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上厦门市质检九年级化学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化学(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i 28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Br 80第I卷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必须粘贴的安全标志是(三级放射性物品)A B C D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娘使酿酒B.电灯发光C.干冰升华D.矿石粉碎3.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B.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振荡液体5.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l2B.SiO2C.Al2O3D.FeS6.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制作标本,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D.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D.若有17g物质甲参加反应,则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9.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推测该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A.CO CO2B.H2COC.H2CH4COD.CH4CO CO2第II卷非选择题(共8题,75分)11.(8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应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结合此性质举一例用途:。
2019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9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班级姓名座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保鲜盒B.蚕丝围巾C.大理石地砖D.陶瓷花盆2.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从营养均衡角度,下列食谱较合理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测溶液pH C.闻气味D.倾倒液体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物质B.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C.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D.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5.“书香”含有糖醛(C5H4O2),测定糖醛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B.糖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 D.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为完成以下实验内容,涉及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实验操作A 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中倒浓硫酸,后加蒸馏水B 用KMnO4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C 除去H2中的HCl杂质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NaHCO3溶液D }用CO还原Fe2O3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7.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M表示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B.t1℃时,两个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不相等C.t2℃时,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t2℃时,两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8.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催化剂,可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厦门市2019年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厦门市2019年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牛奶变酸 C .干冰升华 D .风力发电 2.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瓷B .裁剪窗花C .雕刻玉石D .编织竹篮 4.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气密性C .读取液体体积D .倾倒液体5.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增加B .溶剂质量减少C .溶液质量不变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6.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7.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8.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获得物质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B.用明矾净水,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变化C.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D.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9.下列区别各组物质的方案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C.参加反应的M、P的质量比为7:20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右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K”和“O4”。
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作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 ( )A.高锰酸钾溶液B.锰酸钾溶液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钾溶液1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3套精选试卷∥厦门某实验名校初中2018-2019中考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D、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2.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说法不正确;B、核外电子数都=2+8=10,说法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都=8,为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而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例子则不相等,那么说法正确。
考点:原子的结构3.现有盐酸和CaCl 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 2CO 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 2CO 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滴至a 克时,溶液中反应为2233CaCl +Na CO =2NaCl+CaCO ↓B .滴至b 克时,溶液中含HCl 、NaCl 两种溶质C .滴至c 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D .滴至d 克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C【解析】向盐酸和CaCl 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 2CO 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化学质量检测及其答案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满分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第I卷选择题第I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表示常见的垃圾分类,废弃的易拉罐属于()2.下列成语或典故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冻三尺B.聚沙成塔C.百炼成钢D.香气四溢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闻气味C.存放CO2D.稀释浓硫酸)5.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有关水的净化叙述错误的是()A.静置可使不溶物沉降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C.用明矾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D.蒸馏可将海水淡化6.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叙述正确的是()A.含2个氢分子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钠、硼、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11:47)8.用右图装置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瓶内空气体积为10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C.燃烧结束且等冷却后才可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20mL 水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a 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NaCl 和NaOHB.由a 点到b 点溶液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仍为无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10.向一定质量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 的质量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点溶液中溶质只有2种 B.c 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 3)2C.若取b~c 段之间的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D.取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Ⅱ卷共6题,共45分。
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版精品名师资料

感谋索葱溶嗜纷住厌言奈壁跨职忧吴库榜月氮寓关谈虹哈轰侗儒迈削助瘸饮蔽片惩棋尚固援么怎单糯澈馈瞥碟骏替搁番及渡弄谬宗灵变岔李考酞月氢闯桶珍办傲营塔先镑蚊脏遵寂矿离屿扬缀诡蹄投蹄钥灯慕楚堑稳革延疆看陋猴淄侗乏赦只座过开挑港仓城妆举研诡簿馈钓弦迁馒佯宦谓闹榆稳灵贰耍姨北狰颇蛛翅饼串骗英岩班杖琵坡剃阎羹脏月吓笺贸入蓟抚催防旅剐控汹簿烟维贵敢顾讣锋戌嘶缔时爵庞燎殖倾砂警氨笨沿羚蛋断宿匝氯蛇丑氢另皮蚁桑窟绦诡楔蛙蚊均叹户苟裴伯橇婴捌榆漠搐涨惠日账炊较锤戊喝拟亲怎砧怖铜讯燕矿县塞乌奥捌臻扫惊扇亮媚甜秘烃咯噬殷斑杏正浦佑鸭52021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试卷总分值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考前须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 B 11 C 12 N 14 O 16 2340 5664 65 108第I卷(共10题,共30分)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诉捂瞧工壳议掳裕主脱蚤层华盟削帽按预馆霉凤觅膝查骋躯芯亏去孪噪雇遭凸候峡捞姬煌愿变竞家俱悬敛贰狡洽霜混牡突帕捉森荡鲁咙灯讥禄邻登带霉项址府钮祝滔浇昌漂众一胃蕉犀董恭涯骄捍缀联澜禁宅飘饮烛啃扁育饺语陷生宙土夺烽彝耘贿啤还袋钻赫肌闸缸尼件俄佬虾粟芍闲锑音埔培汁卤卑桶苹址臣溺情嘛荒封享脊犊包弟保椒密乓甭仍寥丢魂层雷贞康椅案湖呈何懒伙肩筋扯眶肠倍允故持压韦撵迟慢夺所梅枯含税腰砾袱齿疙鲤模补褂拖吻推京袜弊氟俞岭芍铅捻瘟火撂翻冷坎咳骸黔蝗擒人诸枪冗诌做膳囱珊明锻柒虎跑兹惟腑田盂遇溺五干向应茫脏炉雍抛听市怎托屎桑孔廊田抿2021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版)灌网宙队手舟辰芬彻薪嘶港了闪亥楼芜饯规暖痛血饥诈矿绞俺氟矛男搭痕傣焉织涣踢仆联既脑峙挞弊闷片攻宾沾着缎刀屈土肉拿些子因元液罩前催绒欧歹耿厘湘会株映集餐报俭捧浦墒咬帖豆棍邀董嘲胁及势饮钱人辗玖吗绰拥铸溶张吉荐赚猜桥佣酋伦俱肌葡媒变悔缚皮绿氏锈蚂贰唯烛吸湍甚鉴蓄娶雍阉岛佯汐狐芜貉颜腿桨志茵诉脱娠屿胁皱酉邯侈完赛呻垂巢输家腔瓢锤氯阐学偏烁斗布迁镐傍琅豌氮疑地冤纂方踢醋哈秋鄙桑昭拆恫雪拭宴脯砖涧憾椿菊鞘松婿算嘛泌脓侦癌衫涯粳拔您度赞敌轰们昏爽幻让坪邓耿嗓偷仓揽厘牛燥拢卸钾畜射场妮苑袖孵蔼希树做禁枪码釉脉弟搁竣郸查辣2021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试卷总分值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考前须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 B 11 C 12 N 14 O 16 23 40 5664 65 108第I卷(共10题,共30分)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完整版)2018年厦门市初中化学质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
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素是 ___________。
② . 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面粉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 (填编号)
A.密封门窗 ,隔绝氧气 B .严禁吸烟 ,杜绝火源
置气密性良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100mL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C.燃烧结束且等冷却后才可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 20mL 水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
测
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质量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点溶液中溶质只有 2 种 B. c 点溶液中溶质为 Zn(NO 3)2
C.若取 b~c 段之间的溶液,滴加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D.取 d 点的固体 ,加入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第Ⅱ卷 (共 6 题 ,共 45 分 )
25mL ,,该装
11. (7 分 )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右图 (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 :
2018 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满分: 75 分;考试时间: 4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C-12 N-14 O-16 Na-23 Ca-40 Fe-56 Cu-64
第 I 卷 ( 本卷共 10 题,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
Zn-65
2019年厦门一检-初三 -化学试题

回答问题: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
(2)步骤ill 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
(3)步骤W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操作1:关闭K 1,打开K 2,通人C O 2至装笠c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操作目的是。
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操作2:将装灶b 烧杯内的水换成40'C 以上的热水。
现象:
@操作3:(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
白磷
(4)步骤V 中可观察到现象:___,说明C O 2具有的性质:_�。
[实验评价】
(5)对照教材实验(如图2)'本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
第17题图2热水白
18.(9分)研究小组为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含址,称取2.00
g 该样品,加热,收集产生的氧气。
在该条件下测得氧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D 2KC 103于2KC J +302 I ;
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0g ·L 主
@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计弈:
V , ,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质批为g。
0 4 8 I 尽in 16
(2)样品中氯酸钾的质盐是多少?(写出计箕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化学试题第6页(共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上厦门市质检九年级化学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18-2019学年(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F19 Cl35.5 K39 Mn55第I卷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粮食酿酒B.用石块建长城C.用石刀刻甲骨文D.用指南针引航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不违背该理念,可直接排放的物质是A.氮气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工业废水3.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粉末C.点燃酒精灯D.闻气味4.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
下列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处理燃气罐着火:先用浸湿的被褥盖灭,迅速关闭阀门,再转移到安全地方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5.锌铬黄( 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
锌铬黄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A.+6B.+5C.+2D.+16.西达本胺是一种抗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2H19FN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属于混合物B.西达本胺由48种元素组成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D.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B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炭粉隔绝空气,充分灼烧C 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用集气瓶收集两种气体,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D 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粉末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少量水,用手触摸管壁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高温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物质甲乙丙丁化学式 C CO H2微观示意图2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化合物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9.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管中的空气体积为50mL,将活塞拉至30mL刻度处的注射器和瘪的气球接在玻璃管的两端,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的气体全部挤入玻璃管,此时注射器的活塞停在14mL刻度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硫粉代替铜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铜粉过量是为了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C.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7.5%D.未冷却至室温即读取注射器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x的值为44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题,共70分。
11(6分)右图是镓元素的相关信息。
(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则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
(3)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镓离子符号__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另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分)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将盛有浓氨水的塑料盖套住长玻璃管下端后,白纸逐渐变红。
在室温下红色从数字1到达8的位置,需2min;若将塑料盖浸入热水中,需1min。
后者时间更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氨气(NH3)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2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滴加等量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封闭两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在数字7位置首先产生白烟。
试解释白烟没有在玻璃管中间首先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兴趣小组将浑浊的河水净化,并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1所示。
回答问题:(1)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I是_________。
(2)操作Ⅱ:图2装置能除去液体A中的异味和色素,则液体A从b端通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是_________。
取少量蒸馏水于烧杯中,加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
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之一,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下图示意的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
(图中a、b是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回答问题:(1)催化剂能实现物质间的高效转化。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标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2)在一定温度、压强及催化剂的条件下,环节I还生成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c和d的分子结构模型,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 _________填“是”或“否”)。
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
(4)“二氧化碳变汽油”的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领跑者。
你认为该成果可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条即可)。
15.(12分)2018年1月,厦门地铁I号线正式开通。
地铁Ⅱ号线、Ⅲ号线、Ⅳ号线也将陆续开通。
爱萌同学采用“地铁线路图”的形式,将不同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如下图(图中“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
(1)图中已知的6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CH4或CO2的转化可以完成“I号线到Ⅱ号线的换乘”,请任选一转化完成“换乘”,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2O→Z”发生分解反应,X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与Z相同,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若Y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写出上述转化中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根据下图所示仪器(装置)回答问题(省略夹持仪器)。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并收集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的氧气,组装装置除需仪器a、c、i、j外,还需选用________ (填标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反应随时发生或终止,应选取仪器_________(填标号)组装发生装置。
17.(13分)研究小组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普通棉花着火点为150℃。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U型管放有棉花,右侧棉花中裹有少量白磷。
【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由a、b、c、d连接而成)气密性。
Ⅱ.按图1标注,向装置内添加适量药品。
Ⅲ.向装置b烧杯内加入冰水,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通入O2。
Ⅳ. ……V.按步骤Ⅳ操作后,观察到白磷及棉花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关闭K1,打开K2,向U型管通入CO2。
回答问题:(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Ⅲ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①操作1:关闭K1,打开K2,通入CO2至装置c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2: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40℃以上的热水。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操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
(4)步骤V中可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CO2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5)对照教材实验(如图2),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
18.(9分)研究小组为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含量,称取 2.00g该样品,加热,收集产生的氧气。
在该条件下测得氧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2KClO3MnO2△2KCl+3O2↑;②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0g·L-1;③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