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4鉴赏评价和探究课件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为他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的影子。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 思
• (1)分析语言特色主要是指人物传记本身所使 用语言的特点与风格,不能跟其中的人物语 言混为一谈。一般包括对语言特点(如语言的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或高度概括等)的分 析以及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的把握。分析语言特 点,既要感知文本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 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 的技巧和效果。
3
• 传记的分类:①从叙述的人称看,传记可分 为自传和他传;②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 记以记叙为主,有的是记叙和议论各半的 “评传”;③从创作方法上看,分为历史性 传记和传记文学。
4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
阅读的基础,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实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15
•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 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 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 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 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 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16
•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 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 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 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 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 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 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 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 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 得意之笔。
8
• (2)把握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 思路。了解写作思路,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物传记结构的把握, 除了按照传统文章的切割层次、分段概述外, 还要结合整篇文章记述或评述的人物或事件 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来进行。
2019年高考语文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
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
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
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
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提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
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
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
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
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
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
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
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
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
-8-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典题·满分解构 例题(2015·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 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 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 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 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垫,这些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让我们更准确、丰富地了解传主
的性格和思想,有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进而更好地对人物做出评
价。
4.注意作者的评论。作者的评论是评传的核心,评传作为一种叙
事性的文学样式,叙述与评议相结合是其重要特点,作者往往借叙
事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的社会影响。
-18-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9-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三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 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 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 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 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 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 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 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doc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答这类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即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主次颠倒,更不能主观臆断。
②独立思考。
参照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生活积累,形成有个性色彩的评价,但不能离开个人的情感与感知。
③尊重公德,尊重事实。
评价允许有个性色彩,但绝不是单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随意褒贬,必须充分认知文本内容,并以尊重公德和事实为前提。
④拓展思路,追求深刻。
可以联系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结合文本的观点倾向、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现实主义的动态评价,才能更有深度。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
“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
”“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2020高考语文实用类传记阅读技巧分析四题型
孜孜不倦的“陆老神仙”,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创新思维,对词典的未来发 展也有自己的构想,他认为,以后的词典应该充满互动性,使用者同时也是编 写者,互动性就像维基百科一样。他说自己编词典是寻章摘句老雕虫,时下也 需要更多精通科技的数字化人才。
修订、审定深受煎熬。在陆先生身边耳濡目染,高永伟早已学会享受这一份沉 默、低调而内涵丰富的工作。“要培养对新词的敏感,你或许是第一个找到它 最准确中文释义的人,你无形中会成为一个新词的发明者,这种乐趣难以言表。 词典是文化的忠实记载者,看词典就像在看一幅历史画卷,这难道不是一件很 美妙的事吗?”说这话时,高永伟眼中闪动着灼人的光芒。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作者通过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 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 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 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思考角度: 1.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 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 2.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 普通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 真实亲切,易于接受。 3.符合读者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艺术家、影视明星等, 读者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 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一些细节正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2012 年,陆先生以最高票被学生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在其荣誉 无数的一生里,这是他最看重的一顶桂冠。高永伟介绍,陆老一直认为教书育 人,哪怕只能影响到一两个人,也是一件乐事。几年前,为了通晓世情,与时 代接轨,陆老曾把讲台搬上微博,在那里化身“陆老神仙”,与网友探讨“小 清新”“萌”等新兴词汇的准确英译。无论在网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是那个乐 观的老顽童,与弟子们亲密互动,是活词典,也是教科书。去年 11 月开始, 他回归内心,独享静思,专注于词典编纂,不再更新微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 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 感屈辱。
1925 年 10 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 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 70 吨的小轮船, 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 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 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
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 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解 释,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叶笃正的侠智“秘笈”还有:于上世纪 60 年代创立 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 了重要基础。
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金庸在 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科学是没 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叶笃正便是一位 爱国侠者。1950 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 笃正与妻子冯慧在美国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
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 主任,工作地点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整 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 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 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 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5.结合全文,赏评作者这样处理的妙处。 6.文中反复写×××,这样写的用)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和基本倾向“3 角度”。
①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
②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 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 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 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 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
(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 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
步骤 2:引据论述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 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 理联系生活现实。(“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 “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 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步骤 3: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间恰恰 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他的最爱。欣赏武侠小 说,领略侠者风范,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 惊险的侠客处境中,一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叶笃正说: “脑子必须用,否则会生锈,如果绷得太紧了,弦就要断, 因此要张弛有度。”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
[即学即练]
(2015·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见本专题(一)传记阅读学案 2 考点一“即学即 练”] 1.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 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 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结合 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角度、态度和意图分析归纳,不 能盲目立论。说明理由时,要结合原文;解说理由时要从 文本和自己的认识出发,作出理性解说。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 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 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 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 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 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 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 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 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
“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 出没于山林、身手不凡的“侠行客”,金庸小说中不乏这 样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
“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观天象,识 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就是气象学家干的活。气象研 究者的目标,似乎就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 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 获得 2005 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就是 这样一位“侠”。
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 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 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 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 年开始,民生公 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 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
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 过多年拼搏,到 1945 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 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 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 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③关注理解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这部分语句多是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 独特感悟,这和传记的主题密切相关
(3)对传记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5 角度。
①从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方面思考。这是最主要的思考方向,“特色”是为传主服务
②从文本的真实性、文本的主旨和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思考 ③从选材和组材的角度思考 ④从读者的角度思考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提起当初白手起家的经历, 叶笃正似乎不觉得苦,而是沉浸在当时踌躇满志的情绪 中。
答案:(第一问)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
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 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 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 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 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 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 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 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 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 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 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 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 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2.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 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组织答案时要着眼于文本的整体。既 要挖掘卢作孚本人的贡献和精神品质,又要揭示卢作孚身 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组织答案时学会分条作 答。
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 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 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 去。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 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 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传记阅读
学案 4 鉴赏评价和探究
实用类文本在鉴赏评价方面,主要是评价文本的主要 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在 “探究”这个考点上设置了三个层面,即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 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两类试 题都具有开放性,具有如下特点:①题型的主观性;②问 题的启发性和开放性;③答案的拓展性、综合性、论述性 以及个性化与多元化;④评价的灵活性。正因为如此,所 以放在一个考点进行突破。
“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 研究青藏高原气象,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 个巨大热源。后又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 冷源。凭着这一热一冷之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 包。叶笃正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即是如此,
⑤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作品的影响等方面思考。这需要先从文本中搜寻暗示作者生平 经历的语句,再关注文后注释(若有注释)。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实际,作进 一步的深化理解,才能做出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一点特别适合自传类传记文本
2.答题模式
步骤 1:明确观点 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一是明确选择性观点,即题 干已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只要择其一种“赞 同”或“不赞同”即可;二是明确亮出自己个性化的观 点,题干并没有给出观点以供选择,只要给出“启示” 等一些关键词语,这时必须明确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③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2)评价传主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 关注”。
①关注详细记叙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能突 出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传主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切入口
②关注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 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 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 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