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易出现的误区例析

合集下载

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分析

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分析

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分析历史学习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并解析这些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误区一:只重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而忽略理解与思考许多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倾向于只注重记忆历史的具体知识点,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日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对策一: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探索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等方式来理解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深入的探究。

对策二: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亲身感受历史遗址与文物,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实际影响。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来解读现实和未来,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误区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连接与梳理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对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联系和重要性理解不透,导致学习的知识点只是孤立的零散片段,缺乏整体性的认知。

对策一:构建概念图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相关性,构建概念图谱,将各个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脉络。

对策二:利用时间线与地图进行辅助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时间线和地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空间背景。

通过观察时间线上的事件顺序和地图上的位置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三、误区三:对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忽视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关注历史事件的表面,而忽视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重要性。

他们难以独立思考问题,缺乏运用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述的能力。

对策一:引入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鼓励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来分析和解读这些案例。

初中历史学习的常见误区分析

初中历史学习的常见误区分析

初中历史学习的常见误区分析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常见的误区犹如道路上的陷阱,容易让学生掉入其中。

首先,许多学生将历史知识视作孤立的事实,不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他们像是在看一幅破碎的画作,只看到零散的片段,而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死记硬背。

学生往往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日期当作考试的重点,像是背诵一串无关痛痒的数字,而忽视了对事件内涵的理解。

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好成绩,但往往无法在长期内保持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此外,忽视历史的多元视角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许多学生只接触到单一的叙述方式,没有意识到历史是由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视角构成的。

历史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故事,它同样包括普通民众的经历和社会的多样性。

如果只看到单一的视角,就像是在看一部未完成的小说,难以把握历史的全貌。

学生还常常低估历史学习的互动性。

有时,他们将历史学习视为一项被动的任务,像是在翻阅教科书,而忽视了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入理解历史的机会。

历史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此外,缺乏对历史的综合分析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误区。

学生往往只关注个别事件,像是在研究一个个孤立的岛屿,而忽视了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

真正的历史学习应该涉及事件的联系和整体结构,这样才能揭示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许多学生容易将历史与现实时空分开,未能将历史的教训和启示与当下的问题联系起来。

历史学习不仅是了解过去,更是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工具。

将历史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才能使学习更具实用性和意义。

通过认识这些常见的误区,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避免陷阱,真正把握历史的精髓。

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批判性思考、多元视角、互动学习、综合分析以及与现实的联系,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历史学习者的重要方面。

初二历史学习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

初二历史学习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

初二历史学习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在初二历史学习中,许多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影响他们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我们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些误区,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常常将历史事件与时间线混淆。

这种混淆会导致他们在复习时难以串联起事件的因果关系。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制作详细的时间线图表,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相互影响。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对历史人物及其作用的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们有时会停留在对历史人物表面的了解,而忽视了人物背后的复杂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对此,学生可以尝试通过阅读更多的历史资料和传记,了解这些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真正作用,避免仅仅依赖课本上的简略介绍。

另一个误区是对历史事件的片面性认识。

许多学生往往只了解事件的某一方面,而未能全面分析事件的多维度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观点,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帮助他们获得对历史事件更为全面的理解。

此外,学生们常常忽视历史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和评判。

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历史事件,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记忆性错误,这往往源于对细节的疏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的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来强化记忆,并在每次复习中注意细节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考试表现。

通过识别并应对这些常见的误区,学生们可以在历史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样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误区与创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误区与创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误区与创新我们深知,要想实现教育的目的,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现状是教师的观念不更新、守旧;教学方法很多年的一成不变;课堂效率不高效。

这样的课堂现状已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与要求,也相悖于新课改精神。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得不到重视大多数的学校、家长和教师都把初中历史认为是副课,视为小三门,所以往往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历史课就被搁置在一边,好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花费时间就会影响主课教学,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

因此教师在对待初中历史教学时,只求能过得去,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只重视主科课程的学习,在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是,第一年认真学习,第二年兴致不高,第三年则是不当回事了。

他们心里清楚,中考中历史学科派不上用场。

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中,有的学生做主科作业;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

秉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能使历史课堂产生有效的教学成果的。

3、教师课堂提问不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前不精心设计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随意,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今的认知水平。

基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考试方式,有些教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数是识记性的,可以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相关的答案。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也会打消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课堂管理松散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认为管理学生的任务是班主任的事。

有了这种想法,就常常会出现当自己的课堂有问题时,总怪班主任管理不当,班级的学习风气差,而不从历史老师自己身上找原因。

历史教师的待遇和其他主科相比也相对较低,不同的待遇和地位造成了历史教师的不满和抱怨,教学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二、改进策略1、建立温馨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新误区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新误区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新误区摘要: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主要阵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者、指挥者,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学却流于形式,陷入了一些新误区。

现归纳整理如下:误区之一:思想教育中走形式有一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课题为《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

当讲到“地道战”时,这位教师一边打开收录机放起《地道战》,一边高喊“跟我唱”。

霎时,全班学生歌声四起。

我感到愕然。

历史教学的的的确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历史课毕竟是历史课。

历史教师只能借助历史材料及其语汇通过生动的历史史实,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有位教师在教司马迁与《史记》时这样讲:“司马迁在遭遇李陵之祸,身心俱损之时,也曾萌生过死的念头。

但当他想起孙子在身受取掉膝盖骨的酷刑后依然矢志不渝,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屈原在屈辱流放中仍忧国忧民,写出千古不朽的诗篇后,他毅然决然地倾尽全力,写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这样,我国史坛巨星司马迁百折不挠,奋笔疾书的崇高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屹立于学生面前,这怎能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呢!误区之二:直观教学中“展”教具乌中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所以说感觉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机会,教师只是以语言的、抽象的方式进行工作的话,就会令人生厌。

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直观手段,不但会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形成正确的表象,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一节公开课,教师对直观教具的准备可谓充分,有录音、录像、投影、模型、挂图和小黑板,可以说武器齐备。

初三历史学习中常见误区及破解

初三历史学习中常见误区及破解

初三历史学习中常见误区及破解在初三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阻碍了他们的学科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们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下面将详细分析一些主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误区一:将历史事件孤立看待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将历史事件当作孤立的事件来看待。

这种做法忽略了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各事件之间往往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破解这个误区的关键在于理解历史的整体性。

在学习历史时,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具体事件与其所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相结合。

通过编制时间轴和大事年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事件的发生顺序和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误区二:忽视史实与观点的分离在历史学习中,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史实与个人观点混为一谈。

学生们可能会受到教科书、课堂讲解或个人兴趣的影响,将个人观点代入到历史事件的理解中。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对史实的曲解或误读。

要破解这一误区,学生需要学会区分史实和观点。

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文献资料等方式进行验证。

观点则是个人对史实的理解和解释。

学习历史时,应该首先掌握史实,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老师和教材的作用是提供准确的史实,而分析和解释则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误区三:忽略历史人物的多维度分析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复杂的多维特征,学生们在学习时常常将历史人物简单化、单一化。

比如,一些学生可能只看到某历史人物的某一方面表现,而忽略了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多重角色和影响。

破解这一误区的方法是进行多维度的历史人物分析。

学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考察历史人物的作用,并了解他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误区四:重视记忆而忽视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过于注重记忆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初中历史课堂上常见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上常见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上常见的误区及应对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可能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对这些常见误区的分析和应对,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首先,历史的时间线对许多学生而言往往显得模糊不清。

学生们常常难以把握不同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从而影响对历史发展的整体理解。

为了应对这一误区,教师可以采用时间线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顺序和联系。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作自己的时间线图,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编排过程,从而加深对时间概念的把握。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历史事件视为孤立的个体,而忽视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观点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片面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解某一战争的背景时,可以探讨其前因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往往是复杂的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此外,一些学生往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局限于记忆人物的名字和事件的简要描述。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分析历史人物的动机、背景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课外阅读、专题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另一个误区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而缺乏客观性。

这种主观的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偏见或误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分析事件,重视史实与评价的区分,并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通过教学中引入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过度依赖教科书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教科书虽然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框架,但其内容往往是精简和概括的,可能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观点。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学术文章和历史档案,增加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

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影响学习效果。

以下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误区。

误区一:死记硬背,忽视理解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就是靠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机械地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具体细节上。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效果不佳,不仅容易遗忘,而且在遇到需要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对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只是孤立地记住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发明,而不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就无法真正掌握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因此,在学习历史时,我们应该注重理解,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来把握其本质和规律。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更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误区二:只关注知识点,忽略历史脉络有些同学在学习历史时,过于注重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整体框架。

这样会导致对历史的认识支离破碎,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观。

历史是有其发展的线索和趋势的。

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近代社会的变革,从世界各国的独立运动到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都有着清晰的脉络。

例如,中国古代史可以按照朝代的更替来梳理,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

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要善于构建历史的框架,将各个知识点纳入到相应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这样,在面对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就能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误区三:片面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片面的看法。

例如,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或者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评价过于绝对。

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一个历史人物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不足。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常犯的历史认识误区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常犯的历史认识误区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常犯的历史认识误区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存在一些历史认识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源自于个人经验、教材内容理解不准确或者思维方式的局限等原因,但它们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分析几个学生常犯的历史认识误区,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因果关系认识误区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倾向于把历史事件简化为线性的因果关系。

他们只看到事件之间的表面联系,而没有深入思考事件形成的复杂背后原因。

这种误区使得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变得肤浅。

例如,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学生可能简单地认为是因为大英帝国要贩卖鸦片,而中国政府想要禁止鸦片贸易,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实际上,这一事件是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因素、文化冲突等多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种误区,教师可以采用多角度的历史分析方法。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群体在同一历史事件中的利益诉求和行动,以及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产生的多维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形成和发展。

二、历史事实的固守误区另一个常见的历史认识误区是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固守。

学生往往对历史教材中的事实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历史研究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他们认为一旦某个历史事件的解释成为公认的事实,就不可更改。

这使得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教材中的表面知识,无法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研究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历史解释和观点,并进行对比和辨析。

通过了解不同历史学派的研究成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元性和多面性。

三、历史人物的英雄化误区在学习历史人物时,学生往往倾向于把历史人物英雄化,把他们看作是超人般的存在。

这种误区使得学生无法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影响,只是机械地背诵他们的伟大成就,而忽略了他们的局限性和错误。

为了纠正这一误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多维分析。

不容忽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三大误区及其纠正

不容忽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三大误区及其纠正

教 育 培养 目标 .并 在 实 践 过程 中不 断
创新 。与 历 史新 课 标 要 求 相适 应 的教
学 改 革决 不 能 脱 离 实 际 ,而应 该 在 继 承优 秀传 统 的基础 上进行 改进和创新 。
我 们 在 新 课 标 实 施 过 程 中 首 先 应
而 应该 实 事 求 是 ,结 合 中国 改革 开 放
些 思 想 和 做 法 已 远 远 不 能 适 应 社 会 的
而 传 统 教育 是 非 常 落后 的 ,所 以 当前
的 教 育改 革 必 须用 现 代 教 育 取代 传 统 教 育 。 然而 ,如果 我 们 认 真 地 审视 一
下 目前 初 中 历 史 课 堂 的 教 学 设 计 和 过
发 展 ,不 再 适 应 新形 势 下 对 培 养人 才 的要 求 ?在推 进新 课标 的 实践过 程 中 ,
刍 樨 旌 恕
E C j l . L R[ A H W I 1 ̄ t Ri b M  ̄E RC
自 实 施 新 课 程 标 准 以 来 ,许 多 教
思 考 的 是 ,经 过 长 期 实 践 检 验 和 证 明
师 都 认 为 :现 代 教 育 是 尽 善 尽 美 的 .
的那 些 行之 有 效 的 优 秀教 学 传 统思 想 和 方 法有 哪 些 ? 而传 统 教 学 中 又有 哪
以来 教育 界 的各 种研 究 成 果 ,再 融 合
想处 理 好 这个 问题 .就必 须 先 处 理好 新老课标 的两个辩证 关系 : 1 承 性 和 创 新 性 的关 系 。 中 国 五 . 继 千 年 文 明 的 发 展 历 史 告 诉 我 们 : 任 何
2理 论 前 瞻 性 和 现 实操 作 性 的 关 .

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误区一:死记硬背历史事件和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单纯地记住大量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

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容易遗忘。

历史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发展过程,仅仅记住孤立的知识点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如果只是记住了它开始的时间和主要发明,而不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那么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

误区二:忽略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

这样会导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和准确。

比如,评价秦始皇时,如果不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前的分裂局面和社会需求,就可能片面地强调他的暴政,而忽视了他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对历史发展的积极贡献。

误区三:将历史视为孤立的片段有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没有建立起不同历史时期、事件之间的联系,将历史看作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段。

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历史知识变得零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再到工业革命,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果不能将这些联系起来理解,就无法深刻认识到欧洲社会在近代的巨大变革。

误区四:对历史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历史学习中,会接触到各种历史材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

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浏览这些材料,而没有深入分析和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比如,看到一幅古代的地图,只是大概看一下疆域范围,而没有思考地图所反映的政治格局、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误区五:缺乏对历史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历史学习中会接触到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有些学生盲目接受教材或老师所给出的观点,缺乏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初三历史自习常见的学习误区解析

初三历史自习常见的学习误区解析

初三历史自习常见的学习误区解析初三历史自习中的学习误区,往往像潜伏在黑暗中的陷阱,轻易地让学生们掉入其中。

了解这些误区,有助于有效地规避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误区以及相应的解析,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首先,许多学生在自习历史时,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将历史事件、人物、年份一味地记在脑中,往往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历史不仅仅是记忆的堆砌,更需要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只有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的脉络。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理解不同朝代的更替原因,比单纯记住各朝代的名字和时间更为重要。

通过对事件背景和原因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记住和理解这些历史事实。

其次,过于依赖课本内容也是一个常见误区。

课本作为历史学习的基础,虽然内容权威,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中的信息。

课本可能会因为篇幅限制或编写角度的不同,无法涵盖所有的细节和观点。

为了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学生应当利用课外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观点。

这种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忽视历史思维训练。

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历史学科不仅仅考察记忆能力,更重视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当通过练习历史题目,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如因果关系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等。

这种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也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误区。

认为历史学科难度大、与现实生活无关,导致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际上,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的演变过程,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初三学生在自习历史时,有时会忽视对错题的复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

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

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

但也有不少教师走向了片面化,走进了教学误区,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

误区一:只要活动,不看对象。

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

还有的老师是由于上面要求上课时开展活动,于是下面推广开来,根本不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与课堂脱轨,与学生分离,只重形式不讲结果,忽略了具体对象、环境等。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误区二: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

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

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

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解析历史学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在初中二年级的历史学习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二年级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进行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一、片面强调记忆而忽视理解在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只注重记忆历史事件、人物和日期等具体内容,而忽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片面强调记忆的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同时,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活动,如开展历史角色扮演、讨论历史问题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单一依赖课本而忽视多元资源在历史学习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课本,忽视了其他丰富的学习资源。

历史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图书、互联网、电视节目等,通过多元化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

为了克服这个误区,学生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不同角度的历史事件解读。

同时,学生可以读一些专门的历史书籍,尤其是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

此外,教师在授课中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多元资源,如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三、以记住细节为主而忽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学习中,一些学生过于注重记住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而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应该通过开展历史分析与评价的讨论活动,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误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误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误区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经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如今已积累了许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今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人结合近年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会, 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误区之一:双边活动中滥提问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提问。

然而,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理解为简单的问答式,不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甚至有的外行人还大加赞许。

如有位老师在教完了“郑和下西洋”后,如此展开了他的提问:师:郑和是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出色的航海家?生:是。

师:它是不是我国古代的探险家?生:是。

师:我们为不为有这样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到自豪?生:自豪。

事实上,这些是毫无价值的、学生无需动脑筋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低级问题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结果只会造成学生中枢神经的疲劳,久而久之还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

误区之二:教具展示取替教师讲授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空间范围广──纵横几万里;内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

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机会,教师只是以语言等抽象的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生厌,是不利于历史教学的。

历史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一定的直观手段,这不但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表象,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一节公开课,教师对直观教具的准备可谓充分,有录音、录像、投影、模型、挂图和小黑板,可以说“武器齐备”。

在45 分钟里,他不停地出示教具,弄得手忙脚乱,学生不停地调动感官,搞得目不暇接。

初三年级历史学习中常见误区分析

初三年级历史学习中常见误区分析

初三年级历史学习中常见误区分析初三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关键阶段之一。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可能影响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误区及其分析:首先,有些学生对历史学习持有“只需死记硬背”态度。

他们把历史知识当成单纯的事实和日期,而忽视了历史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认知方式使得他们容易遗忘所学内容,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逻辑的理解,导致知识的孤立性和碎片化。

其次,另一部分学生可能陷入“历史无用论”的误区。

他们认为历史学习对日常生活和未来没有实际的应用,因而对学习历史缺乏积极性。

然而,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它通过教导我们历史上的教训和价值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文化多样性。

这种误解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疏远和对知识的不重视。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容易陷入“历史就是单一版本”的误区。

他们认为历史是固定不变的事实和观点,而忽略了历史研究中不同观点和解释的存在。

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学科,每个历史事件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理解。

理解历史的多元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陷入“历史是枯燥乏味的”误区。

他们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历史学科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然而,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探索欲望。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索和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承载着无限的故事和价值。

总结而言,初三年级的历史学习,需要学生超越简单的记忆和表面的认知,真正理解历史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

通过克服这些常见的误区,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他们的学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从而在学术和人生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初二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

初二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

初二历史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初二历史课程常常被认为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了解这些误区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许多学生在初二历史学习中容易产生对历史事件的片面理解。

历史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例如,当学习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时,学生可能仅仅记住了每个朝代的名称和时间,却忽略了这些朝代更替的深层次原因,比如政治腐败、经济问题或外部侵略等。

这种片面的理解会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影响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误区,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学习每一个历史事件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

理解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历史观。

其次,利用课本之外的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献、纪录片或相关书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角和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历史知识孤立地记忆。

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习惯于记住各个历史事件的细节,而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事件,更重要的是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

比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学生需要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事件结合起来,了解这些事件如何相互影响,形成历史的脉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图谱。

通过图表、时间轴等工具,将各个事件的关系、因果链条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事件的整体结构。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辩论,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

另外,学生在初二历史学习中还容易产生对历史人物的片面崇拜或贬低。

历史人物的评价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后人对其的评价等。

如果学生只看到历史人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就容易形成偏颇的观点。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误区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误区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误区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当今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下面,本人结合近年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忽视科学精神教育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求实精神、怀疑与证伪精神、创新进取精神等等。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一般更重视科学知识,而忽视科学精神的教育,从而导致公民缺乏严谨的作风及大胆探究的精神。

二、德育方法不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旨在考试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对学生的德育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忽视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精神和关系个体发展的理想信念。

从目前德育的直接影响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文明素养不高的现象、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高的现象,都说明我国德育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基础性由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缺乏人文关怀,教育评价又重视功名及权威,没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教学,因此我国在校生的学习不但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求知欲和自信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育也成为终身学习的过程。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必要的文化科学教育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基础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片面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的案例
• 一位教师执教八年级《难忘九一八》一课 时,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新课, 接着播放有关柳条湖事件的视频,讲解九 一八事变的经过。之后播放歌曲《义勇军 进行曲》引出西安事变,又播放《西安事 变》视频片段,然后简单讲述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的经过。结束时再次播放歌曲《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问题
•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 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 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 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为了不使学生成为历史知识的“被动接收 器”和“小型图书馆”,在历史教学中, 就应该倡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生成智慧,学会学习,增进思考力和创造 力。
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案例
• 一位参赛教师教学九年级《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使者》,布置一个探究问题:假如你 是古代一位来往于欧亚之间的商人,你能 说出东西方古代的交通要道吗?通过这些 商路,东西方之间有哪些贸易和文化的交 流呢?然后学生讨论交流,2分钟后,教师 说“刚才两个题目的答案,你们在书本上 找到了吗?”
பைடு நூலகம்
探究性学习时机、方式的把握
• 其次是把握好探究活动开展的时机和方式。学贵 在“问”,探究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有疑 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才能激发 学生的思维;对于较难的过大的问题要善于分解, 善于启发,进行分层提问,变换方式提问,不能 像上述案例一中的那位老师那样。 • 一方面把握时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方面 要求教师有充分准备,不能随意性,不能盲目。 对相关内容没要有研究积定。
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案例(二)
• 他说“开元通宝”是唐玄宋开元年间铸造 的,还强调说不能念成“开通元宝”。其 实,后代(特别是清朝)有许多以年号来 命名的钱币,但此处不是。“开元通宝” 在我国陕西以及日本都有大量考古发现, 它是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铸,又 叫“开通元宝”,它结束了铢两钱制(半 两钱、五铢钱),开始进入通宝、元宝时 代,因此“开元通宝”是后世通宝、元宝 之起源。
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案例(二)
• “和同开王尔 ”是我国考古人员于1970年 10月在陕西西安南郊发现的五枚银钱之一 (上面开元通宝是铜钱)。据考证,“王 尔 ”是“寶”字的简化,日本人曾经误认 为“珍”;“和同”是日本奈良朝和铜年 号的省略。这枚“和同开王尔 ”银币是日 本遗唐使所献的贡品,是由朝廷颁赐的, 这一点与在日本发现的成千上万枚的“开 元通宝”意义不同,显然后者有更多的贸 易作用。在这一点也没有解释清楚。
“有效课堂”问题的案例(二)
• 还有一位选手,一上课就朗读他自己创作 的一首长诗——《蚌埠行》。教师文学功 底很好,诗写得不错。但我没有看到这首 诗与这节课有多少内在联系。对于无效课 堂的种种表现和危害,有些专家评价得一 针见血:一些情景教学减轻了学生的独立 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效的 提问,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 一些自主探索变为了低效的“放养”。
“有效课堂”问题的案例(一)
• 一位教师也是执教《新文化运动》。 • 开始上课时,他先把学生进行分组,“你们这两排一组,你们这两排 一组……”花了约2分钟进行分组。导入新课后,进行第一个探究活动, 完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表格,幻灯片打出表格“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 志、旗帜、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内容、意义”。教师要求学生用笔 在纸上写出来。学生反映没有带纸。教师马上给学生发纸,每人一张。 学生花了一定的时间填好后,教师喊学生回答,并出示所写纸条。在 教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反对旧道德时,教师讲述了“年轻妇女唐 氏自杀殉夫”的故事,然后问学生感觉如何?遗憾,难过,同情,不 解?让学生在四种“感觉”中选,看哪种“感觉”最多,依次排序。 又说到当前农村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有弃婴、买卖女童的现象。 然后话题一转,继续播放幻灯片进行教学。在教学“如何评价新文化 运动的意义”时,播放了一段介绍陈独秀的生平、鲁迅的成长和思想 演变过程的视频。……下课铃响了,教师说“今天的课就到这。谢谢 大家!”但他又放了一段没有主题、没有任何说明的音乐。音乐放完 了,他又说“感谢大家!再见。”然后下课。
• 良好的历史教育,应该让人学会做人,— —既不人云也云、无根基、无方向、无头 脑、无思想,如“飘动的浮萍”,也不顽 固不化、无头脑、无思想、如“走动的书 橱”(尼采语)。(任鹏杰) • 历史学的本质决定了历史教育必须体现时 代性。(李月琴)
对新课程“学教考”的思考
• (一)“学”的问题 学生虽然很辛苦,但能力的提升并未落到实处 • (二)“教”的问题 教师虽然很辛苦,但课堂教学本身还欠深入挖掘 • (三)“考”的问题 虽然做了无数试题,但对高考的发展方向依然迷茫 “学”的问题——为学而教,以学定教 “教”的问题——理解概念,理清逻辑 “考”的问题——把握方向,方法引领(赵剑 锋)
新课程中学历史课堂 易出现的误区例析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朱启胜 2014年7月20日
学科专家的引领
•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从课程设计到 课堂教学到教学评价,到任何教学细节, 包括教学提问、教学语言,都应该做到。 (左卫星) • 一节课应该有一个灵魂。(李慧军) • 课本并非圭臬。(沈为慧)
历史教育的借鉴功能如何实现?我们过于习 惯以传统的知识与过去的经验教育面向未 来的儿童。这是“为了过去”,而不是为 了未来的未知世界培育学生。(李代贵) 作为历史教师,说是“用教材教”,而现实 的操守中又重复着昨天的“教教材”的故 事,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的真谛和价值 只会离师生越来越远。(李代贵)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繁昌县田家炳中学 毕功伟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问题
• 一切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过去,它们是 无法再现的,学生不能对它们进行直接观察。作 为历史的物证,大量的历史遗存和历史人物、事 件的照片、图像、文字档案,往往反映了一定时 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些资料如果只是用口 头叙述讲解,是缺乏立体感和形象感的,就会给 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如果能充分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不仅有文字,还有声 音、图像和视频,从而对学生感官产生冲击,就 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 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 现在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枯燥乏味? • 因为教师难以讲出学生不知道的东西。课 堂要有吸引力,在知识与分析层面上教师 与学生应该有落差; 如果教师的讲解不能出新,如果教师在课 堂上的分析都是学生在一般资料上就可以 看到的,学生就不会信服你,课就不会生 动。(肖家芸)
新课程课堂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 不少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只停留在表象上, 没有成为内在的自觉的行为。 • “以生为本”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完全彻 底地落实。 • 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存在缺失。 • 多媒体使用过滥,而成了教学的羁绊。 • 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重构往往 出现偏差,忽视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 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
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案例(二)
•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七下第6课,学生学习到课本两 幅插图《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王 尔 》时疑问很多: • 货币名称怎么读?为什么日本货币与唐朝货币相 似?等等。教师随开展探究讨论。他对两种货币 的比较,分析得很好,唐朝货币那些方面影响了 日本,以小见大,窥斑见豹,说明当时日本是在 全方位向唐朝学习。但他对于货币知识的积淀不 够,本身的讲解有错误。
• 第一是网上下载课件。如果参赛教师抽签抽到同一课,那 大部分的课件都会是相同的。说明教师普遍抄袭,没有自 己的思考和创造,体现不了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 自己的教学的风格。 • 第二个问题是依赖多媒体,课件变成了权威。教师教学时, 思路受多媒体牵制,没有过渡性语言,用多媒体幻灯片一 屏一屏往下翻。不敢离开讲台,不能离开电脑。有的教师 在提出问题,或组织讨论后,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评价。 答案是什么?真相是什么?“请看大屏幕”。在这里,教 师对学生回答不评价、不处理,丧失了体现教师教育机智 的机会;“以本为本”变成了以课件为本,教师用课件的 权威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上海市市东中学案例
• 前不久,在上海市东中学听课,一位女教 师虽然穿着高跟鞋,但她深入学生讨论、 互动时(该班学生是围坐式课堂),一点 响声也没有;下课铃响了,她没有立即宣 布下课,而是等了近1分钟,让学生记完笔 记,再宣布下课。这就是在细节上关注学 生。
淮北市参赛教师的案例
• 这次比赛中一位淮北选手做得非常好。教 学任务顺利完成了,班长喊“起立”下课 时,她说“同学们,再见”,很自然地向 学生深深鞠了一躬,并快步走向门口拉开 报告厅的大门,让学生有序走出。我问她 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感谢学生的配合。她 的这节课得到了评委较高的评价。
探究学习内容选择存在三方面问题
• 第一,问题过于简单、直白,没有开放性,不适 合作为探究问题。如案例二中那位教师将“完成 新文化运动有关内容的表格”作为问题进行探究, 没有“张力”。 • 第二,有些适合探究的问题,教师没有安排,而 是自己用课件显示答案,或者喊多名学生回答, 结果都回答不出来。像案例一中的那位老师,就 不善于利用探究性学习来解决学习难题,不能分 层次地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 第三,即使布置了探究活动,但仍然展不开,体 现不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内活动容的选择
•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以一定的学习内容为载 体。选择探究性学习内容的一般标准是: • 第一,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 联系密切的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生 活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历史的遥远感、陌生感和神秘感, 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认识历史来认识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 • 第二,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历史 探究学习的内容选择上也应具有开放性。 • 第三,探究问题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 “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果问题太浅,就没有探究 的价值;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也不 会有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