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精选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精选《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着作。
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着,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
下面店铺的小编给大家整理可几篇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的范文!《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精选篇一卢梭是18实际法国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他不仅在政治理论上给法国大革命做了先导,而且对近世宗教、社会、文化和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伟大的启发和指导。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撰写教育文献时,却是那样的如履薄冰,他呕心沥血了20载,然后用整整3年时间撰写,最后汇集为这本不朽的作品——《爱弥儿》。
于是,他的这部《爱弥儿》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驾齐驱,成为了古今中外历世不败的教育巨著,成为了人类教育历史上最珍贵的遗产。
在翻开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里行间之中,我从始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给我这么一个在教育领域彳亍前行了近17载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迪,也让我教育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归真。
《爱弥儿》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
这种说法真的很普通,一点也不时髦了。
但是给我震撼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对于当今五彩斑斓的、层出不穷的教育时尚理念来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主题思想,竟然需要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来以上、下卷和鸿篇巨著来论述、来证明。
而且尤其让我难过的是,从18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整整3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在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却还是不断地迷路,总是被许许多多、变化莫测的教育新论调给糊涂了心思,走错了方向。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爱弥儿》读后感范文(通用3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卢梭《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1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
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唯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
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
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
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
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
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
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后感三篇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后感三篇爱弥儿读后感1这段时间认真阅读了卢梭所著的《爱弥儿》,书中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使我受益匪浅。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
这种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
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
的确,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点。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因此,兴趣是前提。
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对事物的或学问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当孩子觉得学习很有意思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
自我不断学习操作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
卢梭说:在儿童期,不要给孩子讲道理,那样只会使他觉得“道理”令人生厌,从小就对“道理”产生反感。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资,我们一定要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他的方法施以教育,因材施教,才能使付出获得回报。
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讲道理,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
卢梭的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
学生年龄小,对一些道理不能真正理解领悟。
对他们讲道理,不如认真观察他、了解他,尽可能让他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
在快乐和玩耍中学习知识。
对他的一些缺点或错误,要谋定而后动,就像一位良医,不会糊里糊涂开药方,一定是在研究诊断后才开始治疗的。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后感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弥儿》读后感1暑假里我有幸读到法国教育学家的卢梭的旷世名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直接表达了卢梭主张的教育观念,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这也正是我我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所欠缺的,而在《爱弥儿》这本书中,我也重新定义了自己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二、怎样教学生“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而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特别是中国的孩子,从小就面临学业的巨大压力。
好不容易辛苦考上大学之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
如今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还有大学生自杀,去年也有研究生自杀的报道。
爱弥儿有感5篇
爱弥儿有感5篇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爱弥儿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弥儿有感1本月我阅读了爱弥儿,考过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们一定都非常熟悉作者卢梭.看着这开头的四五页里,我就疑惑了:不教育,让自然说话,那我们教师要来做什么呢?0—_岁不进行教育怎么行,怎么可以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呢?我疑惑这样的观点怎么会被全世界认可这么久?我没有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带着问题继续在这本书中前行,带着问题试图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寻找答案.我印象最深的是卢梭提出的不教育中的自然什么叫做不教育的自然?我想到了身边的两个例子.记得我们班原来有个孩子特别喜欢翘椅子,上课的坐姿非常有问题,让所有老师头疼.我跟那个男生谈了很多次,软硬皆施就是没用.有一次我就坐在后面看着他翘椅子,突然他自己就摔倒了,全班哄然大笑,他不好意思的挠着头看着我,从此再也没有翘过椅子.第二个是我的闺蜜有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宝宝,特别喜欢抓东西,闺蜜特别怕孩子摸着电摸着沸腾的水弄伤自己,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我们弄了一杯很烫但是不至于烫伤孩子的水,等着孩子去探索.果不其然,一岁的小宝宝上来就抓到杯子,同时又立刻将手缩了回去.从此孩子不敢随意去触摸有危险的东西了.消极教育,不是对教育失去信心,也不是对教育不负责任,更不是向着错误的教育方向,而是有的时候当看着学生在犯错误或者在违反理想的规则做事情,教师不积极地马上采取制止策略,而是在边上留意着他的进展,让他体验到错误带来的麻烦,用自己的亲身体检发现自己的错误.到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稍微的点拨,教育的效果就很自然的达到了,而且不用担心学生会屡教不改.看似消极的背后是〝不教育,让自然说话〞的魅力!看来卢梭的放任不是放纵,颇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谐美感.不禁想到中国的优良传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苦是什么苦?挑灯夜读的苦?盘旋在各种培训班的苦?不,挑灯.培训都只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已.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个苦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去品尝错误带来的苦涩〞,我们老师只是知道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或者发现孩子即将要犯错误的时候马上制止,学生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换来的是孩子在家长.老师背后偷偷犯错,换来的只是我们大人口边的〝屡教不改〞.这原来不是孩子的错,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知道错是什么!书本往后看有卢梭的这样一段话〝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伤,相反,他要是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点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苦恼不已.遭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第一要事,也是他最需知道的事.孩子们之所以柔弱,似乎正是因为要他们遭受这些没有危险的重要教训〞,我为自己能在实际教学生中找到卢梭思想的真谛而感到高兴.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理解是不是卢梭的真正理念,但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充实,《爱弥儿》为我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让我对教育有了更自然.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在孩子的错误面前有了自然的心态.在教育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注意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为教育真正的开始做好准备.爱弥儿有感2最近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爱弥儿》一书语言通俗而易懂,娓娓道来,读完后了解了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书中有几个观点让我印象很深刻,有的观点值得我学习,也有的观点存在疑问,不过值得学习的内容还是很多的.一.崇尚自然教育卢梭在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现在的孩子们在课业之外其实是缺少自然教育的,更多的孩子把课外时间用在了电子产品上,我认为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回归自然,让孩子们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知识,也让个性得以张扬.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我们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二.崇尚自由教育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我认为这些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自由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可能会走入歧途.但是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教育他的爱弥儿,让其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把握好教育的尺度.三.崇尚自我保护的教育在卢梭的《爱弥尔》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随着各类儿童安全问题的出现,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也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科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让孩子们能真正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读了《爱弥尔》后,我更深入的理解了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要热爱教育,对孩子有责任感.有爱心,让孩子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保卫生命.爱弥儿有感3《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_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爱弥儿有感4十月接近尾声,打开窗户,银杏树的叶子已是一树金黄,在深秋清冷的风中有几片不安分,唱着飒飒的秋之歌,纷纷落下,像是悲吊秋的离去,又像是迎接寒冬的到来.《爱弥儿》的研读已接近尾声.平时忙于工作,只有在周末,才能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写点读书的感受.一.开卷有益,〝施压未必真无情〞以前也读过卢梭的一些书,但看到卢梭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到了教养院,自己这个所谓的父亲却在大谈教育,觉得有点讽刺的味道,所以不是很喜欢卢梭这个作家,还有就是在小时候,有一次为了逃避责任,诬陷了一个侍女,结果侍女被主人赶出了家门.卢梭在《忏悔录》里,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深深忏悔,生存环境的不如意会改变许多.但后来,卢梭在自己不断地努力下,和在几位贵人的资助下,逐渐走出生活的低谷,随着自己作品的问世,逐渐步入社会的上层.认真研读这本书,是在乡村教育家读书会中,每一次的研讨,每一次的作业督促,都成了一种阅读下去的动力,当然细细品读,也渐渐被作品的精彩之处深深吸引.作为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于读点书,真的是很有必要,读就有收获.这次的作业是针对后两张,卢梭的假设样子〝爱弥儿〞已不如青年,马上要迈进婚姻的殿堂,作为教父的卢梭如何引导他呢?和童年.少年时代一样,也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也和苏菲开始了爱情之旅.二.男女有别〝爱情真谛是互相尊重〞在书中,爱弥儿身体强健,渐渐成熟,需要一个女性的陪伴.在卢梭的眼中,这个女孩必须能担当起一个成年女性所应该担负的一切.成熟.稳重,大方而又不失羞怯.于是,爱弥儿和苏菲见面了.爱弥儿渐渐喜欢上了苏菲.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去看她,但路途很遥远,要骑着马儿.当他到家门口的时候,苏菲早早地到了那儿,可不幸的是苏菲非常怕马,于是,下一次,爱弥儿像他的父亲提议,一定要步行去,可见,爱是想对方所想,而不是为了自己.交往的过程是渐进的.书中详细地描述两人交往的过程.卢梭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恋爱期的青年男女是如何相处,甚至吵架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书中所要告诉我们的是男人和女人真的是有差异的,男人主动.强壮,女人则是防御性的.但男人会为了讨好女孩做许多事,女孩虽然弱小,却有控制男人的力量.真的是挺有意思.其实,在现实世界中,男孩和女孩的确是上帝的美好创造.其实,真正的爱是双方想着对方.爱情永远是美好的,沉浸在爱情世界的两个人就像生活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玫瑰园,亲密的话语如玫瑰花瓣一样,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但,女孩最需要的是尊重.就像苏菲故意疏远爱弥儿,爱弥儿非常苦恼,后来,苏菲才向自己的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家境贫穷,而爱弥儿的家境比较殷实.这样,是为了对方更尊重自己,而不是一个把钱财看的高于一切的一个男子.金钱从来都在爱情的左右,从未离开.简爱的一段爱情告白〝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婚姻的真谛是彼此尊重.理解孩子已长大,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所以,作为父母的引导作用就渐渐变小,孩子要独立地面对一切,独自处理问题.爱弥儿有感5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最好的办法是达到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平衡,用拥有的能力去满足拥有的欲望.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欲望也得到了满足,这样人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人越是接近自然状态,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少,所感觉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为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缺乏什么,而是需要什么.除了公认的幸福因素健康.体力.良知以外,每个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实上,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和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其他一切痛苦都源于个人的想象.法沃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财富越多,他想要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获得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对幸福永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会很快乐.同时,他也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坏事的必要.人啊!把你的欲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吧,这样痛苦就会离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坚守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位置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脱离了那里.不要试图与大自然的法则抗争,更不要因此耗尽自己的体力.大自然赋予你体力,不是让你用来延伸或者扩展自己的,而是让你按照它的指示并在只属于你的领域里去生存.只有天生的体力以及其带来的权利和自由是属于你的,超出这个领域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幻想.虚名或者奴役.你可以随心所欲,可一定要把你的权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一旦你开始用他人的眼光观察事物,那你的意志很快也就变成了他人的意志了.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借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自由比权力更加珍贵.一个自由的人只会对他能得到的东西怀有欲望,只会去做他乐意去做的事情.依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的依赖,源于自然;一种是人的依赖,源于社会.物的依赖无所谓善恶,所以既不会限制自由也不会导致罪恶.人的依赖则无秩序可言,所以乱象丛生,主人和奴隶是一种相互败坏的关系.要想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首先得体验痛苦是什么感觉.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身体太过安逸,精神就会崩溃.海底两万里1~48章读后感400字《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书中出现了许多当时并不存在的事物,但是到今天都变成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后感400字《海底两万里》这本小说十分精彩,作者领着读者做了一次海底远行.大家读了这本书有什读孙权劝学有感600字5篇才能来自勤奋学习,是的,即使你很笨,只要你肯学,肯挤出时间去学习,你终究会学有所港珠澳大桥说明文400字它是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它攻克了〝桥梁使用不到100年〞的百年难题,使用寿命约长。
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3篇篇一: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本学期的第二本读物是《爱弥儿》,《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好书。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弥儿》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读完这本著作,我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身为一名教师,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
教师用自己的热情与才能,加上不断学习的精神尤其是坚持读书,来完成社会交给的教育任务,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篇二: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阅读爱弥儿心得(通用8篇)
阅读爱弥儿心得(通用8篇)阅读爱弥儿心得篇1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
《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
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
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现在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
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
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
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
卢梭爱弥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
卢梭爱弥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卢梭爱弥儿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卢梭爱弥儿优秀读后感1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
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
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他所教育的爱弥儿,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原因是“穷人是不需要受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
”他的学生爱弥儿必须是来自于温带的土地富饶的地方,家里富有,但却是个孤儿,而且只服从于“我”,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
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爱弥儿是个孤儿?父爱和母爱不是十分重要的么?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话,他还不如去孤儿院领一个回来教呢!哪一个富人,或者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只听从别人的话呢?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
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
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
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一、全书的框架大致如下: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共5篇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共5篇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他强调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爱弥儿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爱弥儿读后感1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
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
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
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
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后感2本学期,我读了《爱弥儿》一书,浅尝这本书中的教育谈论,我加深了对生活中有关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认识,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
《爱弥儿》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经验体会。
爱弥儿优秀读后心得体会(通用20篇)
爱弥儿优秀读后心得体会(通用20篇)爱弥儿优秀读后心得体会(通用2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弥儿优秀读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弥儿优秀读后心得体会篇1最近,学校布置业务学习,我认真的学习了《爱弥尔》,这本书真好,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一、幼年时期良好教育的基本准则。
1、幼年时期良好的教育要尽可能让孩子从实物入手,不要从一头雾水开始。
要舍得“浪费”时间,让孩子的欲望快来敲门。
时间不等人,知识无穷尽,因此,关键不是教给学生各种学问,而是要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
2、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强调具体性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每一个特殊的事物都可以与另外一个特殊的事物相联系。
3、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次序可以不断地刺激人的好奇心,大多数成人都按这个次序观察事物,按这个次序观察事物更适合孩子了。
4、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亲历亲为,这样取得的成绩,肯定比从他人学来的观念清楚得多。
同时,他会养成不轻易迷信权威的习惯,他会融会自己的思想去做事情。
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他开始有了自主的意识。
这时,就要让他研究真正的东西,要求他用心,持之以恒。
二、寓教于乐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尽可能让孩子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不要刻意地灌输些所谓的知识和道理。
老师或妈妈所带出的儿童就要有儿童的样子,不合自然的打乱顺序,只能结出早熟的果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很快会腐烂。
三、不管妈妈或是老师,教育孩子,要在任何事情上,行动都要多于语言。
因为孩子最容易忘记的是简单的说教,记忆最深刻的是亲身实践。
在大自然的指导下,让孩子坚持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体格,也能增强敏锐力,更容易增强理解力。
四、无知并不可怕,可怕是谬误;要记住,人之所以误入迷途,并不是因为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是。
《爱弥儿》读后感10篇
《爱弥儿》读后感10篇《爱弥儿》读后感1《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
”这是整本书中让我触动的第一句话。
教育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教育都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孩子将来必定要独立面对生活,因此,孩子从小不能过于娇惯,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是他们将来耐以生存的根本。
孩子虽然还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独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从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帮忙解决,那么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长远”的影响,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反之,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不会第一个想到求助,而是独立面对,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善于巧妙的将生活安排妥当,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击倒。
书中,另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
”孩子喜欢用“哭”向他人传递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对于某些轻微的情况,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的“信号”,要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善于鼓励孩子独自面对一些能够面对的情况。
这一篇仅仅是阅读一部经典的最初体验,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语言,足以让人受益匪浅。
“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共5篇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共5篇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他强调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爱弥儿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爱弥儿读后感1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
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
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
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
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后感2本学期,我读了《爱弥儿》一书,浅尝这本书中的教育谈论,我加深了对生活中有关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认识,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
《爱弥儿》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经验体会。
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3篇
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3篇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范文1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尔》这本名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得到了一些体会。
对于卢梭在书中使用的自然的教育,是我很感兴趣的。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
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
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他还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
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比如,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
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象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
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有思想的,学生是时刻发展的个体,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
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爱弥儿读后感(15篇)
爱弥儿读后感(15篇)爱弥儿读后感1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
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明确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此刻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身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
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思考孩子的想法。
就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儿童并不是能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理解世俗的影响。
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就应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儿》,也能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
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期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貌。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通用10篇)
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通用10篇)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篇1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
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
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
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
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篇2《爱弥儿》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于l762年发表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时,曾轰动了整个西欧,影响巨大。
这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出现的论教育的专著。
卢核透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就务必改造个人。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如何培养新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的新人(摆脱封建影响的人)的教育计划。
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主张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出发展的“自然教育”。
爱弥儿读后感(6篇)
爱弥儿读后感提起《爱弥儿》,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不得不说的是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力,细细品味起来,对其中的三个观点不免有了些感悟与大家分享:第一个观点: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
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开篇的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应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与此同时这句话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包括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专属品,也不是教师的教育物,不属于任何人。
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知识技能强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过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卢梭提到,每一个学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
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
唯独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产生意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观点: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
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
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
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
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
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
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满足他,孩子就会成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训斥他,孩子就会成为卑怯、胆小的小奴隶,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其实背后是成人的态度与行动所造成的。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小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男孩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教育过程。
卢梭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和理念,强调了自然教育和个体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读完《爱弥儿》后,我对卢梭的教育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主张教育应该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这与现代教育中强调的个性化教育和培养创造力的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独立、善良的人,而不是将学生塑造成社会所期望的模式化个体。
这让我反思,现代教育是否过于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此外,卢梭还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学习,比单纯的理论教育更有效。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和项目制学习,它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爱弥儿》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
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过程。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
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教育环境。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是瑞士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通过描述主人公爱弥尔的教育过程,表达了卢梭对自然教育的观念和教育理念。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对于个体自由和自然成长的重要性的强调。
在书中,卢梭强调了自然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主张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避免外界的教导和束缚。
这种教育观念让我反思了传统教育体系中过分强调功利和标准化的问题,提醒了我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求。
此外,书中也反映了卢梭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他认为社会规范和外界约束会阻碍个体的自然发展,强调了对人的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
这让我意识到了社会对于教育和成长的影响,引发了我对于现实社会中教育制度和规范的反思和探讨。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爱弥尔》,我深刻感受到了对于个体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以及对于现实社会中教育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思考,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指引。
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范文3篇
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范文3篇关于爱弥尔读书心得范文1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尔》这本名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得到了一些体会。
对于卢梭在书中使用的自然的教育,是我很感兴趣的。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
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
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他还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
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比如,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
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象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
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有思想的,学生是时刻发展的个体,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
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爱弥儿》读书心得(精选7篇)
《爱弥儿》读书心得(精选7篇)读了《爱弥儿》之后,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里自然、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书心得篇1《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
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
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
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
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
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
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
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
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
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尔》,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
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
佛说:人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意义。
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不过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