只有一个的观点出发,坚持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学说,设定人民的共同意志只能由单一的立法机构来实现。
反之,实行两院制,如果两院意见一致,则实属多余;如果意见不一致,则将拖延法案的通过,阻碍社会发展,同时容易被行政机构利用这种议会内部矛盾。
他们认为,实行一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统一和政治稳定,避免立法机构内部相互扯皮、推诿,导致立法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
另外,还有利于简化机构,节省人力、物力。
主张实行两院制的学者则从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出发,认为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可以通过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防止“多数暴政”;还可以防止草率立法。
同时,较之一院制,两院制的人力和组织更能胜任现代社会繁重的立法性任务,也有利于扩大议会人员构成的代表性。
我们认为,一国的议会形式,既与其历史选择有关,也应适应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喝和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各国立法机构都设立了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几乎是专门性的,但有些国家因其特殊情况也设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大多是常设性,但也有临时性的,比如调查委员会、特别委员会、联合委员会等。
北大国关考研状元是怎么复习专业课经验谈
北大国关考研状元是怎么复习专业课经验谈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
这门专业课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细分为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学概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四个部分,复习起来很需要时间和精力,我把我的相关的参考资料给和复习思路大家讲一下作参考。
这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包含哪些内容,首先要进行大体的划分,然后把这些内容系统的串联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
比如政治学原理,书看得多了你就发现其实都是围绕着以下面的问题讲得:政治权力、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民主和法治、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治团体、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发展。
政治学原理复习时我的参考书主要有《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等著复旦博学系列第二版)国内意识形态色彩不那么浓厚,明显的海外派,但也不乏本土关怀,属国内上乘的政治学教材;英国人海伍德的《政治学》,西方学者的书,但观点较为客观中立,且涵盖的知识点很全面,是学习政治学不可多得的好书;《比较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曹沛霖等著)通过比较,让你对宪政、法治、民主及西方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还包括相应的政治思想及思想家的观点的罗列和对比,对加深对西方政治制度和理念的理解非常有益,在此极力推荐;北大燕继荣的《现代政治分析原理》(也有一本《政治学十五讲》,其实内容差不多)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内容与海伍德的《政治学》惊人的一致,不知为什么。
但也有其独到之处,需要认真研读;许Sir和潘维老师的政治学原理和比较政治学讲义,重要性就不再赘述了,自然要达到背通的的程度。
两份讲义写得都比较简明,需要自己去理解、扩充。
尤其潘老师的讲义,牛人牛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那么那么严谨了,说的话乍看起来有点荒谬、摸不到头脑,其实你真的读懂了后就会发现潘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学者。
除此之外做笔记时为查缺补漏还参考了一些书,如美国人罗斯金的《政治科学》,人大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都写得不错,不过只是为了完善笔记翻了翻,没有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研读。
北大政治学考研复习笔记,北大政治学概论复习大纲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知识点汇总政治体系一.名词1.国家2.国体3.政体4.国家职能5.国家的结构形式6.单一制7.复合制8.国家机构二.回答1.氏族组织的特点2.有关对国家理解的不同观点3.国家职能的范围4.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5.国家消亡的条件、途径、历史必然性6.中西封建制国家的比较7.如何理解福利国家8.西方宏观政治学领域流行的国家分类9.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0.马克思关许政体划分的标准11.人类发展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政体12.国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划分原则13.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活动的依据和原则三.课堂思考1.国家的本质2.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转变3.国家消亡的途径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几种政权形式5.比较中西封建制国家6.国家权利的特点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8.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政治行为一.名词1.政治行为2.政治冲突3.政治革命4.政治起义5.政治暴乱6.政治不服从7.政治资源8.统治秩序9.工具主义马克思主义10.结构主义马克二.回答1.政治冲突的构成基本要素2.政治不服从与政治冲突的区别3.政治冲突的动因4.政治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5.政治冲突的功能6.政治冲突的结果7.政治革命的特征8.政治起义的特征9.无产阶级统治论的建立基础10.政治统治的本质、内容。
政治统治一.回答1.政策治国的优缺点2.法律治国的优点。
3.政治统治合法性获得的来源。
4.政治统治的方式、特征。
5.政治统治的类型。
6.马克思从阶级角度分析的政治统治类型。
7.政治统治的规律。
二.课堂问题。
1.政治统治的基本理论2.意识形态与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关系3.政治统治的实施方式4.政治统治的类型。
政治管理一.名词1.管理2.政治管理3.政治领导4.政治决策二.回答1.政治管理的饿性质和特点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区别3.政治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区别4.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5.政治管理的特点6.政治管理的作用7.政治领导的过程环节8.政治决策的特征9.政治决策的模式10.政治决策的程序与原则11.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三.课堂思考1.政治管理的含义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3.政治领导的含义与过程4.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政治参与1.政治参与2.政治参与方式3.政治人4.制度5.制度化6.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二.回答1.政治参与的目标、作用、价值标准2.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3.影响政治参与的两个变量4.政治参与的障碍5.政治参与的结果和影响6.政治制度化的内容和特征7.政治制度化的实现途径政治文化一.名词1.政治文化2.社会化3.政治社会化二.回答1.政治文化的内容与特点2.决定政治文化变异的因素3.政治文化的功能4.政治化的特点5.政治化的途径和技术手段6.政治化的功能三.思考题1.政治文化的内涵2.政治文化的基本类型3.影响政治文化变异的因素4.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差异5.政治文化的功能6.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7.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渠道。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笔记整理,政治学原理部分知识点串讲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四节 国家结构形式的转型一、单一制与联邦制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这一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一、 从法律体系上看,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二、 从国家组织机构看,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三、 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关系看,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各地域的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授予,并接受中央权力的统一领导,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四、 国家主权高度统一,由中央权力机关代表国家主权充任国际法主体,统一行使外交权,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即使个别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这种自治权被限制在统一的国家主权范围之内。
五、 国民具有统一的国际身份。
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特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型和非中央集权型两类。
在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结构形式下,国家的统治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受到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
在非中央集权型国家结构形式下,除军事、外交等全国统一性政务外,地方政府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中央政府主要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面的监督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从现代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发展走向看,传统的中央集权型结构形式日益为非集权结构形式所取代。
而且实践也不断证明,非集权型的单一制结构形式能否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联邦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国家结构性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复习方向答题技巧考试经验-育明考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复习方向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第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30分1.密尔的《论自由》2.麦卡锡主义3.英国圈地运动4.国际体系5.非国家主体6.原教旨主义第二大题: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分1.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与局限2.公共道德的形成与破坏3.摩根索关于权力均衡的两种模式4.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第三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试结合中西方历史、分析政治与宗教的联系2.试用肯尼斯·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十年真题(2015——2006年)2015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英国治下的和平”2.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第二次柏林危机5.TPP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2.二战前日苏关系的演变3.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各国关系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试论述俄奥矛盾的根源、1871~1914年俄奥关系的演变历史以及俄奥矛盾对于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试论述20世纪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4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2.泰奥菲勒•德尔卡塞3.租借法案4.《苏日中立条约》5.达尔富尔问题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争取安全的外交努力3.简述冷战后核不扩散体制所面临的的挑战三、论述题1.试述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俄矛盾的演变及其原因2.请分析冷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2013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赫尔辛基进程2.克里米亚战争3.英德海军协定4.旧金山和约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9•11”事件以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历程。
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状元笔记,孙关宏政治学知识点识记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八章政治发展第三节政治发展的方式一、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发展的方式是政治发展中政治体系选择何种方式、途径、策略来推动政治发展,实现某个特定的政治发展目标。
政治发展的方式通常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速度、方向、目标及其后果。
通常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一)政治革命1、政治革命的涵义: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2、政治革命的特征:首先,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的、反动的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从根本上说,政治革命是离不开社会革命的。
社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变革,这是历史的必然过程。
但这个过程不会自然发生,而需要通过革命。
只有经过革命,改变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被压迫阶级与旧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而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就往往成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代表新的生产力方向的被压迫阶级,为了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必须变成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职能采取推翻统治阶级的整治行动,也就是政治革命。
其次,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的标志。
阶级斗争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任何试图成为统治力量并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在采取推翻旧的统治阶级的革命行动时,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夺取政权。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资料_《政治学基础》专业课状元重点笔记(第六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资料《政治学基础》专业课状元重点笔记------------------1. 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夺取政权。
3.政治革命以政治体系的根本变革为内容。
4.政治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政治革命是一种短暂而急促的变革。
6.政治革命往往与暴力相联系。
---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或部分质变过程和方式,促成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
---政治改革的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
---政治改革是使某种政治形态的政治体系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政治发展在某一历史阶段得到充分展现的途径。
(1)政治发展的本质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2)政治发展的实质是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和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政治发展在社会政治现实中也表现为政治关系的各种衍生形态的发展变化,其包括:(1)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2)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3)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因而,就此而言---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1)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特定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体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运动。
(2)其主导者是代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
---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从低级政治走向高级政治,从政治的必然王国走向政治的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
---政治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使各种社会政治形态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任务。
---作为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政治权利得以平等实现的政治形态,政治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高度的民主则是人类社会实现高度政治文明的标志。
孙关宏主编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笔记,北大、人大、北外国关院考研真题汇编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五章 政 府第一节 现代政府的内涵与职能一、政府的基本含义政府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政府”概念仅仅是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广义的“政府”则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的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本章所谓的“政府”是实体意义上的,而且主要是通过对其功能分析来认识它的机构。
政府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制度,这些制度确立了统治者彼此之间以及统治者同政治反对派之间、同行政机构的职业官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
同时,它也帮助确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互相关系的方式,尽管政府及统治的实际运行同时也受正式制度之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府是国家必不可少的结构与功能要素,它是国家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
国家涵盖政府,政府却不能涵盖国家;国家是上位概念,政府是下位概念。
两者是一种隶属关系,而非平行关系。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活的维持和福利水平的增长,都与政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
国家是由人口、土地、主权和政府等要素构成的,国家与氏族、部落、村坊等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土地,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在于是否有完整的系统的政府存在。
国家意志的形成和执行,都要通过政府,政府的目的就是国家的目的。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
北大、人大、国关院、外院等校国际政治考研国际政治概论复习笔记,复习范围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第一节、国际政治体系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内涵体系即系统,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构成体系的基本条件,是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体系可以有松散的组织联系,也可以是严密的法定的组织系统,均包括不同层次的子系统。
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也具有独立性。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如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体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体系。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体系,如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体系。
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l)帝国体系,如罗马帝国、英殖民帝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集团,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如不结盟运动,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和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体系:(5)天世界政府而有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不是国际社会,它不完全由主权国家组成,也无密切的经济联系,缺少公认的行为准则。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体系由基本政治单元组成,体系的特点既取决基本政治单元,也取决于基本单元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体系自身的结构状态。
因此,应该从国际政治研究的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即主权国家层次与国际体系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客观的发现国际政治体系的一般特点。
(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行为规则维护。
国内政治体系属一种集中的等级政治体系,中央政权有相对权威,制定相应法规,维护国内体系的正常运作。
(2)基本单元的共同行为与相互作用构成体系的基本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状元笔记
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的价值选择决定着冲突的程度。
价值分为增加型价值和减少型价值。
增加型价值在为一方创造附加值的同时,亦会为另一个创造附加值;减少型价值使一方有所得,就会使另一方有所失。
前者类似“变量和游戏”,其冲突是讨价还价的;后者类似“零和游戏”,其冲突是你死我活的。
当然这两种冲突可以相互转化。
冷战中的美苏冲突同时包含这两种情况。
增进均衡、对话、和平、合作对各方都有利;而增加一国的领土、权力、影响则不可避免损害他国之利益。
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Page194)战争是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学术界一般界定战争为死亡1000人以上的冲突。
关于冲突与战争,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1、张继良划分法最高层次是国际战争;第二层次是国际危机,是国际关系发生质变的恶性状态,是从国际对抗到国际战争的临界阶段;第三层次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如美苏冲突;第四层次是非对抗性矛盾导致的冲突,如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第五层次是语言象征性冲突。
2、皮尔逊,罗彻斯特划分法第一类是国家战争;第二类是非战争的暴力模式;第三类是内战。
3、阿姆斯特茨划分法古典战争,是指自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确立之后,国家之间所发生的在政府指导下运用武装力量的战争。
这种传统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克劳塞维茨式的战争。
其主要特点是(1)参与军事冲突的是国家;(2)采取军事行动具有政治目的;(3)军事行动遵从得到广泛接受的国际社会的规范和准则。
总体战争,是指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冲突模式。
作为一种国际战争,其特点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目的在于彻底击败对手,同样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
后现代战争,是指为现存政治体制合法性而进行的国际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国家行为体影响的上升以及全球性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Page198)在各种不同的冲突中,对世界体系和国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大国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往往构成了时代变迁的标志。
北大国关院考研-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考试复习状元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第一章总论国际政治的总体面貌第一节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一.国际政治的定义1.定义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2.国际政治的两重性既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的矛盾运动,又是追求稳定秩序的过程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1.国际社会是一个总系统,或称母系统,包括许多的子系统和孙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安全系统、文明文化系统的总和。
2.国际社会充满对立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也有种种分歧和对立,既矛盾又统一。
3.国际社会处于多中心状态,有序与无序并存。
首先,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不同,它不具备国家属性,也无世界政府,没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法律、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伦理道德。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而政治经济权力分散,也极不平等,处于多中心状态。
其次,国际社会逐步建立的一套公认准则和国际控制调节机制,但由于公认准则不具备国内法那样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而反对强权,维护公认准则,只能是一个协调和斗争的过程,因此,以众多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社会经常处于有序无序并存之中。
三.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
(略)第二节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国际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既密切相联,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内在规律。
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两者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国际政治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
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出现的,其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兴衰反映了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对比变化。
北大国关考研经验
北大国关考研经验作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分享给其他准备考研的同学。
首先,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在确定复习科目和时间分配的同时,还要注意将每个科目的难度进行评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并且要有一定的弹性,及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不能僵化地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其次,在选择复习资料时要谨慎。
我们学校有一些优秀的教材和习题集可以作为复习参考,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料。
多个知名出版社的教材对于备考国关考研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期刊论文,这能够增加对国关学科的理解和深度。
另外,做题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国关考研,要注重练习,多做一些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错题的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
此外,高效的记忆技巧和方法也是备考的关键。
对于一些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制作思维导图、做卡片、背诵记录等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备考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和调节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
此外,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者跟同学一起讨论复习内容,这样可以减轻压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备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备考考研是一个辛苦但有收获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相信大家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祝愿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方向和重点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考研常考考点汇编根据北大政治学出题趋势编纂,参考性高三、全球政治与国际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球治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两枝世界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条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大国关院考研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三节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时代”1、时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476年。
“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
2、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3、理论内容: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
4、理论贡献: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雅典政制》。
5、古罗马时代被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700年以前;公元前500年-公园前27年共和制时代;公元前27年-476年帝国时代。
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罗马的法学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
主要代表有西塞罗、赛涅卡等。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学时代”1、时间:476年-14世纪2、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3、理论内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在政治问题上,人们要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
中世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形成了神学政治学。
4、理论贡献: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他们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之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观念。
5、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国家的兴起;城市的星期;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马基雅维利,他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三)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1、时间:1500年-19世纪末。
2、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即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
3、理论内容和方法:产生了理性主义学说,主要体现在:(1)以人本主义为指导;(2)以个人主义为本位;(3)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行哲学讨论。
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经验,政治学考研参考资料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时,首先要树立唯物政治观,同时,在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时还要树立政治辩证法。
在政治学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所包括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一)历史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认为,任何政治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历史条件,研究政治现象时应该将特定的政治现象放到特定历史范围中和背景中加以考察。
找出特定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原因。
在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二)经济分析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原因决定的。
一方面是经济决定政治,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并受后者的制约。
另一方面,政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三)阶级分析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切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的政治。
二、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学在研究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中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
(二)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1、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早期研究者由于深受传统政治哲学和欧陆国家学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问题。
(1)制度研究法。
制度研究法以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注重对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政治组织的正式机构的研究。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资料_《政治学基础》专业课状元重点笔记(第二篇)
第二篇 政 治 关 系
本篇整体知识脉络和纲要
(1)政治关系的含义---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的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2)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 政治关系与其它政治现象的关系:其它政治现象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 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
(2)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 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人的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需要是人们对于所需对象的欲求; 人类的生产是联系人类需要与需求对象的中介。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人的需要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利益的定义: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的双重特性(二重性)即主体性和社会性。 (4)利益的构成因素包括: 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的需要; 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 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利益的内容的无限丰富和多样性) 物质利益的基本内容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和追求) 精神利益的基本内容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和追求) 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凡是人们无需通过生产来实现的需要,都不构成利益的基本内容(如人们对自然的阳光,空气的需要) 凡是超越人们现实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需要,都是主观虚幻的需要,他们同样也不构成利益的基本内容) 利益是需要和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是人们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标尺) 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A.利益使人们的需要的社会转化,在任何利益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 (B.人们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 (C.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必然在人的主体性和现实性上体现 为各种不同的利益) (D.作为社会关系承担着的人,体现为特定的利益承担者和主张者) (E.社会的物质生产使其他生产的基础,人们的经济关系是一切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以 物质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利益也就获得了相对其他利益的基础地位,支配和影响着其他利益的形成和发 展) (F. 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首先表现为阶级利益,阶级利益成为制约一切其他利益的主导利益) (G.在社义社会,阶级关系退居社会关系中的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 经济利益在这些关系中以不同于以往阶级社会的形态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二章 权力
第一节 权力的定义
一、权力的界定
(一)权力具有三个特征:★
1、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2、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在权力关系中总是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在被支配地位。
3、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
(二)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制度化的支配性社会关系。
权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的特征。
二、权力、权威与暴力
(一)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权力与权威之所以常常被混为一谈,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求服从,都具有支配的性质。
但是,权力与权威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与权力不同,权威不是某些具体的人或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权威是一种正当性,权威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这些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对权威的服从,基于对宗教、习俗和传统在心灵中的敬畏和膜拜。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对权威的服从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权威通常是不可变更的,朝令夕改、变动不居就谈不上什么权威了。
因为宗教、习俗、传统乃至于道德,都是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是不容易变更的。
反观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权力一旦僵化,就会走向极端,对权力双方都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