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重要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b386ce19b89680203d825a2.png)
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文论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5.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坚持中国特色,富有当代性。
6.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9.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成的,到1747年,由查理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音乐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中。
10.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导性和层次性。
11.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是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12.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13.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15.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
16.文学在历史上大致有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17.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也是功利;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也是理性;从态度看,文学既是情感也是认识。
18.精神生产是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5a3304f12d2af90242e6aa.png)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至七章)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5bc4e0524de518964b7d81.png)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考前必知常考文学理论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考前必知常考文学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cf96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b.png)
8.三美原则
• 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①音乐美主要是指全诗的音节与韵脚的和谐,单行中的音节、音尺 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②绘画美主要是指辞藻的华丽和诗句所描绘的形象具有视觉上的可 感性、鲜明性和直观性。 ③建筑美主要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要求诗行、诗节的整 齐、匀称,虽然不限定每行的字数相等和每节的外形完全一致,但它 要求各行、各节的相差不能太大。
• 魔幻现实主义结构多变、语言新颖,富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7.意识流小说
• 其特征是: ①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完
整, 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
②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 发
展的结构,时空跳跃、多变; ③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
2.零度写作
• 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地描写,而不参杂任何个人 的想法。作家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零点,让理性之 花绽放,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叙事。
3.诗化小说
• 诗化小说凭借诗的隐喻、象征等,让时间、心理变得浑然一体,小说的情节被 淡化,整体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 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
11.历史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
• “历史”指主要的故事情节、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事实, 不能对历史事实进行臆造和歪曲。
•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 对人物进行符合人物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 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 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 启示。
冷静、真实之感。
动情节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a5b2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2.png)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daba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0.png)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者。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复习文学理论知识。
一、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决定作用。
形式主义理论主张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
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有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普罗斯特等。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结构组成的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有关。
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家有法国学者巴特、布尔迪厄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断裂性和自我反思等特点。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巴瑞斯、达达、福柯等。
四、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并探讨了女性作家和女性形象的问题。
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伯格、弗里德曼等。
五、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条件下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了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并探讨了殖民地文化的复兴和重建。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有印度学者斯帕夫、尼罗尔等。
六、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4a95d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3.png)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最全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最全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838599cf84b9d529ea7a68.png)
文学理论1.文学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2.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3.话语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4.灵感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1321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5.png)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文学与文学理论:(《论语》哲学文本与《离骚》文学文本)1.文学是什么1)文学与日常经验;2)作为历史概念的文学: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不同,如鲁迅,钱穆,王国维;美国理论家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从文学特性入手:文学是语言的突出;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文学是虚构;文学是审美的对象;文学是互文或自反的构建。
3)作为逻辑概念的文学: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
世界要通过作品来呈现,作品则是作家创作的产物,而读者阅读的对象只能是作品,以作品为核心。
②罗曼·雅各布森;③刘若愚;④拉曼·塞尔登;⑤语言作为中介2.文学理论是什么1)理论与日常经验:①观察性:接近常识为非远离常识;介入生活和文学世界的态度,深入文本分析;对常识的反思②分析和解释:文学活动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如何避免主观性,追求客观性、科学性③跨学科性:人文学科的特性,德国理论学家伊瑟尔论人文科学,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概括为“硬理论”和“软理论”,前者可以推导出种种预测法则,可预测特定现象和事实出现,可以通过验证程序证真伪,后者则不可,而容许不同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文学理论与人文学科:文学理论跨学科是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话语;理论是分析和推测,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之为性,或语言、文字、意义或主体包含了些什么;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理论具有自反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基本原理和价值标准的讨论,文学批评是对特定时期具体文本的解释,文学史是对历史进程中文学文本演变及其影响关系的探究。
3.文学性1)文学性的概念源于俄国形式主义。
由雅各布森在20世纪提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是使一个特点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2)文学性基于三个理论假设:它是方法论概念,将文学视为语言学的一部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差别在于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别;文学性说到底是审美特性。
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a24b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a.png)
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1、文学理论是什么:(基本问题、找规律、寻找本质、打破常识、文学知识)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抽象性、系统性、人文性、科学性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是中国文学的基本体裁读者——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3、文学是什么:●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作,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实践性: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文学理论复习必备
![文学理论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04c718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d.png)
文学理论复习必备文学理论复习必备绪论1、文艺理论的内容及关系①文艺理论四个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②文艺理论五个专题,即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流动--反馈"的过程:(文艺本质论)社会生活发生发展论(文艺创作论)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作品构成论)(鉴赏批评论)2、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发展轨迹:①作为框架体系要了解文艺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②作为发展轨迹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
例如:中国:孔子、孟子的提法;曹丕、陆机、刘勰的作品;李渔、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王国维的作品。
西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的作品;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重要名词概念]1、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复制)出来。
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和车尔尼雪夫斯基。
2、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3、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
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4、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5、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cdd084d0d233d4b14e6960.png)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0b207202768e9951e73802.png)
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1.文学文本的含义“文本”与“作品”辨析相同:“文本”(text)与“作品”(corpus)所指对象相同,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
两者皆可涵括书面与口语两种话语形式。
不同:(1)从创作者与创作成果的关系说,作品突出主体性或从属性;文本强调客观性或独立性。
(2)文本概念暂时切断了与创作者的联系,凸显了其符号性。
文本的符号性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文本的意义是在符号系统中自行生成的。
二是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
文学文本的含义: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含有审美意味的、开放性的语言符号系统。
意义:(1)反映文学理论在文学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2)反映现代“语言学的转向”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3)反映西方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新思考。
2.文学文本的结构文本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事实或言语行为;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的系统整体。
广义的文本,都包含双重结构,即符号系统与符号系统所传达的意蕴;或黑格尔说的内在因素(内容)与外在因素(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狭义的文本,即文学文本。
黑格尔划分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是针对广义的文本,即“艺术作品”。
而“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区别正在于其语言性。
因此,通常将“文学作品”划分为“内容”与“形式”的做法,事实上正忽略了“语言的艺术作品”的特征,乃至造成混乱。
文学作品是一种由几个不同质的层次组成的构造。
……不管个别层次的素材多么的不同,文学作品并非一束松散的由各种成分碰巧拼凑起来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其一致性恰好就是个别层次的独特性的基础。
(1)字音和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高一级的语音构造;(2)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3)由多种图式化观相、观相连续体和观相系列构成的层次;(4)由再现的客体及其各种变化构成的层次。
(1)语言层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包括语音层和语义层。
文字符号是音义结合体。
语言层的主要功能:第一,把作家的审美意识符号化。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5ca2ca4028915f804dc26b.png)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着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即定的心里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延留是文学接受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3、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艺术家、作品、作者。
5、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6、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7、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8、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与之形成共鸣并达到净化后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9、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10、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
11、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艺术内在动力。
12、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13、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常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1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思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5、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2bc8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2.png)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有关,他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的。
3.文学理论的任务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作者论和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关于文学发生的诸种学说:①巫术发生说②宗教发生说③游戏发生说④劳动说(二)文学起源于劳动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物质生产发展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其实,“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我们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摆动,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
因此,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①功利性与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无功利就是指文学活动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的满足。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00402910661ed9ad51f34b.png)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话语主体) 受话人:接受者(话语主体) 文本:用于沟通的语言构成物(话语系统) 沟通:说话人与和受话人通过本文达成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语境(context,上下文):社会关联域或使用语言的环境。
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非预期的突发的心物沟通、心灵感应。 无意识创作的突发,不是自觉越轨思维有意识地去搜寻的,而是由长期紧张的循规思维所造 成的大脑诱发势态去引发的效果。即:“意识”引发“无意识”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联,又相互作用。 人物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环境的典型性只能通过典型人物之间 的矛盾冲突才能体现出来。 二者的具体关系体现在: (1)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eg:林黛玉、贾宝玉) (2)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或推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反作用。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表现性,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暗示性,朦胧性
第十章(分析题) 文艺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三个特点: 1、内指性
普通语言的外指性: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艺语言的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2、心理蕴含性 普通言语:指称功能 文艺言语:表现功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阻拒性 自动化言语:过分熟悉、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言语 阻拒性言语:陌生的、扭曲的、使人感到陌生化的言语。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45014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8.png)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解读等问题。
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派别。
本文将从常见的文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入手,对文学理论进行概述。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舒克茨基和托洛茨基等。
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艺术显著。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巴尔赞和凯鲁亚克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系统,它关注作品内在的结构与组织方式,通过研究文本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体系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单元。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理论潮流,代表人物有巴特和福柯等。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正义观念,强调语言、权力和身份等问题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质疑文学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本身的创新和挑战。
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性别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女性的权益和性别歧视等话题,并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文学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实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本迪克特和斯洛特。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批判欧洲殖民时代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和身份的压迫,强调对非西方地区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
七、个人主义文学理论个人主义文学理论关注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
代表人物有弗洛姆和照片。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4b6a7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7.png)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意义至关重要。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要优先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在形式主义的观点中,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被认为是作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复习形式主义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作品的结构: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
2. 语言和修辞手法: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对偶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节奏和韵律:注意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包括重复、平行结构等,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节奏和韵律的影响。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结构主义的观点中,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来自于作品与其他作品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复习结构主义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符号学:了解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以及它们的意义和象征性。
2. 二元对立:分析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如男性与女性、黑暗与光明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文化背景:考虑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和流动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解释和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文学的作用:1诉诸人的感觉和心灵2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3人类文化的想象维度什么是文学理论1、通常看法: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艺学,是指关于文学的学问。
2、操作性定义: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3、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
当然,同时,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当前文学理论的新特征1.理论是跨学科的一种其效果在原初学科之外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思性的一种从我们称为性、语言、写作、意义或主体的事物中找出其含义的尝试。
3.理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是对被指认为自然的那些概念的批评。
4.理论是自反性的是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它话语实践中感知事物的范畴发出质询。
文学理论包含哪些著述?第一,狭义:直接谈论文学的普遍问题的著述,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诗论》、《文艺心理学》、亚里斯多德《诗学》。
第二,较宽泛义:有关具体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现象的批评性言谈,即文学批评著述,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及《红楼梦》评论,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文体灵活、自由,涉及诗歌、小说、评点、论文、随笔、日记、日常言谈等多种文体。
第三,广义:有关文学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理性谈论,无论原来属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还是物理学等,如《论语》、《道德经》、《庄子》、《乐记》、《荀子》、《判断力批判》、《结构人类学》、《写作与差异》等。
文学理论学习建议第一,阅读文学。
经常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保持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能力和习惯。
第二,汇通文艺。
将文学与其他艺术如电影、电视、绘画、音乐、戏剧等联系起来体验。
第三,理论思索。
适当阅读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字,增加有关文学的知识,养成理论思索的习惯。
第四,跨学科阅读。
适当扩大阅读视野,读点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第五,体验人生。
第六、上课方式:占有还是存在?To have or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根本变化途径:从占有模式优先转向存在模式优先,主动参与。
积极体验与实践。
第七、参与式学习:从课堂体验到文本批评实践。
自己动笔撰写文艺批评论文,培养文艺批评的实践能力。
第八、文学理论的体验性、阐释性与实践性1、披文2、设身3、处地4、析理5、体道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康德、黑格尔⏹古希腊罗马文学⏹文艺复兴:但丁、莎士比亚⏹启蒙运动:歌德、狄德罗⏹17世纪以来的西欧以及俄国的作家作品等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意识形态具有维护、巩固或破坏经济基础的作用,并且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之间也互相作用。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特殊规律1 .文学艺术的特点➢建构性:是劳动分工后人们所建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
➢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利益集团的心声,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异质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乃至同一意识形态内部存在着矛盾因素,且并存于同一社会阶段。
2 .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掌握:理论掌握主要通过将现实表象上升为抽象,以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的思维形式建构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宗教掌握:宗教掌握是一种构造、相信并崇拜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秘力量和神秘世界的意识活动,它主要通过教义、故事或形象等方式诉诸人们的心灵。
⏹实践—精神掌握:实践—-精神掌握是一种以付诸实践为目标的精神活动,它直接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之中,具有经验性、具体性的特征。
⏹艺术掌握: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互相依存⏹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提供文学作品;创造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规定消费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方式。
⏹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即读者,艺术作品也只有在艺术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作品。
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1.文学体现了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精神2.文学活动的性质是创作个体和社会群体的统一3.文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把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来把握。
➢文学以特有的方式表现人的性格、命运、思想、感情乃至无意识的复杂多样性。
➢文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的人”。
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民主革命时期,集中体现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中。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确立了我国新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是把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二是深入人民生活,熟悉群众生活。
三是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阐明了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思想。
文艺与生活的三层基本关系:第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第二,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
第三,文艺创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结合革命文艺实际,回答了文艺与政治、革命事业的关系。
文艺必定是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
在现在的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革命的思想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因为只有经过政治,阶级和群众的需要才能集中地表现出来。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尊重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理论基础。
文艺作品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体。
文艺批评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具有相应批评标准。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对文艺批评中如何掌握批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
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的基本方针。
按照艺术规律促进文艺创作,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深入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典型化创造。
➢“推陈出新”:向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从中外文学艺术遗产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获得借鉴,从而进行革新创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发展的背景新时期以来,文艺界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实际问题:➢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遭到片面的、教条化的理解。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新的时代对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艺实践中不断出现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1.新时期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2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3 .对新的文艺经验和中外优秀文艺理论成果的科学总结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三贴近”的原则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人民。
艺术更需要人民•主旋律: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三章文学的性质文学活动如何作用于人类(一)文学活动体现了人与世界的诗意情感关系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人感觉事物的角度是多样化的。
文学艺术是体现人与世界的诗意情感关系的最佳形式之一。
(二)文学创造是合目的、合规律的活动⏹合目的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
⏹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要合乎或遵循一定的规律。
(三)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改造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发生⏹摹仿说与情感表现说:摹仿说,即再现说。
认为一切艺术活动,包括文学活动都是对自然的摹仿、再现。
情感表现说。
认为一切艺术活动是主体情感的真实表现。
⏹巫术说:文学活动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巫术是由莱纳赫在弗雷泽和泰勒对原始民族的巫术和宗教活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最有势力的理论。
⏹宗教说⏹游戏说⏹劳动说: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契机,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劳动解放了人的双手,使人的大脑得到锻炼;在劳动中人们创造了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劳动使人称其为人文学狭义文学: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折中义文学a.包括纯文学和非纯文学b.介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文学概念。
二、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无法也不能单纯选择一种含义。
⏹承认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的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吸收广义文学和文化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念的某些合理成分。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文学:揭露文化的非人性和反人性的性质,这就具有了对人的精神关怀的价值。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是艺术文化。
⏹文学作为艺术文化不是独立的,是与整个文化相联系的,并且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的载体。
文学与历史文化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文学——以语言描写世界,作用于人的想象绘画——以线条、色彩描绘世界,作用于人的视觉音乐——以声音、韵调抒写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听觉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