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大众传播1(用)

第七章 大众传播1(用)

影视传播研究
3、2005年美国、埃及科学家联合对金字塔进行大 规模考古揭秘,同时向全球电视直播,引起观众 的强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A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 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 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练习题
• • • • • • • 1.首先看出传播的社会功能的是 D A.斯蒂芬森 B.卢因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A 2.提出传播的娱乐功能的是 A.赖特 B.帕森斯 C.麦奎尔 D.斯蒂芬森 3.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D A.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 调
• 郭庆光认为:19世纪30 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 志。《纽约太阳报》、 《先驱报》
• 发展阶段 • 请排序
电报 广播 电影 新媒体 大众报刊 电视
电报
电影
大众媒介
大众 报刊
广播
新媒 体
电视
•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 大众报纸(廉价“便士报”)的特点和意义 1、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 创刊为标志;发展和普及于19C后半叶和20C初。 2、特点:价格低廉;发行量大;内容以新闻信息、 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大众生活;读者不 限于特定阶层或群体,是一般大众;广告收入是报 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3、意义:在此过程中大众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 “观点纸”→“新闻纸”,政党经费运营市场→市 场化和企业化运营,即报纸成为以“报道新闻、传 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成了真正 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 考点1

大众传播 考点1

1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4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1中国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与传媒市场的需求不匹配2古代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扬3本土化的传播学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6人内传播的形式:感觉-推理-判断-概念-表象-知觉7人内传播的作用: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8人际传播的动机分析:1)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重的需要归属、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2)罗洛夫观点:物品、金钱、服务——自然需求信息、地位、爱——社会需求结论:人际传播源于人的社会需求,是人的基本活动。

9符号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能力。

10认知一致性理论:人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认知矛盾往往会打破心理上的平衡,使个体出现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会促使个体作出一定的行为,以重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纽科姆的均衡传播模式(ABX理论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11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组织外传播形式信息输出信息输入公关宣传广告宣传CIS系统1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观点:1、环境监视2、社会协调3、社会遗产传承2)赖特的观点:1、环境监视2、解释和规定3、社会化4、娱乐功能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功能4施拉姆的观点: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13、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模式:意义:(1)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2)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形成的。

大众传播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的名词解释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有组织的传播工具,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向广大群众传递信息、知识、观念和价值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将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大量的人群,而且可以通过反复传播,加深人们对信息的印象和理解。

同时,大众传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工具和方式,传递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各种信息,了解社会动态,掌握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传递各种观念、价值观和文化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大众传播还可以通过各种娱乐节目和广告等,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和消费需求。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因此,对于大众传播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研究大众传播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其中,基本理论包括传播模式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受众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和规律。

而实践方法则包括传媒实务、传媒经营管理和传媒政策法规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大众传播于实际生活中。

除了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外,大众传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

例如,它与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同时,大众传播还涉及到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也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大众传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新闻1501 王颜玉 1501074137
• 一、什么是大众传播?
• 1、“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 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向社会公 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 动。” • 2、“指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 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 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 3、“大众传播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 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 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 践活动。”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 2 3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 功能
• (二)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在《大众传播:功能
的探讨》中提出)
• 1、环境监视——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警戒外来威胁;满足 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 2、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 社会成员的行为。 • 3、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 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 4、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
•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 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 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 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 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这样,在面对消费者时,纽崔莱品 牌旗下琳 琅满目的产品线就以四份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 让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营养 套餐”呈现在市场上, 将同一品牌的系列产品变得更有针对性。 (2)品牌的推广与宣传 从 2000 年开始,安利不惜重金为纽崔莱做连珠 炮式的奥运营销活动。连续两届成 为奥运会中国 代表团的唯一专用营养品。现在的纽崔莱不仅仅 奥运运动员的指定营养品,更是 NBA 中国市场合 作伙伴,和运动员的指定营养品。从 2001 年至 今,安利纽崔 莱先后邀请国内外许多优秀运动员 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 从最早开始的邀请 “跳 水皇后” 伏明霞,田亮,刘翔等奥运冠军作为纽 崔莱的产品形象代言人,宣传和诠释纽崔莱“营 养、运动、健康”的品牌形象
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 即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方面讨论大众传播对于社 会的影响。 ①.政治体制决定了大众传播的体制,反过来大众传播对于维护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促进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参与政治决策、 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②.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文化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功能,它提 供了维护社会系统稳定的共同的价值观,并使社会的规范秩序 合法化。大众传播正是这种文化价值观的最佳载体,并且通过 大范围的持续传播,将大众文化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至。
3.安利(中国)大事记 1995 ● 正式开业前,公司用了三年时间进行工厂建设。 ● 1995年,安利(中国)开业,在广东及福建两省 七个城市营运,拉开了在中国耕耘发展的序幕。 ● 首批推出5款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1996 ● 安利上海分公司开业,业务拓展至华东地区,公 司年销售额达9亿元。 1997 ● 雅姿?系列美容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 ● 在曼谷举办首次海外研讨会。 1998 ● 积极应对4月份国家发布的传销禁令,在停业3个 月后获批以“店铺+雇佣推销员”的方式重新开业。 ● 纽崔莱?系列营养保健食品在中国上市。由于禁 令影响,公司当年销售额为3亿元。

传播学教程整理第七章大众传播

传播学教程整理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a.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b.社会协调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保证社会遗传代代相传)。

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a.环境监视功能(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b.解释与规定功能(传达信息并非单纯告知,常伴随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该采取什么行为反应);c.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及行为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d.提供娱乐(满族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

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传播学概论»):a.政治功能(监视,协调,社会遗产、法律、习俗的传递);b.经济功能(搜集信息,解释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c.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并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a.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事物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b.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传媒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开,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强制遵守社会规范);c.麻醉作用(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失去社会行动力,负面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大规模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大众社会中,信息如何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角色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传播过程中的源-信道-受众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从信息源开始,经过不同的信道传递给受众,受众对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的地方,比如媒体、机构和个人等;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受众是接收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和特定的群体。

这个模型强调了信息传播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不同环节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次,大众传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媒介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同时,媒介也具有选择性,能够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辑,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此外,媒介还可以通过社交影响、设置议程和引导观点等方式,对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因此,媒介在大众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传播效果的研究。

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传播的结果和效果。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可以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反馈情况,以及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研究传播效果有助于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机制,对媒介的发展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因素。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信仰体系、知识水平、媒介环境等。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的源-信道-受众模型、媒介的作用、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大众传播

第五章 大众传播

2. 社会协调: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媒介常常会批评并指导人们对周围事件作反应。宣传符合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曝光某些偏差行为,建立社会舆论导向,强化社会规范,帮助社会达成共识。
? 可能的负面功能:强化遵从,将固定模式永久化;媒介的造假事件(假形象或假人格)。
? 负功能:刻板成见(刻板印象)
3.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信息泛滥、表面关心之下的冷漠,花费大量时间在传媒上,失掉行为主动性。被动的接受者。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过程
1.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前,报刊因为面向群体定性化,不能称为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人都看的廉价报纸“便士报”(penny paper) 问世,报刊成为大众传播。
3. 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个人得以和社会融合。
? 可能的负面功能:大量复制的信息阻碍了个人之间的创造性交流;减少了社会亚文化群的种类;标准化趋势,阻碍了文化生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在1959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和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第五讲: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一)信息环境
1. 定义: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具有特殊涵义的信息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及赖特的 补充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2.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传播起什么作用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
7.提供娱乐
详见教材P169
(三)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传播是一柄“双刃剑”。在看到大 众传播促进了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不应否认它 的许多负面影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现实媒介化 2.信息庸俗化 3.求知被动化 4.文化殖民化
1.社会现实媒介化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施拉姆的重要贡献: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
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 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启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想提高知 名度,应尽可能在媒介上多露面,让媒介广 泛报道。案例:营销传播专家叶茂中的自我 推销术。
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身教育的今天, 人一生中绝大部分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 上接受了。
可以肯定地讲,现代人的知识中,相当多的部分来 自各种传播媒体,而不是来自老师和父母。作为受 众个体,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这种功能。
4.文化传承和交流
首先,大众传播不仅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而 且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进社会成员共 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请自己看书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重点)
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信息传播系统, 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大众 传播的功能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 分,学者们尤其是美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
(一)有关学者对大众传播功能的论述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媒介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拟态环境(见教材 P171)
社会现实媒介化(拟态环境的出现)导致很 多人对社会现实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 的决策,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电视和电脑的区别
一开电脑:就觉得社会黑暗,官员腐败,恶 势力横行,民不聊生,仿佛马上就要灭亡 了???
一开电视:就觉得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载 歌载舞,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一百年都不 会出事 。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宪章中首 先使用了“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这个概念。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等 把传播研究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在其著作《宣传、 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的概念。
机会的信息
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解释情报;制定、 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
传播和执行政策)
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

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 开创经济行为 传递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 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 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 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启示:信息社会里,每个人应养成随时关注大众媒 介的各类信息的习惯,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应对措施。
2.社会化
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方式的展 现,承载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促使人 的社会化。
调查显示,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 用仅次于学校,居于第二位。
3.知识教育
人们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经 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教师课堂上的传授来获得; 另一种则是通过与各种媒介的接触而获得。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 员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向社会大众传 播信息的社会过程。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 2.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媒介或电子媒介。 3.信息可以大量复制,信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
续、公开的。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受众广泛、成分复杂:多、杂、散、匿。 6.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7.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启示:人们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这一 功能,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以做出应对决 策。
6.社会协调功能
它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 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 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 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 中,以适应当前情况,有的学者称之为“整 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启示:做了坏事尽可能不被媒介知道和宣扬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传播信息 2.社会化 3.知识教育 4.文化传承和交流 5.环境监测 6.社会协调功能 7.提供娱乐
1.社会交流和沟通和整个社会相沟通、相联系,促进个人社会化。 上传下达、相互沟通功能是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其次,大众传媒的发展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比如 通讯卫星与互联网络的使用能使发生在“地球村” 任何一个角落的重大事件,瞬间传播至地球的每一 个角落,使人类在同一时间享受同一个重要信息, 并使各民族的文化即时实现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 内的传播。
5.环境监测(环境守望)
施拉姆曾把它比喻为“雷达功能”。环境监 测功能主要是通过提供各种新闻和信息而实 现的。
电脑是生活照, 电视是婚纱照。
2.信息庸俗化
信息的庸俗化对整个社会产生着不良的影响, 特别是对缺乏分辨力和抵抗力的青少年儿童。 详见教材172
3.求知被动化(思维行为惰性化)
大众传媒出现后,人们对世界和环境的认识主要不 再依靠亲身实践,而过多依赖大众传媒。人们把大 部分自由时间花在媒介消费上,他们喜欢谈论胜于 行动,习惯于坐在电视机前欣赏世界、评价世界, 满足于间接地认识生活,而不是主动直接地干预生 活,这种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带有极大的虚幻性。久 而久之,由于个人满足于大众传媒传播的讯息,最 终以知代行,成为丧失自我辨别力和行动能力的现 代瘫痪者,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 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电视人、容器人的出现 是典型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