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类现代文阅读-7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高考语文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
”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语⽂论述类⽂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定义“论述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
⼆、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的概念。
)(2)理解⽂中重要句⼦的含义。
(指对⽂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的句⼦。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
把握⽂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中主要内容。
(2)分析⽂章结构,把握⽂章思路。
(指理清⾏⽂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然科学类⽂章,是指研究⾃然科学及技术⽅⾯的⽂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学、地质学、医学、⽣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章。
(2)⾃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学、⽂化学、⽂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从所考查的⽂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考论述类⽂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艺学等,所选⽂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的⽂本,具备了论述类⽂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五脏俱全”,我们甚⾄可以把它看做⼀篇完整论述⽂的缩影。
所选⽂本的论点很鲜明,⼀般是在⽂本的⾸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论证等。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一、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是针对论述性质的材料而言的。
可以用客观题形式考察,也可以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客观题形式通常为新高考试卷中第三题。
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需要熟悉论述性文本论述性文本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知晓论述性文本的常用结构。
二、知识储备(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1.论点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示的态度。
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分类: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③位置:文章标题(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①概念:是用来证实(明)论点的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②分类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的种类可分为:a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具体事例、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b理论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
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向任何方向
运动不等于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上海卷第2题)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第二步 审—审读题干,圈定答题区间
▪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 (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
的。 ▪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
的。 ▪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 25
【文试站题”】的根原据因文,意错,误下的列一白项鹤是梁被誉为“世界D 第一古代水
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 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 况的判断。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命题陷阱之十: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 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 【试题】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
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3分) ( A、C )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
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
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
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
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
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回顾旧知:检查对上节课的把握——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判断论据能否支撑观点“三步骤”
习论证方法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反对党八股》为例)
①对比论证:列举党八股第一 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说明了文章长而空的后 果并指出产生的原因,然后以 斯大林的演说进行正面说明, 一贬一褒,从反正两方面说明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 的文章。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 会存在”到“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从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论 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 过程。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 层,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 构。第一层(从“人们的 社会存在”到“……物 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 神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 到“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表达意思准确鲜明。 2. 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为标志,
收束全文; 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 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 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
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写诗、演唱、绘画、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人们谈起人工智能时,往往想到科幻小说中的强人工智能,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和人类一样生活,看起来似乎会取代人类。
然而,目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具备人类的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
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首先,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地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诗歌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
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并非如此。
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
人工智能只有具备了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了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徐志摩风格的诗来。
没有人生,我们便无法理解诗和艺术。
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
据研究,尽管人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这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
它可以轻易学会下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甚至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学会。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整体高效阅读讲与练专题
1.论点
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表述为一句话。它出现 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有的标 题就是全文的论点。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 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就是统率与 被统率的关系,而各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要指示代词的语句。
步骤一:标——关键词句
(1)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① 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② 年代时间(多依次出现)、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及范围限定词(如:多
数、少量、部分、几乎、凡、凡是、所有、全、都、仅仅等)。 ③ 重要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基本、根本、十分、非常、总共等)。 ④ 表示已然与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现在、了、将等)、或然与必
①介绍了 计算方法 古今不同 的地位, 突出其当 下的重要 性。②由 “计算方 法”引出“ 数字人 文” 。
高考复习 论述类文本整体高效阅读讲与练
一、论述类文本
• (一)论述类文本的种类 • (1)政论文 • (2)学术论文 • (3)文艺评论 • (4)时评 • (5)书评
种类一பைடு நூலகம்政论文
① 定义: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 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② 特点:政论文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对应文段2】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 “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 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 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 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试题】】(福建卷第3题)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 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 因的序列。
【对应文段3】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 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 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 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 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 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 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 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二、命题特点
(1)选文专业性强、学术味浓,阅读上存在 一定难度 (2)题型设置︰客观选择题 (3)考查重点︰ ①理解重要概念、句子 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重中之重) ③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为单项选择题,一般设3道题, 每道题3分,共计9分。
三、 选文特点 ⒈选文时代感强 ⑴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 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 等。 ⑵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 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 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 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6、肯否混乱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 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 却予以否定。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 为肯定。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
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
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
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
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
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语,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了白话。
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
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命力。
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都有所表现。
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宋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
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受禅宗语录影响而产生的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
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
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
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竟不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了阅读的障碍。
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局部
-----分析综合
整体了解本考点
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 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 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 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 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 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本考点的要求。 2、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 方法。 3、规范表达,力争高分。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了解本考点要求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 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 层次的能力。 2、金题回顾 (2010江苏卷《谈静》)文章题为“谈静”,但最 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 分) (2011江苏卷《捧与挖》)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 思路。(4分) (2012江苏卷《笑的价值》)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 段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 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 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迁移训练】《“国学热”还能热多久》
第⑤段论述当前的“国学热”无法长期热下去, 请简要说明其思路。(6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 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②再阐述国学 不可能像英语、电脑那样满足人们的经济和物 质需求;③然后指出当前的国学热也不能满足 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因为只引起了少数人的 兴趣。(6分,顺序不能前后颠倒)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6.混淆时态 7.混淆关系 8.偷换概念 9.因果混乱 10.主次颠倒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个别代一般(选项范围扩 大),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 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 数”“有时” “全都”“全部”等。
解题步骤
“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 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解题步骤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
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P11 例9
常见错误类型
(7)混淆关系
从条件和结果看,有把条件说成结果和把结果说成条件两种错误。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或然两种错 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必然”是 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P11 例10
常见错误类型
(8)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 P12 例12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信息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 现象的文章,它包括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 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 等学科的文章。 近年来,主要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科普文等
设题特点
1.选文专业性强、学术味浓,阅读上存在一定难度
常见错误类型
(9)因果混乱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一)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1.“文中”指的是阅读环境。
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重要概念”不是来自于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于文本,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于文本。
阅读环境(即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意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广义的语境指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以及由作者或读者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2.“重要概念”是就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指的是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词语,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在文章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形式:(1)指代型词语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意义。
(2)概念术语型词语概念术语型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
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①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
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②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③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二)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1.“文中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2024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全面解读
第二遍:精读--分析题目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阅读试题,弄清题目要求, 带着题目返回原文,标画选文。 1、标注敏感点:选项中可能作为设误点出现的词语,表条件、 因果、转折、顺承关系的词语,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等,都 可以作为敏感点标注出来。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筛选信 息类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意思,理解分析类题目的选 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落实设误点:根据内容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 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需要理解分析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 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 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 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 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关联词
第二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以孔子的话作为佐证,接着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阐 述“孝”的重大意义。
①提出观点。 ②引用《孝经》中孔子的话,是为了阐释“孝”是常规、通则与规矩,从而佐证 “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③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④“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这种伦理规范 的制约性。 [提示] 信息①③有助于第1题B项的判断。信息④有助于第2题D项和第3题C项 的判断。
将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语句(圈出来的)带入文章中,由 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使用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 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 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 《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 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 江边的
②借助“标志语”。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 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 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 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 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 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 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
(3)文题比对,筛选、合并、形成答案
•
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
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
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 序”,要特别注意。
二、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型精解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含义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包括: ①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②反映深层含意的词语;③体现 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④对文本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 ⑤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⑥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⑦有 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概念的含义”是指这个概念在文中 产生的临时的具体的含义。在实际考查中,主要是从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概念的内涵主要指概念的本质特征、功 用、原因等,外延主要指种类、数量、条件等。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 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 渡口。
(5)从文章提供的材料中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
作者在文中运用材料,总是要传递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的 见解或感受的,因此,正确理解文中提供的材料,把握其中 的重要信息,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2014-11-22 14:44:论述类文本阅读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考查范围:文本选择以关注社会、注重人文为主要原则,涉及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美学等方面。
新课改省份高考大部分考题的选文为文化、艺术方面,难度也相对有所降低。
2.考查形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一考点内容已被删除,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
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对此题的考查,多为客观选择题,而上海、北京率先采用了主观题与客观题混合命题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可能成为一种命题趋势,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1.复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论述文的特点,将文体特点和高考考点结合起来解读。
2.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特别留意各种媒体的文化类节目,提高自我文化素养。
3.积极探索试题规律,总结做题经验,处理好整体观念和局部信息之间的关系。
4.阅读训练过程中,严格对照评分标准,寻求差距,总结规律,解决答题规范化问题。
5.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积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重要句子与科技文不同,人文科学文章中的所谓“重要概念”,是指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或是为了说明特定对象而采用的术语,具有临时性、情景性等特点。
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重要概念”就会出现错误。
把握“重要概念”最重要的是搞清陈述对象,区别相近、相似概念。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文章的中心句和主要观点,或者是具体段落的核心句,涉及到对全文主旨的正确理解。
实际上重要句子正是“重要概念”的载体,分析重要句子就要深入到句子中,把握关键词语,限定内涵。
(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谈静朱光潜(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必考类现代文阅读-7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广州市执信中学钱丽一、教学计划(4课时1.明确考点,有的放矢0.5课时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课时3.掌握错误选项设置方法0.5课时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1课时5.随堂训练加讲评1课时二、明确考点1.命题意向社会科学类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等。
2 .题目形式及分值1道双选题(5分+1道单选题(3分+2道简答题(8分3 .考查范围(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文阅读不设鉴赏和探究题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第一遍阅读:通读全文,梳理思路5分钟在通读全文的同时,要同时进行以下几个工作:(1标出自然段数,明确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内容。
(2划下重要句子:●重要句子:首尾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标志性词语: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主要,基本程度词(可能也许●标点:“:”“;”2.第二遍阅读:精读全文,题文对照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
注意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注意多层次的段落四、选择题选项设置方法(一正确选项设置方法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二错误选项设置方法1.偷换概念,混淆程度。
故意增删表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
“凡、所有、都、全、几乎、主要、更加、特别…”(08北京,14 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解释:原文‚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有效方法。
(08江西,6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解释:‚都是‛错,原文中是‚做后一种梦的往往是第一流的科学家‛。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例题】 (2019·江苏卷T19-B)
【选项】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
上桥的净空。
【原文信息】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 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 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 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 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
类社会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
材料一第1段: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明显 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 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类社会留存下极为珍贵且丰富的文化遗 产。这些文化遗产既彰显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 化自信,又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突出的包容性, 蕴含大量美学、史学、哲学等人类共通价值,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形象。
以偏概全 太绝对化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阅读类文本
一划二找三对比,做题其实很容易
一划:整体阅读(速读),标出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
二找:看清题干要求(正确or不正确),将选项一一与原文 对应(精读) 三对比:将选项与相应原文进行对比,仔细推敲(精读)
理解和分析8大坑点
1.无中生有(原文无此意,凭空捏造) 2.张冠李戴(将此人表述成彼人,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 3.混淆是非(将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相反) 4.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等) 5.因果错乱(强加因果、因果混淆) 6.曲解文意(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歪曲作者观点) 7.混淆时态(把未然当作已然,把或然当作必然) 8.偷换概念(将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改变或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广州市执信中学钱丽一、教学计划(4课时)1.明确考点,有的放矢0.5课时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课时3.掌握错误选项设置方法0.5课时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1课时5.随堂训练加讲评1课时二、明确考点1.命题意向社会科学类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等。
2 .题目形式及分值1道双选题(5分)+1道单选题(3分)+2道简答题(8分)3 .考查范围(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文阅读不设鉴赏和探究题)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第一遍阅读:通读全文,梳理思路5分钟在通读全文的同时,要同时进行以下几个工作:(1)标出自然段数,明确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内容。
(2)划下重要句子:●重要句子:首尾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标志性词语: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主要,基本)程度词(可能也许)●标点:“:”“;”2.第二遍阅读:精读全文,题文对照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
注意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注意多层次的段落)四、选择题选项设置方法(一)正确选项设置方法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二)错误选项设置方法1.偷换概念,混淆程度。
故意增删表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
“凡、所有、都、全、几乎、主要、更加、特别…”(08北京,14) 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解释:原文‚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有效方法。
(08江西,6)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解释:‚都是‛错,原文中是‚做后一种梦的往往是第一流的科学家‛。
2.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以一般替代个别,以全局替代局部。
2010广州一模1题B项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的存在物,因此所有存在物的法律必然是不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的。
解释:原文‚由于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的存在物,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3.张冠李戴。
在解释概念或转换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
2009广州一模1题B项谈论境与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生于象‛,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
解释:原文中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定‚境生于象‛这一点。
4.曲解原意.对原文意思进行推演,出现不合原意的说法和结论。
2007年广东高考《创新与想象》1题B项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原文: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
5.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意,是凭空捏造的。
(08全国二,6)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解释: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
6. 混淆偶然必然、已然未然。
即把可能偶然说成必然,把必然说成偶然。
把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
(08全国一,6)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解释:原文‚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并非肯定。
(08湖北,8)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解释:‚必然‛太过武断7. 倒置错位。
包含因果倒置、主次倒置、前后倒置、条件与结果倒置、方法与目的倒置等等。
(08全国二,5)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解释:因果倒臵,原文显示‚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
2007年广东高考创新与想象D 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解释:主次倒臵,根据原文,应该是‚主要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形象性思维的辅助‛五、简答题答题方法1.存在问题:(1)照抄原文;(2)遗漏信息点;(3)表述角度有误2.解决办法(1)审:审清题干,锁定区域审:审清题干,锁定区域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4分)答题区域:第二段和第四段前半部分答:不重复。
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
(2分)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2分)(2)理:理清要点,概括重组理:理清要点,概括重组(1)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4分)①用摘句法和合并法概括第二段的信息:◆艺术创作具有科学品格。
◆艺术的表达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的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额规律,即科学问题。
答: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
(2分)②用提炼法概括第四段信息原文: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
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
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关、具体的社会分工上。
答案: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2分)(3)述:对应问点,准确表述述:对应问点,准确表述①调整表述角度示例比较: P216 第4题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答:可以借助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而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
(符合问题的要求)对比:中国古诗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
(回答的是‚意象的形成靠什么‛)②对应问点07广东高考15题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查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和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
思考:答题区域在哪,题目有多少个问,表述角度是什么答案:(1)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和创造能力。
(2分)(2)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2分)(3)一个人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分)六、随堂训练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注:文本内容见上一篇文章。
此处从略。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A.广义的法律,就是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法律。
正确选项设置:形异意同原文: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B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
错误选项设置:以偏概全错误选项设置:张冠李戴生活在自然状态中。
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产生了利害冲突,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
……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
……人的内在理性告诉自己:要摆脱自答案:【内容辨析】AD(B.不是‚所有存在物的法律‛,而应是‚人类世界的法律‛,因为‚所有存在物‛包括人类世界的存在物和物质世界的存在物,而‚物质世界存在物的法律‛则是固定不变的。
C.人们制定并强制推行法律,是在国家产生之后,而非‚国家产生之前‛。
E.人定法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自然法和物质世界的法律则不是。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需要制定法律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答案区域第5段A.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限制,就会危及社会。
B.自然法的执行缺乏足够约束力,无法确保能够真正得到遵守。
C.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个部分,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
(第6段,证明人类受自然法支配)D.由国家制定法律,才能更有效协调社会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信息整合】C(‚宇宙普遍法则‛指的是自然法,它不需要由人类来制定,因此,‚人的理性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不能成为‚人类制定法律‛的原因。
)14.哪些法律不是人类创造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标准答案】物质世界的法律不是人类创造的,因为物质世界的法律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
自然法不是人类创造的,因为在人类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就已经有自然法存在。
[4分。
‚物质世界的法律‛和‚自然法(‘道德律令和道德戒条’或‘道德规则’)‛各1分,至于原因,物质世界的法律要强调‚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自然法要强调‚人类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就已存在‛才能各得分,其它答法不给分。
]【分析】总:1)人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
分1:分2::4)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
小总起句5)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
道德规则转成法律规则的原因6)因而,法律规则不过是国家强制推行的道德规则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早就存在了。
法律规则的本质些道德律令和道德戒条。
自然法即道德律令和道德戒条,或者说是道德规则8)比如,自然法告诉我们:不得杀人,不得奸淫,不得偷抢。
举例证明自然法早已在法律产生前存在9)人们制定的法律中许多内容不过是依据这些自然法而已。
总结自然法与人类的法律关系,顺势引出的自然法定义【评分样例】1.人出现之前的法律即物质世界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原因是人类出现之前它就已存在;自然法不是人类创造的,原因是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只是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才需要法律。
(4分)2.物质世界的法律、自然法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
原因: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自然法是人定法之前存在的法律。
(3分,第一个原因不对,扣1分)3.自然法和宇宙普遍法则。
原因:①自然法:源于自然的本性,在人类产生之前已经存在;②宇宙普遍法则:人类所创造的法律,要遵循宇宙普遍法则,而宇宙普遍法则早已存在。
(2分,第②点用“宇宙普遍法则”代替“物质世界的法律”,完全不符合题意)4.①规律,原因: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