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1.提高学科课程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直接评价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任何游离于这一根本整合目标的教学设计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本身就是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先进性必然体现在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上。
2.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我们常说信息技术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需要培养的,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直接目标。
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会利用资源学习;②会进行自主发现学习;③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进行合作讨论式的学习;④会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⒊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一般地说,信息素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点:①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②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与批判能力;③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以上三个基本点,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应该做到、也能够做到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综合目标。
⒋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目标,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一个不断追求的长远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这在以应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汉字输入可以融入语文课的拼音练习、组词练习、古诗学习;学习绘图软件可融入几何知识和美术知识;学习搜索引擎检索可让学生到网上检索某学科专题信息练习等。
这种整合方式主要落脚点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⒉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辅工具这种方式适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篇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常陷入技术整合失效、教学效果不佳的怪圈。
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现缘于表演性质的盲目整合高端技术现象,就是出现只用PowerPoint作为演示工具的低层次整合现象。
更有甚者,一旦真要把信息技术深入到实质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时,教和学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令人扼腕。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案例设计者陈萍老师,突破常规、勇于创新,成功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巧用概念图工具Mindmanager等技术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实施效果颇佳,给观摩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清新气象,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实践场景评析学习活动:观察研讨(1)观察微型生态球教师: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喜欢用微型生态球来装饰居室。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迷你生态球”,分析其由哪些成分组成。
学生:(仔细观察电脑屏幕上的微型生态球)小虾、水藻,还有水、碎石……教师:(启动Mindmanager软件的“头脑风暴功能”,即时将学生的答案输入电脑,并且不急于修正学生的答案,留待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修正和完善)如果我们将这些成分归类,哪些属于非生物成分?哪些属于生物成分?学生:水、碎石是非生物成分,小虾、水藻是生物成分。
评析:通过观察风靡欧洲的微型生态球,要求学生首先从图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由于这是一幅既赏心悦目又贴近生活的画面,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真实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成分。
(2)观看动画:“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认识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生态球中有阳光、水、碎石和小虾、水藻就可以正常运转了吗?同时考虑一下,完整的生态球是如何运转的?针对这两个问题,如需要帮助,请点击“作用”后的超链接,观看动画,并完成学案上作业单1中的题目。
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作者 、 专家们认真思考 的问题。我认为 以下几点是阻挡信息技, 也就是说, 的老师技术好, 有 学科底蕴却不深, 这样 在整 合 中就 会 晕技 术 轻 学 科 , 合 无 法 向深层 次 发展 ( 科 ) 整 学 ; 有 的老师 学科 底 蕴很 深厚 , 信息 技术 水平 却很 差 , 在整 合 但 这样 中就无法 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 , 也不知道运用怎样 的 技术 能更 好地 促 进整 合 。如 有 些 教 师上 课 时 用 的课 件 、 网页 不
二、 认识不 到位 , 只停 留在表面 的认识
信 息技 术 与学 科整 合 只 是 一 种手 段 , 而不 是 最 终 的教 学 目 的。其整合只是为了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 的 教 学 中去 , 与学科 有 效进 行优 势 互补 , 高教 学效 益 。但 是 H前 提 在大 多数 的 教师则 认 为 , 息 技 术 与 学科 的整 合 不就 足 制 作 一 信 个多 媒体 课件 应 用 到语 文 、 学 等 课 程 的 教学 中吗 ?这 固然 不 数 能说是 一 种错 误 的看 法 , 它对 课程 的整 合 只是 一 种 片 面 的 认 但 识 , 学课 件 只是 信息 技 术 与其 他 学 科 整 合 的其 中一 种 表 现 方 教 式 。难道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为 了能够做一个漂亮好看的课 件吗? 课 程整 合是 使各 学科 分 化 了 的各要 素形 成 有机 的相 互联 系 的 一个 整体 的过 程 。将 信 息 技术 与其 他 学科 进 行 整 合 , 以信 息 技术 的教 学 内容 为 载体 , 他 学科 的教 学方 法 和手 段 、 和 把其 知识 能力 渗透 到信 息技 术 学科 中来 , 一方 面可 以 丰 富 和扩 展 信 息技 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 另一方而又 培 养 了学 生多 思路 、 方 面 解 决 问题 的综 合 能 力 。 比如 美术 课 多 《 京剧脸谱》 一课 , 由于学生京 剧了解 的少之义少 , 于脸谱更 对 无所 知 , 知道 的也 只是 在偶 尔 在 电视 里见 过 , 身边 有没 有相 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数学教学示范中学宋艳萍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
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学教改的必然结果。
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来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幻灯片、录像、录音等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为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一开始就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如何在电影院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等。
学生一下子被彩图吸引住了,个个认真思考,抢着回答,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我又出示了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那些目标,确定敌舰A、B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老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
多媒体教学克服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例如我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
就是用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随着教育改革和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大量投入资金用于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教师在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这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矛盾。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看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学理念。
1.利用网上研究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
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更好地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研究环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研究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等方式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将练环节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找出错误。
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传统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
这些传统的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需要摆脱传统思维定势,更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滥用会束缚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注重教师的创新和设计能力,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教师应该注重更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同时摆脱传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色污染”和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制作宣传海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教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教师的素质是整合效果的关键。
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科知识水平,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前提。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交革。
二、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投与多媒体的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间题具体化、枯燥的间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课件为存储于 wW 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IML 和Java 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
以中国古典民乐《高ft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通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关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一、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关于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像粉笔、黑板一样是一种常规,这是10多年时间取得的学习革命的成功。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目标针对学生而言: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与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和创造性学习。
针对教师而言:革新课程内容,扩充课程资源,在教材和参考资料等纸质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学者等交流,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新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2.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阐述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支架、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
设置教学目标是要把握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进行恰当的表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内容应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于学习内容的影响,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合理分析学习任务,寻找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知识起点和逻辑顺序。
选择合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活动进程和结构形式。
教学模式的选用决定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活动的类型、顺序和结构。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定。
学生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
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进行实质的非人为的接受学习,信息技术融合于探究学习,学生既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数据,还可以十分方便地处理数据、制作图表,撰写文章,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博客来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程。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过程。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主动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跨学科的教学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同时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
比如,对于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动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
对于数学教学,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和网络模拟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及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谢谢大家!。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 � , 信息技术 的高速发展 , 要求 传统课程必 须适应信 息化 社会发展的需要 , 要求各学科课程根据时代发 展 , 革新原有 课程内容结构和体系 , 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 内容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全新的教学策略和理念 � , 信息化环 境中 , 教 师作为知 识的传授者 的地位正 在被 削弱 ,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 ,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辅助 工具以及 强大的认 知工具 , 革新传统 的教育理念 . 研 究性 学习 , 探究性学 习等正在冲 击传统的 课堂教学模 式 . 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过程的变革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 � ,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和共享性 , 都 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 . 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已不再是简 单的书籍 , 教材等印刷制品 , 而且也包括网络资源以及多媒 体音像制品等物化载体 . 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网络通 讯功能与全球范围内的专家 , 教授以及学习 , 研究同类课程 的人士进行交流 , 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 � , 善 信息技术 与课程评价 整合后 , 将带来评 价观念和 评价 手段的革新 ,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学生自测的工 具手段 , 有利 于学生自我 反馈 , 也 可以作为 教师进行电 子测评的有 效手 段, 优化了评价的过程 , 革新了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评价方 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了学习方式的 � , 革命 网络通信 技术和多媒 体技术的 飞速发展 , 网络信 息的 大量涌 现 , 对于 人类的 学习 方式产 生了 深刻的 变革 作用 . 学生可以从 传统的接受 式学习转变 为主动学 习 , 探究 学习 和研究性学习 . 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 方向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条有效 � , 途径 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 实施整合 , 可以改 变传统教 学的 结构 , 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 这也是目前国 际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 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 不再 是把信息技 术仅仅作 为辅 助教或辅助 学的工具 , 而是强调 要把信息 技术作为促 进学 生自主学习 的认知工具 和情感激 励工具 , 利用信息技 术所 提供的自 主探索 , 多重交互 , 合作学 习 , 资源 共享等学 习环 境, 把 学生的主动 性 , 积 极性充分调 动起来 , 使学生的 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 三,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 , 信息技术作为认 知工具 , 教学 的总体能力 目标是一致 的 , 即 培养学生的 " 信息 素养 " 和实 践能力 . 但对 于不同学 科定位 , 信息技术的 作用是不 一样 的, 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 本课程模式 . 信息技术课程 ,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 ,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愈发频繁,各学科间的交融与影响日益加深。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致力于培育学生主动求知、实践应用的意愿,并着力塑造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针对如何有效培养此种能力,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下是本人基于两方面考量所提出的观点。
一、精确把握切入点,将学科知识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并非单一的技术传授与学习过程,它与学科知识紧密关联。
教师应在这些交汇点上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与指导,促进学生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并巩固已有知识体系。
二、深入探索整合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学科教学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与环境化工具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里的环境化工具和辅助性工具,指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所发挥的双重作用。
因此,关键在于找准最佳整合点,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涉及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
然而,其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合理有效地将这一手段和工具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让其在更广泛的教学领域中发挥其聪明才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与健康发展。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二)手脑并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抽象的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 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对教育进步与发展构成了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其产生过程,形成了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习惯。
这些传统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了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驻操营中学温占山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事实证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那么如何抓住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为全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在这个理性的思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运而生,网络化课堂教学随此产生。
它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将以何种模式在课堂中运行?我们对此应做怎样的探究?本人在这里想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把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高技能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在这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整合”中的“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
“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
于是,网络化课堂教学在这种理念下诞生了。
它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现代化课堂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设计方案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这种理念支撑下的“整合”模式一般有两类:一处是以传统讲授讨论为主,穿插进设计的虚拟的网站或直接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或巩固深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从而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今天,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设并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积极努力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去,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可有可无的研究课题,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一所学校发展方向、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件大事,一件要事。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直观准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我做的课件,眼睛像放光一样,听课特别认真,课件中的练习题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位有着二十余年教龄的教师在我校开通“班班通”后感慨的说。
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时代是枯燥的,乏味的,无法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一些抽象思维具体化的一些东西,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也大有益处。
教学一年级生字时,按照以前整体识字的传统,让学生从读音、字形、字义上掌握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先把字写出来,找学生读出字音,说说怎么记住的,然后用字说几个词语,再读几遍就行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思路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其有效性也越来越明显,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是指包含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储存和信息伦理的总称;而学科指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门课,或者是一组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整合更多的表示使两者成为整体,使之一体化。
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学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大多只是作为一个演示交流和个别辅导的工具,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
教师的教学策略已经不再是集中讲授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采取了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个别辅导以及网络交流探讨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集体听讲、个体作业为主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而是采取了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和网络交流的主动建构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笔试、口试和计算机测试,而是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并且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尝试,我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整合方式:一、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用户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多媒体课件或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搜集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利用多媒体编辑系统等应用软件,编辑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或演示文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难以解决的内容,或用文字、图表、动画和视频、音频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在这里,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和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媒体,集中实现了这些常规电教设备无法实现的教育教学功能。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优点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优点
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一节课导入时的一幅图片,一段声音,或是一段视频,就成功的创设了一个情境,这个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新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万事开头难,优秀的一堂课也会因为如此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
而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的信息技术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与各个学科的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优点:
1、信息技术通过电子白板,图片,短片,课件等形式,对教学环节在课前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完整。
2、信息技术使学科教学比较直观,原本枯燥的语文,数学等课程通过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能够看得到,感觉到,课堂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3、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便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科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网上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互动平台。
对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作业等,也可以接收含有任课教师上传的各种相关学习资料,如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相关参考文献等,学生在课后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补充了上课
遗漏的知识点,还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
整合的真正含义是将两个学科合并成一个学科,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量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但也会让整合走入以下误区。
一、整合课会累死老师。
对各块的要求很高很多人一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个词,很多人就会马上想到,这又是一个理想形式主义者。
脑子里开始想着整合要碰到的种种难题:没有机房可以用;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还不把老师累死?……上整合课的老师,计算机水平真的需要很高吗?不竟然,如果水平很高。
那是太好不过了。
很多老师的计算机水平都一般,只要你会打字,会简单的word,简单的ppt,会上网,也是可以把整合课上的很好的。
会打字和上网,说明你可以通过电脑获取信息,收集信息。
会word,ppt,说明你可以提取信息,处理信息。
既然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整合,那么我们一定要找到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整合。
把要求放到最低,在哪些环节放低要求呢?课件、学件可以很粗糙,不用复杂的网页制作,用简单的幻灯片模板套用就可以了。
学生环节,学生的时间不多,课余的时间也不多,只要会上网收集资料,会简单的word制作就可以了,不需要花俏的页面。
不需要精心准备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基本上都有qq,建一个qq 群。
这样可以节省我们一大堆的时间。
整合真的一定要到机房吗?整合真的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吗,能不能放在课前和课后?我们要把整合进行内化,有一个班级总是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最后十几分钟收集语文课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自己认为好的资料发送到语文老师的邮箱,一直坚持着,我们说他们整合了吗?我觉得这也是整合了,整合课只是整合的一种形式,而且这种形式看到的效果比较明显。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自从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在国内推广“整合”的理念以来,与实践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相比,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则显得苍白无力,远远落后于教改实践,很难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的缘由是什么?整合的工作领域是什么?现代整合观是什么?怎样整合才能收到“最正确”效果?面对这个系列的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作出理性的回答。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谈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应该理解课程是什么。
所谓课程(Curriculum)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
这个定义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把课程作为一种计划或方案来理解的,在学习方案中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作了设计和规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课程的各个方面入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整合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应局限在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活动之中,这显然过于狭隘,说明这种整合没有真正从课程的视角去思考,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考虑总体课程的目标、总体课程的内容、总体课程的组织以及科目内容、单元学习方案中具体学习活动等,应该与课程的各个要素实行整合,并且还要与各种类型的课程实行整合。
这种整合应该是全方位的整合。
“integration”,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综合、融合、集成、一体化等,但它的主要含义是“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局部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黄宏伟,1995)。
整合能够使系统内各要素实现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这个过程会导致生成一个新的事物。
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浅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之一,是要把信息技术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上。
相对于学科教学,信息技术应该是工具和手段。
同时,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它将有助于完成学科教学的改革。
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想结合,首先就要考虑语文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
信息技术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式1. 物质层面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日益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中。
就目前来说,信息技术比较多的是以一种呈现、展示课程内容的面貌出现的(教育信息的展示平台)。
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它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学的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各类学科学习的智能平台。
这是从技术层面的整合。
2. 精神层面的整合(1)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整合。
阅读方式的整合—从本文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阅读。
写作方式的整合—从手写走向键盘、鼠标、扫描和语音输入写作;从纯文字写作到多媒体写作,从线性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与电子资料库对话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
(2)信息技术对学习文化氛围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改变了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
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让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得以彰显。
(3)信息技术对文化类型的整合。
信息技术样多元化的个性得以张扬。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天分展示出来,让他的个性得到健康、充分、自由地发展。
同时,我们应该满足他们多层次的要求,允许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存在。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能 化 水 平和 学 生在 教 育 中的 主体 地 位 。本 文 阐 述 了信 息技 术 与 学科 整 合 的概 念 , 以及 如 何 实施 有 效 整 合 。
信 息技 术与 学 科 整 合 的涵 义 信 息 技 术 是 指 人 类 对 数 据 、 言 、 字 、 音 、 画 和影 像 等 语 文 声 图
一
然 运 用 在 2 世 纪 信 息 时代 . 们 有 必 要 运 用 信 息 技 术 参 与 教 1 我 学 改革 . 行 学科 整 合 . 进 促进 教 学 改 革
关 键 词 : 息技 术 学科 整 合 信 实施
2 世 纪 . 类 面临 从 工 业 时 代 向信 息 时 代 的急 遽 转 变 . 1 人 知识 教 改 中 我们 推 出 了不 少 的 新 教 学 方 法 .但 遗 憾 的是 最 终 因 为 种 客 5教学 模 式 : 深受 前 苏 联 学 者教 传 播 的速 度 和 容 量 都 在 以几 何 数 字 递 增 。 以 多 媒 体 和 网络 为 核 种 主 、 观 原 因都 未 能 推 而 广 之 。 . 激 心 的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使 得 知 识 不 再 以单 一 的 文 本 形 式 来 传 递 , 而 学 模 式 ( 发 动 机— — 复 习 旧 课 — — 讲 授 新 课 — — 运 用 巩 是 融 入 了声 音 、 片 、 像 等 多 种 媒 体 , 识 内容 的 丰 富 与 传 递 固— — 检 查 效 果 ) 影 响 , 型 的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的教 学模 式 , 图 影 知 的 典 仍 形 式 的 多样 不仅 改变 着 人 类 的 生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式 .而 且 改 变 着 人 类 的思 维方 式 和学 习方 式 .引 发 了一 场 世 界 范 围 的跨 世 纪 教 育 改 革 和 学 习 革 命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而且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推动学校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逐渐加大了软、硬件的投资力度,老师平均拥有计算机数量在直线上升,校园网工程也已开通。
这些都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没有发生转变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低下等原因,学校的信息化设施与学科教学“脱节”,信息技术仍然游离于教育教学的核心之外。
多数老师在学校硬件跟不上,办公室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强烈要求学校尽早解决问题。
当学校广开渠道,压缩开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多数老师却忽视了现代化设施的使用,没有使电脑、网络真正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没有因为电脑、网络的使用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甚至个别老师因为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思索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化水平是其中的症结所在。
实际上,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应该落实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上,也就是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和不断探索。
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放在首位,这是“整合”的先导条件科学研究证明,人是通过五大感官系统直接获得信息,其中,通过视觉可获得大约83%的信息,通过听觉可获得大约11%的信息,通过其他方式可获得大约6%的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并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手段、新方法、新气象。
如果同样的一个老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再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整合”中“整”这个语素。
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
“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
“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
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
“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
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
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
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
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
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
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
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
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
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
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
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
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7期;2、沙培宁:《淡化学科意识强化工具概念》,《中小学管理》,2000年11期;3、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0期;4、杨舸:《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江西教育》,2002年第11期;5、王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6、《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反思【摘要】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今天,面对整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遵循其主要原则,有效开展整合实践,深化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2000年12月,我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部长的讲话,引领着我国教育改革新动向,在全国掀起了“整合”浪潮,许多学校开始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笔者有幸观摩了许多区整合课,在学校里也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整合的优势,但是也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教育现象不断进行着反思。
??????? 现象一:有些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整合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走过场”;而有些课教师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缺乏指导,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操作电脑,不是打字就是阅读屏幕上的电子文档,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能体现???????? 现象二:上整合课的教师不会做课件,制作课件的重任就落在几个电脑老师肩上。
上整合课时,执教老师的背后,往往还带着电脑老师去做技术支持,上课时课件出了故障自己也没办法排除。
信息技术该掌握在谁的手里???????? 现象三:有些老师认为整合课就非得用网络或多媒体,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整合,于是不该用的也用了,如实验的操作以课件演示代替,费了很多心思去做实验动画,而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机会。
这样的信息技术用得恰当吗???????? 现象四:有些老师认为,网络课就得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于是不管有用没用,只要相关就都放在课件里,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
上整合课时,老师忙着操作电脑展示准备的资料,而学生大阅读资料,语文课成了自然课,整合课成了“四不象”。
真的是资源越多越好吗?整合课又该怎样体现课程意识???????? 现象五:许多老师上整合课,只是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中应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则是用者寥寥。
很大的原因是硬件设施不到位,做课件需大量的时间。
我们有背投的班级,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高,使用频率高。
教材有配套光盘的连老教师也喜欢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只是青年教师的专利了。
只是何时才能让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再是表面的作秀???????? 面对整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该认真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反思一: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到底是谁整合谁???????? 查看文件资料,得到这样一个概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