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文论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5.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坚持中国特色,富有当代性。
6.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9.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成的,到1747年,由查理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音乐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中。
10.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导性和层次性。
11.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是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12.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13.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15.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
16.文学在历史上大致有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17.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也是功利;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也是理性;从态度看,文学既是情感也是认识。
18.精神生产是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学理论复习资料第七章⽂学接受第⼀节⽂学接受的构成⼀、读者的作⽤和地位与其说读者是某种“⼈”,⽏宁说读者与“作者”⼀样乃是⼈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投⼊对⽂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孟⼦:以意逆志亚⾥⼠多德:“净化”观念慷慨者逆声⽽击节,酝藉者见密⽽⾼蹈,浮慧者观绮⽽躍⼼,爱奇者闻诡⽽惊听。
刘勰:《⽂⼼雕龙?知⾳》然则我⾃做我之《⾦瓶梅》,我何暇与⼈批《⾦瓶梅》?全以我此⽇⽂⼼,逆取他当⽇的妙笔,则胜如读⼀部《史记》。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学作品⾸先是为接受者⽽写的。
……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形中,读者不只是被动的⼀端,⼀连串的反应,它本⾝还是形成历史的⼜⼀种⼒量。
读者的作⽤⽂学活动的主体*⽂学活动是⼀种开放性的精神⽣产活动,它存在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中;作家和读者构成⽂学活动的主体。
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主体是存在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整体性的⼈,必然要受到⽂学活动以外的各种社会性因素的制约和决定。
*不同读者对同⼀⽂本的阅读,同⼀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语境、不同⼼境下对同⼀⽂本的阅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
读者的主体性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由读者的主体性对应的客体审美活动的⽅式审美活动的运思路线、顺序审美创造的思维⽅式⽂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者⽂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品⼆、从潜在的作品到现实的作品未经读者阅读的⽂学作品作为“物”的客观存在,仅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
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欣赏,潜在的⽂学作品的意义才能被激活,成为活的⽂学作品。
⽂学作品潜在的艺术魅⼒及其思想感情的深刻性、艺术上的微妙性,也只有靠读者积极的领悟、玩味,才得以实现。
第⼆节⽂学接受的过程阅读前的素养储备⽂本阅读与审美感受艺术鉴赏与审美评价⼀、阅读前的素养储备语⾔接受能⼒⽣活体验⽂学艺术修养接受动机,指在⽂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接受活动的⼼理内驱⼒。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至七章)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题型:1.名词解释(30分)6个2.填空题(20分)20个3.简答题(32分)4个4.论述题(18分)一个第一章问题一文艺学的概念及其三个分支?答: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细分为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问题二文学理论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问题三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虽然文学理论研究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是同一认识客体可以形成多种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从而使文学理论形成了多样化的形态。
【课后习题】问题四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的依据: 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七个);划分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第四章【考概念】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大题】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动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
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以上三方面表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考概念】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文学理论》复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题填空:现象学拓扑学在讨论话语的形成时提出了三个参数:1、说话者,2、时间,3、空间。
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说,一方面是劳动,然后语言与劳动一起,促成了人自身的形成。
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我们重点介绍一、巫术仪式发生说;二、宗教发生说;三、游戏发生说;四、模仿说;五、劳动说等五个假说。
巫术仪式发生说的出现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甚行的文化人类学分不开。
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的贡献。
“相似律”和“接触律”的实施过程,成为了文学艺术最早的样式,这是关于文学艺术起源中的巫术仪式发生说。
我们认为艺术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全部的生存活动。
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文学艺术发展的最终动力。
索绪尔的全名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阻拒性是由陌生化手法产生的。
与阻拒性相对应的是自动化语言。
20世纪,文学理论才独立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的分支。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世界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
一般材料与素材的分水岭在于是否进行了审美观照。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一语出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艺术的起源问题上,普列汉诺夫是劳动说的得力倡导者。
“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为方向”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毛诗·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欧洲于18-19世纪之交兴起。
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兰色姆创造了一个文学理论述语:文学本体论。
“文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论语》。
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化出来,大约在18世纪完成。
1、《美学与艺术理论》是德国(玛尔克斯·德索)的著作。
2、(鲁·阿恩海姆)的文学理论著作《艺术心里学新论》。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复习
文学理论绪论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文学规律和特性的学科。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社会生活,作品,读者,作家。
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怎样,文学作品有哪些构成要素,文学体裁有哪些种类,文学史上有过那些文学风格、流派及思潮,读者如何接受文学作品,评论家如何开展文学评论,文学自古到今有哪些演变规律,以及文学在当代面临怎样的新变化等问题。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及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受社会存在、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产生能动的作用。
较之于法律的和政治的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属于“庚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与经济基础的距离较远文学的特点:一、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应社会生活。
①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应的产物(客观性):现实主义风格文学作品,对时代真实社会状况比较直接的反映表现人类的幻想、想象和理想的文学作品②文学作品蕴含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主观性):作家透过多样而又多变的社会现象,把握内在发展规律和推动力量,用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观点以先进思想指导,深入生活,洞察社会生活发展情势,把我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表现生活的丰富复杂,传递出符合社会进步趋势的意识形态倾向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但依旧可以真诚面对现实,表现一定进步意识③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整体性):以人物的不同社会活动来表现整体社会生活,对生活情状进行真切、丰富、完整的反映二、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①: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和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文学不能成为时代政治的概念化的宣传工具,要符合艺术规律的形式,建立在真三、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通过影响读者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①文学对政治实践②文学对经济、社会变革③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借助审美化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段,通过激励和提升人的精神来实现)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文学的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感情交流的特性①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实用价值评价角度)②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感情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科学价值评价角度)③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有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的内心情感体验(美学价值评价角度)由审美价值评价中可以说明: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者。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复习文学理论知识。
一、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决定作用。
形式主义理论主张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
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有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普罗斯特等。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结构组成的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有关。
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家有法国学者巴特、布尔迪厄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断裂性和自我反思等特点。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巴瑞斯、达达、福柯等。
四、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并探讨了女性作家和女性形象的问题。
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伯格、弗里德曼等。
五、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条件下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了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并探讨了殖民地文化的复兴和重建。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有印度学者斯帕夫、尼罗尔等。
六、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简答1、简述期待视野形成的主要因素。
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其次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与之相关的问题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第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2、简述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填空、对话与兴味。
文学作品在由第一文本向第二文本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读者进行想象、补充。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指出文本当中有许多“未定点”,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填补不定点”的过程。
伊瑟尔指出文本中的“空白”就是一种“召唤结构”,读者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进行充分的发挥与再创造。
伽达默尔也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就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与以上观点相似。
钟嵘在《诗品序》中就提出“滋味说”。
3、刘熙载《艺概》中对意境做出分类,分别是: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
花鸟缠绵是一种明丽鲜艳的美,云雷奋发是一种热烈崇高的美,弦泉幽咽是一种悲凉凄清的美,雪月空明是一种和平静穆的美。
4、法国学者热奈特将叙述视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零聚焦指的是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
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
与我们传统中所说的第三人称叙事类似。
内聚焦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这种叙述作品常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外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还少。
这也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与零聚焦相比,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只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行和行为,但不进入人物的意识。
5、王昌龄在《诗格》中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和“意境”,他首先将“意”和“境”合用,形成了“意境”概念,在相当程度上就等于提出了意境说。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文学理论复习题
第三章1.文学的(),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认识性)2.文学的(),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包括()、道德的、()、宗教的等倾向。
(倾向性、政治和思想的、民族的、)3.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和()。
(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4.文学的(),是指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超越性)5.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和()。
(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6.文学的()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精神性)7.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和()的特性。
(节奏美、声律美)二、解释下名词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家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表达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审美属性: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语言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文学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材料也是语言,所语言艺术就是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时要借助语言;在进行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时也要借助语言。
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存在。
三、原文理解1.“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最全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1.文学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2.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3.话语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4.灵感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唐齐成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文艺学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作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
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六个基本观念。
这六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形式论、人民文学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辩证唯物论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念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历史唯物论角度看,文学应该是“人民文学”;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画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就是辩证的与开方的体系,即要坚持又要发展。
2中国特色,也就是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其次,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3当代性,也就是要有时代精神。
俄国的形式主义俄罗斯形式主义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
这里的形式主要指语言形式。
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是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内在根据)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主题和对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基本条件)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外部特证)、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4、叙事:指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基本特征: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5、抒情:指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表现情感的过程。
6、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的陌生起来,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陌生化在中国的集中表现是“诗家语”。
7、典型:典型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概念,是指在特殊或个别中体现着普遍性或共性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它经过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末再到20世纪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它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为“熟悉的陌生人”。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艺术至境三美神之一。
8、意象:意象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导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意境的概念: 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 间。
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韵味无穷
意境的分类: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非预期的突发的心物沟通、心灵感应。 无意识创作的突发,不是自觉越轨思维有意识地去搜寻的,而是由长期紧张的循规思维所造 成的大脑诱发势态去引发的效果。即:“意识”引发“无意识”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能够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象表现更为广泛的普遍内容,使所创造 的艺术形象能够集中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并反映出生活的本质规律。 3、情感感染性 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灌注到艺术形象中去,从而使艺术形象以其强烈的情感力量打动和感 染欣赏者,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典型形象的定义: 典型是文艺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即典型的艺术形象,主要在叙事性作品中呈现,又称典型 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形象: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个性化艺术形象。 在一般作品中,并不是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典型形象。
“诗意的裁判”: 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 式。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高尚的品格:对美好事物、情操、理想的追求 功利的取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人生的幸福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诚挚的情态:是真情而非假意 艺术的呈示:非教义式的赤裸裸的直白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着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即定的心里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延留是文学接受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3、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艺术家、作品、作者。
5、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6、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7、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8、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与之形成共鸣并达到净化后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9、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10、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
11、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艺术内在动力。
12、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13、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常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1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思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5、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解读等问题。
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派别。
本文将从常见的文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入手,对文学理论进行概述。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舒克茨基和托洛茨基等。
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艺术显著。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巴尔赞和凯鲁亚克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系统,它关注作品内在的结构与组织方式,通过研究文本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体系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单元。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理论潮流,代表人物有巴特和福柯等。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正义观念,强调语言、权力和身份等问题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质疑文学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本身的创新和挑战。
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性别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女性的权益和性别歧视等话题,并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文学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实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本迪克特和斯洛特。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批判欧洲殖民时代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和身份的压迫,强调对非西方地区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
七、个人主义文学理论个人主义文学理论关注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
代表人物有弗洛姆和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括情感表现人文关怀艺术形式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用理性求真知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1、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2、假定的真实,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与科学真实不同1、主观的真实。
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把握2、诗艺性。
文学按照主体化方向把握客体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使他必然讲究诗艺。
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伦理则是给予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对事物的主观态度进行评价。
诗意的评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诗意的评判就是善和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清关潘家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艺术概括从一般到个别从个别到一般情感表现情感与善的价值追求1、高尚的品格。
2、利他的方式。
善与情感表现方式1、诚挚的情态2、艺术的呈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他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极其命运、幸福的联系。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观海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艺术形式1、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批评家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形式)2、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材料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灵感直觉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即兴推敲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是储备在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在他记忆的表象材料。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意获取、无意获取、实践获取、书本获取文学材料的来源:客观的社会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方式1、从习见的事物中独具慧眼的看出某种新成分和新特征2、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找出潜藏在其下的非凡意蕴3、从极平凡、极平淡的旧形式之间寻找到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艺术发现的特征1、是作家心灵的蓦然体验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灵内容。
3、需要一个机缘,作家人内心体验的契合4、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的发生的最早契机5、艺术发现也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创作动机由来:1、现实生活的暗示2、与外在机缘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构思什么是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以各种创造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阶段1、回忆与沉思回忆所提取的信息不是机械的重现,而是在理性思维下对以往经验的筛选沉思是在寂静与孤独中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事物的或者事件从事二度体验。
2、想象与联想想象是把过去经验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像在某种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机构的过程联想是从想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想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3、灵感与直觉灵感是创作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思索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之后,在无意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结果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情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直接的了解和揭示4、理智与感情理智是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
情绪:由有机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感情: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与体验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理智则是约束、规范这些动力的嚼劲5、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的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潜伏在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为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无意识是一种潜伏在心理深处的力量作家可能意识不到他,但在艺术创作中,它却神龙见首不见尾,忽隐忽现。
促使作家写出有时自己都不能相信的东西来。
构思方式1、综合综合具有定向性2、突出与简化突出的方式1)浓涂重抹2)淡化背景简化是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具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3、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大度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违反常规来创作形象的方式。
陌生化又称作反常化,使得事物以一种新的样式出现,来获得一种新奇的艺术体验。
陌生化还是作家在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陌生化的意义:1)地址审美疲劳并消解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性2)增加艺术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这种感受创作的物化阶段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创作物,而非生活中的某个外在物象作家遣词造句的高低,动机的强弱,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常见问题1、创作意图有时候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2、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化词语提炼的任务:寻找最准确的文字与语言,把艺术构思中已经初步成熟的形象和意念准确、鲜明而生动的呈现出来。
范围;准确、鲜明生动的物化形象和意念技巧运用要为主要形象的内在物理服务技巧要为作家通过形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
即兴与推敲即兴与推敲通过物化阶段语言、文字的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必要手段即兴是作家因受到某种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下,兴会来临,在文字创作过程中迅速的创作出某作品的情况。
即兴出现的条件1)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2)即兴需要创作氛围和契机3)即兴的外在表现虽然是突发性的,但实际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
推敲是作者在语言和文字符号的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的把形象和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包括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节的转化意境的合成文学创造的情感把握体现在情感态度上应该具有诚挚性和高尚性精神生产物质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客体的主体化文学创造主体的客体化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2、精神生产反作用于和制约物质生产的发展3、精神生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的世界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3、精神生产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1、与科学的区别科学生产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2、文学创造是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3、文学创造与宗教有相似性但是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的生产文学活动作为特殊的生产1、以话语为原料地创造活动2、突破一般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3、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客体学说: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像说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文学创造是客体整体性的社会生活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3、文学创造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主体主体是模仿者和创造者主体是旁观者和移情者马克思不仅把文学活动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而且认为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类似于生产工人1、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生产者,是创造精神财富,进行精神劳动的精神劳动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也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与创造者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社会人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1、创作主体对客体的审美价值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2、创作主体对客体的审美价值评价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主体的客体化1、主体能动的审美的反应客体2、主体依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和意志去衡量对象进行生产客体的主体化1、客体处于非主导、被动的地位2、主体的创作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与制约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导型、层次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1、坚持马克思主体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创造的主体思想2、坚持以工人阶级以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3、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文学为人民服务,文学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繁荣科学发展观继承(批判的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雅和俗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文学的含义意识形态的形式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文学的含义1、审美含义2、文化含义通行的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的三种含义:狭义广义折中义在西方,下一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成的,到1747年,由查理斯·巴托把诗和绘画、音乐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中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形式1、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2、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1、无功利和功利——目的上2、形象与理性——方式上3、情感与认识——态度上话语提出者:索绪尔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中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悠长的语言和意义状况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具有话语蕴藉属性2、在更深层次上,被创造出来的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特点含蓄与含混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四要素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等关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了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一宗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文学的构成1、世界模仿论再现论陆机《文赋》2、作家尚书:诗言志表现论浪漫主义思潮3、作品形式主义:文学性陌生化英美新批评文学本体论结构主义:二元对立4、读者只有经过读者的鉴赏,作家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起价值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隐含的读者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1)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2)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的关系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说2、宗教说3、游戏说4、劳动说刘勰《文心雕龙》原型批评家弗莱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精神生产是特殊的生产,是观念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是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是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1)历史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1、当时的革命斗争实践2、来自于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是马恩创作新文论时继承和超越的直接对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建立在马哲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文学的理解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作出的规定,其中从主体性社会学生产角度对文学作出的规定是其理论的三大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1、艺术活动论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学艺术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马克思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性文艺是人的自由创造性的一种表现是人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对象化突出了马尔克斯主义文学理论把文学问题与人文问题结合起来的思想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独创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的活动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人民文学论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中国特色当代性人本主义强调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追求文学的超越和自由,往往用非理性因素来解释文学的本质人本主义文论先驱:叔本华尼采唯意志主义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伯格森直觉主义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移情说布洛心理距离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论荣格原型论英伽登现象学文论萨特存在主义论达伽默尔解释学美学、文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主义强调文学中形式的作用,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乔治·桑塔亚纳新自然主义托马斯·门罗新自然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结构主义卡西尔苏珊·朗格符号学美学考夫卡鲁道夫·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艺学:研究文学以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文艺学分为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的是由作品作家读者世界四个要素组成康德审美态度说贡布里奇投射说文学社会学维柯实证社会学孔德斯达尔夫人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